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7514U - 安装支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装支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7514U
CN219257514U CN202320774725.0U CN202320774725U CN219257514U CN 219257514 U CN219257514 U CN 219257514U CN 202320774725 U CN202320774725 U CN 202320774725U CN 219257514 U CN219257514 U CN 219257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bumper
mounting bracket
bracke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47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纪丰堂
孙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ngjun Oul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ngjun Oul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ngjun Oul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ngjun Oul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47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7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7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7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装支架和车辆,其中,该安装支架,用以连接车辆的翼子板和保险杠,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翼子板和所述保险杠连接固定,所述翼子板的边缘和所述保险杠的边缘的拼接处形成有拼接线,所述支架本体的沿所述拼接线延伸方向上的一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拼接线的相应端开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证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装配后安装结构稳定,从而控制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的拼接线的间隙,保证连接质量,进而保证车身的外观。

Description

安装支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外观也是消费者主要参考的标准;而保险杠不仅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整个车辆的外观颜值,而保险杠的安装都离不开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车辆各分块之间的间隙和面差,以及保险杠的安装强度。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通过安装支架连接装配,其中安装支架往往只通过卡扣或者螺栓进行连接,装配结构简单,安装支架在装配后安装结构不稳定,使得保险杠和翼子板装配后,两者之间容易出现晃动翻转,导致翼子板的边缘和保险杠的边缘的拼接处形成有拼接线不齐、间隙不均等质量缺陷,严重影响车身质量和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支架,旨在保证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装配后安装结构稳定,从而控制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的拼接线的间隙,保证连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支架,用以连接车辆的翼子板和保险杠,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翼子板和所述保险杠连接固定,所述翼子板的边缘和所述保险杠的边缘的拼接处形成有拼接线,所述支架本体的沿所述拼接线延伸方向上的一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拼接线的相应端开口。
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具有靠近车轮的下端区域,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下端区域。
可选地,所述翼子板包括板面部分、及与所述板面部分相连接的第一翻边和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板面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与所述保险杠的边缘相拼接;
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挂钩,所述限位挂钩包括与所述支架本体相连接的连接段和用以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接的钩嘴段,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接,所述钩嘴段与所述第一翻边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线的相应端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具有靠近车轮的板边缘,至少部分的板边缘位于所述钩嘴段和所述支架本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钩嘴段具有面向所述支架本体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板边缘相并行。
可选地,所述板边缘与所述限位面之间的间隙距离范围为0~0.1mm。
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翼子板相连接的一侧沿所述拼接线的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翼子板对应设有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线开口。
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还设有第一锁付孔,所述第二翻边设有对应所述第一锁付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锁付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以供紧固件穿过而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所述翼子板。
可选地,所述保险杠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卡孔,所述支架本体的靠近翼子板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卡孔相卡接;
所述支架本体靠近所述限位结构的端部还设有第二锁付孔,所述保险杠还设有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锁付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以供紧固件穿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翼子板和所述保险杠连接固定,支架本体与保险杠及翼子板的连接方式可为现有的连接方式,如卡接和紧固件锁付等,所述翼子板的边缘和所述保险杠的边缘之间具有拼接线,为了避免安装支架在装配后安装结构不稳定,使得保险杠和翼子板装配后,两者之间容易出现晃动翻转,导致拼接线不齐、间隙不均等质量缺陷,所述支架本体的沿所述拼接线延伸方向上的一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拼接线的相应端开口。以前保险杠为例,因为前保险杠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时具有张紧力,现有的安装支架在装配后安装结构不稳定,而使得保险杠会带动安装支架的一端相对翼子板运动,而使得保险杠具有沿车辆的X方向运动的趋势,即保险杠向车头方向翻转,而使得保险杠和翼子板之间的拼接线变大,即拼接线会开口的呈八字形,导致拼接线不齐、间隙不均等质量缺陷。本方案通过设于支架本体一端的限位结构与翼子板相配合来解决上述问题。当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拼接线的一端朝向保险杠的方向运动时,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翼子板相接触而抵接而限制所述拼接线相应端的开口。从而控制了车辆保险杠与翼子板的间隙,改善了车辆外观。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多个卡扣与翼子板相卡接,而控制保险杠和翼子板的间隙的方案,本方案既能满足功能需求,也能降低开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翼子板和保险杠相连接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安装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SMS_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通过安装支架连接装配,其中安装支架往往只通过卡扣或者螺栓进行连接,装配结构简单,安装支架在装配后安装结构不稳定,使得保险杠和翼子板装配后,两者之间容易出现晃动翻转,导致翼子板的边缘和保险杠的边缘的拼接处形成有拼接线不齐、间隙不均等质量缺陷,严重影响车身质量和外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支架,旨在保证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装配后安装结构稳定,从而控制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的拼接线的间隙,保证连接质量。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安装支架10用以分别连接车辆(图中未展示)的翼子板20和保险杠30,所述安装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
保险杠30可以为前保险杠30或者后保险杠30,当保险杠30为后保险杠30时,翼子板20为车辆的侧围板,所述翼子板20的边缘和所述保险杠30的边缘的拼接处形成有拼接线40,翼子板20和保险杠30的连接处的边缘具有在车辆外部可见的拼接线40,该拼接线40大部分情况下是朝车辆的Z方向延伸,间隙保持不变,以前保险杠30为例,因为前保险杠30固定在安装支架10上时具有张紧力,现有的安装支架10在装配后安装结构不稳定,而使得保险杠30会带动安装支架10的一端相对翼子板20运动,而使得保险杠30具有沿车辆的X方向运动的趋势,即保险杠30向车头方向翻转,而使得保险杠30和翼子板20之间的拼接线40变大,即拼接线40会开口的呈八字形,导致拼接线40不齐、间隙不均等质量缺陷。本方案通过所述支架本体11与所述翼子板20和所述保险杠30连接固定,所述支架本体11的沿所述拼接线40延伸方向上的一端设有限位结构12,所述限位结构12用以限制所述拼接线40的相应端开口。当所述支架本体11位于所述拼接线40的一端朝向保险杠3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限位结构12与所述翼子板20相接触而抵接,以限制所述拼接线40的端部开口。从而控制了车辆保险杠30与翼子板20的间隙,改善了车辆外观。相较于额外采用多个卡扣114与翼子板20相卡接,而控制保险杠30和翼子板20的间隙的方案,本方案既能满足功能需求,也能降低开发生产成本。
安装支架10可适配不同的车型,本方案的安装支架10不仅可以适配拼接线40朝车辆的Z方向延伸的车型,也可以适配拼接线40朝车辆的X方向延伸的车型,当拼接线40朝车辆的X方向延伸时,受保险杠30的张紧力,保险杠30具有沿车辆的Z方向运动的趋势,因为限位结构12与所述翼子板20相接触而抵接,从而增强了安装支架10的稳定性,防止安装支架10晃动翻转,提高了保险杠30和翼子板20的安装精度,且简化了装配过程,方便单人操作,显著地提高了装配效率。
参照图1,需要说明的是,拼接线40的相应端开口,可以理解为两个贴合的板面所形成的拼接线40由拼接线40的一端向另一端张开,如剪刀的开合张开。抵接是指限位结构12和翼子板20之间可以是贴合,也可以是具有一定距离,在支架本体11相对翼子板20发生晃动翻转,即支架本体11的一端相对翼子板20运动远离时,限位结构12与所述翼子板20相接触而限制支架本体11的运动。
安装时,先将安装支架10与翼子板20相连接固定,二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和紧固件锁付,如螺钉锁付等,将保险杠30与支架本体11相连接,实现翼子板20和保险杠30的连接,限位结构12位于支架本体11上可对保险杠30脱离方向起到限位处。例如,在保险杠30具有沿X方向运动趋势,假如在Z方向上,支架本体11的下端会被保险杠30所带动,那么限位结构12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与翼子板20在X方向具有抵接从而限制支架本体11运动的位置。
具体地,通常保险杠30的翻转导致拼接线40开口,是在车轮底部位置处,所述支架本体11具有靠近车轮的下端区域115,所述限位结构12设于所述下端区域115。下端区域115为支架本体11靠近车轮的部分,为支架本体11在立体空间的周面,不限于单一的侧面或者底部。
参照图1和图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20包括板面部分21、及与所述板面部分21相连接的第一翻边22和与所述第一翻边22相连接的第二翻边23,所述板面部分21的靠近所述第一翻边22的边缘与所述保险杠30的边缘相拼接;
所述限位结构12为限位挂钩13,所述限位挂钩13包括与所述支架本体11相连接的连接段131和用以与所述连接段131相连接的钩嘴段132,所述支架本体11与所述第二翻边23相连接,所述钩嘴段132与所述第一翻边22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线40的相应端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挂钩13与翼子板20之间的配合可以使翼子板20在Z向具有避让口,限位挂钩13伸入避让口,限位挂钩13可抵接避让口的周缘从而限制支架本体11跟随保险杠30在X方向的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限位挂钩13或者翼子板20之间配合失效,限位挂钩13可在Z方向上设置多个,从而加强对支架本体11的限位效果。
具体地,为了安装的方便,所述第一翻边22具有靠近车轮的板边缘221,至少部分的板边缘221位于所述钩嘴段132和所述支架本体11之间。安装时,只需将板边缘221置于钩嘴段132内即可,相较于现有方案通过卡接形成,因为需要利用形变才能实现固定,本申请安装更为方便。
参照图2至图4,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本体11与所述翼子板20相连接的一侧沿所述拼接线40的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13,所述翼子板20对应设有相配合的定位孔231,所述定位柱113和所述定位孔231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线40开口。定位柱113和定位孔231的配合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保证支架本体11与翼子板20的连接牢靠和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11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13,在所述支架本体11的靠Z方向的两端,至少两个定位柱113为相同的定位柱113。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11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13,在所述支架本体11的靠Z方向的两端,在Z方向的靠上的定位柱113为主定位、靠下的定位柱113为副定位,主定位限制支架本体11在X方向,进一步降低间隙缺陷;和Z方向的运动,进一步降低面差的缺陷。副定位限制支架本体11在X方向的运,进一步降低间隙缺陷;主定位和副定位还能便于支架本体11和翼子板20的对位安装,使得装配结构简单,提高安装支架10在装配后安装结构的稳定性,使得保险杠30和翼子板20装配后,两者之间不容易出现晃动翻转。
结合参照图3和图4,具体地,所述限位挂钩13设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23呈L形状,限位钩挂对应第一翻边22,定位柱113对应第二翻边23,限位挂钩13与至少两个定位柱113不在支架本体11的同一侧,优化了空间结构,从而使得装配结构简单,并且使得安装支架10在装配后安装结构稳定,使得保险杠30和翼子板20装配后,两者之间不容易出现晃动翻转,提高车身质量和外观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翻边22具有靠近车轮的板边缘221,至少部分的板边缘221位于所述钩嘴段132和所述支架本体11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11的两端延伸至靠近所述拼接线40的边缘处,保证支架本体11与翼子板20和保险杠30之间,降低翼子板20和保险杠30之间的间隙和面差,提高车身的质量和外观。具体地,支架呈矩形状,沿翼子板20边缘沿Z方向贴合并与翼子板20连接固定,支架朝向翼子板20的方向设有与限位结构12,该限位挂钩13用于限制支架本体11朝向翼子板20的对手件——保险杠30的方向运动,从而缩小翼子板20和保险杠30之间的间隙。安装时,限位挂钩13在所述支架本体11,将翼子板20的底部边缘置于限位挂钩13内,所述支架本体11的至少两个定位柱113与翼子板20的定位孔231相限位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11还设有第一锁付孔111,所述翼子板20设有对应所述第一锁付孔111的第一固定孔232,所述第一锁付孔111和所述第一固定孔232以供紧固件穿过而将所述支架本体11固定在所述翼子板20。第一锁付孔111设有间隔多个,紧固件可以是螺栓或者铆扣等。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钩嘴段132具有面向所述支架本体11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板边缘221相并行。所述翼子板20和所述钩嘴段132之间的接触为面面接触。通过面面接触使得限位挂钩13与翼子板20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在保险杠30带动支架本体11向X方向移动时,保证安装支架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支架本体11与翼子板20的安装,所述板边缘221与所述限位面之间的间隙距离范围为0~0.1mm。限位挂钩13与翼子板20相贴合,即间隙距离为0时;考虑到加工的误差,为了便于后续的安装,且避免产生较大的拼接线40,影响车身的外观,所述板边缘221与所述限位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不超过0.1mm。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保险杠30与支架本体11的连接固定,保证拼接线40的整齐,所述保险杠30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卡孔,所述支架本体11的靠近翼子板20的一侧设有卡扣114,所述卡扣114与卡孔相卡接;所述支架本体11靠近所述限位结构12的端部还设有第二锁付孔112,所述保险杠30还设有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设有第二固定孔311,所述第二锁付孔112和所述第二固定孔311相对应以供紧固件穿过。
具体地,第二锁付孔112设于所述支架本体11的下端部,一方面便于后续的固定时的操作方便,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紧固件的数量。
另外,车辆前后保险杠30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本身的轻量化。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车辆的前后保险杠30采用了塑料,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30。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车辆事故增多,引起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现代车辆都把安全防护装置作为车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车外防护装置一部分的前、后保险杠30,在车辆发生正、斜向碰撞时,对于减轻人员伤亡程度及车辆损坏程度,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支架10采用聚甲醛材料制造,安装支架10采用聚甲醛(POM)材料,各项性能参数均优于钣金支架,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还能降低单件重量,进而降低了整车重量,减轻能源损耗。相较于传统普通塑料保险杠30,安装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翼子板20、翼子板20及安装支架10,该安装支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安装支架10分别连接所述翼子板20和所述保险杠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安装支架,用以连接车辆的翼子板和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翼子板和所述保险杠连接固定,所述翼子板的边缘和所述保险杠的边缘的拼接处形成有拼接线,所述支架本体的沿所述拼接线延伸方向上的一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拼接线的相应端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具有靠近车轮的下端区域,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下端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包括板面部分、及与所述板面部分相连接的第一翻边和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板面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与所述保险杠的边缘相拼接;
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挂钩,所述限位挂钩包括与所述支架本体相连接的连接段和用以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接的钩嘴段,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接,所述钩嘴段与所述第一翻边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线的相应端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具有靠近车轮的板边缘,至少部分的板边缘位于所述钩嘴段和所述支架本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嘴段具有面向所述支架本体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板边缘相并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边缘与所述限位面之间的间隙距离范围为0~0.1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翼子板相连接的一侧沿所述拼接线的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翼子板对应设有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线开口。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还设有第一锁付孔,所述第二翻边设有对应所述第一锁付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锁付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以供紧固件穿过而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所述翼子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卡孔,所述支架本体的靠近翼子板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卡孔相卡接;
所述支架本体靠近所述限位结构的端部还设有第二锁付孔,所述保险杠还设有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锁付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以供紧固件穿过。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
CN202320774725.0U 2023-04-10 2023-04-10 安装支架和车辆 Active CN219257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4725.0U CN21925751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安装支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4725.0U CN21925751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安装支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7514U true CN219257514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3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4725.0U Active CN219257514U (zh) 2023-04-10 2023-04-10 安装支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7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3622B (zh) 车辆的装饰物安装结构
US7207617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9257514U (zh) 安装支架和车辆
US8162387B1 (en) Body panel support bracket
JP2009029236A (ja) リヤバンパー取付け構造
JP2012062017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0707284U (zh) 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1731299U (zh)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用于后保险杠的安装结构
CN211107157U (zh) 快装式汽车顶灯安装结构及汽车顶灯安装总成
JP4167312B2 (ja) ク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CN219728070U (zh) 一种车用摄像头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20948227U (zh) 连接件及车辆
CN201597542U (zh) 装有保险杠的汽车
CN218703523U (zh) 翼子板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9749957U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及车辆
CN110329174B (zh) 顶饰条安装卡扣结构
JP2891126B2 (ja) グリルフィラを備えた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ボデー
CN214874152U (zh) 车辆侧门
CN109649311B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
JPH09220970A (ja) 自動車のヘッドランプ取付構造
CN112060887A (zh) 后背门结构及车辆
CN219727817U (zh) 一种车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及车辆
CN213892678U (zh) 一种翼子板支架及侧边梁结构
CN215513894U (zh) 车辆的翼子板装饰结构及车辆
CN114475496B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侧支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