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1532U - 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1532U
CN219331532U CN202222944372.2U CN202222944372U CN219331532U CN 219331532 U CN219331532 U CN 219331532U CN 202222944372 U CN202222944372 U CN 202222944372U CN 219331532 U CN219331532 U CN 219331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supply device
base station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43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宇伟
方振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43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153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1845 priority patent/WO202409326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1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1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其中,基站水路系统包括气源系统、供水装置和污水回收装置,供水装置具有第一气口和出水端,供水装置通过第一气口与气源系统连通;污水回收装置具有第二气口和进水端,污水回收装置通过第二气口与气源系统连通;气源系统用于经第一气口给供水装置注气以施加正压,进而将供水装置内的液体通过出水端排出;气源系统还用于经第二气口给污水回收装置抽气以施加负压,进而将外部污水经进水端抽入污水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简化基站水路系统的结构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水路系统、应用该基站水路系统的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的清洁设备逐渐进入家庭,替代人工对地面进行清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一般家用的清洁设备可分为移动式主动清洁设备和手持式被动清洁设备。无论是移动式主动清洁设备还是手持式被动清洁设备,均可以设置对应的基站来进行加清水、回收污水、清洗拖擦件等护理。
目前基站的水路系统中通常包括供水装置和污水回收装置,通过水泵将供水装置的清水抽吸喷向清洗区,以清洗清洁设备的拖擦件,以及通过气泵抽负压方式使污水回收装置抽吸回收污水。这种基站的水路系统方案由于同时需要安装水泵和气泵,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旨在简化基站水路系统的结构和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出的基站水路系统,包括:
气源系统;
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具有第一气口和出水端,所述供水装置通过第一气口与所述气源系统连通;
污水回收装置,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具有第二气口和进水端,所述污水回收装置通过第二气口与所述气源系统连通;
所述气源系统用于经所述第一气口给所述供水装置注气以施加正压,进而将所述供水装置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出水端排出;所述气源系统还用于经所述第二气口给所述污水回收装置抽气以施加负压,进而将外部污水经所述进水端抽入所述污水回收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源系统包括:
气泵;
至少一个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供水装置和/或所述污水回收装置,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气泵与所述供水装置,及/或所述气泵与所述污水回收装置之间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设有抽气口、注气口、至少两个外接气口、与所述注气口保持连通的注气通道,以及与所述抽气口保持连通的抽气通道;所述注气通道和所述抽气通道分别连接一个外接气口,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外接气口包括第一外接气口和第二外接气口;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抽气口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注气口连通;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第一外接气口连接,所述污水回收装置与所述第二外接气口连接;以及
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注气通道和/或所述抽气通道切换连接不同的外接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所述抽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外接气口,使所述供水装置内为正压状态,及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内为负压状态;或,
所述注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外接气口,所述抽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使所述供水装置内为负压状态,及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内为正压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外接气口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第三外接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水路系统还包括:
底座槽,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供水装置向所述第一进水口单向导通,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污水回收装置,且所述第一出水口向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单向导通;
大气连接管路,所述大气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三外接气口连接,另一端形成第四通气口,所述第四通气口朝向所述底座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第一清水箱、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
所述第一清水箱设有与所述第一外接气口连接的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清水箱,第二端用于连接水源,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由其第二端向其第一端单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清水箱,第二端用于向外供水,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由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二单向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管设有第一清洁液接口,所述第一清洁液接口用于连接清洁液供液装置,以接收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提供的清洁液,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清洁液接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水箱内设有第一浮球阀,用于在所述第一清水箱的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关闭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一通气口,以及在所述第一清水箱的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打开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一通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第二清水箱、清水缓存箱、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
所述清水缓存箱设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经设有阻液结构的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
所述第二清水箱经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清水缓存箱,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由所述第二清水箱向所述清水缓存箱单向导通的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清水缓存箱,第二端用于向外供水,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由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向第二出水管的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四单向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水缓存箱还设有第二清洁液接口,所述第二清洁液接口用于连接清洁液供液装置,以接收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提供的清洁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水路系统还包括清洁液供液装置;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和所述供水装置均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或,所述至少两个外接气口还包括第四外接气口,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连接所述第四外接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包括清洁液主容器和清洁液缓存容器,所述清洁液主容器设有出液口,所述清洁液缓存容器设有进液口、排液口和第三通气口;
所述出液口经第五单向阀单向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排液口经第六单向阀单向连接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三通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或所述第四外接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气流速率的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串接在所述第三通气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外接气口或所述第四外接气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包括污水箱、抽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污水箱设有与所述第二外接气口连接的第五通气口;所述抽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污水箱,所述抽水管的第二端用于抽吸污水,所述抽水管上设有由其第二端向其第一端单向导通的第七单向阀;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污水箱,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用于排污水,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由其第一端向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八单向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水路系统还包括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的一端连接外部水源,所述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水装置,所述减压装置用于将外部水源的市政水压减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压装置包括:储水容器;
所述储水容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用于连接外部水源,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供水装置,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向所述供水装置单向导通;
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第二浮球阀,用于在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关闭所述第二进水口,以及在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打开所述第二进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储水容器的顶端,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容器的底端;所述第三出水管上设置有断虹吸结构,或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供水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断虹吸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基站,包括上述的基站水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出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上述的基站,所述基站为所述清洁机器人提供护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水路系统的技术方案,采用气源系统与供水装置的第一气口和污水回收装置的第二气口连接,气源系统通过向供水装置施加正压,以控制供水装置的排水,以及气源系统通过向污水回收装置施加负压,以控制污水回收装置抽吸回收外部污水;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的基站,无需额外安装水泵来单独控制供水装置的排水,相较于现有基站同时采用气泵和水泵的方案而言,省去了水泵及其连接管路,简化了基站水路系统的结构,降低了基站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五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六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七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八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九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站水路系统第十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阀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A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的B向剖视图;
图13为阀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基站水路系统,主要应用于清洁设备的基站,其中清洁设备可以是移动式主动清洁设备(例如,清洁机器人)、手持式被动清洁设备(例如,手持洗地机、手持拖把),或其它类型的清洁设备。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基站水路系统包括气源系统100、供水装置30和污水回收装置40;供水装置30具有第一气口和出水端D,供水装置30通过第一气口与气源系统100连通;污水回收装置40具有第二气口和进水端J,污水回收装置40通过第二气口与气源系统100连通。其中,气源系统100用于经第一气口给供水装置30注气以施加正压,进而将供水装置30内的液体通过出水端D排出;气源系统100还用于经第二气口给污水回收装置40抽气以施加负压,进而将外部污水(污水回收装置40外部的污水)经进水端J抽入污水回收装置40。
本实施例的基站水路系统在工作时,气源系统100可以单独给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使供水装置30内的液体通过出水端D排出;气源系统100也可以单独给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使污水回收装置40将外部污水从进水端J抽吸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源系统100还可以同时给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和给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使供水装置30向外排液和污水回收装置40抽吸回收外部污水同时进行。
本实施例的基站水路系统应用于基站时,供水装置30的出水端D可以与基站的清洗区连通,和/或与给清洁设备加水的注水接口对接连通,和/或与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对接连通;污水回收装置40的进水端J可以与基站的清洗区连通,和/或与给清洁设备抽污水的抽水接口连通;其中,清洁设备可以为清洁机器人、手持式洗地机等。
具体的,基于基站的供水装置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基站和/或清洁设备进行具体设计,以使得可以满足以下应用需求:例如,基站的供水装置30通过出水端D提供清洁用水,在清洗区喷水以清洗清洁设备的拖擦件、行走轮等清洁设备上的待清洁件,和/或直接向清洗区喷水以清洁基站的清洗区,和/或向清洁设备的清水箱加水,甚至,基站的供水装置30的出水端D可以与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对接连通,以实现向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内喷水,进而清洁污水箱。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控制气源系统100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供水装置30则进行排液,以向清洗区喷水,和/或向清洁设备的清水箱加水,和/或向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喷水。
基于基站的污水回收装置4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基站和/或清洁设备进行具体设计,以使得可以满足以下应用需求:例如,基站回收清洗区的污水,和/或回收清洁设备的污水箱中收集的污水。基站可以通过控制气源系统100向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污水回收装置40则将清洗区的污水和/或清洁设备的污水箱中收集的污水,抽吸回污水回收装置4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还可通过控制气源系统100同时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和向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使供水装置30向外喷水的同时,污水回收装置40抽吸回收清洁设备中收集的污水,或使供水装置30向清洁设备加水的同时,污水回收装置40抽吸回收清洗区的污水。如此,可以有效提高水路系统的水循环效率,可有效节约基站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的时间。
另外,可通过设置一个阀单独控制清洁设备的注水接口与供水装置30的出水端D的通断,设置一个阀单独控制清洗区与供水装置30的出水端D的通断,设置一个阀单独控制清洁设备的抽水接口与污水回收装置40的进水端J的通断,以及设置一个阀单独控制清洗区与污水回收装置40的进水端J的通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得供水装置30的喷水量和/或喷水速率可控性更好,可以选用容积较小的供水装置30,示例性的,可以选用供水装置30的容积等于一次喷水量。具体的,供水装置30的容积可以为200ml-300ml。
本实施例的基站水路系统的技术方案,采用气源系统100与供水装置30的第一气口和污水回收装置40的第二气口连接,气源系统100通过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以控制供水装置30的排水,以及气源系统100通过向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以控制污水回收装置40抽吸回收外部污水;因此,使用本实施例基站水路系统的基站,无需额外安装水泵来单独控制供水装置30的排水,相较于现有基站同时采用气泵和水泵的方案而言,省去了水泵及其连接管路,简化了基站水路系统的结构,降低了基站的成本。
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源系统100可以包括气泵20和至少一个控制组件101,其中,控制组件101连接供水装置30和/或污水回收装置40,气泵20连接控制组件101,也就是,气泵20经控制组件101连接供水装置30和/或污水回收装置40。控制组件101用于控制气泵20与供水装置30之间气路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组件101控制气泵20向供水装置30注气的通断,从而控制气泵20是否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及/或,控制组件101用于控制气泵20与污水回收装置40之间气路的通断;即通过控制组件101控制气泵20向污水回收装置40的抽气的通断,从而控制气泵20是否向供水装置30施加负压。
在图2中,仅是以气源系统100包括一个控制组件101为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源系统100还可以是包括多个控制组件101,例如,气泵经一个控制组件101连接供水装置30,以及经另一个控制组件101连接污水回收装置40,一个控制组件101控制气泵向供水装置30注气的通断,从而控制气泵是否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另一个控制组件101控制气泵向污水回收装置40的抽气的通断,从而控制气泵是否向供水装置30施加负压。
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01包括换向阀10和与换向阀10电连接的控制器50,换向阀10设有抽气口11、注气口12、至少两个外接气口、与注气口12保持连通的注气通道,以及与抽气口11保持连通的抽气通道;注气通道和抽气通道分别连接一个外接气口C,其中,至少两个外接气口包括第一外接气口13和第二外接气口14;气泵20的进气口21与换向阀10的抽气口11连通,气泵20的出气口22与换向阀10的注气口12连通,供水装置30与第一外接气口13连接,污水回收装置40与第二外接气口14连接;控制器50用于控制注气通道和/或抽气通道切换连接不同的外接气口C。一般而言,换向阀10可以包括阀芯和阀座,阀芯可运动地设于阀座中,注气通道和抽气通道可以设于阀芯,或者至少部分形成于阀芯,阀芯相对于阀座运动以使得注气通道和/或抽气通道连通不同的外接气口C,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向阀10的结构形态不受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器50可以为旋转动力驱动装置或者直线动力驱动装置,例如可以为旋转电机或者直线电机。对应的,阀芯的运动方式可以为转动或直线移动。
下面给出一些实施例对换向阀1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如图9-图13所示,换向阀10可以包括阀芯110和阀座120,阀芯110的周壁设有两个通孔111,阀座120可以设有外接气口,抽气通道13a和注气通道14a各自通过形成于阀芯110的周壁的通孔111与外接气口连通。可选地,注气口12与抽气口11之间的夹角和第一外接气口13和第二外接气口14之间的夹角可以相同,以使得阀芯110在旋转该夹角的角度后,可以将与抽气通道13a和注气通道14a连通的外接气口C对调,以实现在同时进清水和排污水,以及同时喷清水和抽污水的两种模式下切换。
下面对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阀芯110切换位置之前,抽气通道13a与第一外接气口13连通,注气通道14a与第二外接气口14连通,气流的流经路径为:供水装置30→第一外接气口13→抽气通道13a→抽气口11→气泵20的进气口21→气泵20的出气口22→注气口12→注气通道14a→第二外接气口14→污水回收装置40,实现给供水装置30抽负压,给污水回收装置40加正压,进而实现同时进清水和排污水。在阀芯110运动一定角度后,抽气通道13a与第二外接气口14连通,注气通道14a与第一外接气口13连通,气流的流经路径为:污水回收装置40→第二外接气口14→抽气通道13a→抽气口11→气泵20的进气口21→气泵20的出气口22→注气口12→注气通道14a→第一外接气口13→供水装置30,实现给供水装置30加正压,给污水回收装置40抽负压,进而实现同时喷清水和抽污水。
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01的控制工作原理为:气泵20保持从换向阀10的抽气通道抽气,及保持向换向阀10的注气通道注气,控制器50通过控制换向阀10切换,可使换向阀10的抽气通道和/或抽气通道在不同的外接气口C之间切换;当控制器50控制换向阀10切换到注气通道与第一外接气口13连通时,气泵20的出气口21则与供水装置30连通,实现给供水装置30注气以施加正压;当控制器50控制换向阀10切换到抽气通道与第二外接气口14连通时,气泵20的进气口22则与污水回收装置40连通,实现给污水回收装置40抽气以施加负压。
本实施例中,当换向阀10的外接气口仅为两个时,即换向阀10的外接气口仅包括第一外接气口13和第二外接气口14时,则换向阀10的注气通道和抽气通道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外接气口13和第二外接气口14,则控制器50可以用于控制注气通道和抽气通道互换连接的外接气口C。此时,则气泵20同时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和向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或气泵20同时向供水装置30施加负压和向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正压。
当换向阀10的外接气口数量大于两个时(例如3个、4个、5个或更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接气口C的数量可以优选为偶数个,且两两成对设置。一些外接气口C用于连接用气部件,例如污水回收装置40、供水装置30、清洁液供液装置60等,另一些外接气口C可以用于与大气连通。控制器50控制注气通道和/或抽气通道切换连接不同的外接气口C时,注气通道和/或抽气通道则可切换连接到除第一外接气口13和第二外接气口14外的其它连接至大气的外接气口C,使气泵20可实现单独给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及/或,气泵20单独给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
例如,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换向阀10的至少两个外接气口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三外接气口15。通过换向阀10增加与外接空气连通的第三外接气口15,从而控制器50还可以控制换向阀10的抽气通道和/或注气通道切换到与第三外接气口15连接,增加基站水路系统的工作模式,例如可实现使气泵20可实现单独给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及/或,气泵20单独给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从而满足基站更多不同的工作场景需求。
示例性的,一对外接气口C中一个与用气部件连通、另一个与大气连通,此时,可实现对于单个用气部件的抽进或排出气体,其中,用气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供水装置30、污水回收箱40、清洁液供液装置60。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示出控制组件101包括一个换向阀10的实施例。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01还可以为包括多个换向阀10的方案,例如,气泵20经一个换向阀10连接供水装置30,以及经另一个换向阀10连接污水回收装置40,一个换向阀10使气泵20的出气口21在与供水装置30连通和与大气连通之间切换,从而控制气泵20是否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另一个换向阀10使气泵20的进气口22在与污水回收装置40连通和与大气连通之间切换,从而控制气泵20是否向供水装置30施加负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01还可以为包括多个电磁阀的方案,例如,污水回收装置40单独仅一个电磁阀连接气泵20的进气口21,气泵20的进气口21还单独经一个设有电磁阀的气管与大气相连,供水装置30单独仅一个电磁阀连接气泵20的出气口22,气泵20的出气口22还单独经一个设有电磁阀的气管与大气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控制器50控制逻辑的预先设置,可使换向阀10仅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其中一种状态为:注气通道连接第一外接气口13,抽气通道连接第二外接气口14,使供水装置30内为正压状态,及污水回收装置40内为负压状态;另一种状态为:注气通道连接第二外接气口14,抽气通道连接第一外接气口13,使供水装置30内为负压状态,及污水回收装置40内为正压状态。如此,可使基站水路系统的气泵20始终保持同时对供水装置30和污水回收装置40分别正压和负压,同时驱动供水装置30和污水回收装置40工作,这样可以降低气泵20启动工作的时长。具体的,气泵20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及向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时,供水装置30向外排水,同时污水回收装置40抽吸外部污水;气泵20向供水装置30施加负压及向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正压时,可使与供水装置30连通的水源向供水装置30补水,同时污水回收装置40可通过排水端将其储存的污水排出到地漏或排污管道。
参阅图4a~图4c,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装置30包括第一清水箱311,第一清水箱311连接第一进水管312和第一出水管313。其中,第一清水箱311设有与第一外接气口13连接的第一通气口A1,第一进水管3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清水箱311,第一进水管312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水源。第一进水管312上可以设有由其第二端向其第一端单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314;第一出水管3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清水箱311,第二端用于向外供水,第一出水管313上设有由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二单向阀315。
其中,第一清水箱311的容量可以明显大于基站每次给清洁设备护理所需的水量,其中,基站给清洁设备护理可以包括:向清洗区喷水以清洗清洁设备的拖擦件,或给清洁设备的水箱加。第一清水箱311也可以是容量较小的一个容器,例如容量大致等于每次给清洁设备护理所需的水量。
本实施例的基站水路系统,在气泵20经第一通气口A1向第一清水箱311内注气时,由于第一单向阀314阻止了第一清水箱311经第一进水管312向水源排气,因此,第一清水箱311中的气压会升高(即向第一清水箱311施加正压),进而会使第一清水箱311可经第一出水管313向外排水,实现控制第一清水箱311向清洗区喷水,或向清洁设备的清水箱内喷水,或向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内喷水;在气泵20经第一通气口A1向第一清水箱311抽气时,由于第二单向阀315阻止了空气从第一出水管313进入第一清水箱311内,因此,第一清水箱311中的气压会降低(即向第一清水箱311施加负压),进而会使水源端的水经过第一进水管312被抽到第一清水箱311中,实现控制第一清水箱311自动补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水源”是指该第一清水箱311外部的水源,例如可以为基站外部的水源(例如市政水源:如水龙头),也可以为设于基站内部的另一个储水容器。特别的,当第一清水箱311采用抽负压的方式进水,且第一进水管312连接至市政水源时,可以在第一进水管312的管路上设置储水容器或其他减压截止模块,使得第一清水箱311抽负压进入的液体为储水容器中的液体,而市政水源的水不会在自然水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清水箱311,也就是说,第一清水箱311的进水动力仅依赖于气源系统抽负压,由此可提高系统可控性,且降低第一进水管312的爆裂风险。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8,基站水路系统还可以包括减压装置,减压装置的一端连接外部水源,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供水装置30,减压装置用于将外部水源的市政水压减压,使到达供水装置30的水压较低。其中,减压装置可以是减压阀,也可以是减压水路系统,或其它类型的减压结构。本实施例的基站水路系统,通过在供水装置30与水源之间增设减压装置,降低基站水路系统中的水管的压力,有效避免了水管由于水压过高而出现爆管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压装置包括储水容器80;储水容器80设有第二进水口81和第二出水口82,第二进水口81用于连接外部水源,第二出水口82连接供水装置30,且第二出水口82向供水装置30单向导通;储水容器80内设有第二浮球阀8383,用于在储水容器80内的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关闭第二进水口81,以及在储水容器80内的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打开第二进水口81。
本实施例减压装置采用一个储水容器80来进行减压,通过外部水源自动向储水容器80供水,在外部水源的高压水进入储水容器80中后压力被泄放,然后再从第二出水口82供给供水装置30,实现降低供水装置30的进水水压。当储水容器80中的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第二浮球阀83会关闭第二进水口81,避免储水容器80水位过满而造成溢出。
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容器80内设有第三出水管84,第二出水口82设于储水容器80的顶端,第三出水管84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82连通,第三出水管84的另一端延伸至储水容器80的底端;第三出水管84上设置有断虹吸结构85,或第二出水口82与供水装置30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断虹吸结构85。示例性的,断虹吸结构85可以为鸭嘴阀。
本实施例中,在给供水装置30加水时,气泵20通过换向阀10给供水装置30施加负压(例如给第一清水箱311施加负压),供水装置30通过第三出水管84将储水容器80中的水抽吸到供水装置30,在加水完成后,控制换向阀10切换使气泵20停止给供水装置30施加负压,此时,断虹吸结构85会将储水容器80向供水装置30输送的水路断开,有效防止储水容器80与供水装置30之间的连接管路出现泄漏时,储水容器80中的水不断从漏水处泄漏,而将室内淹没。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容器80可以设置在基站外部,例如,将储水容器80设置在外部水源处,这样,可以大幅缩短储水容器80与外部水源之间的高压水管的长度,降低外部水源与储水容器80之间的高压水管由于水压过高而爆管的情况发生。
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水管313设有第一清洁液接口B,第一清洁液接口B用于连接清洁液供液装置60,以接收清洁液供液装置60提供的清洁液,第二单向阀315可以位于第一出水管313的第一端与第一清洁液接口B之间,即第一清洁液接口B设置在第一出水管313的第二端与第二单向阀315之间的管段上。
在气泵20向第一清水箱311内施加正压,使第一清水箱311经第一出水管313向外排水时,清洁液供液装置60可经第一清洁液接口B向第一出水管313中添加清洁液,以使清洁液与第一清水箱311排出的水混合,实现基站水路系统的自动添加和混合清洁液。本实施例中,清洁液供液装置60的清洁液提供的动力可以为蠕动泵或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源系统。
另外,由于第二单向阀315设置在第一出水管313的第一端与第一清洁液接口B之间,因此,在气泵20向第一清水箱311内施加负压时,第二单向阀315阻断了第一清洁液接口B与第一清水箱311的气路连通,可防止清洁液供液装置60的清洁液被抽入到第一清水箱31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清洁液接口B可以靠近第二单向阀315设置,这样加入第一出水管313中的清洁液,能更充分的在第一出水管313中与水混合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清水箱311内可以设有第一浮球阀,用于在第一清水箱311的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关闭第一进水管312的第一端或第一通气口A1,以及在第一清水箱311的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打开第一进水管312的第一端或第一通气口A1。通过设置第一浮球阀,在第一清水箱311的水位达到设定高度(预警水位高度),第一浮球阀会关闭掉第一进水管312的第一端或关闭掉第一通气口A1,使第一清水箱311停止进水,如此,防止第一清水箱311补水时,将第一清水箱311加的过满而出现部分水从第一通气口A1溢出到换向阀10或气泵20中,进而损坏换向阀10或气泵20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换向阀10和气泵20的安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球阀也可以采用相同功能作用的防溢结构或组件(例如防溢针)替换。
值得注意的是,图示中第一清水箱311的第一进水管312位于第一清水箱311的上部,第一出水管313位于第一清水箱311的下部,但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312可以位于第一清水箱311的下部,第一出水管313可以位于第一清水箱311的上部,或者,第一进水管312和第一出水管313均位于第一清水箱311的上部,或者,第一进水管312和第一出水管313均位于第一清水箱311的下部。
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装置30包括第二清水箱316、清水缓存箱317、第二进水管318和第二出水管319;清水缓存箱317设有第二通气口A2,第二通气口A2经设有阻液结构322的管路连接第一外接气口13;第二清水箱316经第二进水管318连接清水缓存箱317,第二进水管318上设有由第二清水箱316向清水缓存箱317单向导通的第三单向阀320;第二出水管319的第一端连接清水缓存箱317,第二端用于向外供水,第二出水管319上设有由第二出水管319的第一端向第二出水管319的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四单向阀321。本实施例中,气泵20控制清水缓存箱317排水和补水的原理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原理相同,可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的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其中,阻液结构322可以用于在清水缓存箱317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自动堵住清水缓存箱317与气源系统之间的气路,以阻碍清水缓存箱317内的液体进入气源系统100,特别的,阻碍液体进入气泵20而避免在一定程度上损坏气泵20。
本实施例基站水路系统的供水装置30,通过设置清水缓存箱317,清水缓存箱317的容量可设置成等于单次的喷水量,如此,基站水路系统每次喷水都是将清水缓存箱317排空,在每一次需要喷水时,只需控制气泵20向清水缓存箱317施加正压持续固定的时间(例如,8秒、10秒、15秒等),使清水缓存箱317中的水全部排完,这样精准的控制每次的喷水量相同。并且,清水缓存箱317每一次从第二清水箱316加水的量也是固定的,即加满清水缓存箱317,基站水路系统加水时也更好控制;由于清水缓存箱317的第二通气口A2与第一外接气口13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阻液结构322,可以保证清水缓存箱317中水不会经第二通气口A2溢出到换向阀10中,保证了气泵20给清水缓存箱317施加负压时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清水箱316可以连接到外部水路中(例如,自来水水龙头),水龙头供水给第二清水箱316,第二清水箱316经第三单向阀320给清水缓存箱317加水。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装置30在有清水缓存箱317时,也可以不需要第二清水箱316,即清水缓存箱317直接与外部水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水缓存箱317还设有第二清洁液接口,第二清洁液接口用于连接清洁液供液装置60,以接收清洁液供液装置60提供的清洁液。由于在基站水路系统每一次喷水时,都会将清水缓存箱317中的水排空,不会有存留,因此,清洁液可以直接加到清水缓存箱317中,在清水缓存箱317中完成与清水的混合,如此,可以更好的保证清洁液混合均匀。
参阅图5、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液供液装置60和供水装置30均连接第一外接气口13,即清洁液供液装置60和供水装置30共用第一外接气口13,气泵20通过第一外接气口13可同时控制供水装置30和清洁液供液装置60的工作。如此,当气泵20通过第一外接气口13给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时,清洁液供液装置60也受到气泵20施加的正压,此时供液装置排水,同时清洁液供液装置60可向外排清洁液给供水装置30或其它装置(例如基站的清洗区),当气泵20通过第一外接气口13给供水装置30施加负压时,清洁液供液装置60也受到气泵20施加的负压,此时供液装置补水,同时清洁液供液装置60也可以进行清洁液补充。
参阅图6,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换向阀10的至少两个外接气口还包括第四外接气口16,清洁液供液装置60连接第四外接气口16,即清洁液供液装置60由单独的一气路控制工作。气泵20通过第四外接气口16给清洁液供液装置60施加正压时,清洁液供液装置60排清洁液,气泵20通过第四外接气口16给清洁液供液装置60施加负压时,清洁液供液装置60可从清洁液源处补充清洁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液供液装置60包括清洁液主容器61(作为清洁液源)和清洁液缓存容器62,清洁液主容器61设有出液口,清洁液缓存容器62设有进液口、排液口和第三通气口A3;清洁液主容器61的出液口经第五单向阀63单向连通清洁液缓存容器62的进液口,清洁液缓存容器62的排液口经第六单向阀64单向连接供水装置30,第三通气口A3连接第一外接气口13(参考图5、图7和图8)或第四外接气口16(参考图6)。
本实施例中,清洁液供液装置60的工作方式为:气泵20通过第一外接气口13或第四外接气口16给清洁液缓存容器62施加正压时,清洁液缓存容器62通过其排液口排清洁液,气泵20通过第一外接气口13或第四外接气口16给清洁液缓存容器62施加负压时,清洁液缓存容器62通过其进液口从清洁液主容器61抽吸清洁液,通过设置的第五单向阀63,可在清洁液缓存容器62排清洁液时,阻碍清洁液缓存容器62中的清洁液回到清洁液主容器61中;通过设置的第六单向阀64,可在清洁液缓存容器62从清洁液主容器61抽吸清洁液时,阻碍供水装置30中的液体从清洁液缓存容器62的排液口回流到清洁液缓存容器6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液缓存容器62可以是液囊式容器,也可以是活塞式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液供液装置60还可以包括用于调节气流速率的节流阀65,节流阀65串接在第三通气口A3与换向阀10的第一外接气口13或第四外接气口16之间。通过设置的节流阀65,使得在清洁液缓存容器62排清洁液和吸入清洁液时,可以通过调节节流阀65的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也即调节气流速率,从而控制清洁液缓存容器62的排液速度和吸入清洁液的速度,使清洁液排液时可以保持恒定的速度排出,更好的控制排出的清洁液与供水装置30喷水的均匀混合;并且,可以有效解决清洁液缓存容器62与供水装置30共用第一外接气口13时,清洁液缓存容器62排清洁液和供水装置30喷水所需气体量不同的矛盾。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气泵20实现了气动控制清洁液供液装置60的排清洁液,使基站水路系统无需使用蠕动泵来控制排清洁液,省去了蠕动泵,进一步简化了基站水路系统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参阅图4a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水路系统还包括底座槽70,底座槽70设有第一进水口71、第一出水口72,第一进水口71连接供水装置30,且供水装置30向第一进水口71单向导通,第一出水口72连接污水回收装置40,且第一出水口72向污水回收装置40单向导通。
基站水路系统还包括大气连接管路L,大气连接管路L的一端与第三外接气口15连接,另一端形成第四通气口A4,第四通气口A4朝向底座槽70。
本实施例的基站水路系统,由于将换气阀10的通大气口通过第四通气口A4与底座槽70连通,一方面使得通大气口不直接外露于基站,另外一方面由于若气泵20或气路通道有水汽进入,水汽可以直接滴落在底座槽70内,而不会到用户家里的地面或者墙面,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具体使用时,在有清洁设备进入基站需要清洗护理时,先控制换向阀10切换至气泵20向供水装置30施加正压,大气经与底座槽70连通的第四通气口A4被抽入换向阀10内,然后气流至少经过第一外接气口13和第一通气口A1进入供水装置30,使得供水装置30可以通过第一进水口71喷水到底座槽70内,供清洁液设备清洗清洁件(拖擦件、滚刷、拖擦件等);在清洁设备的清洗完清洁件后,控制换向阀10切换至气泵20向污水回收装置40施加负压,污水回收装置40则通过底座槽70的第一出水口72将底座槽70内的污水抽吸到污水回收装置40中,在此过程中,换向阀10经第四通气口A4接大气,气流经过污水回收装置40再到换向阀10,再经过换向阀10的第五外接气口17到底座槽70的第四通气口A4,气流经第四通气口A4吹向底座槽70,扰动底座槽70内的气流,注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清洁设备的清洁件(例如拖擦件)的干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中所示换向阀10具有两个第三外接气口15,该两个第三外接气口15均与底座槽70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b中所示换向阀10具有两个第三外接气口15,其中一个第三外接气口15直接朝向基站外部,另一个第三外接气口15与底座槽70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c中所示换向阀10具有两个第三外接气口15,两个第三外接气口15均直接朝向基站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图5~图8中第三外接气口15的数量可以与换向阀10上接用气部件的外接气口C的数量相等,例如,图5、图7和图8中接用气部件的外接气口的数量为两个,具体为第一外接气口13、第二外接气口14,则对应的第三外接气口15的数量也为两个。图6中接用气部件的外接气口C的数量为三个,具体为第一外接气口13、第二外接气口14、第四外接气口16,则对应的第三外接气口15的数量也为三个。
另外,图5~图8中第三外接气口15均通过大气连接管路L连通至底座槽7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些第三外接气口15也可以连接至基站外部,或者所有第三外接气口15可以连接至基站外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定。
参阅图4a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回收装置40包括污水箱41、抽水管42和排水管43,污水箱41设有与第二外接气口14连接的第五通气口A5;抽水管42的第一端连接污水箱41,抽水管42的第二端用于抽吸污水,抽水管42上设有由其第二端向其第一端单向导通的第七单向阀44;排水管43的第一端连接污水箱41,排水管43的第二端用于排污水,排水管43的第二端可连接到地漏或排污管道,排水管43上设有由其第一端向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八单向阀45。
本实施例的污水回收装置40的工作方式为:当气泵20通过第二外接气口14给污水箱41施加负压时,污水箱41通过抽水管42将外部污水抽吸到污水箱41中,当气泵20通过第二外接气口14给污水箱41施加正压时,污水箱41通过排水管43将污水箱41中的污水排出到地漏或排污管道。其中,污水箱41将外部污水抽吸至污水箱41的过程中,第八单向阀45闭合,防止污水箱41抽吸外部污水时排水管43进气,使得污水箱41内能保持负压状态,且该过程中污水不会从排水管43排出。在将污水箱41内的污水排出至外界的过程中,第七单向阀44闭合,防止污水箱41内的污水排出至外界时抽水管42进气,使得污水箱41内能保持正压状态,且该过程中污水箱41中的污水不会从抽水管42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箱41内可以设有浮球阀,用于在污水箱41的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关闭抽水管42的第一端或第五通气口A5,以及在污水箱41的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打开抽水管42的第一端或第五通气口A5。通过设置浮球阀,在污水箱41的水位达到设定高度(预警水位高度),浮球阀会关闭掉抽水管42的第一端或关闭掉第五通气口A5,使污水箱41停止抽吸污水,如此,防止污水箱41抽吸污水时,污水箱41过满而出现污水从第五通气口A5溢出到换向阀10或气泵20中,进而损坏换向阀10或气泵20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换向阀10和气泵20的安全。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浮球阀也可以用相同功能作用的防溢结构或组件替换。例如,污水箱41内可以设有导电电极,导电电极可以连接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以与气泵20或者换向阀10连接,以用于在导电电极被触发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泵20和/或换向阀10停止给污水箱41抽负压的工作。具体而言,导电电极的位置可以设置较高,示例性的,可以设于污水箱41的顶部,使得污水箱41内的水位达到设定高度(预警水位高度)时,导电电极接触到污水而电导通,此时与导电电极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气泵20或者换向阀10停止给污水箱41抽负压的工作,从而使得污水箱41内不再进污水,达到水满自停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单向阀314、第二单向阀315、第三单向阀320、第四单向阀321、第五单向阀63、第六单向阀64、第七单向阀44、第八单向阀45均可以为鸭嘴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上述基站水路系统,该基站水路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基站采用了上述基站水路系统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上述基站,其中,基站为清洁机器人提供护理,护理可包括清洗拖擦件、回收污水、补充清水、风干、清理集尘盒,等。由于本基站采用了上述基站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基站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源系统;
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具有第一气口和出水端,所述供水装置通过第一气口与所述气源系统连通;
污水回收装置,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具有第二气口和进水端,所述污水回收装置通过第二气口与所述气源系统连通;
所述气源系统用于经所述第一气口给所述供水装置注气以施加正压,进而将所述供水装置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出水端排出;所述气源系统还用于经所述第二气口给所述污水回收装置抽气以施加负压,进而将外部污水经所述进水端抽入所述污水回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系统包括:
气泵;
至少一个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供水装置和/或所述污水回收装置,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气泵与所述供水装置,及/或所述气泵与所述污水回收装置之间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设有抽气口、注气口、至少两个外接气口、与所述注气口保持连通的注气通道,以及与所述抽气口保持连通的抽气通道;所述注气通道和所述抽气通道分别连接一个外接气口,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外接气口包括第一外接气口和第二外接气口;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抽气口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注气口连通;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第一外接气口连接,所述污水回收装置与所述第二外接气口连接;以及
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注气通道和/或所述抽气通道切换连接不同的外接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所述抽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外接气口,使所述供水装置内为正压状态,及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内为负压状态;或,
所述注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外接气口,所述抽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使所述供水装置内为负压状态,及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内为正压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外接气口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第三外接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水路系统还包括:
底座槽,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供水装置向所述第一进水口单向导通,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污水回收装置,且所述第一出水口向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单向导通;
大气连接管路,所述大气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三外接气口连接,另一端形成第四通气口,所述第四通气口朝向所述底座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第一清水箱,所述第一清水箱连接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
所述第一清水箱设有与所述第一外接气口连接的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清水箱,第二端用于连接水源,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由其第二端向其第一端单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清水箱,第二端用于向外供水,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由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二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水管设有第一清洁液接口,所述第一清洁液接口用于连接清洁液供液装置,以接收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提供的清洁液,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清洁液接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水箱内设有第一浮球阀,用于在所述第一清水箱的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关闭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一通气口,以及在所述第一清水箱的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打开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一通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第二清水箱、清水缓存箱、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
所述清水缓存箱设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经设有阻液结构的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
所述第二清水箱经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清水缓存箱,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由所述第二清水箱向所述清水缓存箱单向导通的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清水缓存箱,第二端用于向外供水,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由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向第二出水管的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四单向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缓存箱还设有第二清洁液接口,所述第二清洁液接口用于连接清洁液供液装置,以接收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提供的清洁液。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水路系统还包括清洁液供液装置;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和所述供水装置均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或,所述至少两个外接气口还包括第四外接气口,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连接所述第四外接气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包括清洁液主容器和清洁液缓存容器,所述清洁液主容器设有出液口,所述清洁液缓存容器设有进液口、排液口和第三通气口;
所述出液口经第五单向阀单向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排液口经第六单向阀单向连接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三通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外接气口或所述第四外接气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液供液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气流速率的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串接在所述第三通气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外接气口或所述第四外接气口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包括污水箱、抽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污水箱设有与所述第二外接气口连接的第五通气口;所述抽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污水箱,所述抽水管的第二端用于抽吸污水,所述抽水管上设有由其第二端向其第一端单向导通的第七单向阀;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污水箱,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用于排污水,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由其第一端向第二端单向导通的第八单向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水路系统还包括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的一端连接外部水源,所述减压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水装置,所述减压装置用于将外部水源的市政水压减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装置包括:储水容器;
所述储水容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用于连接外部水源,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供水装置,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向所述供水装置单向导通;
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第二浮球阀,用于在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关闭所述第二进水口,以及在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打开所述第二进水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储水容器的顶端,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水容器的底端;所述第三出水管上设置有断虹吸结构,或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供水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断虹吸结构。
1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水路系统。
20.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所述基站为所述清洁机器人提供护理。
CN202222944372.2U 2022-11-04 2022-11-04 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Active CN219331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4372.2U CN219331532U (zh) 2022-11-04 2022-11-04 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PCT/CN2023/101845 WO2024093266A1 (zh) 2022-11-04 2023-06-21 储液箱、清洁基站、阀体组件、水箱和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4372.2U CN219331532U (zh) 2022-11-04 2022-11-04 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1532U true CN219331532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12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4372.2U Active CN219331532U (zh) 2022-11-04 2022-11-04 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1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76939U (zh) 洗衣机及清洗设备
CN112220416B (zh) 供液系统、供液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清洁机器人
CN214965146U (zh) 表面清洁设备、基站、表面清洁系统及控制装置
US20190048508A1 (en) Laundry wash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water softening device
CN113331746A (zh) 注水系统、基站及控制方法
JP4753208B2 (ja) 食器洗浄機
CN219331532U (zh) 基站水路系统、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6135789U (zh) 自移动清洁设备、基站及自动工作系统
CN214712340U (zh) 表面清洁设备、基站、表面清洁系统及控制装置
CN109312519B (zh) 洗衣机的操作方法和实施这种方法的洗衣机
US20170197042A1 (en) Humidifying device
CN113243849A (zh) 清洁设备、供应装置及清洁系统
CN113865040B (zh) 一种湿膜加湿器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湿膜加湿器
CN216135814U (zh) 一种洗地机的水路循环系统
WO2021145207A1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4317724B2 (ja) 汚水吸水システムに於ける消泡剤供給装置
CN113718488A (zh) 一种投放模块及衣物处理装置
JP2021049216A (ja) 空気浄化装置
CN218986579U (zh) 一种自助洗车机
CN217876249U (zh) 一种带吸水帘的上加水式加湿器
CN217324646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家用电器
EP4365364A1 (en) Bottom base, clothes treatment device, and cleaning system
CN217429923U (zh) 一种底座、清洁总成以及清洁系统
CN114808383A (zh) 用于洗涤设备的水封结构和洗涤设备
WO2024093266A1 (zh) 储液箱、清洁基站、阀体组件、水箱和供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Yunzhongcheng A2901, Wanke Yuncheng Phase 6, Dashi Er Road, Xili Community, Xi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7, No. 4, Xingye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