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7744U -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7744U
CN219297744U CN202223198214.3U CN202223198214U CN219297744U CN 219297744 U CN219297744 U CN 219297744U CN 202223198214 U CN202223198214 U CN 202223198214U CN 219297744 U CN219297744 U CN 219297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rings
yarns
path
lo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82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新村
陈双伟
范钦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Yabote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Yabote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Yabote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Yabote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82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7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7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7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其编织纱线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其12路编织行为最小循环单元,其中奇数路编织行为第一纱线,偶数路编织行为第二纱线,各路编织包括集圈和成圈,第一纱线为竹纤维混纺或纯纺纱线。本发明采用天然抑菌纤维竹纤维与其他纱线混纺获得的抑菌纱线进行编织,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抑菌性,且耐洗涤性能好,抑菌效果持久,且无需添加其他抑菌剂或抑菌工艺,工艺更加简洁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的提高,其对面料产品的功能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抑菌性作为需求最大的功能性之一,也是近年来面料开发的重点。
针织面料由于其舒适性好、柔软度较好,弹性良好,被广泛用于内衣、T恤等产品领域,上述类产品常常作为贴近人体皮肤的服装,其对于抑菌的需求更是必要的。
目前的抑菌类产品大多是通过在纱线和面料中添加银离子或纳米银获得抑菌性,或者采用浸渍、浸轧抑菌剂等方式使得面料获得抑菌性,但随着服装洗涤次数的增加,抑菌成分逸出,抑菌性下降,且工艺较为复杂。因此,通过具有抑菌性能的天然纤维来编织获得抑菌产品,是抑菌产品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抑菌针织面料,该针织面料为单面针织面料,其编织纱线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其12路编织行为最小循环单元,其中奇数路编织行编织第一纱线,偶数路编织行编织第二纱线,并采用4种织针按照12123434方式排列;其三角排列方式为:第一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三路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四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五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六路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七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八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九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十一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二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并形成相应的组织结构;所述第一纱线为竹纤维或甲壳素纤维纺制而成的纱线,该抗菌纱线可以是纯纺或者混纺,其为现有技术中含以上两种抑菌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纱线;所述第二纱线为化学合成纱线,例如涤纶、锦纶、PTT、腈纶等,其可以是常规消光或者半消光纱线,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功能性的纱线,例如吸湿排汗或者抗紫外等现有技术中的功能长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竹涤纱,其细度为32-40S,其线长为30-32cm/100个线圈;所述第二纱线为涤纶十字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72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竹涤纱,其细度为32-40S,其线长为30-32cm/100个线圈;所述第二纱线为涤纶三角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72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竹棉纱;所述第二纱线为包覆纱,其芯纱为20-25D细度的锦纶FDY长丝,其外层纱线为棉纱,所述棉纱以S捻缠绕包裹锦纶FDY长丝。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还包括导电长丝,所述导电长丝与锦纶FDY长丝缠绕后作为第二纱线的芯纱,其外层纱线为棉纱,所述棉纱以S捻缠绕芯纱。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为抗紫外涤纶十字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48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均包括氨纶,所述氨纶细度为30D,其线长为10-11cm/100个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紧密纺或紧密赛络纺纱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竹纤维与PTT混纺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抑菌针织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机台准备:选择28-32针单面圆型纬编针织机作为编织设备;
(2)穿纱:以12路编织行为最小循环单元,其中奇数路编织行穿纱第一纱线,偶数路编织行穿纱第二纱线;
(3)排针:采用4种织针按照12123434方式排列;
(4)三角排列:三角排列方式为:第一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三路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四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五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六路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七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八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九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十一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二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
(5)编织;
所述第一纱线为竹纤维混纺纱,且竹纤维在面料中的占比不低于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天然抑菌纤维竹纤维与其他纱线混纺获得的抑菌纱线进行编织,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抑菌性,且耐洗涤性能好,抑菌效果持久,且无需添加其他抑菌剂或抑菌工艺,工艺更加简洁环保。
(2)抑菌纱线与异形截面涤纶长丝1:1交织,且与本实用新型的单面交错的集圈组织配合,获得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和导湿性能,且面料整体轻薄,透气性好,布面纹路均匀,手感舒适。
(3)抑菌纱线与棉-锦纶包覆纱交织,其获得的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抑菌性,且棉-锦纶包覆纱的芯纱刚性较大,可以增加面料的抗皱性,其外层纱线仍为棉纱,面料的整体仍可以保持柔软亲肤的手感。
(4)本实用新型的棉-锦纶包覆纱中,将锦纶与导电丝缠绕后作为芯纱,可以减少在纺纱或者织造过程中因锦纶静电吸附毛羽所导致的后续染色疵点的问题,提高布面质量。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纱线采用竹纤维与PTT短纤混纺的混纺纱,在赋予面料抑菌性的同时还赋予面料更柔软的手感和弹性;
(6)氨纶的加入,赋予面料优异的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角排列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该针织面料为单面针织面料,其编织组织如图1所示,其编织纱线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其12路编织行为最小循环单元,其中奇数路编织行编织第一纱线,偶数路编织行编织第二纱线,并采用4种织针按照12123434方式排列;其三角排列方式为:第一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三路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四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五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六路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七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八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九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十一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二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其形成的最小循环组织与之对应;所述第一纱线为竹涤纱,其为一种现有技术产品,其混纺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一般市售产品包括6535、7030、5050等规格,第一纱线也可以是竹纤维纯纺纱线。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例选择市售竹涤7030规格的纱线,其细度为32-40S,其线长为30-32cm/100个线圈;所述第二纱线为涤纶十字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72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该抑菌针织面料是通过以下制备工艺得到的:如图2所示,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机台准备:选择28-32针单面圆型纬编针织机作为编织设备;
(2)穿纱:以12路编织行为最小循环单元,其中奇数路编织行穿纱第一纱线,偶数路编织行穿纱第二纱线;
(3)排针:采用4种织针按照12123434方式排列;
(4)三角排列:三角排列方式为:第一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三路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四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五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六路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七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八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九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十一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二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
(5)编织;
(6)前处理及染色、后整理。
所述第一纱线为竹纤维混纺纱,且竹纤维在面料中的占比不低于30%。
编织后的纱线的前处理工艺为:
除油剂0.5-1g/L,精炼剂2-4g/L,浴比1:10-15,温度70-80摄氏度,时间10-15分钟。
其中,除油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涤纶纤维或涤纶长丝前处理的除油剂;
精炼剂包括:1~15g/L的双氧水、1~5g/L的精炼剂和0.5~10%的氢氧化钠。
染色工艺为:采用二浴法染色,先进行涤纶染色:分散染料1-5g/L,分散剂1-5g/L,浴比1:10-15,加醋酸调节pH为4-6,135-145摄氏度条件下染色30-45min;再进行纤维素纤维类纱线染色:活性染料1-5g/L,无机盐4-5g/L,碱剂2-5g/L以将染液pH调节至10-12,固色缓冲剂1.2g/L,浴比1:10-15,染色温度70-90摄氏度,染色时间40-50min。染色后先进行皂洗再进行还原清洗。
后整理工艺为:
与松式送纱,并在135-140摄氏度下定型,速度为25m/min,时间为60-90S。
本实施例的面料的抗菌性采用标准FZ/T73023一2006《抗菌针织品A从》进行测试,面料的抗菌性能如表1所示:
表1面料抑菌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973661380000051
同时,由于第二纱线为涤纶十字截面长丝,且面料为单面集圈组织,并通过控制两种纱线的线长和配比以及交织的组织结构,得到的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湿速干性,其根据标准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测试该面料的吸湿性和速干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面料的吸湿性和速干性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973661380000052
本实施例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和吸湿速干性。
同时面料为单面组织,整体轻薄,其搭配逐步交错的集圈组织,透气性好,布面纹路均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的选择,具体为:所述第二纱线为涤纶三角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72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本实施例选择6535规格的竹涤纱,其抑菌率及水洗50次后的抑菌率仍在85%以上,具有抑菌性,且竹纤维比例适当降低可节约成本,另外三角截面的涤纶长丝也同样赋予了面料较好的吸湿速干性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的选择,具体为:所述第一纱线为竹棉纱;所述第二纱线为包覆纱,其芯纱为20-25D细度的锦纶FDY长丝,其外层纱线为棉纱,所述棉纱以S捻缠绕包裹锦纶FDY长丝。示例性的,第二纱线的棉纱的细度为45S,锦纶FDY长丝为25D。锦纶DTY的初始模量较高,其用于芯纱,从而使得编织的面料的整体抗皱性能好,且棉纱为外层纱线,其仍保持良好的吸湿性和亲肤性。
考虑到锦纶FDY长丝在纺纱或者织造过程中,其容易因摩擦而产生静电,并将环境中的纤维素毛纤吸附聚集,进而在后续染色过程中,吸附聚集的毛纤上染性好,从而在布面形成色点疵点,影响布面质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延伸,第二纱线还包括导电长丝,所述导电长丝与锦纶FDY长丝缠绕后作为第二纱线的芯纱,其外层纱线为棉纱,所述棉纱以S捻缠绕芯纱,同时,为减少因导电长丝与锦纶FDY长丝缠绕导致的纱线芯纱刚性过大的问题,应当注意,导电长丝与锦纶FDY长丝的捻度优选为低捻,捻度范围为450-520捻/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的选择,具体为:所述第一纱线为竹纤维与PTT短纤的混纺纱,其细度为32-40S,其线长为30-32cm/100个线圈;所述第二纱线为涤纶十字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72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PTT织物柔软而且具有优异的垂性,以及优于涤纶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聚丙烯PP纤维的弹性,优异的伸长恢复性和免烫性能,其与竹纤维混纺,并采用紧密赛络纺或者紧密纺纺纱工艺,获得的纱线兼具抗菌型、柔软性和良好的抗皱性能,提高了面料的表观质量。
实施例5
所述第二纱线为抗紫外涤纶十字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48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其获得的面料具有较好的抗紫外效果。
根据标准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面料防紫外线性能测试结果如下:T(UVA)平均测量值为3.07%,小于其标准值5%,UPF值≥50,大于其标准值40,本实施例的面料具有防紫外性能。
实施例6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延伸实施例,其在上述实施例的前提下,与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同时穿入氨纶,则可赋予针织面料更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
应当说明的是,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针织面料为单面针织面料,其编织纱线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其12路编织行为最小循环单元,其中奇数路编织行为第一纱线,偶数路编织行为第二纱线,其组织依次为:第一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三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四路依次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五路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第六路为成圈,集圈,成圈,成圈;第七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八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九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第十一路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第十二路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集圈;所述第一纱线为竹纤维或甲壳素纤维纯纺或混纺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为竹涤纱,其细度为32-40S,其线长为30-32cm/100个线圈;所述第二纱线为涤纶十字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72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为竹涤纱,其细度为32-40S,其线长为30-32cm/100个线圈;所述第二纱线为涤纶三角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72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为竹棉纱;所述第二纱线为包覆纱,其芯纱为20-25D细度的锦纶FDY长丝,其外层纱线为棉纱,所述棉纱以S捻缠绕包裹锦纶FDY长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纱线还包括导电长丝,所述导电长丝与锦纶FDY长丝缠绕后作为第二纱线的芯纱,其外层纱线为棉纱,所述棉纱以S捻缠绕芯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纱线为抗紫外涤纶十字截面长丝,其细度为75D/48F,其线长为26-28cm/100个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均包括氨纶,所述氨纶细度为30D,其线长为10-11cm/100个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为紧密纺或紧密赛络纺纱线。
CN202223198214.3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Active CN219297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8214.3U CN21929774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8214.3U CN21929774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7744U true CN219297744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5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8214.3U Active CN21929774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7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2268B (zh) 含聚乳酸纤维和蚕丝成分的有色面料的制造方法
CN101545157B (zh) 一种圣麻多纤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CN108914349A (zh) 一种罗马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3556377B (zh) 一种爽滑记忆针织面料及制备方法
CN111109701A (zh) 一种触感柔软环保运动上衣及其制作方法
CN100422414C (zh) 一种氨纶/真丝绉针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13172956A (zh) 一种抗菌防皱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73551A1 (zh) 一种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
JP2004044059A (ja) 複合糸および複合織編物
CN219297744U (zh)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
CN104695101A (zh) 一种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3878280U (zh) 用于家纺的聚酯纤维与纤维素纤维交织的大提花面料
CN110295444A (zh) 一种抗静电、吸湿排汗色织交织面料的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
CN216074209U (zh) 一种空气层随意裁面料
CN211199600U (zh) 一种超柔棉涤的针织双面布
CN212335446U (zh) 一种铜氨仿真丝弹性针织面料和服装
CN115787181A (zh) 一种抑菌针织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1926431A (zh) 一种颜色及风格可控的色纺纱线
CN202775426U (zh) 一种麻赛尔纤维拉舍尔毛毯
CN113089172A (zh) 一种针织网眼结构衬衫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12900087A (zh) 一种永久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7391681U (zh)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CN112011884A (zh) 一种两面ab色轻薄蓬松保暖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7299452B (zh)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CN112680856A (zh) 玉米生物基纤维双面双层弹力多功能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