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4457U - 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4457U
CN219374457U CN202320610814.1U CN202320610814U CN219374457U CN 219374457 U CN219374457 U CN 219374457U CN 202320610814 U CN202320610814 U CN 202320610814U CN 219374457 U CN219374457 U CN 219374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region
stirring blade
cavity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08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凡
游守庆
张州文
刘自强
古珍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08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4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4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4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搅拌件包括:安装部;第一搅拌叶片,与安装部连接且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由内向外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靠近安装部的一侧,第一搅拌叶片的下边缘向外且在搅拌件的周向上沿第一方向弯曲,第一区域向上且沿第一方向倾斜,第二区域向上且沿第一方向倾斜或第二区域向上延伸,第一区域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第二区域与转动轴线的夹角。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使食材量较大时能够沿内外方向均匀分布,且食材在第二区域处能够由较高处下落,更易于翻转,且搅拌件反转时能够使食材向中心聚拢,以利于食材沿内外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反复翻转,大大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和搅拌均匀性。

Description

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料理机的搅拌件的搅拌效果差,例如,食材在搅拌件的作用下不能均匀翻转,导致食材受热、搅拌等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料理机的搅拌件,所述搅拌件能将食材均匀翻转,使食材受热、搅拌等更加均匀,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搅拌件的料理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包括:安装部;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且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长度方向由内向外,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下边缘向外且在所述搅拌件的周向上沿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区域向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区域向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或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搅拌件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通过第一搅拌叶片的下边缘向外且沿第一方向弯曲,并且第一区域与搅拌件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第二区域与转动轴线的夹角,使食材量较大时能够沿内外方向均匀分布,且食材在第二区域处能够由较高处下落,更易于发生翻转,使食材的不同面均匀受热、搅拌等,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搅拌件反转时能够使食材向中心聚拢,以利于食材沿内外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反复翻转,大大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和搅拌均匀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搅拌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下边缘沿渐开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渐开线满足:x=r*cosθ+r*sinθ*θ*π/180°;y=r*sinθ-r*cosθ*θ*π/180°;θ=t*Q;其中,r为所述渐开线的基圆半径,Q为所述渐开线的展角,0≤t≤1,r≥8mm,90°≤Q≤4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80°;和/或,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由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递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由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先递减再递增,之后再递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下边缘由内向外且向上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搅拌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包括由内向外排布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四区域用于与所述料理容器的侧壁间隙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搅拌件的周向上,所述第四区域向下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区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包括刀本体和柔性刀套,所述刀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柔性刀套套设于所述刀本体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包括:料理容器,所述料理容器具有用于容纳食材的盛放腔;搅拌件,所述搅拌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的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盛放腔内,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间隙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包括:料理容器,所述料理容器具有用于容纳食材的盛放腔;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盛放腔内且包括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间隙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搅拌叶片构造为使食材沿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向外移动以在靠近所述腔侧壁的区域堆积,且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腔侧壁配合使堆积食材越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实现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底壁的间距为h1,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与所述腔底壁的间距为h2,0.5mm≤h1<h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区域的最高点与所述盛放腔的腔底壁的间距为h3,h3≥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搅拌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径向外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搅拌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包括远离所述转动轴线延伸的横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与所述盛放腔的腔底壁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设有凸筋,所述凸筋的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的最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筋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的最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筋的最高点与所述盛放腔的腔底壁的间距为h4,所述搅拌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径向外端的最低点与所述腔底壁的间距为h5,h4<h5。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容器和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工作过程图;
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柔性刀套;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柔性刀套;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柔性刀套;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柔性刀套;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柔性刀套;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柔性刀套;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料理机100;
料理容器10;盛放腔101;腔底壁11;腔侧壁12;凸筋13;
搅拌件20;第一搅拌叶片21;第一区域211;第二区域212;第二搅拌叶片22;第三区域221;第四区域222;刀本体223;柔性刀套224;横向延伸段2231;安装部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料理机的搅拌件的搅拌效果差,食材在搅拌件的作用下不能均匀翻转,例如,位于盛放腔中部和边沿的食材翻转不均匀,或者不能保证不同食材添加量时的均匀翻转,导致食材出现受热、搅拌不均等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能够实现食材有效翻转的搅拌件20,以提高食材受热和搅拌的均匀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100的搅拌件20。
参照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100的搅拌件20可以包括安装部23和第一搅拌叶片21。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安装部23可以用于实现搅拌件20在料理机100上的安装,例如料理机100包括料理容器10,安装部23可以与料理容器10的底壁可转动连接,以便于搅拌件20对料理容器10内下部的食材有效搅拌,并且使第一搅拌叶片21的安装更加稳定且可靠,同时也能够更加灵活地设置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与料理容器10底壁的距离,以满足使用需求。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3也可以安装于料理容器10的顶壁(如盖体)上并伸入料理容器10内,以对料理容器10内的食材进行搅拌。
此外,第一搅拌叶片21与安装部23连接,通过安装部23转动可带动第一搅拌叶片21转动,第一搅拌叶片21能对食材进行炒制、搅拌等。
如图2-图4、图11所示,第一搅拌叶片21大体为长条形片体,第一搅拌叶片21包括第一区域211和第二区域212,沿第一搅拌叶片21的长度方向由内向外,第一区域211位于第二区域212的靠近安装部23的一侧,即第一区域211位于第二区域212的内侧,再即第一区域211相对于第二区域212更靠近第一搅拌叶片21的转动轴线。其中,“向内”是指靠近安装部23的方向,“向外”是指远离安装部23的方向。
并且,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即搅拌件20安装到位后靠近料理容器10底壁的边缘)向外且在搅拌件20的周向上沿第一方向弯曲。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一搅拌叶片2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迎向食材的形状为凸型,从而向食材施加的推力可以形成沿转动方向向前的分力以及沿径向向外的分力。一方面使向前的分力能够带动食材转动,以与相邻的食材和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上表面作用,从而利于食材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进行翻转;另一方面向外的分力能够带动食材向外运动,以使食材在靠近料理容器10的周壁的区域堆积,堆积的食材相互作用并在料理容器10的周壁作用下,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进行翻转。第一搅拌叶片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迎向食材的形状为凹型,从而向食材施加的推力可以形成沿转动方向向前的分力以及沿径向向内的分力,从而带动食材转动并使食材向靠近安装部23的中心区域聚集。再例如,第一方向也可以为逆时针方向,对应第一搅拌叶片21的工作过程是可以理解的,这里不再赘述。并且,如图5-图7所示,第一区域211向上并且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上”指的沿竖直方向向上。第二区域212向上且沿第一方向倾斜,或者第二区域212向上延伸(即第二区域212不倾斜)。其中,第一区域211与搅拌件20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如图7所示的a0)大于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如图7所示的a1)。换言之,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的状态下,第一区域211与料理容器10底壁的夹角小于第二区域212与料理容器10底壁的夹角,两者的差值可以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由此,食材在第一区域211相对容易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而食材在向第二区域212运动一定距离后(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到第二区域212后),食材形成堆积且运动速度增大,使食材能够沿着第一搅拌叶片21的表面向上抛出,由较高处下落。
例如,在食材添加量较大、或食材包括易翻转及不易翻转食材时,位于第一区域211的部分食材(如易于翻转的食材)可以在旁边食材的阻力作用下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进行翻转;且部分食材(如不易翻转的食材)能够在第一搅拌叶21的下边缘的作用下向外移动至第二区域212,以使食材在料理容器10内外方向上分布均匀;并且向外移动食材能够在第二区域212处堆积,在较大运动速度、堆积的食材相互作用、后部食材提供的阻力以及料理容器10周壁的作用下,第二区域212处的食材能够越过第二区域212。由于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较小,能使食材上抛的高度较高,食材越过第二区域212并落下时,更容易发生翻转,使食材的不同面都能均匀受热、搅拌等,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由此,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上述构造,食材更容易发生翻转,并且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持续转动过程中,能够增加食材的翻转次数,使食材炒制、搅拌等更加均匀。
并且,第一搅拌叶片21的结构简洁,工作可靠性强,便于制件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20,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向外且沿第一方向弯曲,并且第一区域211与搅拌件20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使食材量较大时能够沿内外方向均匀分布,且食材在第二区域212处能够由较高处下落,更易于发生翻转,使食材的不同面均匀受热、搅拌等,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搅拌件20反转时能够使食材向中心聚拢,以利于食材沿内外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反复翻转,大大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和搅拌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竖直方向平行,也可以与竖直方向呈一定的倾角。
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21可以设有刀刃,例如刀刃设置于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上边缘或下边缘,再或者,上边缘和下边缘皆设置刀刃,通过刀刃可以搅碎食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沿渐开线延伸。其中,“渐开线”可以为标准的渐开线,也可以是趋近于渐开线的形状。
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设置为渐开线形状,可以使食材受到更大沿径向向外的分力,换言之,食材不易在靠近第一区域211的区域直接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而是沿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由第一区域211向第二区域212运动,并在第二区域212获得较大速度。
在烹饪不易翻转的食材或者食材添加量较少时,在第一区域211食材不易受旁边食材的作用而越过第一区域211,若第一搅拌叶片21不采用渐开线形状可能导致食材随搅拌件20转动而无法实现翻转的情况;而本申请通过将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设置为渐开线形状,使第一区域211的食材能够更易于向第二区域212移动,并在第二区域212处堆积,堆积的食材可以获得更大的运动速度,并且能够受到旁边食材的作用以及料理容器10的周壁的作用,从而使食材能够越过第二区域212,实现翻转。
例如,食材为土豆片,土豆片的片体结构使其不易在第一区域211发生翻转。土豆片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分别为第一面和第二面,土豆片的第一面与料理容器10底壁接触受热,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渐开线形状作用下,土豆片运动到第二区域212后,由于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上述构造,土豆片在越过第二区域212时能够翻转,以使土豆片的第二面朝向料理容器10底壁,进而第一面与第二面都能受热炒制,避免出现受热不均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渐开线满足:x=r*cosθ+r*sinθ*θ*π/180°,y=r*sinθ-r*cosθ*θ*π/180°,θ=t*Q。其中,r为渐开线的基圆半径,Q为渐开线的展角,并且,0≤t≤1,r≥8mm,90°≤Q≤450°。
需要说明的是,渐开线的上述方程的原点为基圆的圆心,渐开线的长短由θ决定,θ的值越大,渐开线的长度越长。θ的值由t和Q的乘积决定。例如,Q可以在上述范围内取200°,由于t在0到1之间变化,使θ的值在0°-200°之间变化,当t取1时,θ的值最大,此时渐开线的长度最长。通过增大Q的值,能增加渐开线的长度。
具体地,若基圆半径小于8mm,基圆所形成的渐开线的弧度大,近似于圆形,第一搅拌叶片不能对食材施加由第一区域向第二区域的驱动力,或者施加的驱动力很小,不足以将食材推至第二区域,食材可能一直贴着第一搅拌叶片的表面随第一搅拌叶片运动。
而本申请中,渐开线的基圆半径大于等于8mm,例如基圆半径可以为8mm、10mm、14mm、16mm等,基圆所形成的渐开线形状能够顺利将食材由第一区域211推至第二区域212,使食材获得足够大的速度并顺利在第二区域212翻过第一搅拌叶片21进行翻转,食材的受热、搅拌能更加均匀。
并且,若展角Q过小,例如40°等,所形成的渐开线的长度过短,第一搅拌叶片的长度过短,对食材进行炒制、搅拌的效果差,容易出现糊锅、炒制不均匀等问题。若展角Q过大,例如500°等,所形成的渐开线的长度过长,第一搅拌叶片的长度过长,第一搅拌叶片所占用的料理容器中的料理空间大,并且,第一搅拌叶片的结构冗重。
而本申请中,通过渐开线的展角Q取值在上述区间范围内,例如展角可以为90°、120°、240°、360°、450°等。能使所形成的渐开线的长度较为适中,第一搅拌叶片21能对食材炒制、搅拌,并且能减小对料理容器10中空间的占用,减轻搅拌件20的重量,减小第一搅拌叶片2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搅拌件20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180°≤Q≤360°,展角的取值可以为180°、240°、360°等。由此,第一搅拌叶片21能对食材进行有效炒制、搅拌的同时,避免在搅拌件20的周向上第一搅拌叶片21有重合部分,而重合部分中靠近转动轴线的部分对炒制、搅拌食材发挥的作用较小,通过展角在上述范围内,第一搅拌叶片21的每一个区域都能高效作用于食材,并且第一搅拌叶片21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区域211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80°,例如第一区域211与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可以为80°、75°、70°等。换言之,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内的状态下,第一区域211与料理容器10的底壁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10°。
若第一区域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80°,食材很容易在第一区域或靠近第一区域的区域就翻过第一搅拌叶片且不发生翻转,或者直接粘附在第一搅拌叶片的表面,随第一搅拌叶片一起转动。
而通过第一区域211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80°,能增加食材直接从第一区域211翻过的难度,减小食材直接贴附在第一搅拌叶片21表面随第一搅拌叶片21一起转动的概率,越过第一区域211的食材更易于发生翻转,且更多的食材能够从第一区域211运动至第二区域212,在第二区域212获得较大速度,并越过第二区域212或靠近第二区域212的区域进行翻转,使食材的受热、搅拌效果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例如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可以为5°、10°、15°等。换言之,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内的状态下,第二区域212与料理容器10的底壁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85°。
若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小于5°,食材运动至第二区域或靠近第二区域的区域后很难越过第一搅拌叶片,导致食材在第二区域过度推积,影响使用效率。
而通过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不会对食材翻过第二区域212形成结构过大阻碍,食材能加速后顺利越过第二区域212进行翻转,同时能避免食材在第二区域212发生大量推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区域211与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80°,并且,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由此,食材能顺利由第一区域211运动至第二区域212,并在第二区域212获得较大速度后从第二区域212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进行翻转,食材的炒制、搅拌等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11与第二区域212之间的区域与转动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逐渐减小,也可以先变大再变小,或者先变小再变大,再或者反复由大变小、由小变大。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12所示,由第一区域211向第二区域212,第一搅拌叶片21与转动轴线的夹角递减。由此,第一搅拌叶片21整体能构造为平滑的弧面,更利于使食材向外移动,且平滑的弧面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一搅拌叶片21的结构强度,减少应力集中,同时还能降低制件难度。
并且,相较于搅拌叶片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反复变化,能使第一搅拌叶片21的表面平滑,食材更容易从第一区域211滑动至第二区域212,减小食材向外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提升食材炒制、搅拌等的效率和均匀性。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区域211向第二区域212,第一搅拌叶片21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可以先递减再递增,之后再递减,换言之,第一搅拌叶片21与转动轴线的夹角反复增大和减小,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食材沿第一搅拌叶片21向外移动,以使食材能够在第二区域212实现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由内向外且向上倾斜延伸。换言之,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内的状态下,由内向外,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与料理容器10底壁的间距逐渐增大。
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上述构造,在第一搅拌叶片21中的第一区域211或者靠近第一区域211的区域,食材很难从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与料理容器10底壁之间的间隙滑过,避免出现糊锅、食材炒制不熟、不入味、搅拌不均匀等问题。
并且,食材因重力作用于第一搅拌叶片21,会导致第一搅拌叶片21发生朝向料理容器10底壁的变形,尤其第二区域212或者靠近第二区域212的区域更容易发生变形。
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第二区域212或者靠近第二区域212区域的下边缘与料理容器10底壁的间距较大,即使第一搅拌叶片21发生上述变形,也能有效避免第二区域212或者靠近第二区域212区域磨损料理容器10底壁,进而提高料理容器1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向上倾斜延伸的斜率不变,能使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更加平滑,减少应力集中,并且便于制件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使食材的炒制、搅拌等更加均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搅拌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搅拌叶片22。如图6、图8-图12所示,第二搅拌叶片22包括由内向外排布的第三区域221和第四区域222。其中,第三区域221可以与安装部23连接,通过安装部23转动可以带动第二搅拌叶片22转动。第四区域222用于与料理容器10的侧壁间隙配合。
在工作过程中,一些食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粘附在料理容器的侧壁,导致无法翻转,或者翻转的次数很少,难以达到均匀炒制的效果。
通过第二搅拌叶片22的第四区域222与料理容器10的侧壁间隙配合,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的状态下,在第二搅拌叶片22的转动过程中,第四区域222能够将粘附在侧壁上的食材刮下,食材下落后重新能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作用下翻转。并且,此过程随着第一搅拌叶片21和第二搅拌叶片22的转动能持续进行,以增加食材翻转的次数,由此食材的炒制、搅拌等能够更加均匀,避免食材炒不熟或不入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21与第二搅拌叶片22中的至少一个为钣金冲压成型,有利于降低制件成本。
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21和第二搅拌叶片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体件分别与安装部23连接,例如与安装部23铆接连接。
在第一搅拌叶片21和第二搅拌叶片22为分体件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21和第二搅拌叶片22的材质互不影响,例如第一搅拌叶片21和第二搅拌叶片22可以采用不同材质以更好地满足炒制、搅拌等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9-图12所示,沿搅拌件20的周向上,第四区域222向下并且沿第一方向倾斜延伸(例如图4所示沿竖直方向向下且沿逆时针方向倾斜)。由此,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的状态下,搅拌件2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下,能使第四区域222的超前侧(即迎向食材的一侧)的表面朝向料理容器10底壁。
具体地,在工作过程中,食材由第一区域211运动至第二区域212时,能在第二区域212获得较大速度,并在第二区域212向上抛出,由于第四区域222的上述构造,第四区域222能对上抛的食材施加倾斜向下的作用力,使食材迅速回到靠近料理容器10底壁的位置,以提升食材的炒制、搅拌效率。
并且,上抛的食材与第四区域222接触后,第四区域222对食材施加的倾斜向下的作用力还能增加食材翻转的概率,使食材更容易翻转,进而提升食材炒制、搅拌等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四区域2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8所示a2)可以为45°~80°,例如第四区域2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以为45°、50°、55°、60°、80°等。换言之,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的状态下,第四区域222与料理容器10侧壁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45°~80°。
若第四区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过小,例如20°等,第四区域接近于竖直方向,上抛的食材与第四区域接触后,对食材施加的作用力向下的分力很小,不能够及时下压食材。若第四区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过大,例如85°等,第四区域接近于水平方向,上抛的食材难以与第四区域接触,第四区域近乎不能实现下压效果。
而本申请将第四区域2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80°,上抛的食材能够与第四区域222有效接触的同时,第四区域222能够对食材施加的作用力具有更大的向下的分力,使食材迅速下落至料理容器10底壁,食材炒制、搅拌等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0、图12所示,第四区域222的宽度大于第三区域221的宽度。“宽度”指的是第二搅拌叶片22的上边缘与下边缘之间的距离。
通过第四区域222的宽度较大,第四区域222能够与更多的食材接触,实现下压效果,例如上抛至一定高度区间范围内的食材能与第四区域222接触,实现下压效果。并且第四区域222朝向食材的表面积大,第四区域222能够与更多的食材接触,能有效提高下压效率。
并且,第三区域221的宽度小于第四区域222的宽度,在第二搅拌叶片22的转动过程中,一些较大的食材不易卡在第三区域221或靠近第三区域221的区域,例如,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的状态下,能避免食材卡在第三区域221或靠近第三区域221的区域与料理容器10的底壁之间。由此,能保证食材翻转的概率,确保食材能够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作用下实现翻转。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12所示,第四区域222向下延伸,以使靠近第四区域222的区域大致构造为L型结构,向下延伸的部分的上边缘与下边缘距离较大,能够有效增大第四区域222与食材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大第四区域222与食材接触的概率。并且,L型结构易于加工制造,第四区域222的结构简洁,有利于降低制件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区域221与第四区域222之间的第二搅拌叶片22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例如该区域的宽度可以先变大再变小,或者先变小再变大,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区域221与第四区域222之间的第二搅拌叶片22的宽度保持不变,能使第二搅拌叶片22的制件加工更加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第二搅拌叶片22可以包括刀本体223和柔性刀套224,刀本体223的一端与安装部23连接,柔性刀套224套设于刀本体223的另一端,例如柔性刀套224可以具有第四区域222。并且,柔性刀套224通过套设方式与刀本体223的另一端连接,能提高第二搅拌叶片22的结构稳定性,避免柔性刀套22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出。
通过设置柔性刀套224,在搅拌件20安装于料理容器10的状态下,第四区域222在刮下粘附在料理容器10侧壁食材的同时,能避免硬度较大的刀本体223直接刮擦侧壁,对侧壁实现有效保护。例如在侧壁设有不粘涂层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刀套224能有效避免刀本体223刮下不粘涂层。
并且,通过设置柔性刀套224,刀本体223与侧壁之间的设置距离能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第二搅拌叶片22的装配效率。
柔性刀套224的材质可以为一些柔性材质,例如橡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刀套224可以与刀本体223二次一体注塑成型,即刀本体223一体成型后,再将柔性刀套224与刀本体223一体注塑成型得到第二搅拌叶片2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刀套224与第二搅拌叶片22可以为分体件,即柔性刀套224可以从第二搅拌叶片22中拆卸,便于柔性刀套224的更换。例如柔性刀套224损坏时,只需更换柔性刀套224即可,避免将第二搅拌叶片22整体从安装部23卸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搅拌叶片22包括柔性刀套224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四区域222与竖直方向的角度、以及第四区域222的宽度等特征,均以柔性刀套224为基准。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料理机100可以包括料理容器10和搅拌件。
其中,料理容器10可以具有用于容纳食材的盛放腔101。并且,搅拌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理机100的搅拌件20,搅拌件20可转动地设于盛放腔101内,以对料理容器10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绞碎、搅拌、切割,或者上述功能的组合等。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件20具有上述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料理机100,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向外且沿第一方向弯曲,并且第一区域211与搅拌件20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第二区域212与转动轴线的夹角,使食材量较大时能够沿内外方向均匀分布,且食材在第二区域212处能够由较高处下落,更易于发生翻转,使食材的不同面均匀受热、搅拌等,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搅拌件20能够使食材向中心聚拢,以利于食材沿内外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反复翻转,大大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和搅拌均匀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料理机100可以包括料理容器10和搅拌件20。
具体而言,料理容器10可以具有用于容纳食材的盛放腔101。搅拌件20可转动地设于盛放腔101内,以对料理容器10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绞碎、搅拌、切割,或者上述功能的组合等。
此外,搅拌件20包括第一搅拌叶片21,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与盛放腔101的腔侧壁12间隙配合。第一搅拌叶片21构造为使食材沿第一搅拌叶片21向外移动以在靠近腔侧壁12的区域堆积,且第一搅拌叶片21与腔侧壁12配合使堆积食材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实现翻转。
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能够使食材在尾部与料理容器10的腔侧壁12配合翻转,无论食材为易翻转食材还是不易翻转食材,是大量食材还是少量食材,都能够在靠近腔侧壁12的区域堆积,在腔侧壁12的作用、较大运动速度和旁边食材的共同作用下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实现翻转,食材不易随搅拌件20转动而不翻转,有利于提高食材受热和搅拌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件20可以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连接,以利于搅拌件20对腔底壁11上的食材施加作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搅拌叶片21的内端(例如第一区域211)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即前文所述料理容器10的底壁)的间距为h1,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例如第二区域212)与腔底壁11的间距为h2。更具体地,第一搅拌叶片21的内端在上下方向的最低点与腔底壁11的间距为h1,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在上下方向的最低点与腔底壁11的间距为h2。并且,0.5mm≤h1<h2≤5mm。h1和h2的取值可以在满足上述条件下灵活选择。例如h1取0.5mm,h2取4mm;h1取0.8mm,h2取3mm;h1取1.0mm,h2取4.5mm;h1取2mm,h2取4mm等等。
搅拌件20安装到位后,第一搅拌叶片21的内端的下边缘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之间的距离最小,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的下边缘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之间的距离最大。
一方面,第一搅拌叶片21的内端的下边缘不会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接触,避免刮伤腔底壁11。同时,料理容器10中靠近内端的食材不会或极少从第一搅拌叶片21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之间的间隙直接越过,而能由第一区域211运动至第二区域212进行翻转。
另一方面,第一搅拌叶片21在食材及自身重力作用下,会发生朝向料理容器10底壁的变形,尤其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或靠近外端的区域区域更容易发生变形。通过使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的下边缘与腔底壁11之间的距离较大,即使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发生上述变形,也能有效避免外端或靠近外端的区域刮损料理容器10底壁,以提高料理机100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的下边缘与腔底壁11之间的距离存不至于过大,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转动过程中,第一搅拌叶片21还能对粘附在腔底壁11的食材进行刮制,避免出现糊锅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与盛放腔101的腔侧壁12(即前文所述料理容器10的侧壁)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20mm,例如最小间距可以为20mm、18mm、15mm、12mm等。
由此,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与盛放腔101的腔侧壁12之间的距离近,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能顺利刮到粘附在腔侧壁12的食材,避免食材一直粘附在腔侧壁12而不能进行均匀炒制或搅拌,避免出现糊锅或者食材浪费等问题。
例如在工作过程中,食材能由第一区域211运动至第二区域212并获得较大速度,能在第二区域212向上抛出并翻转,一些食材在重力或者第二搅拌叶片22的下压作用下重新回到腔底壁11,而一些食材粘附在腔侧壁12,通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将食材刮下以回到腔底壁11。由此,大部分食材能够随着第一搅拌叶片21的转动而重复炒制、搅拌过程,能有效增大食材翻转的次数,使炒制、搅拌效果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区域212的最高点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的间距为h3,h3≥8mm,例如h3可以为8mm、10mm、12mm、14mm等。
在本申请中,食材在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之前,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第二区域212及靠近第二区域212区域的导向作用下,食材能运动至相对腔底壁11较高的位置,并且第一搅拌叶片21的表面能够对食材产生足够的驱动力(即斜向上的作用力)。由此,食材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下落时更容易发生翻转动作,以提高食材炒制、搅拌等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搅拌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搅拌叶片22,第二搅拌叶片22的径向外端(即第四区域222)与盛放腔101的腔侧壁12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mm,例如该间距可以为5mm、4mm、3mm、2mm、1mm等。
在工作过程中,一些食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粘附在料理容器的侧壁。在本申请中,在第二搅拌叶片22的转动过程中,第二搅拌叶片22的径向外端能够将粘附在腔侧壁12上的食材刮下,食材下落后重新能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作用下翻转,避免食材炒不熟或不入味。
并且,第二搅拌叶片22的径向外端与腔侧壁12之间存在一定间距,能避免第二搅拌叶片22的径向外端刮损腔侧壁12,有利于提高料理机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12所示,搅拌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搅拌叶片22,第二搅拌叶片22包括远离转动轴线延伸的横向延伸段2231,横向延伸段2231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5mm,该间距为横向延伸段2231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点与腔底壁11之间的距离。例如该间距可以为25mm、30mm、35mm、40mm等。
由此,横向延伸段2231与腔底壁11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一些体积较大的食材不易卡在横向延伸段2231与腔底壁11之间,食材不会随第二搅拌叶片22一起转动而不能翻转,有利于确保食材炒制、搅拌效果的均匀性。
并且,在第二搅拌叶片22的径向外端用于刮腔侧壁12上食材的实施例中,第二搅拌叶片22的径向外端能够刮到一些高度较高的粘附在腔侧壁12的食材。
需要说明的是,横向延伸段2231可以是横向延伸的片体结构,“横向”可以是沿水平方向,或者与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夹角。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延伸段2231相对于竖直方向向下且沿第一方向倾斜,或者相对于竖直方向向下且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盛放腔101的腔侧壁12设有凸筋13,即凸筋13为由腔侧壁12向盛放腔101内凸起的结构。并且,凸筋13的最低点低于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的最高点。“最低”和“最高”相较于竖直方向而言。
具体地,在料理容器10的径向投影上,凸筋13与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有重合的部分,搅拌件20转动过程中,凸筋13能对食材起到回拨作用,能将食材往转动轴线方向推送,使食材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作用下上抛并翻转,而不易在第一搅拌叶片21与腔侧壁12之间堆积,实现均匀受热、搅拌等效果。并且,凸筋13的设置位置不会对食材的翻转造成结构阻碍,能使食材的翻转过程更加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凸筋13的最高点高于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的最高点。
具体地,凸筋13的设置位置相对第一搅拌叶片21的外端较高,食材在凸筋13的推送作用下,能够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并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作用下上抛并翻转。或者食材在凸筋13推动作用下直接上抛翻转,使食材的受热、搅拌效果更加均匀,有效避免食材在第二区域212过多堆积。
继续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筋13的最高点与腔底壁11的间距为h4,搅拌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搅拌叶片22,第二搅拌叶片22的径向外端的最低点与腔底壁11的间距为h5,并且,h4<h5。
由此,在第二搅拌叶片22的转动过程中,第二搅拌叶片22的径向外端与凸筋13间隔一定距离,避免凸筋13对第二搅拌叶片22的转动造成结构干涉,第二搅拌叶片22能正常工作,料理机100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料理机100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控制搅拌件20绕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至少部分食材向外移动并在靠近盛放腔101的腔侧壁12区域堆积,以及使堆积食材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实现翻转。
由此,无论食材为易翻转食材还是不易翻转食材,是大量食材还是少量食材,都能够在靠近腔侧壁12的区域堆积,在腔侧壁12的作用、较大运动速度和旁边食材的共同作用下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实现翻转,食材不易随搅拌件20转动而不翻转,有利于提高食材受热和搅拌的均匀性。并且,由于食材在靠近腔侧壁12的区域形成堆积,使得在下落时的下落高度较高,食材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时更容易发生翻转,提高受热的均匀性性。
举例而言,第一搅拌叶21的下边缘由内向外且沿第一方向弯曲(包括但不限于沿渐开线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并且,第一搅拌叶片21的靠近内端的区域(如第一区域211)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的夹角较小,第一搅拌叶片22的靠近外端的区域(如第二区域212)与盛放腔101的腔底壁11的夹角较大。由此,第一搅拌叶片21的弯曲结构使食材向外移动,靠近外端的区域使食材能够堆积,并且外端与腔侧壁12间隙配合使腔侧壁12能够作用于堆积食材,实现食材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料理机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搅拌件20绕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部分食材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的第一区域211实现翻转。
由此,在食材量较大时,部分食材在靠近转动轴线的第一区域211直接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实现翻转;另一部分能够向外移动,并在靠近腔侧壁12的区域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实现翻转。食材在盛放腔101内分布均匀,且即使食材添加量较大也能较为均匀地实现翻转,提高受热和搅拌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料理机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搅拌件20绕转动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食材沿第一搅拌叶21由外向内聚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通过搅拌件20反向转动,使食材向中心聚拢,可以增强食材在内外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食材能够与不同区域的腔底壁11接触,有利于提高食材受热的均匀性,以及内部食材和外部食材充分混合,有利于提高食材翻转、混合的均匀性。
举例而言,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由内向外且沿第一方向弯曲,则在第一搅拌叶2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迎向食材的表面为凹型,施加于食材的作用存在沿径向向内的分力,从而使食材能够向内聚拢;并且第一搅拌叶片21沿第一方向前侧的边沿形成为上边缘,后侧的边沿形成为下边缘,即影响食材的表面与腔底壁11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直角,使食材不易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1,能够实现更佳的聚拢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料理机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搅拌件20绕转动轴线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替转动。
例如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搅拌件20可以先绕转动轴线沿第一方向转一圈,再沿第二方向转一圈,或者绕转动轴线沿第一方向转两圈,再沿第二方向转一圈等。并且,搅拌件20沿第一方向转动和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转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搅拌件2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作用下,食材由第一区域211运动至第二区域212,并在第二区域212向上抛出,并且第一搅拌叶片21还能刮下粘附在腔侧壁12的食材。同时,在包括第二搅拌叶片22的实施例中,在第二搅拌叶片22的作用下,一些上抛的食材能够受到下压的作用力重新回到腔底壁11,再在第一搅拌叶片21的作用下上抛翻转,并且第二搅拌叶片22也能刮下粘附在腔侧壁12的食材,实现边刮边下压的效果。
当搅拌件2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由于第一搅拌叶片21的下边缘在搅拌件20的周向上沿第一方向弯曲,即弯曲方向与搅拌件20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搅拌叶片21能对食材起到回拢作用,食材能重新回到靠近第一搅拌叶片21靠近第一区域211的位置,然后再在第一搅拌叶片2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进行打散翻转,进一步提升食材受热、搅拌的均匀性。
由此,通过搅拌件2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替转动,能有效增加食材翻转的次数,食材的受热、搅拌等效果更加均匀,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理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2)

1.一种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
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且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长度方向由内向外,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下边缘向外且在所述搅拌件的周向上沿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区域向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区域向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或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搅拌件的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下边缘沿渐开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开线满足:
x=r*cosθ+r*sinθ*θ*π/180°;
y=r*sinθ-r*cosθ*θ*π/180°;
θ=t*Q;
其中,r为所述渐开线的基圆半径,Q为所述渐开线的展角,0≤t≤1,r≥8mm,90°≤Q≤4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80°;和/或,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夹角先递减再递增,之后再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下边缘由内向外且向上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包括由内向外排布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四区域用于与所述料理机的料理容器的侧壁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搅拌件的周向上,所述第四区域向下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8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包括刀本体和柔性刀套,所述刀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柔性刀套套设于所述刀本体的另一端。
13.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理容器,所述料理容器具有用于容纳食材的盛放腔;
搅拌件,所述搅拌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理机的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盛放腔内,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间隙配合。
14.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理容器,所述料理容器具有用于容纳食材的盛放腔;
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可转动设于所述盛放腔内且包括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间隙配合,其中,
所述第一搅拌叶片构造为使食材沿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向外移动以在靠近所述腔侧壁的区域堆积,且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腔侧壁配合使堆积食材越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实现翻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底壁的间距为h1,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与所述腔底壁的间距为h2,0.5mm≤h1<h2≤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2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最高点与所述盛放腔的腔底壁的间距为h3,h3≥8mm。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径向外端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包括远离所述转动轴线延伸的横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与所述盛放腔的腔底壁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腔的腔侧壁设有凸筋,所述凸筋的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的最高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外端的最高点。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最高点与所述盛放腔的腔底壁的间距为h4,所述搅拌件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径向外端的最低点与所述腔底壁的间距为h5,h4<h5。
CN202320610814.1U 2023-03-24 2023-03-24 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Active CN219374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0814.1U CN219374457U (zh) 2023-03-24 2023-03-24 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0814.1U CN219374457U (zh) 2023-03-24 2023-03-24 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4457U true CN219374457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0814.1U Active CN219374457U (zh) 2023-03-24 2023-03-24 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4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28203U (zh) 一种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及锅铲组件
CN219374457U (zh) 料理机的搅拌件和料理机
CN109645809A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CN216020421U (zh) 一种炒菜机
EP2702912B1 (en) Kitchen device with working tool
CN109645808A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803093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863448U (zh) 一种用于旋转炒菜的铝箔盒及炒菜机
CN213605759U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220174937U (zh) 一种搅拌机构及翻炒锅
CN220608141U (zh) 一种用于炒菜机的搅拌器
CN216364800U (zh) 搅拌刀组件、搅拌杯组件及料理机
CN214230880U (zh) 搅拌组件及烹饪机
CN215272233U (zh) 搅拌刀组件及料理机
CN217524701U (zh) 搅拌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822906U (zh)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686638U (zh)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CN221242575U (zh) 烹饪设备及其锅铲组件
CN221242576U (zh) 烹饪设备及其锅铲组件
CN217524700U (zh)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186378U (zh) 一种便于翻炒的电烹饪器炒菜刀
CN219331383U (zh)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331427U (zh) 烹饪器具
CN216822915U (zh)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96120U (zh) 搅拌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