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3566U -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3566U
CN219283566U CN202223609185.5U CN202223609185U CN219283566U CN 219283566 U CN219283566 U CN 219283566U CN 202223609185 U CN202223609185 U CN 202223609185U CN 219283566 U CN219283566 U CN 219283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ole
connecting rod
interface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91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万基
夏云
余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91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3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3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3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该净化集尘装置包括电极片组、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电极片组包括多个电极片,相邻两个电极片之间绝缘设置;各电极片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中设置有供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的其中一者穿过的导电连接件;第二通孔中未设置导电连接件,第二通孔供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中的另一者穿过;两个相邻的电极片中,其中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二通孔对应设置,以使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一者形成为正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另一者形成为负电极片,制作和装配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对空气进行净化清洁的装置,空气净化器通常可以用于去除空气中的固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净化集尘装置包括电极片组,电极片组具体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其是空气净化器的核心组件,其直接决定了空气净化器的性能。
然而,现有的净化集尘装置的电极片组在制作时,需对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分开制作,装配时需对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进行严格区分,导致制作和装配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集尘装置,包括电极片组、至少一个正极连接杆和至少一个负极连接杆;
所述电极片组包括多个电极片,多个电极片沿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之间绝缘设置;
各所述电极片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具有供所述正极连接杆和所述负极连接杆的其中一者穿过的通道;所述第二通孔中未设置所述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通孔供所述正极连接杆和所述负极连接杆中的另一者穿过;两个相邻的电极片中,其中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二通孔对应设置,以使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一者形成为正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另一者形成为负电极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化集尘装置,通过在电极片上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第一通孔中设置导电连接件,在第二通孔中未设置导电连接件,这样两个相邻的电极片连接时,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中的一者穿过其中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和其中另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二通孔,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中的另一者穿过其中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二通孔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从而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一者形成为正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另一者形成为负电极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片组的各个电极片的结构完全相同,在装配两个相邻的电极片时,无需进行区分,只需将电极片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其中一个电极片的第一通孔旋转至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的第二通孔对齐即可,即可使相邻的两个电极片的一者为正电极片,另一者为负电极片,制作和装配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电极片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电极片的周向间隔排布,一方面,两个相邻的电极片连接时,只需将电极片沿其周向旋转,就可使得其中一个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的第二通孔对齐,便于装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电极片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通孔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将多个第一通孔沿电极片的周向间隔排布,同时设置多个第二通孔,将多个第二通孔也沿电极片的周向间隔排布,这样相邻的两个电极片在装配时,只需将电极片旋转较小的角度,就可以使得其中一个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的第二通孔对齐,提高了装配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的中空的导电套筒,所述导电套筒的内腔形成为所述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电连接件设置为中空的导电套筒,一方面,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导电套筒与穿设在其中的正极连接杆或负极连接杆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电极片组的结构强度更高,稳定性好,可提高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可选的,所述导电套筒包括相连通的上对接筒段和下对接筒段;
所述上对接筒段用于与上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所述下对接筒段用于穿过下方相邻的电极片的第二通孔,以与下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电套筒分为上对接筒段和下对接筒段,方便电极片分别与上下相隔的电极片的接触导通,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且可靠。
可选的,所述上对接筒段的外径大于所述下对接筒段的外径。
通过将上对接筒段的外径大于下对接筒段的外径,也就是说,下对接筒段的外径小于上对接筒段的外径,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供下对接筒段穿设的第二通孔在电极片上的开孔面积,即,在满足连接的基础上减小了电极片的开孔率,从而不仅增大了电极片的结构强度,还提高了电极片的电导通性能。
可选的,所述上对接筒段的内径大于所述下对接筒段的内径,以在所述上对接筒段和所述下对接筒段的连接处形成用于支撑上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的支撑台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上对接筒段和下对接筒段的连接处设置支撑台阶,将上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支撑在支撑台阶上,增加了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极片组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可选的,所述上对接筒段的远离所述下对接筒段的一端具有导电翻边,所述导电套筒通过所述导电翻边与所述电极片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上对接筒段的远离下对接筒段的一端设置导电翻边,即在上对接筒段与所在电极片的连接处设置导电翻边,从而提高了上对接筒段即导电连接件与电极片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两者之间的电导通性能,使得电极片组的整体电导通性能更佳,以便提升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可选的,所述导电套筒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上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进行限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电套筒上设置限位部,将上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支撑在限位部上,增加了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极片组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导电套筒顶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通道连通。
通过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便于拆卸,连接方便且可靠性高。
可选的,所述导电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电极片的上表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电连接件的顶端与电极片的上表面平齐,美观性好。
可选的,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电极片可拆卸式连接;
或者,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电极片一体成型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电连接件与电极片可拆卸式连接,一方面,使导电连接件的设置更加灵活;另一方面,若导电连接件与电极片的其中一者有损坏需要更换时,将两者拆卸分离,只需将导电连接件与电极片中需要更换的一者进行更换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
通过将导电连接件与电极片一体成型设置,使得导电连接件与电极片可以组成一个整体结构,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方便装配。
可选的,所述电极片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绝缘结构,以使上下相邻的所述正电极片和所述负电极片之间绝缘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极片的至少一面设置绝缘结构,可以有效地对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进行绝缘隔离,防止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发生击穿而影响净化操作。
可选的,所述电极片的两面均设置有绝缘结构;
所述绝缘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电极片上的绝缘片,所述绝缘片和所述电极片共同形成为电极片组件;或者,所述绝缘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电极片上的绝缘涂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极片的两面都设置绝缘片,提高了电极片的绝缘性能,进一步有效地对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进行绝缘隔离,防止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发生击穿而影响净化操作。
通过将两个绝缘片和电极片共同形成为电极片组件,一方面使得两个绝缘片可与电极片组件同时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在装配时,电极片组件可不用区分上下表面,也就是说,电极片组件可正装或反装,装配方便。
可选的,所述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所述正电极接口与所述正电极片电导通;所述负电极接口与所述负电极片电导通;
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均为沿所述电极片组的周向设置的环状接口,且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沿所述电极片组的径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设置为沿电极片组的周向排布,这样在装配时,方便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与净化器内部电接口的对准,安装更加方便。同时,方便负电极片与负电极接口的电导通,也就是说,便于将电极片组分别与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接触导通,装配方便。
可选的,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中,位于外侧的电极接口的内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绝缘件的支撑面,位于内侧的电极接口位于所述绝缘件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之间设置绝缘件,可以对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处进行绝缘隔离,防止电极片组在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处发生击穿而影响净化操作,提高了电导通的安全性能。
通过在位于外侧的电极接口的内缘上设置支撑面,将绝缘件和位于内侧的电极接口依次放置在支撑面上,一方面可以增加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还可将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在轴向上间隔一定距离,提高电导通的安全性能。
可选的,所述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盖设在所述电极片组的端部,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位于所述电极片组和所述固定盖之间;
所述固定盖上开设有用于供至少部分所述正电极接口和至少部分所述负电极接口穿过的第一避让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固定盖上开设用于供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结构穿过的第一避让孔,一方面,固定盖对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延长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第一避让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进行限位,提高净化集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净化集尘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正电极接口、负电极接口松动或脱离的现象发生,便于净化集尘的有效运行。
可选的,所述正电极接口上至少开设有供正极连接杆穿过的第二避让孔,以使所述正极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盖连接;
所述负电极接口上开设有至少供所述负极连接杆穿过的第二避让孔,以使所述负极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盖连接。
通过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连接方便且可靠。
可选的,所述固定盖上设置有握持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固定盖上设置握持部,便于装配,进而更加方便用于拆卸净化结构以对其进行清洁。
可选的,所述固定盖为环形固定盖;
所述握持部设置在所述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且与所述固定盖转动连接,以转动至所述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呈收拢状态或者转动至所述固定盖的外侧呈打开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握持部设置在环形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这样握持部不会单独占用固定盖的外围空间,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并通过将握持部转动连接在固定盖上,使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的外侧呈打开状态以便用于握持使用,或将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呈收拢状态,从而利用固定盖的内环空间收纳握持部,美观性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固定盖为环形固定盖,所述环形固定盖的内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握持部的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为沿所述环形固定盖的周向延伸设置的支撑凸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沿环形固定盖的周向方向在环形固定盖的内缘设置支撑凸缘,这样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的内环空间呈收拢状态时,握持部支撑在支撑凸缘上,便于收纳。
可选的,所述握持部转动至所述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时,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固定盖的外表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的内环空间时,握持部与固定盖的外表面平齐,使呈收拢状态的握持部完全隐藏在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美观性更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
可选的,所述握持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提手,且两个所述提手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以呈所述打开状态或者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呈所述收拢状态。
通过设置两个提手,并使两个提手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呈打开状态,以便用户使用,同时,两个提手还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呈收拢状态,以隐藏在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节省空间,结构灵活,操作方便,便于使用。
可选的,所述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固定盖设置在所述电极片相对的两端,所述正极连接杆和所述负极连接杆分别与底座连接;
和/或,所述正极连接杆数量和所述负极连接杆的数量均不大于所述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的数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极片组的远离固定盖的一侧设置底座,将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分别连接在底座上,这样多个电极片就可以沿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的高度方向依次串接堆叠装配在一起,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对电极片的装配具有导向作用,方便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极片装配时,其中一个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依次穿设在正极连接杆上与正电极接口连通,通电时形成正极,其中另一个电极片的第二通孔依次穿设在负连接杆上与负电极接口连通,通电时形成负极,从而使得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极片分别与不同的电极接口连通,即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极片分别携带不同的电荷,电场分布均匀。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风机以及如上述的净化集尘装置;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净化集尘装置和所述风机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使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孔进入并经所述净化集尘装置净化后,从所述出风孔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在电极片上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第一通孔中设置导电连接件,在第二通孔中未设置导电连接件,这样两个相邻的电极片连接时,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中的一者穿过其中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和其中另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二通孔,正极连接杆和负极连接杆中的另一者穿过其中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二通孔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从而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一者形成为正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另一者形成为负电极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片组的各个电极片的结构完全相同,在装配两个相邻的电极片时,无需进行区分,只需将电极片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其中一个电极片的第一通孔旋转至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的第二通孔对齐即可,即可使相邻的两个电极片的一者为正电极片,另一者为负电极片,制作和装配更加方便。
净化时,外部空气在风机形成的负压的作用下经进风孔进入至净化集尘装置内,空气中灰尘吸附在电极片组上实现除尘,净化后的干净的空气则在风机的作用下向出风孔流动并排出,以此实现空气净化,且净化效果更佳。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下机身和位于所述下机身上方的上机身,所述上机身和所述下机身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净化集尘装置和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下机身的侧壁上,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孔开设在所述上机身的顶部;
所述风机安装所述上机身,所述净化集尘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机身;
所述上机身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电连接的电接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壳体包括上机身和下机身,从而使得上机身和下机身不仅形成容纳净化集尘装置的容纳腔,净化集尘装置便于安装在外壳内或者便于取出净化集尘装置进行维修、更换或清洗;且下机身上形成用于进风的进风孔,上机身上形成用于出风的出风孔,从而使得空气经进风孔进入净化集尘装置内经电极片组进行净化除尘后经出风孔将净化后的干净的空气排出。通过将风机安装在上机身上,从而在拆卸分离上机身和下机身时,风机和上机身可以一同从下机身上拆下,使得拆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电极片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电极片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电极片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电极片组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电极片组的另一轴测图;
图11为图10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S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沿B-B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T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电极片组;11、电极片;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支撑凸;21、正极连接杆;22、负极连接杆;23、底座;3、固定盖;31、第一避让孔;32、支撑部;4、导电连接件;41、上对接筒段;42、下对接筒段;43、支撑台阶;44、导电翻边;51、正电极接口;52、负电极接口;61、绝缘件;62、支撑面;63、第二避让孔;7、握持部;8、绝缘片;91、上机身;92、下机身;93、进风孔;94、出风孔;9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16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集尘装置,比如可以用于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除尘。具体的,该净化集尘装置包括电极片组1、至少一个正极连接杆21和至少一个负极连接杆22。
其中,电极片组1包括多个电极片11,多个电极片11沿净化集尘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之间绝缘设置,可以防止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之间发生击穿而影响净化操作。
具体的,各电极片11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1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12;第一通孔111中设置有导电连接件4,导电连接件4具有供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的其中一者穿过的通道;第二通孔112中未设置导电连接件4,第二通孔112供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中的另一者穿过;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中,其中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二通孔112对应设置,以使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中的一者形成为正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中的另一者形成为负电极片。
也就是说,各电极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中设置有导电连接件4,第二通孔112中不设置导电连接件4,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的其中一者穿设在具有导电连接件4的第一通孔111中,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的其中另一者穿设在第二通孔112中。同时,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沿净化集尘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装配时,其中一个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和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对齐,这样通电时,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携带不同的电荷,也就是说,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的其中一个为正电极片,其中另一个为负电极片,从而使得电极片组1中的多个电极片11按照正电极片、负电极片、正电极片、负电极片、正电极片、负电极片的规律依次排布,进而使得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之间的电场均匀分布,便于净化操作。
示例性地,沿净化集尘装置的高度方向,以依次相邻的四个电极片11为例进行说明。比如正极连接杆21穿设在第一个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负极连接杆22穿设在第一个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中;这样正极连接杆21穿设在第二个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中,负极连接杆22穿设在第二个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正极连接杆21穿设在第三个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负极连接杆22穿设在第三个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中;正极连接杆21穿设在第四个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中,负极连接杆22穿设在第四个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从而使第一个电极片11为正极连接片、第二个电极片11为负极连接片、第三个电极片11为正极连接片、第四个电极片11为负极连接片。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电极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并没有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的区别,使用时具有导电连接件4的第一通孔111中既可以穿设正极连接杆21以将相隔的电极片11串联起来形成正极连接片,具有导电连接件4的第一通孔111中也可以穿设负极连接杆22以将相隔的电极片11串联起来形成负极连接片,从而使得电极片组1按照一个正电极片、一个负电极片、一个正电极片、一个负电极片的规律依次堆叠排布。
也就是说,电极片组1的各电极片11的结构完全相同,在装配两个相邻的电极片时,无需进行区分,只需将电极片11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其中一个电极片11中具有导电连接件4的第一通孔111分别连接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就可以实现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分别携带不同的电荷,装配方便,便于用于对电极片组1进行拆卸清洁,以提高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正极连接杆21的外轮廓和负极连接杆22的外轮廓的形状分别与第一通孔111内导电连接件4的通道的内轮廓的形状相匹配,正极连接杆21、负极连接杆22分别与导电连接件4的通道间隙配合。同时,正极连接杆21的外径、负极连接杆22的外径都比第二通孔112的内径大,使得正极连接杆21或负极连接杆22穿设在第二通孔112中时,正极连接杆21的外壁、负极连接杆22的外壁并不会与第二通孔112的内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化集尘装置,通过在电极片11上开设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并在第一通孔111中设置导电连接件4,在第二通孔112中未设置导电连接件4,这样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连接时,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中的一者穿过其中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和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二通孔112,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中的另一者穿过其中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二通孔112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从而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中的一者形成为正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中的另一者形成为负电极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片组的各个电极片的结构完全相同,在装配两个相邻的电极片时,无需进行区分,只需将电极片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其中一个电极片的第一通孔旋转至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的第二通孔对齐即可,即可使相邻的两个电极片的一者为正电极片,另一者为负电极片,制作和装配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至图5所示,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沿电极片11的周向间隔排布。
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11的几何中心到电极片1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通孔112的几何中心到电极片1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两个相邻的导电片装配时,只需沿导电片的周向旋转,就可以使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中具有导电连接件4的第一通孔111分别连接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装配方便,工作效率高。
示例性地,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装配时,将下方电极片11的导电连接件4穿设在正极连接杆21中,将下方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穿设在负极连接杆22中,这样装配上方电极片11时,只需要将上方电极片11旋转适当的角度,就可以将上方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穿设在正极连接杆21中,将上方电极片11的导电连接件4穿设在负极连接杆22中即可。
通过将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沿电极片11的周向间隔排布,一方面,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连接时,只需将电极片11沿其周向旋转,就可使得其中一个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对齐,便于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至图5所示,第一通孔111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1沿电极片11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二通孔112至少为两个,相邻的第一通孔1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12。
也就是说,每个电极片11的多个第一通孔111沿电极片11的周向间隔排布,每个电极片11的多个第二通孔112沿电极片11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且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还沿电极片11的周向以一定数量交替排布,进而使得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在沿电极片11的周向方向上,比如以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的方式循环排布,即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1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12,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11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1,方便电极片11的旋转装配。
示例性地,参考图4和图5所示,每个电极片11上沿其周向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1,两个第一通孔111中均连接有导电连接件4,同时每个电极片11上沿其周向还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12,两个第一通孔111、两个第二通孔112还沿电极片11的周向交替排布。
优选地,两个第一通孔111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连接经过电极片11的圆心,两个第二通孔112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连线经过电极片11的圆心,这样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装配时,只需将电极片11沿其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180°即可。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11,将多个第一通孔111沿电极片11的周向间隔排布,同时设置多个第二通孔112,将多个第二通孔112也沿电极片11的周向间隔排布,这样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在装配时,只需将电极片11旋转较小的角度,就可以使得其中一个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对齐,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6、图7所示,导电连接件4包括套设在第一通孔111中的中空的导电套筒,导电套筒的内腔形成为通道,具体的,正极连接杆21或负极连接杆22穿设在导电连接件4的中空通道中,从而穿设在第一通孔111中。
通过将导电连接件4设置为中空的导电套筒,一方面,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导电套筒与穿设在其中的正极连接杆21或负极连接杆22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电极片组1的结构强度更高,稳定性好,可提高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进一步地,参考图6和图7所示,导电套筒包括相连通的上对接筒段41和下对接筒段42,其中,上对接筒段41用于与上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下对接筒段42用于穿过下方相邻的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以与下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
也就是说,将正极连接杆21穿设在中间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的导电套筒中,从而通过该导电套筒可以将上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以及下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从而使这相隔的三个电机片形成为正极电极片11。同时,这三个正极电机片中间的两个电机片的第二通孔112分别穿设在该正极连接杆21中。
将负极连接杆22穿设在中间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的导电套筒中,从而通过该导电套筒可以将上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以及下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使这相隔的三个电机片形成为负极电极片11。同时,这三个负极电机片中间的两个电机片的第二通孔112分别穿设在该负极连接杆22中。
综上,本实施例的电极片11的结构完全相同,装配时,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中具有导电连接件4的第一通孔111分别连接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就可以实现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分别携带不同的电荷,装配方便,便于用于对电极片组1进行拆卸清洁,以提高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通过将导电套筒分为上对接筒段41和下对接筒段42,方便电极片11分别与上下相隔的电极片11的接触导通,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且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所示,上对接筒段41的外径大于下对接筒段42的外径。
通过将上对接筒段41的外径大于下对接筒段42的外径,也就是说,下对接筒段42的外径小于上对接筒段41的外径,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供下对接筒段42穿设的第二通孔112在电极片11上的开孔面积,即,在满足连接的基础上减小了电极片11的开孔率,从而不仅增大了电极片11的结构强度,还提高了电极片11的电导通性能。
同时,进一步方便下对接筒段42穿设在下方相邻的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中,以与下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从而便于将多个电极片11沿净化集尘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装配,装配效率高。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上对接筒段41的内径大于下对接筒段42的内径,以在上对接筒段41和下对接筒段42的连接处形成用于支撑上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的支撑台阶43,从而可使上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伸入并支撑在该上对接筒段41的支撑台阶43上,便于接触导通。
同时,通过在上对接筒段41和下对接筒段42的连接处设置支撑台阶43,将上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支撑在支撑台阶43上,增加了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极片组1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所示,上对接筒段41的远离下对接筒段42的一端具有导电翻边44,导电套筒通过导电翻边44与电极片11连接,也就是说,上对接筒段41的顶端具有用于与电极片11连接的导电翻边44。
通过在上对接筒段41的远离下对接筒段42的一端设置导电翻边44,即在上对接筒段41与所在电极片11的连接处设置导电翻边44,从而提高了上对接筒段41即导电连接件4与电极片1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两者之间的电导通性能,使得电极片组1的整体电导通性能更佳,以便提升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片11的至少一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凸113,支撑凸113用于使上下相邻的电极片11之间保持进风间隙,使待净化的空气可由电极片11的外侧进入到电极片11的内侧,有助于提高净化效果。
其中,多个支撑凸113中的部分沿所在电极片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凸113中的另一部分沿所在的电极片11的径向间隔排布,在保证进风间隙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上下相邻的电极片1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另外,当上下相邻的电极片11的两面上都有支撑凸113时,比如位于下方的电极片11顶面上的支撑凸113可以与位于上方的电极片11底面上的支撑凸113对齐,这样在不增加支撑凸113高度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在上下相邻的电极片11之间实现较大的进风间隙,使得净化效果更好。
具体实现时,上对接筒段41显露在电极片11外的轴向尺寸不大于支撑凸113的高度,优选地,上对接筒段41显露在电极片11外的轴向尺寸等于支撑凸113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所示,导电套筒上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对上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进行限位。
通过在导电套筒上设置限位部,将上方相隔的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中的导电套筒支撑在限位部上,增加了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极片组1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净化效果和净化性能。
示例性地,限位部为设置在导电套筒顶部的限位槽,限位槽与通道连通,结构简单,便于拆卸,连接方便且可靠性高。
当然,限位部也可以为上述的支撑台阶43。
具体实现时,参考图6和图7所示,导电连接件4的顶端与电极片11的上表面平齐,也就是说,导电连接件4在第一通孔111内沿第一通孔111的轴向朝向远离导电连接件4的下表面的方向垂直延伸,从而使得导电连接件4的底端垂直凸出于电极片11的下表面,美观性好。
具体实现时,导电连接件4比如可以与电极片11可拆卸式连接,一方面,使导电连接件4的设置更加灵活;另一方面,若导电连接件4与电极片11的其中一者有损坏需要更换时,将两者拆卸分离,只需将导电连接件4与电极片11中需要更换的一者进行更换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
当然,导电连接件4比如还可以与电极片11一体成型设置,使得导电连接件4与电极片11可以组成一个整体结构,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方便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片11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绝缘结构,以使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绝缘设置。
通过在电极片11的至少一面设置绝缘结构,可以有效地对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进行绝缘隔离,防止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发生击穿而影响净化操作。
具体的,绝缘结构比如可以是绝缘片8,或者是包裹在电极片11表面上的绝缘塑料,亦或者是通过喷涂、浸镀的方式形成在电极片11表面的绝缘涂层。
进一步地,电极片11的两面均设置有绝缘结构,通过在电极片11的两面都设置绝缘片8,提高了电极片11的绝缘性能,进一步有效地对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进行绝缘隔离,防止上下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发生击穿而影响净化操作。
具体的,绝缘结构比如为设置在电极片11两面上的绝缘片8,绝缘片8和电极片11共同形成为电极片组1件。
通过将两个绝缘片8和电极片11共同形成为电极片组1件,一方面使得两个绝缘片8可与电极片组1件同时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在装配时,电极片组1件可不用区分上下表面,也就是说,电极片组1件可正装或反装,装配方便。
其中,两个绝缘片8比如可以与电极片11采用模内注塑一体成型或者激光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的电极片组1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组件比如也可以通过导电片模内注塑上下表面包裹绝缘塑料制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组件还可以通过在导电片的上下表面喷涂、浸镀、喷塑绝缘材料制成。
也就是说,绝缘结构为形成在电极片11上下两个表面上的绝缘涂层。
通过在电极片11的上下表面设置绝缘涂层对电极片11进行绝缘隔离,可以进一步节省相邻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的间隙,以允许设置更多的电极片11,从而可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或者净化性能。
其中,绝缘涂层比如可以通过喷涂或浸涂的方式形成在电极片11上,不仅可以确保绝缘涂层可靠地形成在电极片11上,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正电极接口51与正电极片电导通;负电极接口52与负电极片电导通,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均为沿电极片组1的周向设置的环状接口,且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沿电极片组1的径向间隔设置。
通过将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设置为沿电极片组1的周向排布,这样在装配时,方便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与净化器内部电接口的对准,安装更加方便。同时,方便负电极片与负电极接口52的电导通,也就是说,便于将电极片组1分别与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接触导通,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之间设置有绝缘件61。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中,位于外侧的电极接口的内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绝缘件61的支撑面62,位于内侧的电极接口位于绝缘件61上方。
示例性地,沿净化集尘装置的径向,正电极接口51位于外侧,负电极接口52位于内侧,在正电极接口51的内缘上设置有支撑面62,绝缘件61位于支撑面62上,且负电极接口52位于绝缘件61上,这样通过绝缘件61可将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进行绝缘隔离。
通过在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之间设置绝缘件61,可以对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处进行绝缘隔离,防止电极片组1在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处发生击穿而影响净化操作,提高了电导通的安全性能。
通过在位于外侧的电极接口的内缘上设置支撑面62,将绝缘件61和位于内侧的电极接口依次放置在支撑面62上,一方面可以增加正电
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还可将正电5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在轴向上间隔一定距离,提高电导通的安
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8至图12所示,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固定盖3,固定盖3盖设在电极片组1的端部比如电极片组1的顶
端,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位于电极片组1和固定盖3之间。0固定盖3上开设有用于供至少部分正电极接口51和至少部分负电极接
口52穿过的第一避让孔31。
通过在固定盖3上开设用于供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结构穿过的第一避让孔31,一方面,固定盖3对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
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延长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的5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第一避让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正电极接口和
负电极接口进行限位,固定盖3可将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稳定地连接在电极片组1的端部,提高净化集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净化集尘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正电极接口51、负电极接口52松动或脱离的现象发生,便于净化集尘的有效运行。
0具体实现时,也可以将正电极接口51、负电极接口52预先连接在
固定盖3上,通过固定盖3在电极片组1的顶端的连接,就可以同时将正电极接口51、负电极接口52连接在电机片组的顶端,便于装配,从而方便用户将固定盖3从电极片组1上拆卸下来以对其进行清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电极接口51上至少开设有供正极连接杆215穿过的第二避让孔63,以使正极连接杆21与固定盖3连接。负电极接
口52上开设有至少供负极连接杆22穿过的第二避让孔63,以使负极连接杆22与固定盖3连接,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连接方便且可靠。
示例性地,参考图8、图11和图12所示,沿净化集尘装置的径向,正电极接口51位于外侧,负电极接口52位于内侧,沿净化集尘装置的轴向,负电极接口52位于正电极接口51的上方。此时,在正电极接口51上同时开设有供正极连接杆21、负电极连接杆穿设的第二避让孔63,负电极接口52上只开设供负极连接杆22穿设的第二避让孔63。
具体的,正电极连接杆穿设在正电极接口51上对应的避让孔中,实现正电极接口51与穿设在正电极连接杆上的导电套筒之间的接触导通。同时,负电极连接杆穿设在正电极接口51上对应的避让孔中,但并不会与正电极接口51导通,且负电极连接杆向上延伸并穿设在负电极接口52上的第二避让孔63中,实现负电极接口52与穿设在负电极连接杆上的导电套筒之间的接触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至图12所示,固定盖3上设置有握持部。通过在固定盖3上设置握持部,便于装配,进而更加方便用于拆卸净化结构以对其进行清洁。
其中,握持部比如可以与固定盖3一体成型设置,这样,握持部可与固定盖3形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美观性好,结构强度高。
当然,握持部也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固定盖3上。
进一步地,固定盖3为环形固定盖,握持部设置在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中,且与固定盖3转动连接,以转动至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中呈收拢状态或者转动至固定盖3的外侧呈打开状态。
通过将握持部设置在环形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这样握持部不会单独占用固定盖的外围空间,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并通过将握持部转动连接在固定盖3上,使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3的外侧呈打开状态以便用于握持使用,或将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中呈收拢状态,从而利用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收纳握持部,美观性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盖3为环形固定盖,环形固定盖的内缘设置有用于支撑握持部的支撑部32。支撑部32比如为沿环形固定盖的周向延伸设置的支撑凸缘。
通过沿环形固定盖的周向方向在环形固定盖的内缘设置支撑凸缘,这样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呈收拢状态时,握持部支撑在支撑凸缘上,便于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中时,握持部与固定盖3的外表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握持部转动至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时,握持部与固定盖3的外表面平齐,使呈收拢状态的握持部完全隐藏在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中,美观性更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
进一步地,握持部比如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提手,且两个提手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以呈打开状态或者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呈收拢状态。
通过设置两个提手,并使两个提手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呈打开状态,以便用户使用,同时,两个提手还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呈收拢状态,以隐藏在固定盖3的内环空间中,节省空间,结构灵活,操作方便,便于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底座23,底座23和固定盖3设置在电极片11相对的两端,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分别与底座23连接。
通过在电极片组1的远离固定盖3的一侧设置底座23,将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分别连接在底座23上,这样多个电极片11就可以沿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的高度方向依次串接堆叠装配在一起,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对电极片11的装配具有导向作用,方便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装配时,其中一个电极片11的第一通孔111依次穿设在正极连接杆21上与正电极接口51连通,通电时形成正极,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的第二通孔112依次穿设在负连接杆上与负电极接口52连通,通电时形成负极,从而使得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分别与不同的电极接口连通,即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分别携带不同的电荷,电场分布均匀。
具体实现时,正极连接杆21的两端和负极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比如螺栓连接在固定盖3和底座2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连接杆21数量和负极连接杆22的数量均不大于电极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的数量。
示例性地,参考图3、图13至图16所示,净化集尘装置设置有两个正极连接杆21,两个负极连接杆22。每个电极片11上沿其周向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1,两个第一通孔111中均连接有导电连接件4,同时每个电极片11上沿其周向还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12,两个第一通孔111、两个第二通孔112还沿电极片11的周向交替排布。
多个电机片通过两个正极连接杆21、两个负极连接杆22沿净化集尘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装配在一起。
实施例二
参考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风机95以及如上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净化集尘装置和风机95均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孔93和出风孔94,以使外部空气经进风孔93进入并经净化集尘装置净化后,从出风孔94排出。示例性的,风机95可以为常用的离心风轮。
本实施例中的净化集尘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集尘装置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在电极片11上开设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并在第一通孔111中设置导电连接件4,在第二通孔112中未设置导电连接件4,这样两个相邻的电极片11连接时,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中的一者穿过其中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和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二通孔112,正极连接杆21和负极连接杆22中的另一者穿过其中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二通孔112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从而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中的一者形成为正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电极片11中的另一者形成为负电极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片组的各个电极片的结构完全相同,在装配两个相邻的电极片时,无需进行区分,只需将电极片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其中一个电极片的第一通孔旋转至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的第二通孔对齐即可,即可使相邻的两个电极片的一者为正电极片,另一者为负电极片,制作和装配更加方便。
净化时,外部空气在风机95形成的负压的作用下经进风孔93进入至净化集尘装置内,空气中灰尘吸附在电极片组1上实现除尘,净化后的干净的空气则在风机95的作用下向出风孔94流动并排出,以此实现空气净化,且净化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下机身92和位于下机身92上方的上机身91,上机身91和下机身92共同围成容纳腔,净化集尘装置和风机95位于容纳腔内;
至少部分进风孔93开设在下机身92的侧壁上,至少部分出风孔94开设在上机身91的顶部。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外壳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的上机身91和下机身92两部分,从而便于拆开外壳来安装、更换或者维修净化集尘装置。具体的,上机身91与下机身92比如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或者紧固件连接。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风机95安装上机身91内,从而在拆卸分离上机身91和下机身92时,风机95和上机身91可以一同从下机身92上拆下,使得拆装方便快捷。
具体的,进风孔93可以设置在下机身92的侧壁上,出风孔94可以设置在上机身91的顶部上。空气经下机身92侧壁上的进风孔93进入至净化集尘装置内进行除尘后经上机身91顶部的出风孔94排出以此完成净化操作。
具体实现时,下机身92的侧壁可以由进风格栅构成,以在下机身92的侧壁上形成若干进风孔93,以增大进风量;上机身91的顶壁可以由出风格栅构成,以在上机身91的顶部形成若干出风孔94,以增大出风量。
具体的净化过程和结构为:上机身91内设置有离心风轮,离心风轮与上机身9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出风通道,外部空气在离心风轮形成的负压的作用下经进风孔93进入至净化集尘装置内,经电离装置电离的空气中的带负电荷的灰尘吸附在正电极片上实现除尘,净化后的干净的空气则沿着出风通道流动并在离心风轮的作用下向出风孔94流动并排出。
进一步地,上机身91的底部设置有与净化集尘装置电连接的电接口。本实施例中,净化集尘装置的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可以为设置在净化结构的旁侧,此时上机身91的底部或侧部设置有与净化集尘装置电连接的电接口。当净化集尘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后,在将上机身91盖设在下机身92上后,上机身91的电接口(包括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与净化结构的正电极接口51、负电极接口52对准接触实现导通。
或者,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净化集尘装置的正电极接口51和负电极接口52可以为设置在净化结构的底部或顶部,此时可以为下机身92的底部或顶部设置有与净化集尘装置电连接的电接口。当净化集尘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后,下机身92的电接口(包括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与净化结构的正电极接口51、负电极接口52对准接触实现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片组、至少一个正极连接杆和至少一个负极连接杆;
所述电极片组包括多个电极片,多个电极片沿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之间绝缘设置;
各所述电极片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具有供所述正极连接杆和所述负极连接杆的其中一者穿过的通道;所述第二通孔中未设置所述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通孔供所述正极连接杆和所述负极连接杆中的另一者穿过;两个相邻的电极片中,其中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与其中另一个电极片上的第二通孔对应设置,以使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一者形成为正电极片,相邻的两个电极片中的另一者形成为负电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电极片的周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电极片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通孔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的中空的导电套筒,所述导电套筒的内腔形成为所述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套筒包括相连通的上对接筒段和下对接筒段;
所述上对接筒段用于与上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所述下对接筒段用于穿过下方相邻的电极片的第二通孔,以与下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接触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对接筒段的外径大于所述下对接筒段的外径;
和/或,所述上对接筒段的内径大于所述下对接筒段的内径,以在所述上对接筒段和所述下对接筒段的连接处形成用于支撑上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的支撑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对接筒段的远离所述下对接筒段的一端具有导电翻边,所述导电套筒通过所述导电翻边与所述电极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套筒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上方相隔的电极片的第一通孔中的导电套筒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导电套筒顶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电极片的上表面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电极片可拆卸式连接;
或者,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电极片一体成型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绝缘结构,以使上下相邻的所述正电极片和所述负电极片之间绝缘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两面均设置有绝缘结构;
所述绝缘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电极片上的绝缘片,所述绝缘片和所述电极片共同形成为电极片组件;或者,所述绝缘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电极片上的绝缘涂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正电极接口和负电极接口,所述正电极接口与所述正电极片电导通;所述负电极接口与所述负电极片电导通;
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均为沿所述电极片组的周向设置的环状接口,且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沿所述电极片组的径向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中,位于外侧的电极接口的内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绝缘件的支撑面,位于内侧的电极接口位于所述绝缘件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盖设在所述电极片组的端部,所述正电极接口和所述负电极接口位于所述电极片组和所述固定盖之间;
所述固定盖上开设有用于供至少部分所述正电极接口和至少部分所述负电极接口穿过的第一避让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接口上至少开设有供正极连接杆穿过的第二避让孔,以使所述正极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盖连接;
所述负电极接口上开设有至少供所述负极连接杆穿过的第二避让孔,以使所述负极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盖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上设置有握持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为环形固定盖;
所述握持部设置在所述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且与所述固定盖转动连接,以转动至所述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呈收拢状态或者转动至所述固定盖的外侧呈打开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为环形固定盖,所述环形固定盖的内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握持部的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为沿所述环形固定盖的周向延伸设置的支撑凸缘;
和/或,所述握持部转动至所述固定盖的内环空间中时,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固定盖的外表面平齐;
和/或,所述握持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提手,且两个所述提手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以呈所述打开状态或者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呈所述收拢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集尘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固定盖设置在所述电极片相对的两端,所述正极连接杆和所述负极连接杆分别与底座连接;
和/或,所述正极连接杆数量和所述负极连接杆的数量均不大于所述电极片上的第一通孔的数量。
22.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风机以及和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净化集尘装置;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净化集尘装置和所述风机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使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孔进入并经所述净化集尘装置净化后,从所述出风孔排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机身和位于所述下机身上方的上机身,所述上机身和所述下机身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净化集尘装置和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下机身的侧壁上,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孔开设在所述上机身的顶部;
所述风机安装所述上机身,所述净化集尘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机身;
所述上机身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净化集尘装置电连接的电接口。
CN202223609185.5U 2022-12-30 2022-12-30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19283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9185.5U CN219283566U (zh) 2022-12-30 2022-12-30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9185.5U CN219283566U (zh) 2022-12-30 2022-12-30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3566U true CN219283566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9185.5U Active CN219283566U (zh) 2022-12-30 2022-12-30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35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1619A (zh) * 2023-08-14 2023-09-12 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电极装置及加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1619A (zh) * 2023-08-14 2023-09-12 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电极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16741619B (zh) * 2023-08-14 2023-10-20 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电极装置及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83566U (zh)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WO2018133253A1 (zh) 油烟净化模块及排烟装置
CN219283565U (zh)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104613563B (zh) 集尘组件、空气净化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19283531U (zh)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112833510A (zh) 空气净化器的集尘叶轮及空气净化器
KR20170077124A (ko) 집진 어셈블리, 공기 정화 장치 및 에어컨
CN210931040U (zh) 一种果蔬清洗净化机的发生装置
WO2022028167A1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器
CN106958842B (zh) 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
WO2022205712A1 (zh) 一种内托支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035701U (zh) 柜式空调器
CN219693526U (zh) 净化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114203444A (zh) 一种大功率伺服驱动器电容箱结构
TW202130953A (zh) 空氣淨化器
CN216308117U (zh) 一种净化器
CN115355592A (zh) 净化集尘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
EP3525649B1 (en) Cyclonic separation device
CN215085543U (zh) 清洁设备
CN214036277U (zh) 装配结构及风扇
CN110367880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手持式吸尘器
CN216308086U (zh) 一种净化风机及净化器
CN203911120U (zh) 一种led软灯条连接器
CN216060403U (zh)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6293937U (zh)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