CN219392349U -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92349U CN219392349U CN202320140835.1U CN202320140835U CN219392349U CN 219392349 U CN219392349 U CN 219392349U CN 202320140835 U CN202320140835 U CN 202320140835U CN 219392349 U CN219392349 U CN 2193923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element
- positioning
- optical
- elastic
- mounting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包括安装基体、光学元件座及弹性定位件。光学元件座可活动地装配在安装基体上,用于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所述光学元件座上与光学元件的切换动作平面平行的端面和所述安装基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弹性定位件,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弹性定位件适配的定位凹部;弹性定位件具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顶推端,弹性顶推端暴露于安装基体上朝向光学元件座的端面的一侧或光学元件座的端面上;定位凹部设有至少两处,各处定位凹部沿光学元件的排布方向分布,定位凹部供弹性顶推端弹性嵌入以定位光学元件座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光学元件切换位置后如何进行定位和自锁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学量测设备中,为提高不同类型测量样品的量测精度,通常需要对设备中测量光路的光强进行衰减或根据工况对波长进行选择。上述功能可以通过光学元件实现,例如,对光强进行衰减可以依靠衰减片实现,对波长进行选择可以利用波长滤光片实现。
衰减片和波长滤光片等光学元件可以考虑安装到滤光转轮上,通过转动滤光转轮实现切换。但是,为了提高切换重复精度,进而提高测量的重复精度,滤光转轮每切换一次转动位置后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定位和自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学元件切换位置后如何进行定位和自锁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切换装置。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包括:
安装基体,所述安装基体用于为对应的光学元件座提供安装基础;
光学元件座,所述光学元件座可活动地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光学元件座用于带动其上的光学元件移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
所述光学元件座上与光学元件的切换动作平面平行的端面和所述安装基体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弹性定位件,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定位件适配的定位凹部;
所述弹性定位件具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顶推端,所述弹性顶推端暴露于所述安装基体上朝向所述端面的一侧或所述光学元件座的所述端面上;
所述定位凹部设有至少两处,各处所述定位凹部沿所述光学元件的排布方向分布,所述定位凹部供所述弹性顶推端弹性嵌入以定位所述光学元件座的位置。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
定位珠,所述定位珠用于形成所述弹性顶推端;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用于对所述定位珠施加弹性顶推力;
所述安装基体上设有定位件安装孔,所述定位珠和弹性体装配在所述定位件安装孔内,所述定位件安装孔的孔口直径小于所述定位珠的直径,以防止所述定位珠脱出并使所述定位珠部分露出。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弹性体支座,所述弹性体支座沿所述定位件安装孔的轴向位置可调,其用于在调节位置时调节所述弹性体对定位珠的弹性顶推力。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体支座通过螺纹结构装配在所述安装孔内,通过螺纹结构实现轴向位置的调节。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元件呈圆形排布或呈直线排布,所述定位凹部具有长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光学元件的排布圆的轴线或所述光学元件的排布直线,所述弹性顶推端朝向所述定位凹部的长度方向中部,所述定位凹部沿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均为倾斜侧壁,所述倾斜侧壁使得所述定位凹部形成扩口结构。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所述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的转轮主体分别形成一处所述光学元件座,所述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转动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并且同轴布置,两者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基体的不同侧;所述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上均设有所述弹性定位件或所述定位凹部。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凹部绕对应光学转轮的轴线均匀布置,所述第一光学转轮上的定位凹部在第一光学转轮上的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第二光学转轮上的定位凹部在第二光学转轮上的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相同;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光学转轮的第一弹性定位件和朝向所述第二光学转轮的第二弹性定位件,第一弹性定位件和第二弹性定位件绕所述光学转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夹角是相邻两所述定位凹部绕所述光学转轮的转动轴线所形成的夹角的整数倍。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基体包括转动支撑轴,所述光学元件座转动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光学元件座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的内壁与所述转动支撑轴之间设有径向轴承;所述光学元件座的中心部位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连接至对应的驱动装置。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可拆固定在所述光学元件座上并封盖在所述轴承孔的开口处,所述驱动轴连接在所述轴承压盖上。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可拆固定在所述光学元件座上并封盖在所述轴承孔的开口处,所述轴承压盖的外周边缘部位设有至少两处凸部,所述凸部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轴承压盖固定到所述光学元件座上的固定结构;所述轴承压盖靠近所述光学元件座的一侧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用于对径向轴承的外圈沿轴向进行定位,各所述凸部均位于所述环形凸台远离所述轴承压盖的中心的一侧。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轴上固定有从动带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上绕装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用于驱动所述光学元件座转动。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元件座转动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光学元件座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安装位,各所述光学元件安装位绕所述光学元件座的轴线分布;所述光学元件座用于带动所述光学元件转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凹部和/或所述弹性顶推端上设有斜面,在所述光学元件座切换位置时,所述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弹性顶推端退出所述定位凹部。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其用于驱动所述光学元件座移动或转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弹性定位件,弹性定位件的弹性顶推端暴露于安装基体朝向光学元件座的端面的侧面或所述光学元件座上,配合光学元件座的端面或所述安装基体上的定位凹部,能够实现光学元件座的定位和自锁,结构紧凑,从而方便地满足不同光学元件的切换需求,并且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切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凹部和/或所述弹性顶推端上设有斜面,在所述光学元件座切换位置时,定位凹部和/或所述弹性顶推端上设置的斜面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供弹性顶推端退出定位凹部,可以随时切换光学元件座的位置,便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光学元件切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光学元件切换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光学元件切换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安装基体的立体图;
图5是转轮主体的立体图;
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特征名称列表:
10、安装基体;11、支撑轴安装槽;12、通光孔;13、电机安装座;14、定位件安装孔;
21、转轮主体;22、定位凹部;23、轴承压盖固定孔;24、镜片安装孔位;25、元件压环;26、抓握槽;27、轴承孔;
30、径向轴承;
41、支撑轴;42、轴承内圈压板;
50、轴承压盖;51、凸部;52、驱动轴;
60、弹性定位件;61、定位珠;62、弹性体;63、弹性体支座;
71、主动带轮;72、从动带轮;73、同步带;
8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实用新型中光学元件切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包括安装基体10,安装基体10用于为光学元件座提供安装基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安装基体10的主体为板状结构,底部连接有底板,底板用于固定到相应的安装座上。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其用于驱动光学元件座移动或转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请参考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采用驱动电机80,安装基体10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处电机安装座13,电机安装座13上设有电机安装孔和固定孔,供驱动电机80定位和固定。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上述光学元件座,光学元件座可活动地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光学元件座用于带动其上的光学元件移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光学元件呈圆形排布或呈直线排布。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座转动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光学元件座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安装位,各光学元件安装位绕光学元件座的轴线分布;光学元件座用于带动光学元件转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具体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的转轮主体21分别形成一处光学元件座,用于安装光学元件。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转动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并且同轴布置,两者分别设置在安装基体10的不同侧。使用时可分别在两个光学转轮上加入不同类型的光学元件,如衰减片和波长选择片等滤光片,并通过与各光学转轮分别对应的驱动电机80驱动,完成自动测量光路的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可以仅包括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中的一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可以为波长滤光片、偏振片、相位补偿片、或者衰减片中的一者或多者组合。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元件安装位处也可以留空,不安装光学元件,形成一处通孔。
请参考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基体10上设有通光孔12,通光孔12用于为光路提供经过通道,安装于光学转轮上的光学元件与通光孔12对齐时,对应的滤光片即切入到光路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基体10能够避开光路时,也可以省去通光孔12。在一种实施例中,各光学元件呈圆形排布,绕转轮主体21的轴线呈圆周分布在转轮主体21上,转轮主体21用于带动光学元件转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各转轮主体21上均设有五个镜片安装孔位24,各镜片安装孔位24分别安装有不同型号的滤光片,光学转轮还包括元件压环25,元件压环25用于将滤光片压紧固定到镜片安装孔位24上。请参考图5,转轮主体21的外周面上还设计有抓握槽26,供操作者进行手动调节时抓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分别通过一只对应的径向轴承30转动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安装基体10包括转动支撑轴41,光学元件座转动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光学元件座上设有轴承孔27,轴承孔27的内壁与转动支撑轴41之间设有上述径向轴承30。
具体地,安装基体10的主体的两个板面上分别一个支撑轴安装槽11,支撑轴安装槽11用于安装转动支撑轴41,进而在转动支撑轴41上安装光学元件座。如图2和图3,转动支撑轴41为轴向尺寸较短的圆柱体,其外周面能够与支撑轴安装槽11的槽侧壁定位配合,其端面上设有四处沿轴向贯通的螺钉孔,能够通过螺钉(图中省略)固定到支撑轴安装槽11的槽底壁上。如图3,转动支撑轴41为阶梯轴结构,阶梯轴结构的直径变化处形成供径向轴承30的内圈沿轴向定位的定位环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轴承内圈压板42,轴承内圈压板42上设有两处沉头孔,通过沉头螺钉(图中省略)固定在转动支撑轴41的端面上。轴承内圈压板42的边缘部位压紧径向轴承30的内圈,对径向轴承30的内圈起到固定作用。安装基体10的主体与转动支撑轴41采用分体结构能够便于转动支撑轴41的加工,有利于节省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支撑轴41也可以与安装基体10的主体一体成型,或者单独加工完成后焊接固定到安装基体10上。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轴承压盖50,轴承压盖50可拆固定在转轮主体21上并封盖在轴承孔27的开口处,用于对径向轴承30的外圈沿轴向进行定位,径向轴承30的外圈的另一侧支撑在轴承孔27的轴向对应端设置的环形内凸台上。具体地,如图2和图3,轴承压盖50的外周边缘部位设有至少两处凸部51,凸部51上设有用于将轴承压盖50固定到转轮主体21上的固定结构;轴承压盖50靠近光学转轮的一侧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用于对径向轴承30的外圈沿轴向进行定位,各凸部51均位于环形凸台远离轴承压盖50的中心的一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轴承压盖50上的凸部51数量为五处,使得整个轴承压盖50形成齿状结构。各处凸部51上均设有供螺钉穿过的沉头孔,沉头孔构成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到安装基体10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座的中心部位设有驱动轴52,驱动轴52用于连接至对应的驱动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轴52连接在轴承压盖50上。具体地,轴承压盖50上一体成型有驱动轴52,驱动轴52上固定有从动带轮72,从动带轮72用于连接至对应的驱动装置。轴承压盖50在对径向轴承30进行定位的同时,能够通过同步带结构与作为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80传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轴52也可以与轴承压盖50的盖体分体制造,再装配或焊接在一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同步带73轮上设有沿同步带73轮的径向延伸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装配有紧定螺钉,通过紧定螺钉(图中省略)固定在驱动轴5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同步带轮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实现固定,例如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固定,或通过键连接实现周向止转并通过设置在驱动轴52末端的压紧螺母实现固定等。对应地,驱动电机80的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71与轴承压盖50上的从动带轮72通过同步带73传动连接,实现对光学转轮的驱动。通过同步带传动有利于减小振动,对光路的稳定性引入的干扰小。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传动形式,例如齿轮传动,或者电机直驱。
如图1和图4所示,两处电机安装座13分别位于安装基体1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这样便于驱动电机80的输出轴上连接的主动带轮71与固定在光学转轮上的从动带轮72对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转轮的端面和安装基体10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弹性定位件60,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弹性定位件60适配的定位凹部22;弹性定位件60具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顶推端,弹性顶推端暴露于安装基体10上朝向光学转轮的端面的一侧或光学转轮的端面上;定位凹部22设有至少两处,各处定位凹部22沿光学元件的排布方向分布,定位凹部22供弹性顶推端弹性嵌入以定位光学元件座的位置。
具体地,弹性定位件60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弹性定位件60包括第一弹性定位件和第二弹性定位件,第一弹性定位件和第二弹性定位件的弹性顶推端相背布置,分别朝向对应的光学转轮。
请参考图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基体10上设有两个定位件安装孔14,两个定位件安装孔14内分别安装有一处弹性定位件60。如图3,弹性定位件60包括定位珠61和弹性体62,定位珠61用于形成弹性顶推端,弹性体62用于对定位珠61施加弹性顶推力;安装基体10上设有定位件安装孔14,定位珠61和弹性体62装配在定位件安装孔14内,定位件安装孔14的孔口直径小于定位珠61的直径,以防止定位珠61脱出并使定位珠61部分露出。具体地,定位珠61优选为球形,例如可以采用钢球,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例如陶瓷材质、塑料材质、玻璃材质等。另外,定位珠6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椭球形,或者前端为半球状、后端为圆柱状的形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体62采用螺旋弹簧,成本低,制造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定位件60也可以采用弹臂形式,弹臂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基体10上,另一端悬伸,悬伸端设置凸起结构作为弹性顶推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定位件60还包括弹性体支座63,弹性体支座63沿定位件安装孔14的轴向位置可调,其用于在调节位置时调节弹性体62对定位珠61的弹性顶推力。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体支座63通过螺纹结构装配在安装孔内,通过螺纹结构实现轴向位置的调节。具体地,定位件安装孔14的对应端孔壁上设有内螺纹,弹性体支座63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弹性体支座63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在定位件安装孔14内。为了实现弹性体支座63的调节,弹性体支座63远离定位珠6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内六方孔,供六角扳手插入以对弹性体支座63进行转动调节。调节弹性体支座63可调节螺旋弹簧的弹力大小,使弹性顶推端既能够有效地与定位凹部22配合以实现光学转轮的定位,又能够避免对光学转轮的转动形成过大阻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体支座63也可以以直接固定到安装基体10上,采用不可调节的形式。采用位置可调的形式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调节,例如通过设于定位件安装孔14孔壁上的紧定螺钉固定装配,紧定螺钉旋松时可以进行弹性体支座63的位置调节,紧定螺钉旋紧时实现弹性体支座63的固定;再如,在弹性体支座63上设置若干沿轴向分布的销孔,通过穿装在安装基体10上的定位销穿入对应的销孔内以实现位置调节。为了便于紧定螺钉或定位销的安装,安装基体10上可以设置与定位件安装孔14对应的套体,套体凸出于安装基体10的对应侧面,将紧定螺钉或定位销安装到套体的侧壁上。
转轮主体21上设有定位凹部22,定位凹部22供弹性顶推端弹性嵌入以定位光学转轮的转动位置,两者共同形成转动定位结构;定位凹部22和/或弹性顶推端上设置斜面,在光学转轮转动时,斜面供弹性顶推端退出定位凹部22。
具体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转轮主体21靠近安装基体10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围绕转轮主体21的轴线均布的定位槽,定位凹部22由定位槽形成。定位凹部22具有与转轮主体21的径向一致的长度方向,还具有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其长度方向垂直于光学元件的排布圆的轴线或光学元件的排布直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采用定位槽能够与弹性定位件60的弹性顶推端配合起到自动定心作用,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弹性顶推端朝向定位凹部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定位凹部22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均为倾斜侧壁,倾斜侧壁使得定位凹部22形成扩口结构。具体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槽绕光学转轮的轴线分布,定位槽为直线状,其长度方向垂直于光学转轮的旋转轴线,也即垂直于光学元件的排布圆的轴线,沿光学转轮的径向延伸。定位珠61朝向定位凹部22的延伸方向的中部能够避免定位凹部22位于转轮主体21径向两侧的侧壁对弹性顶推端形成干涉,有利于降低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和提高定位精度。
上述实施例中,定位柱的外周面为球面,形成斜面,在光学元件座移动时,能够依靠斜面使弹性定位件60的弹性顶推端退出定位凹部22。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定位件60的弹性顶推端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楔形,或者圆锥形,或者圆台形,同样能够形成斜面。
再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凹部22的侧壁也可以是沿光学转轮的轴向延伸的直壁,在光学转轮转动时,可以依靠弹性顶推端上的斜面实现弹性顶推端从定位凹部22内自动退出,或者,可以在定位凹部22的侧壁上设置斜面,而弹性顶推端的外侧面为沿光学转轴的轴向延伸的直面,同样可以在光学转轮转动时使弹性顶推端从定位凹部22内自动退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凹部22和弹性顶推端上均可以不设置斜面,例如均设置为圆柱形,此时可以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弹性顶推端回退。在手动操作模式下,也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实现弹性顶推端的回退。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凹部22和弹性定位件60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对调,将定位凹部22设置在安装基体10上,将弹性定位件60设置在光学转轮上。此时,弹性定位件60的数量需要与光学转轮上的光学元件数量对应,而定位凹部22可以仅设置一处。
图5中,位于定位槽的径向外侧的圆孔为用于固定轴承压盖50的轴承压盖固定孔23,该轴承压盖固定孔23沿安装基体10的轴向贯通。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凹部22也可以为贯通转轮主体21的定位孔,并且定位凹部22的侧壁也可以是与定位珠61适配的球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光学转轮的转轮主体21相对于安装基体10对称,第一光学转轮上的定位凹部22在第一光学转轮上的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与第二光学转轮上的定位凹部22在第二光学转轮上的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相同;安装基体10上的第一弹性定位件60和第二弹性定位件60绕光学转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夹角是相邻两定位凹部22绕光学转轮的转动轴线所形成的夹角的整数倍,本实施例中为一倍,这样,不论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各自切换到哪个光学元件,均能够保证对应的光学元件与安装基体10上的通光孔12对应。
使用上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时,通过安装基体10的底部的固定结构将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固定到对应的安装基体10上,各驱动电机80转动时可分别通过对应的同步带73带动对应的光学转轮转动,以切换对应光学转轮上滤光片的位置。滤光片切换到位后,安装于安装基体10上的定位珠61会在弹性体62的作用下压紧在光学转轮上的定位凹部22内,实现光学转轮的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定位件60的弹性顶推端暴露于安装基体10朝向光学转轮的端面的侧面上,结构紧凑,能够方便地实现光学转轮的周向定位,在光学转轮转动时,定位凹部22和弹性顶推端上设置的斜面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供弹性顶推端退出定位凹部22,可以随时转动光学转轮,从而方便地满足不同滤光片的切换需求,可实现两个光学转轮的高精度重复定位,进而保证设备的测量重复精度满足要求,并且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切换。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作为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80与光学转轮均固定安装于安装基体10上,并通过同步带73驱动,有利于光学元件切换装置的整体装调及其在设备上的整体更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光学元件座以转动的方式活动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其上的光学元件安装位的排布方向沿圆周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元件座也可以以平移的方式活动装配在安装基体10上,其上的光学元件安装位的排布方向沿光学元件座的平移方向。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座上设有齿条,依靠驱动齿轮和驱动电机实现驱动,同时,光学元件沿光学元件座的平移方向分布于光学元件座上;为了实现对光学元件座的定位,光学元件座上设有沿光学元件座的平移方向分布的定位凹部,而安装基体上固定有一处弹性定位件,弹性定位件的弹性顶推端能够弹性嵌入不同的定位凹部中以定位所述光学元件座的位置。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4)
1.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体,所述安装基体用于为对应的光学元件座提供安装基础;
光学元件座,所述光学元件座可活动地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光学元件座用于带动其上的光学元件移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
所述光学元件座上与光学元件的切换动作平面平行的端面和所述安装基体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弹性定位件,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定位件适配的定位凹部;
所述弹性定位件具有可弹性活动的弹性顶推端,所述弹性顶推端暴露于所述安装基体上朝向所述端面的一侧或所述光学元件座的所述端面上;
所述定位凹部设有至少两处,各处所述定位凹部沿所述光学元件的排布方向分布,所述定位凹部供所述弹性顶推端弹性嵌入以定位所述光学元件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
定位珠,所述定位珠用于形成所述弹性顶推端;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用于对所述定位珠施加弹性顶推力;
所述安装基体上设有定位件安装孔,所述定位珠和弹性体装配在所述定位件安装孔内,所述定位件安装孔的孔口直径小于所述定位珠的直径,以防止所述定位珠脱出并使所述定位珠部分露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弹性体支座,所述弹性体支座沿所述定位件安装孔的轴向位置可调,其用于在调节位置时调节所述弹性体对定位珠的弹性顶推力。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支座通过螺纹结构装配在所述安装孔内,通过螺纹结构实现轴向位置的调节。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呈圆形排布或呈直线排布,所述定位凹部具有长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光学元件的排布圆的轴线或所述光学元件的排布直线,所述弹性顶推端朝向所述定位凹部的长度方向中部,所述定位凹部沿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均为倾斜侧壁,所述倾斜侧壁使得所述定位凹部形成扩口结构。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所述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的转轮主体分别形成一处所述光学元件座,所述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转动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并且同轴布置,两者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基体的不同侧;所述第一光学转轮和第二光学转轮上均设有所述弹性定位件或所述定位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部绕对应光学转轮的轴线均匀布置,所述第一光学转轮上的定位凹部在第一光学转轮上的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与所述第二光学转轮上的定位凹部在第二光学转轮上的分布数量和分布位置相同;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光学转轮的第一弹性定位件和朝向所述第二光学转轮的第二弹性定位件,第一弹性定位件和第二弹性定位件绕所述光学转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夹角是相邻两所述定位凹部绕所述光学转轮的转动轴线所形成的夹角的整数倍。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体包括转动支撑轴,所述光学元件座转动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光学元件座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的内壁与所述转动支撑轴之间设有径向轴承;所述光学元件座的中心部位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连接至对应的驱动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可拆固定在所述光学元件座上并封盖在所述轴承孔的开口处,所述驱动轴连接在所述轴承压盖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可拆固定在所述光学元件座上并封盖在所述轴承孔的开口处,所述轴承压盖的外周边缘部位设有至少两处凸部,所述凸部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轴承压盖固定到所述光学元件座上的固定结构;所述轴承压盖靠近所述光学元件座的一侧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用于对径向轴承的外圈沿轴向进行定位,各所述凸部均位于所述环形凸台远离所述轴承压盖的中心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固定有从动带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上绕装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用于驱动所述光学元件座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座转动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所述光学元件座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安装位,各所述光学元件安装位绕所述光学元件座的轴线分布;所述光学元件座用于带动所述光学元件转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部和/或所述弹性顶推端上设有斜面,在所述光学元件座切换位置时,所述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弹性顶推端退出所述定位凹部。
1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切换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装配在所述安装基体上,其用于驱动所述光学元件座移动或转动以使不同的光学元件切换到对应的光路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40835.1U CN219392349U (zh) | 2023-01-11 | 2023-01-11 |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40835.1U CN219392349U (zh) | 2023-01-11 | 2023-01-11 |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92349U true CN219392349U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7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40835.1U Active CN219392349U (zh) | 2023-01-11 | 2023-01-11 |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92349U (zh) |
-
2023
- 2023-01-11 CN CN202320140835.1U patent/CN2193923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45590B (zh) | 角度調整機構 | |
CN111112663B (zh) | 一种用于星形套的定位夹具 | |
CN211305590U (zh) | 一种钻床的夹持装置 | |
CN110586969B (zh) | 一种轴瓦左右端面粗车设备 | |
CN110814829A (zh) | 一种可调式多角度铣削装置及方法 | |
CN219392349U (zh) | 光学元件切换装置 | |
CN114516192B (zh) | 一种机电一体式旋转下压装置 | |
KR970062792A (ko) | 렌즈구동기구 | |
CN212071118U (zh) | 一种车曲轴三拐的通用夹具 | |
CN219562529U (zh) | 一种风电轮毂用定位打磨装置 | |
JPS58125003A (ja) | 光学装置 | |
CN1424155A (zh) | 一种切断、开槽的管道专用工具 | |
CA1039509A (en) | Grinding apparatus for commutators | |
CN111687654A (zh) |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的异型工件角度调整装置 | |
CN116276731A (zh) | 一种快拆机构 | |
CN216283164U (zh) | 一种变速器壳体扇形槽圆弧直径检具 | |
CN114179013B (zh) | 一种同轴定位装置 | |
US4507895A (en) | Radially adjustable internal grinder | |
CN214025206U (zh) | 一种陶瓷部件冲子机用夹具结构 | |
CN1794025A (zh) | 光纤耦合装置 | |
CN112621328A (zh) | 一种方便安装的机床刀库及数控机床 | |
CN110530236B (zh) | 一种滚动轴承外径多截面测量装置 | |
CN221289774U (zh) | 齿轮打磨装置 | |
CN220613466U (zh) | 一种可拆分的磨削机盘罩结构 | |
CN111842980B (zh) | 一种伺服电机转动配件制造加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