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7780U -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7780U
CN219297780U CN202320133925.8U CN202320133925U CN219297780U CN 219297780 U CN219297780 U CN 219297780U CN 202320133925 U CN202320133925 U CN 202320133925U CN 219297780 U CN219297780 U CN 219297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rame
pressure
bearing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39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芳
李智
李裕
李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chuang Waterless Dyehouse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Jinyinfeng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chuang Waterless Dyehouse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Jinyinfeng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chuang Waterless Dyehouse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Jinyinfeng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chuang Waterless Dyehou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39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7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7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7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一转轴、左右第一摆臂和第一压力组件;第一压辊包括第一辊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辊体左右的第一端轴,所述第一端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压辊连接于所述机架;左右所述第一摆臂连接于对应的左右第一端轴;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对所述第一摆臂沿第一辊体指向第二辊体的方向施力,使得所述第一端轴绕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摆动,以使所述第一端轴在背向第二压辊的方向上受力,并使所述第一辊体在指向所述第二辊体的方向上受力;所述第一压力组件能作用于所述第一摆臂多个不同的位置;本申请主要解决现有压轧装置在压合过程中,压辊弯曲程度及弯曲位置不可调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纺织品印染及各种带状或板状物加工的过程中,需将布料或钢板或薄膜等带状物进行压轧处理,比如在布料的染色过程中,需将布料轧涂染料等功能性溶液,然后把带有功能性溶液的布料加热烘干,传统的轧涂方法有很多,但都是通过两支或多只压辊通过压辊轴端的压力进行压合,在压合过程中轴端的压力会导致工作面朝向压力方向相反方向的弯曲变形,容易造成产品出现左中右的厚度或带液量不均匀的情况。
CN101687234A公开了一种轧机机架,在压辊两端设置有装配件,装配件上设置有弯臂,弯臂远离装配件的两端通过连接件拉紧成一个整体,通过动力装置下压连接件,以使摆臂一端朝向压辊方向摆动,并带动连接有装配件的摆臂另一端,从而使压辊两端产生抵抗压辊变形的弯矩,从而使压辊受力均匀。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压辊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不过由于下压位置固定不可调,并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及所轧产品的尺寸而调整下压位置。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容易操控的可调节辊体弯程度和弯曲位置的压轧装置一直以来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压辊在加工中,压辊弯曲程度不可调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包括:
机架、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至少包括第二压辊、左右的第三轴承和左右的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二压辊包括第二辊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体两端的左右的第二端轴,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三轴承和第三轴承座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架;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压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一转轴、左右的第一轴承和左右的第一轴承座、左右的第一摆臂、左右的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左右的第一压力组件;所述第一压辊包括第一辊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辊体两端的左右第一端轴;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机架可转动地连接;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分别与所述机架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一端轴、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座、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转轴、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块、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轨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滑轨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左右两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辊的轴向方向设置;
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或抵触设置;
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机架,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能够作用于左右两个所述第一摆臂上的多个不同的位置,而且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背向所述第二压辊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辊体的宽度范围之内;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对两个所述第一摆臂沿所述第一辊体指向所述第二辊体的方向施加作用力,迫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端轴在背向所述第二端轴的方向上受力,使各所述第一端轴绕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摆动,同时迫使所述第一辊体在指向所述第二辊体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辊体施加压力,使所述第一压辊向所述第二压辊方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压辊形成朝向所述第二辊体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调节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压力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还包括与左右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对应设置的左右第一压力组件的位置调节机构,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位置调节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机架,另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在所述第一辊体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左右两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器,各所述压力器布置于所述第一辊体的宽度范围内,并作用于对应的摆臂的不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还包括第二轴承、容置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轴承座、第四轴承和容置所述第四轴承的第四轴承座;
所述第二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外端,所述第一端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三轴承座外端,所述第二端轴通过所述第四轴承与所述第四轴承座转动连接;
左右所述第一摆臂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或者,左右所述第一摆臂连接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还包括第三压力组件,所述第三压力组件具有伸缩特性,所述第三压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第四轴承座之间,且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轴承座,另一端抵接或连接所述第四轴承座。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左右所述摆臂的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
所述第一轴承座顶端设置有第一支点,而且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一摆臂抵触;所述第一摆臂在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作用下围绕所述第一支点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压力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压辊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各所述第一压辊分别被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压制在所述第二压辊外圆面。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还包括左右的第三转轴、左右的第四滑轨和左右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四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四滑轨与所述机架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轴的两端,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压辊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摆臂、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轨、所述机架依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辊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二转轴、左右的第二摆臂、左右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和左右的第二压力组件;
左右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四轴承座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所述机架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二端轴、左右的各所述第四轴承、左右的各所述第四轴承座、左右的各所述第二转轴、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滑块、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滑轨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
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四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或抵触设置;
左右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机架,左右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能够作用于左右两个所述第二摆臂上的多个不同的位置,而且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辊背向所述第一压辊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压力组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辊体的宽度范围之内;左右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对两个所述第二摆臂沿所述第二辊体指向所述第一辊体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使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端轴在背向所述第一端轴的方向上受力,使各所述第二端轴绕对应的所述第二转轴摆动,同时使所述第二辊体在指向所述第一辊体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辊体施加压力,迫使所述第二压辊向所述第一压辊方向运动;合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压辊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辊体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调节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压力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
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压辊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二压辊;
当所述第二框架朝向所述第一框架移动时,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第二压辊朝向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压辊抵靠;各所述第一压辊被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压制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压辊外圆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压力组件对两摆臂一端沿第一辊体指向第二压辊的方向施力,从而使第一端轴绕第一转轴摆动,以使连接摆臂另一端的第一端轴受到背向第二压辊的力,同时第一辊体中部受到朝向第二压辊的力,从而改变第一压辊的变形。根据不同的基材宽度及不同的需要调节第一压力组件作用于力臂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辊体的受力位置,进而改变压辊的弯曲程度和弯曲位置,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正视图。
图示说明:
1、机架;11、第一框架;12、第二框架;
21、第一压辊;211、第一辊体;212、第一端轴;22、第二压辊;221、第二辊体;222、第二端轴;
31、第一摆臂;32、第二摆臂;
41、第一压力组件;42、第二压力组件;43、第三压力组件;44、第四压力组件;4111、滚珠轴承;
511、第三滑轨;512、第三滑块;513、位置调节机构;514、第一箱体;515、第二箱体;5111、连接件;
61、第一轴承座;62、第二轴承座;63、第三轴承座;64、第四轴承座;611、第一轴承;621、第二轴承;631、第三轴承;641、第四轴承;612、第一支点;
71、第一滑轨;72、第一滑块;73、第二滑轨;74、第二滑块;75、第四滑轨;76、第四滑块;
81、第一转轴;82、第二转轴;83、第三转轴;
91、料槽;911、料槽升降滑轨;912、料槽升降气缸;913、料槽升降气囊;92、含浸轮;99、第X滑轨;
1101、导轮;1102、展开轮;1103、张力检测装置;
1201、第N滑轨;1202、第N滑块;1204、第N压力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请参阅图1,该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包括第二压辊22、左右的第三轴承631和左右的第三轴承座63,所述第二压辊22包括第二辊体22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体221两端的左右的第二端轴222,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222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三轴承631和第三轴承座63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架1。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2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21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一转轴81、左右的第一轴承611和左右的第一轴承座61、左右的第一摆臂31、左右的第一滑轨71和第一滑块72、左右的第一压力组件41;本申请中所述的左右两边指的是以图1为例,第一压辊21的左右两边。
所述第一压辊21包括第一辊体2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辊体211两端的左右第一端轴212。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212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轴承611和第一轴承座61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连接。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81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72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61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212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81分别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一端轴212、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61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座6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转轴8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块72、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轨71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滑块72与所述第一滑轨71滑动配合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滑轨71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辊22的轴向方向设置。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摆臂31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61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压辊21沿所述第一滑轨71可前后滑动设置,同时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端轴212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设置。
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架1,进一步地,左右所述的第一压力组件41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三滑块512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三滑轨511连接,两个所述第三滑轨511分别设置于机架1与左右所述第一摆臂31上,而且上述第三滑轨511位于上述第一压辊21背向第二压辊22的位置上,并且位于第一辊体211的宽度范围之内,以图1为例,上述宽度范围指的是第一辊体211从左到右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还包括第一组件位置调节机构513,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为丝杠滑块直线运动机构,上述调节机构一端连接于上述机架1上,另一端与位于上述机架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带动上述第三滑块512在第三滑轨511内移动,从而带动压力器第一压力组件41在第一压辊21背向第二压辊22的位置上移动,以根据所轧基材宽度不同调整最佳的压合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压力组件41为液压缸,上述液压缸的缸体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液压缸的活动主体与设置在第一摆臂3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活动主体垂直于上述第一辊体211的轴线并朝向该轴线设置。上述第一压力组件41还包括与上述液压缸相连接的液压管路、液压站。
工作原理:左右两边的液压缸处于伸展状态时,活动主体对两个所述第一摆臂31沿所述第一辊体211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并压合上述第一摆臂31,使上述第一摆臂31绕第一转轴81摆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一轴承座61绕上述第一转轴81摆动,迫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端轴212在背向所述第二端轴222的方向上受力并沿第一滑轨71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一辊体211在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辊体221施加压力,使得所述第一压辊21向所述第二压辊22方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一压辊21形成朝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第一组件位置调节组件来调节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压力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上述液压缸的活动主体复位时,活动主体对两上述第一摆臂31沿上述第一辊体211背向上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使第一摆臂31复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在增加了第一支点612,第一摆臂31绕第一支点612转动,以使转动更加平稳。
请参阅图2,该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包括第二压辊22、左右的第三轴承631和左右的第三轴承座63、左右的第四轴承641和左右的第四轴承座64。所述的第四轴承座64位于所述的第三轴承座63外端,与所述第三轴承座63一体设置或独立设置。所述第二压辊22包括第二辊体221和两个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体221两端的左右的第二端轴222,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222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三轴承631和第三轴承座63还有第四轴承641和第四轴承座64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架1。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2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21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一转轴81、左右的第一轴承611和左右的第一轴承座61、左右的第二轴承621和左右的第二轴承座62、左右的第一摆臂31、左右的第一滑轨71和第一滑块72、左右的第一压力组件41。
所述第一压辊21包括第一辊体2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辊体211两端的左右第一端轴212。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212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轴承611和第一轴承座61还有左右的所述第二轴承621和第二轴承座62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轴承座62位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61外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61一体设置或独立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81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72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61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212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81分别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一端轴212、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61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座6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转轴8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块72、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轨71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滑块72与所述第一滑轨71滑动配合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滑轨71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辊22的轴向方向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轧装置还包括左右的第三转轴83、左右的第四滑轨75和左右的第四滑块76,所述第四滑块76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四滑轨75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座62连接;所述第四滑轨75与所述机架1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轴212的两端,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压辊21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轴承座62、所述第三转轴83、所述第四滑块76、所述第四滑轨75、所述机架1依次连接。
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摆臂31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座62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压辊21沿所述第一滑轨71可前后滑动设置,同时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端轴212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轴承座61顶端设置有第一支点612,而且上述第一支点612朝向上述第一摆臂31方向设置,并且与上述第一摆臂31抵触。
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架1。更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容置第一摆臂31一部分的第一箱体514。第一摆臂31位于上述第一压辊21背向第二压辊22位置上的一部分为第一摆臂31压合部。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一端分别通过左右对应的第三滑块512与设置在第一摆臂31压合部上的第三滑轨511滑动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三滑块512与设置在第一箱体514上的第三滑轨511滑动连接,上述第三滑轨511位于上述第一压辊21背向第二压辊22的位置上,并且位于第一辊体211的宽度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压力组件41包括气囊和容置气囊的上下盒体。上述上盒体与位于第一箱体514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上述下盒体与位于上述第一摆臂31压合部的第三滑块512连接。上述气囊垂直于上述第一辊体211的轴线设置。液压缸的缸体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液压缸的活动主体与设置在第一摆臂3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活动主体垂直于上述第一辊体211的轴线并朝向该轴线设置。上述气囊处于伸展状态时可推动上下盒体相背运动;当气囊处于非伸展状态时,上下盒体因重力作用朝向运动。上述第一压力组件41还包括与上述气囊相连接的气压管路、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还包括第一组件位置调节机构513,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为丝杠滑块直线运动机构,上述调节机构一端连接于上述机架1上,另一端与上盒体和/或下盒体连接,从而带动气囊在第一压辊21背向第二压辊22的位置上移动,以根据所轧基材宽度不同调整最佳的压合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压轧装置还包括第四压力组件44,所述第四压力组件44具有伸缩特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组件为气囊,所述气囊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514的下方平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31压合部的下方抵接。
工作原理:左右两边的气囊处于伸展状态时,气囊推动上下盒体,从而对两个所述第一摆臂31沿所述第一辊体211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并压合上述第一摆臂31,使上述第一摆臂31绕第一转轴81摆动并且绕所述第一支点612转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二轴承座62绕上述第三转轴83摆动,迫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端轴212在背向所述第二端轴222的方向上受力并沿第四滑轨75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一辊体211在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辊体221施加压力,使得所述第一压辊21向所述第二压辊22方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一压辊21形成朝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第一组件位置调节组件来调节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压力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上述气囊处于非伸展状态时,上下盒体因重力作用朝向气囊复位,此时第四压力组件44处于伸展状态,第四压力组件44对上述第一摆臂31沿第一辊体211背向第二辊体2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从而使第一摆臂31复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与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一摆臂31与第一轴承座61和第二轴承座62连接。
请参阅图3,该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包括第二压辊22、左右的第三轴承631和左右的第三轴承座63、左右的第四轴承641和左右的第四轴承座64。所述的第四轴承座64位于所述的第三轴承座63外端,与所述第三轴承座63一体设置或独立设置。所述第二压辊22包括第二辊体221和两个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体221两端的左右的第二端轴222,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222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三轴承631和第三轴承座63还有第四轴承641和第四轴承座64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架1。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2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21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一转轴81、左右的第一轴承611和左右的第一轴承座61、左右的第二轴承621和左右的第二轴承座62、左右的第一摆臂31、左右的第一滑轨71和第一滑块72、左右的第一压力组件41。
所述第一压辊21包括第一辊体2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辊体211两端的左右第一端轴212。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212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轴承611和第一轴承座61还有左右的所述第二轴承621和第二轴承座62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轴承座62位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61外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61一体设置或独立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81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72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61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212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81分别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一端轴212、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61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座6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转轴8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块72、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轨71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滑块72与所述第一滑轨71滑动配合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滑轨71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辊22的轴向方向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轧装置还包括左右的第三转轴83、左右的第四滑轨75和左右的第四滑块76,所述第四滑块76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四滑轨75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座62连接;所述第四滑轨75与所述机架1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轴212的两端,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压辊21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轴承座62、所述第三转轴83、所述第四滑块76、所述第四滑轨75、所述机架1依次连接。
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摆臂31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61和第二轴承座62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压辊21沿所述第一滑轨71可前后滑动设置,同时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端轴212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设置。
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架1。更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容置第一摆臂31一部分的第一箱体514。第一摆臂31位于上述第一压辊21背向第二压辊22位置上的一部分为第一摆臂31压合部。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三滑块512与设置在第一摆臂31压合部上的第三滑轨511滑动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三滑块512与设置在第一箱体514上的第三滑轨511滑动连接,上述第三滑轨511位于上述第一压辊21背向第二压辊22的位置上,并且位于第一辊体211的宽度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第一压力组件41为液压缸,上述液压缸的缸体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液压缸的活动主体与设置在第一摆臂3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活动主体垂直于上述第一辊体211的轴线并朝向该轴线设置。更进一步地,上述活动主体与位于上述第一摆臂31上的第三滑块512通过转轴和滚珠轴承4111连接,从而使第一压力组件41对第一摆臂31施力时,装置整体结构不会破坏。第一压力组件41还包括与上述液压缸相连接的液压管路、液压站。
进一步地,第一压力组件41为液压缸,上述液压缸的缸体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液压缸的活动主体与设置在第一摆臂31上的第三滑块512连接,活动主体垂直于上述第一辊体211的轴线并朝向该轴线设置。上述第一压力组件41还包括与上述液压缸相连接的液压管路、液压站。
工作原理:左右两边的液压缸处于伸展状态时,活动主体对两个所述第一摆臂31沿所述第一辊体211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并压合上述第一摆臂31,使上述第一摆臂31以第一轴承座61为支点绕第一转轴81摆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二轴承座62绕上述第三转轴83摆动,迫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端轴212在背向所述第二端轴222的方向上受力并沿第四滑轨75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一辊体211在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辊体221施加压力,使得所述第一压辊21向所述第二压辊22方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一压辊21形成朝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第一组件位置调节组件来调节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压力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上述液压缸的活动主体复位时,活动主体对两上述第一摆臂31沿上述第一辊体211背向上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使第一摆臂31复位。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与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气囊,控制气囊的工作状态实现调节施力位置的功能,而且还增加了作用于第二压辊22的摆臂。
请参阅图4,该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2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21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一转轴81、左右的第一轴承611和左右的第一轴承座61、左右的第二轴承621和左右的第二轴承座62、左右的第一摆臂31、左右的第一滑轨71和第一滑块72、左右的第一压力组件41。
所述第一压辊21包括第一辊体2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辊体211两端的左右第一端轴212。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212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轴承611和第一轴承座61还有左右的所述第二轴承621和第二轴承座62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轴承座62位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61外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61一体设置或独立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81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72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61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212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81分别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一端轴212、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61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座6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转轴81、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块72、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轨71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滑块72与所述第一滑轨71滑动配合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滑轨71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辊22的轴向方向设置。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摆臂31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61和第二轴承座62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压辊21沿所述第一滑轨71可前后滑动设置,同时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端轴212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轧装置还包括左右的第三转轴83、左右的第四滑轨75和左右的第四滑块76,所述第四滑块76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四滑轨75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座62连接;所述第四滑轨75与所述机架1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轴212的两端,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压辊21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轴承座62、所述第三转轴83、所述第四滑块76、所述第四滑轨75、所述机架1依次连接。
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架1。更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容置第一摆臂31一部分的第一箱体514。第一摆臂31位于上述第一压辊21背向第二压辊22位置上的一部分为第一摆臂31压合部。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41包括若干压力器,所述压力器具有伸缩特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器为气囊。若干所述气囊布置于左右的所述第一摆臂31压合部上,所述气囊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摆臂3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箱体514上方平面,或者,所述气囊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臂31,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箱体514上方平面。多个上述气囊相对于上述第一摆臂31具有不同的位置,且垂直于上述第一辊体211的轴线设置。上述第一压力组件41还包括与上述气囊相连接的气压管路、气缸。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包括第二压辊22、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辊22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二转轴82、左右的第三轴承631和左右的第三轴承座63、左右的第四轴承641和左右的第四轴承座64、左右的第二摆臂32、左右的第二滑轨73和第二滑块74、左右的第二压力组件42。
所述第二压辊22包括第二辊体22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体221两端的左右第二端轴222。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222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三轴承631和第三轴承座63还有左右的所述第四轴承641和第四轴承座64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四轴承座64位于所述的第三轴承座63外端,与所述第三轴承座63一体设置或独立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二转轴82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滑块74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四轴承座64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222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二转轴82分别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二端轴222、左右的各所述第四轴承641、左右的各所述第四轴承座64、左右的各所述第二转轴82、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滑块74、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滑轨73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滑块74与所述第二滑轨73滑动配合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二滑轨73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辊22的轴向方向设置。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摆臂32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轴承座63和第四轴承座64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42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压辊22沿所述第二滑轨73可前后滑动设置,同时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二端轴222与所述机架1可摆动地设置。
左右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4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架1。更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容置第二摆臂32一部分的第二箱体515。第二摆臂32位于上述第二压辊22背向第一压辊21位置上的一部分为第二摆臂32压合部。左右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42包括若干压力器,所述压力器具有伸缩特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器为气囊。若干所述气囊布置于左右的所述第二摆臂32压合部上,所述气囊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摆臂3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箱体515上方平面,或者,所述气囊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臂32,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箱体515上方平面。多个上述气囊相对于上述第二摆臂32具有不同的位置,且垂直于上述第二辊体221的轴线设置。上述第一压力组件41还包括与上述气囊相连接的气压管路、气缸。
进一步地,上述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还包括第三压力组件43,上述第三压力组件43具有伸缩特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气囊。优选地,所述第三压力组件43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62与所述第四轴承座64之间,且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轴承座62,另一端抵接或连接所述第四轴承座64。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压力组件43还可以设置于第一轴承座61和第三轴承座63之外,同时位于第二轴承座62和第四轴承座64之间,但是不能够在第一轴承座61和第三轴承座63之间或以内。
进一步地,上述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还包括两个可伸缩的连接件5111。一个上述连接件5111将左右第一摆臂31的端部连接成一体,另一个将左右第二摆臂32的端部连接成一体,上述端部均位于第一压辊21的宽度范围内。
工作原理:左右两边的第一压力组件41的压力器处于伸展状态时,对两个所述第一摆臂31沿所述第一辊体211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并压合上述第一摆臂31,使上述第一摆臂31绕第一转轴81摆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二轴承座62绕上述第三转轴83摆动,迫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端轴212在背向所述第二端轴222的方向上受力并沿第四滑轨75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一辊体211在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辊体221施加压力,使得所述第一压辊21向所述第二压辊22方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一压辊21形成朝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调节压力器的压力大小和施加压力的位置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
左右两边的第二压力组件42的压力器处于伸展状态时,对两个所述第二摆臂32沿所述第二辊体221指向所述第一辊体21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并压合上述第二摆臂32,使上述第二摆臂32绕第二转轴82摆动,从而带动上述第四轴承座64绕上述第二转轴82摆动,迫使对应的所述第二端轴222在背向所述第一端轴212的方向上受力并沿第二滑轨73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二辊体221在指向所述第一辊体211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辊体211施加压力,使得所述第二压辊22向所述第一压辊21方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二压辊22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辊体211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调节压力器的压力大小和施加压力的位置来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与实施例四相比,本实施例新增了一组作用于第二压辊22的第一压力组件41。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各左右两边的第一压力组件41的压力器处于伸展状态时,对各两个所述第一摆臂31沿各所述第一辊体211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并压合上述第一摆臂31,使各上述第一摆臂31绕第一转轴81摆动,从而带动各上述第二轴承座62绕上述第三转轴83摆动,迫使对应的各所述第一端轴212在背向所述第二端轴222的方向上受力并沿第四滑轨75移动,进而使各所述第一辊体211在指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辊体221施加压力,使得各所述第一压辊21向所述第二压辊22方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使得各所述第一压辊21形成朝向所述第二辊体221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调节压力器的压力大小和施加压力的位置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新增了进料机构。
请参阅图6,该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包括第一压辊21和第二压辊22,上述第一压辊21和上述第二压辊2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上述第二压辊22设置于上述第一压辊21的下方,上述第一压辊21和上述第二压辊22平行且可离合地压合设置于上述机架1上,上述料槽91设置于上述第一压辊21或/和上述第二压辊22的下方,多个含浸轮92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平行压轧设置于上述料槽91内,第一个上述含浸轮92与上述料槽91转动连接设置,其余含浸轮92通过第X滑轨99与第一个含浸轮92依次可分离地抵靠设置,最后一个含浸轮92与上述第二压辊22可分离地抵靠设置,上述料槽91连接有料槽升降滑轨911及料槽升降气缸912,上述料槽91通过料槽升降气缸912沿料槽升降滑轨911滑动,带动料槽91内的各上述含浸轮92及上述第二压辊22依次压轧或分离。
进一步地,图上述料槽升降气缸912的下方连接有料槽升降气囊913,上述料槽升降气缸912的行程加上料槽升降气囊913的行程为料槽91总的行程,通过上述料槽升降气缸912的设置可以使料槽91得到较大的升降行程,由于气囊可以允许较大幅度的偏移,相对于气缸而言较为平稳,通过料槽升降气囊913的设置可以使上述含浸轮92之间及最后一个含浸轮92与上述第一压辊21之间的压力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位于最下方的含浸轮92的端轴穿过上述料槽91,最下方的含浸轮92的端轴连接有机械密封轴承,并通过上述机械密封轴承与上述料槽91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含浸轮92的其中一个端轴连接有动力装置。
或者,位于最上方的含浸轮92转动地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至少其中一个端轴伸出料槽91的外面,通过齿轮与上述第一压辊21之间传递动力。上述料槽91连接有料槽91升降装置,上述料槽91升降装置连接在机架1上,上述料槽91升降装置包括料槽91升降限位装置,升降导向装置,升降动力装置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含浸轮92升降装置,上述含浸轮92升降装置包括滑槽,上述滑槽设置于上述料槽91两端的内侧壁,上述含浸轮92的端轴在滑槽内滑动设置,各上述含浸轮92通过设置在滑槽上的气压或油压升降装置或手动杠杆装置依次压轧或脱离设置。
进一步地,含浸轮92的端轴设置有滚动轴承,上述滚动轴承在上述滑槽内滚动或滑动设置。
含浸轮92的轴端与含浸轮92升降装置转动连接,含浸轮92升降装置带动各含浸轮92依次上升,上升到工作位置时停止,料槽91下降时含浸轮92升降装置带动各含浸轮92依次下降。
上述第一压辊21或/和上述第二压辊22的前方设置有展开装置,上述展开装置为导轮1101或剥边器或展开轮1102,上述第一压辊21或/和上述第二压辊22的后方设置有导轮1101或/和张力检测装置1103。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本实施例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由两组实施例一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组成。
请参阅图7,上述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至少包括两组实施例一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两组上述实施例一的辊体受力的均匀压轧装置前后(或上下)排列设置,优选两组上述的辊体受力的均匀压轧装置前后镜像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的机架1包括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上述第一框架11为一组实施例一的压轧装置的机架1,上述第二框架12为另一组实施例一的压轧装置的机架1。
上述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还包括第N压力组件1204、第N滑块1202、第N滑轨1201,上述第N滑轨1201与上述第一框架11连接,第N滑块1202与上述第二框架12连接,第N压力组件1204一端与上述第一框架11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二框架12连接,上述第一框架11和上述第二框架12通过第N压力组件1204可离合地设置。
在上述第N压力组件1204的作用下,上述第一框架11与上述第二框架12远离或抵靠,从而带动两个上述第二压辊22离合。两个上述第二压辊22的圆周方向上各设置有一个上述第一压辊21,各上述第一压辊21被各自对应的上述第一压力组件41压制在对应的上述第二压辊22的外圆面。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与实施例四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压力组件42的压力器为调节螺母。多个上述的调节螺母相对于上述摆臂具有不同的位置,能够通过控制各上述调节螺母在第二箱体515的深入程度,从而改变作用于上述摆臂的位置和压力大小,进而根据所轧基材宽度不同控制压辊弯曲变形程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机架、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至少包括第二压辊、左右的第三轴承和左右的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二压辊包括第二辊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体两端的左右的第二端轴,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三轴承和第三轴承座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架;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压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一转轴、左右的第一轴承和左右的第一轴承座、左右的第一摆臂、左右的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左右的第一压力组件;所述第一压辊包括第一辊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辊体两端的左右第一端轴;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分别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机架可转动地连接;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一端轴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一转轴分别与所述机架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一端轴、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轴承座、左右的各所述第一转轴、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块、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滑轨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设置,左右的所述第一滑轨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左右两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辊的轴向方向设置;
左右的各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或抵触设置;
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机架,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能够作用于左右两个所述第一摆臂上的多个不同的位置,而且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背向所述第二压辊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辊体的宽度范围之内;左右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对两个所述第一摆臂沿所述第一辊体指向所述第二辊体的方向施加作用力,迫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端轴在背向所述第二端轴的方向上受力,使各所述第一端轴绕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摆动,同时迫使所述第一辊体在指向所述第二辊体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辊体施加压力,使所述第一压辊向所述第二压辊方向运动;在合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压辊形成朝向所述第二辊体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调节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压力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左右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对应设置的左右第一压力组件的位置调节机构,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位置调节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机架,另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在所述第一辊体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两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器,各所述压力器布置于所述第一辊体的宽度范围内,并作用于对应的摆臂的不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轴承、容置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轴承座、第四轴承和容置所述第四轴承的第四轴承座;
所述第二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外端,所述第一端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三轴承座外端,所述第二端轴通过所述第四轴承与所述第四轴承座转动连接;
左右所述第一摆臂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或者,左右所述第一摆臂连接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压力组件,所述第三压力组件具有伸缩特性,所述第三压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第四轴承座之间,且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轴承座,另一端抵接或连接所述第四轴承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摆臂的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
所述第一轴承座顶端设置有第一支点,而且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一摆臂抵触;所述第一摆臂在所述第一压力组件的作用下围绕所述第一支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压辊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压辊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各所述第一压辊分别被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压制在所述第二压辊外圆面。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的第三转轴、左右的第四滑轨和左右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四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四滑轨与所述机架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轴的两端,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压辊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摆臂、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轨、所述机架依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辊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第二转轴、左右的第二摆臂、左右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和左右的第二压力组件;
左右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四轴承座连接,以使左右的所述第二端轴通过左右的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所述机架可摆动地连接;左右的各所述第二端轴、左右的各所述第四轴承、左右的各所述第四轴承座、左右的各所述第二转轴、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滑块、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滑轨依次并左右对应连接;
左右的各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四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或抵触设置;
左右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所述机架,左右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能够作用于左右两个所述第二摆臂上的多个不同的位置,而且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辊背向所述第一压辊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压力组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辊体的宽度范围之内;左右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对两个所述第二摆臂沿所述第二辊体指向所述第一辊体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使左右对应的所述第二端轴在背向所述第一端轴的方向上受力,使各所述第二端轴绕对应的所述第二转轴摆动,同时使所述第二辊体在指向所述第一辊体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辊体施加压力,迫使所述第二压辊向所述第一压辊方向运动;合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压辊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辊体突出的弯曲变形,通过调节各所述第二压力组件压力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弯曲变形的程度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
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压辊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二压辊;
当所述第二框架朝向所述第一框架移动时,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第二压辊朝向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压辊抵靠;各所述第一压辊被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力组件压制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压辊外圆面。
CN202320133925.8U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Active CN219297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3925.8U CN219297780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3925.8U CN219297780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7780U true CN219297780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3925.8U Active CN219297780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7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54315A (en) Variable width strip conditioner
US5497928A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wire having a linearly movable roller pinch pair with guide rod
CN114345987A (zh) 一种钢板压平装置
CN219297780U (zh) 一种使辊体受力均匀的压轧装置
CN112026153A (zh) 一种薄膜纵向拉伸机
CN107571511A (zh) 纸张胶片粘贴模切成型设备
CN115056571B (zh) 一种仿真皮烫金复合面料的烫金装置及其烫金工艺
CN212019056U (zh) 一种可提高卷边稳定性的汽车钣金卷边装置
CN115945543A (zh) 一种拉伸机
CN214219180U (zh) 一种便于上料的布料裁切机
CN115740095A (zh) 一种附带延伸率控制功能的平整装置
CN113307066B (zh) 一种印刷制品的输送收卷装置
CN113752670A (zh) 一种用于聚苯乙烯装饰条的覆膜装置及覆膜方法
CN210121621U (zh) 一种罐车储罐加工用钢板矫正装置
CN108556028B (zh) 一种印刷机用压缩率可控的压纸装置
CN219505281U (zh) 一种石墨烯加热膜片材辊压机
CN216027269U (zh) 卷板机用进出料支撑平台
CN115193913B (zh) 一种用于不锈钢带的冷轧装置及方法
CN219634806U (zh) 快速切换花纹的覆膜辊花机及快换压纹辊结构
CN220497565U (zh) 一种冷拉钢原材料校直装置
CN220564648U (zh) 一种皮料预加热装置
CN218147389U (zh) 一种纺织面料加工的压平机构
CN219881410U (zh) 一种压延品用定长剪切装置
CN213558145U (zh) 一种涂层机的压布装置
CN217284944U (zh) 一种鞋帮压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