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3686U -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3686U
CN219363686U CN202320159582.2U CN202320159582U CN219363686U CN 219363686 U CN219363686 U CN 219363686U CN 202320159582 U CN202320159582 U CN 202320159582U CN 219363686 U CN219363686 U CN 219363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pressure equalizing
blast furnace
charging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95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振月
王仲民
龚卫民
薛理政
陈文彬
赵凯盛
冯伟
何润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oug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ug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ug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ug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95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3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3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3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包括水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水箱内部具有空腔,水箱上设置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以用于排出均压管道内的水,第三管路高于第二管路设置,在实际检修作业的过程中,均压管道内的电动球阀关闭后,通过第一管路向水箱内的空腔注水,并通过第二管路将空腔内的水引导至均压管道内,在电动球阀的阻挡作用下,均压管道内的水位逐渐升高,直至均压管道内的水从第三管道流出,此时在均压管道内的电动球阀上部形成一段水密封的区域,进而形成此处的密封效果,避免了有毒气体穿过出现的泄漏,保障了作业人员的检修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炉冶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是为了一般地呈现本公开的背景的目的。在本部分中描述的程度上,当前署名的发明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的描述的各方面,既不明示地也不暗示地被认为是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随着现代高炉出铁技术的发展,特大型高炉出铁制度的不断优化完善,炉内压力不断增大,出铁场出铁量增多,炉内用料增加,给高炉炉顶装料设备增加了负担,料罐增加了作业频次,长期高负荷运行导致料罐压力异常,特大型高炉炉顶料罐均压压力在2.28公斤左右,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料罐的压力波动上下不能高于0.02公斤/分钟,由于密封阀作业环境在料罐内部,同时下密封阀又与高炉炉内直接相通,粉尘大、温度高,压力环境作业等原因长期使用后出现跑风现象,跑风超过0.20公斤/分钟时就需要高炉停风进行处理。根据核心设备密封阀的使用周期进行检修,高炉停风后将干法除尘均压管道总阀关闭,将均压管道放散阀打开,并对料罐及均压管道采用氮气吹扫,吹扫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分别关闭两个料罐均压管道电动球阀,但由于电动球阀关闭不严管道内残余常压煤气串气导致料罐煤气超标,对料罐有限空间内人员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球阀处存在有毒气体泄漏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内部设有空腔;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述水箱上并与所述空腔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空腔内注水;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水箱上并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用于延伸至均压管道内,且所述第二管路用于设置在电动球阀远离料罐的一侧;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用于设置在所述均压管道上,并用于排出所述均压管道内的水,所述第三管路高于所述第二管路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总截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靠近所述水箱的一端设有浮球阀,且所述浮球阀高于所述第三管路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固定设在所述均压管道一侧,并高于所述电动球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的中心线呈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路的中心线呈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的外壁与所述均压管道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路的外壁与所述均压管道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本申请通过设置内部具有空腔的水箱,并在水箱上设置与空腔连通的第一管路,以用于向空腔内注水,以及在水箱上设置与空腔连通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远离水箱的一端用于延伸至均压管道内,且第二管路用于设置在电动球阀远离料罐的一侧,以及在均压管道上设置第三管路,以用于排出均压管道内的水,第三管路高于第二管路设置,在实际检修作业的过程中,均压管道内的电动球阀关闭后,通过第一管路向水箱内的空腔注水,并通过第二管路将空腔内的水引导至均压管道内,在电动球阀的阻挡作用下,均压管道内的水位逐渐升高,直至均压管道内的水从第三管道流出,此时在均压管道内的电动球阀上部形成一段水密封的区域,进而形成此处的密封效果,避免了有毒气体穿过出现的泄露,保障了作业人员的检修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封装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11、空腔;21、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23、第三管路;31、总截门;32、第一控制阀;33、第二控制阀;34、浮球阀;4、料罐;5、均压管道;6、电动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实际作业中,特大型高炉炉顶采用的是SGV型并罐式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作业时,将主皮带运来的各种炼铁原料,经过换向溜槽,分别进入左右受料口、上密封阀、料罐、进入称量斗计量后,关闭上密封阀、煤气回收阀,开均压阀向料罐冲压至与炉内压力相等;当炉内料面降至规定料线时,将探尺提至原位,打开下密封阀、流量调节阀,炉料经过中间漏斗、波纹管、短节、中心喉管、布料溜槽按要求的布料角度和圈数启动布料溜槽将料均匀布于炉内。待料放空后,关闭下密封阀,打开煤气回收阀排净罐内压力后,打开上密封阀重新装料,同时将探尺放下监测料面深度;当1号料罐的上密封阀关闭后,就开始按以上程序自动向2号料罐装料。两个料罐交替进行,重复循环完成向高炉装料工作。需要装料前该料罐要打开煤气回收阀进行放散,使料罐与大气压力相同。然后打开该料罐上密封阀,使炉料从机头下料库沿翻板阀下料溜槽进入料罐,装料结束后关闭上密封阀,炉顶料罐在向炉内下料前还需对料罐内进行冲压,使料罐内压力与炉内压力达到平衡,此过程为均压过程。向料罐充压使用的是均压阀,料罐均压阀分为一均阀(煤气)和二均阀(氮气)两套系统。日常生产中,一般使用一均阀为料罐均压,二均阀为备用。当料罐向炉内下完一批料后,需要向料罐装料时,要先将料罐内的压力泄掉,使料罐与大气相通,此过程为放散过程,使用的为煤气回收阀和放散阀。
如图1所示,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包括:水箱1、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和第三管路23,其中:
所述水箱1内部设有空腔11,为了保持水箱1的作业稳定性,结合生产环境条件,可以将水箱1设置为钢制,且避免异物进入,可以将水箱1设置为空腔11相对密封的结构,或者空腔11上部具备可开闭的顶盖结构。
所述第一管路21设于所述水箱1上并与所述空腔11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空腔11内注水,第一管路21一端与供水源连接,另一端连通水箱1内的空腔11,为了保持连接稳定性,第一管路21与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第一管路21不能相对于水箱1发生位移,保持供水稳定性。
所述第二管路22设于所述水箱1上并与所述空腔11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2远离所述水箱1的一端用于延伸至均压管道5内,且所述第二管路22用于设置在电动球阀6远离料罐4的一侧,第二管路22与水箱1和均压管道5分别固定连接,保持第二管路22在水箱1与均压管道5之间的稳定连通状态,且第二管路22设置在电动球阀6远离料罐4的一侧,也就是说,水箱1内的水通过第二管路22进入均压管道5之后,水会在关闭的电动球阀6上方汇集,并通过电动球阀6以及均压管道5形成一定高度的水位。
所述第三管路23用于设置在所述均压管道5上,并用于排出所述均压管道5内的水,所述第三管路23高于所述第二管路22设置,汇集在均压管道5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三管路23排出,便于合理控制水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内部具有空腔11的水箱1,并在水箱1上设置与空腔11连通的第一管路21,以用于向空腔11内注水,以及在水箱1上设置与空腔11连通的第二管路22,第二管路22远离水箱1的一端用于延伸至均压管道5内,且第二管路22用于设置在电动球阀6远离料罐4的一侧,以及在均压管道5上设置第三管路23,以用于排出均压管道5内的水,第三管路23高于第二管路22设置,在实际检修作业的过程中,均压管道5内的电动球阀6关闭后,通过第一管路21向水箱1内的空腔11注水,并通过第二管路22将空腔11内的水引导至均压管道5内,在电动球阀6的阻挡作用下,均压管道5内的水位逐渐升高,直至均压管道5内的水从第三管道流出,此时在均压管道5内的电动球阀6上部形成一段水密封的区域,进而形成此处的密封效果,避免了有毒气体穿过出现的泄露,保障了作业人员的检修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管路21上设有总截门31,通过总截门31可以配合检修作业的时机,及时且准确的向箱体内注水,作业人员可以灵活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管路22上设有第一控制阀32,即使箱体空腔11内被注水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二管路22上的第一控制阀32进行更精准的控制,控制箱体空腔11内的水进入均压管道5内的状态,提高作业灵活性以及操作精准性,同时避免浪费水。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管路23上设有第二控制阀33,通过第二控制阀33的控制,作业人员可以灵活控制均压管道5内的水位高度,在不需要排水的时候,可以由操作人员进行对应选择。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管路21靠近所述水箱1的一端设有浮球阀34,且所述浮球阀34高于所述第三管路23设置,浮球阀34由曲臂和浮球等部件组成的阀门,可用来自动控制液面高度,在实际作业过程,通过第一管路21不断向箱体空腔11内注水,当到达设定高度的水位时,浮球阀34在水位升高的过程中封堵第一管路21的出水端,形成中断注水的操作,又可以在箱体空腔11内的水位高度低于设定高度时,浮球阀34在水位降低的过程中再次打开,使得第一管路21可以继续向箱体空腔11内注水,降低人工值守的工作强度,并合理的控制箱体内的存水量,避免反复人工操作和浪费水资源。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水箱1固定设在所述均压管道5一侧,并高于所述电动球阀6设置,箱体具备稳定固定基础的同时,通过限制箱体的位置高度,可以使得箱体内的水通过重力作用流入到均压管道5内的电动球阀6上部,保持密封效果的稳定呈现。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管路22的中心线呈水平设置,避免侵占不必要的作业空间,又保持引导水流的顺畅。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管路23的中心线呈水平设置,避免侵占不必要的作业空间,又保持引导水流的顺畅。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管路22的外壁与所述均压管道5密封连接,避免连接处溢水,提高水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管路23的外壁与所述均压管道5密封连接,避免连接处溢水,提高水密封效果。
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Claims (10)

1.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内部设有空腔;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述水箱上并与所述空腔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空腔内注水;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水箱上并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用于延伸至均压管道内,且所述第二管路用于设置在电动球阀远离料罐的一侧;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用于设置在所述均压管道上,并用于排出所述均压管道内的水,所述第三管路高于所述第二管路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总截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靠近所述水箱的一端设有浮球阀,且所述浮球阀高于所述第三管路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固定设在所述均压管道一侧,并高于所述电动球阀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的中心线呈水平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的中心线呈水平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的外壁与所述均压管道密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的外壁与所述均压管道密封连接。
CN202320159582.2U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Active CN219363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9582.2U CN219363686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9582.2U CN219363686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3686U true CN219363686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9582.2U Active CN219363686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3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63686U (zh)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管道的水封装置
CN101875988A (zh) “j型”水封管式高炉炉顶均压放散工艺
CN205368416U (zh) 一种竖炉装料设备
CN105368999B (zh) 高炉料罐称量系统吹扫装置及工艺
CN209522884U (zh) 一种净化锌粉湿式加入装置
CN111719028A (zh) 节能安全喷煤粉系统
CN202670500U (zh) 一种新型排渣漏斗
CN115074469A (zh) 一种高温钢渣热闷区自动打水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3727068U (zh) 一种铝土矿磨矿系统
CN212504945U (zh) 节能安全喷煤粉系统
CN210063442U (zh) 一种浆料的自动灌装装置
CN210856172U (zh) 一种高炉冷却壁水管损坏的在线快速修复结构
CN210288021U (zh) 一种间歇式沥青高粘改性剂投放装置
CN215288854U (zh) 一种高炉用料罐下密封阀水冷装置
CN102537652A (zh) 一种可不停车置换气柜水封槽底部杂质的方法及气柜
CN207711110U (zh) 一种塑料粒子搅拌筒
CN203159642U (zh) 一种高炉风量调节装置
CN206959591U (zh) 具有加强动密封板的环冷机台车
CN112824543A (zh) 一种封闭性好易维护的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进料部分
CN115478123B (zh)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密封阀的修复方法
CN216838039U (zh) 一种泥炮机旋转接头循环冷却装置
CN217627544U (zh) 一种自动灌料装置
CN214864417U (zh) 一种矿浆加热控制装置
CN209721058U (zh) 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储料罐
CN212502942U (zh) 磷石膏机械卸料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