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4417U -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4417U
CN219304417U CN202320593547.1U CN202320593547U CN219304417U CN 219304417 U CN219304417 U CN 219304417U CN 202320593547 U CN202320593547 U CN 202320593547U CN 219304417 U CN219304417 U CN 219304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ng plate
buckle
veneer
inner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35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征梁
李鑫
宋学哲
陈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ei Yiju Hebei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aiwei Yiju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ei Yiju Hebei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aiwei Yiju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ei Yiju Hebei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aiwei Yiju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ei Yiju Hebei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935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4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4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4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包括走线基板、内扣板、外扣板和饰面板,走线基板上设有若干支撑件;内扣板间隔设于走线基板的前侧,内扣板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内扣板上连接板II、内扣板下连接板II,内扣板上还设有内扣板上连接板I、内扣板下连接板I,内扣板上连接板I和内扣板下连接板I分别与外扣板的上下两端相互卡接,饰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扣板上连接板II和内扣板下连接板II相互卡接,饰面板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下端与墙面相互抵接。本实用新型取代了传统的在墙体开槽的布线工艺,避免了现场的二次施工,具有环保、拆装方便、节省人力成本、使得室内布线更加规整、更加安全可靠、更便于检修维护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室内装修包括房间设计、装修、家具布置及各种小装点。更偏重于建筑物里面的装修建设,不仅在装修设计施工期间,还包括住进去之后长期的不断装饰。传统的室内布线方式一般都使用布线槽,需要在已经建好的墙壁上开槽,将各种线管放置于布线槽中隐藏起来,然后被浇筑在水泥板中,浇筑完毕后不可更改。前述传统室内布线方式具有如下问题:
1)在墙壁上开设布线槽,需要二次施工,费时费力,且现场会产生砂石颗粒灰尘等环境污染物,并会产生噪声污染;
2)人工开槽时施工规范严格,开槽的深度不能太深,否则会因剔凿等操作造成墙面裂缝,破坏墙体结构;横槽的数量不能开设过多,否则会影响墙体的承重;开槽的深度应该保持一致,避免墙体局部受力不均,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导致人工成本高,同时对施工作业具有重重限制,增加布线设计的难度;
3)布线完毕后,布线槽被浇筑在水泥板中,不可更改,不利于后期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室内布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包括由后至前依次设置的走线基板、内扣板、外扣板和饰面板,所述走线基板与待配合的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走线基板上设有若干支撑件;所述内扣板间隔设于所述走线基板的前侧并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内扣板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内扣板上连接板II、内扣板下连接板II,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的高度高于最上端的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的高度低于最下端的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所述内扣板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内扣板下连接板II间隔一定距离的内扣板上连接板I、内扣板下连接板I,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分别与所述外扣板的上下两端相互卡接以将所述内扣板与所述外扣板相互扣合,所述饰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相互卡接以与所述内扣板相互扣合,所述饰面板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下端与墙面相互抵接。
优选的,所述走线基板包括后背板,所述支撑件在所述后背板上相互横向和/或纵向间隔并列设置,所述走线基板上还设有若干穿线孔和若干折痕线I,所述折痕线I竖直设置,所述折痕线I的上下两端不超出所述后背板的上下两端面,所述穿线孔的高度和与其相邻的所述支撑件的高度相互匹配,所述穿线孔的数量不大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所述折痕线I、支撑件和穿线孔的位置相互不重叠。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后背板相互垂直的横支板,所述横支板的远离所述后背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后背板相互平行的竖挡板II,所述横支板上位于所述竖挡板II与所述后背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后背板相互平行的竖挡板I。
优选的,所述后背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折痕线I相互垂直的一道或多道折痕线II,所述折痕线II与所述支撑件和穿线孔的位置相互不重叠,所述折痕线II的左右两端不超出所述后背板的左右两端面。
优选的,所述内扣板包括内扣板基板,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分别设于所述内扣板基板的上下两端,所述内扣板基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扣板基板相互平行的内扣板上支撑板、内扣板下支撑板,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设于所述内扣板上支撑板的上端部,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设于所述内扣板下支撑板的下端部;所述外扣板包括外扣板基板,所述外扣板基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外扣板基板相互垂直的外扣板上连接板、外扣板下连接板,所述外扣板上连接板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相互卡接、所述外扣板下连接板与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相互卡接以使所述外扣板与所述内扣板相互扣合,所述外扣板基板的后表面设有与所述外扣板基板相互垂直的外扣板横隔板,所述外扣板基板的宽度与所述外扣板和所述内扣板相互扣合后的内部宽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的前端部上表面设有上连接板凸起部I,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的前端部下表面设有下连接板凸起部I,所述外扣板上连接板的后端部设有与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相互匹配的外扣板上卡接部,所述外扣板下连接板的后端部设有与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相互匹配的外扣板下卡接部,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和所述外扣板上卡接部相互卡接,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和所述外扣板下卡接部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饰面板包括饰面板基板,所述饰面板基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饰面板基板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上连接板,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上顶板,所述饰面板上顶板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所述饰面板基板的下端设有与所述饰面板基板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下连接板,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与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下抵接部,所述饰面板下抵接部的后端面与墙面相互抵接。
优选的,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的后端部设有饰面板上卡接部,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的前端部上表面设有上连接板凸起部II,所述饰面板上卡接部和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I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的后端部设有饰面板下卡接部,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的前端部下表面设有下连接板凸起部II,所述饰面板下卡接部和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I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饰面板下抵接部包括依次相连的抵接竖板I、抵接横板、抵接竖板II,所述抵接竖板I的上端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抵接竖板I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相互垂直,所述抵接横板与所述抵接竖板I相互垂直,所述抵接竖板II与所述抵接横板相互垂直,所述抵接竖板II的高度低于所述抵接竖板I的高度,所述抵接竖板II的后端面与墙面相互抵接。
优选的,所述饰面板基板的前表面设有若干竖向设置并横向间隔并列排布的饰面纹。
本实用新型中,施工时,将走线基板固定安装于室内墙体侧立面的顶端,内扣板分段安装于走线基板的前侧并与墙体固定连接,然后在走线基板的支撑件上敷设管线,管线敷设完毕后,将外扣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扣板上连接板I和内扣板下连接板I相互卡接,内扣板上连接板II的高度高于最上端的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的高度低于最下端的所述支撑件的高度,从而使得外扣板可以覆盖所有的支撑件,从而覆盖整个敷设有管线的区域;然后将饰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扣板上连接板II和内扣板下连接板II相互扣合,饰面板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下端与墙面相互抵接,从而使饰面板与墙体上端、靠近墙面的墙顶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一方面避免线路外露,另一方面使饰面板与墙体之间的收口整洁美观。
本实用新型中,走线基板上的支撑件用于对室内管线进行支撑、导向、限位固定,多个支撑件则可以对管线进行分层分类敷设;内扣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根据内扣板的尺寸以及室内墙体的情况而定,内扣板的数量为多个时其间隔安装于走线基板的前侧,多个内扣板的设置可以增加与饰面板的连接牢固度,外扣板的长度与走线基板的长度相匹配,从而可以完整的覆盖管线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取代了传统的在墙体开槽的布线工艺,走线基板、内扣板、外扣板和饰面板根据现场情况提前制作好,然后现场安装即可,无需在墙体开设布线槽,避免了现场的二次施工,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拆装均不破坏墙体的主体结构,不影响墙体的承重;
2)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低,节省人工成本;
3)这种装配式的布线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布线工艺来说,整个布线系统的主要位置与传统石膏雕花角线的位置类似,室内的管线敷设在墙体的顶端横向完成,可以对管线分层分类梳理敷设,容置的管线数量多,使得室内的布线更加的规整美观,也更便于后续的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走线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走线基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走线基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走线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走线基板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扣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扣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饰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饰面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走线基板,11、后背板,12、支撑件,121、横支板,122、竖挡板I,123、竖挡板II,13、穿线孔,14、折痕线I,15、基板安装孔,16、折痕线II,21、内扣板,211、内扣板基板,2111、空槽,212、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1、上连接板凸起部I,213、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1、下连接板凸起部I,214、内扣板上支撑板,2141、内扣板安装孔,215、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1、上连接板凸起部II,216、内扣板下支撑板,217、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1、下连接板凸起部II,218、卡槽,22、外扣板,221、外扣板基板,222、外扣板上连接板,2221、外扣板上卡接部,223、外扣板下连接板,2231、外扣板下卡接部,224、外扣板横隔板,3、饰面板,31、饰面板基板,32、饰面板上连接板,321、饰面板上卡接部,322、饰面板上顶板,33、饰面板下连接板,331、饰面板下卡接部,34、饰面板下抵接部,341、抵接竖板I,342、抵接横板,343、抵接竖板II。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后方向是指,以图8所示为例,左侧为前侧、右侧为后侧。
实施例1: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由后至前依次设置的走线基板1、内扣板21、外扣板22和饰面板3,所述走线基板1与待配合的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走线基板1上设有若干支撑件12;所述内扣板21间隔设于所述走线基板1的前侧并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内扣板21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的高度高于最上端的所述支撑件12的高度,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的高度低于最下端的所述支撑件12的高度,所述内扣板21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间隔一定距离的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分别与所述外扣板22的上下两端相互卡接以将所述内扣板21与所述外扣板22相互扣合,所述饰面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相互卡接以与所述内扣板21相互扣合,所述饰面板3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下端与墙面相互抵接。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8所示,施工时,将走线基板1固定安装于室内墙体侧立面的顶端,内扣板21分段安装于走线基板1的前侧并与墙体固定连接,然后在走线基板1的支撑件上敷设管线,管线敷设完毕后,将外扣板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和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相互卡接,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的高度高于最上端的所述支撑件12的高度,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的高度低于最下端的所述支撑件12的高度,从而使得外扣板22可以覆盖所有的支撑件12,从而覆盖整个敷设有管线的区域;然后将饰面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和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相互扣合,饰面板3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下端与墙面相互抵接,从而使饰面板3与墙体上端、靠近墙面的墙顶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一方面避免线路外露,另一方面使饰面板3与墙体之间的收口整洁美观。
本实施例中,走线基板1上的支撑件12用于对室内管线进行支撑、导向、限位固定,多个支撑件12则可以对管线进行分层分类敷设;内扣板2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根据内扣板21的尺寸以及室内墙体的情况而定,内扣板21的数量为多个时其间隔安装于走线基板1的前侧,多个内扣板21的设置可以增加与饰面板3的连接牢固度,外扣板22的长度与走线基板1的长度相匹配,从而可以完整的覆盖管线部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在墙体开槽的布线工艺,整个布线系统的主要位置与传统石膏雕花角线的位置类似,室内的管线敷设在墙体的顶端横向完成,走线基板1、内扣板21、外扣板22和饰面板3根据现场情况提前制作好,然后现场安装即可,避免了现场的二次施工,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并且拆装均不破坏墙体的主体结构,不影响墙体的承重;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低,节省人力成本;这种装配式的布线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布线工艺来说,可以对管线分层分类梳理敷设,容置的管线数量多,使得室内的布线更加的规整美观,也更便于后续的检修维护。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走线基板1包括后背板11,所述支撑件12在所述后背板11上相互横向和/或纵向间隔并列设置,所述走线基板1上还设有若干穿线孔13和若干折痕线I14,所述折痕线I14竖直设置,所述折痕线I14的上下两端不超出所述后背板11的上下两端面,所述穿线孔13的高度和与其相邻的所述支撑件12的高度相互匹配,所述穿线孔13的数量不大于所述支撑件12的数量,所述折痕线I14、支撑件12和穿线孔13的位置相互不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12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后背板11相互垂直的横支板121,所述横支板121的远离所述后背板11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后背板11相互平行的竖挡板II123,所述横支板121上位于所述竖挡板II123与所述后背板11之间设有与所述后背板11相互平行的竖挡板I122。
进一步的,所述竖挡板I122与所述后背板1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竖挡板I122与所述竖挡板II123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穿线孔13的设置,便于管线的穿墙敷设;折痕线I14的设置,便于将走线基板1根据室内墙体的情况进行任意的折弯或裁切;竖挡板I122和竖挡板II123的设置,将支撑件12的上方分成相邻的两个容置槽,两个容置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细化的将不同用途的电管线分隔敷设。当铺设过程中,需要沿墙体拐角处折弯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在对应的折痕线I14处,将后背板11折弯,如图5至图7所示,图5和图6所示为室内不同墙体厚度下阳角走线折弯的状态,图7所示为室内阴角走线折弯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折痕线I14为多个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相互间隔的并贯穿所述后背板11的细长孔。或者,所述折痕线I14为一道竖直设置的细长型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后背板11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穿线孔13的最下端低于与其相邻的所述支撑件12的下端面,所述穿线孔13的最上端高于与其相邻的所述支撑件12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后背板11上设置有基板安装孔15,螺栓穿过所述基板安装孔15将所述后背板11与墙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背板11上还设有与所述折痕线I14相互垂直的一道或多道折痕线II16,所述折痕线II16与所述支撑件12和穿线孔13的位置相互不重叠,所述折痕线II16的左右两端不超出所述后背板11的左右两端面。
本实施例中,折痕线II16的设置,便于走线基板本体1根据室内线路和墙体铺设需要,进行横向的裁切和组合,灵活度更高,实用性更强。
进一步的,所述折痕线II16为多个位于同水平线上的相互间隔的并贯穿所述后背板11的细长孔。或者,所述折痕线II16为一道横向设置的细长型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后背板11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12与所述后背板11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与后背板11一体成型,可以减少组装时间和成本,并且支撑件12与后背板11的连接牢固度更高。
进一步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件12之间的间距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竖挡板I122和竖挡板II123的高度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竖挡板I122和竖挡板II123的间距为8mm。
进一步的,所述竖挡板I122和后背板11的间距为16mm。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内扣板21包括内扣板基板211,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分别设于所述内扣板基板211的上下两端,所述内扣板基板2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扣板基板211相互平行的内扣板上支撑板214、内扣板下支撑板216,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设于所述内扣板上支撑板214的上端部,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设于所述内扣板下支撑板216的下端部;所述外扣板22包括外扣板基板221,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相互垂直的外扣板上连接板222、外扣板下连接板223,所述外扣板上连接板222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相互卡接、所述外扣板下连接板223与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相互卡接以使所述外扣板22与所述内扣板21相互扣合,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的后表面设有与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相互垂直的外扣板横隔板224,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的宽度与所述外扣板22和所述内扣板21相互扣合后的内部宽度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至图12所示,将外扣板22与内扣板21相互扣合后,外扣板22可以覆盖整个支撑件12上的管线部分,对管线进行封闭保护,同时外扣板横隔板224又将走线基板1与外扣板22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分别为弱电区、强电区,以避免强电弱电之间的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的前端部上表面设有上连接板凸起部I2121,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的前端部下表面设有下连接板凸起部I2131,所述外扣板上连接板222的后端部设有与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2121相互匹配的外扣板上卡接部2221,所述外扣板下连接板223的后端部设有与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2131相互匹配的外扣板下卡接部2231,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2121和所述外扣板上卡接部2221相互卡接,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2131和所述外扣板下卡接部2231相互卡接。
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凸起部I2121、下连接板凸起部I2131、外扣板上卡接部2221、外扣板下卡接部2231的设置,使得内扣板21和外扣板22的卡接更加牢固,并且卡接时操作简单,便于拆装。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2121和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2131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外扣板上卡接部2221、所述外扣板下卡接部2231呈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扣板上支撑板214和所述内扣板下支撑板216向后凸出以使所述内扣板上支撑板214、所述内扣板基板211、所述内扣板下支撑板216的后表面之间形成向前凹陷的卡槽218,所述卡槽218与待配合的走线基板1相互匹配。
本实施例中,卡槽218的设置,使得整个室内装修布线结构更加的紧凑,更加节省室内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扣板基板211上设有空槽2111。
本实施例中,空槽2111的设置,既可以避让走线基板1上向前凸出的支撑件的位置,又可以节省材料,并且可以减轻内扣板21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内扣板21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扣板22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减少组装时间和成本,并且增加内扣板21和外扣板22的整体的连接牢固度。
实施例4:
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饰面板3包括饰面板基板31,所述饰面板基板3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饰面板基板31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上连接板32,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32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32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32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上顶板322,所述饰面板上顶板322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所述饰面板基板3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饰面板基板31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下连接板33,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与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下抵接部34,所述饰面板下抵接部34的后端面与墙面相互抵接。
本实施例中,将饰面板3与内扣板21相互扣合时,饰面板本体3的饰面板上连接板32和饰面板下连接板33分别与内扣板21的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和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相互卡接。饰面板上顶板322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饰面板下抵接部34的后端面与墙面相互抵接,以使饰面板本体3与墙体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避免线路外露;并且使得饰面板本体3与墙体之间的收口更加的美观整洁。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32的后端部设有饰面板上卡接部321,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的前端部上表面设有上连接板凸起部II2151,所述饰面板上卡接部321和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I2151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的后端部设有饰面板下卡接部331,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的前端部下表面设有下连接板凸起部II2171,所述饰面板下卡接部331和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I2171相互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上卡接部321的截面呈半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下卡接部331的截面呈半圆弧形。
本实施例中,饰面板上卡接部321和饰面板下卡接部331的设置,使得饰面板本体3与内扣板21之间的卡接更加牢固,并且卡接时操作简单,便于拆装。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下抵接部34包括依次相连的抵接竖板I341、抵接横板342、抵接竖板II343,所述抵接竖板I341的上端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相连接,所述抵接竖板I341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相互垂直,所述抵接横板342与所述抵接竖板I341相互垂直,所述抵接竖板II343与所述抵接横板342相互垂直,所述抵接竖板II343的高度低于所述抵接竖板I341的高度,所述抵接竖板II343的后端面与墙面相互抵接。
本实施例中,饰面板下抵接部34设计为中空开口的结构,给予饰面板下抵接部34以变形的空间,从而给予墙面装饰板以一定的安装误差,并且,当墙面的装饰板具有一定的误差导致饰面板下抵接部34向前变形时,饰面板下抵接部34也由于弹性变形而给予墙面装饰板以反向的压力,从而使得饰面板本体3与墙体之间的封闭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基板31的前表面设有若干竖向设置并横向间隔并列排布的饰面纹。
本实施例中,饰面纹的设置,增加了室内布线系统的美观度,并且当饰面板本体3需要拼接组合时,竖向设置的饰面纹也能隐藏拼接缝隙,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美观度。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本体3由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本体3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减少组装时间和成本,并且相比于分体式结构来说,一体成型结构更能增加饰面板本体3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所相同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上面详细的说明中,参考了附图,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典型地确定类似的部件,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指明。在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图示说明的实施方案不意味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文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下,其他实施方案可以被使用,并且可以作其他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后至前依次设置的走线基板(1)、内扣板(21)、外扣板(22)和饰面板(3),所述走线基板(1)与待配合的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走线基板(1)上设有若干支撑件(12);所述内扣板(21)间隔设于所述走线基板(1)的前侧并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内扣板(21)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的高度高于最上端的所述支撑件(12)的高度,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的高度低于最下端的所述支撑件(12)的高度,所述内扣板(21)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间隔一定距离的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分别与所述外扣板(22)的上下两端相互卡接以将所述内扣板(21)与所述外扣板(22)相互扣合,所述饰面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相互卡接以与所述内扣板(21)相互扣合,所述饰面板(3)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下端与墙面相互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基板(1)包括后背板(11),所述支撑件(12)在所述后背板(11)上相互横向和/或纵向间隔并列设置,所述走线基板(1)上还设有若干穿线孔(13)和若干折痕线I(14),所述折痕线I(14)竖直设置,所述折痕线I(14)的上下两端不超出所述后背板(11)的上下两端面,所述穿线孔(13)的高度和与其相邻的所述支撑件(12)的高度相互匹配,所述穿线孔(13)的数量不大于所述支撑件(12)的数量,所述折痕线I(14)、支撑件(12)和穿线孔(13)的位置相互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后背板(11)相互垂直的横支板(121),所述横支板(121)的远离所述后背板(11)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后背板(11)相互平行的竖挡板II(123),所述横支板(121)上位于所述竖挡板II(123)与所述后背板(11)之间设有与所述后背板(11)相互平行的竖挡板I(1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11)上还设有与所述折痕线I(14)相互垂直的一道或多道折痕线II(16),所述折痕线II(16)与所述支撑件(12)和穿线孔(13)的位置相互不重叠,所述折痕线II(16)的左右两端不超出所述后背板(11)的左右两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板(21)包括内扣板基板(211),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和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分别设于所述内扣板基板(211)的上下两端,所述内扣板基板(2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扣板基板(211)相互平行的内扣板上支撑板(214)、内扣板下支撑板(216),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设于所述内扣板上支撑板(214)的上端部,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设于所述内扣板下支撑板(216)的下端部;所述外扣板(22)包括外扣板基板(221),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相互垂直的外扣板上连接板(222)、外扣板下连接板(223),所述外扣板上连接板(222)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相互卡接、所述外扣板下连接板(223)与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相互卡接以使所述外扣板(22)与所述内扣板(21)相互扣合,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的后表面设有与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相互垂直的外扣板横隔板(224),所述外扣板基板(221)的宽度与所述外扣板(22)和所述内扣板(21)相互扣合后的内部宽度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212)的前端部上表面设有上连接板凸起部I(2121),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213)的前端部下表面设有下连接板凸起部I(2131),所述外扣板上连接板(222)的后端部设有与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2121)相互匹配的外扣板上卡接部(2221),所述外扣板下连接板(223)的后端部设有与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2131)相互匹配的外扣板下卡接部(2231),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2121)和所述外扣板上卡接部(2221)相互卡接,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2131)和所述外扣板下卡接部(2231)相互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3)包括饰面板基板(31),所述饰面板基板(3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饰面板基板(31)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上连接板(32),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32)与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32)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32)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上顶板(322),所述饰面板上顶板(322)的上端与室内墙顶相抵接;所述饰面板基板(3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饰面板基板(31)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下连接板(33),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与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相互垂直的饰面板下抵接部(34),所述饰面板下抵接部(34)的后端面与墙面相互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上连接板(32)的后端部设有饰面板上卡接部(321),所述内扣板上连接板II(215)的前端部上表面设有上连接板凸起部II(2151),所述饰面板上卡接部(321)和所述上连接板凸起部II(2151)相互卡接;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的后端部设有饰面板下卡接部(331),所述内扣板下连接板II(217)的前端部下表面设有下连接板凸起部II(2171),所述饰面板下卡接部(331)和所述下连接板凸起部II(2171)相互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下抵接部(34)包括依次相连的抵接竖板I(341)、抵接横板(342)、抵接竖板II(343),所述抵接竖板I(341)的上端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相连接,所述抵接竖板I(341)与所述饰面板下连接板(33)相互垂直,所述抵接横板(342)与所述抵接竖板I(341)相互垂直,所述抵接竖板II(343)与所述抵接横板(342)相互垂直,所述抵接竖板II(343)的高度低于所述抵接竖板I(341)的高度,所述抵接竖板II(343)的后端面与墙面相互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室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基板(31)的前表面设有若干竖向设置并横向间隔并列排布的饰面纹。
CN202320593547.1U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Active CN219304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3547.1U CN219304417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3547.1U CN219304417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4417U true CN219304417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3547.1U Active CN219304417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4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1903B1 (ja) 間接照明構造体のユニット部品
CN219304417U (zh) 一种室内布线结构
CN113833154A (zh) 一种装饰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6111536A (zh) 一种室内布线系统
CN219411590U (zh) 一种室内布线用饰面板
CN204326303U (zh) 阴角连接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建筑单元阴角和建筑单元
CN219322029U (zh) 一种室内布线用走线基板
CN205377210U (zh) 一种组合式电缆桥架
CN219268397U (zh) 一种室内布线用扣板件
CN211351620U (zh) 布线装置
CN108590022B (zh) 一种室外建筑幕墙用不锈钢波纹板
CN219909402U (zh) 金属防水板材单元及其拼接而成的防水幕墙
CN216641093U (zh) 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及楼板
CN213359074U (zh) 一种装配式吊顶收口的安装系统
CN113431289B (zh) 一种集成线管的装饰板安装组件、装饰板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789348Y (zh) 板件连接固定装饰件
CN216840411U (zh) 明敷管道式踢脚线
CN212248878U (zh) 一种模块化壁板及组合壁板
CN217759399U (zh) 一种装配式防护墙板
CN217000212U (zh) 一种室内墙板固定卡件
CN211691183U (zh) 一种综合性集成装饰件
CN21548378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物墙体连接结构
CN219196247U (zh) 一种装配式整体阳台系统
CN213837294U (zh) 一种吊顶用新型龙骨及其平面吊顶结构
CN214531317U (zh) 一种隔断用脚套龙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