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6541U -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 Google Patents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6541U
CN219316541U CN202320001686.0U CN202320001686U CN219316541U CN 219316541 U CN219316541 U CN 219316541U CN 202320001686 U CN202320001686 U CN 202320001686U CN 219316541 U CN219316541 U CN 219316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earing
clamping
mounting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16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orest M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orest M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orest M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orest M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16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6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6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6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内部设置有停车架以及用于带动停车架升降的升降驱动件;所述骨架包括从下至上分布的地下框、地表框和顶棚,地下框与地表框之间以及地表框与顶棚之间连接有立柱,所述地下框位于地底,所述地表框与底面平齐,所述地下框表面设置有导向槽钢,所述导向槽钢向上贯穿至顶棚表面;所述停车架包括上层板面和下层板面,所述上层板面与所述下层板面之间连接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滑动设置在导向槽钢内部。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升降驱动件带动停车架在骨架内部升降,实现下层板面的漏出和隐藏,使一个地面停车位能够同时停放两辆车辆,有助于减缓小区停车位紧张、停车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停车难的问题急需解决。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现有的主要解决方案为:1、建设大型立体停车库;2、增加普通地面停车场和马路边的停车位;3、增加地库停车场。上述三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公共停车难的问题,但是对于住宅区的停车问题解决效果不理想,在一些住宅区的停车位数量有限,且有些家庭仅有一个停车位,但具有两辆甚至多辆车,停车难问题明显且难以解决。因此,需要一种地埋式双层停车棚,使得一个停车位能够停放两辆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地埋式双层停车棚,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内部设置有停车架以及用于带动停车架升降的升降驱动件;所述骨架包括从下至上分布的地下框、地表框和顶棚,地下框与地表框之间以及地表框与顶棚之间连接有立柱,所述地下框位于地底,所述地表框与底面平齐,所述地下框表面设置有导向槽钢,所述导向槽钢向上贯穿至顶棚表面;所述停车架包括上层板面和下层板面,所述上层板面与所述下层板面之间连接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滑动设置在导向槽钢内部。
采用上述一种自动取药柜,布置时,靠近所述顶棚的导向槽钢侧面设置有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和顶部位置开关,所述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和顶部位置开关,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上层板面表面是否存在活物;靠近地表框的导向槽钢侧面设置有预警信号灯和预警喇叭,用于进行预警提示;靠近地下框的导向槽钢侧面设置有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底部位置位置开关,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地下框附近是否存在积水,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埋在底面的骨架内部是否存在活物;具体使用时,常态下,所述上层板面与所述地表框平齐,需要停放车辆时,控制升降驱动件带动停车架上升,当上升到设定位置时,所述下层板面与地表框平齐,所述顶部位置开关触发,停止上升,将车辆行驶至下层板面表面,驾驶人员离开下层板面;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位于地下的骨架内部没有活物时,控制升降驱动件带动停车架下降,当下降到设定位置时,所述上层板面与地表框平齐,所述底部位置开关触发,停止下降,将车辆行驶至上层板面表面,完成车辆入库;进行车辆出库时,将上层板面表面的车辆驶离,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上层板面表面没有活物后,控制升降驱动件带动停车架上升,当上升到设定位置时,所述下层板面与地表框平齐,所述顶部位置开关触发,停止上升,将车辆驶离下层板面;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位于地下的骨架内部没有活物时,控制升降驱动件带动停车架下降,当下降到设定位置时,所述上层板面与地表框平齐,所述底部位置开关触发,停止下降,完成车辆出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正常状态下,预警信号灯和预警喇叭平缓预警,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触发时,升降驱动件立即停止工作,预警信号灯和预警喇叭急促报警,提供维护人员及时排除风险,待风险排除后,才能继续运行;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触发时,表面位于地下的骨架内部有积水现象,预警信号灯和预警喇叭急促报警,提醒及时进行车辆出库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板面和所述下层板面的结构相同,所述上层板面包括承重框架和覆盖在承重框架上表面的站立板,所述承重框架包括由侧边横梁和侧边纵梁焊接构成的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内部内部设置有承重纵梁、所述承重纵梁设置有两组,两组承重纵梁向基础框架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且分别对应车辆的左右轮组,使基础框架的反方向侧形成供驾驶人员站立的过道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基础框架内部设置有支撑纵梁,所述支撑纵梁对应所述过道空间,两组承重纵梁之间设置有加强纵梁,所述基础框架内部设置有承重横梁,所述承重横梁设置有多根,且靠近基础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承重横梁分别对应车辆的前后车轴;
所述侧边横梁和所述承重横梁均为整根结构,所述侧边纵梁、所述承重纵梁、所述加强纵梁和所述支撑纵梁均为多段结构,且依次焊接在侧边横梁和承重横梁之间以及两根承重横梁之间;
所述侧边横梁、所述侧边纵梁、所述支撑纵梁和所述加强纵梁均为槽钢结构,所述承重横梁和所述承重纵梁均为工字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横梁端部凸出基础框架且成型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和所述连接梁均为工字钢结构,连接梁端部宽度方向两侧卡接连接有连接侧板,两块连接侧板的上部与固定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卡接连接,所述连接侧板上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部锁紧件和下部锁紧件,分别用于实现连接侧板与固定端的锁紧固定以及连接侧板与连接梁的锁紧固定;所述固定端的端部的两个腔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圆面漏出固定端宽度方向的侧面,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圆面漏出固定端长度方向的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端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卡入连接侧板的放置卡槽,所述连接侧板上部和中部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高度尺寸与固定端的壁厚尺寸相适配,所述定位卡槽与所述放置卡槽错位分布,用于配合实现连接侧板与固定端的卡接连接;
所述连接侧板底部沿竖直方向成型有多个连接卡槽,所述连接梁端部宽度方向的侧面沿竖直方向成型有多个连接卡块,所述连接卡块与所述连接卡槽相适配;
其中,最上层的连接卡槽与定位卡槽连接通,且两者的整体高度尺寸与固定端的壁厚以及连接卡块的高度的整体尺寸相适配;
所述上部锁紧件和所述下部锁紧件均为单端销轴,所述连接侧板上部贯穿设置有上部连接孔,所述连接侧板下部贯穿设置有底部连接孔,所述连接梁上部的中部肋板贯穿设置有穿插孔,所述穿插孔与所述底部连接孔相对应,所述单端销轴与所述上部连接孔以及所述底部连接孔相适配;
其中,所述上部连接孔设置有两个,且以连接侧板的宽度中线为基准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端一侧内腔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共有两块,两块第一安装板之间的空间的开口朝向固定端的宽度方向的侧面,两块第一安装板侧面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位于两块第一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轴承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的两端伸入两个第一安装孔内部,所述连接侧板侧面贯穿设置有漏出槽,连接侧板安装后,第一轴承的外圆面穿出漏出槽,两块第一安装板插入漏出槽内部,且漏出槽的内壁抵接第一安装孔的端口,用于将第一安装轴限制在第一安装孔内部;
所述固定端的另一侧内腔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共有两块,两块第二安装板之间的空间的开口朝向固定端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两块第二安装板侧面贯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靠近固定端中间肋板的第二安装板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对应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位于两块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轴,第二安装轴的两端伸入两个第二安装孔内部,第二轴承的外圆面凸出固定端的长度方向的侧面,连接侧板安装后,连接侧板与位于外侧的第二安装板抵接,配合限位块将第二安装轴限制在第二安装孔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驱动件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底座连接在地下框上表面,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耳座,所述连接耳座与所述上层板面相连接;
所述连接耳座包括座板,所述座板为竖直板,所述座板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侧挡板和支撑底板,所述侧挡板沿座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超出座板的上表面,用于与侧边纵梁外侧面相连接,所述侧挡板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液压缸输出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撑底板沿所述座板的厚度方向延伸远离座板,所述支撑底板设置有多块,且沿侧边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与侧边纵梁底面以及承重横梁底面相连接;
两块所述侧挡板的侧面贯穿设置有连接通孔,两个连接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底端设置有螺纹腔,用于与液压缸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外侧贯穿设置有插接通孔,所述插接通孔与所述连接通孔同轴,连接插轴与所述插接通孔插接配合,一块侧挡板外侧面设置有侧挡块,所述侧挡块与连接通孔相对应,用于将连接插轴阻挡在连接通孔内部,另一块侧挡板的外侧设置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共有两个,两个插接环以连接通孔的轴线为基准对称分布,且两个插接环上下同轴分布,所述插接环内部插接设置有活动插块,所述活动插块呈“T”字形结构,所述活动插块的竖直部的底部贯穿设置有销轴孔。
作为优选,所述地下框内侧设置有支撑地垫,用于对下层板面进行辅助支撑;
所述地表框远离下层板面进车端的内壁设置有卡紧组件,用于多上升的下层板面进行卡紧固定,使下层板面与地表框表面平齐;
其中,所述卡紧组件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部转动设置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外侧成型有表面卡块和侧面卡块,所述表面卡块和所述侧面卡块呈“V”字形夹角结构,重力作用下,所述侧面卡块隐藏在承载架内部,所述表面卡块漏出所述承载架。
作为优选,重力作用下,所述表面卡块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ɑ的角度为45°-50°;
所述表面卡块与所述侧面卡块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为90°;
所述表面卡块和所述侧面卡块的整体宽度相同,所述表面卡块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减重槽,所述侧面卡块为实体结构。
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升降驱动件带动停车架在骨架内部升降,实现下层板面的漏出和隐藏,使一个地面停车位能够同时停放两辆车辆,有助于减缓小区停车位紧张、停车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停车架上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层板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层板面的仰视图;
图7是图2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是卡紧组件的右视剖视图;
图9是卡紧组件与上层板面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卡紧组件与下层板面的位置示意图;
图11是图3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2是连接梁与上层板面的连接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3是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连接耳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连接耳座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7是连接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连接耳座与上层板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骨架;2、升降驱动件;3、停车架;4、地下框;401、支撑地垫;5、立柱;6、地表框;7、顶棚;8、导向槽钢;9、上层板面;901、承重框架;902、站立板;903、侧边横梁;904、侧边纵梁;905、承重横梁;906、支撑纵梁;907、承重纵梁;908、加强纵梁;909、过道空间;10、连接梁;1001、穿插孔;1002、连接卡块;11、下层板面;12、卡紧组件;1201、承载架;1202、旋转体;1203、表面卡块;1204、侧面卡块;13、固定端;1301、放置卡槽;1302、第一安装板;1303、第一安装孔;1304、第二安装板;1305、第二安装孔;1306、限位块;14、上部锁紧件;15、连接侧板;1501、定位卡槽;1502、上部连接孔;1503、连接卡槽;1504、漏出槽;1505、底部连接孔;16、第一轴承;1601、第一安装轴;17、下部锁紧件;18、第二轴承;1801、第二安装轴;19、连接耳座;1901、座板;1902、侧挡板;19021、连接通孔;19022、侧挡块;19023、插接环;19024、活动插块;19055、销轴孔;1903、连接部;19031、连接头;19032、连接插轴;19033、螺纹腔;19034、插接通孔;1904、支撑底板;20、单端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包括骨架1,骨架1内部设置有停车架3以及用于带动停车架3升降的升降驱动件2;骨架1包括从下至上分布的地下框4、地表框6和顶棚7,地下框4与地表框6之间以及地表框6与顶棚7之间连接有立柱5,地下框4位于地底,地表框6与底面平齐,地下框4表面设置有导向槽钢8,导向槽钢8向上贯穿至顶棚7表面;停车架3包括上层板面9和下层板面11,上层板面9与下层板面11之间连接有连接梁10,连接梁10滑动设置在导向槽钢8内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层板面9和下层板面11的结构相同,上层板面9包括承重框架901和覆盖在承重框架901上表面的站立板902,承重框架901包括由侧边横梁903和侧边纵梁904焊接构成的基础框架,基础框架内部内部设置有承重纵梁907、承重纵梁907设置有两组,两组承重纵梁907向基础框架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且分别对应车辆的左右轮组,使基础框架的反方向侧形成供驾驶人员站立的过道空间909,这这样设置,通过设置两组承重纵梁907对应车辆的左右轮组,保证对车辆的承载效果,同时由于两组承重纵梁907向基础框架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使基础框架的反方向一侧形成过道空间909,便于驾驶人员站立和行走,能够充分利用站立板902表面的空间,保证驾驶人员行走安全,使用效果好。
基础框架内部设置有支撑纵梁906,支撑纵梁906对应过道空间909,这样设置,能够提高驾驶人员在过道空间909处站立和行走的安全性;两组承重纵梁907之间设置有加强纵梁908,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承重框架901的承重效果;基础框架内部设置有承重横梁905,承重横梁905设置有多根,且靠近基础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承重横梁905分别对应车辆的前后车轴,这样设置,通过承重横梁905进一步提高承重框架901对车辆的承载效果;
侧边横梁903和承重横梁905均为整根结构,侧边纵梁904、承重纵梁907、加强纵梁908和支撑纵梁906均为多段结构,且依次焊接在侧边横梁903和承重横梁905之间以及两根承重横梁905之间,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承重框架901的承载效果,能够有效避免承重框架901长度方向的变形;
侧边横梁903、侧边纵梁904、支撑纵梁906和加强纵梁908均为槽钢结构,承重横梁905和承重纵梁907均为工字钢结构,这样设置,利用工字钢结构和槽钢结构,能够在保证承重框架901整体承重效果的同时,减少整体的重量,减小生产耗材,有助于节约成本。
承重横梁905端部凸出基础框架且成型有固定端13,固定端13和连接梁10均为工字钢结构,连接梁10端部宽度方向两侧卡接连接有连接侧板15,两块连接侧板15的上部与固定端1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卡接连接,连接侧板15上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部锁紧件14和下部锁紧件17,分别用于实现连接侧板15与固定端13的锁紧固定以及连接侧板15与连接梁10的锁紧固定;固定端13的端部的两个腔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16和第二轴承18,第一轴承16的外圆面漏出固定端13宽度方向的侧面,第二轴承18的外圆面漏出固定端13长度方向的侧面。
承重横梁905端部凸出基础框架且成型有固定端13,固定端13和连接梁10均为工字钢结构,连接梁10端部宽度方向两侧卡接连接有连接侧板15,两块连接侧板15的上部与固定端1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卡接连接,连接侧板15上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部锁紧件14和下部锁紧件17,分别用于实现连接侧板15与固定端13的锁紧固定以及连接侧板15与连接梁10的锁紧固定;固定端13的端部的两个腔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16和第二轴承18,第一轴承16的外圆面漏出固定端13宽度方向的侧面,第二轴承18的外圆面漏出固定端13长度方向的侧面;
固定端13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卡入连接侧板15的放置卡槽1301,连接侧板15上部和中部设置有定位卡槽1501,定位卡槽1501的高度尺寸与固定端13的壁厚尺寸相适配,定位卡槽1501与放置卡槽1301错位分布,用于配合实现连接侧板15与固定端13的卡接连接;
连接侧板15底部沿竖直方向成型有多个连接卡槽1503,连接梁10端部宽度方向的侧面沿竖直方向成型有多个连接卡块1002,连接卡块1002与连接卡槽1503相适配;
上部锁紧件14和下部锁紧件17均为单端销轴20,连接侧板15上部贯穿设置有上部连接孔1502,连接侧板15下部贯穿设置有底部连接孔1505,连接梁10上部的中部肋板贯穿设置有穿插孔1001,穿插孔1001与底部连接孔1505相对应,单端销轴20与上部连接孔1502以及底部连接孔1505相适配;
固定端13一侧内腔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302,第一安装板1302共有两块,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之间的空间的开口朝向固定端13的宽度方向的侧面,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侧面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03,第一轴承16位于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之间,第一轴承16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轴1601,第一安装轴1601的两端伸入两个第一安装孔1303内部,连接侧板15侧面贯穿设置有漏出槽1504,连接侧板15安装后,第一轴承16的外圆面穿出漏出槽1504,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插入漏出槽1504内部,且漏出槽1504的内壁抵接第一安装孔1303的端口,用于将第一安装轴1601限制在第一安装孔1303内部;
固定端13的另一侧内腔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304,第二安装板1304共有两块,两块第二安装板1304之间的空间的开口朝向固定端13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两块第二安装板1304侧面贯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305,靠近固定端13中间肋板的第二安装板1304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306,限位块1306对应第二安装孔1305,第二轴承18位于两块第二安装板1304之间,第二轴承18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轴1801,第二安装轴1801的两端伸入两个第二安装孔1305内部,第二轴承18的外圆面凸出固定端13的长度方向的侧面,连接侧板15安装后,连接侧板15与位于外侧的第二安装板1304抵接,配合限位块1306将第二安装轴1801限制在第二安装孔1305内部;
这样设置,进行安装连接时,将第一轴承16放置在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之间,将第一安装轴1601通过第一安装孔1303插入第一轴承16内部,使第一安装轴1601两端位于两个第一安装孔1303内部;将第二轴承18放置在两块第二安装板1304之间,将第二安装轴1801通过第二安装孔1305插入第二轴承18内部,使第二安装轴1801两端位于两个第二安装孔1305内部;将连接梁10端部与固定端13下底面抵接,将两块连接侧板15放置在固定端13宽度方向的放置卡槽1301内部,使固定端13的壁厚插入定位卡槽1501内部,且连接卡块1002插入连接卡槽1503内部,实现固定端13与连接侧板15的卡接连接,以及连接侧板15与连接梁10的卡接连接;利用漏出槽1504的两侧内壁将第一安装轴1601限制在第一安装孔1303内部,保证第一轴承16的稳固性;利用连接侧板15和限位块1306将第二安装轴1801限制在第二安装孔1305内部,保证第二轴承18的稳固性;将单端销轴20贯穿两块连接侧板15的上部连接孔1502内部,并将卡簧卡紧在单端销轴20端部,实现对两块连接侧板15与固定端13的卡紧连接的锁紧;将单端销轴20贯穿底部连接孔1505和穿插孔1001,并将卡簧卡紧在单端销轴20端部,实现对两块连接侧板15与连接梁10之间的卡紧连接的锁紧,从而完成连接梁10与固定端13的连接,通过上述过程分别实现连接梁10两端与上层板面9外侧固定端13以及下层板面11外侧的固定端13的连接,实现下层板面11、连接梁10和下层板面11的连接,从而构成整体的停车架3,整体连接稳固,强度高,安全性高;使用时,第一轴承16和第二轴承18与骨架1的导向槽钢8内壁滚动配合,实现对停车架3的限位导向,同时有效防止发生卡死现象,确保停车架3平稳、安全升降。
最上层的连接卡槽1503与定位卡槽1501连接通,且两者的整体高度尺寸与固定端13的壁厚以及连接卡块1002的高度的整体尺寸相适配,这样设置,在完成连接侧板15与固定端13的卡接连接以及连接侧板15与连接梁10的卡接连接后,能够使连接梁10的端部与固定端13底面抵接,保证整体的连接稳固性。
上部连接孔1502设置有两个,且以连接侧板15的宽度中线为基准对称分布,这样设置,能够在连接侧板15上部安装两根单端销轴20,有助于增加整体的强度。
升降驱动件2为液压缸,液压缸底座连接在地下框4上表面,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耳座19,连接耳座19与上层板面9相连接;
连接耳座19包括座板1901,座板1901为竖直板,座板1901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侧挡板1902和支撑底板1904,侧挡板1902沿座板190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超出座板1901的上表面,用于与侧边纵梁904外侧面相连接,侧挡板1902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液压缸输出端连接的连接部1903;支撑底板1904沿座板1901的厚度方向延伸远离座板1901,支撑底板1904设置有多块,且沿侧边纵梁904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与侧边纵梁904底面以及承重横梁905底面相连接;两块侧挡板1902的侧面贯穿设置有连接通孔19021,两个连接通孔19021同轴设置,连接部1903包括连接头19031,连接头19031底端设置有螺纹腔19033,用于与液压缸的输出端螺纹连接,连接头19031外侧贯穿设置有插接通孔19034,插接通孔19034与连接通孔19021同轴,连接插轴19032与插接通孔19034插接配合,一块侧挡板1902外侧面设置有侧挡块19022,侧挡块19022与连接通孔19021相对应,用于将连接插轴19032阻挡在连接通孔19021内部,另一块侧挡板1902的外侧设置有插接环19023,插接环19023共有两个,两个插接环19023以连接通孔19021的轴线为基准对称分布,且两个插接环19023上下同轴分布,插接环19023内部插接设置有活动插块19024,活动插块19024呈“T”字形结构,活动插块19024的竖直部的底部贯穿设置有销轴孔19055,这样设置,将连接部1903与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使支撑底板1904与侧边纵梁904的底面抵接,且侧挡板1902与侧边纵梁904的外侧侧面抵接,分别焊接支撑底板1904与侧边纵梁904以及侧挡板1902与侧边纵梁904,液压缸带动停车架3升降时,侧边纵梁904受力均衡稳定,不易损坏,整体安全性高,这样设置,将连接头19031放置在两块侧挡板1902之间,使插接通孔19034与连接通孔19021同轴,将连接插轴19032插入插接通孔19034和连接通孔19021内部,使连接插轴19032与侧挡块19022抵接,将活动插块19024插入插接环19023内部,并将销轴插入销轴孔19055内部,实现连接头19031的安装,通过侧挡块19022和活动插块19024对连接插轴19032进行限位,实现连接头19031的稳定连接。
地下框4内侧设置有支撑地垫401,用于对下层板面11进行辅助支撑,这样设置,下层板面11下降至骨架1内部时,支撑柱与地底面接触,使上层板面9与地表框6平齐,能够保证上层板面9的稳定性,避免车辆与上层板面9进车端接触造成上层板面9发生起跳现象,保证装置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地表框6远离下层板面11进车端的内壁设置有卡紧组件12,用于多上升的下层板面11进行卡紧固定,使下层板面11与地表框6表面平齐,卡紧组件12包括承载架1201,承载架1201上部转动设置有旋转体1202,旋转体1202外侧成型有表面卡块1203和侧面卡块1204,表面卡块1203和侧面卡块1204呈“V”字形夹角结构,重力作用下,侧面卡块1204隐藏在承载架1201内部,表面卡块1203漏出承载架1201,这样设置,正常状态下,在重力作用下,侧面卡块1204隐藏在承载架1201内部,表面卡块1203位于承载架1201外部,升降驱动件2带动上层板面9和下层板面11上升时,随着下层板面11的上升,缺口的内底面与表面卡块1203接触并带动旋转体1202旋转,直至表面卡块1203底面与缺口内底面接触,且侧面卡块1204与下层板面11侧面接触,从而实现对下层板面11的卡紧固定,能够有效避免下层板面11出现起跳现象,保证下层板面11的使用寿命;升降驱动件2带动上层板面9和下层板面11下降时,下层板面11与表面卡块1203脱离,在重力作用下,表面卡块1203恢复原状态,随着上层板面9的下降,上层板面9底面与表面卡块1203上表面接触,推动表面卡块1203和侧面卡块1204均旋入承载架1201内部,使上层板面9与地表框6水平。
重力作用下,表面卡块1203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ɑ的角度为45°-50°,这样设置,便于上层板面9下降时带动表面卡块1203完全旋入承载架1201内部;
表面卡块1203与侧面卡块1204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为90°,这样设置,既能保证表面卡块1203和侧面卡块1204将下层板面11卡紧固定,同时能够避免表面卡块1203和侧面卡块1204与下层板面11过分接触造成卡死,便于下层板面11与表面卡块1203和侧面卡块1204脱离使其恢复原状态;
表面卡块1203和侧面卡块1204的整体宽度相同,表面卡块1203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减重槽,侧面卡块1204为实体结构,这样设置,能够起到配重效果,确保在重力作用下,侧面卡块1204隐藏在承载架1201内部,表面卡块1203漏出承载架1201。
采用上述结构,布置时,靠近顶棚7的导向槽钢8侧面设置有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和顶部位置开关,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和顶部位置开关,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上层板面9表面是否存在活物;靠近地表框6的导向槽钢8侧面设置有预警信号灯和预警喇叭,用于进行预警提示;靠近地下框4的导向槽钢8侧面设置有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底部位置位置开关,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地下框4附近是否存在积水,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埋在底面的骨架1内部是否存在活物;具体使用时,常态下,上层板面9与地表框6平齐,需要停放车辆时,控制升降驱动件2带动停车架3上升,当上升到设定位置时,下层板面11与地表框6平齐,顶部位置开关触发,停止上升,将车辆行驶至下层板面11表面,驾驶人员离开下层板面11;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位于地下的骨架1内部没有活物时,控制升降驱动件2带动停车架3下降,当下降到设定位置时,上层板面9与地表框6平齐,底部位置开关触发,停止下降,将车辆行驶至上层板面9表面,完成车辆入库;进行车辆出库时,将上层板面9表面的车辆驶离,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上层板面9表面没有活物后,控制升降驱动件2带动停车架3上升,当上升到设定位置时,下层板面11与地表框6平齐,顶部位置开关触发,停止上升,将车辆驶离下层板面11;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配合检测位于地下的骨架1内部没有活物时,控制升降驱动件2带动停车架3下降,当下降到设定位置时,上层板面9与地表框6平齐,底部位置开关触发,停止下降,完成车辆出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正常状态下,预警信号灯和预警喇叭平缓预警,顶部光栅光栏传感器、顶部红外温度传感器、底部光栅光栏传感器和底部红外温度传感器触发时,升降驱动件2立即停止工作,预警信号灯和预警喇叭急促报警,提供维护人员及时排除风险,待风险排除后,才能继续运行;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触发时,表面位于地下的骨架1内部有积水现象,预警信号灯和预警喇叭急促报警,提醒及时进行车辆出库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所述骨架(1)内部设置有停车架(3)以及用于带动停车架(3)升降的升降驱动件(2);所述骨架(1)包括从下至上分布的地下框(4)、地表框(6)和顶棚(7),地下框(4)与地表框(6)之间以及地表框(6)与顶棚(7)之间连接有立柱(5),所述地下框(4)位于地底,所述地表框(6)与底面平齐,所述地下框(4)表面设置有导向槽钢(8),所述导向槽钢(8)向上贯穿至顶棚(7)表面;所述停车架(3)包括上层板面(9)和下层板面(11),所述上层板面(9)与所述下层板面(11)之间连接有连接梁(10),所述连接梁(10)滑动设置在导向槽钢(8)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面(9)和所述下层板面(11)的结构相同,所述上层板面(9)包括承重框架(901)和覆盖在承重框架(901)上表面的站立板(902),所述承重框架(901)包括由侧边横梁(903)和侧边纵梁(904)焊接构成的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内部内部设置有承重纵梁(907)、所述承重纵梁(907)设置有两组,两组承重纵梁(907)向基础框架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且分别对应车辆的左右轮组,使基础框架的反方向侧形成供驾驶人员站立的过道空间(9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内部设置有支撑纵梁(906),所述支撑纵梁(906)对应所述过道空间(909),两组承重纵梁(907)之间设置有加强纵梁(908),所述基础框架内部设置有承重横梁(905),所述承重横梁(905)设置有多根,且靠近基础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承重横梁(905)分别对应车辆的前后车轴;
所述侧边横梁(903)和所述承重横梁(905)均为整根结构,所述侧边纵梁(904)、所述承重纵梁(907)、所述加强纵梁(908)和所述支撑纵梁(906)均为多段结构,且依次焊接在侧边横梁(903)和承重横梁(905)之间以及两根承重横梁(905)之间;
所述侧边横梁(903)、所述侧边纵梁(904)、所述支撑纵梁(906)和所述加强纵梁(908)均为槽钢结构,所述承重横梁(905)和所述承重纵梁(907)均为工字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横梁(905)端部凸出基础框架且成型有固定端(13),所述固定端(13)和所述连接梁(10)均为工字钢结构,连接梁(10)端部宽度方向两侧卡接连接有连接侧板(15),两块连接侧板(15)的上部与固定端(1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卡接连接,所述连接侧板(15)上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部锁紧件(14)和下部锁紧件(17),分别用于实现连接侧板(15)与固定端(13)的锁紧固定以及连接侧板(15)与连接梁(10)的锁紧固定;所述固定端(13)的端部的两个腔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16)和第二轴承(18),所述第一轴承(16)的外圆面漏出固定端(13)宽度方向的侧面,所述第二轴承(18)的外圆面漏出固定端(13)长度方向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13)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卡入连接侧板(15)的放置卡槽(1301),所述连接侧板(15)上部和中部设置有定位卡槽(1501),所述定位卡槽(1501)的高度尺寸与固定端(13)的壁厚尺寸相适配,所述定位卡槽(1501)与所述放置卡槽(1301)错位分布,用于配合实现连接侧板(15)与固定端(13)的卡接连接;
所述连接侧板(15)底部沿竖直方向成型有多个连接卡槽(1503),所述连接梁(10)端部宽度方向的侧面沿竖直方向成型有多个连接卡块(1002),所述连接卡块(1002)与所述连接卡槽(1503)相适配;
其中,最上层的连接卡槽(1503)与定位卡槽(1501)连接通,且两者的整体高度尺寸与固定端(13)的壁厚以及连接卡块(1002)的高度的整体尺寸相适配;
所述上部锁紧件(14)和所述下部锁紧件(17)均为单端销轴(20),所述连接侧板(15)上部贯穿设置有上部连接孔(1502),所述连接侧板(15)下部贯穿设置有底部连接孔(1505),所述连接梁(10)上部的中部肋板贯穿设置有穿插孔(1001),所述穿插孔(1001)与所述底部连接孔(1505)相对应,所述单端销轴(20)与所述上部连接孔(1502)以及所述底部连接孔(1505)相适配;
其中,所述上部连接孔(1502)设置有两个,且以连接侧板(15)的宽度中线为基准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13)一侧内腔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302),所述第一安装板(1302)共有两块,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之间的空间的开口朝向固定端(13)的宽度方向的侧面,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侧面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03),所述第一轴承(16)位于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之间,所述第一轴承(16)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轴(1601),所述第一安装轴(1601)的两端伸入两个第一安装孔(1303)内部,所述连接侧板(15)侧面贯穿设置有漏出槽(1504),连接侧板(15)安装后,第一轴承(16)的外圆面穿出漏出槽(1504),两块第一安装板(1302)插入漏出槽(1504)内部,且漏出槽(1504)的内壁抵接第一安装孔(1303)的端口,用于将第一安装轴(1601)限制在第一安装孔(1303)内部;
所述固定端(13)的另一侧内腔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304),所述第二安装板(1304)共有两块,两块第二安装板(1304)之间的空间的开口朝向固定端(13)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两块第二安装板(1304)侧面贯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305),靠近固定端(13)中间肋板的第二安装板(1304)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306),所述限位块(1306)对应第二安装孔(1305),所述第二轴承(18)位于两块第二安装板(1304)之间,所述第二轴承(18)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轴(1801),第二安装轴(1801)的两端伸入两个第二安装孔(1305)内部,第二轴承(18)的外圆面凸出固定端(13)的长度方向的侧面,连接侧板(15)安装后,连接侧板(15)与位于外侧的第二安装板(1304)抵接,配合限位块(1306)将第二安装轴(1801)限制在第二安装孔(1305)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件(2)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底座连接在地下框(4)上表面,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耳座(19),所述连接耳座(19)与所述上层板面(9)相连接;
所述连接耳座(19)包括座板(1901),所述座板(1901)为竖直板,所述座板(1901)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侧挡板(1902)和支撑底板(1904),所述侧挡板(1902)沿座板(190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超出座板(1901)的上表面,用于与侧边纵梁(904)外侧面相连接,所述侧挡板(1902)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液压缸输出端连接的连接部(1903);所述支撑底板(1904)沿所述座板(1901)的厚度方向延伸远离座板(1901),所述支撑底板(1904)设置有多块,且沿侧边纵梁(904)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与侧边纵梁(904)底面以及承重横梁(905)底面相连接;
两块所述侧挡板(1902)的侧面贯穿设置有连接通孔(19021),两个连接通孔(19021)同轴设置,所述连接部(1903)包括连接头(19031),所述连接头(19031)底端设置有螺纹腔(19033),用于与液压缸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19031)外侧贯穿设置有插接通孔(19034),所述插接通孔(19034)与所述连接通孔(19021)同轴,连接插轴(19032)与所述插接通孔(19034)插接配合,一块侧挡板(1902)外侧面设置有侧挡块(19022),所述侧挡块(19022)与连接通孔(19021)相对应,用于将连接插轴(19032)阻挡在连接通孔(19021)内部,另一块侧挡板(1902)的外侧设置有插接环(19023),所述插接环(19023)共有两个,两个插接环(19023)以连接通孔(19021)的轴线为基准对称分布,且两个插接环(19023)上下同轴分布,所述插接环(19023)内部插接设置有活动插块(19024),所述活动插块(19024)呈“T”字形结构,所述活动插块(19024)的竖直部的底部贯穿设置有销轴孔(190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框(4)内侧设置有支撑地垫(401),用于对下层板面(11)进行辅助支撑;
所述地表框(6)远离下层板面(11)进车端的内壁设置有卡紧组件(12),用于多上升的下层板面(11)进行卡紧固定,使下层板面(11)与地表框(6)表面平齐;
其中,所述卡紧组件(12)包括承载架(1201),所述承载架(1201)上部转动设置有旋转体(1202),所述旋转体(1202)外侧成型有表面卡块(1203)和侧面卡块(1204),所述表面卡块(1203)和所述侧面卡块(1204)呈“V”字形夹角结构,重力作用下,所述侧面卡块(1204)隐藏在承载架(1201)内部,所述表面卡块(1203)漏出所述承载架(12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其特征在于:重力作用下,所述表面卡块(1203)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ɑ的角度为45°-50°;
所述表面卡块(1203)与所述侧面卡块(1204)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为90°;
所述表面卡块(1203)和所述侧面卡块(1204)的整体宽度相同,所述表面卡块(1203)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减重槽,所述侧面卡块(1204)为实体结构。
CN202320001686.0U 2023-01-03 2023-01-03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Active CN219316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1686.0U CN219316541U (zh) 2023-01-03 2023-01-03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1686.0U CN219316541U (zh) 2023-01-03 2023-01-03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6541U true CN219316541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1686.0U Active CN219316541U (zh) 2023-01-03 2023-01-03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6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6852B (zh) 一种双层停车设备
CN212957870U (zh) 立体停车设备用升降驱动装置
JP3227939U (ja) バスの立体駐車場および使用方法
CN207144798U (zh) 方便移动的登高梯
CN219316541U (zh)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CN116146008A (zh)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及其控制使用方法
CN101775912A (zh) 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
CN219316545U (zh) 地埋式双层停车装置
CN219175993U (zh) 地埋式双层停车棚
KR101023620B1 (ko) 모노레일전동차의 대차분리장치
CN108868265B (zh) 一种分布式液压驱动的汽车搬运器
CN203977925U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110700658A (zh) 折叠式拉杆后悬臂立体车库的动力传动系统
CN202194415U (zh) 带有安全护板的半地下立体车库
CN107939121A (zh) 一种快建单元组合式立体车库及其组装方法
CN203976176U (zh) 一种牵引力与重力同轴顶曳引家用梯
CN214402878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19653607U (zh) 一种公路工程防撞装置
CN219298940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围挡
CN220599875U (zh) 一种矿井内风险级别智能警报装置
CN217346687U (zh) 一种用于客车顶盖蒙皮的液压涨拉机
CN214459830U (zh) 一种电梯安装用警示装置
CN216476596U (zh) 一种新型操场建造停车场用支撑结构
CN216305517U (zh) 一种机械车库结构
CN213387623U (zh) 用于汽车维修的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