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8418U -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8418U
CN219388418U CN202223262139.2U CN202223262139U CN219388418U CN 219388418 U CN219388418 U CN 219388418U CN 202223262139 U CN202223262139 U CN 202223262139U CN 219388418 U CN219388418 U CN 219388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hole
rod
hybrid engine
ro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21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鹏华
汪杰强
白丁
姚源
孔圆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S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S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S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Sai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21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8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8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8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包括,杆身,包括设于杆身上的正面凹槽,设于杆身上的侧面凹槽,侧面凹槽一端分出两条流动槽,设于杆身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杆大端,包括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连杆轴瓦,第一通孔上设有螺栓座,螺栓座沿圆周设有强化凸台,螺栓座沿圆周设有卸油槽,卸油槽与流动槽连通,凹槽和圆角设计,降低了14%的连杆重量,提高热效率转化,强化凸台和均力凸台使大小端与杆身的连接过渡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得到了解决,卸油槽与其相连的流动槽,让卸出的润滑油可以一定程度的对自身以及周边的连杆杆润滑,既能避免连杆轴瓦温升过高导致轴瓦合金层失效问题,也使轴瓦不至于卸油过多,影响转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发动机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所受作用力传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它是汽车发动机主要的传动构件之一,它是把作用于活塞顶部的膨胀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轴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功率。
传统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为全转速全负荷范围运转,要求连杆大小头端和杆身设计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应付复杂的压缩、拉伸、弯曲等交变载荷,混合动力发动机由于长时间运行于经济工况,所受爆发压力显著小于传统发动机,连杆的设计要求轻量化设计,比如合适的工字钢长宽比、较小大小头端宽度设计等,在轻量化设计后,整个杆体应力集中处极易受到较大的磨损消耗,从而造成杆体断裂甚至破碎的后果,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对转杆杆体轻量化设计的前提下,满足混合动力发动机高热效率的需求,降低连杆大小端应力集中的问题,加强关键部位的润滑,降低连杆轴瓦的温升,从而减小连杆的变形和摩擦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包括,杆身,包括设于所述杆身上的正面凹槽,设于所述杆身上的侧面凹槽,所述侧面凹槽一端分出两条流动槽,设于所述杆身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连杆大端,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连杆轴瓦,所述第一通孔上设有螺栓座,所述螺栓座沿圆周设有强化凸台,所述螺栓座沿圆周设有卸油槽,所述卸油槽与流动槽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连杆小端,包括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衬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了所述连杆大端与杆身,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了所述连杆小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螺栓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渡圆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设有均力凸台,所述均力凸台和所述杆身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渡圆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两侧设有第一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杆大端两侧均设有第二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连杆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杆身边缘均设圆角,所述连杆大端上一侧设有标识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连杆杆身的凹槽和圆角设计,降低了14%的连杆重量,降低了发动机油耗,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强化凸台和均力凸台使大小端与杆身的连接过渡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得到了解决,卸油槽的设计加快了连杆大端通孔处的卸油,与其相连的流动槽,让卸出的润滑油可以一定程度的对自身以及周边工作中的连杆杆定向润滑轴瓦,既能避免连杆轴瓦温升过高导致轴瓦合金层失效问题,也使轴瓦不至于卸油过多,影响转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连杆大端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的连杆小端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包括杆身100,杆身100包括设于杆身100正反两面的正面凹槽101,设于杆身100侧方两面的侧面凹槽102,侧面凹槽102一端分出两条用来过油的流动槽102a,设于杆身100两端的第一连接端103和第二连接端104,连杆大端200,包括连接发动机转轴的第一通孔201,第一通孔201内设有担当轴承的连杆轴瓦201a可以与发动机转轴连接,第一通孔201上设有螺栓座202,螺栓座202沿圆周设有强化凸台202a,强化螺栓座202及其周边位置的固定,螺栓座202沿圆周设有卸油槽202b,用来卸油,卸油槽202b与流动槽102a连通,形成过油通道,连杆小端300,包括连接发动机转轴第二通孔301,设于第二通孔301内的衬套302同样作为轴承与发动机转轴连接,第一连接端103连接了连杆大端200,第二连接端104连接了连杆小端300;
本实施例中,杆身100共由四面组成,正反两面设有正面凹槽101,侧方两面设有侧面凹槽102,整个杆身100经由这种轻量化的设计后,至少降低了约14%的连杆重量,从而降低了发动机油耗,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杆身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端103和第二连接端104,用来连接连杆大端200和连杆小端300;
进一步的,连杆大端200上的第一通孔201内安置有连杆轴瓦201a,作为轴承连接发动机转轴,形成了活动一端,连杆小端300上的第二通孔301内安置有衬套302,同样作为轴承连接发动机转轴,形成另一端活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这两个活动端产生动能进行热效率转化;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201上还设有螺栓座202,螺栓座202沿圆周设有多个强化凸台202a,用来缓和螺栓座202机器周边位置的受力,强化固定状态,避免应力集中问题的出现,螺栓座202沿圆周还设有三处卸油槽202b,与流动槽102a连通,当转杆进行工作时,会发生高强度的运动,如果不将螺栓座202处的积油设口卸出,极有可能发生内部的连杆轴瓦201a升温过高,对转杆产生磨损破坏,所以卸油槽202b会在转杆高速转动时把内部的积油甩出,甩到周边临近的转杆上对各个部位都起到润滑效果,概率上看,大部分油会沿着侧面凹槽102向下流动至流动槽102a,最后来到螺栓座202位置,对连杆轴瓦201a的外部进行润滑,避免卸油槽202b出油过多,导致连杆轴瓦201a处摩擦力增大,影响热效率转化。
实施例2
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且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连接端103和螺栓座20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渡圆角103a,用来增加连接处强度,第二连接端104设有均力凸台104a,同样时为了避免发生应力集中问题,均力凸台104a和杆身100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渡圆角104b,用来增加连接处强度,第一连接端103两侧设有第一螺纹孔103b,连杆大端200两侧均设有第二螺纹孔203,两处螺纹孔位置重合,并由连杆螺栓204穿过第一螺纹孔103b和第二螺纹孔203。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03和螺栓座20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端和均力凸台104a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过渡圆角103a和第二过渡圆角104b,两过渡圆角都用来加强连接处的稳固,同时圆角的设计又保证了转杆整体轻量化的要求,连杆螺栓204所穿过的两处螺纹孔,分别设于连接处和大端处,所以再次加固了连接效果。
实施例3
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且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通孔201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301的直径,杆身100边缘均设圆角,进一步轻量化设计,连杆大端200上一侧设有标识凸台205,用来标识发动机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混合动力发动机由于长时间运行于经济工况,所受爆发压力显著小于传统发动机,连杆的设计要求轻量化设计,在正面凹槽101,侧面凹槽102,各处圆角的设计下,整个转杆保证了其轻量化的设计要求,转杆大端200上,螺栓座202,及其上方的强化凸台202a,连接处的第一过渡圆角103a,都是用来解决转杆大端位置,应力集中处发生过渡受力的情况而设计的,转杆小端的均力凸台104a,第二过渡圆角104b都是用来解决转杆小端位置,应力集中处发生过渡受力的情况而设计的;
进一步的,卸油槽202b、侧面凹槽102、流动槽102a之间达成的配合,形成了一个效率不高但十分简易的积油循环系统,不仅解决了积油过多导致连杆轴瓦201a升温的问题,还解决了油量过少导致的连杆轴瓦201a摩擦力增加的问题,同时高速做往复运动的转杆甩油角度较大,肯定也会对转杆小端200以及杆身100的一些应力处,起到润滑的作用。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身(100),包括设于所述杆身(100)上的正面凹槽(101),设于所述杆身(100)上的侧面凹槽(102),所述侧面凹槽(102)一端分出两条流动槽(102a),设于所述杆身(100)两端的第一连接端(103)和第二连接端(104);
连杆大端(200),包括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201)内设有连杆轴瓦(201a),所述第一通孔(201)上设有螺栓座(202),所述螺栓座(202)沿圆周设有强化凸台(202a),所述螺栓座(202)沿圆周设有卸油槽(202b),所述卸油槽(202b)与所述流动槽(102a)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连杆小端(300),包括第二通孔(301),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01)内的衬套(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03)连接了所述连杆大端(200)与杆身(100),所述第二连接端(104)连接了所述连杆小端(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03)和所述螺栓座(20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渡圆角(103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104)设有均力凸台(104a),所述均力凸台(104a)和所述杆身(100)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渡圆角(104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03)两侧设有第一螺纹孔(103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大端(200)两侧均设有第二螺纹孔(2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连杆螺栓(204)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103b)和第二螺纹孔(2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01)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100)边缘均设圆角,所述连杆大端(200)上一侧设有标识凸台(205)。
CN202223262139.2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Active CN219388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2139.2U CN219388418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2139.2U CN219388418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8418U true CN219388418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2139.2U Active CN219388418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8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418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onversion between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and rotational motion
CN219388418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杆
CN101614278A (zh) 一种碳素材料与金属材料组合式活塞
CN202194699U (zh) 一种往复式内燃机小头无衬套连杆
CN202326705U (zh) 长短交错滚子一体保持架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CN101896744A (zh) 用于内燃机的销毂以及设有该销毂的活塞
CN213511646U (zh)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曲轴
CN108547946A (zh) 一种活塞销
CN110792684B (zh) 一种隔膜泵用三缸三支撑曲轴及加工工艺
CN202040192U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
CN103362557B (zh) 一种叶轮与涡轮轴的连接结构
CN220488079U (zh) 一种曲轴
CN220060234U (zh) 一种高强度发动机连杆
CN219139614U (zh)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中型发动机曲轴
CN210637463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曲柄连杆机构及车辆
CN217421839U (zh)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CN213206474U (zh) 一种润滑性好的曲柄连杆总成
CN209354633U (zh) 一种带有润滑冷却结构的活塞销
CN209026004U (zh) 一种新型涡轮增压器止推轴承
CN215058832U (zh) 一种航空用转子发动机的组合型偏心轴
CN201944103U (zh) 一种曲轴
CN1190589C (zh) 裙部表面非光滑活塞
CN210343521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活塞连杆机构
CN218347760U (zh) 一种发动机用连杆及其连杆轴瓦
CN214196480U (zh) 一种曲轴偏置的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