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4656U - 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4656U
CN219324656U CN202223553674.3U CN202223553674U CN219324656U CN 219324656 U CN219324656 U CN 219324656U CN 202223553674 U CN202223553674 U CN 202223553674U CN 219324656 U CN219324656 U CN 219324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ing
wall
blowing
heat exchan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536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红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536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4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4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4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压装置,包括模具本体、冲压件、吹风机构及驱动件。其中,模具本体的一侧设有冲压槽。冲压件的外壁轮廓形状与冲压槽的内壁轮廓相适配,以能够冲压形成待加工件。吹风机构包括用于与气源连通的吹风组件。驱动件与吹风组件传动连接,使得吹风组件能够沿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以对冲压槽的内壁及冲压件的外壁吹风。本申请采用吹送空气的方式对模具本体及冲压件进行降温的同时,吹送的空气还能将冲压件的外壁及冲压槽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和杂质吹掉,便于冲压装置的再次使用,另外,在压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冲压装置的表面不会残留有水渍,使得冲压装置的生锈速度降低,提高了冲压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及成型等。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钣金件,采用冲压的方式生产钣金件时,需要用到冲压装置,以保证钣金件的加工。为了防止冲压装置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变形,传统的冲压装置采用水冷的方式对冲压模具进行降温。但是,传统的冲压模具降温后,冲压模具的表面会残留有水渍,残留的水渍与空气中的氧气配合会加快冲压模具的生锈速度,降低了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的同时,残留的水渍还会降低钣金件的冲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冲压模具降温后,残留的水渍与空气中的氧气配合会加快冲压模具的生锈速度,降低了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的同时,残留的水渍还会降低钣金件的冲压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冲压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压装置,包括:
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设有冲压槽;
冲压件,所述冲压件的外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槽的内壁轮廓相适配,以能够冲压形成待加工件;
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用于与气源连通的吹风组件;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吹风组件传动连接,使得所述吹风组件能够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以对所述冲压槽的内壁及所述冲压件的外壁吹风。
上述实施例中的冲压装置,在冲压待加工件的过程中,当冲压件与模具本体分离时,气源向吹风组件输送空气,驱动件驱动吹风组件沿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吹风组件能够沿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向冲压件的外壁及冲压槽的内壁吹风,以将冲压件的外壁上残留碎屑及冲压槽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吹掉,保证冲压件的外壁上残留碎屑及冲压槽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不会影响下一个待加工件的冲压质量;同时,在向冲压件的外壁及冲压槽的内壁吹风的过程中,吹送的空气会带走冲压件的外壁中的热量及冲压槽的内壁中的热量,实现对模具本体及冲压件降温的效果,保证模具本体及冲压件不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提高了冲压装置的冲压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冲压模具而言,本申请采用吹送空气的方式对模具本体及冲压件进行降温的同时,吹送的空气还能将冲压件的外壁及冲压槽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和杂质吹掉,便于冲压装置的再次使用,提高了冲压装置的冲压效果。另外,本申请中的冲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冲压装置的表面不会残留有水渍,使得冲压装置的生锈速度降低,提高了冲压装置的使用寿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压槽贯穿所述模具本体,所述吹风组件包括第一吹风件及第二吹风件,所述第一吹风件设有与所述气源连通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靠近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吹风件设有与所述气源连通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吹风件靠近所述冲压件的一侧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吹风件及所述第二吹风件均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吹风件及所述第二吹风件均能够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且所述第一出风口能够向对所述冲压槽的内壁吹风,所述第二出风口能够向所述冲压件的外壁吹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吹风件的外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槽的内壁轮廓形状相适配;
和/或,所述第二吹风件的一侧设有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吹风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件的外壁轮廓形状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部;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设有第三容纳腔的第一换热件、设有第四容纳腔的第二换热件、水箱及驱动泵,所述第一吹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件靠近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吹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件靠近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及所述第二换热件均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换热件及所述第二换热件均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换热件的外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槽的内壁轮廓形状相适配,所述水箱通过所述驱动泵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对应连通,使得所述第三容纳腔内的水能够与所述冲压槽的内壁换热以降低所述模具本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换热件的一侧设有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换热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件的外壁轮廓形状相适配,所述水箱通过所述驱动泵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对应连通,使得所述第四容纳腔内的水能够与所述冲压件的外壁换热以降低所述冲压件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容纳腔具有与所述水箱的蓄水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四容纳腔具体与所述水箱的蓄水腔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制冷器,所述制冷器对应设置于所述水箱的一侧以能够对所述蓄水腔内的水进行制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蓄水腔内并与所述制冷器的冷端传热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腔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源的出风口对应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及所述第二换热件均对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源的进风口与所述制冷器的热端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本体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均与所述模具本体沿所述冲压槽的槽深方向移动配合,所述模具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活动板之间的固定板,当需要冲压所述待加工件时,两个所述活动板均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且靠近所述冲压槽的槽口的一侧移动,使得所述固定板能够与两个所述活动板配合形成用于与所述待加工件抵触配合的限位结构,当所述待加工件冲压完成后,两个所述活动板均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且远离所述冲压槽的槽口的一侧移动,使得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所述冲压槽与两个所述活动板均错位设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冲压装置在冲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冲压装置在降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实施例的冲压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模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冲压装置;110、模具本体;111、冲压槽;120、固定板;130、活动板;140、第一伸缩件;150、工作台;151、贯穿槽;210、冲压件;220、支撑架;230、第二伸缩件;300、吹风机构;310、气源;311、进风口;320、吹风组件;321、第一吹风件;322、第二吹风件;323、第一出风口;324、第二出风口;325、第一凹槽;400、驱动件;510、第一换热件;511、第一出水口;520、第二换热件;521、第二凹槽;522、第二出水口;530、水箱;540、驱动泵;550、支柱;600、制冷器;700、导热件;800、换热管;90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冲压装置10,包括模具本体110、冲压件210、吹风机构300及驱动件400。其中,模具本体110的一侧设有贯穿模具本体110的冲压槽111。冲压件210的外壁轮廓形状与冲压槽111的内壁轮廓相适配,以能够冲压形成待加工件。吹风机构300包括气源310及与气源310连通的吹风组件320。驱动件400与吹风组件320传动连接,使得吹风组件320能够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以对冲压槽111的内壁及冲压件210的外壁吹风。
上述实施例中的冲压装置10,在冲压待加工件的过程中,当冲压件210与模具本体110分离时,气源310向吹风组件320输送空气,驱动件400驱动吹风组件320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吹风组件320能够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向冲压件210的外壁及冲压槽111的内壁吹风,以将冲压件210的外壁上残留碎屑及冲压槽111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吹掉,保证冲压件210的外壁上残留碎屑及冲压槽111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不会影响下一个待加工件的冲压质量;同时,在向冲压件210的外壁及冲压槽111的内壁吹风的过程中,吹送的空气会带走冲压件210的外壁中的热量及冲压槽111的内壁中的热量,实现对模具本体110及冲压件210降温的效果,保证模具本体110及冲压件210不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冲压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冲压模具而言,本申请采用吹送空气的方式对模具本体110及冲压件210进行降温的同时,吹送的空气还能将冲压件210的外壁及冲压槽111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和杂质吹掉,便于冲压装置10的再次使用,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冲压效果。另外,本申请中的冲压装置10在使用的过程中,冲压装置10的表面不会残留有水渍,使得冲压装置10的生锈速度降低,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其中,气源310可以为鼓风机、气泵或其他能够供气的结构。
其中,驱动件400可以伸缩液压杆、伸缩气压杆、伸缩电动杆或其他驱动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吹风组件320包括第一吹风件321及第二吹风件322,第一吹风件321设有与气源310连通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靠近模具本体110的一侧具有第一出风口323,第二吹风件322设有与气源310连通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吹风件322靠近冲压件210的一侧具有第二出风口324,驱动件400与第一吹风件321及第二吹风件322均传动连接,使得第一吹风件321及第二吹风件322均能够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且第一出风口323能够向对冲压槽111的内壁吹风,第二出风口324能够向冲压件210的外壁吹风。如此,第一出风口323能够朝向模具本体110吹风,使得从第一出风口323吹出的风能够稳定、可靠的吹掉冲压槽111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和带走冲压槽111的内壁中的热量,第二出风口324能够朝向冲压件210吹风,使得从第二出风口324吹出的风能够稳定、可靠的吹掉冲压件210的外壁上的残留碎屑和带走冲压件210的外壁中的热量,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可靠性及冲压效果。
其中,第一吹风件321及第二吹风件322均可以为吹风块、吹风箱、吹风盒或其他吹风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可选地,第一吹风件321的外壁轮廓形状与冲压槽111的内壁轮廓形状相适配。如此,第一吹风件321能够与冲压槽111的内壁贴合并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使得第一出风口323向冲压槽111的内壁吹风的同时,第一容纳腔内的空气也能够与冲压槽111的内壁换热,进而使得冲压槽111的内壁的散热速率增加,从而提高了模具本体110的散热速率。
具体到本实施中,第一吹风件321设置为铜材质的第一吹风块。如此,提高了第一容纳腔的空气与冲压槽111的内壁之间的换热效果。
如图1及图2所示,可选地,第二吹风件322的一侧设有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吹风件322的第一凹槽325,第一凹槽325的内壁轮廓形状与冲压件210的外壁轮廓形状相适配。如此,第一凹槽325的内壁能够与冲压件210的外壁贴合并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使得第二出风口324向冲压件210的外壁吹风的同时,第二容纳腔内的空气也能够与冲压件210的外壁换热,进而使得冲压件210的外壁的散热速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冲压件210的散热速率。
具体到本实施中,第二吹风件322设置为铜材质的第二吹风块。如此,提高了第二容纳腔的空气与冲压件210的外壁之间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323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部。如此,第一导向部能够对第一出风口323处吹送的风进行导向,使得第一出风口323能够直接朝向冲压槽111的内壁进行吹风,提高了对冲压槽111的内壁上的残留碎屑进行清扫的效果及对模具本体110进行散热降温的效果。
其中,第一导向部可以为导向面、导风格栅、喷头或其他导向结构。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323的内壁设有广角式喷头。第一出风口323及广角式喷头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可选地,第二出风口324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部。如此,第二导向部能够对第二出风口324处吹送的风进行导向,使得第二出风口324能够直接朝向冲压件210的外壁进行吹风,提高了对冲压件210的外壁上的残留碎屑进行清扫的效果及对冲压件210进行散热降温的效果。
其中,第二导向部可以为导向面、导风格栅、喷头或其他导向结构。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324的内壁设有广角式喷头。第二出风口324及广角式喷头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冲压装置10还包括设有第三容纳腔的第一换热件510、设有第四容纳腔的第二换热件520、水箱530及驱动泵540,第一吹风件321设置于第一换热件510靠近模具本体110的一侧,第二吹风件322设置于第二换热件520靠近模具本体110的一侧,驱动件400与第一换热件510及第二换热件520均传动连接,使得第一换热件510及第二换热件520均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换热件510的外壁轮廓形状与冲压槽111的内壁轮廓形状相适配,水箱530通过驱动泵540与第一换热件510对应连通,使得第三容纳腔内的水能够与冲压槽111的内壁换热以降低模具本体110的温度,第二换热件520的一侧设有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换热件520的第二凹槽521,第二凹槽521的内壁轮廓形状与冲压件210的外壁轮廓形状相适配,水箱530通过驱动泵540与第二换热件520对应连通,使得第四容纳腔内的水能够与冲压件210的外壁换热以降低冲压件210的温度。如此,在第一吹风件321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对冲压槽111的内壁吹风的过程中,第一换热件510能够与冲压槽111的内壁贴合并与第一吹风件321同步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使得第三容纳腔的内的水能够与冲压槽111的内壁进行换热以将降低模具本体110的温度,进而使得模具本体110能够通水冷与气冷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散热降温,从而使得模具本体110的散热降温效果增加,提高冲压装置10的可靠性及冲压效果。同理,在第二吹风件322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对冲压件210的外壁吹风的过程中,第二凹槽521的内壁能够与冲压件210的外壁贴合并与第二吹风件322同步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使得第四容纳腔的内的水能够与冲压件210的外壁进行换热以将降低冲压件210的温度,进而使得冲压件210能够通水冷与气冷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散热降温,从而使得冲压件210的散热降温效果增加,提高冲压装置10的可靠性及冲压效果。
其中,第一换热件510及第二换热件520均可以为换热块、换热箱、换热盒或其他换热结构。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件510及第二换热件520均设置为铜材质的换热块。驱动泵540的进水端与水箱530的底部连通,驱动泵540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第三容纳腔及第四容纳腔连通。具体本实施例中,进水管设置为波纹管。
可选地,冲压装置10还包括支柱550。支柱55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件510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柱550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件520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件400设置为伸缩液压杆,当冲压件210与模具本体110分离时,第一换热件510与冲压槽111对应设置,第二换热件520与冲压件210对应设置,伸缩液压杆与第一换热件510传动连接,使得第一换热件510的外壁能够与冲压槽111的内壁贴合,第二凹槽521的内壁能够与冲压件210的外壁贴合,且第一换热件510、第一吹风件321、第二换热件520及第二吹风件322能够同步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如此,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散热降温效率。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容纳腔具有与水箱530的蓄水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口511,第四容纳腔具体与水箱530的蓄水腔连通的第二出水口522,冲压装置10还包括制冷器600,制冷器600对应设置于水箱530的一侧以能够对蓄水腔内的水进行制冷。如此,与冲压件210的外壁换热后的水及与冲压槽111的内壁换热后的水能够重新流回蓄水腔内,而流回蓄水腔内的水能够通过制冷器600进行冷却降温,以使水能够在水箱530与第一换热件510之间或在水箱530与第二换热件520之间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冲压装置10还包括第一回流管及第二回流管,第一回流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件510对应连通,第一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水箱530对应连通,第二回流管的一端与第二换热件520对应连通,第二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水箱530对应连通。如此,保证蓄水腔内的水能够在水箱530与第一换热件510之间或在水箱530与第二换热件520之间循环流动。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制冷器600设置为设有冷端及热端的半导体制冷器,半导体制冷器嵌在水箱530上,使得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能够与蓄水腔内的水接触以能够进行吸热,且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能够与外部环境接触以能够进行散热。如此,保证蓄水腔内的水温处于低温状态,以能够与冲压件210的外壁及冲压槽111的内壁进行换热。
如图1所示,可选地,冲压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水箱530的一侧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水腔内的水的温度。如此,便于操作人员控制蓄水腔内的水的温度。
如图1及图3所示,进一步地,气源310的进风口311与制冷器600的热端对应设置。如此,气源310的进风口311能够带动制冷器600的热端处的空气流体,使得制冷器600的热端的散热速率增加,提高了制冷器600的制冷效果。
图4所示,冲压装置10还包括导热件700,导热件700设置于蓄水腔内并与制冷器600的冷端传热连接。如此,导热件700能够加快蓄水腔内的热量传递的速度,提高了蓄水腔内水的冷却效率。
其中,导热件700可以为导热杆、导热棒、导热片或其他导热结构。导热件700的数量及形状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导热件700设置为导热棒,导热棒设置于蓄水腔的中部并与制冷器600的冷端接触。如此,保证导热棒能够将蓄水腔内水中的热量传递至制冷器600的冷端。
如图1及图4所示,可选地,吹风机构300还包括设置于蓄水腔内的换热管800,换热管800的一端与气源310的出风口对应连通,换热管800的另一端与第一吹风件321及第二吹风件322均对应连通。如此,空气在通过换热管800进入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之前会先与蓄水腔内的水进行换热以降低其温度,保证进入第一容纳腔内的空气能够吸收冲压槽111的内壁中的热量、及进入第二容纳腔内的空气能够吸收冲压件210的外壁中的热量,进而使得冲压件210及模具本体110的散热效率及可靠性增加,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冲压效果。
如图4所示,具体地,换热管800设置呈螺旋状,冲压装置10还包括第一出风管及第二出风管,第一出风管的一端及第二出风管的一端均与换热管800的另一端对应连通,第一出风管的另一端的第一吹风件321对应连通,第二出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吹风件322对应连通。如此,气源310能够通过第一出风管向第一容纳腔及通过第二出风管向第二容纳腔内输送降温后的空气。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管及第二出风管均设置为波纹管。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具本体110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活动板130,两个活动板130均与模具本体110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移动配合,模具本体110的另一侧设有位于两个活动板130之间的固定板120,当需要冲压待加工件时,两个活动板130均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且靠近冲压槽111的槽口的一侧移动,使得固定板120能够与两个活动板130配合形成用于与待加工件抵触配合的限位结构,当待加工件冲压完成后,两个活动板130均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且远离冲压槽111的槽口的一侧移动,使得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冲压槽111与两个活动板130均错位设置。如此,当需要冲压待加工件时,固定板120与活动板130能够配合形成限位结构,通过利用限位机构与待加工件的抵触配合,使得待加工件能够快速、准确的移动至与模具本体110对应的位置,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便利性。当待加工件冲压完成后,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两个活动板130均与冲压槽111错位设置,便于取出冲压槽111内以冲压完成的待加工件。
其中,冲压槽111与两个活动板130均错位设置是指,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两个活动板130的投影均与冲压槽111的投影不重叠。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冲压装置10还包括第一伸缩件140、工作台150及连接板,模具本体110固定在工作台150上,冲压槽111设置于模具本体110的顶部,工作台150与模具本体110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贯穿槽151,两个活动板130穿过贯穿槽151并与模具本体110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对应移动配合,连接件位于工作台150的底部,连接板与两个活动板130均固定连接,第一伸缩件140与连接板传动连接,使得连接板能够带动两个活动板130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往复移动。
其中,第一伸缩件140可以为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或其他伸缩结构。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连接板与两个活动板130可以一体成型。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冲压待加工件时,两个活动板130均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且靠近冲压槽111的槽口的一侧移动至活动板130的顶部与固定板120的顶部平齐的位置,使得固定板120能够与两个活动板130配合形成用于与待加工件抵触配合的限位结构;当待加工件冲压完成后,两个活动板130均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且远离冲压槽111的槽口的一侧移动至两个活动板130的顶部与工作台150的顶部平齐的位置,使得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冲压槽111与两个活动板130均错位设置。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冲压装置10还包括支撑件及第二伸缩件230。支撑件对应固定于工作台150上,第二伸缩件230固定与支撑架220上,第二伸缩件230与冲压件210传动连接,使得冲压件210能够沿靠近或远离冲压槽111的方向往复移动,冲压件210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的投影位于冲压槽111的内壁上。如此,当待加工件冲压完成后,第二伸缩件230驱动冲压件210沿远离冲压槽111的方向移动,使得冲压件210与模具本体110分离,便于取出冲压完成后的待加工件的同时,还便于对冲压件210的外壁及冲压槽111的内壁分别进行散热降温及吹掉残留碎屑。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冲压件210设置为冲压头。
其中,第二伸缩件230可以为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或其他伸缩结构。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中的冲压装置10的工作原理,以冲压装置10的其中一种使用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在冲压待加工件的过程中,驱动泵540工作,使得蓄水腔内水能够在水箱530与第一换热件510之间循环流动、及蓄水腔内的水能够在水箱530与第二换热件520之间循环流动。当待加工件冲压完成后,首先,第二伸缩件230驱动冲压件210沿远离冲压槽111的方向移动,使得冲压件210与模具本体110分离,且冲压件210移动至与第一吹风件321对应的位置。其次,第一伸缩件140驱动连接板及两个活动板130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且远离冲压槽111的槽口的一侧移动,使得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两个活动板130均与冲压槽111错位设置。然后,驱动件400驱动第一换热件510、第一吹风件321、第二换热件520及第二吹风件322同步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且靠近模具本体110的一侧移动,使得第一换热件510能够将冲压槽111内已经冲压完成后的待加工件推出冲压槽111,实现脱模,并且脱模后,驱动件400驱动第一换热件510、第一吹风件321、第二换热件520及第二吹风件322同步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且远离模具本体110的一侧移动以进行复位。接着,气源310工作,驱动件400再次驱动第一换热件510、第一吹风件321、第二换热件520及第二吹风件322同步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且靠近模具本体110的一侧移动,使得从第一出风口323吹出的风能够吹掉冲压槽111的内壁上残留的碎屑并带走冲压槽111的内壁中的热量,从第二出风口324吹出的风能够吹掉冲压件210的外壁上的碎屑并带走冲压件210的外壁中的热量,第一换热件510能够与冲压槽111的内壁对应贴合,使得第三容纳腔内的空气与冲压槽111的内壁换热以降低冲压槽111的内壁的温度,第二换热件520能够与冲压件210的外壁对应贴合,使得第四容纳腔内的空气能够冲压件210的外壁换热以降低冲压件210的外壁的温度。最后,当冲压件210的外壁上的碎屑和冲压槽111的内壁上的碎屑吹掉之后,驱动件400再次驱动第一换热件510、第一吹风件321、第二换热件520及第二吹风件322同步沿冲压槽111的延伸方向且远离模具本体110的一侧移动以进行复位,实现对冲压装置10降温的效果,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冲压效果。当需要对下一个待加工件进行冲压时,第一伸缩件140驱动连接板及两个活动板130沿冲压槽111的槽深方向且靠近冲压槽111的槽口的一侧移动,使得两个活动板130与固定板120能够配合形成限位结构,以便于将待加工件放置在与模具本体110对应的位置,提高了冲压装置10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设有的冲压槽;
冲压件,所述冲压件的外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槽的内壁轮廓相适配,以能够冲压形成待加工件;
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用于与气源连通的吹风组件;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吹风组件传动连接,使得所述吹风组件能够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以对所述冲压槽的内壁及所述冲压件的外壁吹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槽贯穿所述模具本体,所述吹风组件包括第一吹风件及第二吹风件,所述第一吹风件设有与所述气源连通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靠近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吹风件设有与所述气源连通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吹风件靠近所述冲压件的一侧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吹风件及所述第二吹风件均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吹风件及所述第二吹风件均能够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且所述第一出风口能够向对所述冲压槽的内壁吹风,所述第二出风口能够向所述冲压件的外壁吹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风件的外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槽的内壁轮廓形状相适配;
和/或,所述第二吹风件的一侧设有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吹风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件的外壁轮廓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部;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设有第三容纳腔的第一换热件、设有第四容纳腔的第二换热件、水箱及驱动泵,所述第一吹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件靠近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吹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件靠近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及所述第二换热件均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换热件及所述第二换热件均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换热件的外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槽的内壁轮廓形状相适配,所述水箱通过所述驱动泵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对应连通,使得所述第三容纳腔内的水能够与所述冲压槽的内壁换热以降低所述模具本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换热件的一侧设有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换热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轮廓形状与所述冲压件的外壁轮廓形状相适配,所述水箱通过所述驱动泵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对应连通,使得所述第四容纳腔内的水能够与所述冲压件的外壁换热以降低所述冲压件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具有与所述水箱的蓄水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四容纳腔具体与所述水箱的蓄水腔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制冷器,所述制冷器对应设置于所述水箱的一侧以能够对所述蓄水腔内的水进行制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蓄水腔内并与所述制冷器的冷端传热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腔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源的出风口对应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及所述第二换热件均对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的进风口与所述制冷器的热端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均与所述模具本体沿所述冲压槽的槽深方向移动配合,所述模具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活动板之间的固定板,当需要冲压所述待加工件时,两个所述活动板均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且靠近所述冲压槽的槽口的一侧移动,使得所述固定板能够与两个所述活动板配合形成用于与所述待加工件抵触配合的限位结构,当所述待加工件冲压完成后,两个所述活动板均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且远离所述冲压槽的槽口的一侧移动,使得沿所述冲压槽的延伸方向,所述冲压槽与两个所述活动板均错位设置。
CN202223553674.3U 2022-12-28 2022-12-28 冲压装置 Active CN219324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3674.3U CN219324656U (zh) 2022-12-28 2022-12-28 冲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3674.3U CN219324656U (zh) 2022-12-28 2022-12-28 冲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4656U true CN219324656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53674.3U Active CN219324656U (zh) 2022-12-28 2022-12-28 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4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1185B1 (ko) 프레스기, 프레스기 구성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용기의 제조 방법
CN219324656U (zh) 冲压装置
KR101394031B1 (ko) 프레스 장치
JPH0712494B2 (ja) 拡管装置
CN116060495A (zh) 冲压装置
CN219924441U (zh) 一种锻压模具冷却设备
CN210730664U (zh) 一种模坯生产用压型装置
CN116442478A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高效注塑成型装置
CN217343233U (zh) 一种金属板材加工用冲压装置
JP6032750B2 (ja) パンチ及びプレス成形機
CN215697323U (zh) 汽车覆盖件内外板预弯与压合包边组合模具
CN210586598U (zh) 一种液压冲压装置
CN106626471B (zh) 一种整体式液压冲压机
CN217970187U (zh) 热封机
CN110842087A (zh) 气缸驱动式侧整形下模机构
CN219188277U (zh) 一种铝材成型模具的冷却装置
CN216028214U (zh) 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模具加工用切削装置
CN212472477U (zh) 气动插管设备
CN218019825U (zh) 一种高效易脱模的汽车灯罩注塑模具
CN212144232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冲压机床
CN215279560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芯体的扩孔设备
CN213500424U (zh) 蒸汽发泡装置
CN108296681A (zh) 汽车零件焊接冷却装置
CN21606521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配电柜五金件生产用冲压模具
CN219018620U (zh) 一种电液数控折弯机的后挡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