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919U - 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2919U
CN219382919U CN202320379626.2U CN202320379626U CN219382919U CN 219382919 U CN219382919 U CN 219382919U CN 202320379626 U CN202320379626 U CN 202320379626U CN 219382919 U CN219382919 U CN 219382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arranging
cap screwing
transmission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96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开生
王展
马剑
任孝东
朱尊峰
李成楼
朱耿波
付业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m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aim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m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aim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m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aim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m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96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2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2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2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包括位于机架一侧的收发装置与旋盖机、位于机架另一侧的倒瓶装置与装瓶装置;倒瓶装置具有理瓶壳体、以及多个间隔用于对样品瓶依次排列的理瓶通道;理瓶壳体上设有对样品瓶整理的气动组件;装瓶装置具有用于盛放传输瓶的第一定位座、以及移动至第一定位座处的第二定位座;收发装置具有上下移动并对输送管中的传输瓶承接的托盘;旋盖机具有抱夹装置、以及上下移动并作用在传输瓶瓶盖处转动的夹爪;搬运机器人将传输瓶与样品瓶转运至各个位置。本实用新型不仅将多个样品瓶放入一个传输瓶进行输送,避免样品瓶的损坏,而且实现对传输瓶的拧盖/封盖、拆分倒瓶及装瓶传输动作的相应进行,避免人工操作。

Description

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体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背景技术
乳品生产企业对奶源基地供应的原奶,需要进行采集并按照检验项目不同分装入多个样品瓶,由于检验环境比较严格、并且需要多次检验,人工将多个样品瓶送至实验室中往往效率低,并且存在对样品污然的风险,现在常用的方式是通过风力输送管路将样品瓶及时送达实验室中进行检验;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快速进行输送,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样品瓶在风力输送管中输送,其与管道内壁摩擦,容易对避免样品瓶的损坏,尤其是样品瓶上的检验识别标签;2、单一样品瓶输送往往效率低,需要将多个样品瓶捆绑共同输送,比如一些输送方式是将多个样品瓶放入一个传输瓶输送,同时接收的空样品瓶也是多个装入一个传输瓶送达,但拆装收发时仍需要人工进行开紧瓶盖、拆分倒瓶及装瓶传输等动作,将造成检验效率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不仅将多个样品瓶放入一个传输瓶进行输送,避免样品瓶的损坏,而且实现对传输瓶的拧盖/封盖、拆分倒瓶及装瓶传输动作的相应进行,避免人工操作,提高整体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包括位于机架中部的货架、位于机架一侧的收发装置与旋盖机;
还包括位于机架另一侧的倒瓶装置与装瓶装置;
倒瓶装置,具有转动倾斜布置的理瓶壳体、以及多个间隔位于理瓶壳体内用于对样品瓶依次排列的理瓶通道;理瓶壳体上设有对样品瓶整理的气动组件、下方设有承接样品瓶的挡板;
装瓶装置,具有用于盛放传输瓶且倾斜的第一定位座、以及移动至第一定位座处用于盛放样品瓶的第二定位座,第二伸缩缸输出端与位于第二定位座上方的推瓶杆连接;
收发装置,位于输送管管口的下方、具有上下移动并对输送管中的传输瓶承接的托盘;
旋盖机,具有对传输瓶瓶身夹紧的抱夹装置、以及上下移动并作用在传输瓶瓶盖处转动的夹爪;
机架前侧设有用于对传输瓶与样品瓶夹取、并转运至机架各个位置的搬运机器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动组件包括:
捣杆,位于理瓶壳体中部上侧,为中空结构、且上部朝向转运过来的传输瓶;
理瓶吹杆,为管状结构、横跨在多个理瓶通道上且朝向每个理瓶通道处均设有吹气嘴;
第一喷嘴,为一对、高于理瓶吹杆且位于理瓶壳体两侧、出气口朝向理瓶通道的上方;
第二喷嘴,相应安装在挡板上、出气口与理瓶通道长度方向一致;
捣杆的下端、理瓶吹杆的端侧、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均通过通气管与储气罐连接,通气管上设有用于调整各个输送气量的气控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瓶壳体下端转动在支撑架上、中部两侧设有弧形板,每个弧形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定位孔,多个定位孔布置在以理瓶壳体转动为中心的圆弧上;
支撑架上设有插装在其中一个定位孔上的定位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均为弧形板;
第一定位座下方通过振动装置活动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上设有U型结构的弯座;
第一伸缩缸固定在弯座上、伸缩端与支撑板连接并带动其朝向第二定位座移动,第二伸缩缸安装在支撑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爪与旋盖装置连接、并通过连接架安装在升降机构上;
旋盖装置包括旋转驱动头、旋转支座、以及带动夹爪进行夹紧与松放动作的夹爪驱动头;
旋转驱动头安装在连接架上、输出端通过旋转轴与旋转支座连接,旋转支座下部具有套装在样品瓶瓶盖周侧的导向套、中部安装有夹爪驱动头,旋转轴中部设有为夹爪驱动头提供动力源的气电滑环,夹爪位于导向套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上固定有检测板,连接架上设有与检测板相匹配的检测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C形座上的升降驱动头、以及与升降驱动头输出端固连的第一丝杆;
连接架通过滑块上下滑动位于C形座的第一导轨上、中部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盘安装在滑板上;
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竖直布置的第二丝杆连接,滑板中部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两侧通过第二导轨滑动布置在安装架上;
在输送管管口处设有用于检测传输瓶的探瓶传感器,位于安装架上设有对滑板位置检测位置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瓶壳体下部设有称重装置,理瓶通道底部设有瓶盖探测器、瓶底探测器;
称重装置、瓶盖探测器、瓶底探测器均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控制搬运机器人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搬运机器人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示教器、以及机器人;
机器人的移动末端具有夹紧驱动头,并且夹紧驱动头与能够对传输瓶以及样品瓶作用的机械手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通过旋盖机对传输瓶进行拧盖或封盖处理、装瓶装置将多个样品瓶放入至传输瓶中、倒瓶装置将多个样品瓶从传输瓶中取出,不仅将多个样品瓶放入一个传输瓶进行输送,避免样品瓶的损坏,而且实现对传输瓶的拧盖/封盖、拆分倒瓶及装瓶传输动作的相应进行,避免人工操作,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控系统将气体分配至捣杆、理瓶吹杆、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实现对样品瓶下料、以及理瓶通道上部、侧部、以及内部的吹气,施加交替吹气对样品瓶进行整形,促使样品瓶在理瓶通道内自动有序排放滑入至底部,避免多个样品瓶从传输瓶倒入至多个理瓶通道时、出现随机叠放、溜槽、卡槽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头通过夹爪保住传输瓶瓶盖,抱夹装置抱住瓶身,旋转驱动头带动旋转头旋转,同时升降驱动头带动旋盖装置升起,升降及旋转速度配合实现旋盖打开,反向操作实现紧盖封装,通过控制旋转驱动头的正反向旋转力矩大小,实现瓶盖拧的紧、松的开,避免人工操作,有效提高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倒瓶装置的其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倒瓶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装瓶装置的其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装瓶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旋盖机的结构主视图;
图9为旋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旋盖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11为收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倒瓶装置,110、理瓶壳体,111、理瓶通道,112、瓶盖探测器,113、第二喷嘴,114、瓶底探测器,115、第一喷嘴;
120、支撑架,130、储气罐,140、气控系统,150、称重装置,160、捣杆,170、理瓶吹杆,180、通气管;
200、装瓶装置,210、底板,220、第一定位座,230、振动装置,240、弯座,250、支撑板,260、第二定位座,270、第一伸缩缸,280、第二伸缩缸,290、推瓶杆;
300、搬运机器人,310、底座,320、示教器,330、机器人,340、夹紧驱动头,350、机械手指,360、控制器;
400、控制系统,500、旋盖机,510、C形座,520、抱夹装置,530、升降驱动头,540、第二联轴器,550、第一丝杆,560、第一导轨,570、滑块,580、螺母块,590、旋盖装置,591、旋转驱动头,592、第一联轴器,593、气电滑环,594、旋转支座,5941、检测板,5942、旋转轴,5943、上回转盘,5944、连接柱,5945、下回转盘,5946、导向套,5947、夹爪驱动头,5948、夹爪,595、连接架,596、检测传感器,597、回转支撑座;
600、收发装置,610、输送管,620、安装架,630、位置传感器,640、第二丝杆,650、第二导轨,660、驱动装置,670、滑板,680、托盘,690、探瓶传感器,700、机架,800、货架,900、传输瓶,1000、样品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7所示,本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包括位于机架700一侧的倒瓶装置100与装瓶装置200、机架700中部的货架800、以及位于机架700另一侧的收发装置600与旋盖机500;
倒瓶装置100,具有转动倾斜布置的理瓶壳体110、以及多个间隔位于理瓶壳体110内用于对样品瓶1000依次排列的理瓶通道111,理瓶壳体110上设有对样品瓶1000整理的气动组件、下方设有承接样品瓶1000的挡板;
装瓶装置200,具有用于盛放传输瓶900且倾斜的第一定位座220、以及移动至第一定位座220处用于盛放样品瓶1000的第二定位座260,第二伸缩缸280输出端与位于第二定位座260上方的推瓶杆290连接;
收发装置600,位于输送管610管口的下方、具有上下移动并对输送管610中的传输瓶900承接的托盘680;
旋盖机500,具有对传输瓶900瓶身夹紧的抱夹装置520、以及上下移动并作用在传输瓶900瓶盖处转动的夹爪5948;
机架700前侧设有用于对传输瓶900与样品瓶1000夹取、并转运至机架700各个位置的搬运机器人300;
具体的,倒瓶装置100用于将多个样品瓶1000从传输瓶900中取出,并整齐排列在理瓶通道111内,以方便搬运机器人300进行转运;装瓶装置200用于将多个样品瓶1000放入至传输瓶900中;收发装置600用于收发传输瓶900、使其进出输送管610;旋盖机500用于对传输瓶900进行拧盖或封盖处理;
机架700中部的货架800可分为多层,分别用于盛放样品瓶1000和传输瓶900,比如货架800上层用于盛放传输瓶900、下层用于盛放样品瓶1000;抱夹装置520可采用传统夹紧结构,并且与传输瓶900瓶身相匹配、用于对其紧固。
本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包括发送和接收两个过程,以接收过程进行说明,装有多个样品瓶1000的传输瓶900通过风力在输送管610内进行输送,并通过收发装置600进行接收,即初始时,托盘680位于输送管610管口处于待接状态;
当接收到传输瓶900后,托盘680向下移动使传输瓶900脱离输送管610,搬运机器人300启动对传输瓶900进行抓取并转移至旋盖机500处;旋盖机500对传输瓶900进行拧盖处理,即夹爪5948向下移动至合适位置、并作用在传输瓶900瓶盖处对其夹紧,夹爪5948再向上移动与转动,使得瓶盖脱离传输瓶900;
当完成拧盖后,搬运机器人300对传输瓶900转运至倒瓶装置100进行倾倒,倒瓶装置100相应动作,即多个样品瓶1000从传输瓶900中落入至理瓶壳体110内,气动组件排出气体对样品瓶1000进行整理,使多个样品瓶1000排列整齐的位于各个理瓶通道111内,样品瓶1000顺着理瓶通道111向下滑动、最终通过挡板进行阻挡;
当完成倒瓶后,搬运机器人300先将空的传输瓶900转运至货架800上、再依次抓取理瓶通道111内的样品瓶1000分类转移至货架800上;
当进行发送时,搬运机器人300将货架800上的传输瓶900放置在第一定位座220上,再抓取样品瓶1000至第二定位座260上,第二定位座260移动至合适位置,第二伸缩缸280带动推瓶杆290移动,将样品瓶1000推送至传输瓶900内;搬运机器人300再将装有多个样品瓶1000的传输瓶900转运至旋盖机500处,旋盖机500反向动作,将瓶盖拧紧(封盖),然后移动至收发装置600的托盘680上,托盘680向上移动至输送管610管口处,最后在负压风的作用下,传输瓶900在输送管610内发送出去;
本实施例通过旋盖机500对传输瓶900进行拧盖或封盖处理、装瓶装置200将多个样品瓶1000放入至传输瓶900中、倒瓶装置100将多个样品瓶1000从传输瓶900中取出,不仅将多个样品瓶1000放入一个传输瓶900进行输送,避免样品瓶1000的损坏,而且实现对传输瓶900的拧盖/封盖、拆分倒瓶及装瓶传输动作的相应进行,避免人工操作,提高传输效率。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动组件包括:
捣杆160,位于理瓶壳体110中部上侧,为中空结构、且上部朝向转运过来的传输瓶900;
理瓶吹杆170,为管状结构、横跨在多个理瓶通道111上且朝向每个理瓶通道111处均设有吹气嘴;
第一喷嘴115,为一对、高于理瓶吹杆170且位于理瓶壳体110两侧、出气口朝向理瓶通道111的上方;
第二喷嘴113,相应安装在挡板上、出气口与理瓶通道111长度方向一致;
捣杆160的下端、理瓶吹杆170的端侧、第一喷嘴115、第二喷嘴113均通过通气管180与储气罐130连接,通气管180上设有用于调整各个输送气量的气控系统140;
具体的,储气罐130为本气动组件提供需要的压力气体,气控系统140用于对各个通气管180输送气量的控制,并且可在通气管180上设有阀门,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控制;
捣杆160上部朝向转运过来的传输瓶900,避免传输瓶900在搬运机器人300抓取倾倒的情况下、传输瓶900内的样品瓶1000无法倒出落入理瓶壳体110内;第一喷嘴115的出气口朝向理瓶通道111的上方,避免多个样品瓶1000无法进入理瓶通道111或者样品瓶1000叠放,比如样品瓶1000位于相邻理瓶通道111上方或者上下叠放;理瓶吹杆170上的吹气嘴朝向理瓶通道111、第二喷嘴113出气口与理瓶通道111长度方向一致,用于调整理瓶通道111内的样品瓶1000,避免出现卡住的情况;
即多个样品瓶1000从传输瓶900倒入至多个理瓶通道111时,会出现随机叠放、溜槽、卡槽的情况,气控系统140将气体分配至捣杆160、理瓶吹杆170、第一喷嘴115、第二喷嘴113,实现对样品瓶1000下料、以及理瓶通道111上部、侧部、以及内部的吹气,施加交替吹气对样品瓶1000进行整形,促使样品瓶1000在理瓶通道111内自动有序排放滑入至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瓶壳体110下端转动在支撑架120上、中部两侧设有弧形板,每个弧形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定位孔,多个定位孔布置在以理瓶壳体110转动为中心的圆弧上;
支撑架120上设有插装在其中一个定位孔上的定位杆;
当理瓶壳体110倾斜角度需要调整时,转动理瓶壳体110,将定位杆插装在其他位置的定位孔上实现对理瓶壳体110的定位;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座220、第二定位座260均为弧形板;
第一定位座220下方通过振动装置230活动安装在底板210上,底板210上设有U型结构的弯座240;
第一伸缩缸270固定在弯座240上、伸缩端与支撑板250连接并带动其朝向第二定位座260移动,第二伸缩缸280安装在支撑板250上;
具体的,第一定位座220、第二定位座260为弧形板,比如半弧形壳体结构、方便对传输瓶900、样品瓶1000直接承接;
第一伸缩缸270用于对第二定位座260的移动,第二伸缩缸280用于对样品瓶1000推料,本实施例在工作时,第一定位座220用于对传输瓶900进行承接,并且瓶口朝向第二定位座260,第二定位座260用于对样品瓶1000进行承接;第一伸缩缸270启动,带动支撑板250以及其上的第二定位座260移动、并靠近第一定位座220,当移动至合适位置时,第二伸缩缸280启动,带动推瓶杆290移动使得样品瓶1000从第二定位座260上移动至传输瓶900内;传输瓶900内可容纳多个样品瓶1000,并且振动装置230启动,作用在传输瓶900上使其内的样品瓶1000摆放整齐,避免样品瓶1000无法进入传输瓶900内的情况。
如图9、图10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爪5948与旋盖装置590连接、并通过连接架595安装在升降机构上;
旋盖装置590包括旋转驱动头591、旋转支座594、以及带动夹爪5948进行夹紧与松放动作的夹爪驱动头5947;
旋转驱动头591安装在连接架595上、输出端通过旋转轴5942与旋转支座594连接,旋转支座594下部具有套装在样品瓶1000瓶盖周侧的导向套5946、中部安装有夹爪驱动头5947,旋转轴5942中部设有为夹爪驱动头5947提供动力源的气电滑环593,夹爪5948位于导向套5946上;
具体的,旋转驱动头591、夹爪驱动头5947可采用电机、或者气压回转器作为动力,旋转驱动头591的输出端可通过第一联轴器592与旋转轴5942连接,旋转轴5942通过回转支撑座597安装在连接架595上;夹爪驱动头5947的作用在于对样品瓶1000进行夹紧与松放,旋转驱动头591的作用在于带动导向套5946以及夹紧后的样品瓶1000瓶盖转动,并匹配升降机构,相当于拧盖动作;气电滑环593用于转动时夹爪驱动头5947的气/电的动力源输送;
旋转支座594可具有上回转盘5943、下回转盘5945,上回转盘5943安装在气电滑环593上、并与下回转盘5945之间通过板筋或连接柱5944连接,夹爪驱动头5947固定位于上回转盘5943与下回转盘5945之间,导向套5946安装在下回转盘5945上;
下回转盘5945上设有夹爪5948径向移动用的凹槽,即夹爪5948包括圆周均匀布置爪体,爪体在凹槽内进行导向移动,并且多个爪体能够作用在样品瓶1000瓶盖周侧;导向套5946、旋转轴5942、以及夹爪5948的夹持中心相互重合;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搬运机器人300将接收的传输瓶900转运至抱夹装置520处,抱夹装置520对传输瓶900瓶身进行夹紧固定,升降机构带动连接架595、旋盖装置590向下移动,调整位置使得导向套5946套装在样品瓶1000瓶盖处,夹爪驱动头5947启动,带动夹爪5948在导向套5946内移动并对瓶盖进行夹紧;
旋转驱动头591与升降机构同步启动,即旋转驱动头591带动旋转轴5942、旋转支座594转动,使得旋转支座594下端的夹爪5948旋转,同时升降机构带动旋盖装置590整体向上移动,进行边转动边向上移动的拧盖动作,直至瓶盖从样品瓶1000上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当旋转支座594转动时,气电滑环593为夹爪驱动头5947提供气/电的动力源输送,避免出现绕线问题;
相反的,夹爪驱动头5947带动夹爪5948在导向套5946内移动并对瓶盖进行夹紧,当旋转驱动头591与升降机构同步反向动作时,瓶盖边转动的边向下移动进行封盖动作,直至瓶盖完全盖装在样品瓶1000上;
另外,夹爪驱动头5947、升降机构、旋转驱动头591均与控制系统400连接,通过控制系统400进行相应动作;
进一步,旋转轴5942上固定有检测板5941,连接架595上设有与检测板5941相匹配的检测传感器596;
具体的,当瓶盖旋在传输瓶900瓶身上,旋盖力矩达到设定值时,旋转驱动头591将产生堵转,此时检测传感器596对检测板5941的检测信号保持不变,判定旋盖完成,旋盖机500中旋盖装置590、抱夹装置520以及升降机构复位,搬运机器人300取出传输瓶900移至货架800放置。
如图7、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C形座510上的升降驱动头530、以及与升降驱动头530输出端固连的第一丝杆550;
连接架595通过滑块570上下滑动位于C形座510的第一导轨560上、中部与第一丝杆550螺纹连接;
具体的,升降驱动头530通过第二联轴器540与第一丝杆550连接,连接架595上通过螺母块580与第一丝杠550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升降驱动头530启动,带动第一丝杆550转动使得连接架595在第一丝杆550上做升降移动,完成导向套5946的套装、夹爪5948的夹紧、以及拧盖或者封盖动作。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盘680安装在滑板670上;
驱动装置660的输出端与竖直布置的第二丝杆640连接,滑板670中部与第二丝杆640螺纹连接、两侧通过第二导轨650滑动布置在安装架620上;
在输送管610管口处设有用于检测传输瓶900的探瓶传感器690,位于安装架620上设有对滑板670位置检测位置传感器630;
具体的,驱动装置660可为电机等动力源,安装架620为收发装置600的支撑结构、其位于输送管610管口的下方;托盘680可采用弹性材料,有效对输送的传输瓶900进行缓冲;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初始状态时,托盘680位于输送管610管口的下方、并距离管口的距离小于传输瓶900的高度,用于待接传输瓶900;当风力输送管610将传输瓶900输送至管口处时,托盘680可进行承接支撑,并且探瓶传感器690检测到有传输瓶900,可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360中,控制器360接收到相应信号并控制驱动装置660启动,即带动第二丝杆640转动,使得滑板670以及其上的托盘680在安装架620上做升降移动;当托盘680向下移动至一端距离时,搬运机器人300将传输瓶900转移至旋盖机500处,驱动装置660再反向转动,使得托盘680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完成对传输瓶900的接收。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瓶壳体110下部设有称重装置150,理瓶通道111底部设有瓶盖探测器112、瓶底探测器114;
称重装置150、瓶盖探测器112、瓶底探测器114均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360中,控制器360控制搬运机器人300的动作;
具体的,称重装置150实时检测理瓶壳体110的重量,通过重量的变化推断倒入理瓶壳体110内的样品瓶1000数量,判断传输瓶900是否倒空,当判断传输瓶900空置后,控制器360控制搬运机器人300将传输瓶900转移至货架800上;
瓶盖探测器112、瓶底探测器114用于判断理瓶通道111内样品瓶1000的布置,即自动判断样品瓶1000的头尾朝向,搬运机器人300根据信号判断样品瓶1000的头尾朝向进行转动调整,方便对样品瓶1000依次拾取放入货架800内。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搬运机器人300包括固定在底座310上的示教器320、以及机器人330;
机器人330的移动末端具有夹紧驱动头340,并且夹紧驱动头340与能够对传输瓶900以及样品瓶1000作用的机械手指350连接;
具体的,机器人330可采用传统结构,即采用转动、平动等方式实现一定空间范围内各个位置的移动,夹紧驱动头340作为机械手指350的动力源,机械手指350用于对传输瓶900以及样品瓶1000的抓取;控制器360可采用PLC,用于接收本系统各个信号、并控制相应装置的动作,比如搬运机器人300的动作、接收位置传感器630等各类传感器、控制包括电机、伸缩缸等动力源;示教器320是进行机器人330的手动操纵、程序编写、参数配置以及监控用的手持装置,因此通过此搬运机器人300能够实现传输瓶900与样品瓶1000的夹取、并转运至机架700各个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包括位于机架(700)中部的货架(800)、位于机架(700)一侧的收发装置(600)与旋盖机(500);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机架(700)另一侧的倒瓶装置(100)与装瓶装置(200);
倒瓶装置(100),具有转动倾斜布置的理瓶壳体(110)、以及多个间隔位于理瓶壳体(110)内用于对样品瓶(1000)依次排列的理瓶通道(111);理瓶壳体(110)上设有对样品瓶(1000)整理的气动组件、下方设有承接样品瓶(1000)的挡板;
装瓶装置(200),具有用于盛放传输瓶(900)且倾斜的第一定位座(220)、以及移动至第一定位座(220)处用于盛放样品瓶(1000)的第二定位座(260),第二伸缩缸(280)输出端与位于第二定位座(260)上方的推瓶杆(290)连接;
收发装置(600),位于输送管(610)管口的下方、具有上下移动并对输送管(610)中的传输瓶(900)承接的托盘(680);
旋盖机(500),具有对传输瓶(900)瓶身夹紧的抱夹装置(520)、以及上下移动并作用在传输瓶(900)瓶盖处转动的夹爪(5948);
机架(700)前侧设有用于对传输瓶(900)与样品瓶(1000)夹取、并转运至机架(700)各个位置的搬运机器人(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组件包括:
捣杆(160),位于理瓶壳体(110)中部上侧,为中空结构、且上部朝向转运过来的传输瓶(900);
理瓶吹杆(170),为管状结构、横跨在多个理瓶通道(111)上且朝向每个理瓶通道(111)处均设有吹气嘴;
第一喷嘴(115),为一对、高于理瓶吹杆(170)且位于理瓶壳体(110)两侧、出气口朝向理瓶通道(111)的上方;
第二喷嘴(113),相应安装在挡板上、出气口与理瓶通道(111)长度方向一致;
捣杆(160)的下端、理瓶吹杆(170)的端侧、第一喷嘴(115)、第二喷嘴(113)均通过通气管(180)与储气罐(130)连接,通气管(180)上设有用于调整各个输送气量的气控系统(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瓶壳体(110)下端转动在支撑架(120)上、中部两侧设有弧形板,每个弧形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定位孔,多个定位孔布置在以理瓶壳体(110)转动为中心的圆弧上;
支撑架(120)上设有插装在其中一个定位孔上的定位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220)、第二定位座(260)均为弧形板;
第一定位座(220)下方通过振动装置(230)活动安装在底板(210)上,底板(210)上设有U型结构的弯座(240);
第一伸缩缸(270)固定在弯座(240)上、伸缩端与支撑板(250)连接并带动其朝向第二定位座(260)移动,第二伸缩缸(280)安装在支撑板(25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5948)与旋盖装置(590)连接、并通过连接架(595)安装在升降机构上;
旋盖装置(590)包括旋转驱动头(591)、旋转支座(594)、以及带动夹爪(5948)进行夹紧与松放动作的夹爪驱动头(5947);
旋转驱动头(591)安装在连接架(595)上、输出端通过旋转轴(5942)与旋转支座(594)连接,旋转支座(594)下部具有套装在样品瓶(1000)瓶盖周侧的导向套(5946)、中部安装有夹爪驱动头(5947),旋转轴(5942)中部设有为夹爪驱动头(5947)提供动力源的气电滑环(593),夹爪(5948)位于导向套(594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5942)上固定有检测板(5941),连接架(595)上设有与检测板(5941)相匹配的检测传感器(59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C形座(510)上的升降驱动头(530)、以及与升降驱动头(530)输出端固连的第一丝杆(550);
连接架(595)通过滑块(570)上下滑动位于C形座(510)的第一导轨(560)上、中部与第一丝杆(550)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680)安装在滑板(670)上;
驱动装置(660)的输出端与竖直布置的第二丝杆(640)连接,滑板(670)中部与第二丝杆(640)螺纹连接、两侧通过第二导轨(650)滑动布置在安装架(620)上;
在输送管(610)管口处设有用于检测传输瓶(900)的探瓶传感器(690),位于安装架(620)上设有对滑板(670)位置检测位置传感器(6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瓶壳体(110)下部设有称重装置(150),理瓶通道(111)底部设有瓶盖探测器(112)、瓶底探测器(114);
称重装置(150)、瓶盖探测器(112)、瓶底探测器(114)均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360)中,控制器(360)控制搬运机器人(300)的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器人(300)包括固定在底座(310)上的示教器(320)、以及机器人(330);
机器人(330)的移动末端具有夹紧驱动头(340),并且夹紧驱动头(340)与能够对传输瓶(900)以及样品瓶(1000)作用的机械手指(350)连接。
CN202320379626.2U 2023-03-03 2023-03-03 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Active CN219382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9626.2U CN219382919U (zh) 2023-03-03 2023-03-03 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9626.2U CN219382919U (zh) 2023-03-03 2023-03-03 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2919U true CN219382919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9626.2U Active CN219382919U (zh) 2023-03-03 2023-03-03 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29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549A (zh) * 2024-01-19 2024-02-23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基于复合式高精检测技术的氚自动提取制备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549A (zh) * 2024-01-19 2024-02-23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基于复合式高精检测技术的氚自动提取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7589549B (zh) * 2024-01-19 2024-04-05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基于复合式高精检测技术的氚自动提取制备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1717B1 (en) Device for mechanically gripping and loading cylindrical objects
CN110562901B (zh) 用于输送容器的装置
CN219382919U (zh) 传输瓶的自动旋盖与拆装收发系统
JPH03176329A (ja) 卵移送用供給装置
CN111892001A (zh) 一种管状高粘度液体全自动生产线
EP3885291A1 (en) Palletizing apparatus
JP2839697B2 (ja) 紡績機械のスライバ容器を交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H08600B2 (ja) 液体の充填包装装置
CN206691949U (zh) 自动上下料机构
CN112292339B (zh) 抓取容器的装置
EP2133292A1 (en) Apparatus for unscrambling an aligning bulk plastic containers
CN116140998B (zh) 脚轮组装、包装和码垛系统
JP3897394B2 (ja) 不定形容器充填装置
CN112678526B (zh) 料盘上下料系统
CN108792027B (zh) 一种罐体自动装箱装置
CN215664085U (zh) 一种管盖组合旋盖机
CN215625240U (zh) 一种原料药桶药粉转运装置
CN215924344U (zh) 一种空瓶输送旋盖发送一体机
CN113636140A (zh) 自动捆绑压环装箱一体机
CN110027884B (zh) 燃气表流水线
CN216186365U (zh) 一种抓取机构
GB2261213A (en)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container
JP4141370B2 (ja) キャップ巻締装置
CN216035336U (zh) 自动捆绑压环装箱一体机
CN212095136U (zh) 套管自动安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