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1113U - 集约型管廊 - Google Patents

集约型管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1113U
CN219261113U CN202223528044.0U CN202223528044U CN219261113U CN 219261113 U CN219261113 U CN 219261113U CN 202223528044 U CN202223528044 U CN 202223528044U CN 219261113 U CN219261113 U CN 219261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gallery
pipeline
intensive
water inlet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80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蕾
李一鸣
庄璐
尹力文
尹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filed Critical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80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1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1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1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集约型管廊,该集约型管廊包括顶部开口的管廊主体,管廊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和排水沟道,排水沟道位于容置空间的下方,且容置空间的底部与排水沟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盖板,管廊主体的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第二盖板;容置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多个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地下管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地下管线无法集中布设,管控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集约型管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工程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约型管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地下管线按规范要求排布,采用直埋的方式将地下管线100(如: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燃气管线、供热管线、给排水管线等)分布埋设于道路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方,满足城市运营所需管线要求。该种直埋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一、地下管线100数量多、种类繁杂,不易管理、维修;
二、如果地下管线100发生故障,维修费用高,而且需要破路维修,影响交通及城市美观;
三、地下管线100长时间处于直埋状态下,管线老化严重;
四、老旧城区道路狭窄,房屋基础较浅,地上施工面窄小,按照常规管线安全间距要求,宽度不足以满足多种地下管线100的直埋需求;
五、直埋市政管线附属设施位置随意,同时出现井盖较多的现象,可能影响行人通行和城市景观,直埋的地下管线100易产生因自身结构性缺陷、外力破坏等引发的安全事故;
六、地下管线100(如市政管线)更新增容,导致道路反复开挖,影响交通,使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在老旧城区,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市政管线更新增容难度极大,事故隐患陡增。
针对相关技术中地下管线无法集中布设,管控难度大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集约型管廊,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约型管廊,能够对地下管线进行集中管控,合理布局和利用空间,便于对地下管线的管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约型管廊,所述集约型管廊包括顶部开口的管廊主体,所述管廊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和排水沟道,所述排水沟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下方,且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与所述排水沟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盖板,所述管廊主体的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第二盖板;
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多个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地下管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集约型管廊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排水沟道进行分隔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预留有进水口,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平台由远离所述进水口至靠近所述进水口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板上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排水沟道的第一进水孔,所述第二盖板上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的顶面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地下管线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地下管线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地下管线至少包括通信管线、电力管线、污水管线和给水管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管线和所述电力管线分别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两相对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管线和所述给水管线分别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两相对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支架上设置一根所述污水管线或所述给水管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支架上设置多根所述通信管线或所述电力管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具有竖向连通所述支架的多个漏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廊主体设置于街道地面的下方。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集约型管廊的特点及优点是:在管廊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和排水沟道,排水沟道位于容置空间的下方,并且在容置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多个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地下管线,从而兼具管廊内排水和地下管线布设的功能,且排水与地下管线的布设互不影响,满足市政排水以及周边区域使用管线的要求,管廊空间利用最大化,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在较窄的道路下布置整个排水沟道以及管网系统,不受路宽的限制。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下管线的直埋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约型管廊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约型管廊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约型管廊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背景技术中的附图标号为:
100、地下管线。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为:
1、管廊主体; 101、容置空间;
102、排水沟道; 103、进水口;
104、支撑平台; 2、第二盖板;
201、第二进水孔; 3、第一盖板;
4、支架; 401、漏水孔;
5、通信管线; 6、电力管线;
7、支撑座; 8、污水管线;
9、给水管线; 10、街道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约型管廊,该集约型管廊包括顶部开口的管廊主体1,管廊主体1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矩形筒状结构,管廊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01和排水沟道102,排水沟道102位于容置空间101的下方,且容置空间101和排水沟道10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以满足布设地下管线以及排水需求。在容置空间101的底部与排水沟道10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第一盖板3,管廊主体1的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第二盖板2。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图3所示,容置空间10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4,各支架4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板状结构,各支架4通过螺栓固定于容置空间101的内壁上,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对应支架4的位置,多个支架4上分别设置有地下管线,使得地下管线与排水沟道102以及容置空间101的底部存在一定的距离,避免水流对地下管线造成腐蚀或损坏。
具体的,如图4所示,管廊主体1设置于街道地面10的下方,管廊主体1的延伸方向与街道的延伸方向同向,即使街道狭窄也能满足管廊主体1的布设和使用空间。第二盖板2对管廊主体1的顶部开口进行覆盖,对管廊主体1内的地下管线进行维护、维修,工作人员则需打开第二盖板2后进入管廊主体1内。
进一步的,第一盖板3的数量和第二盖板2的数量均为多个,各第一盖板3沿管廊主体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各第二盖板2沿管廊主体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易积水位置进行第一盖板3和第二盖板2的设置,保证对地面积水以及雨水的充分收集和排放。
本实用新型中,在管廊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01和排水沟道102,排水沟道102位于容置空间101的下方,并且在容置空间10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4,多个支架4上分别设置有地下管线,从而兼具管廊内排水和地下管线布设的功能,且排水与地下管线的布设互不影响,满足市政排水以及周边区域使用管线的要求,管廊空间利用最大化,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在较窄的道路下布置整个排水沟道102以及管网系统,不受路宽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集约型管廊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平台104,支撑平台104用于对容置空间101与排水沟道102进行分隔,支撑平台104上预留有进水口103,第一盖板3设置于进水口103处。通过支撑平台104的设置,既满足容置空间101内地下管线的布设和支撑需求,又能够避免水流与地下管线的接触,保证排水与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互不影响。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进水口103位于支撑平台104的中间位置,支撑平台104由远离进水口103至靠近进水口103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以便对进入容置空间101内的水流起到引流的作用,使容置空间101内的水全部流入至排水沟道10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盖板3上具有连通容置空间101与排水沟道102的多个第一进水孔,第二盖板2上具有与容置空间101相连通的多个第二进水孔201,通过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201的设置,能够满足地面排水的需求,雨水以及地面积水可通过多个第二进水孔201流入至容置空间101内,再通过多个第一进水孔流入至排水沟道102内进行集中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支架4的顶面上设置有支撑座7,支撑座7的顶部设置有与对应的地下管线相适配的凹槽,可将地下管线置于凹槽内,从而可对地下管线进行支撑和限位,提高地下管线布设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地下管线至少包括通信管线5、电力管线6、污水管线8和给水管线9。
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通信管线5和电力管线6(110KV及以上)分别位于容置空间101的两相对内壁上,避免通信管线5和电力管线6之间信号干扰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每个支架4上可设置多根通信管线5或电力管线6。
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污水管线8和给水管线9分别位于容置空间101的两相对内壁上,且每个支架4上设置一根污水管线8或给水管线9,便于检修人员区分污水管线8和给水管线9。
进一步的,污水管线8和给水管线9在容置空间101内的设置高度要低于通信管线5和电力管线6在容置空间101内的设置高度,避免污水管线8和/或给水管线9在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对通信管线5和电力管线6造成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支架4上具有竖向连通支架4的多个漏水孔401,可通过漏水孔401将支架4上的水进行下排,避免支架4上积水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集约型管廊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集约型管廊兼具管廊内排水和地下管线布设的功能,且排水与地下管线的布设互不影响,满足市政排水以及周边区域使用管线的要求。
二、该集约型管廊能够最大化利用管廊空间,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在较窄的道路下布置整个排水沟道102以及管网系统,不受路宽的限制。
三、该集约型管廊中,排水沟道102与管网系统分区布设,方便地下管廊施工、维护、维修和管理。
四、该集约型管廊中,有利于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排放。
五、该集约型管廊中,支架4位置可调,满足不同类型的地下管线的布设需求,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约型管廊包括顶部开口的管廊主体,所述管廊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和排水沟道,所述排水沟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下方,且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与所述排水沟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盖板,所述管廊主体的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第二盖板;
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多个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地下管线;
所述地下管线至少包括通信管线、电力管线、污水管线和给水管线;所述通信管线和所述电力管线分别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两相对内壁上;所述污水管线和所述给水管线分别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两相对内壁上;
所述污水管线和所述给水管线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通信管线和所述电力管线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设置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约型管廊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排水沟道进行分隔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预留有进水口,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平台由远离所述进水口至靠近所述进水口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上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排水沟道的第一进水孔,所述第二盖板上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面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地下管线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地下管线置于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上设置一根所述污水管线或所述给水管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上设置多根所述通信管线或所述电力管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具有竖向连通所述支架的多个漏水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主体设置于街道地面的下方。
CN202223528044.0U 2022-12-28 2022-12-28 集约型管廊 Active CN219261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8044.0U CN219261113U (zh) 2022-12-28 2022-12-28 集约型管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8044.0U CN219261113U (zh) 2022-12-28 2022-12-28 集约型管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1113U true CN219261113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9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8044.0U Active CN219261113U (zh) 2022-12-28 2022-12-28 集约型管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1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2838U (zh) 浅埋地下综合管廊拼装组合舱室混凝土结构
CN205954798U (zh) 大流量、高跌差排水跌水井
CN105113543A (zh) 浅埋0815型地下综合管廊拼装组合舱室混凝土结构
CN101270561B (zh) 解决城市路面排水及公共设施铺设的方法
CN106351254A (zh) 多层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CN111424710A (zh) 一种集约型综合管廊
CN206110182U (zh) 大型三连拱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CN102383373B (zh) 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
CN210529750U (zh) 一种缆线型综合管廊系统
CN106088296A (zh) 大流量、高跌差排水跌水井及其多层消能施工方法
CN219261113U (zh) 集约型管廊
CN215906846U (zh) 一种地下管廊
KR102004140B1 (ko) 우수관로 월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심지 침수 방지를 위한 자연 압송식 배수공법 및 우수저류조 유입공법
CN215442013U (zh) 一种综合管廊与排水管交叉节点结构
CN215630124U (zh) 一种城市雨水管廊
CN201801811U (zh) 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
CN106437842B (zh) 地铁过海区间排水型隧道的辅助兼转输排水泵站
CN214006283U (zh) 一种用于雨水自流跨越屋面变形缝的排水结构
CN113175351A (zh) 双洞长隧道集约型废水泵房布置及排水系统
CN210507520U (zh)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13863373A (zh) 一种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202220345U (zh) 小区车道下方排水管系统
CN206887797U (zh) 多功能公路排水槽
CN220666421U (zh) 一种沥青路面下排水检查井
CN205907715U (zh) 一种应用于综合管廊的雨、污水检查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