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7493U -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57493U CN219257493U CN202320456240.7U CN202320456240U CN219257493U CN 219257493 U CN219257493 U CN 219257493U CN 202320456240 U CN202320456240 U CN 202320456240U CN 219257493 U CN219257493 U CN 2192574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rear bumper
- vehicle
- limiting
- connecting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车辆的车身包括:侧围;后保险杠;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侧围和所述后保险杠之间,且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侧围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分别与所述后保险杠限位配合,以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所述后保险杠进行限位。通过限位组件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后保险杠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后保险杠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均保持稳定,换言之,就是对后保险杠的整体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后保险杠产生移位,从而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所能感知到的产品质量,统称为精致感知,现阶段精致感知已作为车辆评价的关键项目,成为消费者购车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尽量减少外露标准件数量,以及保证零部件配合间的间隙面差的均匀性,已是提升精致感知的重要部分。
相关技术中,后保险杠先与车身部件装配,然后将侧围限位块装配到后保险杠的通孔处,再通过螺栓将侧围限位块与后保险杠和侧围拧紧。但是,后保险杠与侧围限位块之间无定位,而且后保险杠此处相对侧围也无定位,极易造成侧围限位块与后保险杠的通孔之间左右侧间隙不一致,而且因为后保险杠此位置与侧围无定位,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立面极易造成左右侧间隙不均问题,另外,打开后背门,螺栓会出现外露,进而会降低车辆的精致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车身,该车辆的车身可以避免后保险杠产生移位,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包括:侧围;后保险杠;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侧围和所述后保险杠之间,且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侧围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分别与所述后保险杠限位配合,以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所述后保险杠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通过限位组件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后保险杠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后保险杠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均保持稳定,换言之,就是对后保险杠的整体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后保险杠产生移位,从而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筋,所述后保险杠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卡设于所述限位筋的左右方向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卡扣和阻挡筋,所述后保险杠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卡槽的后方,所述阻挡筋抵接于所述翻边的前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支撑筋和压块,所述翻边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压块压设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支撑筋抵接于所述翻边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车身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侧围设置有第二定位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以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车身还包括:侧围限位块,所述侧围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后保险杠和所述连接支架之间,所述侧围限位块与所述后保险杠限位配合,且所述侧围限位块与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侧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车身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侧围限位块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第四安装部,所述侧围设置有第五安装部,所述后保险杠盖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后侧,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述第五安装部,以固定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述第五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限位块包括:侧围限位主体和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围限位主体,所述侧围限位主体和所述加强件限定出所述第三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限位主体包括:主体部和后背门限位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后保险杠限位配合,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偷胶槽,所述后背门限位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后保险杠的一侧,所述后保险杠设置有通孔,所述后背门限位部朝向所述通孔处延伸且凸出于所述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侧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后保险杠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连接支架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连接支架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侧围限位块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侧围限位块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身;
10、侧围;11、第二定位部;12、第二安装部;13、第五安装部;20、后保险杠;21、限位槽;22、翻边;23、卡槽;24、凹槽;25、通孔;30、连接支架;31、限位筋;32、卡扣;33、阻挡筋;34、支撑筋;35、压块;36、第一定位部;37、第一安装部;38、第四安装部;40、第一紧固件;50、侧围限位块;51、第三安装部;52、侧围限位主体;53、加强件;54、主体部;55、后背门限位部;56、偷胶槽;60、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1。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1,包括:侧围10、后保险杠20和连接支架30。侧围10一般设置于车辆的左右两侧,构成车身1主体的一部分,其主要可以减低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逆向气流,同时增加车辆的下压力,使车辆高速行驶时更加平稳。后保险杠20一般设置于车辆的后侧,对车辆的后侧部分进行保护,同时具有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作用。而连接支架30则可以起到连接和调节的作用,主要可以对后保险杠20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后保险杠20的位置设置更加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支架30设置于侧围10和后保险杠20之间,而且连接支架30与侧围10连接。首先,需要将连接支架30与侧围10连接,这样可以固定连接支架30的位置,从而可以使连接支架30的位置固定,而连接支架30设置于侧围10和后保险杠20之间,这样在连接支架30可以与侧围10连接的同时,也便于连接支架30与后保险杠20之间的限位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支架30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分别与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以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后保险杠20进行限位。也就是说,在连接支架30上设置有限位组件,而限位组件包括多个限位部件,多个限位部件分别与后保险杠20配合,而且多个限位部件可以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分别对后保险杠20进行限位,从而可以使后保险杠20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均保持稳定。
由此,通过限位组件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后保险杠20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后保险杠20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均保持稳定,换言之,就是对后保险杠20的整体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后保险杠20产生移位,从而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20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筋31,后保险杠20上设置有限位槽21,限位槽21卡设于限位筋31的左右方向上。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筋31在左右方向上形成V字型的结构,而限位槽21在左右方向上也形成V字型的结构,当限位槽21与限位筋31配合时,限位筋31正好卡设在限位槽21处,限位筋31的左右两端可以分别与限位槽21的左右两端止挡配合,从而可以限制限位槽21左右移动,避免后保险杠20在左右方向上产生移位,进而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20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还包括:卡扣32和阻挡筋33,后保险杠20设置有翻边22,翻边22上设置有卡槽23,卡扣32卡设于卡槽23的后方,阻挡筋33抵接于翻边22的前方。在后保险杠20上设置有翻边22,翻边22可以更加方便地与连接支架30上的结构相配合。卡扣32可以起到卡接的作用,将卡扣32卡设于卡槽23的后方,这样可以限制翻边22向后方移动,又阻挡筋33可以起到抵接阻挡的作用,将阻挡筋33抵接于翻边22的前方,这样阻挡筋33又可以在翻边22的前方对翻边22进行限位,结合卡扣32和阻挡筋33对翻边22的限位,可以限制翻边2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避免后保险杠20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移位,从而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20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还包括:支撑筋34和压块35,翻边22上还设置有凹槽24,压块35压设于凹槽24的上方,支撑筋34抵接于翻边22的下方。压块35可以起到压设的作用,将压块35压设于凹槽24的上方,这样可以限制翻边22向上方移动,又支撑筋34可以起到抵接支撑的作用,将支撑筋34抵接于翻边22的下方,这样支撑筋34又可以在翻边22的下方对翻边22进行限位,结合支撑筋34和压块35对翻边22的限位,可以限制翻边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避免后保险杠20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移位,从而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20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当然,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车辆的车身1还包括:第一紧固件40,连接支架30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6和第一安装部37,侧围10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第一定位部36与第二定位部11定位配合,第一安装部37与第二安装部12相对设置,第一紧固件40穿设第一安装部37和第二安装部12,以固定第一安装部37和第二安装部12。
在连接支架3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6,第一定位部36可以为定位柱,在侧围10上设置第二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11可以为定位孔,在连接支架30与侧围10连接时,可以先将定位柱与定位孔定位配合,使连接支架30预固定于侧围10上,使连接支架30与侧围10之间保持相对稳定,方便连接支架30与侧围10之间的安装连接,然后第一安装部37与第二安装部12相对设置,第一安装部37和第二安装部12均可以为安装孔,而第一紧固件40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第一紧固件40可以为螺栓和螺母的组合结构,螺栓穿设第一安装部37与第二安装部12,然后拧上螺母,从而可以固定第一安装部37和第二安装部12,使连接支架30与侧围10之间固定连接,使连接支架30的设置稳定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车辆的车身1还包括:侧围限位块50,侧围限位块50设置于后保险杠20和连接支架30之间,侧围限位块50与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而且侧围限位块50与连接支架30和侧围10连接。侧围限位块50主要与侧围10连接,并且对后背门进行限位,限位后背门的晃动,而侧围限位块50同时与连接支架30连接,这样连接方便,而且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连接支架30与侧围1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而侧围限位块50设置于后保险杠20和连接支架30之间,这样则便于侧围限位块50与连接支架30和侧围10连接,另外,侧围限位块50与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使侧围限位块50与后保险杠20之间的位置相对稳定。
另外,如图3、图4、图6-图9所示,车辆的车身1还包括:第二紧固件60,侧围限位块50设置有第三安装部51,连接支架30设置有第四安装部38,侧围10设置有第五安装部13,后保险杠20盖设于第三安装部51的后侧,第二紧固件60穿设第三安装部51、第四安装部38和第五安装部13,以固定第三安装部51、第四安装部38和第五安装部13。
同样,第三安装部51、第四安装部38和第五安装部13之间相对设置,并且第三安装部51、第四安装部38和第五安装部13也均可以为安装孔,而第二紧固件60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第二紧固件60也可以为螺栓和螺母的组合结构,螺栓穿设第三安装部51、第四安装部38和第五安装部13,然后拧上螺母,从而可以固定第三安装部51、第四安装部38和第五安装部13,使侧围限位块50、连接支架30和侧围10之间固定连接,提升侧围限位块50和连接支架30设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后保险杠20盖设于第三安装部51的后侧,这样第三安装部51可以藏匿于后保险杠20和连接支架30之间,当打开后背门时,可以避免第二紧固件60外露,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需要说明的是,侧围限位块50与第二紧固件60的单侧间隙可以保持在0.5mm左右,这样可以控制侧围限位块50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可选地,如图8所示,侧围限位块50包括:侧围限位主体52和加强件53,加强件53设置于侧围限位主体52,侧围限位主体52和加强件53限定出第三安装部51。侧围限位主体52为限位限位块的主体部54分,加强件53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将加强件53设置于侧围限位主体52,这样可以提升侧围限位主体52的结构强度,在侧围限位主体52安装和限位时不易受到损坏。另外,侧围限位主体52和加强件53共同限定出第三安装部51,这样在第二紧固件60在第三安装部51处安装时,可以避免对第三安装部51处造成损坏,而且可以使第二紧固件60更好地安装固定。
具体地,如图2、图5、图8和图9所示,侧围限位主体52包括:主体部54和后背门限位部55,主体部54与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主体部54朝向连接支架30的一侧设置有偷胶槽56,后背门限位部55连接于主体部54朝向后保险杠20的一侧,后保险杠20设置有通孔25,后背门限位部55朝向通孔25处延伸,而且后背门限位部55凸出于通孔25。
主体部54与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使侧围限位块50与后保险杠20之间的位置相对稳定,在主体部54朝向连接支架30的一侧设置有偷胶槽56,这样便于侧围限位主体52制作成型,使侧围限位主体52的结构更加稳定。而后背门限位部55则可以为后背门限位配合,将后背门限位部55连接于主体部54朝向后保险杠20的一侧,这样可以使主体部54和后背门限位部55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侧围限位主体52的安装和设置,同时后保险杠20设置有通孔25,后背门可以朝向通孔25处延伸,并且凸出于通孔25,这样便于后背门限位部55与后背门限位配合,从而可以避免后背门出现晃动,使后背门的设置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10);
后保险杠(20);
连接支架(30),所述连接支架(30)设置于所述侧围(10)和所述后保险杠(20)之间,且所述连接支架(30)与所述侧围(10)连接,所述连接支架(30)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分别与所述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以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所述后保险杠(20)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筋(31),所述后保险杠(20)上设置有限位槽(21),所述限位槽(21)卡设于所述限位筋(31)的左右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卡扣(32)和阻挡筋(33),所述后保险杠(20)设置有翻边(22),所述翻边(22)上设置有卡槽(23),所述卡扣(32)卡设于所述卡槽(23)的后方,所述阻挡筋(33)抵接于所述翻边(22)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支撑筋(34)和压块(35),所述翻边(22)上还设置有凹槽(24),所述压块(35)压设于所述凹槽(24)的上方,所述支撑筋(34)抵接于所述翻边(2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件(40),所述连接支架(30)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6)和第一安装部(37),所述侧围(10)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所述第一定位部(36)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1)定位配合,所述第一安装部(37)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紧固件(40)穿设所述第一安装部(37)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以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37)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限位块(50),所述侧围限位块(50)设置于所述后保险杠(20)和所述连接支架(30)之间,所述侧围限位块(50)与所述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且所述侧围限位块(50)与所述连接支架(30)和所述侧围(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紧固件(60),所述侧围限位块(50)设置有第三安装部(51),所述连接支架(30)设置有第四安装部(38),所述侧围(10)设置有第五安装部(13),所述后保险杠(20)盖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51)的后侧,所述第二紧固件(60)穿设所述第三安装部(51)、所述第四安装部(38)和所述第五安装部(13),以固定所述第三安装部(51)、所述第四安装部(38)和所述第五安装部(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限位块(50)包括:侧围限位主体(52)和加强件(53),所述加强件(53)设置于所述侧围限位主体(52),所述侧围限位主体(52)和所述加强件(53)限定出所述第三安装部(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限位主体(52)包括:主体部(54)和后背门限位部(55),所述主体部(54)与所述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所述主体部(54)朝向所述连接支架(30)的一侧设置有偷胶槽(56),所述后背门限位部(55)连接于所述主体部(54)朝向所述后保险杠(20)的一侧,所述后保险杠(20)设置有通孔(25),所述后背门限位部(55)朝向所述通孔(25)处延伸且凸出于所述通孔(25)。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56240.7U CN219257493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56240.7U CN219257493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57493U true CN219257493U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5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56240.7U Active CN219257493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57493U (zh)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20456240.7U patent/CN2192574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38076B2 (en) | Roll ba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same | |
US7669916B2 (en) | Rear 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103978872B (zh) | 车辆的后尾门加强构造 | |
JPS6047125B2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における機能部品取付部構造 | |
US20100219653A1 (en) | Vehicle interior assembly | |
US10173734B2 (en) | Plastic panel attachment joint for fascia to fender execution | |
CN219257493U (zh) |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 |
CN101811457A (zh) | 机动车座椅的扶手支架 | |
CN201100284Y (zh) | 一种保险杠安装组件 | |
JPH09315340A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JP5307526B2 (ja) |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 |
CN219993442U (zh) | 车厢后板铰链组件和车辆 | |
CN219651291U (zh) | 翼子板组件及车辆 | |
JPH07293105A (ja) | 車両用ドアのドアストッパ構造 | |
JP4004758B2 (ja) | パチンコ機の外枠 | |
CN220262696U (zh) |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装饰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257514U (zh) | 安装支架和车辆 | |
CN219524038U (zh) | 前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1272864U (zh) | 无框车门中b柱饰板的结构 | |
CN214170274U (zh) | 竖向可调的机盖铰链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735926U (zh) | 一种遮蔽系统的转接过渡件 | |
CN206158426U (zh) | 汽车前罩铰链 | |
CN221067912U (zh) | 内后视镜支架及车辆 | |
CN216942632U (zh) | 一种车门及车辆 | |
JP2001191860A (ja) | 自動車のダッシュサイド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