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4928U - 胚胎培养皿 - Google Patents

胚胎培养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4928U
CN219314928U CN202320115801.7U CN202320115801U CN219314928U CN 219314928 U CN219314928 U CN 219314928U CN 202320115801 U CN202320115801 U CN 202320115801U CN 219314928 U CN219314928 U CN 219314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dish
embryo
bi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58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艳雪
王义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ng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Ming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ing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Ming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ing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Ming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ing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58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4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4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4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胚胎培养皿,包括皿体,所述皿体包括主体区以及设于所述主体区内的至少一个培养仓和至少一个冲洗仓,冲洗仓与培养仓隔开设置,所述培养仓内设有多个用于放置胚胎的培养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主体区还包括位于培养仓和冲洗仓上方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从外向内包括依次相连的围挡、聚拢坡以及凹台,所述培养仓和所述冲洗仓位于所述凹台围成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更加有利于胚胎培养期间,胚胎释放出的有益的营养物质能够通过流动的培养液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胚胎之间的营养交换,使得胚胎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提高囊胚的成型率。

Description

胚胎培养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胚胎培养皿。
背景技术
胚胎培养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在体外人工环境中进行培养,以监测其发育或人工干预某一发育过程的可能性,常规的胚胎培养大多在普通的培养皿上进行,需放在特制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胚胎分析需人工在大气环境下将胚胎转移至显微镜下,镜检完成后重新放回培养箱中。此操作会造成气压及温度、湿度波动,胚胎暴露机会增多,影响胚胎的发育;而且常规胚胎培养分析评估只能得到几个时间点的发育图像,由于实验室选取的指标及技术人员评估胚胎的时间和熟练程度不同,导致评估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目前,时差培养箱技术可对胚胎发育过程连续进行拍照,胚胎学家不需要将胚胎从培养箱中取出进行观察,人们只需在实验室通过影像就可直观、不间断的观察到胚胎的发育情况;整个过程无干扰、更接近母体的培养条件;同时,时差监测技术使得胚胎发育潜能评估更加客观化、标准化,减少人为误差。
与时差培养箱配套的时差培养皿大致分为两种结构:一种为独立式培养皿,即单个胚胎放置于单个培养仓中,培养液放置于单个培养仓中,不与其他培养仓共享培养液及胚胎所产生的营养物质;该种独立式培养皿的造价高,培养效率低。另一种为共生式培养皿,即两个或以上的胚胎共同放置于一个培养仓内,共享培养液及胚胎所产生的营养物质。该种共生式培养皿放置胚胎的微孔间间隔距离太大,胚胎生成的营养物质传递性较差,培养效率慢,囊胚率相较独立式差别不大,没有明显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胚胎培养皿,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共生式胚胎培养皿因放置胚胎的微孔间间隔距离太大,胚胎生成的营养物质传递性较差,培养效率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胚胎培养皿,包括皿体,所述皿体包括主体区以及设于所述主体区内的至少一个培养仓和至少一个冲洗仓,所述冲洗仓与所述培养仓隔开设置,所述培养仓内设有多个用于放置胚胎的培养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主体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培养仓和所述冲洗仓上方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从外向内包括依次相连的围挡、聚拢坡以及凹台,所述培养仓和所述冲洗仓位于所述凹台围成的区域内。
可选的,所述聚拢坡的内周尺寸从外向内逐渐减小,并且所述聚拢坡的内壁以与水平方向呈5°~45°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围挡的内周尺寸从外向内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围挡的内壁以与竖直方向呈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30°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凹台包括呈90°~110°角度设置的竖直方向的内壁与水平方向的内壁,所述凹台的深度为1mm~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仓由导流坡与底壁共同限定,所述导流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7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仓由节流区、导流坡和底壁共同限定,其中所述节流区从外向内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壁、水平壁以及节流壁,其中所述限位壁与竖直方向呈5°~35°角度倾斜设置,所述水平壁与所述限位壁的底部相连,并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节流壁与竖直方向呈10°~70°的角度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底壁连接。
关于培养孔的结构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仓的底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厚度为0.15mm~1mm;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培养仓的侧壁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以及所述培养仓的靠近所述挡板的所述侧壁共同限定一个所述培养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培养仓的靠近所述挡板的侧壁的最短距离为0.05mm~0.20mm,所述凸起部的最大宽度为0.5mm~2mm。
可选的,所述培养孔在流体力学上形成圆形边界,所述圆形边界的直径为0.20mm~0.50mm。
可选的,所述凸起部的最大宽度为0.5mm~2mm,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设置有0.07mm~0.1mm的间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孔相对于所述培养仓的底壁向下凹陷设置,所述培养孔由上到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周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周尺寸,所述第一槽体的深度为0.3mm~0.7mm,和/或所述第二槽体的深度为0.1mm~0.2mm。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的所述第一槽体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槽体之间设有间距,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之间形成微孔闸,所述微孔闸的宽度为0.1mm~0.3mm。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槽体的最大内周尺寸为0.6mm~1.5mm,所述第一槽体的最小内周尺寸为0.3mm~1.0mm;和/或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槽体的最大内周尺寸为0.5mm~0.8mm,所述第二槽体的最小内周尺寸为0.2mm~0.5mm。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孔相对于所述培养仓的底壁向下凹陷设置,所述培养孔包括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培养槽体,所述培养槽体的最大内周尺寸为0.6mm~1.5mm,所述培养槽体的最小内周尺寸为0.2mm~0.5mm,和/或所述培养槽体的深度为0.5mm~1.0mm。
可选的,所述冲洗仓的内周尺寸由外向内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冲洗仓的内壁以与竖直方向呈10°~60°的角度倾斜设置。
所述培养皿的除了主体部之外的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皿体的顶部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主体区的外部,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主体区向上凸出设置,所述手柄的上表面呈圆弧形设置,和/或所述手柄的外侧设有第一磨砂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皿体的顶部还设有标识粘贴区,所述标识粘贴区位于所述主体区的外部,所述标识粘贴区以与水平方向呈10°~45°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标识粘贴区设有第二磨砂层。
可选的,仰视方向上,所述皿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培养仓的底部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培养孔所在区域的下方,所述凸台的底表面与所述培养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0.8mm~2mm。
可选的,在所述凸台上设有用于标识每个培养孔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位于每个培养孔的下方,并且偏离所述培养孔的正中心;所述冲洗仓的底部设有用于标识冲洗仓的第二标识符。
可选的,所述主体区内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培养仓与所述冲洗仓,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仓相互隔开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彼此相交的第一子隔板和第二子隔板,所述第一子隔板用于将所述培养仓与所述冲洗仓相隔开,所述第二子隔板用于将相邻的所述培养仓相互隔开。
除了皿体之外,可选的,所述胚胎培养皿还包括用于在使用状态下盖设于所述主体区上的皿盖,所述皿盖与所述主体区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皿盖的顶端的外表面设有防撞挡块,和/或,所述皿盖的顶端的内表面设有限位挡块,和/或,所述皿盖的外周侧壁设有防滑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包括皿体,所述皿体包括主体区以及设于所述主体区内的至少一个培养仓和至少一个冲洗仓,所述冲洗仓与培养仓隔开设置,所述培养仓内设有多个用于放置胚胎的培养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主体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培养仓和所述冲洗仓上方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从外向内包括依次相连的围挡、聚拢坡以及凹台,所述培养仓和所述冲洗仓位于所述凹台围成的区域内。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通过将位于同一培养仓内的相邻的两个用于放置胚胎的培养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5mm~1.5mm,可以更加有利于胚胎培养期间,胚胎释放出的有益的营养物质能够通过流动的培养液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胚胎之间的营养交换,使得胚胎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提高囊胚的成型率。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培养孔,从而使得不同的胚胎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培养孔内,进而在实现胚胎集合培养的效果的同时避免了胚胎集合培养时无法区分、追溯以及单独评分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主体区内设置冲洗仓,可用于对处理前的胚胎进行涮洗,以去除细胞碎片及有害物质,进一步提高囊胚的成型率。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段式结构的容纳部,可以有效防止培养皿在时差培养箱中发生剧烈晃动,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与培养油紊流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当有晃动时,培养油能够顺着聚拢坡回流而不会产生气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中的皿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仓的俯视图;
图4为胚胎在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孔中的放置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皿体沿A-A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皿体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仓的俯视图;
图10为胚胎在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孔中的放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仓的俯视图;
图14为胚胎在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孔中的放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皿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的俯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胚胎培养皿中的皿盖的主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皿盖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皿盖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皿体-100;主体区-101;容纳部-110;围挡-111;聚拢坡-112;凹台-113;培养仓-120;培养孔-121;第一槽体-1211;第二槽体-1212;培养槽体-1213;导流坡-122;挡板-123;凸起部-1231;微孔闸-124;底壁-125;节流区-126;限位壁-1261;水平壁-1262;节流壁-1263;冲洗仓-130;手柄-140;标识粘贴区-150;凸台-160;第一标识符-170;第二标识符-180;隔板-190;第一子隔板-191;第二子隔板-192;
皿盖-200;防撞挡块-210;限位挡块-220;防滑件-230;
胚胎-300;营养物质-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胚胎培养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与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以及,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另外,如果本文所述的方法包括一系列步骤,且本文所呈现的这些步骤的顺序并非必须是可执行这些步骤的唯一顺序,且一些所述的步骤可被省略和/或一些本文未描述的其他步骤可被添加到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胚胎培养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共生式胚胎培养皿因放置胚胎的微孔间间隔距离太大,胚胎生成的营养物质传递性较差,培养效率慢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文中所称的“多个”包括两个的情形,本文中所称的“倾斜角度”是指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本文中所称的“内周尺寸”可以为直径、边长、长轴、短轴或周长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至图7,其中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中的皿体的主视图;图2为图1提供的皿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仓的俯视图;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胚胎在图1提供的皿体中的培养孔中的放置示意图;图5给出了图2所示的皿体沿A-A面的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皿体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的仰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包括皿体100,所述皿体100包括主体区101,所述主体区101内设置至少一个培养仓120和至少一个冲洗仓130,所述冲洗仓130与所述培养仓120隔开设置。所述培养仓120内设有多个培养孔121,每个所述培养孔121均能容纳一个胚胎300,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1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由此,此种设置有利于胚胎300培养期间,胚胎300释放出的有益的营养物质400通过流动的培养液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胚胎300之间的营养交换,使得胚胎300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提高囊胚的成型率。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培养孔121,使得不同的胚胎300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培养孔121内,进而在实现胚胎300集合培养的效果的同时避免了胚胎300集合培养时无法区分、追溯以及单独评分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主体区101内设置冲洗仓130,可用于对处理前的胚胎300进行涮洗,以去除细胞碎片及有害物质,进一步提高囊胚的成型率。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是以所述皿体100包括2个培养仓120和四个冲洗仓130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仓120的个数还可以为1个、3个或更多个,所述冲洗仓130的个数还可以为1个、2个、3个、5个或更多个。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皿体100采用透明高分子材质制成,从而达到方便观察皿体100内部的效果。
具体地,每个所述冲洗仓130的容积为25μL~100μL,每个所述培养仓120的容积为100μL~240μL,每个所述培养仓120内均可设有2~16个培养孔121,每个所述培养孔121内均可以容纳12.5μL~30μL的培养液。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是以所述培养仓120内设置8个培养孔121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仓120内还可以设置2~7个或9~16个培养孔121。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多个培养孔121相连,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各个培养孔121之间流体连通。所述培养孔121由所述培养仓120的底壁、侧壁以及挡板123共同限定,具体将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由此,此种设置可以更有利于胚胎300培养期间,胚胎300释放出的有益的营养物质400通过流动的培养液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胚胎300之间的营养交换,使得胚胎300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提高囊胚的成型率。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培养仓120由导流坡122与底壁125共同限定,所述导流坡1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70°。由此通过在所述培养仓120内设置导流坡122,可以便于操作者在使用一次性吸管添加培养液时,顺着导流坡122添加,保持培养液缓慢平稳的流动至培养仓120的底壁125,以减少气泡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培养仓12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培养仓120的横截面(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方形、腰槽形、圆形等。
请继续参考图5,如图5所示,所述主体区101还包括位于所述冲洗仓130和培养仓120上方的容纳部110,所述容纳部110从外向内呈聚拢状,包括依次相连的围挡111、聚拢坡112以及凹台113,所述培养仓120和所述冲洗仓130位于所述凹台113围成的区域内。由此,通过设置三段式结构的容纳部110,首先,在添加液体(包括冲洗液、培养液或培养油)时,可以顺着所述聚拢坡112缓慢流向冲洗仓130或培养仓120的底部,防止添加液体时产生紊流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其次在培养油过载时,有效防止培养皿在时差培养箱中发生剧烈晃动,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与培养油紊流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当有晃动时,培养油能够顺着聚拢坡112回流而不会产生气泡;再次,容纳部110提供气体交换空间,时差培养箱提供利于胚胎发育的氧气,胚胎生长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均可通过培养油层进出所述容纳部110;最后,容纳部110的形状与培养箱的形状匹配,便于培养皿在培养箱中固定。
请继续参考图5,如图5所示,所述聚拢坡112的内周尺寸从外向内逐渐减小,并且所述聚拢坡112的内壁以与水平方向呈5°~45°的角度倾斜设置。由此,此种在所述聚拢坡112内设置角度较大的斜坡,从而使得惯用左手的操作者和惯用右手的操作者都能装载胚胎300与液体(包括培养液和培养油),以顺利完成相关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围挡111的内周尺寸从外向内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围挡111的内壁以与竖直方向呈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30°的角度倾斜设置。由此,通过在所述围挡111内设置角度较小的斜坡,可以使得培养液和培养油被妥善容纳,进一步有效防止由于胚胎培养皿在与时差培养箱的基座相配合时发生剧烈晃动,培养液与培养油紊流而导致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为气体交换预留充足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围挡111也可以为直腔结构,即所述围挡11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凹台113包括呈90°~110°角度设置的竖直方向的内壁与水平方向的内壁,所述凹台113的深度为1mm~2mm。由此,此种设置,不仅可以进一步有效防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在与时差培养箱的基座相配合时发生剧烈晃动,减少因培养液与培养油紊流而导致产生大量的气泡,而且也可以更加便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与时差培养箱的基座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容纳部11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容纳部110的横截面(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方形、椭圆形等。
请继续参考图5,如图5所示,所述冲洗仓130的内周尺寸由外向内逐渐减小,换句话说,所述冲洗仓130的内壁以与竖直方向呈10°~60°的角度倾斜设置。由此,通过将所述冲洗仓130设置为聚拢形结构,可以便于操作者在使用一次性吸管加冲洗液时,保持冲洗液缓慢平稳的流动,减少气泡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冲洗仓13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冲洗仓130的横截面(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方形、腰槽形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培养仓120和所述冲洗仓130的水平高度相同,防止串液。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在所述冲洗仓130内加入冲洗液,在所述培养孔121中加入培养液;待液体平衡一段时间后,采用微量管吸取胚胎300,在冲洗仓130中涮洗,以清除细胞碎片;然后将胚胎300转移至培养仓120内的培养孔121中进行培养,最后沿所述导流坡122,使用一次性吸管在培养仓120内加入培养油。
以下详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培养孔121的构成。如图2至图6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培养仓120的底部设有挡板123,所述挡板123为厚度为0.15mm~1mm的凸起结构;所述挡板123靠近所述培养仓120的侧壁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1231,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123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凸起部1231与所述培养仓120的靠近所述挡板123的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05mm~0.20mm。由于所述挡板123的厚度不小于胚胎300的半径,所述凸起部1231的距离形成的空间足够容纳一个胚胎,并且所述凸起部1231与培养仓120的侧壁的距离可以防止胚胎300从所述培养孔121内游离出来,因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1231以及所述培养仓120的靠近所述挡板123的侧壁共同限定一个用于容纳胚胎的所述培养孔121。此种设置可以保证相邻的培养孔121之间相互连通,进而可以有效保证培养期间胚胎300释放出的有益的营养物质400能够通过流动的培养液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胚胎300之间的营养交换,使得胚胎300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提高囊胚的成型率。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凸起部1231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凸起部123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定为半圆柱体或半圆柱锥体。
请继续参考图4,如图4所示,基于流体力学流向,所述凸起部1231与所述培养仓120的靠近所述挡板123的侧壁共同限定的所述培养孔121在流体力学上形成圆形边界,优选地,所述培养孔121的圆形边界的直径为0.20mm~0.50mm。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培养孔121的形态与胚胎300形态相适应,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因胚胎300在所述培养孔121内滑动、碰撞而影响胚胎300发育,同时可以保证所述培养孔121内能够放置一个成熟的胚胎300,避免胚胎300从所述培养孔121内游离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1231的最大宽度(当所述凸起部1231为半圆柱体或半圆锥体时,最大宽度为最大直径)为0.5mm~2mm。由此,此种设置可以进一步确保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1231以及所述培养仓120的靠近所述挡板123的一侧内壁之间能够形成尺寸合适的培养孔121。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凸起部1231之间设置0.07mm~0.1mm的间隙,用于更好地形成所述圆形边界,为胚胎提供生长所需的培养孔121空间。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皿体100的顶部设有手柄140,所述手柄140位于所述主体区101的外部,所述手柄140相对于所述主体区101向上凸出设置。由此,通过设置手柄140,可以便于操作者通过两个手柄140单手捏持所述胚胎培养皿,以避免人手频繁直接接触皿体100而对皿体100内的培养液和胚胎300造成污染,同时也可以增加捏持区域的接触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手柄140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例如所述手柄140的个数可以为1个或2个。
在一种示范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140的上表面呈圆弧形设置。由此,此种设置更加符合拇指结构,更加便于操作者单手捏持所述手柄140。
在一种示范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140的外侧设有第一磨砂层。由此,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摩擦力,进一步便于操作者单手捏持所述手柄140。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可以通过对所述手柄140的表面做粗糙磨砂处理或者喷砂处理来形成所述第一磨砂层。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皿体100的顶部还设有标识粘贴区150,所述标识粘贴区150位于所述主体区101的外部。由此,可以将承载有患者的相关信息的二维码或条形码的标签粘贴在所述标识粘贴区150,以更加便于操作者进行胚胎300的追踪与管理。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标识粘贴区15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标识粘贴区15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拱形、矩形、梯形。
请继续参考图1,如图1所示,所述标识粘贴区150以与水平方向呈10°~45°的角度倾斜设置。由此,通过将所述标识粘贴区150倾斜设置,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在与时差培养箱配合时,粘贴于所述标识粘贴区150上的标签能够完整地被时差培养箱内的识别系统识别。
在一种示范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粘贴区150设有第二磨砂层。由此,此种设置可以保证记号笔可着墨,便于操作者通过记号笔在所述标识粘贴区150设置标记。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可以通过对所述标识粘贴区150的表面做粗糙磨砂处理或者喷砂处理来形成所述第二磨砂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皿体100的顶部设有两个所述手柄140,所述标识粘贴区150设于两个所述手柄140之间。由此,此种设置不仅可以节约培养皿的内部空间,而且可以进一步保证粘贴于所述标识粘贴区150上的标签能够完整地被时差培养箱内的识别系统识别。
请继续参考图7,如图7所示,所述培养仓120的底部设有用于标识培养孔121的第一标识符170,每个培养孔121对应一个第一标识符170。由于所述培养孔121正下方为拍照区域,所述第一标识符170应在投影面上不与培养孔121所在区域重合或相交,即所述第一标识符170设置在所述培养孔121的下方,并且偏离所述培养孔121的正中心。所述冲洗仓130的底部设有用于标识冲洗仓130的第二标识符180,每个冲洗仓130对应一个第二标识符180。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标识符170,可以便于快速区分不同培养孔121内的胚胎300。通过设置第二标识符180,可以便于快速区分不同的冲洗仓130。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标识符170和所述第二标识符18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所述第一标识符170和所述第二标识符180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数字、英文字母或罗马字符等,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标识符170、所述第二标识符180的对齐方式也不作限定,各个所述第一标识符170可以居中对齐、向上对齐或向下对齐,各个所述第二标识符180也可以居中对齐、向上对齐或向下对齐。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第一标识符170可以设置在所述培养仓120的底部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培养仓120的底部的外侧(优选为设置为所述培养仓120的底部的外侧);同理所述第二标识符180可以设置在所述冲洗仓130的底部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冲洗仓130的底部的外侧(优选为设置为所述冲洗仓130的底部的外侧)。
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如图6和图7所示,仰视所述培养皿100的底部,所述培养仓120的底部设有凸台160,所述凸台160设置在所述培养孔121所在区域的下方,所述凸台160的底表面与所述培养仓12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0.8mm~2mm,优选1mm~1.5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距离亦即所述凸台160处的培养皿厚度。并且,所述第一标识符170设置在所述凸台160的底部,所述培养孔121不能超出所述凸台160的区域。
所述凸台160的作用是:1)与时差培养箱的基座相配合,使得胚胎培养皿可以稳定地固定在基座上,即限位;2)保持凸台160底部和培养孔121底部的间距,便于培养箱镜头的变焦。
实施例2
请继续参考图8至图11,其中图8示意性地给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的俯视图,图9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仓120的俯视图,图10示意性地给出了胚胎300在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中的放置示意图,图1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至图11所示,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的区别在于所述培养孔121的结构,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孔121相对于所述培养仓120的底壁向下凹陷设置,所述培养孔121由上到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槽体1211和第二槽体1212,所述第一槽体1211的内周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内周尺寸。由于所述培养孔121相对于所述培养仓120的底面向下凹陷设置,由此可以保证所述培养孔121具有足够的深度,胚胎300放在第二槽体1212内培育,所述培养孔121内放置培养液,可以有效防止培养皿在培养箱内时,培养孔121内的培养液晃出进而影响胚胎300的培养。此外,该种结构的培养孔121,不仅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槽体1212对胚胎300进行空间约束,防止胚胎300从所述培养孔121内游离出来而不利于拍摄,从而更加便于胚胎300的观察和拍摄,而且可以保证所述培养孔121具有足够的深度,以保证每个所述培养孔121内均具有足够容量的培养液,以满足胚胎300的培养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槽体1211和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第一槽体1211和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矩形或椭圆形。优选地,为了与胚胎30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槽体1211和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横截面的形状优选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体1211的深度为0.3mm~0.7mm,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深度为0.1mm~0.2mm。由此,此种设置不仅可以保证所述培养孔121具有足够的深度,以保证每个所述培养孔121内均具有足够容量的培养液,以满足胚胎300的培养需求,而且可以保证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深度不会超过胚胎300的最大直径,以保证胚胎300的正常生长。
请继续参考图9和图10,如图9和图10所示,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121的所述第一槽体1211相交。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胚胎300培养期间,胚胎300释放出的有益的营养物质400能够通过流动的培养液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胚胎300之间的营养交换,使得胚胎300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提高囊胚的成型率。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槽体1212之间设有间距,亦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槽体1212不相交,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121之间形成微孔闸124,所述微孔闸124的宽度D为0.1mm~0.3mm。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微孔闸124的宽度D不会超出胚胎300的最大直径,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胚胎300在培养皿晃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培养孔121内游离到相邻的另一个培养孔121内。
请继续参考图11,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槽体1211的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第一槽体1211的最大内周尺寸(例如最大直径)为0.6mm~1.5mm,所述第一槽体1211的最小内周尺寸(例如最小直径)为0.3mm~1.0mm。由此,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营养液能够缓慢平稳地流入培养孔121内,有效减少气泡的产生。
请继续参考图11,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最大内周尺寸(例如最大直径)为0.5mm~0.8mm,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最小内周尺寸(例如最小直径)为0.2mm~0.5mm。此种设置不仅可以进一步有效保证营养液能够缓慢平稳地流入培养孔121内,有效减少气泡的产生,而且可以在保证所述第二槽体1212能够为胚胎300提供足够的空间的情况下有效防止胚胎300在培养皿晃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培养孔121内游离到相邻的另一个培养孔121内。并且,保证所述第二槽体1212的最小内周尺寸不小于胚胎300的半径,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所述第二槽体1212能够为胚胎300提供足够的空间。
实施例3
请继续参考图12至图15,其中图1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的俯视图,图1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仓120的俯视图,图14示意性地给出了胚胎300在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中的放置示意图,图1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至图15所示,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的区别在于,相邻的培养孔121并不连接在一起,而是间隔一定的距离。培养孔121的间隙加大,有利于视觉上分开每个孔,从而准确观察每个孔内胚胎的状况。
进一步地,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培养孔121相对于所述培养仓120的底壁向下凹陷设置,所述培养孔121包括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培养槽体1213。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营养液能够缓慢平稳地流入培养孔121内,有效减少气泡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槽体1213的最大内周尺寸为0.6mm~1.5mm,所述培养槽体1213的最小内周尺寸为0.2mm~0.5mm。由此,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培养孔121的最小内周尺寸不小于胚胎300的半径,从而可以保证所述培养孔121能够为胚胎300提供足够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槽体1213的深度为0.5mm~1.0mm。由此,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培养孔121的深度不小于胚胎300的半径,进而可以进一步防止胚胎300从所述培养孔121内游离出来。
实施例4
请继续参考图16和图17,其中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的剖视图;图17为图16所示的皿体100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第四种实施例中,所述培养仓120由节流区126、导流坡122和底壁125共同限定,其中所述节流区126从外向内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壁1261、水平壁1262以及节流壁1263,其中所述限位壁1261与竖直方向呈5°~35°角度倾斜设置,所述水平壁1262与所述限位壁1261的底部相连,并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节流壁1263与竖直方向呈10°~70°的角度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底壁125连接。由此,此种设置可以节约培养液用量,把培养液集中在培养孔121区域附近。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6和图17是以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作为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还可以为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或者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实施例5
请继续参考图18和图19,其中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的俯视图。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第五种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区101内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培养仓120与所述冲洗仓130,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仓120相互隔开的隔板190。由此,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培养仓120与所述冲洗仓130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仓120之间的液体发生串液,进一步提高囊胚的成型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9是以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作为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还可以为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或者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00中的培养孔121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隔板190包括彼此相交的第一子隔板191和第二子隔板192,所述第一子隔板191用于将所述培养仓120与所述冲洗仓130相隔开,所述第二子隔板192用于将相邻的所述培养仓120相互隔开。优选地,所述第一子隔板191和第二子隔板192彼此垂直相连。此种设置,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培养仓120与所述冲洗仓130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仓120之间的液体发生串液,而且可以简化所述隔板190的结构。
实施例6
请继续参考图20至图22,其中图20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中的皿盖200的主视图,图2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皿盖200的剖视图,图2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皿盖200的俯视图。如图20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还包括盖设于所述主体区101上的皿盖200,所述皿盖200与所述主体区101之间设有间隙。由此,通过设置皿盖200,可以有效防止皿体100内的培养液和胚胎300被污染。由于所述皿盖200与所述主体区101之间设有间隙,由此保证培养仓120与外界之间能够保持气体流动交换,以使得所述培养仓120内的胚胎300能够获取培养过程中所需的气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0至图22所示的皿盖200可以与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皿体100配合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皿盖200也采用透明高分子材质制成,以便于对皿体100内的胚胎300进行观察。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皿盖20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皿盖20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角矩形、方形或圆形。
请继续参考图20至图22,如图20至图2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皿盖200的顶端的内表面设有限位挡块2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顶端”是指使用状态下的皿盖200的顶端。由此,通过所述限位挡块220可以保证所述皿盖200在与所述皿体100进行配合时,能够留有上下间隙,以保证气体流动交换。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限位挡块22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限位挡块22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半月牙形、圆形或方形。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限位挡块220在所述皿盖200的顶端的内表面上的具体设置位置也不作限定,所述限位挡块220的具体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所述皿盖200的顶端的内表面的四个角落中的其中一个角落或多个角落。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限位挡块220的具体数目也不作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所述限位挡块220的数目可以为1个、2个、3个或更多个。
在一种示范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皿盖200的内轮廓与所述皿体100的主体区101的外轮廓之间还留有左右及前后间隙。由此,此种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气体流动交换。
请继续参考图20至图22,如图20至图2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皿盖200的顶端的外表面设有防撞挡块210。由此,通过所述防撞挡块210可以避免因操作者在放置皿盖200时对皿盖200的上表面(即皿盖200的顶端的外表面)产生划伤,从而影响胚胎300在时差培养箱中的图像观测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防撞挡块21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所述防撞挡块21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半月牙形、圆形或方形。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防撞挡块210在所述皿盖200的顶端的外表面上的具体设置位置也不作限定,所述防撞挡块210的具体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所述皿盖200的顶端的外表面的四个角落中的其中一个角落或多个角落。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防撞挡块210的具体数目也不作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所述防撞挡块210的数目可以为1个、2个、3个或更多个。
请继续参考图20和图22,如图20和图22所示,所述皿盖200的外周侧壁设有防滑件230。由此,通过所述防滑件230可以增加操作者的手部与所述皿盖200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所述皿盖200从操作者的手中滑落。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防滑件23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所述防滑件230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皿盖200上的防滑槽,所述防滑件230还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皿盖200上的防滑条纹。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包括皿体100,所述皿体100包括主体区101,所述主体区101内设置至少一个培养仓120和至少一个冲洗仓130,所述冲洗仓130与所述培养仓120隔开设置,所述培养仓120内设有多个培养孔121,每个所述培养孔121均能容纳一个胚胎300,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1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主体区101还包括位于所述培养仓120和所述冲洗仓130上方的容纳部110,所述容纳部110从外向内包括依次相连的围挡111、聚拢坡112以及凹台113,所述培养仓120和所述冲洗仓130位于所述凹台113围成的区域内。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胚胎培养皿通过将位于同一培养仓120内的相邻的两个用于放置胚胎300的培养孔1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5mm~1.5mm,可以更加有利于胚胎300培养期间,胚胎300释放出的有益的营养物质400能够通过流动的培养液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胚胎300之间的营养交换,使得胚胎300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提高囊胚的成型率。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培养孔121,从而使得不同的胚胎300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培养孔121内,进而在实现胚胎300集合培养的效果的同时避免了胚胎300集合培养时无法区分、追溯以及单独评分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主体区101内设置冲洗仓130,可用于对处理前的胚胎300进行涮洗,以去除细胞碎片及有害物质,进一步提高囊胚的成型率。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段式结构的容纳部110可以有效防止培养皿在时差培养箱中发生剧烈晃动,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与培养油紊流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当有晃动时,培养油能够顺着聚拢坡112回流而不会产生气泡。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所述皿体包括主体区以及设于所述主体区内的至少一个培养仓和至少一个冲洗仓,所述冲洗仓与所述培养仓隔开设置,所述培养仓内设有多个用于放置胚胎的培养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主体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培养仓和所述冲洗仓上方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从外向内包括依次相连的围挡、聚拢坡以及凹台,所述培养仓和所述冲洗仓位于所述凹台围成的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如下特征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聚拢坡的内周尺寸从外向内逐渐减小,并且所述聚拢坡的内壁以与水平方向呈5°~45°的角度倾斜设置;
所述围挡的内周尺寸从外向内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围挡的内壁以与竖直方向呈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30°的角度倾斜设置;以及
所述凹台包括呈90°~110°角度设置的竖直方向的内壁与水平方向的内壁,所述凹台的深度为1mm~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仓由导流坡与底壁共同限定,所述导流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70°;或者,
所述培养仓由节流区、导流坡和底壁共同限定,其中所述节流区从外向内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壁、水平壁以及节流壁,其中所述限位壁与竖直方向呈5°~35°角度倾斜设置,所述水平壁与所述限位壁的底部相连,并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节流壁与竖直方向呈10°~70°的角度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底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仓的底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厚度为0.15mm~1mm;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培养仓的侧壁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以及所述培养仓的靠近所述挡板的所述侧壁共同限定一个所述培养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培养仓的靠近所述挡板的侧壁的最短距离为0.05mm~0.20mm,所述凸起部的最大宽度为0.5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孔在流体力学上形成圆形边界,所述圆形边界的直径为0.20mm~0.5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最大宽度为0.5mm~2mm,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设置有0.07mm~0.1mm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孔相对于所述培养仓的底壁向下凹陷设置,所述培养孔由上到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周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周尺寸,所述第一槽体的深度为0.3mm~0.7mm,和/或所述第二槽体的深度为0.1mm~0.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的所述第一槽体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槽体之间设有间距,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孔之间形成微孔闸,所述微孔闸的宽度为0.1mm~0.3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槽体的最大内周尺寸为0.6mm~1.5mm,所述第一槽体的最小内周尺寸为0.3mm~1.0mm;和/或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槽体的最大内周尺寸为0.5mm~0.8mm,所述第二槽体的最小内周尺寸为0.2mm~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孔相对于所述培养仓的底壁向下凹陷设置,所述培养孔包括内周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培养槽体,所述培养槽体的最大内周尺寸为0.6mm~1.5mm,所述培养槽体的最小内周尺寸为0.2mm~0.5mm,和/或所述培养槽体的深度为0.5mm~1.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仓的内周尺寸由外向内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冲洗仓的内壁以与竖直方向呈10°~60°的角度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仰视方向上,所述皿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培养仓的底部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培养孔所在区域的下方,所述凸台的底表面与所述培养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0.8mm~2mm;以及,
在所述凸台上设有用于标识每个培养孔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位于每个培养孔的下方,并且偏离所述培养孔的正中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区内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培养仓与所述冲洗仓,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培养仓相互隔开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彼此相交的第一子隔板和第二子隔板,所述第一子隔板用于将所述培养仓与所述冲洗仓相隔开,所述第二子隔板用于将相邻的所述培养仓相互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冲洗仓的底部设有用于标识冲洗仓的第二标识符;
所述皿体的顶部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主体区的外部,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主体区向上凸出设置,所述手柄的上表面呈圆弧形设置,和/或所述手柄的外侧设有第一磨砂层;以及
所述皿体的顶部还设有标识粘贴区,所述标识粘贴区位于所述主体区的外部,所述标识粘贴区以与水平方向呈10°~45°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标识粘贴区设有第二磨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胚胎培养皿还包括用于在使用状态下盖设于所述主体区上的皿盖,所述皿盖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皿盖与所述主体区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皿盖的顶端的外表面设有防撞挡块;
所述皿盖的顶端的内表面设有限位挡块;以及,
所述皿盖的外周侧壁设有防滑件。
CN202320115801.7U 2023-01-11 2023-01-11 胚胎培养皿 Active CN219314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801.7U CN219314928U (zh) 2023-01-11 2023-01-11 胚胎培养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801.7U CN219314928U (zh) 2023-01-11 2023-01-11 胚胎培养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4928U true CN219314928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0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5801.7U Active CN219314928U (zh) 2023-01-11 2023-01-11 胚胎培养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49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60183A (zh) * 2024-01-31 2024-03-08 山东大学 胚胎微流控动态培养皿及其培养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60183A (zh) * 2024-01-31 2024-03-08 山东大学 胚胎微流控动态培养皿及其培养方法
CN117660183B (zh) * 2024-01-31 2024-04-16 山东大学 胚胎微流控动态培养皿及其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59085T3 (es) Aparato de ensayo multipocillo.
US4304865A (en) Harvesting material from micro-culture plates
CN102665913B (zh) 用于微量培养板中的改进的液体操纵的装置
EP3148700B1 (en) Single column microplate system and carrier for analysis of biological samples
EP0800571B1 (en) Biological analysis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amination prevention
US5358871A (en) Culture vessel
EP0590513B1 (en) Cell culture insert
US5972694A (en) Multi-well plate
CN219314928U (zh) 胚胎培养皿
AU2015258081B2 (en) Culture dish
ES2409655T3 (es) Orificios de acceso para alimentar una placa de filtración de múltiples pocillos
CA2610406A1 (en) Cell culture flask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processing
EP3081633A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cell culture
ES2370165T3 (es) Bandeja con protuberancias.
JP7160840B2 (ja) 試料及び試薬貯槽キット及び真空防止構成を備えるライナ
CN114874901B (zh) 一种介质承载容器及介质的培养方法
JP6349847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JP2020523563A5 (zh)
EP3559201A1 (en) Test card with well shelf
CN219430014U (zh) 独立式胚胎培养皿
CN217202788U (zh) 一种胚胎培养皿
CN218115404U (zh) 反应装置
CN113640196B (zh) 试剂盒、poct血细胞分析仪
CN219921271U (zh) 一种用于斑马鱼胚胎幼鱼换药、收集的装置
CN220175117U (zh) 一种微量采血吸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