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3226U - 一种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3226U
CN215083226U CN202023061342.4U CN202023061342U CN215083226U CN 215083226 U CN215083226 U CN 215083226U CN 202023061342 U CN202023061342 U CN 202023061342U CN 215083226 U CN215083226 U CN 215083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ell
limiting
rod
lock c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613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俊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che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che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che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che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613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3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3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3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定装置,包括:固定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在壳体的底部,第二端位于壳体的外部;活动部包括旋转部和旋转轴,旋转轴安装在壳体内,旋转部可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上,旋转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限位端;支撑轴安装在壳体内;旋转轮上设有避让槽;旋转轮套设在支撑轴上,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第一限位端摆动的调节孔;下锁扣锁定状态时,旋转轮阻挡第一连接端转动,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闭合;下锁扣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端位于避让槽内,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打开。在不了解本装置情况下,不能轻易打开下锁扣,工作人员可以打开下锁扣。

Description

一种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定装置领域,尤指一种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对于锁扣的使用越来越多,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有些物品需要用锁扣进行锁定,但是现有的锁扣容易出现误触打开,导致锁扣上的物品跌落损坏的情况。
现有的锁定控装置与外部连接件锁定容易拆除,存在被他人误操作拆除的情况。如何设计一种便于操作者拆解,外人不易打开的锁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何设计一种操作者可以轻易拆解,外人不易打开的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锁定装置,包括壳体、下锁扣和锁扣限位装置;
所述下锁扣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所述活动部包括旋转部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部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限位端;
所述锁扣限位装置包括支撑轴和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可进行转动的旋转轮;
所述支撑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旋转轮上设有避让槽;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所述第一限位端摆动的调节孔;
下锁扣锁定状态时,所述旋转轮阻挡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端闭合;
下锁扣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端打开。
本技术方案中,当避让槽没有对准第一连接端时,操作者不能按动旋转部,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但工作人员首先转动旋转轮,使得避让槽对准第一连接端,然后按压旋转部,第一连接端进入避让槽,使得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分离,下锁扣被打开,在不了解本装置情况下,不能轻易打开下锁扣,工作人员可以打开下锁扣。
优选地,所述旋转部包括旋转盘、转动杆和锁定杆;
所述旋转盘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
所述锁定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另一端为所述第一限位端;
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另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
本技术方案中具体描述了旋转部由旋转盘、转动杆和锁定杆组成,当工作人员按动锁定杆时,旋转盘开始转动,旋转盘转动带动转动杆进行旋转,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与所述锁定杆之间的角度为90°;
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旋转轮的第一开口。
本技术方案中限定锁定杆与转动杆之间的角度,能够使得锁定装置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结构更加紧凑,提高壳体内的空间使用率;操作者可以通过第一开口转动旋转轮,对于工作人员操作更加的便捷。
优选地,所述锁扣限位装置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压簧和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上具有用于限定限位杆的外端伸出所述壳体长度的限位环和限位凸起;
所述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背部的内壁上,另一端固连所述限位杆;
所述旋转部上设有用于配合所述限位凸起限制所述旋转部转动的限位槽。
本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辅助机构,在进行开锁时,首先要按压限位杆,使得限位凸起离开限位槽,然后重复之前的流程,辅助机构是对于旋转轮的进一步限定,增加非工作人员打开下锁扣的难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并没有增加打开下锁扣的难度,提高了锁定装置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所述旋转轮包括外旋轮和内旋轮,所述内旋轮与所述外旋轮同轴固连,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内旋轮上。
本技术方案中,外旋轮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内旋轮和避让槽位于壳体内,导致非工作人员不能看出解锁方式,提高装置的行性能。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扣合组成,所述内旋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外旋轮的旋转外周侧至少部分露出所述上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外旋轮上设有用于标识旋转轮转动角度的刻度线。
本技术方案中,工作人员只需要将旋转轮上的刻度线旋转到合适的位置,避让槽对第一连接端,此时按压锁定杆,锁定杆转动,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分离,固定部与活动部打开,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优选地,还包括复位装置,用于恢复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的闭合状态,所述复位装置位于壳体内。
本技术方案中复位装置在工作人员松开锁定杆后,能够使得锁定杆恢复的初始状态,即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的闭合状态,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锁定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优选地,所述复位装置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扭动脚固定在所述旋转部上,所述扭簧的第二扭动脚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
本技术方案中,扭簧的复位原理简单,扭簧的成本低廉,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
优选地,还包括上锁扣,用于与外部连接,所述上锁扣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本技术方案中,上锁扣有利于本装置与外部进行连接,增加使用场景。
优选地,所述上锁扣包括上锁扣和连接锁定机构;
上锁扣包括挂钩和调节螺杆;
所述挂钩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限位端;
所述调节螺杆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调节螺杆顶端固连挂钩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连接锁定机构为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上的第一调节滚轮;
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调节用于第一调节滚轮拨动的第二开口,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或下移动的第一通孔和用于第二限位端上或下移动的第二通孔。
本技术方案中,上锁扣与输液支架可拆的连接,增加了锁定装置的灵活性,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移动到所需位置,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
优选地,所述连接锁定机构还包括压紧装置;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栓上的压紧螺母和套设在调节螺母上的第二调节滚轮,所述压紧螺母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滚轮的下方;
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调节用于第二调节滚轮拨动的第三开口。
本技术方案中,工作人员拨动第二调节滚轮,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螺母向上移动,限制第一调节滚轮的活动,提高上锁扣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压紧轮,所述压紧轮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在壳体顶部增加了压紧轮,
优选地,:所述支撑轴与调节螺杆同轴,且连同挂钩为一体结构件。。
本技术方案中将支撑轴与调节螺杆连接在一起,使得锁定装置的设计更加紧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锁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避让槽没有对准第一连接端时,操作者不能按动旋转部,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但工作人员首先转动旋转轮,使得避让槽对准第一连接端,然后按压旋转部,第一连接端进入避让槽,使得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分离,下锁扣被打开,在不了解本装置情况下,不能轻易打开下锁扣,工作人员可以打开下锁扣。
2、限定锁定杆与转动杆之间的角度,能够使得锁定装置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结构更加紧凑,提高壳体内的空间使用率;操作者可以通过第一开口转动旋转轮,对于工作人员操作更加的便捷。
3、在进行开锁时,首先要按压限位杆,使得限位凸起离开限位槽,然后重复之前的流程,辅助机构是对于旋转轮的进一步限定,增加非工作人员打开下锁扣的难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并没有增加打开下锁扣的难度,提高了锁定装置的安全性能。
4、工作人员只需要将旋转轮上的刻度线旋转到合适的位置,避让槽对第一连接端,此时按压锁定杆,锁定杆转动,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分离,固定部与活动部打开,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5、复位装置在工作人员松开锁定杆后,能够使得锁定杆恢复的初始状态,即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的闭合状态,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锁定装置使用的便捷性。扭簧的复位原理简单,扭簧的成本低廉,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
6、上锁扣与输液支架可拆的连接,增加了锁定装置的灵活性,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移动到所需位置,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
7、工作人员拨动第二调节滚轮,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螺母向上移动,限制第一调节滚轮的活动,提高上锁扣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锁定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A-A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B-B剖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解锁状态的壳体内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输液架和输液监控装置配合使用的正视图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锁紧状态的壳体内部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锁紧状态的壳体内部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立体图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壳体;11、调节孔;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第三开口;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21、固定部;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21、锁定杆;2211第一限位端;222、旋转盘;2221、限位槽;223、转动杆;2231、第一连接端;23、旋转轴;231、凸缘;31、支撑轴;32、旋转轮;321、避让槽;322、外旋轮;323、内旋轮;41、压簧;42、限位杆;421、限位环;422、限位凸起;50、扭簧;51、第一扭动脚;52、第二扭动脚;61、挂钩;611、第二连接端;612、第二限位端;62、调节螺杆;63、第一调节滚轮;64、第二调节滚轮;65、压紧螺母;7、输液架;8、输液监控装置;9、压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如图1-10所示,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输液监控装置的锁定装置,包括壳体10、下锁扣和锁扣限位装置;
下锁扣包括固定部21和活动部;
固定部21具有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第一端211固定在壳体10的底部,第二端212位于壳体10的外部;
活动部包括旋转部和旋转轴23,旋转轴23安装在壳体10内,旋转部可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23上,旋转部具有第一连接端2231和第一限位端2211;
锁扣限位装置包括支撑轴31和套设在支撑轴31上可进行转动的旋转轮32;
支撑轴31安装在壳体10内;
旋转轮上设有避让槽321;
壳体10的底部设有用于第一限位端2211摆动的调节孔11;
下锁扣锁定状态时,旋转轮32阻挡第一连接端2231转动,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闭合;
下锁扣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端211位于避让槽321内,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打开。
当避让槽321没有对准第一连接端2231时,操作者不能按动旋转部,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但工作人员首先转动旋转轮32,使得避让槽321对准第一连接端2231,然后按压旋转部,第一连接端2231进入避让槽321,使得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分离,下锁扣被打开,在不了解本装置情况下,不能轻易打开下锁扣,工作人员可以打开下锁扣。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21可以为一个倒勾型结构,也可以是其它具有悬挂功能的结构。值得一说的是,第一限位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锁定的结构为普通锁扣,但不仅限普通锁扣。
优选地,旋转部包括旋转盘222、转动杆223和锁定杆221;
旋转盘222可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23上;
锁定杆221一端固定连接旋转盘222,另一端为第一限位端2211;
转动杆223一端固定连接旋转盘222,另一端为第一连接端2231。
当工作人员按动锁定杆221时,旋转盘222开始转动,旋转盘222转动带动转动杆223进行旋转,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一说的是,转动杆223、旋转盘222和锁定杆221使用的是一体成型,提高旋转部的强度。值得一说的是,其他实施例中,旋转部也可以包括转动杆223和锁定杆221,转动杆223的一端与锁定杆221的第一固定连接且转动杆223与锁定杆221的连接端套设在旋转轴23上。另一变形实施例中,限定杆与锁定杆2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旋转部为类“7”字型结构,转折处套设在旋转轴23上。可以一说的是,旋转轴23上具有凸缘231,用于支撑旋转盘222。
进一步地,转动杆223与锁定杆221之间的角度为90°;
壳体10的侧面设有用于转动旋转轮32的第一开口12。限定锁定杆221与转动杆223之间的角度,能够使得锁定装置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结构更加紧凑,提高壳体10内的空间使用率。操作者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2转动旋转轮,对于工作人员操作更加的便捷。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的侧面设有用于转动旋转轮32的第一开口12,具体的转动方式是工作人员使用手进行转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区别于本技术方案的变形方案可以是采用类似自动卷尺的拉收功能,在壳体侧面设有拉环,拉动拉环即可转动旋转轮调节避让槽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提到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得到的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单一的通过旋转轮32限定锁定杆221的转动,容易在实际的环境中被他人破解,由此,锁扣限位装置还包括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压簧41和限位杆42;
限位杆42上具有用于限定限位杆42的外端伸出壳体10长度的限位环432和限位凸起422;
压簧41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0背部的内壁上,另一端固连限位杆42;
旋转部上设有用于配合限位凸起422限制旋转部转动的限位槽2221。
操作人员调整旋转轮32的位置后,第一连接端2231仍然不能转动,使得下锁扣不能被打开,此时从外向内的按压限位杆42的外端直到限位凸起422起完全离开限位槽2221,保持按压状态,再去按压锁定杆221,转动杆223进入避让槽321,保持锁定杆221的按压状态,松开限位杆42的按压,进行输液监控装置8的拿取或放入,操作完成后,拨动锁定杆221恢复到初始的状态,限位杆在压簧的作用下复位,限位凸起进入限位槽内,然后拨乱旋转轮的位置。辅助机构增加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复杂程度,但工作人员仍然能够轻松的进行打开,提高锁定装置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旋转轮32包括外旋轮322和内旋轮323,内旋轮323与外旋轮322同轴固连,避让槽321位于内旋轮323上。外旋轮322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内旋轮323和避让槽321位于壳体10内,导致非工作人员不能看出解锁方式,提高装置的行性能。
工作人员为了分离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首先需要按住锁定杆221,然后转动旋转轮32,直到避让槽321对准转动杆223的第一连接端2231,此时锁定杆221转动,第一连接端2231进入避让槽321,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分离,固定部21与活动部打开,这种打开方式需要工作人员两只手同时操作,费时费力,为此: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扣合组成,内旋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外旋轮的旋转外周侧至少部分露出所述上壳体的外部,且外旋轮上设有用于标识旋转轮转动角度的刻度线。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外旋转轮322上的刻度线旋转到合适的位置,避让槽321对第一连接端2231,此时按压锁定杆221,锁定杆221转动,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分离,固定部21与活动部打开,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外旋转轮322上设定刻度线外还可以在内旋转轮323上设置第一卡块,壳体10内部设置第一卡槽,当转动内旋转轮323使得第一卡块触碰到第一卡槽时,转动停止,此时避让槽321对准第一连接端2231,只需按压锁定杆221即可使得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分离。
工作人员每一次按压锁定杆221打开下锁扣,需要手动搬回锁定杆221,然后再转动旋转轮32,费事费力,为此还包括复位装置,用于恢复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的闭合状态,复位装置位于壳体10内。工作人员松开锁定杆221后,能够使得锁定杆221恢复的初始状态,即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的闭合状态,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锁定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优选地,复位装置为扭簧50,扭簧50套设在旋转轴23上,扭簧50的第一扭动脚51固定在旋转部的转动杆223上,扭簧50的第二扭动脚52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接触。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按压锁定杆221使得第一连接端2231进入避让槽321,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分离,松开锁定杆221时依靠扭簧50的扭力将锁定杆221恢复到初始状态,即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闭合状态。值得一说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复位装置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安装在锁定杆221上,第二磁铁安装在壳体10内部;初始状态时,依靠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力使得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接触;当第一限位端2211与第二端212分离时,松开锁定杆221,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力使得锁定杆221恢复到初始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施例利用了磁力,所述本实例中装置所使用的材料具有不被磁铁吸引的特性。
优选地,还包括上锁扣,用于与外部连接,上锁扣安装在壳体10上。
本锁定装置用于输液监控装置与输液支架之间使用时,详细地,上锁扣一端固连壳体10的顶部,另一端固连外部输液支架,锁定装置固定在输液支架上,使用方便。
具体地,锁定装置顶部通过上锁扣固定在输液支架上,工作人员首先将旋转轮32转动上的刻度线转动到合适位置,然后从外向内的按压限位杆42的外端直到限位凸起422起完全离开限位槽2221,保持按压状态,此时按压锁定杆221,锁定杆221转动,调节孔11限定锁定杆221的转动行程,旋转盘222跟随锁定杆221转动,旋转盘222带动转动杆223转动,转动杆223上的第一连接端2231进入避让槽321,松开限位杆42的按压,下锁扣打开。将输液监控装置8挂在固定部21上,松开锁定杆221的按压,在扭簧50的作用下和调节孔11的限位作用下,锁定杆221的第一限位端2211与固定部21的第二端212闭合,下锁扣锁定,此时拨动旋转轮32使得刻度线不在正确位置,外力按压锁定杆221时,由于转动杆223受到凸起轮321的阻挡,不能进行转动,下锁扣处于锁定状态。如需打开下锁扣取下输液监控装置8,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上锁扣包括上锁扣和连接锁定机构;
上锁扣包括挂钩61和调节螺杆62;
挂钩61具有第二连接端611和第二限位端612;
调节螺杆62置于壳体10内,且调节螺杆62顶端固连挂钩61的第二连接端611;
连接锁定机构为套设在调节螺杆62上的第一调节滚轮63;
壳体10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调节滚轮63拨动的第二开口13,壳体10顶部设有用于第二连接端611上或下移动的第一通孔15和用于第二限位端612上或下移动的第二通孔16。上锁扣与外部的连接,增加了锁定装置的灵活性,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移动到所需位置,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
优选地,连接锁定机构还包括压紧装置;
压紧装置包括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压紧螺母65和套设在调节螺母上的第二调节滚轮64,压紧螺母65位于第一调节滚轮63的下方;
壳体10上设有用于调节用于第二调节滚轮64拨动的第三开口14。工作人员拨动第二调节滚轮64,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螺母向上移动,限制第一调节滚轮63的活动,提高上锁扣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壳体10顶部设有压紧轮9,压紧轮9位于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16之间。
优选地,支撑轴31和调节螺杆62同轴,且连同挂钩61为一体结构件。这样的设计便于将锁定装置进行模块的设计,有利于制造过程中的组装。
本锁定装置用于输液监控装置与输液支架之间使用时,详细地,工作人员首先转动上锁扣挂在输液架7上,然后转动第一调节轮,使得调节螺栓向下移动,带动第二限位端612向第二通孔16运动,直到压紧轮9将挂钩61与输液架7处于压紧状态时,停止转动第一调节轮,此时转动第二调节轮,调节螺母在第二调节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限定第一调节轮的转动,完成上锁扣与外部输液架7之间的固定。
然后工作人员首先将旋转轮32转动上的刻度线转动到合适位置,然后从外向内的按压限位杆42的外端直到限位凸起422起完全离开限位槽2221,保持按压状态,此时按压锁定杆221,锁定杆221转动,调节孔11限定锁定杆221的转动行程,旋转盘222跟随锁定杆221转动,旋转盘222带动转动杆223转动,转动杆223上的第一连接端2231进入避让槽321,松开限位杆42的按压,下锁扣打开。将输液监控装置8挂在固定部21上,松开锁定杆221的按压,在扭簧50的作用下和调节孔11的限位作用下,锁定杆221的第一限位端2211与固定部21的第二端212闭合,下锁扣锁定,此时拨动旋转轮32使得刻度线不在正确位置,外力按压锁定杆221时,由于转动杆223受到凸起轮321的阻挡,不能进行转动,下锁扣处于锁定状态。如需打开下锁扣取下输液监控装置8,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应当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除了应用在输液监控装置的悬挂领域外,还可以应用在需要锁定装置进行悬挂的领域。例如学校体育室内悬挂的球类收纳袋,工作人员可以打开拿取给需要上课的使用,但是非工作人员不便拿取。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下锁扣和锁扣限位装置;
所述下锁扣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所述活动部包括旋转部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部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限位端;
所述锁扣限位装置包括支撑轴和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可进行转动的旋转轮;
所述支撑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旋转轮上设有避让槽;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所述第一限位端摆动的调节孔;
下锁扣锁定状态时,所述旋转轮阻挡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端闭合;
下锁扣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端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包括旋转盘、转动杆和锁定杆;
所述旋转盘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
所述锁定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另一端为所述第一限位端;
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另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与所述锁定杆之间的角度为90°;
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旋转轮的第一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限位装置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压簧和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上具有用于限定限位杆的外端伸出所述壳体长度的限位环和限位凸起;
所述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背部的内壁上,另一端固连所述限位杆;
所述旋转部上设有用于配合所述限位凸起限制所述旋转部转动的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包括外旋轮和内旋轮,所述内旋轮与所述外旋轮同轴固连,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内旋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扣合组成,所述内旋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外旋轮的旋转外周侧至少部分露出所述上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外旋轮上设有用于标识旋转轮转动角度的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装置,用于恢复所述锁扣锁定状态,所述复位装置位于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扭动脚固连所述旋转部,所述扭簧的第二扭动脚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锁扣,用于与外部连接,所述上锁扣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扣包括上锁扣和连接锁定机构;
上锁扣包括挂钩和调节螺杆;
所述挂钩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限位端;
所述调节螺杆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调节螺杆顶端固连挂钩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连接锁定机构为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上的第一调节滚轮;
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拨动第一调节滚轮的第二开口,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或下移动的第一通孔和用于第二限位端上或下移动的第二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锁定机构还包括压紧装置;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栓上的压紧螺母和套设在调节螺母上的第二调节滚轮,所述压紧螺母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滚轮的下方;
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拨动第二调节滚轮的第三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压紧轮,所述压紧轮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与调节螺杆同轴,且连同挂钩为一体结构件。
CN202023061342.4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锁定装置 Active CN215083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1342.4U CN215083226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锁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1342.4U CN215083226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锁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3226U true CN215083226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7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61342.4U Active CN215083226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32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5423A (en) Breakaway lever clutch
CN216406444U (zh) 具有锁定与否显示功能的窗户用锁定装置
US20130014550A1 (e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Rifidi) Suitcase (Including Luggage & Bag) Lock
CN104812982A (zh) 具有安全捕捉器的可拆卸铰链
CN109441261B (zh) 一种轨道车辆手动铰链门锁闭装置及轨道车门
CN215083226U (zh) 一种锁定装置
US5570916A (en) Breakaway lever clutch with vertical lift trim
US20090282880A1 (en) Keyed lock door handle
CN107288501B (zh) 一种防意外关闭的防盗门
CN219473164U (zh) 快装板安装座及相机快挂
CN110671011A (zh) 门体
CN107023217B (zh) 一种把手驱动锁体的控制驱动装置
CN210444623U (zh)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服务器盖板锁
US4121864A (en) Latch assembly
CN114132812A (zh) 一种便于自主脱困的家用电梯门
CN215291948U (zh) 一种开锁装置及自助设备
CN219387525U (zh) 把手及锁具
CN219638741U (zh) 一种纱窗结构
CN209361735U (zh) 一种消防控制柜
CN218934089U (zh) 一种按钮式开箱结构
CN214786728U (zh) 一种新型汽车侧门锁
CN218468378U (zh) 一种防误操作闸阀
CN220987597U (zh) 米饭打散装置
KR100912652B1 (ko) 설치방향 호환성을 갖는 사물함 손잡이
CN208184403U (zh) 一种执手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