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6731U - 一种气体混合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混合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6731U
CN219376731U CN202320708727.XU CN202320708727U CN219376731U CN 219376731 U CN219376731 U CN 219376731U CN 202320708727 U CN202320708727 U CN 202320708727U CN 219376731 U CN219376731 U CN 219376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valve
end cover
inlet pip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87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xun Precision Products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xun Precision Products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xun Precision Products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xun Precision Products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87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6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6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6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包括:阀体的内部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安装部将阀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通过若干第一通气孔连通;进气管固定端盖安装于阀体的第一阀腔的一端,进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若干进气孔,第一进气管和若干第二进气管贯穿进气孔设于第一阀腔,且第一进气管设于第一阀腔的一端上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出气管固定端盖安装于阀体的第二阀腔的一端,出气管固定端盖设有出气孔,出气管安装于出气孔;叶轮轴的一端安装于安装部,叶轮轴的另一端贯穿叶轮安装于第一进气管,且若干第二进气管的一端正对叶轮的侧壁。本装置使得气体的混合均匀,生产高效、灵活、简便快速。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混合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等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混合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生产以及一些测试设备中,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气体进行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作为测试介质使用,但是由于不同气体的密度不同,若要使得气体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混合,气体的混合速度较慢,需要额外的混合装置进行预先混合好或是人工干预进行混合,但是气体被预先混合好再使用,则需要较大的存储设备,而且混合好的气体久置后又会出现混合不均的情况,人工干预进行混合不仅会增加工作难度,还可能会出现混合不均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包括:
出气管固定端盖、进气管固定端盖、阀体、叶轮、叶轮轴、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出气管;
所述阀体的内部设有一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安装部将所述阀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通过若干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
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安装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阀腔的一端,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管和若干所述第二进气管贯穿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第一阀腔内,且所述第一进气管设于所述第一阀腔的一端上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
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安装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二阀腔的一端,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管安装于所述出气孔;
所述叶轮轴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叶轮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且若干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正对所述叶轮的侧壁。
上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所述第一阀腔包括:矩形腔和锥形腔;所述矩形腔位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的一端;所述锥形腔的大孔端靠近所述矩形腔,所述锥形腔的小孔端靠近所述安装部。
上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所述第二阀腔为一锥形腔。
上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一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呈锥形,所述出气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出气管通过螺母安装于所述出气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出气通道外侧的出气管的外周上设有若干凹槽。
上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一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呈圆柱形,所述第一进气管通过固定螺母安装于所述进气通道内。
上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的一端的端面上阵列设有若干螺孔,若干螺钉贯穿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安装于所述螺孔。
上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还包括:密封垫片;所述阀体靠近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的的端面上阵列设有若干安装孔,若干螺丝依次贯穿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所述密封垫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上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叶轮轴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与所述叶轮轴的直径相匹配。
上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靠近所述密封垫片的端面上设有若干环形筋条。
上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的一端沿其外周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气体混合阀,可将比重较大的气体通过第一进气管充入混合阀内,将比重较小的气体通过若干第二进气管充入混合阀内,由于第二进气管的气口正对叶轮的侧壁,第二进气管内的气体吹出时,由于叶轮上有螺旋形的凹槽,气体从螺旋形的凹槽内通过时,会带动叶轮旋转,叶轮旋转时,在叶轮右侧轴附近区域形成一个负压旋涡,即叶轮与进气管固定端盖之间的区域会形成一个负压旋涡,此时,第一进气管中比重较大的气体由于压力的作用也会被抽出,在叶轮的旋转作用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混合后被挤压,从第一阀腔通过安装部上的第一通气孔进入至第二阀腔,在通过出气管排出混合阀进入生产设备或是实验设备中,并且通入混合阀中的气的比例可通过外界流量阀进行精准的控制,可随时改变各种气体的混合比例,达到生产不同产品所需或用于各种实验参数设置所需使本装置使得气体的混合更加均匀,生产作业更加高效、灵活、简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混合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混合阀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混合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混合阀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混合阀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混合阀的局部示意图。
1、出气管固定端盖;2、进气管固定端盖;3、阀体;4、第一进气管;5、第二进气管;6、出气管;7、叶轮轴;8、叶轮;9、第一阀腔;10、第二阀腔;11、安装部;12、矩形腔;13、锥形腔;14、螺孔;15、密封垫片;16、固定孔;17、环形凹槽;18、密封圈;19、进气通道;20、出气通道;21、安装孔;22、固定螺母;23、凹槽;24、第一通气孔;25、第二通气孔;29、环形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6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包括:出气管固定端盖1、进气管固定端盖2、阀体3、叶轮8、叶轮轴7、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管5、出气管6。
阀体3的内部设有一安装部11,安装部11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24,安装部11将阀体3的内部分隔为第一阀腔9和第二阀腔10,第一阀腔9和第二阀腔10通过若干第一通气孔24连通;进气管固定端盖2安装于阀体3的第一阀腔9的一端,进气管固定端盖2上设有若干进气孔,第一进气管4和若干第二进气管5贯穿进气孔设于第一阀腔9内,且第一进气管4设于第一阀腔9的一端上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25;出气管固定端盖1安装于阀体3的第二阀腔10的一端,出气管固定端盖1上设有出气孔,出气管6安装于出气孔;叶轮轴7的一端安装于安装部11,叶轮轴7的另一端贯穿叶轮8安装于第一进气管4,且若干第二进气管5的一端正对叶轮8的侧壁。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气管固定端盖2上的一个进气孔设于进气管固定端盖2的中心位置,剩余若干进气孔围绕进气管固定端盖2中心的进气孔阵列设置,根据气体种类的多少在进气孔内对应设有相同数量的进气管,剩余不使用的进气孔可通过螺钉、堵头等封堵。在中心位置的进气孔通过固定螺母安装第一进气管4,可将比重较大的气体通过第一进气管4充入混合阀内,将比重较小的气体通过若干第二进气管5充入混合阀内,由于第二进气管5的气口正对叶轮8的侧壁,第二进气管5内的气体吹出时,由于叶轮8上有螺旋形的凹槽,气体从螺旋形的凹槽内通过时,会带动叶轮8旋转,叶轮8旋转时,在叶轮8右侧轴附近区域形成一个负压旋涡,即叶轮8与进气管固定端盖2之间的区域会形成一个负压旋涡,此时,第一进气管4中比重较大的气体由于压力的作用也会被抽出,即气体通过第一进气管4上的第二通气孔25被抽出至上述区域,在叶轮8的旋转作用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混合后被挤压,从第一阀腔9通过安装部11上的第一通气孔24进入至第二阀腔10,在通过出气管6排出混合阀。
进一步的,第一进气管4的中心线、进气管固定端盖2的中心线、叶轮8的中心线、叶轮轴7的中心线、安装部11的中心线、出气管固定端盖1的中心线以及出气管6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第一阀腔9包括:矩形腔12和锥形腔13;矩形腔12位于阀体3靠近进气管固定端盖2的一端;锥形腔13的大孔端靠近矩形腔12,锥形腔13的小孔端靠近安装部11。具体的,混合后的气体通过锥形腔13进行聚流,然后通过安装部11上的第一通气孔24流入第二阀腔10。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第二阀腔10为一锥形腔。具体的,第二阀腔10的直径由安装部11的位置朝向出气管固定端盖1的位置逐渐变大,使得当气体被挤压至第二阀腔10时,气体在第二阀腔10的位置压力逐渐减小,气体继续向前前进。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出气管固定端盖1上设有一出气通道20,出气通道20呈锥形,出气通道20的中心线与出气管固定端盖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出气管6通过螺母安装于出气通道20内,且位于出气通道20外侧的出气管6的外周上设有若干凹槽23。具体的,出气通道20的直径由出气管固定端盖1的位置朝向外部的位置逐渐减小,使得经过第二阀腔10压力被减小的气体,在进过出气通道20时,气体压力被增加,速度增加,在速度以及压力变化的情形下,气体排出更快并且气体被更加充分的混合,从而达到生产所需的混合要求。并且位于出气通道20外部的出气管6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凹槽23,使得出气管20的外壁呈波纹形,便于出气管20用软胶管和生产设备连接。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进气管固定端盖2上设有一进气通道19,进气通道19呈圆柱形,第一进气管4通过固定螺母22安装于进气通道19内。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阀体3靠近进气管固定端盖2的一端的端面上阵列设有若干螺孔14,若干螺钉贯穿进气管固定端盖2安装于螺孔14。具体的,进气管固定端盖2靠近边缘的位置对应设有若干通孔,螺钉贯穿通孔安装于螺孔14内。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还包括:密封垫片15;阀体3靠近出气管固定端盖1的的端面上阵列设有若干安装孔21,若干螺丝依次贯穿出气管固定端盖1、密封垫片15安装于安装孔21。具体的,出气管固定端盖1靠近边缘的位置对应设有若干通孔,密封垫片15对应的位置也同样设有若干通孔,螺丝依次贯穿出气管固定端盖1上的通孔、密封垫片15上的通孔安装于安装孔15内。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安装部11上设有一固定孔16,叶轮轴7固定安装于固定孔16,且固定孔16的直径与叶轮轴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出气管固定端盖1靠近密封垫片15的端面上设有若干环形筋条29。具体的,当密封垫片15安装后,环形筋条29与密封垫片15之间接触较为完全,避免出现漏气。
进一步,一种气体混合阀,其中,阀体3靠近进气管固定端盖2的一端沿其外周设有一环形凹槽17,环形凹槽17内设有密封圈18。具体的,可以避免进气管固定端盖2与阀体3安装后,进气管固定端盖2与阀体3之间出现漏气。
进一步,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其中,本申请中位于叶轮8左右两侧的叶轮轴7的直径大于叶轮8上安装叶轮轴7的通孔的直径,使得叶轮轴7不会在叶轮8上左右移动,并且叶轮轴7安装于叶轮8上的部分的直径小于叶轮8上安装叶轮轴7的通孔的直径,便于叶轮旋转。
进一步,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其中,可在叶轮轴7上设有环形槽,并且环形槽内设有C形卡簧,并且此环形槽的位置位于叶轮轴7上靠近叶轮8外侧的端面处。进一步的避免叶轮左右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气管固定端盖、进气管固定端盖、阀体、叶轮、叶轮轴、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出气管;
所述阀体的内部设有一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安装部将所述阀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通过若干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
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安装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阀腔的一端,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管和若干所述第二进气管贯穿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第一阀腔内,且所述第一进气管设于所述第一阀腔的一端上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
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安装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二阀腔的一端,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管安装于所述出气孔;
所述叶轮轴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叶轮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且若干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正对所述叶轮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腔包括:矩形腔和锥形腔;所述矩形腔位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的一端;所述锥形腔的大孔端靠近所述矩形腔,所述锥形腔的小孔端靠近所述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腔为一锥形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一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呈锥形,所述出气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出气管通过螺母安装于所述出气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出气通道外侧的出气管的外周上设有若干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上设有一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呈圆柱形,所述第一进气管通过固定螺母安装于所述进气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的一端的端面上阵列设有若干螺孔,若干螺钉贯穿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安装于所述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片;所述阀体靠近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的端面上阵列设有若干安装孔,若干螺丝依次贯穿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所述密封垫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叶轮轴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与所述叶轮轴的直径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固定端盖靠近所述密封垫片的端面上设有若干环形筋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进气管固定端盖的一端沿其外周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CN202320708727.XU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气体混合阀 Active CN219376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8727.XU CN219376731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气体混合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8727.XU CN219376731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气体混合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6731U true CN219376731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4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8727.XU Active CN219376731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气体混合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6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63464B2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器
CN209825085U (zh) 气液同步混合膨化装置及包含其的冰淇淋机
US2624559A (en) Aerating nozzle
CN219376731U (zh) 一种气体混合阀
CN208081894U (zh) 一种能够提高出料效果的结晶罐
CN108355566A (zh) 流体混合器
KR101430686B1 (ko) 산업용 펌프의 공기 확산 시스템
KR101769067B1 (ko) 액상 물질 토출 장치
CN208213042U (zh) 一种超声波流体混合器
CN103691343A (zh) 同心双轴气液搅拌装置
US20210154902A1 (en) Mixing extruder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111203142A (zh) 微米气泡发生器
CN204973668U (zh) 粘稠液体材料混合搅拌装置
CN212396456U (zh) 搅拌轴兼做清洗器的搅拌罐
CN211140594U (zh) 一种星型卸料器
KR20150022625A (ko) 버블발생기
CN208213067U (zh) 一种流体混合器
CN211739749U (zh) 常压多级干燥器
CN210566952U (zh) 一种脉冲阻尼器结构
CN111632538A (zh)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液体搅拌机
CN205500888U (zh) 全方位随动射流曝气搅动装置
CN214513835U (zh) 一种密封性能良好的汽液混合泵
CN211274410U (zh) 一种消毒抑菌剂分散装置
CN111776289A (zh) 一种不锈钢管用的端口封口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20060541U (zh) 一种串联式排气阀和混合器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