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1839U -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1839U
CN217421839U CN202221041484.0U CN202221041484U CN217421839U CN 217421839 U CN217421839 U CN 217421839U CN 202221041484 U CN202221041484 U CN 202221041484U CN 217421839 U CN217421839 U CN 217421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d body
oil
durability
bearing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14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巧安
曾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14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1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1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1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包括连杆体和连杆轴承盖,所述连杆体的下端与所述连杆轴承盖连接,所述连杆轴承盖上设有与所述连杆体下端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偏向汽缸排气侧的一侧,所述连杆轴承盖与所述连杆体之间设有曲轴孔,所述曲轴孔内设有轴瓦,所述曲轴孔的两侧端面上均设有多个第三油槽,所述第三油槽沿连杆涨断线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的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连杆螺栓朝向排气侧的情况下,连杆涨断线在接触应力最小的地方,有利于油膜的建立,进而提高连杆及轴瓦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排放法规国六a的实施,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耐久性是客户关注的重要点之一。大修期更是提出了50万公里的期限,这对柴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见的柴油发动机连杆,其轴盖及连杆本体拼接后再加工;目前采用的新技术为整体涨断后再加工。在整体涨断连杆中,一般为考虑整机高度及连杆行程的因素,会将连杆螺栓呈一定的角度偏位,且连杆螺栓偏向的方向为发动机进气侧。连杆螺栓偏向进气侧,对于后期发动机拆换内部件有一定的便利性。但是,根据柴油发动机运转的方向来进行连杆及轴瓦的CAE分析,连杆螺栓偏向进气侧,对连杆轴瓦的油膜建立,特别是低速高扭矩工况,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造成早期连杆轴瓦的异常磨损,进而影响整机的可靠性、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容易造成早期连杆轴瓦异常磨损的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包括连杆体和连杆轴承盖,所述连杆体的下端与所述连杆轴承盖连接,所述连杆轴承盖上设有与所述连杆体下端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偏向汽缸排气侧的一侧,所述连杆轴承盖与所述连杆体之间设有曲轴孔,所述曲轴孔内设有轴瓦,所述曲轴孔的两侧端面上均设有多个第三油槽,所述第三油槽沿连杆涨断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体的两侧设有凹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油腔。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腔是锥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曲轴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油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轴瓦上设有过油孔,所述轴瓦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油槽。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通过将连杆螺栓朝向排气侧,使连杆涨断线在接触应力最小的地方,有利于对连杆轴瓦的油膜建立,特别是低速高扭矩工况,有利于提高连杆及连杆轴瓦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的连杆体的主视图;
图3是曲轴曲拐运动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的连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的轴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2、连杆体;3、汽缸排气侧;4、连杆轴承盖;5、轴瓦;6、螺栓;7、汽缸进气侧;8、曲轴曲拐运动路径;9、连杆涨断线;10、凹槽;11、油腔;12、第三油槽;13、第一油槽;14、过油孔;15、第二油槽;16、曲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5所示,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包括连杆体2和连杆轴承盖4,连杆体2的下端与连杆轴承盖4连接,连杆体2的上端与活塞1连接,连杆轴承盖4上设有与连杆体2下端连接的螺栓6,螺栓6的头部偏向汽缸排气侧3的一侧,连杆轴承盖4与连杆体2之间设有曲轴孔16,曲轴孔16内设有轴瓦5,曲轴孔16的两侧端面上均设有多个第三油槽12,第三油槽12沿连杆涨断线9对称分布;活塞1安装在汽缸中,汽缸的两侧分别是汽缸进气侧7和汽缸排气侧3,连杆体2的上部分与活塞1连接,连杆体2的下部分与连杆轴承盖4配合,螺栓6、连杆体2及连杆轴承盖4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螺栓6与连杆轴承盖4朝向汽缸排气侧3,沿连杆涨断线9对称分布的第三油槽12主要是作润滑作用。
本实施例中,连杆体2的两侧设有凹槽10;两侧的凹槽10使连杆体2成为“工”字形结构,同时还有部分储油能力。
本实施例中,连杆体2内设有上下贯通的油腔11;增加连杆体2上下两个轴瓦处的润滑能力,减低轴瓦5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油腔11是锥形结构;活塞孔处的油腔11口径较小,靠近曲轴孔16处的油腔11口径较大。
本实施例中,曲轴孔16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油槽13;增加发动机工作中润滑油润滑轴瓦5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轴瓦5上设有过油孔14,轴瓦5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油槽15;减小轴瓦5与曲轴颈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
如图3所示,在连杆螺栓6朝向汽缸排气侧3的情况下,通过曲轴曲拐运动路径8可以看出,在活塞上止点即图3中315°方位,和活塞下止点即图3中的135°方位,间隙最小、接触应力最大,而连杆涨断线9的方向为45°至225°,间隙最小、接触应力最大,使连杆涨断线9在接触应力最小的地方,有利于对连杆轴瓦的油膜建立,再加上油腔11、第一油槽12、第二油槽15和第三油槽12的共同作用,更加有利于连杆轴瓦的油膜建立,特别是低速高扭矩工况,有利于提高连杆及连杆轴瓦的耐久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6)

1.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包括连杆体(2)和连杆轴承盖(4),所述连杆体(2)的下端与所述连杆轴承盖(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体(2)的上端与活塞(1)连接,所述连杆轴承盖(4)上设有与所述连杆体(2)下端连接的螺栓(6),所述螺栓(6)的头部偏向汽缸排气侧(3)的一侧,所述连杆轴承盖(4)与所述连杆体(2)之间设有曲轴孔(16),所述曲轴孔(16)内设有轴瓦(5),所述曲轴孔(16)的两侧端面上均设有多个第三油槽(12),所述第三油槽(12)沿连杆涨断线(9)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体(2)的两侧设有凹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体(2)内设有上下贯通的油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11)是锥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孔(16)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油槽(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5)上设有过油孔(14),所述轴瓦(5)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油槽(15)。
CN202221041484.0U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Active CN217421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1484.0U CN217421839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1484.0U CN217421839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1839U true CN217421839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5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1484.0U Active CN217421839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1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2129B2 (en) Double-crankshaft engine
CN104179591A (zh) 一种实现发动机可变压缩比的活塞结构
CN102536494A (zh) 柴油机气缸体冷却水套结构
CN104481689B (zh) 双曲柄机构发动机
CN217421839U (zh) 一种提高轴瓦耐久的连杆结构
CN101614278A (zh) 一种碳素材料与金属材料组合式活塞
CN201265459Y (zh) 1.3l汽油发动机活塞
CN109488453A (zh) 一种偏置曲轴式发动机
CN103742263A (zh) 连杆活塞式组合燃烧室无死点往复型内燃机
CN205744144U (zh) 双曲轴发动机
CN107956784A (zh) 一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
CN104454153B (zh) 环缸发动机
CN210264917U (zh) 一种双弹簧连杆对置式二冲程发动机
CN206722923U (zh) 一种全钢活塞
CN108071515B (zh) 一种钢活塞的再制造方法
CN214196480U (zh) 一种曲轴偏置的发动机
CN108067808B (zh) 一种钢活塞的再制造方法
CN109236486A (zh) 内燃机用新型钢活塞及内燃机
CN219711682U (zh) 柴油机活塞的冷却环腔结构
CN215170317U (zh) 一种具有双喷管的活塞冷却喷嘴
CN209145724U (zh) 内燃机用新型钢活塞及内燃机
CN215256498U (zh) 一种170f汽油机凹顶活塞
CN203702338U (zh) 连杆活塞式组合燃烧室无死点往复型内燃机
CN212454627U (zh) 一种用于二冲程汽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
CN209129756U (zh) 一种内燃机活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