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9209U -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9209U
CN219279209U CN202223523499.3U CN202223523499U CN219279209U CN 219279209 U CN219279209 U CN 219279209U CN 202223523499 U CN202223523499 U CN 202223523499U CN 219279209 U CN219279209 U CN 219279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counterweight
traction
ca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34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定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aji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aji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aji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aji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34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9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9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9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承重梁沿着井道的左右宽度方向架设在井道的顶部;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外侧的地面上,并位于井道门洞的左侧或右侧,且曳引机旁设有伸入井道内的曳引导绳轮组;对重导轨安装在与曳引机相对的一侧;钢丝绳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钢丝绳的一端绕过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对重导绳轮组和对重返绳轮,并与对重绳头组合锁紧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轿厢导绳轮组和轿厢返绳轮,并与轿厢绳头组合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满足在井道在前后深度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满足井道前后深度的最大尺寸的轿厢,还能使得遇到井道门洞为相对双开时也可以安装固定曳引机。

Description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背景技术
井道式升降机是一种安装在固定楼层建筑内用于垂直运送人或货物的运输装置,通常安装在井道内,使升降机的轿厢在井道内移动,实现乘客的出入或货物的搬运。
现有技术中,曳引机下置的井道施工升降机大部分采用后对重布置的方式,曳引主机必须设置在井道门洞相对的一侧内部,以满足对重布置的要求,由于每一个建筑中的井道尺寸不是统一尺寸,井道的左右宽度和前后深度是有限的,因此,当井道前后深度不足时,若仍然在前后深度方向布置对重组件,就会导致轿厢的深度尺寸受到进一步的限制,不利于建筑材料的运输。而且,当遇到井道门洞为相对双开时,就没有位置安装固定曳引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在井道在前后深度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满足井道前后深度的最大尺寸的轿厢,还能使得遇到井道门洞为相对双开时也可以安装固定曳引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包括轿厢、对重块、轿厢返绳轮、对重返绳轮、曳引机、承重梁、钢丝绳以及内设于井道内的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
所述轿厢设于井道内并沿着轿厢导轨升降;所述对重块设于对重导轨内并沿着对重导轨升降;所述承重梁安装在井道的顶部;所述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外侧的地面上,且曳引机旁设有伸入井道内的曳引导绳轮组;所述承重梁上设有对重导绳轮组、轿厢导绳轮组、对重绳头组合以及轿厢绳头组合;
所述承重梁沿着井道的左右宽度方向架设;所述曳引机安装在井道门洞的一侧;所述对重导轨安装在远离曳引机相对一侧的井道内;所述钢丝绳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钢丝绳的一端绕过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对重导绳轮组和对重返绳轮,并与对重绳头组合锁紧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轿厢导绳轮组和轿厢返绳轮,并与轿厢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曳引导绳轮组包括第一曳引导绳轮和第二曳引导绳轮;钢丝绳的一端绕过第一曳引导绳轮后向上依次绕过对重导绳轮组和对重返绳轮,并与对重绳头组合锁紧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曳引导绳轮后向上依次绕过轿厢导绳轮组和轿厢返绳轮,并与轿厢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曳引导绳轮和第二曳引导绳轮竖向错开设置;位于第一曳引导绳轮和对重导绳轮组之间的钢丝绳呈竖直状态且与第一曳引导绳轮和对重导绳轮组相切;位于第二曳引导绳轮与轿厢导绳轮组之间的钢丝绳呈竖直状态且与第二曳引导绳轮和轿厢导绳轮组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对重导绳轮组包括第一对重导绳轮和第二对重导绳轮;
所述第一对重导绳轮和第二对重导绳轮分别靠近承重梁的两端,分别配合第一曳引导绳轮和对重返绳轮;
钢丝绳的一端绕过第一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第一对重导绳轮和第二对重导绳轮,向下绕经对重返绳轮后,再向上与对重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重导绳轮的上端面和第二对重导绳轮的上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轿厢导绳轮组包括用于配合第二曳引导绳轮的第一轿厢导绳轮和用于配合轿厢返绳轮的第二轿厢导绳轮;
所述第二轿厢导绳轮位于第一轿厢导绳轮靠近轿厢返绳轮的一侧;
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曳引导绳轮后向上依次绕过第一轿厢导绳轮和第二轿厢导绳轮,向下绕经轿厢返绳轮后,再向上与轿厢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轿厢导绳轮设置在承重梁的底部。
进一步地,钢丝绳绕曳引机的曳引轮的包角大于180°。
进一步地,所述轿厢返绳轮的侧面和对重返绳轮的侧面均与承重梁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原理及优点如下:
承重梁沿着井道的左右宽度方向架设在井道的顶部;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外侧的地面上,并位于井道门洞的左侧或右侧,且曳引机旁设有伸入井道内的曳引导绳轮组;对重导轨安装在与曳引机相对的一侧;钢丝绳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钢丝绳的一端绕过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对重导绳轮组和对重返绳轮,并与对重绳头组合锁紧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轿厢导绳轮组和轿厢返绳轮,并与轿厢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通过上述绕绳结构,在不影响施工升降机升降的情况下,将对重导轨和对重块转移至井道的宽度方向,不仅能够满足在井道在前后深度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满足井道前后深度的最大尺寸的轿厢,还能使得遇到井道门洞为相对双开时也可以安装固定曳引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服务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安装在井道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省去井道后的示意图(省略了钢丝绳和轿厢返绳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轿厢导轨;2-对重导轨;3-轿厢;4-对重块;5-轿厢返绳轮;6-对重返绳轮;7-曳引机;8-承重梁;9-钢丝绳;10-对重绳头组合;11-轿厢绳头组合;12-第一曳引导绳轮;13-第二曳引导绳轮;14-第一对重导绳轮;15-第二对重导绳轮;16-第一轿厢导绳轮;17-第二轿厢导绳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包括轿厢3、对重块4、轿厢返绳轮5、对重返绳轮6、曳引机7、承重梁8、钢丝绳9以及内设于井道内的轿厢导轨1和对重导轨2。
其中,承重梁8沿着井道的左右宽度方向架设在井道的顶部,承重梁8上设有对重导绳轮组、轿厢导绳轮组、对重绳头组合10以及轿厢绳头组合11;曳引机7安装在井道外侧的地面上,并位于井道门洞的右侧,且曳引机7旁设有伸入井道内的曳引导绳轮组;轿厢导轨1安装在井道门洞的左右两侧;对重导轨2安装在与远离曳引机7相对一侧的井道内;轿厢3设于井道内并沿着轿厢导轨1升降;对重块4设于对重导轨2内并沿着对重导轨2升降。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曳引导绳轮组包括第一曳引导绳轮12和第二曳引导绳轮13;第一曳引导绳轮12位于第二曳引导绳轮13的斜上方,第二曳引导绳轮13相比于第一曳引导绳轮12更深入井道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重导绳轮组包括第一对重导绳轮14和第二对重导绳轮15;第一对重导绳轮14和第二对重导绳轮15分别靠近承重梁8的两端,分别配合第一曳引导绳轮12和对重返绳轮6(第二对重导绳轮15与第一对重导绳轮14之间的间隔距离决定了对重导轨2在井道内的位置,以及与轿厢3之间的间隔距离);且第一对重导绳轮14的上端面和第二对重导绳轮15的上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使钢丝绳9驱动对重块4时降低钢丝绳9的运动阻力。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轿厢导绳轮组包括用于配合第二曳引导绳轮13的第一轿厢导绳轮16和用于配合轿厢返绳轮5的第二轿厢导绳轮17;第一轿厢导绳轮16通过绳轮座向下方凸出设置在承重梁8的底部(下沉设置);第二轿厢导绳轮17通过U型螺栓将导绳轮的转轴固定在承重梁8上,并位于第一轿厢导绳轮16靠近轿厢返绳轮5的一侧;通过将第一轿厢导绳轮16下沉的方式使得第一轿厢导绳轮16与第一对重导绳轮14之间具有间隔空间,避免形成安装位置的干涉,而第二轿厢导绳轮17的安装方式简单快捷,具有合理的安装空间,且节省了绳轮座的使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钢丝绳9绕在曳引机7的曳引轮上,钢丝绳9的一端绕过第一曳引导绳轮12后向上依次绕过第一对重导绳轮14、第二对重导绳轮15,向下绕经对重返绳轮6后,并与对重绳头组合10锁紧固定;钢丝绳9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曳引导绳轮13后向上依次绕过第一轿厢导绳轮16、第二轿厢导绳轮17,向下绕经轿厢返绳轮5后,并与轿厢绳头组合11锁紧固定。
上述中,位于第一曳引导绳轮12和第一对重导绳轮14之间的钢丝绳9呈竖直状态且与第一曳引导绳轮12和第一对重导绳轮14相切;位于第二曳引导绳轮13与第一轿厢导绳轮16之间的钢丝绳9呈竖直状态且与第二曳引导绳轮13和第一轿厢导绳轮16相切。配合上述的第一曳引导绳轮12和第二曳引导绳轮13的竖向错开设置,使得经过第一曳引导绳轮12和第二曳引导绳轮13的钢丝绳9竖直间隔设置,两段钢丝绳9在井道内互不干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钢丝绳9绕曳引机7的曳引轮的包角大于180°,从而提高曳引摩擦力,保证轿厢3升降运行稳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轿厢返绳轮5的侧面和对重返绳轮6的侧面均与承重梁8垂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承重梁8沿着井道的左右宽度方向架设在井道的顶部;曳引机7安装在井道外侧的地面上,并位于井道门洞的左侧或右侧,且曳引机7旁设有伸入井道内的曳引导绳轮组;对重导轨2安装在与曳引机7相对的一侧;钢丝绳9绕在曳引机7的曳引轮上,钢丝绳9的一端绕过第一曳引导绳轮12后向上依次绕过第一对重导绳轮14、第二对重导绳轮15,向下绕经对重返绳轮6后,并与对重绳头组合10锁紧固定;钢丝绳9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曳引导绳轮13后向上依次绕过第一轿厢导绳轮16、第二轿厢导绳轮17,向下绕经轿厢返绳轮5后,并与轿厢绳头组合11锁紧固定。通过上述绕绳结构,在不影响施工升降机升降的情况下,将对重导轨2和对重块4转移至井道的宽度方向,不仅能够满足在井道在前后深度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满足井道前后深度的最大尺寸的轿厢3,还能使得遇到井道门洞为相对双开时也可以安装固定曳引机7。
还有的是,除了在井道前后深度作改进,通过将轿厢返绳轮5的侧面和对重返绳轮6的侧面均与承重梁8垂直,也能减少轿厢返绳轮5和对重返绳轮6在井道左右宽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满足在狭小空间的井道内安置足够空间的轿厢,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包括轿厢、对重块、轿厢返绳轮、对重返绳轮、曳引机、承重梁、钢丝绳以及内设于井道内的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
所述轿厢设于井道内并沿着轿厢导轨升降;所述对重块设于对重导轨内并沿着对重导轨升降;所述承重梁安装在井道的顶部;所述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外侧的地面上,且曳引机设有伸入井道内的曳引导绳轮组;所述承重梁上设有对重导绳轮组、轿厢导绳轮组、对重绳头组合以及轿厢绳头组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沿着井道的左右宽度方向架设;所述曳引机安装在井道门洞的一侧;所述对重导轨安装在远离曳引机相对一侧的井道内;所述钢丝绳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钢丝绳的一端绕过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对重导绳轮组和对重返绳轮,并与对重绳头组合锁紧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轿厢导绳轮组和轿厢返绳轮,并与轿厢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导绳轮组包括第一曳引导绳轮和第二曳引导绳轮;钢丝绳的一端绕过第一曳引导绳轮后向上依次绕过对重导绳轮组和对重返绳轮,并与对重绳头组合锁紧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曳引导绳轮后向上依次绕过轿厢导绳轮组和轿厢返绳轮,并与轿厢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曳引导绳轮和第二曳引导绳轮竖向错开设置;位于第一曳引导绳轮和对重导绳轮组之间的钢丝绳呈竖直状态且与第一曳引导绳轮和对重导绳轮组相切;位于第二曳引导绳轮与轿厢导绳轮组之间的钢丝绳呈竖直状态且与第二曳引导绳轮和轿厢导绳轮组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绳轮组包括第一对重导绳轮和第二对重导绳轮;
所述第一对重导绳轮和第二对重导绳轮分别靠近承重梁的两端,分别配合第一曳引导绳轮和对重返绳轮;
钢丝绳的一端绕过第一曳引导绳轮组后向上依次绕过第一对重导绳轮和第二对重导绳轮,向下绕经对重返绳轮后,再向上与对重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导绳轮的上端面和第二对重导绳轮的上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导绳轮组包括用于配合第二曳引导绳轮的第一轿厢导绳轮和用于配合轿厢返绳轮的第二轿厢导绳轮;
所述第二轿厢导绳轮位于第一轿厢导绳轮靠近轿厢返绳轮的一侧;
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曳引导绳轮后向上依次绕过第一轿厢导绳轮和第二轿厢导绳轮,向下绕经轿厢返绳轮后,再向上与轿厢绳头组合锁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导绳轮设置在承重梁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钢丝绳绕曳引机的曳引轮的包角大于18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返绳轮的侧面和对重返绳轮的侧面均与承重梁垂直。
CN202223523499.3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Active CN219279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3499.3U CN21927920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3499.3U CN21927920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9209U true CN219279209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3499.3U Active CN21927920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9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23060B1 (ko) 케이블 방풍부재를 구비한 옥외 전천후형 인화물용 리프트
CN201990354U (zh) 一种曳引机、对重系统后置式无机房电梯
JP410786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9279209U (zh) 一种曳引机下置侧对重施工升降机的绕绳结构
CN112499440A (zh) 无机房电梯改造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CN212799229U (zh) 一种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
CN109132797B (zh) 一种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吊挂系统
CN217627048U (zh) 一种自带井道采用混合牵引的电梯
CN216763991U (zh) 施工升降机
CN214456053U (zh) 无机房电梯
KR102378202B1 (ko) 기계실 및 승강로 구조물이 필요없는 싱글 마스트 구조의 로프식 트윈형 탑승카 자체구동 승강기
CN215710944U (zh)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CN215924101U (zh) 一种港口双提升电梯
CN214780114U (zh)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CN112499429A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井道的曳引机下置式施工升降机
KR102481947B1 (ko) 상부 승강장에 바닥 가이드 모듈을 포함하는 기계실 노출식 경사형 엘리베이터
CN101774502A (zh) 一种可节省空间的家用电梯
CN210505168U (zh) 一种无基坑加装电梯上行下行缓冲装置
CN219603023U (zh) 对重空间紧凑型4:1电梯
CN220055956U (zh) 无机房电梯装置
CN220334462U (zh) 一种无导绳轮结构的提升平台及曳引施工升降机
CN216785408U (zh) 电梯超高低音运行驱动机电一体化智能联动结构
KR102443566B1 (ko) 수직개폐형 도어패널의 추락을 방지하고 도어 개폐시간을 단축시킨 대형 및 초대형 엘리베이터
CN219448942U (zh) 一种提升平台的提升导向结构
CN217398185U (zh) 一种无对重轿厢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30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5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30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30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