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5054U -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5054U
CN219285054U CN202320416617.6U CN202320416617U CN219285054U CN 219285054 U CN219285054 U CN 219285054U CN 202320416617 U CN202320416617 U CN 202320416617U CN 219285054 U CN219285054 U CN 219285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d
display screen
camera
l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66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兆泽
唐三明
陈思华
吴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Y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Y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Y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Y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66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5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5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5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包括上料段和检测段,所述上料段上设有用于放置车载显示屏背板的篮筐、用于吸取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的机器人、对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进行二次定位的二次定位组件以及多个第一相机,所述检测段设有输送带、多组第一顶升机构、一组第二顶升机构、三组截停机构、第二相机、第三相机、第四相机、第五相机、第六相机、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复检传送带。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车载显示屏背板六个面的缺陷检测,无需采用人工进行检测,较之人工的检测方式,采用本实用新型其检测效率和精确率更高。

Description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具体的说是指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车载显示屏背板作为车载屏的重要配件,汽车制造企业对其尺寸及外观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检测手段来保证其产品质量。基于目前庞大的汽车生产量,采用人工目检和在线抽检的方式已难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工业上对于车载显示屏背板六个面的缺陷检测还没有成熟的自动检测设备,主要以人工检测为主,人工检测为不仅检测效率低下,还容易因检测员长疲劳等造成的漏检。由于检测项目多,精度要求高,对刻线、凸包、冲孔等位置要求准确,而采用人工检测其精确率也存在较大的误差。现有的少数自动设备局限性也非常大,要么检测东西单一,无法满足多种检测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车载显示屏背板的缺陷检测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而造成检测效率低、精确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包括上料段和检测段,所述上料段上设有用于放置车载显示屏背板的篮筐、用于吸取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的机器人、对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进行二次定位的二次定位组件以及多个第一相机,所述检测段设有输送带、多组第一顶升机构、一组第二顶升机构、三组截停机构、第二相机、第三相机、第四相机、第五相机、第六相机、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复检传送带,所述输送带沿着检测段的长度设置,所述多组第一顶升机构位于检测段的前端且前后间隔布置,每组第一顶升机构对应一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位于检测段的后段,所述三组截停机构前后间隔布置,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位于排列在前和排列在中的两组截停机构之间,所述多个第一相机前后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相机、第三相机、第四相机和第五相机分别位于一组第二顶升机构的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所述第六相机位于一组第二顶升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位于检测段的后端,所述第二抓手位于第一抓手的后侧,所述多组第一顶升机构、一组第二顶升机构和三组截停机构均可升降的设置,所述第一抓手可左右移动及升降的设置,所述第二抓手可前后左右移动及升降的设置,所述复检传送带位于第一抓手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段包括上料机架,所述上料机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第二台阶面的前侧下方,所述第一台阶面上设有左筐台、右筐台和向后倾斜的支撑台,所述左筐台和右筐台位于支撑台的前侧且左右间隔布置,所述支撑台的顶面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篮筐放置于移动板上,所述机器人和二次定位组件设于第二台阶面上,所述二次定位组件位于机器人的左侧,所述上料机架上设有第一罩壳,所述多个第一相机设于第一罩壳上且位于二次定位组件的左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的顶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一滑轨,所述移动板的底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组第一滑块,每组第一滑块对应一根第一滑轨且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台的顶面左部设有条形通槽,所述移动板的底面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穿过条形通槽位于移动板的下方,所述支撑台的底面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左且与连接块的底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定位组件包括四根支撑杆和连接于四根支撑杆顶部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面设有多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定位工位,每个定位工位设有前夹紧板和后夹紧板,每个定位工位设有前通槽和后通槽,所述前夹紧板和后夹紧板分别位于前通槽和后通槽内,所述前夹紧板的底部和后夹紧板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前支撑条和后支撑条,所述定位板的底面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二滑轨,所述前支撑条的左、右端和后支撑条的左、右端均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对应的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板的底面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前支撑条的底面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后支撑条的底面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位于第一齿轮的左、右侧且均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定位板的上方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推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三滑轨,所述推板的底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组第三滑块,每组第三滑块对应一根第三滑轨且与第三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板的左半部设有左通槽,所述定位板的底面设有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推板的底面设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上方且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部伸出左通槽且与第三齿条啮合,所述定位板的顶面左部设有第一光源架,所述第一光源架设有上下布置的两个第一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段包括检测机架,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上方设有左边杆和右边杆,所述左边杆的右侧面和右边杆的左侧面均设有所述输送带,每组第一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左顶升机构和第一右顶升机构,所述第一左顶升机构和第一右顶升机构分别与左边杆和右边杆连接,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包括第二左顶升机构和第二右顶升机构,所述第二左顶升机构和第二右顶升机构分别与左边杆和右边杆连接,每组截停机构包括左截停机构和右截停机构,所述左截停机构和右截停机构分别与左边杆和右边杆连接,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设有第一相机架、第二相机架、第四相机架、第二光源架、第三光源架、第五光源架、第一抓手安装架和第二抓手安装架,所述第二相机和第三相机分别设于第一相机架和第二相机架上,所述左边杆的左侧面连接有第三相机架和第四光源架,所述第四相机设于第三相机架上,所述第五相机设于第四相机架的右边下部,所述第六相机设于第四相机架的顶部中部,所述第二光源架、第三光源架、第四光源架和第五光源架上分别设有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四光源和第五光源,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分别设于第一抓手安装架和第二抓手安装架上,所述检测机架上设有第二罩壳。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边杆的前端底部和右边杆的前端底部均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驱动电机和第一皮带轮,所述左边杆的前端和右边杆的前端均设有同轴的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左边杆的后端和右边杆的后端均设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设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之间设有所述输送带。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左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左升降气缸和第一左连接板,所述第一左升降气缸与左边杆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左连接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左连接板位于左边杆的下方,所述第一左连接板的右端位于左边杆的右侧,所述第一左连接板的右端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一左顶升杆;所述第一右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右升降气缸和第一右连接板,所述第一右升降气缸与右边杆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右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右连接板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右连接板位于右边杆的下方,所述第一右连接板的左端位于右边杆的左侧,所述第一右连接板的左端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一右顶升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左顶升机构包括第一线性滑台模组、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托板,所述第一线性滑台模组竖直的连接于左边杆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与第一线性滑台模组的滑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与第一托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托板位于左边杆的右侧;所述第二右顶升机构包括第二线性滑台模组、第二安装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二线性滑台模组竖直的连接于右边杆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与第二线性滑台模组的滑台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与第二托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二托板位于右边杆的左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截停机构包括第二左升降气缸和第二左连接板,所述第二左升降气缸与左边杆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左连接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左连接板位于左边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左连接板的右端位于左边杆的右侧,所述第二左连接板的右端顶面设有左截停杆;所述右截停机构包括第二右升降气缸和第二右连接板,所述第二右升降气缸与右边杆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右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右连接板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右连接板位于右边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右连接板的左端位于右边杆的左侧,所述第二右连接板的左端顶面设有右截停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机架上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底部设有第三伺服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顶部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连接台上设有第四滑轨,所述第四滑块与第四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底部设有相机安装板,所述第二相机连接于相机安装板的底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抓手安装架上设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移动滑台连接有气缸安装板,所述气缸安装板上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抓手连接;所述第二抓手安装架上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第三线性滑台模组,所述第三线性滑台模组的滑台连接有在左右方向上设置的第四线性滑台模组,所述第四线性滑台模组的滑台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抓手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中部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轴承座,所述两个轴承座之间设有第二丝杆,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设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连接,所述左边杆的底部连接有与第二丝杆配合的第二丝杆螺母,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五滑轨,所述左边杆的底部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五滑块,每个第五滑块对应一根第五滑轨且两者滑动配合。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所述机器人从篮筐内一次性取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机器人将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取至二次定位组件上进行二次定位,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二次定位完成后机器人将其取至处于竖立状态,此时多个第一相机分别对与其对应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的背面进行拍照检测,多个第一相机拍照完成后机器人将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放置对应的第一顶升机构上,多组第一顶升机构逐个下降将车载显示屏背板放置输送带上进行输送,排列在中的截停机构将待检测的车载显示屏背板截停,排列在前的截停机构将下一个待检测的车载显示屏背板截停,然后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将待检测的车载显示屏背板顶起,所述第二相机、第三相机、第四相机和第五相机分别对车载显示屏背板的四个侧面进行拍照检测,所述第六相机对车载显示屏背板的正面进行拍照检测,车载显示屏背板的六个侧面全部拍照检测后第二顶升机构下降,排列在前和排列在中的两组截停机构放行,车载显示屏背板重新放置输送带上进行输送,排列在后的截停机构将检测完成的车载显示屏背板截停,然后由第一抓手抓至复检传送带或第二抓手抓至下一道工序,接着下一个待检测的车载显示屏背板进行检测。重复上述的动作即可实现车载显示屏背板六个面的缺陷检测,无需采用人工进行检测,较之人工的检测方式,采用本实用新型其检测效率和精确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料段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料段去掉第一罩壳后的结构图。
图4为图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二次定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图5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7为图5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段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段去掉第二罩壳后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去掉检测机架后的结构图。
图11为图1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段的部分结构图。
图13为图1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顶升机构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顶升机构的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截停机构的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相机和第一相机架的连接结构图。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8、图9、图12、图14、图15和图16,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包括上料段1和检测段2。所述上料段1上设有用于放置车载显示屏背板的篮筐3、用于吸取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的机器人4、对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进行二次定位的二次定位组件5以及多个第一相机6。所述检测段2设有输送带7、多组第一顶升机构8、一组第二顶升机构9、三组截停机构10、第二相机11、第三相机12、第四相机13、第五相机14、第六相机15、第一抓手16、第二抓手17和复检传送带18。所述输送带7沿着检测段2的长度设置,所述多组第一顶升机构8位于检测段2的前端且前后间隔布置,每组第一顶升机构8对应一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9位于检测段2的后段,所述三组截停机构10前后间隔布置,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9位于排列在前和排列在中的两组截停机构10之间,所述多个第一相机6前后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相机11、第三相机12、第四相机13和第五相机14分别位于一组第二顶升机构9的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所述第六相机15位于一组第二顶升机构9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抓手16和第二抓手17位于检测段2的后端,所述第二抓手17位于第一抓手16的后侧,所述多组第一顶升机构8、一组第二顶升机构9和三组截停机构10均可升降的设置,所述第一抓手16可左右移动及升降的设置,所述第二抓手17可前后左右移动及升降的设置,所述复检传送带18位于第一抓手16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4一次性可吸取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所述二次定位组件5可对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进行二次定位,所述第一相机6设有三个,每个第一相机6对应一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所述机器人4、第一抓手16和第二抓手17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所述第一抓手16和第二抓手17采用吸盘抓手。
参照图2和图3,所述上料段1包括上料机架19,所述上料机架19的顶部设有第一台阶面20和第二台阶面21,所述第一台阶面20位于第二台阶面21的前侧下方,所述第一台阶面20上设有左筐台22、右筐台23和向后倾斜的支撑台24,所述左筐台22和右筐台23位于支撑台24的前侧且左右间隔布置,装有车载显示屏背板的篮筐3可以放置在左筐台22/右筐台23上,并从左筐台22/右筐台23搬至支撑台24上,车载显示屏背板全部吸取完的篮筐3可以从支撑台24搬至右筐台23/左筐台22上,并从右筐台23/左筐台22卸下。所述支撑台24的顶面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板25,所述篮筐3放置于移动板25上,所述机器人4和二次定位组件5设于第二台阶面21上,所述二次定位组件5位于机器人4的左侧,所述上料机架19上设有第一罩壳26,所述三个第一相机6设于第一罩壳26上且位于二次定位组件5的左侧。所述篮筐3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参照图3和图4,所述支撑台24的顶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一滑轨27,所述移动板25的底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组第一滑块28,每组第一滑块28对应一根第一滑轨27且与第一滑轨27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台24的顶面左部设有条形通槽29,所述移动板25的底面设有连接块30,所述连接块30的底部穿过条形通槽29位于移动板25的下方,所述支撑台24的底面设有第一气缸31,所述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朝左且与连接块3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1用于带动移动板25的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篮筐3的左右移动,确保机器人4要抓取的该列车载显示屏背板都能居中,以便机器人4可以正常抓取。
参照图3、图5、图6和图7,所述二次定位组件5包括四根支撑杆32和连接于四根支撑杆32顶部的定位板33,所述定位板33的顶面设有多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定位工位34,每个定位工位34设有前夹紧板35和后夹紧板36,每个定位工位34设有前通槽37和后通槽38,所述前夹紧板35和后夹紧板36分别位于前通槽37和后通槽38内,所述前夹紧板35的底部和后夹紧板36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前支撑条39和后支撑条40。所述定位板33的底面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二滑轨41,所述前支撑条39的左、右端和后支撑条40的左、右端均设有第二滑块42,所述第二滑块42与对应的第二滑轨41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板33的底面设有第一伺服电机43,所述前支撑条39的底面设有第一齿条44,所述后支撑条40的底面设有第二齿条4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3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齿轮46,所述第一齿条44和第二齿条45分别位于第一齿轮46的左、右侧且均与第一齿轮46啮合。所述定位板33的上方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推板47,所述推板47的右端具有三个推部471,可同时推动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所述定位板33的顶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三滑轨48,所述推板47的底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组第三滑块49,每组第三滑块49对应一根第三滑轨48且与第三滑轨48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板33的左半部设有左通槽50,所述定位板33的底面设有第二伺服电机51和第二齿轮52,所述推板47的底面设有第三齿条53,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54,所述第二齿轮52位于第三齿轮54的上方且与第三齿轮5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52的顶部伸出左通槽50且与第三齿条53啮合,所述定位板33的顶面左部设有第一光源架55,所述第一光源架55设有上下布置的两个第一光源550,所述两个第一光源550为第一相机6提供光源。
参照图2至图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3通过第一齿轮46带动第一齿条44和第二齿条45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前夹紧板35和后夹紧板36作夹紧和张开动作,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1通过第二齿轮52和第三齿轮54带动第三齿条53左右移动,从而实现推板47的左右移动。所述机器人4从篮筐3抓取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后,将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分别放至对应的定位工位34上,所述推板47向右推动使得每个车载显示背板的右端与定位工位34的右端面相抵触,而后每个定位工位34上的前夹紧板35和后夹紧板36作夹紧动作,从而实现车载显示背板的二次定位,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完成二次定位后,所述推板47向左移动复位,所述前夹紧板35和后夹紧板36作张开动作,接着机器人4再将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抓取并让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的背面分别正对着三个第一相机6,三个第一相机6分别对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的背面进行拍照检测,三个第一相机6拍照完成后机器人4再将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放至输送带7上。
参照图9至图16,所述检测段2包括检测机架56,所述检测机架56的顶面上方设有左边杆57和右边杆58,所述左边杆57的右侧面和右边杆58的左侧面均设有所述输送带7。每组第一顶升机构8包括第一左顶升机构59和第一右顶升机构60,所述第一左顶升机构59和第一右顶升机构60分别与左边杆57和右边杆58连接,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9包括第二左顶升机构61和第二右顶升机构62,所述第二左顶升机构61和第二右顶升机构62分别与左边杆57和右边杆58连接,每组截停机构10包括左截停机构63和右截停机构64,所述左截停机构63和右截停机构64分别与左边杆57和右边杆58连接。所述检测机架56的顶面设有第一相机架65、第二相机架66、第四相机架67、第二光源架68、第三光源架69、第五光源架70、第一抓手安装架71和第二抓手安装架72,所述第二相机11和第三相机12分别设于第一相机架65和第二相机架66上,所述左边杆57的左侧面连接有第三相机架73和第四光源架74,所述第四相机13设于第三相机架73上,所述第五相机14设于第四相机架67的右边下部,所述第六相机15设于第四相机架67的顶部中部。所述第二光源架68、第三光源架69、第四光源架74和第五光源架70上分别设有第二光源75、第三光源76、第四光源77和第五光源78,所述第一抓手16和第二抓手17分别设于第一抓手安装架71和第二抓手安装架72上,所述检测机架56上设有第二罩壳79。所述第二光源75、第三光源76、第四光源77和第五光源78为车载显示屏背板的四周提供光源。
参照图9、图10和图12,所述左边杆57的前端底部和右边杆58的前端底部均设有安装座80,所述安装座80上设有驱动电机81和第一皮带轮82,所述左边杆57的前端和右边杆58的前端均设有同轴的第二皮带轮83和第三皮带轮84,所述左边杆57的后端和右边杆58的后端均设有第四皮带轮85。所述第一皮带轮82与驱动电机8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82和第二皮带轮83之间设有传动皮带86,所述第三皮带轮84和第四皮带轮85之间设有所述输送带7。所述左边杆57上的驱动电机81和右边杆58上的驱动电机81分别用于带动对应的输送带7运行,从而实现车载显示屏背板在检测段2上的传送。
参照图10、图12和图14,所述第一左顶升机构59包括第一左升降气缸87和第一左连接板88,所述第一左升降气缸87与左边杆57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左升降气缸87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左连接板88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左连接板88位于左边杆57的下方,所述第一左连接板88的右端位于左边杆57的右侧,所述第一左连接板88的右端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一左顶升杆89。所述第一右顶升机构60包括第一右升降气缸90和第一右连接板91,所述第一右升降气缸90与右边杆58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右升降气缸90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右连接板91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右连接板91位于右边杆58的下方,所述第一右连接板91的左端位于右边杆58的左侧,所述第一右连接板91的左端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一右顶升杆92。所述第一左升降气缸87用于带动第一左连接板88的升降,从而带动两根第一左顶升杆89的升降;所述第一右升降气缸90用于带动第一右连接板91的升降,从而带动两根第一右顶升杆92的升降;所述两根第一左顶升杆89和两根第一右顶升杆92上升可将车载显示屏背板顶起。
参照图10、图12和图15,所述第二左顶升机构61包括第一线性滑台模组93、第一安装板94和第一托板95,所述第一线性滑台模组93竖直的连接于左边杆57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板94的底部与第一线性滑台模组93的滑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94的顶部与第一托板95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94和第一托板95位于左边杆57的右侧。所述第二右顶升机构62包括第二线性滑台模组96、第二安装板97和第二托板98,所述第二线性滑台模组96竖直的连接于右边杆58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板97的底部与第二线性滑台模组96的滑台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97的顶部与第二托板98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97和第二托板98位于右边杆58的左侧。所述第一线性滑台模组93用于带动第一安装板94和第一托板95的升降,所述第二线性滑台模组96用于带动第二安装板97和第二托板98的升降,所述第一托板95和第二托板98上升可将车载显示屏背板顶起。所述第一线性滑台模组93和第二线性滑台模组96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参照图10、图12和图16,所述左截停机构63包括第二左升降气缸99和第二左连接板100,所述第二左升降气缸99与左边杆57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左升降气缸99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左连接板100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左连接板100位于左边杆57的下方,所述第二左连接板100的右端位于左边杆57的右侧,所述第二左连接板100的右端顶面设有左截停杆101。所述右截停机构64包括第二右升降气缸102和第二右连接板103,所述第二右升降气缸102与右边杆58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右升降气缸102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右连接板103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右连接板103位于右边杆58的下方,所述第二右连接板103的左端位于右边杆58的左侧,所述第二右连接板103的左端顶面设有右截停杆104。所述第二左升降气缸99用于带动第二左连接板100和左截停杆101的升降,所述第二右升降气缸102用于带动第二右连接板103和右截停杆104的升降,所述左截停杆101和右截停杆104的上升可以将车载显示屏背板截停。
参照图9、图10和图17,所述第一相机架65上设有连接台105,所述连接台105的底部设有第三伺服电机106和第一丝杆107,所述第一丝杆107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丝杆螺母108,所述第一丝杆螺母108的顶部连接有第四滑块109,所述连接台105上设有第四滑轨110,所述第四滑块109与第四滑轨110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丝杆螺母108的底部设有相机安装板111,所述第二相机11连接于相机安装板111的底部。所述第三伺服电机106通过第一丝杆107和第一丝杆螺母108带动相机安装板111前后移动,从而实现第二相机11的前后移动,以便对不同长度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的前端面进行拍照。
参照图9至图11,所述第一抓手安装架71上设有无杆气缸112,所述无杆气缸112的移动滑台连接有气缸安装板113,所述气缸安装板113上连接有第二气缸114,所述第二气缸114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抓手16连接。所述第二抓手安装架72上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第三线性滑台模组115,所述第三线性滑台模组115的滑台连接有在左右方向上设置的第四线性滑台模组116,所述第四线性滑台模组116的滑台连接有第三气缸117,所述第三气缸117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抓手17连接。所述无杆气缸112用于带动第二气缸114和第一抓手16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气缸114用于带动第一抓手16的升降。所述第三线性滑台模组115用于带动第四线性滑台模组116、第三气缸117和第二抓手17前后移动,所述第四线性滑台模组116用于带动第三气缸117和第二抓手17左右移动,所述第三气缸117用于带动第二抓手17的升降。所述第三线性滑台模组115和第四线性滑台模组116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参照图9、图10和图13,所述检测机架56的顶面中部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轴承座118,所述两个轴承座118之间设有第二丝杆119,所述检测机架56的顶面设有第四伺服电机120,所述第四伺服电机120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119连接。所述左边杆57的底部连接有与第二丝杆119配合的第二丝杆螺母121,所述检测机架56的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五滑轨122,所述左边杆57的底部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五滑块123,每个第五滑块123对应一根第五滑轨122且两者滑动配合。所述第四伺服电机120通过第二丝杆119和第二丝杆螺母121可以带动左边杆57左右移动,以便检测不同宽度的车载显示屏背板。
参照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工作原理如下:所述机器人3从篮筐3内一次性取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机器人4将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取至二次定位组件5上进行二次定位,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二次定位完成后机器人4将其取至处于竖立状态,此时三个第一相机6分别对与其对应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的背面进行拍照检测,三个第一相机6拍照完成后机器人4将三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放置对应的第一顶升机构8上,三组第一顶升机构8由后至前逐个下降将车载显示屏背板放置输送带7上进行输送,排列在中的截停机构10将待检测的车载显示屏背板截停,排列在前的截停机构10将下一个待检测的车载显示屏背板截停,然后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9将待检测的车载显示屏背板顶起,所述第二相机11、第三相机12、第四相机13和第五相机14分别对车载显示屏背板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进行拍照检测,所述第六相机15对车载显示屏背板的正面进行拍照检测,车载显示屏背板的六个侧面全部拍照检测后第二顶升机构9下降,排列在前和排列在中的两组截停机构10放行,车载显示屏背板重新放置输送带7上进行输送,排列在后的截停机构10将检测完成的车载显示屏背板截停,然后由第一抓手16抓至复检传送带18或第二抓手17抓至下一道工序(如车载显示屏背板检测不合格则由第一抓手16抓取,如车载显示屏背板检测合格则由第二抓手17抓取),接着下一个待检测的车载显示屏背板进行检测。重复上述的动作即可实现车载显示屏背板六个面的缺陷检测。上述的自动动作及检测结果由一PLC控制器控制,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及检测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2)

1.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段和检测段,所述上料段上设有用于放置车载显示屏背板的篮筐、用于吸取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的机器人、对多个车载显示屏背板进行二次定位的二次定位组件以及多个第一相机,所述检测段设有输送带、多组第一顶升机构、一组第二顶升机构、三组截停机构、第二相机、第三相机、第四相机、第五相机、第六相机、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复检传送带,所述输送带沿着检测段的长度设置,所述多组第一顶升机构位于检测段的前端且前后间隔布置,每组第一顶升机构对应一个车载显示屏背板,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位于检测段的后段,所述三组截停机构前后间隔布置,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位于排列在前和排列在中的两组截停机构之间,所述多个第一相机前后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相机、第三相机、第四相机和第五相机分别位于一组第二顶升机构的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所述第六相机位于一组第二顶升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位于检测段的后端,所述第二抓手位于第一抓手的后侧,所述多组第一顶升机构、一组第二顶升机构和三组截停机构均可升降的设置,所述第一抓手可左右移动及升降的设置,所述第二抓手可前后左右移动及升降的设置,所述复检传送带位于第一抓手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段包括上料机架,所述上料机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第二台阶面的前侧下方,所述第一台阶面上设有左筐台、右筐台和向后倾斜的支撑台,所述左筐台和右筐台位于支撑台的前侧且左右间隔布置,所述支撑台的顶面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篮筐放置于移动板上,所述机器人和二次定位组件设于第二台阶面上,所述二次定位组件位于机器人的左侧,所述上料机架上设有第一罩壳,所述多个第一相机设于第一罩壳上且位于二次定位组件的左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顶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一滑轨,所述移动板的底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组第一滑块,每组第一滑块对应一根第一滑轨且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台的顶面左部设有条形通槽,所述移动板的底面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穿过条形通槽位于移动板的下方,所述支撑台的底面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左且与连接块的底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定位组件包括四根支撑杆和连接于四根支撑杆顶部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面设有多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定位工位,每个定位工位设有前夹紧板和后夹紧板,每个定位工位设有前通槽和后通槽,所述前夹紧板和后夹紧板分别位于前通槽和后通槽内,所述前夹紧板的底部和后夹紧板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前支撑条和后支撑条,所述定位板的底面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二滑轨,所述前支撑条的左、右端和后支撑条的左、右端均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对应的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板的底面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前支撑条的底面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后支撑条的底面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位于第一齿轮的左、右侧且均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定位板的上方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推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三滑轨,所述推板的底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组第三滑块,每组第三滑块对应一根第三滑轨且与第三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定位板的左半部设有左通槽,所述定位板的底面设有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推板的底面设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上方且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部伸出左通槽且与第三齿条啮合,所述定位板的顶面左部设有第一光源架,所述第一光源架设有上下布置的两个第一光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段包括检测机架,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上方设有左边杆和右边杆,所述左边杆的右侧面和右边杆的左侧面均设有所述输送带,每组第一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左顶升机构和第一右顶升机构,所述第一左顶升机构和第一右顶升机构分别与左边杆和右边杆连接,所述一组第二顶升机构包括第二左顶升机构和第二右顶升机构,所述第二左顶升机构和第二右顶升机构分别与左边杆和右边杆连接,每组截停机构包括左截停机构和右截停机构,所述左截停机构和右截停机构分别与左边杆和右边杆连接,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设有第一相机架、第二相机架、第四相机架、第二光源架、第三光源架、第五光源架、第一抓手安装架和第二抓手安装架,所述第二相机和第三相机分别设于第一相机架和第二相机架上,所述左边杆的左侧面连接有第三相机架和第四光源架,所述第四相机设于第三相机架上,所述第五相机设于第四相机架的右边下部,所述第六相机设于第四相机架的顶部中部,所述第二光源架、第三光源架、第四光源架和第五光源架上分别设有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四光源和第五光源,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分别设于第一抓手安装架和第二抓手安装架上,所述检测机架上设有第二罩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杆的前端底部和右边杆的前端底部均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驱动电机和第一皮带轮,所述左边杆的前端和右边杆的前端均设有同轴的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左边杆的后端和右边杆的后端均设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设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之间设有所述输送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左升降气缸和第一左连接板,所述第一左升降气缸与左边杆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左连接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左连接板位于左边杆的下方,所述第一左连接板的右端位于左边杆的右侧,所述第一左连接板的右端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一左顶升杆;所述第一右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右升降气缸和第一右连接板,所述第一右升降气缸与右边杆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右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右连接板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右连接板位于右边杆的下方,所述第一右连接板的左端位于右边杆的左侧,所述第一右连接板的左端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一右顶升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顶升机构包括第一线性滑台模组、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托板,所述第一线性滑台模组竖直的连接于左边杆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与第一线性滑台模组的滑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与第一托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托板位于左边杆的右侧;所述第二右顶升机构包括第二线性滑台模组、第二安装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二线性滑台模组竖直的连接于右边杆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与第二线性滑台模组的滑台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与第二托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二托板位于右边杆的左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截停机构包括第二左升降气缸和第二左连接板,所述第二左升降气缸与左边杆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左连接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左连接板位于左边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左连接板的右端位于左边杆的右侧,所述第二左连接板的右端顶面设有左截停杆;所述右截停机构包括第二右升降气缸和第二右连接板,所述第二右升降气缸与右边杆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右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右连接板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右连接板位于右边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右连接板的左端位于右边杆的左侧,所述第二右连接板的左端顶面设有右截停杆。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架上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底部设有第三伺服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顶部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连接台上设有第四滑轨,所述第四滑块与第四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底部设有相机安装板,所述第二相机连接于相机安装板的底部。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手安装架上设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移动滑台连接有气缸安装板,所述气缸安装板上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一抓手连接;所述第二抓手安装架上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第三线性滑台模组,所述第三线性滑台模组的滑台连接有在左右方向上设置的第四线性滑台模组,所述第四线性滑台模组的滑台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第二抓手连接。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中部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轴承座,所述两个轴承座之间设有第二丝杆,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设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连接,所述左边杆的底部连接有与第二丝杆配合的第二丝杆螺母,所述检测机架的顶面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五滑轨,所述左边杆的底部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五滑块,每个第五滑块对应一根第五滑轨且两者滑动配合。
CN202320416617.6U 2023-03-08 2023-03-08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Active CN219285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6617.6U CN219285054U (zh) 2023-03-08 2023-03-08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6617.6U CN219285054U (zh) 2023-03-08 2023-03-08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5054U true CN219285054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6617.6U Active CN219285054U (zh) 2023-03-08 2023-03-08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5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59242A (zh)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CN108775887A (zh) 一种锂电池的检测方法
CN114130695B (zh) 一种检测芯片表面的检测设备
CN111468433B (zh) 一种镜片检测系统及镜片检测方法
CN108507518A (zh) 一种锂电池检验设备
CN108598592A (zh) 锂电池检验设备
CN106925530B (zh) 镜头自动分拣装置
CN212703136U (zh) 一种镜片检测系统
CN111167740A (zh) 一种轴瓦多工位尺寸智能检测系统
CN210734805U (zh) 一种自动定位装置及含有该自动定位装置的自动检测线
CN116723692B (zh) 一种电路板的smt贴片机
CN219285054U (zh) 车载显示屏背板缺陷检测设备
CN112371530A (zh) 一种用载具输送的mems器件aoi检测方法
CN108767285A (zh) 一种方形锂电池检验机
CN210108988U (zh) Aoi全自动屏幕缺陷检测生产线
CN111250405A (zh) 一种轴瓦综合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8787482A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检验设备
CN211085104U (zh) 一种瓷片尺寸检测装置及应用其的瓷片尺寸检测机
CN114486935A (zh) 一种智能式柔性电路板正反面拍摄取相装置
CN220678649U (zh) 一种交替下料分选装置
CN219751165U (zh) 一种图像传感器测试设备
CN216635126U (zh) 一种用于汽车注塑件加工的生产线
CN219378069U (zh) 电池后盖外观检测设备
CN213455333U (zh) 外观尺寸检测设备
CN216728291U (zh) 一种平移式双工位视觉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