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2595U - 管路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路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2595U
CN219282595U CN202320814274.9U CN202320814274U CN219282595U CN 219282595 U CN219282595 U CN 219282595U CN 202320814274 U CN202320814274 U CN 202320814274U CN 219282595 U CN219282595 U CN 219282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lamp
pipeline
supporting seat
fixing devic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42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全昆
陈新华
许晓达
刘彦
范瑜
徐恩飞
刘尊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142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2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2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2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路支撑装置,该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管夹、支撑座和减震件;减震件套设于管夹的中部,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管夹的两端与支撑座连接固定,并形成限位腔,限位腔用于限制管路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移;管夹用于固定管路,管路设置在管夹与支撑座连接固定后形成的限位腔内,弹性材质的减震件使得管夹在固定管路时,管路与弹性材质接触,能够起到较佳的减震效果;减少了管路直接接触管夹时管路受到的磨损和产生的震动。

Description

管路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船舶管路支撑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是在管路和管夹体间通过增加非金属衬垫等方式达到绝缘的目的,常规通过施工人员手动固定、安放条形衬垫,条形衬垫安装过程中易滑动的情况,且易损坏。在需要减振降噪的区域安装管路时,条形衬垫减振的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管路安装中减震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管路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管路固定装置,其包括管夹、支撑座和减震件;减震件套设于管夹的中部,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管夹的两端与支撑座连接固定,并形成限位腔,限位腔用于限制管路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移。
在本方案中,管夹用于固定管路,管路放置与支撑座上,管夹与支撑座连接固定所形成的限位腔用于容纳管路,使得管路在后续安装或焊接等操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其受到外力或其自身重力等影响而言其径向发生位移;减震件套设在管夹的中部对管夹进行包裹,管路在安装入限位腔后直接与减震件接触,由于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故而在管路震动时,弹性材质的减震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优选地,减震件与支撑座设置为绝缘材质。
在本方案中,弹性材质的减震件同时设置为绝缘材质,可以在实现对管路减震效果的同时实现绝缘效果。
优选地,管夹包括管夹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支撑座包括凹面和朝向管夹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包括凸起件,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抵接。
在本方案中,管夹与支撑座通过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抵接实现连接,支撑座的凹面朝向管夹使得支撑座与管夹固定后会形成用于容纳管路的限位腔,实现固定管路的效果。
优选地,管夹本体与支撑座的凹面相对设置,且管夹与支撑座的连接处通过锁合组件连接固定。
在本方案中,管夹本体与支撑座的凹面相对设置形成限位腔,管夹与支撑座连接后,通过锁合组件进行固定,提高管路固定装置对管路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管路后续安装或焊接等过程中的发生位移。
优选地,锁合组件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上,限位部与连接部卡合,用限制管夹与支撑座之间的相对位移。
在本方案中,限位部与处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连接部卡合,实现管夹与支撑座之间位置的相对稳定,进而实现对管路的稳定限位,一方面无需在管夹本体与支撑座的凹面处进行连接固定,提高了管路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锁合组件的部分是由支撑座和管夹其自身结构组成,无需额外增设固定装置,节约了成本。
优选地,锁合组件设置为两个,第一延伸部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管夹的两端,第二延伸部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座的两端;限位部设置为螺栓,连接部设置为与螺钉相适配的通孔。
在本方案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位置相对,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上均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通过通孔用以固定管夹与支撑座。
优选地,凸起件的外侧壁与管夹本体的内侧壁抵接,减震件的两端套设于管夹本体与凸起件的抵接处。
在本方案中,凸起部与管夹本体的内侧壁抵接,增加了管夹与支撑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加稳定,减震件套设在抵接处,使得减震件与管路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也避免了存在为被减震件包覆的管夹与管路接触,从而影响减震和绝缘的效果。
优选地,管夹设置为金属材料,支撑座设置为马鞍形。
在本方案中,管夹设置为金属材料使得管夹自身结构更加稳定,又由于绝缘减震件的包覆,使得管夹与管路之间仍是绝缘状态;马鞍形的支撑座其自身结构稳定,与管路接触面积大,受力均匀,与地面或船体等接触面积较大,使得管路固定装置整体更加稳定。
优选地,减震件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锯齿凸起,多个锯齿凸起的高度相等。
减震件的壁面设置有锯齿状凸起,能够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在管路震动时缓冲效果更佳。
优选地,管路的外侧壁分别与减震件与支撑座抵接。
在本方案中,管路的外侧壁与减震件和支撑座抵接,在管路安装和后续操作中,防止管路和金属管夹接触产生静电和导电。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管夹用于固定管路,管路放置与支撑座上,管夹与支撑座连接固定所形成的限位腔用于容纳管路,使得管路在后续安装或焊接等操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其受到外力或其自身重力等影响而言其径向发生位移;减震件套设在管夹的中部对管夹进行包裹,管路在安装入限位腔后直接与减震件接触,由于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故而在管路震动时,弹性材质的减震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管路固定装置固定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路固定装置
10管路
20管夹
21第一延伸部
30支撑座
31第二延伸部
32凸起件
33凹面
41连接部
42限位部
20减震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如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10固定装置1,其包括管夹20、支撑座30和减震件50;减震件50套设于管夹20的中部,减震件50设置为弹性材质;管夹20的两端与支撑座30连接固定,并形成限位腔,限位腔用于限制管路10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管夹20用于固定管路10,管路10放置与支撑座30上,管夹20与支撑座30连接固定所形成的限位腔用于容纳管路10,使得管路10在后续安装或焊接等操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其受到外力或其自身重力等影响而言其径向发生位移;减震件50套设在管夹20的中部对管夹20进行包裹,管路10在安装入限位腔后直接与减震件50接触,由于减震件50设置为弹性材质,故而在管路10震动时,弹性材质的减震件50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减震件50与支撑座30设置为绝缘材质。弹性材质的减震件50同时设置为绝缘材质,可以在实现对管路10减震效果的同时实现绝缘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件50材质的选择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绝缘和弹性的材质,具体地,例如橡胶或弹性塑料等。或者是其他同时能够提高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的材料。
如图1所示,管夹20包括管夹本体和第一延伸部21;如图2所示,支撑座30包括凹面33和朝向管夹20的第二延伸部31,第二延伸部31包括凸起件32,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31抵接。管夹20与支撑座30通过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31的抵接实现连接,支撑座30的凹面33朝向管夹20使得支撑座30与管夹20固定后会形成用于容纳管路10的限位腔,实现固定管路10的效果。
管夹本体与支撑座30的凹面33相对设置,且管夹20与支撑座30的连接处通过锁合组件连接固定。管夹本体与支撑座30的凹面33相对设置形成限位腔,管夹20与支撑座30连接后,通过锁合组件进行固定,提高管路10固定装置1对管路10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管路10后续安装或焊接等过程中的发生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锁合组件包括连接部41和限位部42,连接部41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31上,限位部42与连接部41卡合,用限制管夹20与支撑座30之间的相对位移。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锁合组件可以仅设置为固定夹用以加持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1,或是绳索等链状结构,用以绑定支撑座30与管夹20。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锁合组件设置为两个,第一延伸部21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管夹20的两端,第二延伸部31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座30的两端;限位部42设置为螺栓,连接部41设置为与螺钉相适配的通孔。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31位置相对,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31上均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通过通孔用以固定管夹20与支撑座30。限位部42与处于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31的连接部41卡合,实现管夹20与支撑座30之间位置的相对稳定,进而实现对管路10的稳定限位,一方面无需在管夹本体与支撑座30的凹面33处进行连接固定,提高了管路10固定装置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锁合组件的部分是由支撑座30和管夹20其自身结构组成,无需额外增设固定装置,节约了成本。
如图1所示,凸起件32的外侧壁与管夹本体的内侧壁抵接,减震件50的两端套设于管夹本体与凸起件32的抵接处。凸起部与管夹本体的内侧壁抵接,增加了管夹20与支撑座3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加稳定,减震件50套设在抵接处,使得减震件50与管路10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也避免了存在为被减震件50包覆的管夹20与管路10接触,从而影响减震和绝缘的效果。
如图2所示,管夹20设置为金属材料,支撑座30设置为马鞍形。管夹20设置为金属材料使得管夹20自身结构更加稳定,又由于绝缘减震件50的包覆,使得管夹20与管路10之间仍是绝缘状态;马鞍形的支撑座30其自身结构稳定,与管路10接触面积大,受力均匀,与地面或船体等接触面积较大,使得管路10固定装置1整体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减震件50的内壁和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锯齿状凸起,由多个锯齿状的凸起与管路10的外侧壁抵接,减震件50的壁面设置有锯齿状凸起,能够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在管路10震动时缓冲效果更佳。
在一些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减震件50也可以仅在其内壁或外壁上设置凸起,可以设置为其他能够提高减震效果的形状,不限于锯齿形。
管路10的外侧壁分别与减震件50与支撑座30抵接。马鞍形支撑座30选用绝缘材质,所以,金属管路10不会与其相接触的管路10固定装置1之间产生静电。
在本方案中,管路10的外侧壁与减震件50和支撑座30抵接,在管路10安装和后续操作中,防止管路10和金属管夹20接触产生静电和导电。此实用新型马鞍型底座绝缘减振管路10支撑固定装置具有绝缘和减振功能,解决管路10的绝缘和减振要求。金属材质管夹20不直接与管路10接触,避免了金属管夹20对管路10的磨损,同样适用于非金属管路10的支撑使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管夹、支撑座和减震件;
所述减震件套设于所述管夹的中部,所述减震件设置为弹性材质;
所述管夹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固定,并形成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用于限制管路沿其径向方向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与所述支撑座设置为绝缘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包括管夹本体和第一延伸部;
所述支撑座包括凹面和朝向所述管夹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凸起件,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本体与所述支撑座的所述凹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管夹与所述支撑座的连接处通过锁合组件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部卡合,用限制所述管夹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相对位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管夹的两端,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两端;
所述限位部设置为螺栓,所述连接部设置为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管夹本体的内侧壁抵接,所述减震件的两端套设于所述管夹本体与所述凸起件的抵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设置为金属材料,所述支撑座设置为马鞍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的内壁,和/或,
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锯齿凸起,多个所述锯齿凸起的高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减震件与所述支撑座抵接。
CN202320814274.9U 2023-04-12 2023-04-12 管路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282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4274.9U CN219282595U (zh) 2023-04-12 2023-04-12 管路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4274.9U CN219282595U (zh) 2023-04-12 2023-04-12 管路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2595U true CN219282595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1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4274.9U Active CN219282595U (zh) 2023-04-12 2023-04-12 管路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2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66628B1 (en) Anti-resonance pipe clip
JP2018165575A (ja) チューブの回転を制限する管留め具
CN204547752U (zh) 用于车辆的消声器安装装置及自卸车
CA1323023C (en) Two piece male-female grommet
JP5054939B2 (ja)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支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支持装置付き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CN219282595U (zh) 管路固定装置
CN218000693U (zh) 管夹组件及车辆
JPH1113942A (ja) 防振クランプ
CN210461938U (zh) 管夹
CN114645990A (zh) 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
KR20080044062A (ko) 자동차용 튜브 고정장치
CN214304818U (zh) 汽车拉索及其汽车拉索安装结构
CN217672599U (zh) 制动硬管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4183835B (zh) 一种隔振组件及空调器
CN219262620U (zh) 用于压缩机的固定装置及车辆
CN212296678U (zh) 滤清器支架及汽车
CN218326172U (zh) 一种过孔密封结构
CN219427934U (zh) 排气系统的吊挂装置以及车辆
CN215890901U (zh) 一种具有防腐蚀结构的精密弹簧
CN217374466U (zh) 制动管路
CN217899065U (zh) 管道支架和车辆
CN219493464U (zh) 一种管道固定夹
CN215621361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支架结构及车辆
CN217356078U (zh) 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
EP1375227A1 (en) Mounting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