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723U - 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2723U
CN219382723U CN202320549961.2U CN202320549961U CN219382723U CN 219382723 U CN219382723 U CN 219382723U CN 202320549961 U CN202320549961 U CN 202320549961U CN 219382723 U CN219382723 U CN 219382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shock
scooter
sections
swing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99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Yongc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Yongc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Yongc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Yongc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99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2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2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2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包括车架、后轮、转向杆和前轮,转向杆能相对车架转动,转向杆的底部连接有前叉,前叉的两侧均铰接有前摆臂,前轮安装于两前摆臂之间,两前摆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件,前轮位于铰接点一的前方,第一支撑件位于铰接点一的后方,所述前叉上设有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位于前轮后方的弹性减震机构,弹性减震机构包括设于第二支撑件上方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内穿设有拉杆,拉杆的自由端卡在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端穿过第二支撑件并与第一支撑件连接,当前轮绕铰接点一向上摆动时第一支撑件下拉拉杆,以使拉杆的自由端挤压减震弹簧减震。

Description

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运动器材,它既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健身运动器具,又可以作为临时的交通代步工具。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优点,深受国内外青少年儿童的青睐。
例如现有专利CN2411196Y公开的滑板车前轮避震装置,包括滑板车车前轮与车前管下叉之间设有避震机构,滑板车前车轮轴心二侧枢设有活动接片,即利用活动接片一侧与车前管下叉形成活动枢接部A,活动接片另一侧与下叉适当位置的突板形成一夹掣部B,并有该夹掣部B夹设一弹性体,两弹性体设于车轮的两侧,车轮抖动时带动活动接片摆动,以挤压弹性体进行减震。
现有的滑板车具有的问题:用于减震的弹性体设于前轮的两侧,会占用车轮前部两侧较大的空间,使车体看上去较为不紧凑,增加车体前部的体积,不够美观,并且在前轮转向时可能会与车体两侧的其他部件出现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用于减震的弹性体设于前轮的两侧,会占用前轮两侧较大的空间,使车体看上去较为不紧凑,增加车体前部的体积,不够美观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包括车架、后轮、设于车架前侧的转向杆和前轮,转向杆能相对车架转动,转向杆的底部连接有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两侧均铰接有前摆臂,前轮安装于两前摆臂之间,两前摆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前轮均偏离前叉与前摆臂的铰接点一设置,前轮位于铰接点一的前方,第一支撑件位于铰接点一的后方,所述前叉上设有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位于前轮后方的弹性减震机构,所述弹性减震机构包括设于第二支撑件上方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内穿设有拉杆,拉杆的自由端卡在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端穿过第二支撑件并与第一支撑件连接,当前轮绕铰接点一向上摆动时第一支撑件下拉拉杆,以使拉杆的自由端挤压减震弹簧减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前叉包括左、右两侧板以及背板,背板连接在左、右两侧板的后方,背板与左、右两侧板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弹性减震机构的腔体,弹性减震机构安置于腔体内,腔体底部具有供弹性减震机构伸入的腔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在前叉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供拉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拉杆之间具有供第一支撑件下拉拉杆时拉杆活动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供拉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件可转动的连接在前叉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拉杆的自由端连接有支撑垫片,减震弹簧的上端支撑于支撑垫片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垫片可活动的套于拉杆上,所述拉杆的自由端具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连接有螺母,减震弹簧将支撑垫片紧压在螺母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拉杆的固定端与两侧的前摆臂能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为铰接轴与两侧的前摆臂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拉杆的固定端与两侧的前摆臂能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与两侧的前摆臂固定相连的固定轴,所述拉杆的固定端固定有连接头,连接头套于固定轴上,且能相对固定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车架前侧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杆和前叉的斜架,所述斜架包括位于前叉上方的第一顶边以及位于前叉后侧的第一侧边,第一顶边和第一侧边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下方用于容置前叉的空间,所述前叉包括位于前轮上方的第二顶边以及位于前轮后侧的第二侧边,第二顶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下方用于容置前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摆臂包括相平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通过弯折段连接,两前摆臂的第一段相互平行,两前摆臂的第二段相互平行,两第一段的宽度小于两第二段的宽度,前轮安装于两第二段之间,前摆臂与前叉的铰接点一设于第一段上,第一支撑件连接在两第一段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两前摆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前轮均偏离前叉与前摆臂的铰接点一设置,前轮位于铰接点一的前方,第一支撑件位于铰接点一的后方,前叉上设有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位于前轮后方的弹性减震机构,弹性减震机构位于两前摆臂之间,且处于前轮的后方,使其不会占用前轮两侧较大的空间,减少车体的体积,更为美观,并在前轮转向时弹性减震机构不容易与车体两侧的其他部件出现干涉。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滑板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板车的侧视图;
图3为滑板车前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为滑板车前轮结构的顶视图;
图5为滑板车前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6为滑板车前轮结构的拆分图;
图7为滑板车前轮结构的剖切示意图一;
图8为滑板车前轮结构的剖切示意图二。
图中:1、车架;2、后轮;3、斜架;4、转向杆;5、前叉;6、前摆臂;7、前轮;8、弹性减震机构;9、第一顶边;10、第一侧边;11、第二顶边;12、第二侧边;13、铰接点一;14、第一支撑件;15、第一段;16、弯折段;17、第二段;18、侧板;19、背板;20、腔体;21、腔口;22、螺母;23、支撑垫片;24、拉杆;25、减震弹簧;26、第二支撑件;27、第一套筒;28、连接头;29、通孔;30、固定轴;31、第二套筒;32、第三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图1-图8所示,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包括车架1、后轮2、设于车架1前侧的转向杆4和前轮7,转向杆4安装于车架1的前侧,并且转向杆4能相对车架1转动,转向杆4底部连接有前叉5,转向杆4的顶部设有车把,通过转向杆4控制前叉5的转动,后轮2安装于车架1的后侧。
转向杆4与车架1以及前叉5的连接结构与现有的滑板车相同。
图3-图5所示,前叉5的两侧均铰接有前摆臂6,前叉5与两侧的前摆臂6的铰接点为铰接点一13,前轮7安装于两前摆臂6之间,两前摆臂6之间还设有第一支撑件14,第一支撑件14和前轮7均偏离铰接点一13设置,前轮7位于铰接点一13的前方,第一支撑件14位于铰接点一13的后方,使前轮7绕铰接点一13带动前摆臂6的前端向上摆动时,前摆臂6的后端带动第一支撑件14向下摆动。
前叉5上设有第二支撑件26,第二支撑件26与第一支撑件14上下设置,且第二支撑件26位于第一支撑件14的上方,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26之间设于位于前轮7后方的弹性减震机构8,通过前摆臂6的后端绕铰接点一13带动第一支撑件14上下摆动,以使弹性减震机构8受挤压进行减震。
图7所示,弹性减震机构8包括设于第二支撑件26上方的减震弹簧25,减震弹簧25内穿设有拉杆24,拉杆24的自由端卡在减震弹簧25的上端,固定端向下穿过第二支撑件26并与第一支撑件14连接,减震弹簧25支撑在第二支撑件26和拉杆24的自由端之间。
当地面凹凸不平使前轮7绕铰接点一13向上摆动时,位于铰接点一13后方的第一支撑件14绕铰接点一13向下摆动,并下拉拉杆24,使拉杆24的自由端挤压减震弹簧25进行减震。
弹性减震机构8位于两前摆臂6之间,且处于前轮7的后方,使其不会占用前轮7两侧较大的空间,减少车体的体积,更为美观,并在前轮7转向时弹性减震机构8不容易与车体两侧的其他部件出现干涉,并且在前轮7转向时由地面造成前轮7抖动也能弹性减震机构8进行减震,使舒适感更佳。
第二支撑件26上开设有供拉杆24穿过的通孔29。
优选的,第一种方案,第二支撑件26固定连接在前叉5上,通孔29与拉杆24之间具有供第一支撑件14下拉拉杆24时拉杆24活动的间隙,使第一支撑件14在绕铰接点一13向下摆动且拉动拉杆24下移时,拉杆24能被第一支撑件14拉动与第二支撑件26相对移动,间隙使拉杆24被下拉移动时不会与第二支撑件26卡死影响拉杆24与第二支撑件26相对移动。
图8所示,另一方案,第二支撑件26可转动的连接在前叉5上,在第一支撑件14绕铰接点一13向下摆动且拉动拉杆24下移时,第二支撑件26能通过转动调整角度,以使拉杆24能被平顺的被下拉相对第二支撑件26移动,避免拉杆24与第二支撑件26卡死。通孔29内固定有第一套筒27,拉杆24从第一套筒27的内孔穿过,拉杆24的直径与第一套筒27内孔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拉杆24的自由端连接有支撑垫片23,减震弹簧25的上端支撑于支撑垫片23上,减震弹簧25的下端支撑在第二支撑件26上,在第一支撑件14在绕铰接点一13向下摆动且拉动拉杆24下移时,拉杆24的自由端带动支撑垫片23下移,使支撑垫片23挤压减震弹簧25进行减震。
具体的,上述支撑垫片23可活动的套于拉杆24上,拉杆24的自由端具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连接有螺母22,减震弹簧25将支撑垫片23紧压在螺母22上,能通过旋下螺母22将支撑垫片23和减震弹簧25从拉杆24上取下。
另外,拉杆24的固定端与两侧的前摆臂6能相对转动,以使第一支撑件14在下拉拉杆24时,拉杆24能相对前摆臂6转动调整角度,以实现向下移动的动作。
具体如下:第一种方案,上述第一支撑件14为铰接轴与两侧的前摆臂6转动连接,拉杆24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4上,使第一支撑件14在下拉拉杆24时,拉杆24和铰接轴共同转动以调整角度。
图8所示,另一方案,上述第一支撑件14为与两侧的前摆臂6固定相连的固定轴30,拉杆24的固定端固定有连接头28,连接头28套于固定轴30上,且连接头28能相对固定轴30转动,以使拉杆24能绕固定轴30转动调整角度。
并且,连接头28上设有供固定轴30穿过的轴孔,连接头28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套筒31和第三套筒32,第二套筒31和第三套筒32均套于固定轴30上,且能相对固定轴30转动,第二套筒31位于第三套筒32的外侧,第二套筒31的外端与外侧的前摆臂6贴合,第二套筒31的内端与第三套筒32的外端贴合,两第三套筒32内端的插入部分别插入轴孔的两端中,插入部的外径小于第三套筒32外径,以形成环形台阶,两第三套筒32的环形台阶抵在连接头28的两侧限制连接头28在固定轴30上移动。
图2所示,另外,车架1前侧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杆4和前叉5的斜架3,斜架3包括位于前叉5上方的第一顶边9以及位于前叉5后侧的第一侧边10,第一顶边9和第一侧边10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下方用于容置前叉5的空间,斜架3下方的前叉5安置于该空间内,前叉5包括位于前轮7上方的第二顶边11以及位于前轮7后侧的第二侧边12,第二顶边11与第二侧边12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下方用于容置前轮7的空间,前轮7的局部安置于该空间内,使滑板车的车体结构更紧凑。
第二侧边12包括左、右两侧板18以及背板19,背板19连接在左、右两侧板18的后方,背板19与左、右两侧板18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弹性减震机构8的腔体20,弹性减震机构8安置于腔体20内,腔体20底部具有供弹性减震机构8伸入的腔口21,腔体20能将弹性减震机构8隐藏在前叉5内,遮挡住弹性减震机构8,使弹性减震机构8不会完全裸露在外面,使滑板车更加美观。
图4所示,另外,前摆臂6包括相平行的第一段15和第二段17,第一段15和第二段17之间通过弯折段16连接,两前摆臂6的第一段15相互平行,两前摆臂6的第二段17相互平行,两第一段15的宽度小于两第二段17的宽度,前轮7安装于两第二段17之间,前摆臂6与前叉5的铰接点一13设于第一段15上,第一支撑件14连接在两第一段15之间,使前摆臂6根据前叉5和前轮7的宽度设置,减少车体前端两侧的体积,使车体结构更紧凑,空间利用率更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进行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包括车架、后轮、设于车架前侧的转向杆和前轮,转向杆能相对车架转动,转向杆的底部连接有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两侧均铰接有前摆臂,前轮安装于两前摆臂之间,两前摆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前轮均偏离前叉与前摆臂的铰接点一设置,前轮位于铰接点一的前方,第一支撑件位于铰接点一的后方,所述前叉上设有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位于前轮后方的弹性减震机构,所述弹性减震机构包括设于第二支撑件上方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内穿设有拉杆,拉杆的自由端卡在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端穿过第二支撑件并与第一支撑件连接,当前轮绕铰接点一向上摆动时第一支撑件下拉拉杆,以使拉杆的自由端挤压减震弹簧减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包括左、右两侧板以及背板,背板连接在左、右两侧板的后方,背板与左、右两侧板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弹性减震机构的腔体,弹性减震机构安置于腔体内,腔体底部具有供弹性减震机构伸入的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在前叉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供拉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拉杆之间具有供第一支撑件下拉拉杆时拉杆活动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供拉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件可转动的连接在前叉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自由端连接有支撑垫片,减震弹簧的上端支撑于支撑垫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片可活动的套于拉杆上,所述拉杆的自由端具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连接有螺母,减震弹簧将支撑垫片紧压在螺母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固定端与两侧的前摆臂能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为铰接轴与两侧的前摆臂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固定端与两侧的前摆臂能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与两侧的前摆臂固定相连的固定轴,所述拉杆的固定端固定有连接头,连接头套于固定轴上,且能相对固定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侧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杆和前叉的斜架,所述斜架包括位于前叉上方的第一顶边以及位于前叉后侧的第一侧边,第一顶边和第一侧边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下方用于容置前叉的空间,所述前叉包括位于前轮上方的第二顶边以及位于前轮后侧的第二侧边,第二顶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下方用于容置前轮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摆臂包括相平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通过弯折段连接,两前摆臂的第一段相互平行,两前摆臂的第二段相互平行,两第一段的宽度小于两第二段的宽度,前轮安装于两第二段之间,前摆臂与前叉的铰接点一设于第一段上,第一支撑件连接在两第一段之间。
CN202320549961.2U 2023-03-20 2023-03-20 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Active CN219382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9961.2U CN219382723U (zh) 2023-03-20 2023-03-20 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9961.2U CN219382723U (zh) 2023-03-20 2023-03-20 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2723U true CN219382723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6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9961.2U Active CN219382723U (zh) 2023-03-20 2023-03-20 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2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1059B1 (ko) 접철식 자전거
CN106536340A (zh) 自行车后轮悬架系统
US20110187078A1 (en) Rear suspension unit for after market use in folding bikes
US6527289B2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CN219382723U (zh) 减震结构后置的滑板车
WO2012063098A1 (en) Rear suspension unit for after market use in folding bikes
CN108298008B (zh) 电动单车
CN2883152Y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的避震装置
CN107031768B (zh) 一种折叠滑板车
US6598893B2 (en) Multi-linking, rockere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CN213138988U (zh) 一种游乐场用不易倾倒的儿童摩托车
CN106864656B (zh) 山地自行车
CN219948447U (zh) 一种减震效果良好的自行车架及自行车
CN218949389U (zh) 电动滑板车的前轮减震总成
CN218967109U (zh)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碳纤维自行车车架
CN219651341U (zh) 摇摆车的转向机构
CN210000390U (zh) 一种雪橇车的后悬架系统
CN218287983U (zh) 结构简单且具有减震功能的滑板车
CN220948364U (zh) 一种减震车架及自行车或电动车
CN211076217U (zh) 一种具有减震抗震功能的抗震支架构件
CN213768866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前叉
CN214985827U (zh) 一种车辆拖拽臂
CN212979748U (zh) 一种箱包万向轮降噪装置
CN219857475U (zh) 一种三轮儿童滑板车
CN218967106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车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