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0770U - 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0770U
CN219270770U CN202222978427.1U CN202222978427U CN219270770U CN 219270770 U CN219270770 U CN 219270770U CN 202222978427 U CN202222978427 U CN 202222978427U CN 219270770 U CN219270770 U CN 219270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air inlet
inlet channel
flexible
coll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84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世友
曹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84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0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0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0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所述集尘装置包括:尘仓,内部具有用于收集灰尘的容纳空间,所述尘仓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盖体,与在所述开口相邻设置并与所述尘仓连接,所述盖体包括:本体,与所述尘仓连接,所述本体具有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邻的支撑件,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所述支撑件上且能够弯折,以在封闭所述进风通道的位置和打开所述进风通道的位置之间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柔性挡尘件满足封闭进风通道的功能,且与支撑件安装方式简单,有利于提高组装和维护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利用抽真空装置将外界包含灰尘的气流抽入吸尘器内,经过过滤装置将灰尘收集在集尘装置内,而过滤后的干净气流流出吸尘器。集尘装置包括用来容纳灰尘的尘仓以及用来封闭尘仓开口的挡尘件,在真空装置抽真空的过程中,挡尘件打开以便气流流入尘仓,在真空装置抽真空结束,挡尘件封闭尘仓以阻挡灰尘流出尘仓。
相关的挡尘件安装在尘仓的开口处,采用螺钉连接、扭簧等方式与吸尘器内的其他结构连接固定,结构较为复杂或安装工艺流程较多,不利于组装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以解决如何简化集尘装置结构且提高组装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尘装置,包括尘仓,内部具有用于收集灰尘的容纳空间,所述尘仓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盖体,与在所述开口相邻设置并与所述尘仓连接,所述盖体包括:本体,与所述尘仓连接,所述本体具有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邻的支撑件,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所述支撑件上且能够弯折,以在封闭所述进风通道的位置和打开所述进风通道的位置之间转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件包括:风道体,围绕所述进风通道设置;扣接件,从所述风道体靠近所述尘仓的端部朝向所述尘仓突出设置,所述扣接件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一端与所述风道体靠近所述尘仓的端部连接;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进风通道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风道体间隔设置;所述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风道体分别抵压柔性挡尘件的相背两侧。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风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扣接件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均匀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柔性挡尘件在第一端面上开设凹槽,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尘仓方向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扣接件的第二延伸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1mm。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柔性挡尘件在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两侧具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在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凹槽的长度的比值小于预设值。
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所述扣接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凹槽的长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柔性挡尘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m。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柔性挡尘件位于所述本体内,在柔性挡尘件封闭所述进风通道的状态下,所述柔性挡尘件在垂直进风通道的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风道体的靠近所述尘仓的端部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该集尘装置包括尘仓和盖体,盖体包括本体和柔性挡尘件,该本体与尘仓连接,本体具有可与尘仓连通的进风通道和与进风通道相邻的支撑件该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支撑件上且能够弯折,以在封闭进风通道的位置和打开进风通道的位置之间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能够弯折的柔性挡尘件,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支撑件上,安装方式简单;在抽真空的过程中,气流的作用力将柔性挡尘件吹起弯折,从而打开进风通道,使带有灰尘的气流进入尘仓中;在抽气停止时,柔性挡尘件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形变,从而封闭进风通道,防止灰尘漏出尘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支撑件上,利用自身可弯折的性能,即可实现在打开进风通道和关闭进风通道的位置间的转动,集尘装置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盖体沿第一方向移动后得到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沿A-A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盖体的柔性挡尘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后得到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在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盖体在柔性挡尘件封闭进风通道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尘装置;10、盖体;20、尘仓;21、容纳空间;22、抽气机构;23、铰接结构;24、卡扣连接结构;100、本体;101、进风通道;110、柔性挡尘件;111、固定孔;112、第一端面;113、凹槽;114、第一平面;1131、边缘部;120、支撑件;121、风道体;122、扣接件;1201、第一端;1202、第二端;1221、第一延伸部;1222、第二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说明书附图中的XYZ三维坐标系可以理解是集尘装置在一种状态下的绝对坐标系,该状态可以是正常使用状态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尘装置1,该集尘装置可应用于吸尘器、扫地机等家用清洁设备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1的结构产生限定。
以下以集尘装置1应用在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尘装置1,包括盖体10和尘仓20。其中,图1为集尘装置1的长度方向沿X方向放置时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放置位置下,尘仓20位于盖体10的下侧,图1所示放置状态下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中X、Y、Z方向分别代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
图2为图1中盖体10沿X方向正向平移后得到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尘仓20内部具有用于收集灰尘的容纳空间21,尘仓20具有与容纳空间21连通的开口。可以理解,开口是不具有任何的实体部件,从而气流和灰尘都可以通过开口,尘仓在正常使用时只有一侧是开口的,使灰尘能够进入尘仓20内部,其余部分是灰尘不能穿过的(包括尘仓有的部分是封闭的,有的部分是气流可穿过而灰尘不能穿过的)从而形成容纳空间21来存放进入的灰尘。盖体10与开口相邻设置并与尘仓20连接,盖体10相邻设置在开口的X方向朝向正向的一侧,在开口处与尘仓20连接。
盖体10与尘仓20的连接可以是完全可拆卸的,也可以是部分可拆卸的,只要能够将开口开放即可。例如,在图1和图2提供的实施方案中,盖体10与尘仓20在开口附近的侧壁位于Z方向正向的一端设置铰接结构23,位于Z方向负向的一端设置按钮和卡扣连接结构24。当用户按下按钮时,卡扣连接结构24断开,铰接结构23固定,盖体10和尘仓20仅在Z方向的负向一端相连。盖体10绕铰接结构23转动,从而将开口开放,实现部分拆卸。本实用新型同样不限定盖体10的形状,例如,在图1和图2提供的实施例中,盖体10可以是具有半球形的外壳,在与尘仓20连接后,半球形外壳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同样具有容纳作用。当用户将灰尘收集完毕后,转动集尘装置使盖体位于绝对方向的下部,此时灰尘由于重力作用会沉降至盖体10的内部空间中,以便于用户打开开口并倾倒处理收集的灰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盖体10包括本体100和柔性挡尘件110。图3为图1沿A-A部的剖视图,为显示清楚起见,图3集尘装置所示的放置方向与图1和图2集尘装置所示的放置方向相反,从而能够示意出盖体内部的结构设置。本体100为盖体10的主体部分,其与尘仓20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00内部具有中空空间,中空空间与尘仓20的开口连通,前面提到的铰接结构23和卡扣连接结构24设置在本体100的侧壁和尘仓20的侧壁上,从而将本体100与尘仓20连接。本体100具有进风通道101,进风通道101与开口连通。其中,本体100围绕进风通道101设置,进风通道101朝向X方向正向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朝向X方向负向的一端与开口连通,以便于使外部气流通过进风通道101进入开口,进而进入容纳空间21中。尘仓20在X方向上远离开口的一侧设置抽气机构22,用于抽取容纳空间21中的气体形成负压,从而开启集尘装置1的真空吸尘功能。
如图3所示,本体100还具有与进风通道101相邻的支撑件120。可以理解,支撑件120可以是直接与进风通道接触的部件,也可以是不与进风通道直接接触但支撑件120距离进风通道101较近,例如,支撑件可以是围绕进风通道101的本体100的部分。柔性挡尘件110的一端套设在支撑件120上且能够弯折,另一端为自由端,未与其他部件连接,以在封闭进风通道的位置和打开进风通道的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柔性挡尘件110可以是硬度相对较小的材料,从而能够受大气压力进行局部弯折、压缩;同时又能够拥有较大的弹性限度,从而在受力消失后能够恢复弹性形变,例如,柔性挡尘件110可以是硅胶或橡胶。支撑件120可以是不容易发生形变的硬度相对较大的材料,从而能够将柔性挡尘件110抵压在进风通道口。例如,支撑件120可以是塑料。如图3所示,在未抽真空的状态下,柔性挡尘件110覆盖进风通道101从而阻挡进风通道与尘仓内部的连通。其中,柔性挡尘件110的一端与支撑件120连接,另一端的自由端与进风通道101另一侧的支撑件120部分接触,即,柔性挡尘件在图3所示的Z方向的长度大于进风通道101在Z方向的长度。可以理解,支撑件120是在进风通道101的Z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这两侧的支撑件120在X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是平齐的也可以是不平齐的,即,在未抽气的状态下,柔性挡尘件110的延伸方向可以是与支撑件120的延伸方向(X方向)垂直的,当然也可以是与支撑件120的延伸方向(X方向)呈锐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该集尘装置包括尘仓和盖体,盖体包括本体和柔性挡尘件,该本体与尘仓连接,本体具有可与尘仓连通的进风通道和与进风通道相邻的支撑件该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支撑件上且能够弯折,以在封闭进风通道的位置和打开进风通道的位置之间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能够弯折的柔性挡尘件,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支撑件上,安装方式简单;在抽真空的过程中,气流的作用力将柔性挡尘件吹起弯折,从而打开进风通道,使带有灰尘的气流进入尘仓中;在抽气停止时,柔性挡尘件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形变,从而封闭进风通道,防止灰尘漏出尘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支撑件上,利用自身可弯折的性能,即可实现在打开进风通道和关闭进风通道的位置间的转动,集尘装置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维护。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盖体10在柔性挡尘件110沿X方向负向(尘仓20相对盖体10的方向)平移后得到的分解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支撑件120包括风道体121和扣接件122,风道体121围绕进风通道101设置,。风道体121在图4中表现为类似中空管体的形状,中空的部分即进风通道101。如图4所示,扣接件122从风道体121靠近尘仓20(X方向负向)的端部朝向尘仓20(X方向负向)突出设置。风道体121在X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靠近尘仓20(X方向负向),另一端靠近外部。风道体121靠近尘仓20(X方向负向)的端部相邻进风通道101靠近尘仓20(X方向负向)的一端,扣接件122突出于风道体121靠近尘仓20(X方向负向)的端部,从而有利于将柔性挡尘件110固定于进风通道101靠近尘仓20(X方向负向)的一端附近。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扣接件122包括第一延伸部1221和第二延伸部1222。为显示清楚起见,图5在将图4中B部局部放大后,增加了用于分割第一延伸部1221和第二延伸部1222结构的虚线。第一延伸部1221的第一端1201与风道体121靠近尘仓的端部连接,与风道体121类似的,第一延伸部1221在X方向上也具有相对的两端,第一端1201位于远离尘仓20的方向(X方向正向),第二端1202位于靠近尘仓20的方向(X方向负向)。第二延伸部1222从第一延伸部1221的第二端1202朝向进风通道101延伸,第二延伸部1222相对第一延伸部1221更为接近进风通道101。第二延伸部1222与风道体121间隔设置,代表第二延伸部1222与风道体121在X方向上不重合。第二延伸部1222不接触风道体121而是在两者间留有间隔,以便于给柔性挡尘件110留出空间。扣接件122远离风道体的一端可以在平面连接处设置倒角和/或圆角,以便于引导柔性挡尘件110形变,从而有利于套设。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柔性挡尘件110具有贯穿的固定孔111,柔性挡尘件110通过固定孔111套设在第一延伸部1221上。图6为图4中的柔性挡尘件110套设在第一延伸部1221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状态下,扣接件122的第一延伸部1221穿过柔性挡尘件110,第二延伸部1222和风道体121抵压在柔性挡尘件110的两侧,从而将柔性挡尘件110固定在支撑件12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扣接件,使得柔性挡尘件能够套设在扣接件上并被扣接件抵压固定在风道体上,扣接件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对柔性挡尘件的固定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进风通道101沿第一方向延伸。在图5所示的扣接件122中,第一延伸部1221从第一端1201到第二端1202沿第一方向延伸。延伸方向表示第一延伸部1221的最大尺寸方向,第一方向表示坐标系中X方向,第一延伸部1221与进风通道101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方便柔性件110的套设。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Z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从而扣接件122呈现出如图5所示的L形结构。本实施方案通过设置扣接件呈现如图5所示的L形结构来对柔性挡尘件110进行套设,从而节省空间,有利于提高集尘装置1的紧凑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扣接件12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均匀设置多个,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在图4所示的盖体中,第二方向表示坐标系中Y方向。每个扣接件122在第二方向上存在间隔,从而在更大的距离上抵压柔性挡尘件110,有利于柔性挡尘件110更紧密地贴合风道体121的端部,减少灰尘漏出。扣接件122设置为多个且间隔均匀,从而提供更多的抵压力,使套设更为稳定。例如,扣接件可以设置为4个,使每个扣接件122不会距离过远,从而柔性挡尘件110在间隔位置不会相对风道体121的端部鼓起,有利于提高集尘装置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柔性挡尘件110在第一端面112上开设凹槽113,第一端面112朝向尘仓20方向设置。柔性挡尘件110具有相背的两端面,其中,第一端面112面朝尘仓20方向(X方向负向)且被第二延伸部1222抵压。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柔性挡尘件110利用自身弯折转动封闭或开启进风通道101。设置凹槽113后,凹槽113所在位置的厚度较小,弯折更为容易,从而引导柔性挡尘件110以凹槽113作为转动轴进行转动,有利于提高转动的流畅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凹槽113与扣接件122的第二延伸部1222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1mm。例如,凹槽113与第二延伸部1222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为0,从而表现为如图6彼此接触的状态。柔性挡尘件110的一部分用于封闭或打开进风通道101,另一部分用于固定在扣接件122上。其中,用于固定的部分是不会转动的,不会转动的面积越大,进风通道101无法被打开的面积就越大。本实施方案通过设置凹槽113与扣接件122的第二延伸部1222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1mm,使凹槽113设置在与扣接件122很近的位置,从而增大柔性挡尘件110能够转动的部分的面积,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打开进风通道101,有利于增大集尘装置的进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凹槽113的长度方向a1平行第二方向(Y方向),长度方向a1表示凹槽113延伸的方向。扣接件122在Y方向上均匀设置,同时凹槽113也沿Y方向延伸且距离扣接件很近,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大柔性挡尘件110能够转动的部分的面积,进而增大集尘装置的进风效率。柔性挡尘件110在凹槽113的长度方向a1的两侧具有边缘部1131。柔性挡尘件110沿Y方向具有一定长度,柔性挡尘件110在凹槽113位置的长度大于凹槽113的长度S2,从而凹槽113在长度方向a1的两端是不开放的。其中,柔性挡尘件110长度大于凹槽的部分构成边缘部1131。可以理解,柔性挡尘件110在凹槽113所在位置的厚度较小,弯折转动所需的力较小,从而弯折后用于恢复的弹力也较小。通过设置边缘部1131,有利于提供足够的弹力使柔性挡尘件110恢复形变,从而封闭进风通道10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边缘部1131在凹槽113的长度方向a1上的长度S1与凹槽113的长度S2的比值小于预设值。预设值可以是人为预先规定的一个数值,本实施方案通过设置边缘部1131与凹槽113的长度比值S1/S2小于预设值,使凹槽113长度S2更大,从而柔性挡尘件110弯折所需的转矩更小,有利于增大转动的角度,进而更大程度打开进风通道101,增大集尘装置1的进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扣接件122之间的距离小于凹槽113的长度,凹槽113的长度能够覆盖扣接件122的最远距离。可以理解,柔性挡尘件110(包括边缘部1131)在转动到最大角度时会被扣接件122所阻挡,凹槽113具有的空间能够在转动后容纳部分体积,从而使柔性挡尘件110转动更大的角度。本实施方案通过设置凹槽113在长度方向a1上的长度能够覆盖扣接件122的最远距离,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凹槽113使柔性挡尘件110转动更大的角度,减少扣接件122的影响,有利于增大集尘装置1的进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柔性挡尘件1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m。在图5所示的盖体中,柔性挡尘件110的厚度方向b1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限定柔性挡尘件110的厚度,从而提供足够的弹力使柔性挡尘件110在弯折后能够恢复形变,例如,柔性挡尘件110的厚度可以是1mm,也可以是1.5mm。本实施方案通过设置柔性挡尘件1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m,从而提供足够的弹力恢复形变,有利于增大集尘装置的密封性;同时能够提升回弹速度,有利于增加集尘装置的流畅度和运转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柔性挡尘件110位于本体100内,从本体100靠近尘仓20(X方向负向)的一端将进风通道101封闭或打开。在柔性挡尘件110封闭进风通道101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状态下),柔性挡尘件110在垂直进风通道101的第一平面114(垂直X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覆盖风道体121的靠近尘仓20的端部在第一平面114上的投影。投影表示无数组垂直于第一平面114且相互平行的投射线(即平行于X方向的投射线)照射风道体121的端部和柔性挡尘件110,使其影子投射在第一平面114(垂直X方向的平面)所形成的面积。柔性挡尘件110的投影覆盖风道体121端部的投影,表示柔性挡尘件110的投影面积完全遮盖风道体121端部的投影面积,柔性挡尘件110的投影面积能够完全遮盖进风通道101垂直第一方向(X方向)的截面积,从而实现完全封闭进风通道101的效果。
在进行套设时,如图4和图5所示,首先将柔性挡尘件垂直第一方向设置,再将柔性挡尘件调整到投影能够覆盖风道体121端部投影的角度,同时将固定孔111在第一方向上对准扣接件122的第二延伸部1222。当朝扣接件122压下柔性挡尘件110后,固定孔111的孔径会在扣接件122的圆角和倒角的引导下变形而向外撑大。继续下压柔性挡尘件110,直到抵压风道体121的端部。此时柔性挡尘件110套设在第一延伸部1221上,固定孔111的孔径恢复变形并且小于第二延伸部1222垂直第一方向的横截面积,从而柔性挡尘件110被第二延伸部1222抵压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根据以上任一项的集尘装置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仓,内部具有用于收集灰尘的容纳空间,所述尘仓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
盖体,与在所述开口相邻设置并与所述尘仓连接,所述盖体包括:
本体,与所述尘仓连接,所述本体具有进风通道和与所述进风通道相邻的支撑件,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开口连通;
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所述支撑件上且能够弯折,以在封闭所述进风通道的位置和打开所述进风通道的位置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风道体,围绕所述进风通道设置;
扣接件,从所述风道体靠近所述尘仓的端部朝向所述尘仓突出设置,所述扣接件包括:
第一延伸部,第一端与所述风道体靠近所述尘仓的端部连接;
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进风通道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风道体间隔设置;所述柔性挡尘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风道体分别抵压柔性挡尘件的相背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件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均匀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尘件在第一端面上开设凹槽,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尘仓方向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扣接件的第二延伸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方向,所述柔性挡尘件在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两侧具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在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凹槽的长度的比值小于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所述扣接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凹槽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尘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尘件位于所述本体内,在柔性挡尘件封闭所述进风通道的状态下,所述柔性挡尘件在垂直进风通道的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风道体靠近所述尘仓的端部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
CN202222978427.1U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 Active CN219270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8427.1U CN219270770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8427.1U CN219270770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0770U true CN219270770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8427.1U Active CN219270770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0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8544B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及装配方法
JP7053940B2 (ja) 集塵ボックス組立体、エアコン室内機及びエアコン
EP1091680A1 (en) Vacuum cleaner bag docking assembly
CN112353327A (zh) 扫地机器人基站和清洁设备
CN211749328U (zh)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
CN211633077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端盖的清洁用地刷
CN219270770U (zh) 一种集尘装置和吸尘器
CN208567075U (zh) 集尘盒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137510B (zh) 集尘盒和扫地机器人
CN211247705U (zh) 一种机械制图用碎屑收集装置
CN217137919U (zh) 一种扫地机集尘装置
CN209792160U (zh) 一种室内空调挂机清洗漏斗
CN107906615B (zh) 一种转接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8826642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壳体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CN216420532U (zh) 一种用于dcs机柜的清洁装置
JP5616843B2 (ja) 換気装置
WO2023207879A1 (zh) 一种自集尘清洁系统
CN218325356U (zh) 风机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US20230210332A1 (en) Cleaning robot and cleaning machine system
CN215838682U (zh) 一种手持无线集尘吸尘器
CN214595764U (zh) 扫地机器人基站和清洁设备
CN21897875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9166317U (zh) 清洁设备的尘盒、清洁设备和清洁系统
CN220089345U (zh) 集尘组件、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8553464U (zh) 滤网装置及清洁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