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7162U -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7162U
CN219387162U CN202320377561.8U CN202320377561U CN219387162U CN 219387162 U CN219387162 U CN 219387162U CN 202320377561 U CN202320377561 U CN 202320377561U CN 219387162 U CN219387162 U CN 219387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s
double
fixedly connected
threaded
threade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75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启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3775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7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7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7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底座,还包括:两个套筒、竖向设置的双头螺纹杆、两个螺套、顶板支架、两个横杆,两个套筒均沿竖向堆叠且两者轴线相重合,两个所述套筒之间留有距离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架进行固连,所述套筒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贯穿滑槽,竖向设置的双头螺纹杆上下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套筒内,两个螺套分别对称地装套于所述双头螺纹杆的两个螺纹段上,所述螺套与所述双头螺纹杆螺纹连接,两个横杆均穿过位于下部的所述贯穿滑槽且与所述螺套固连,两个所述横杆的外端底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支柱高度升高后对房梁支撑的同时还能对底部实现自动加固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背景技术
现如今,在工程施工方面都需要用到建筑支柱,建筑支柱起到的作用是针对现浇楼层或现浇面提供一个或若干个支撑稳固的点,因为水泥、混凝土凝固需要一定时间,主要作用就是在凝固之前起到承重和支撑的作用。
而对建筑中房梁柱和楼层面进行支撑加固,现有的支柱大多是通过一个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柱杆进行支撑,底板与地面接触,调节好支撑柱杆的长度后,使得顶部与上部的建筑进行抵紧,为保证支撑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对支柱进行加固,防止承重倾斜或者碰撞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倾斜等影响支撑稳定性情况的发生。
而现有的加固装置通常是单独与支柱和地面进行连接加固,每次支撑时,不仅需要对支撑柱杆的高度进行人工调节,还需要对加固件进行二次人工调节,费事又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能够实现支柱高度升高后对房梁支撑的同时,还能对底部实现自动加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底座,还包括:
两个套筒,均沿竖向堆叠且两者轴线相重合,两个套筒之间留有距离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架进行固连,位于底部的套筒下端与底座固连,套筒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贯穿滑槽;
竖向设置的双头螺纹杆,上下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套筒内,双头螺纹杆与两个套筒转动连接,双头螺纹杆的两个螺纹段的旋向相反;
两个螺套,分别对称地装套于双头螺纹杆的两个螺纹段上,螺套与双头螺纹杆螺纹连接,螺套与对应的套筒内壁滑动连接;
顶板支架,用于支撑房梁,顶板支架与上部的螺套固连;
两个横杆,均穿过位于下部的贯穿滑槽且与螺套固连,两个横杆的外端连接有水平的支撑板。
较佳地,支撑板与横杆之间通过螺杆连接,螺杆的下端与支撑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螺杆与横杆螺纹连接。
较佳地,顶板支架由两个对称的L形杆、顶板本体组成,两个L形杆分布于位于上部螺套的左右两侧,L形杆的水平拐杆穿过上部的贯穿滑槽且与螺套固定连接,L形杆与贯穿滑槽滑动连接,顶板本体水平设置,且下端面均与两个L形杆的竖杆上端固定连接。
较佳地,连接架是由两个开口相对的U形架组成,U形架上下位置的两个横向杆分别与上下两个套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较佳地,双头螺纹杆未开设螺纹槽的中段位置装套有横向设置的连杆,连杆与双头螺纹杆的中段转动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形架固定连接。
较佳地,双头螺纹杆未开设螺纹槽的中段位置装套有便于使用者转动的橡胶转套。
较佳地,支撑板的底部固连有多个加固齿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的连接架,能够起到连接两个套筒的作用,底部的套筒与底座焊接,上部的套筒通过连接架与下部的套筒形成一体式,通过设置的双头螺纹杆分别转动连于上下两个套筒内,并且限定两个套筒之间留有距离,能够便于使用者通过预留的空隙对双头螺纹杆进行转动,设置螺套与套筒内壁滑动配合且与双头螺纹杆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因此,限制螺套转动的情况下,转动双头螺纹杆,能够带动螺套沿竖向移动,设置的顶板支架能够对房梁起到支撑的作用,设置的顶板支架能够穿过套筒开设的贯穿滑槽,且与螺套连接,从而就对螺套起到了限转的效果,底部的横杆也一样,能够穿过贯穿滑槽且滑动,又由于双头螺纹杆的两个螺纹段的旋向相反,因此随着双头螺纹杆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个螺套朝着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最终能够实现工作人员转动双头螺纹杆的时候,能够通过两个螺套分别带动与横杆连接的支撑板以及用于支撑房梁的顶板支架朝着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当顶板支架向上移动并与房顶进行支撑时,底部的支撑板也会实现对底部进行加固支撑,因此能够实现对房梁支撑的同时,还能对底部实现自动加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前侧视角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前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前侧视角的支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中连杆的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套筒;21、贯穿滑槽;3、连接架;31、U形架;4、双头螺纹杆;41、连杆;42、橡胶转套;5、螺套;6、顶板支架;61、L形杆;62、顶板本体;7、横杆;8、支撑板;81、螺杆;82、加固齿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底座1,还包括:两个套筒2、竖向设置的双头螺纹杆4、两个螺套5、顶板支架6、两个横杆7,两个套筒2均沿竖向堆叠且两者轴线相重合,两个套筒2之间留有距离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架3进行固连,位于底部的套筒2下端与底座1固连,套筒2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贯穿滑槽21,竖向设置的双头螺纹杆4上下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套筒2内,双头螺纹杆4与两个套筒2转动连接,双头螺纹杆4的两个螺纹段的旋向相反,两个螺套5分别对称地装套于双头螺纹杆4的两个螺纹段上,螺套5与双头螺纹杆4螺纹连接,螺套5与对应的套筒2内壁滑动连接,顶板支架6用于支撑房梁,顶板支架6与上部的螺套5固连,两个横杆7均穿过位于下部的贯穿滑槽21且与螺套5固连,两个横杆7的外端底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板8。
以上实施例中,设置的连接架3,能够起到连接两个套筒2的作用,底部的套筒2与底座1焊接,上部的套筒2通过连接架3与下部的套筒2形成一体式,通过设置的双头螺纹杆4分别转动连于上下两个套筒2内,并且限定两个套筒2之间留有距离,能够便于使用者通过预留的空隙对双头螺纹杆4进行转动,设置螺套5与套筒2内壁滑动配合且与双头螺纹杆4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因此,限制螺套5转动的情况下,转动双头螺纹杆4,能够带动螺套5沿竖向移动,设置的顶板支架6能够对房梁起到支撑的作用,设置的顶板支架6能够穿过套筒2开设的贯穿滑槽21,且与螺套5连接,从而就对螺套5起到了限转的效果,底部的横杆7也一样,能够穿过贯穿滑槽21且滑动,又由于双头螺纹杆4的两个螺纹段的旋向相反,因此随着双头螺纹杆4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个螺套5朝着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最终能够实现工作人员转动双头螺纹杆4的时候,能够通过两个螺套5分别带动与横杆7连接的支撑板8以及用于支撑房梁的顶板支架6朝着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如图1和图3所示,当顶板支架6向上移动并与房顶进行支撑时,底部的支撑板8也会实现对底部进行加固支撑。
进一步地,参考图1,支撑板8与横杆7之间通过螺杆81连接,螺杆81的下端与支撑板8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螺杆81与横杆7螺纹连接。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螺杆81,能够实现对支撑板8的竖向高度进行自由调节,使用的场景更为灵活,由于螺杆81和横杆7为螺纹连接,因此转动螺杆81时,支撑板8能够实现竖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顶板支架6由两个对称的L形杆61、顶板本体62组成,两个L形杆61分布于位于上部螺套5的左右两侧,L形杆61的水平拐杆穿过上部的贯穿滑槽21且与螺套5固定连接,L形杆61与贯穿滑槽21滑动连接,顶板本体62水平设置,且下端面均与两个L形杆61的竖杆上端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中,设置的顶板本体62能够被两个L形杆61带动上下移动,从而来对房梁进行支撑的效果,其中两个L形杆61的竖杆长度长于上部贯穿滑槽21的竖向长度,两个L形杆61分别穿过贯穿滑槽21,并与上部的螺套5固定连接,具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当螺套5竖向滑动时,两个L形杆61会与贯穿滑槽21进行滑动,从而同步竖向滑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连接架3是由两个开口相对的U形架31组成,U形架31上下位置的两个横向杆分别与上下两个套筒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两个U形架31将上下两个套筒2进行连接,具体是通过焊接的形式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2和图4,双头螺纹杆4未开设螺纹槽的中段位置装套有横向设置的连杆41,连杆41与双头螺纹杆4的中段转动连接,连杆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形架31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连杆41,能够进一步起到加固两个U形架31之间的连接,提升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对双头螺纹杆4起到二次支撑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双头螺纹杆4未开设螺纹槽的中段位置装套有便于使用者转动的橡胶转套42。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橡胶转套42,由于是软质材料,同时橡胶与手部接触的摩擦力较大,能够便于使用者对双头螺纹杆4的转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支撑板8的底部固连有多个加固齿钉82。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给支撑板8上设置的多个加固齿钉82,能够在支撑板8的加固基础上,更进一步增加抓地的效果,提升稳定性。
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需要支撑时,工作人员手握橡胶转套42并转动双头螺纹杆4,控制两个螺套5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能够通过两个螺套5分别带动与横杆7连接的支撑板8以及用于支撑房梁的顶板支架6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当顶板本体62随着L形杆61以及上部螺套5的向上移动并与房顶进行接触并支撑,与此同时,底部的支撑板8也会通过横杆7以及下部的螺套5对底部进行加固支撑。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套筒(2),均沿竖向堆叠且两者轴线相重合,两个所述套筒(2)之间留有距离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架(3)进行固连,位于底部的所述套筒(2)下端与所述底座(1)固连,所述套筒(2)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贯穿滑槽(21);
竖向设置的双头螺纹杆(4),上下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套筒(2)内,所述双头螺纹杆(4)与两个所述套筒(2)转动连接,所述双头螺纹杆(4)的两个螺纹段的旋向相反;
两个螺套(5),分别对称地装套于所述双头螺纹杆(4)的两个螺纹段上,所述螺套(5)与所述双头螺纹杆(4)螺纹连接,所述螺套(5)与对应的套筒(2)内壁滑动连接;
顶板支架(6),用于支撑房梁,顶板支架(6)与上部的螺套(5)固连;
两个横杆(7),均穿过位于下部的所述贯穿滑槽(21)且与所述螺套(5)固连,两个所述横杆(7)的外端底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板(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横杆(7)之间通过螺杆(81)连接,所述螺杆(8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8)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杆(81)与所述横杆(7)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支架(6)由两个对称的L形杆(61)、顶板本体(62)组成,两个所述L形杆(61)分布于位于上部螺套(5)的左右两侧,所述L形杆(61)的水平拐杆穿过上部的所述贯穿滑槽(21)且与螺套(5)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61)与贯穿滑槽(21)滑动连接,所述顶板本体(62)水平设置,且下端面均与两个所述L形杆(61)的竖杆上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是由两个开口相对的U形架(31)组成,所述U形架(31)上下位置的两个横向杆分别与上下两个套筒(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纹杆(4)未开设螺纹槽的中段位置装套有横向设置的连杆(41),所述连杆(41)与所述双头螺纹杆(4)的中段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形架(31)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纹杆(4)未开设螺纹槽的中段位置装套有便于使用者转动的橡胶转套(42)。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的底部固连有多个加固齿钉(82)。
CN202320377561.8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Active CN219387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7561.8U CN219387162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7561.8U CN219387162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7162U true CN219387162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7561.8U Active CN219387162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7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6235B (zh) 一种可移动模板支撑桁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19387162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CN212957538U (zh) 屋面花架梁及外墙装饰施工可移动式操作平台
CN206625260U (zh) 一种可拆卸式后浇带支撑柱
CN106958233B (zh) 用于浇筑拱坝混凝土的液压自升式悬臂模板施工方法
CN212002250U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施工用支撑架
CN205381915U (zh) 一种移动式吊装支架
CN209924906U (zh) 一种变截面螺纹桩钻杆
CN214834751U (zh) 一种高层混凝土斜柱结构模架支撑与连接结构
CN215484679U (zh) 一种高支撑模板结构
CN109914792A (zh) 一种地下车库梁模板支撑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N212453616U (zh) 一种建筑用节能稳定模板固定支架
CN213359377U (zh)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架
CN209211486U (zh) 可循环利用的预埋地脚螺栓固定支架
CN215858609U (zh) 一种可简易施工的厂房钢筋混凝土排架柱
CN117365079B (zh) 一种大爬距钢柱筒架交替支撑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
CN211473425U (zh)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楼板浇筑施工用架体平台
CN219686147U (zh) 一种可调式钻孔装置
CN114412075B (zh) 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
CN215211907U (zh) 一种混凝土楼板浇筑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CN220889384U (zh) 一种工程建设施工架
JPH1121820A (ja) 張出し架設工法の鉄筋組立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移動式作業車
CN215670100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房屋
CN220150814U (zh) 一种工程用脚手架
CN211736500U (zh) 一种用于斜撑架体底部固定的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