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7525U - 把手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把手及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7525U
CN219387525U CN202320180032.9U CN202320180032U CN219387525U CN 219387525 U CN219387525 U CN 219387525U CN 202320180032 U CN202320180032 U CN 202320180032U CN 219387525 U CN219387525 U CN 219387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dy
handle
transmission
rotating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00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ac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ac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ac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ac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00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7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7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7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及锁具,把手包括座体、把手本体、第一转动件及限位件,其中:座体具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壁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部;把手本体至少部分把手本体伸入安装腔内,并能够相对于座体转动;第一转动件固定连接至把手本体伸入安装腔的一端,并能够随把手本体的转动而在安装腔内转动,第一转动件包括沿把手本体转动的周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安装位及第二安装位;限位件可选择地连接于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中的一者,并且,当把手本体相对于座体朝不同方向转动时,限位件能够与两个限位部中的一者相抵以限制把手本体的旋转。该把手能够方便地更换把手本体的方向,使得左开门和右开门均能够适用,并且还能够降低组装难度。

Description

把手及锁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把手及锁具。
背景技术
用户在选择门锁时,通常需要根据门的开启方向来选择把手朝左或是把手朝右的锁具,安装锁具时组装难度较大,并且,如果出现安装错误或购买错误还会导致锁具无法使用,给用户带来极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把手及锁具,该把手能够方便地更换把手本体的方向,降低组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把手,包括:座体,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部;把手本体,至少部分所述把手本体伸入所述安装腔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第一转动件,固定连接至所述把手本体伸入所述安装腔的一端,并能够随所述把手本体的转动而在所述安装腔内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沿所述把手本体转动的周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安装位及第二安装位;以及,限位件,可选择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中的一者,并且,当所述把手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朝不同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件能够与两个所述限位部中的一者相抵以限制所述把手本体的旋转。
上述把手中,下压把手本体解锁,把手本体会带动第一转动件同步转动,当限位件与限位部相抵时能够限制把手本体进一步旋转,从而能够限制把手本体的转动范围;当需要将把手本体相对于座体换向时,将限位件自第一安装位或第二安装位上拆卸,从而避免转动把手本体时限位件与限位部相互干涉,把手本体相对于座体换向后,再将限位件安装于第一安装位及第二安装位中的另一者上。这样就能够方便地更换把手本体的方向,并且在换向时只需要转动把手本体就能够带动第一转动件在安装腔内同步转动,从而能够降低组装把手的难度,同时,使得该把手在左开门和右开门的锁具上均能够适用,用户在选用把手时无需判断锁具的朝向,有效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限位于所述限位件及所述座体,所述扭簧能够在所述把手本体沿预设方向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时,对所述限位件施加与所述预设方向相反的回弹力。
如此设置,扭簧能够在用户松开把手本体后对限位件施加回弹力,从而带动把手本体相对于座体转动复位至未受力的状态,不需要用户手动复位把手本体,简化操作。并且,扭簧还能够确保把手本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座体与把手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还包括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装配部;所述离合组件还包括能够随所述把手本体同步转动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装配部配合,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随所述把手本体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装配部脱离。
如此设置,只有控制传动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把手本体才能够通过传动件及第二转动件带动锁芯同步转动解锁,从而能够避免直接下压把手本体导致的非正常开锁,提升该把手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本体设有连通安装腔与外界的滑动槽,所述传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传动件向靠近所述第二转动件的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动件向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件的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如此设置,用户可以控制传动件在滑动槽内滑动,实现传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调节方式简单方便,便于用户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部及与所述传动部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连接的按压部,至少部分所述按压部露出所述滑动槽。
如此设置,用户能够通过按压部方便地控制传动件在滑动槽内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具有非回转形截面,所述装配部设置为截面形状与所述传动部截面形状适配的插孔;所述传动部插入所述插孔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动部脱出所述插孔至所述第二位置。
如此设置,当传动部插入插孔时,就能够避免传动部与装配部之间相互打滑,保证第二转动件能够与传动件及把手本体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合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对所述传动件施加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弹性力。
如此设置,松开传动件后,在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传动件能够自动朝向远离第二转动件的一侧滑动,不需要用户手动将传动件向外拔出,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朝向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凸设有推动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外周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推动部与任一所述凸起相抵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转动件随所述第一转动件同步转动。
如此设置,在上锁过程中,不需要控制传动件运动至第一位置也能够使得第二转动件随第一转动件及把手本体同步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设有用于在所述安装腔外侧安装/拆卸所述限位件的避让孔。
如此设置,用户能够在不拆卸座体的情况下在安装腔外侧安装或拆卸限位件,进一步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本体包括相互连接呈L型的转动部及握持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
如此设置,握持部便于用户控制把手本体相对于座体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锁具,包括上述的把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把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的换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壳体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第一转动件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中传动件在第二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手中传动件在第一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座体;11、安装腔;12、限位部;121、第一限位部;122、第二限位部;13、避让孔;14、第一挡件;15、壳体;16、盖板;2、把手本体;21、滑动槽;22、转动部;23、握持部;231、主体;232、压盖;2321、通孔;3、第一转动件;31、第一安装位;32、第二安装位;33、推动部;4、限位件;5、扭簧;51、第一扭臂;52、第二扭臂;6、离合组件;61、第二转动件;611、装配部;612、凸起;6121、第一凸起;6122、第二凸起;613、第二挡件;62、传动件;621、传动部;622、按压部;63、弹性件;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用户在选择门锁时,通常需要根据门的开启方向来选择把手朝左或是把手朝右的锁具,若用户的专业水平不够较难分清左开门、右开门,因此安装锁具时组装难度较大,并且,如果出现安装错误或购买错误还会导致锁具无法使用,给用户带来极大的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把手,该把手能够方便地更换把手本体的方向,使得左开门和右开门均能够适用,并且该把手的结构简单,从而能够降低组装难度。
如图1至图2所示,具体地,把手包括座体1、把手本体2、第一转动件3及限位件4,其中:座体1具有安装腔11,安装腔11的内壁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部12;把手本体2至少部分把手本体2伸入安装腔11内,并能够相对于座体1转动;第一转动件3固定连接至把手本体2伸入安装腔11的一端,并能够随把手本体2的转动而在安装腔11内转动,第一转动件3包括沿把手本体2转动的周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安装位31及第二安装位32;限位件4可选择地连接于第一安装位31和第二安装位32中的一者,并且,当把手本体2相对于座体1朝不同方向转动时,限位件4能够与两个限位部12中的一者相抵以限制把手本体2的旋转。
其中,如图2至图3所示,第一安装位31和第二安装位32沿把手本体2转动的周向间隔180度设置。把手本体2位于座体1的A侧时第一安装位31相对于座体1的位置,与把手本体2位于座体1的B侧时,第二安装位32相对于座体1的位置是相同的。如图2及图5所示,限位部12包括第一限位部121及第二限位部122,当把手本体2处于未受力的状态时,即如图3所示的状态,第一限位部121与第二限位部122关于第一安装位31及第二安装位32的连接线对称,第一限位部121与第二限位部122沿把手本体2转动的周向间隔可以根据把手本体2实际需要转动的角度进行调整。
如前所述,选择门锁时通常需要根据门的开启方向来选择把手朝左或是把手朝右的锁具,对于普通用户组装难度较大,如果安装错误或购买错误还会导致锁具无法使用。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中,如图3所示,把手本体2位于座体1的A侧时,限位件4安装于第一安装位31,此时,顺时针下压把手本体2解锁,把手本体2会带动第一转动件3同步转动,当限位件4与第一限位部121相抵时能够限制把手本体2进一步旋转,从而能够限制把手本体2的转动范围;当需要将把手本体2从座体1的A侧转换至座体1的B侧时,将限位件4自第一安装位31拆卸,从而避免转动把手本体2时限位件4与限位部12相互干涉,将把手本体2顺时针转动180度至座体1的B侧后,将限位件4安装于第二安装位32,此时,逆时针下压把手本体2解锁,当限位件4与第二限位部122相抵时能够限制把手本体2进一步旋转。这样就能够方便地更换把手本体2的方向,并且在换向时只需要转动把手本体2就能够带动第一转动件3在安装腔11内同步转动,而无需进一步拆开把手,从而能够降低组装把手的难度,同时,使得该把手在左开门和右开门的锁具上均能够适用,用户在选用把手时无需判断锁具的朝向,有效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如图1至图2所示,限位件4可以设置为螺钉等能够与第一安装位31和第二安装位32连接的紧固件,其结构简单,便于用户安装或拆卸限位件4,并且还能够保证限位件4与第一安装位31和第二安装位3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或者,限位件4也可以设置为卡扣等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以实现与第一安装位31和第二安装位32中的一者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3至图4所示,座体1用于安装至门体上,并包括围设形成安装腔11的壳体15及盖板16,盖板16与壳体15通过螺钉或卡扣等结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装配该把手。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把手本体2通过壳体15背离盖板16的一侧壁伸入安装腔11内,盖板16能够与门体连接。把手本体2转动时能够带动安装于门体内的锁芯同步转动以解锁或上锁。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把手本体2也可以通过盖板16或壳体15的其他任一侧壁伸入安装腔11内。
如图3至图4所示,座体1上开设有用于在安装腔11外侧安装或拆卸限位件4的避让孔13。当把手本体2通过壳体15背离盖板16的一侧壁伸入安装腔11内时,避让孔13开设于盖板16上,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不拆卸盖板16的情况下,直接在安装腔11外侧安装或拆卸限位件4,进一步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如图4及图7所示,把手本体2包括相互连接呈L型的转动部22及握持部23,转动部22可转动地设置于座体1,且转动部22的一端伸入安装腔11内,且转动部22与座体1之间设置有轴承7。握持部23便于用户控制把手本体2相对于座体1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转动部22与握持部23相互连接处可以为直角或具有一定的弧度。
如图4所示,第一转动件3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转动部22伸入安装腔11内的一端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用户安装,并且还能够保证第一转动件3与把手本体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或者,第一转动件3也可以通过卡扣或胶粘等其他方式与转动部22伸入安装腔11内的一端连接,只要能够保证第一转动件3能够与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2至图3所示,把手还包括扭簧5,扭簧5的两个扭臂分别限位于限位件4及座体1,扭簧5能够在把手本体2沿预设方向相对于座体1转动时,对限位件4施加与预设方向相反的回弹力。具体地,扭簧5包括第一扭臂51及第二扭臂52,座体1内还设有第一挡件14,当把手本体2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挡件14与限位件4对应设置,第一扭臂51抵靠于第一挡件14及限位件4朝向座体1的A侧的一侧,第二扭臂52抵靠于第一挡件14及限位件4朝向座体1的B侧的一侧。
当把手本体2位于座体1的A侧时,顺时针下压把手本体2,限位件4相对于座体1转动,并推动第一扭臂51随限位件4同步运动,第二扭臂52在第一挡件14的抵挡作用下相对于座体1静止,此时,用户需要克服扭簧5的弹性力才能够使把手本体2相对于座体1转动。松开把手本体2后,第一扭臂51会对限位件4施加回弹力,从而带动把手本体2相对于座体1逆时针转动复位至未受力的状态,不需要用户手动复位把手本体2,简化操作。当把手本体2位于座体1的B侧时,逆时针下压把手本体2,限位件4相对于座体1转动,并推动第二扭臂52随限位件4同步运动,第一扭臂51在第一挡件14的抵挡作用下相对于座体1静止。松开把手本体2后,第二扭臂52会对限位件4施加回弹力,从而带动把手本体2相对于座体1顺时针转动复位至未受力的状态。
并且,扭簧5还能够确保把手本体2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座体1与把手本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即把手本体2能够稳定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上。限位件4与任一限位部12相抵时还能够保护扭簧5,避免扭簧5转动角度过大而损坏。
由于门体上通常除了锁具外还配置有猫眼,虽然猫眼能够方便用户观察门外的情况,但是,门外的人也可以通过猫眼孔探入门内下压把手本体2实现非正常开锁,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把手还包括离合组件6,离合组件6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腔11内的第二转动件61,第二转动件61包括装配部611;离合组件6还包括能够随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的传动件62,传动件62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传动件62与装配部611配合,并能够带动第二转动件61随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在第二位置,传动件62与装配部611脱离。
当需要解锁锁具时,需要先控制传动件62运动至第一位置,使得传动件62与装配部611配合,此时控制把手本体2相对于座体1转动,把手本体2能够通过传动件62带动第二转动件61同步转动,第二转动件61带动安装于门体内的锁芯同步转动解锁。解锁完成后,再控制传动件62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传动件62与装配部611脱离,此时控制把手本体2相对于座体1转动,第二转动件61始终相对于座体1静止,无法解锁锁具,从而能够避免门外的人通过猫眼孔探入门内下压把手本体2实现非正常开锁,提升把手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4及图7所示,把手本体2设有连通安装腔11与外界的滑动槽21,传动件62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槽21内;传动件62向靠近第二转动件61的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传动件62向远离第二转动件61的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槽21与外界连通的一端控制传动件62在滑动槽21内滑动,实现传动件6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调节方式简单方便,便于用户操作。
如图7至图8所示,传动件62包括传动部621及与传动部621远离第二转动件61的一端连接的按压部622,至少部分按压部622露出滑动槽21。用户能够将按压部622向朝向第二转动件61的一侧按压,使得按压部622、传动部621同步朝向靠近第二转动件61的一侧滑动,传动部621与装配部611配合。用户也可以将按压部622向背离第二转动件61的一侧拉动,使得按压部622、传动部621同步朝向远离第二转动件61的一侧滑动,传动部621与装配部611脱离。用户手握握持部23时,手指能够方便地按压按压部622,从而便于用户控制传动件62。
如图7所示,转动部22包括主体231及压盖232,压盖232开设有与滑动槽21连通的通孔2321,至少部分按压部622通过通孔2321伸出滑动槽21。按压部622具有台阶部,台阶部能够抵接于压盖232的内侧壁,避免按压部622完全脱出滑动槽21。
如图7至图8所示,离合组件6还包括设置于传动件62与滑动槽21的内壁之间的弹性件63,弹性件63能够对传动件62施加远离第二转动件61的弹性力。用户将按压部622朝向靠近第二转动件61按压时,按压部622及传动部621同步朝向靠近第二转动件61的一侧滑动,弹性件63被压缩;松开按压部622后,在弹性件6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按压部622及传动部621能够自动朝向远离第二转动件61的一侧滑动,不需要用户手动将按压部622向外拔出,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操作。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滑动槽21的内壁设有抵接部,弹性件63设置为弹簧,弹簧套设于传动部621的外周,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按压部622及抵接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63也可以设置为橡胶件、硅胶件等其他具有弹性的元件。
如图3所示,传动部621具有非回转形截面,装配部611设置为截面形状与传动部621截面形状适配的插孔;传动部621插入插孔至第一位置;传动部621脱出插孔至第二位置。当传动部621插入插孔时,就能够避免传动部621与装配部611之间相互打滑,保证第二转动件61能够与传动件62及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从而保证解锁及上锁精度。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传动部621及插孔的截面均为矩形,且插孔的尺寸等于或略大于传动部621的尺寸。或者,传动部621的截面也可以是三角形、梯形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插孔的截面与传动部621对应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传动部621的外周壁及插孔的内周壁中的一者设置凸起,另一者设置对应的凹槽;或者将传动部621及装配部611设置为能够相互啮合的齿状结构,只要能够保证传动部621与装配部611配合时,传动件62能够带动第二转动件61同步转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6所示,第一转动件3设有与传动部621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开口,使得传动部621能够穿过第一转动件3,并且能够与第一转动件3同步转动。
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转动件3朝向第二转动件61的一端凸设有推动部33,第二转动件61的外周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612,分别为第一凸起6121及第二凸起6122,推动部33与任一凸起612相抵时能够推动第二转动件61随第一转动件3同步转动。当把手本体2位于座体1的A侧时,逆时针上抬把手本体2,推动部33推动第一凸起6121,从而带动第二转动件61随第一转动件3及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第二转动件61能够带动锁具的锁芯转动上锁。当把手本体2位于座体1的B侧时,顺时针上抬把手本体2,推动部33推动第二凸起6122,从而带动第二转动件61随第一转动件3及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第二转动件61能够带动锁具的锁芯转动上锁。在上锁过程中,不需要控制传动件62运动至第一位置也能够使得第二转动件61随第一转动件3及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1及图4所示,第二转动件61还设有朝向第一转动件3凸设的第二挡件613,当把手本体2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挡件613与限位件4对应设置,第一扭臂51抵靠于第二挡件613朝向座体1的A侧的一侧,第二扭臂52抵靠于第二挡件613朝向座体1的B侧的一侧。当把手本体2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扭簧5就能够保证座体1、把手本体2、第一转动件3及第二转动件61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锁具,包括锁体(图未示)、锁芯(图未示)及上述的把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把手不设置离合组件6,此时,可以直接将把手本体2伸入安装腔11的一端与锁芯连接,转动把手本体2时能够直接带动锁芯转动解锁或上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把手设置离合组件6,此时,将第二转动件61与锁芯连接,只有当第二转动件61转动时才能够带动锁芯转动解锁或上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1),具有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的内壁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部(12);
把手本体(2),至少部分所述把手本体(2)伸入所述安装腔(11)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1)转动;
第一转动件(3),固定连接至所述把手本体(2)伸入所述安装腔(11)的一端,并能够随所述把手本体(2)的转动而在所述安装腔(11)内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3)包括沿所述把手本体(2)转动的周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安装位(31)及第二安装位(32);以及,
限位件(4),可选择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位(31)和第二安装位(32)中的一者,并且,当所述把手本体(2)相对于所述座体(1)朝不同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件(4)能够与两个所述限位部(12)中的一者相抵以限制所述把手本体(2)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扭簧(5),所述扭簧(5)的两个扭臂分别限位于所述限位件(4)及所述座体(1),所述扭簧(5)能够在所述把手本体(2)沿预设方向相对于所述座体(1)转动时,对所述限位件(4)施加与所述预设方向相反的回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离合组件(6),所述离合组件(6)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1)内的第二转动件(61),所述第二转动件(61)包括装配部(611);
所述离合组件(6)还包括能够随所述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的传动件(62),所述传动件(62)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动件(62)与所述装配部(611)配合,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61)随所述把手本体(2)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传动件(62)与所述装配部(611)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2)设有连通安装腔(11)与外界的滑动槽(21),所述传动件(6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21)内;
所述传动件(62)向靠近所述第二转动件(61)的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动件(6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件(61)的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62)包括传动部(621)及与所述传动部(621)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件(61)的一端连接的按压部(622),至少部分所述按压部(622)露出所述滑动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621)具有非回转形截面,所述装配部(611)设置为截面形状与所述传动部(621)截面形状适配的插孔;
所述传动部(621)插入所述插孔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动部(621)脱出所述插孔至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6)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件(62)与所述滑动槽(21)的内壁之间的弹性件(63),所述弹性件(63)能够对所述传动件(62)施加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件(61)的弹性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朝向所述第二转动件(61)的一端凸设有推动部(33),所述第二转动件(61)的外周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612),所述推动部(33)与任一所述凸起(612)相抵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转动件(61)随所述第一转动件(3)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设有用于在所述安装腔(11)外侧安装/拆卸所述限位件(4)的避让孔(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2)包括相互连接呈L型的转动部(22)及握持部(23),所述转动部(2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1)。
11.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把手。
CN202320180032.9U 2023-01-18 2023-01-18 把手及锁具 Active CN219387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0032.9U CN219387525U (zh) 2023-01-18 2023-01-18 把手及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0032.9U CN219387525U (zh) 2023-01-18 2023-01-18 把手及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7525U true CN219387525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0032.9U Active CN219387525U (zh) 2023-01-18 2023-01-18 把手及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7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6930B2 (en) Window sash latch
US20070085350A1 (en) Sash lock with condition signal
EP1080656A1 (en) Closure device for bags, suitcases, beauty cases and the like
CN219387525U (zh) 把手及锁具
US20060260431A1 (en) Window handle
EP3628802B1 (en) Swing handle arrangement with first and second locking mechanisms
JPH0243179Y2 (zh)
US7287560B2 (en) Door device comprising a double bayonet socket for an insulator
JPH04265379A (ja) ロックレバーを取り外せる片開き窓のロック装置
CN210087024U (zh)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电子锁
JP3135177U (ja) 錠前装置
CN219316651U (zh) 一种带安全锁的基座结构及无基座执手
CN113738185B (zh) 把手装置以及门锁
CN215083226U (zh) 一种锁定装置
JPS5841998Y2 (ja) パチンコ機における施錠装置
JPH06100040B2 (ja) 着脱式側部ウインド開閉装置のロック装置
JP3105611U (ja) 軸長調節手段付サムターン
CN213573480U (zh) 一种用于门窗且具有旋转夹紧件的传动器及门窗结构
CN220336682U (zh) 一种带缓冲的密码扣锁
JP2004143819A (ja) 引き違い戸のロック装置
JP3170194B2 (ja) 引戸の係止装置
CN219198313U (zh) 一种球阀用限位挂锁结构
CN211229818U (zh) 一种防猫眼开锁结构
CN206346577U (zh) 门把转动装置
JP2549353Y2 (ja) 摘み部出没型扉用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