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9838U - 液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9838U
CN219249838U CN202320241763.XU CN202320241763U CN219249838U CN 219249838 U CN219249838 U CN 219249838U CN 202320241763 U CN202320241763 U CN 202320241763U CN 219249838 U CN219249838 U CN 219249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ontainer body
outlet
tank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17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17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9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9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9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体,用于盛装液体;容器底盖,设置在容器体的下方,容器底盖与容器体的底壁之间具有安装腔;温控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蒸汽通道,蒸汽通道具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蒸汽入口与容器体的顶部空间连通,蒸汽出口与安装腔连通;蒸汽挡件,设置在安装腔内,蒸汽挡件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温控组件和蒸汽出口之间,并与蒸汽出口间隔分布。通过蒸汽挡件阻挡一部分蒸汽,可以有效避免蒸汽大量吸附在温控组件上,降低温控组件损伤的几率。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电水壶在烧水过程中,通常利用壶身外侧的蒸汽通道将壶身内部蒸汽排放到壶身底部的安装腔内,使蒸汽在安装腔内自然冷凝挥发,但蒸汽在排入安装腔内后,很容易冲击并吸附到安装腔内的电子元件上,容易损伤电子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以至少解决蒸汽进入安装腔内后,容易造成电子元件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体,用于盛装液体;容器底盖,设置在容器体的下方,容器底盖与容器体的底壁之间具有安装腔;温控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蒸汽通道,蒸汽通道具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蒸汽入口与容器体的顶部空间连通,蒸汽出口与安装腔连通;蒸汽挡件,设置在安装腔内,蒸汽挡件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温控组件和蒸汽出口之间,并与蒸汽出口间隔分布。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体、容器底盖、温控组件和蒸汽通道,蒸汽通道的蒸汽入口与容器体的顶部空间连通,蒸汽出口与安装腔连通,有利于将容器体内的蒸汽经蒸汽入口、蒸汽出口排入到安装腔中。通过在安装腔内设置蒸汽挡件,使蒸汽挡件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温控组件和蒸汽出口之间,则蒸汽从蒸汽出口排出后,流向温控组件的蒸汽会冲击到蒸汽挡件上而后自然分流冷凝,受蒸汽挡件的阻挡,蒸汽很难大量且直接冲向温控组件,可以有效避免蒸汽大量吸附在温控组件上,降低温控组件损伤的几率。而且,使蒸汽挡件还与蒸汽出口保持一定间距,蒸汽挡件不会直接封堵蒸汽出口,便于蒸汽从蒸汽出口排出进入安装腔,在安装腔内自然冷凝挥发。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挡件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具有供蒸汽流经的避让口,以使安装腔在蒸汽挡件两侧的空间相互连通。
若蒸汽挡件完全隔绝自身两侧的空间,则蒸汽从蒸汽出口排出后会进入较小的空间内,蒸汽很容易快速汇聚而冷凝,尤其在蒸汽排放量大的情况下,冷凝水沉积在狭小空间内不易挥发,而且,很容易出现边烧水,容器底盖边排冷凝水的情况,冷凝水排放量大,影响用户体验。因此,考虑到上述情况,使蒸汽挡件并不完全隔绝自身两侧的空间,使一部分蒸汽经避让口流向温控组件所在空间,例如从蒸汽出口排出后并未直接冲向温控组件的蒸汽,又如被蒸汽挡件阻挡分流后的少部分蒸汽,使安装腔内可以具有足够的空间供蒸汽流动,以促使蒸汽在安装腔内自然冷凝挥发,进而实现对温控组件进行保护的同时,避免容器底盖快速且大量地排放冷凝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挡件设置在容器底盖上并向上延伸。方便加工,而且蒸汽挡件的底部可以与容器底盖无间隙连接,可以有效阻挡冲击容器底盖后分流的蒸汽,阻挡冷凝水流向温控组件,提高对温控组件的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挡件的顶部高于蒸汽出口的下边缘,并且蒸汽挡件的顶部与安装腔的顶壁之间具有供蒸汽流经的间隙。一方面蒸汽挡件可以阻挡一部分直接冲向温控组件的蒸汽,避免大量蒸汽直接冲击并吸附在温控组件上;另一方面一部分蒸汽可以经蒸汽挡件顶部的间隙流到温控组件所在空间,使安装腔内具有足够的空间供蒸汽流动,以促使蒸汽在安装腔内自然冷凝挥发,避免蒸汽在狭小的空间内快速汇聚冷凝,而导致液体加热装置在烧水过程中便快速且大量地排出冷凝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挡件宽度方向的中部对应于蒸汽出口的位置设置,蒸汽挡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超出蒸汽出口。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蒸汽挡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超出蒸汽出口,有利于阻挡更多的从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提高对温控组件的保护效果。而且,蒸汽冲击到蒸汽挡件上后,可以向蒸汽挡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流,此时,蒸汽可以遇冷吸附在蒸汽挡件上,而当冷凝水逐渐增加时,冷凝水向下流动并被阻挡在远离温控组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挡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供蒸汽流经的缺口。则冲击到蒸汽挡件上的蒸汽向两侧分流后,部分未吸附的蒸汽可以经缺口流向温控组件所在空间,一方面可以减少流向温控组件的蒸汽,避免蒸汽从蒸汽出口流出后直接大量冲向温控组件,另一方面使得安装腔内可以具有足够的空间供蒸汽流动,避免蒸汽在狭小的空间内快速汇聚冷凝,而导致液体加热装置在烧水过程中便快速且大量地排出冷凝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冷凝水槽,冷凝水槽设置在容器底盖上,并位于蒸汽挡件靠近蒸汽出口的一侧,冷凝水槽用于承接从蒸汽出口排出的冷凝水和/或承接沿蒸汽挡件流下的冷凝水。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容器底盖上设置冷凝水槽,利用冷凝水槽收集从蒸汽出口流出的冷凝水和/或收集沿蒸汽挡件流下的冷凝水,可以存储冷凝水,而后使冷凝水槽内的冷凝水自然挥发,从而在液体加热装置烧水过程中,可以免除冷凝水从容器底盖中排出,或者延缓冷凝水从容器底盖中排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而且,由于冷凝水槽存储了一部分冷凝水,则位于冷凝水槽外部的冷凝水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容器底盖排放冷凝水的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挡件构造成冷凝水槽的一侧槽侧壁。有利于使吸附在蒸汽挡件上的蒸汽冷凝后直接沿蒸汽挡件流入冷凝水槽,而且结构简单,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水槽的其余槽侧壁由冷凝水挡筋构造而成,冷凝水挡筋的高度低于蒸汽出口和蒸汽挡件的高度。则蒸汽从蒸汽出口流出后,不会被冷凝水挡筋阻挡,确保蒸汽可以较为顺畅地进入安装腔中,而且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底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口,至少一个排水口位于冷凝水挡筋的外侧。则在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较多、冷凝水较多的情况下,冷凝水槽内会蓄满冷凝水并溢出,而后从排水口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导流板,导流板设置在蒸汽出口处,导流板的一端延伸至冷凝水槽内或延伸至冷凝水槽的正上方。有利于引导从蒸汽出口流出的冷凝水,使其沿导流板流入冷凝水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围板,围板设置在容器体的底部,围板与容器体的侧壁一体成型或为分体式结构,容器底盖盖合在围板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通道设置在容器体的外侧,蒸汽出口设置在围板上并面向蒸汽挡件。一方面蒸汽通道不会占用容器体内部空间,另一方面蒸汽出口面向蒸汽挡件,则蒸汽从蒸汽出口流出后,会大致横向流动,蒸汽挡件可以很好地阻挡蒸汽,避免蒸汽直接冲击到温控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手柄主体,手柄主体设置在容器体的侧壁外侧,并覆盖蒸汽出口。蒸汽通道包括蒸汽槽,手柄主体朝向容器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子蒸汽槽,容器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子蒸汽槽,第二子蒸汽槽向下延伸至蒸汽出口处与蒸汽出口相连通,第一子蒸汽槽和第二子蒸汽槽相互扣合以围成蒸汽槽,蒸汽槽靠近容器底盖的一端具有蒸汽槽底壁。两个子蒸汽槽相互扣合在一起形成蒸汽槽,连接方便,而且较为密闭,可以避免蒸汽从叠置的槽侧壁间隙中大量泄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通道还包括蒸汽管,蒸汽管呈倒置的L形,蒸汽入口设置在容器体的侧壁顶部,蒸汽管的一端连通蒸汽入口,蒸汽管的另一端连通蒸汽槽。蒸汽管可以较为严密的连通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相较于蒸汽槽直接连通蒸汽入口,可以降低蒸汽外漏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与蒸汽槽底壁相连接。则蒸汽沿蒸汽通道向下冲击到蒸汽槽底壁上后,可以顺畅地沿导流板向外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的底部或蒸汽槽底壁的底部设置有卡扣,卡扣穿过蒸汽出口卡设在蒸汽出口的下边缘。手柄主体装配方便,而且避免手柄主体脱离容器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通道设置在容器体的内侧并贯穿容器体的底壁。此时,蒸汽出口的开口向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发热件,发热件设置在容器体的底部。温控组件包括温控器,温控器设置在安装腔内并与发热件电连接,或者温控组件包括温控器和温度传感器,温控器设置在安装腔内并与发热件电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探头穿过容器体的底壁,用于检测容器体内液体温度。可以利用温控器控制发热件是否继续加热。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至图8附图标号说明:
10容器体,110第二子蒸汽槽,120发热盘,121通孔,
20围板,
30蒸汽通道,310蒸汽入口,320蒸汽出口,330蒸汽槽,340蒸汽管,40手柄主体,410第一子蒸汽槽,420导流板,430卡扣,440手柄盖,
50容器底盖,510安装腔,520蒸汽挡件,521间隙,522缺口,530冷凝水槽,531冷凝水挡筋,540排水口,
60发热件,
70温控组件,710温控器,720温度传感器,73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上方”、“下方”、“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除特别说明以图示中方位为准外,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容器体10、容器底盖50、温控组件70和蒸汽通道30。容器体10用于盛装液体;容器底盖50设置在容器体10的下方,容器底盖50与容器体10的底壁之间具有安装腔510;温控组件70设置在安装腔510内;蒸汽通道30具有蒸汽入口310和蒸汽出口320,蒸汽入口310与容器体10的顶部空间连通,蒸汽出口320与安装腔510连通。容器体10内的蒸汽能够经蒸汽入口310、蒸汽出口320排入到安装腔510中。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蒸汽挡件520,蒸汽挡件520设置在安装腔510内,蒸汽挡件520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温控组件70和蒸汽出口320之间,并与蒸汽出口320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体10、容器底盖50、温控组件70和蒸汽通道30,蒸汽通道30的蒸汽入口310与容器体10的顶部空间连通,蒸汽出口320与安装腔510连通,有利于将容器体10内的蒸汽经蒸汽入口310、蒸汽出口320排入到安装腔510中。通过在安装腔510内设置蒸汽挡件520,使蒸汽挡件520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温控组件70和蒸汽出口320之间,则蒸汽从蒸汽出口320排出后,流向温控组件70的蒸汽会冲击到蒸汽挡件520上而后自然分流冷凝,受蒸汽挡件520的阻挡,蒸汽很难大量且直接冲向温控组件70,可以有效避免蒸汽大量吸附在温控组件70上,降低温控组件70损伤的几率。而且,使蒸汽挡件520还与蒸汽出口320保持一定间距,蒸汽挡件520不会直接封堵蒸汽出口320,便于蒸汽从蒸汽出口320排出进入安装腔510,在安装腔510内自然冷凝挥发。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容器体10包括呈筒状的容器主体和位于容器主体内底部的发热盘120,容器主体和发热盘120所围空间用于容纳液体。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发热盘120底部的发热件60,发热件60能够经发热盘120加热液体。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围板20,围板20设置在容器体10的底部,围板20与容器体10的侧壁一体成型或为分体式结构,容器底盖50盖合在围板20的底部,围板20、发热盘120和容器底盖50共同围合成安装腔510。图3示出了围板20与容器主体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手柄主体40和手柄盖440,手柄主体40设置在容器体10的侧壁外侧,手柄盖440盖合在手柄主体40上。
进一步地,温控组件70包括温控器710和温度传感器720,温控器710设置在安装腔510内并与发热件6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720与温控器71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720的感温探头穿过容器体10的底壁,用于检测容器体10内液体温度。温度传感器720可以为NTC,参考图1和图5,发热盘120上设置有供NTC穿过的通孔121,在NTC和通孔121之间设置密封件,利用NTC检测液体温度。当然,温控组件70也可以仅包括温控器710,温控器710设置在安装腔510内并与发热件60电连接,此时,测温元件可以设置在发热盘120的底部,通过检测发热盘120的温度确定液体温度,或者测温元件也可以设置在蒸汽通道30中,通过检测蒸汽通道30内蒸汽温度,来确定液体温度,测温元件与温控器710电连接,实现加热控制。
进一步地,蒸汽通道30位于容器体10的外侧。此时,蒸汽出口320的开口可以朝向水平方向。参考图1和图5,蒸汽通道30位于容器体10和手柄主体40之间,蒸汽出口320设置在围板20上并面向蒸汽挡件520。一方面蒸汽通道30不会占用容器体10内部空间,另一方面蒸汽出口320面向蒸汽挡件520,则蒸汽从蒸汽出口320流出后,会大致横向流动,蒸汽挡件520可以很好地阻挡蒸汽,避免蒸汽直接冲击到温控组件70上。当然,蒸汽通道30也可以位于容器体10的内侧,此时,蒸汽出口320的开口可以向下。
以下,以蒸汽通道30位于容器体10的外侧为例介绍液体加热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蒸汽挡件520的设置位置,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5,蒸汽挡件520设置在容器底盖50上并向上延伸。方便加工,而且蒸汽挡件520的底部可以与容器底盖50无间隙521连接,可以有效阻挡冲击容器底盖50后分流的蒸汽,阻挡冷凝水流向温控组件70,提高对温控组件70的保护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使蒸汽挡件520和容器底盖50一体成型,加工方便,而且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蒸汽挡件520还可以设置在围板20上。
对于蒸汽挡件520的阻挡情况,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挡件520与安装腔510的内壁之间具有供蒸汽流经的避让口,以使安装腔510在蒸汽挡件520两侧的空间相互连通。
若蒸汽挡件520完全隔绝自身两侧的空间,则蒸汽从蒸汽出口320排出后会进入较小的空间内,蒸汽很容易快速汇聚而冷凝,尤其在蒸汽排放量大的情况下,冷凝水沉积在狭小空间内不易挥发,而且,很容易出现边烧水,容器底盖50边排冷凝水的情况,冷凝水排放量大,影响用户体验。因此,考虑到上述情况,使蒸汽挡件520并不完全隔绝自身两侧的空间,使一部分蒸汽经避让口流向温控组件70所在空间,例如从蒸汽出口320排出后并未直接冲向温控组件70的蒸汽,又如被蒸汽挡件520阻挡分流后的少部分蒸汽,使安装腔510内可以具有足够的空间供蒸汽流动,以促使蒸汽在安装腔510内自然冷凝挥发,进而实现对温控组件70进行保护的同时,避免容器底盖50快速且大量地排放冷凝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蒸汽挡件520的顶部高于蒸汽出口320的下边缘,并且蒸汽挡件520的顶部与安装腔510的顶壁之间具有供蒸汽流经的间隙521,该间隙521属于上述避让口的一部分或全部。一方面蒸汽挡件520可以阻挡一部分直接冲向温控组件70的蒸汽,避免大量蒸汽直接冲击并吸附在温控组件70上;另一方面一部分蒸汽可以经蒸汽挡件520顶部的间隙521流到温控组件70所在空间,使安装腔510内具有足够的空间供蒸汽流动,以促使蒸汽在安装腔510内自然冷凝挥发,避免蒸汽在狭小的空间内快速汇聚冷凝,而导致液体加热装置在烧水过程中便快速且大量地排出冷凝水。
进一步地,蒸汽挡件520的顶部还可以高于蒸汽出口320的上边缘。则从蒸汽出口320排出直接冲向温控组件70的蒸汽会更好地被蒸汽挡件520阻挡,提高对温控组件70的保护效果。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蒸汽挡件520宽度方向的中部对应于蒸汽出口320的位置设置,蒸汽挡件5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超出蒸汽出口320。蒸汽挡件5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供蒸汽流经的缺口522,该缺口522属于上述避让口的一部分或全部。则冲击到蒸汽挡件520上的蒸汽向两侧分流后,部分未吸附的蒸汽可以经缺口522流向温控组件70所在空间,一方面可以减少流向温控组件70的蒸汽,避免蒸汽从蒸汽出口320流出后直接大量冲向温控组件70,另一方面使得安装腔510内可以具有足够的空间供蒸汽流动,避免蒸汽在狭小的空间内快速汇聚冷凝,而导致液体加热装置在烧水过程中便快速且大量地排出冷凝水。而且,蒸汽挡件5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超出蒸汽出口320,有利于阻挡更多的从蒸汽出口320排出的蒸汽,提高对温控组件70的保护效果。而且,蒸汽冲击到蒸汽挡件520上后,可以向蒸汽挡件520宽度方向的两侧分流,此时,蒸汽可以遇冷吸附在蒸汽挡件520上,而当冷凝水逐渐增加时,冷凝水向下流动并被阻挡在远离温控组件70的一侧。
在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避让口同时包括上述间隙521和缺口522,则蒸汽可以经蒸汽挡件520的顶部和侧向流过蒸汽挡件520,有利于蒸汽较为顺畅地在安装腔510内流动。
为了避免冷凝水从容器底盖50中大量流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冷凝水槽530,冷凝水槽530设置在容器底盖50上,并位于蒸汽挡件520靠近蒸汽出口320的一侧,冷凝水槽530用于承接从蒸汽出口320排出的冷凝水和/或承接沿蒸汽挡件520流下的冷凝水。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容器底盖50上设置冷凝水槽530,利用冷凝水槽530收集从蒸汽出口320流出的冷凝水和/或收集沿蒸汽挡件520流下的冷凝水,可以存储冷凝水,而后使冷凝水槽530内的冷凝水自然挥发,从而在液体加热装置烧水过程中,可以免除冷凝水从容器底盖50中排出,或者延缓冷凝水从容器底盖50中排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而且,由于冷凝水槽530存储了一部分冷凝水,则位于冷凝水槽530外部的冷凝水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容器底盖50排放冷凝水的排放量。
进一步地,蒸汽挡件520构造成冷凝水槽530的一侧槽侧壁。有利于使吸附在蒸汽挡件520上的蒸汽冷凝后直接沿蒸汽挡件520流入冷凝水槽530,而且结构简单,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图6和图8所示,冷凝水槽530的其余槽侧壁由冷凝水挡筋531构造而成,冷凝水挡筋531的高度低于蒸汽出口320和蒸汽挡件520的高度。则蒸汽从蒸汽出口320流出后,不会被冷凝水挡筋531阻挡,确保蒸汽可以较为顺畅地进入安装腔510中,而且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8所示,容器底盖5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口540,至少一个排水口540位于冷凝水挡筋531的外侧。则在蒸汽出口320排出的蒸汽较多、冷凝水较多的情况下,冷凝水槽530内会蓄满冷凝水并溢出,而后从排水口540排出。
在具体应用中,参图8,排水口540的数量为两个,分布在冷凝水槽530宽度方向的两侧,也对应于蒸汽出口320宽度方向的两侧。当然,排水口540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第三个排水口540分布在冷凝水槽530远离蒸汽挡件520的一侧。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导流板420,导流板420设置在蒸汽出口320处,导流板420的一端延伸至冷凝水槽530内或延伸至冷凝水槽530的正上方。有利于引导从蒸汽出口320流出的冷凝水,使其沿导流板420流入冷凝水槽530中。
对于蒸汽通道30的结构,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通道30包括蒸汽槽330,蒸汽槽330位于容器体10和手柄主体40之间,并向下延伸至蒸汽出口320。手柄主体40设置在容器体10的侧壁外侧,手柄主体40覆盖围板20上的蒸汽出口320。
作为示例,蒸汽槽330由容器体10、围板20和手柄主体40围合而成。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手柄主体40朝向容器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子蒸汽槽410,容器体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子蒸汽槽110,第二子蒸汽槽110向下延伸至蒸汽出口320处与蒸汽出口320相连通,第一子蒸汽槽410和第二子蒸汽槽110相互扣合以围成蒸汽槽330,蒸汽槽330靠近容器底盖50的一端具有蒸汽槽底壁,蒸汽槽底壁与蒸汽出口320的下边缘相平齐。两个子蒸汽槽330相互扣合在一起形成蒸汽槽330,加工方便,连接方便,而且较为密闭,可以避免蒸汽从叠置的槽侧壁间隙521中大量泄出。
而且,参考图4和图6,此时可以使导流板420与蒸汽槽底壁相连接。则蒸汽沿蒸汽通道30向下冲击到蒸汽槽底壁上后,可以顺畅地沿导流板420向外流出。具体而言,参考图4,导流板420和手柄主体40一体成型。当然,导流板420也可以连接在其他位置,如连接在蒸汽出口320的下边缘上并伸入蒸汽槽330底部。
作为示例,手柄主体40朝向容器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子蒸汽槽(图中未示出),第三子蒸汽槽的槽口上盖合槽盖(图中未示出),槽盖和第三子蒸汽槽围合成蒸汽槽330。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蒸汽通道30还包括蒸汽管340,蒸汽管340呈倒置的L形,蒸汽入口310设置在容器体10的侧壁顶部,蒸汽管340的一端连通蒸汽入口310,蒸汽管340的另一端连通蒸汽槽330。蒸汽管340可以较为严密的连通蒸汽入口310和蒸汽出口320,相较于蒸汽槽330直接连通蒸汽入口310,可以降低蒸汽外漏的几率。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导流板420与蒸汽槽底壁相连接的情况下,在导流板420的底部或蒸汽槽底壁的底部设置有卡扣430,卡扣430穿过蒸汽出口320卡设在蒸汽出口320的下边缘,手柄主体40装配方便,避免手柄主体40脱离容器体10,而且可以避免蒸汽经手柄主体40和围板20的间隙外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8详细介绍蒸汽通道30位于容器体10外侧时的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容器体10和围板20整体的侧壁上设有蒸汽入口310、蒸汽出口320和第一子蒸汽槽410,蒸汽入口310用于排放容器体10内蒸汽到第一子蒸汽槽410中,蒸汽出口320用于排放第一子蒸汽槽410内的蒸汽,第一子蒸汽槽410用于供蒸汽通过。容器体10的蒸汽入口310处设置有蒸汽管340,用于导流来自容器体10内高压高温蒸汽。手柄主体40上设有第二子蒸汽槽110,用于与第一子蒸汽槽410合体使用,供蒸汽通过。第二子蒸汽槽110靠近蒸汽出口320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板420,导流板420伸入容器底盖50上的冷凝水槽530内,用于将冷凝水导入冷凝水槽530,以及将蒸汽导入容器底盖50和容器体10之间的安装腔510内,防止蒸汽或冷凝水从容器底盖50与围板20的夹缝中泄漏。容器底盖50上设有冷凝水槽530、冷凝水挡筋531和蒸汽挡筋蒸汽挡件520的一种,冷凝水挡筋531和蒸汽挡筋共同围成冷凝水槽530。蒸汽挡筋可以防止从蒸汽出口320排出的蒸汽直接冲向NTC,冷凝水槽530的外侧设置有排水口540,用于排放从冷凝水槽530溢出的液体,还可以排放容器底盖50上的液体。安装腔510内设有电子元件,如NTC、温控器710和发热件60等等,用于实现加热和控制功能。
装配顺序如下:先将发热盘120装上NTC和NTC密封圈730,然后和发热盘120密封圈730一起装在容器体10上,这里围板20和容器体10一体成型,然后装上温控器710等,然后进一步装上容器底盖50;进一步装上蒸汽管340到容器体10上,然后将手柄主体40安装在容器体10上,此时,蒸汽管340、容器体10上的第二子蒸汽槽110和手柄主体40上的第一子蒸汽槽410形成一个完整的蒸汽通道30,最后将手柄盖440盖上即完成装配。
当蒸汽从容器体10内排出时,从蒸汽入口310通过进入蒸汽管340,然后进入蒸汽槽330,最终从蒸汽出口320进入安装腔510内。当蒸汽进入安装腔510后,蒸汽挡筋挡住蒸汽直接冲向温控器710、NTC,从蒸汽挡筋的两侧分流走,此时热蒸汽遇冷吸附在蒸汽挡筋上,当冷凝水逐渐增加,会收集在冷凝水槽530内,冷凝水将会自动挥发掉。当冷凝水过多时,冷凝水将从排水孔排除。当有冷凝水从蒸汽入口310流出时,冷凝水沿蒸汽槽330流入安装腔510内,此时,手柄末端的导流板420可以将冷凝水导入冷凝水槽530内,蒸汽挡筋同时挡住冷凝水流向温控器710,引导其从排水口540排出。
该实施例中,利用导流板420引导蒸汽或冷凝水,防止冷凝水随意泄露,影响功能。设计冷凝水槽530收集冷凝水,可使冷凝水自动挥发,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利用蒸汽挡筋分流蒸汽,阻止蒸汽直接冲向并接触电子元件,提升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通道30还可以设置在容器体10的内部,蒸汽通道30可以贯穿容器体10的底壁,贯穿发热盘120,此时,蒸汽出口320的开口可以向下。在这种情况下,蒸汽挡件520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温控组件70和蒸汽出口320之间,并与蒸汽出口320间隔分布。蒸汽挡件520也可以设置在容器底盖50上并向上延伸。此时,蒸汽挡件520的顶部可以高于蒸汽出口320的开口所在高度,阻挡效果好,蒸汽挡件520的顶部也可以与蒸汽出口320相平齐或略低于蒸汽出口320,这是由于蒸汽经蒸汽出口320排出后会在压力作用下继续向下冲击,而后被容器底盖50阻挡分流,分流后的蒸汽高度可以略微降低,从而不会大量直接冲击到电子元件上。而对于蒸汽挡件520的其他阻挡情况,例如避让口的位置也可以类似于上述蒸汽通道30位于容器体10外侧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容器底盖50上也可以设置冷凝水槽530和排水孔,类似于上述蒸汽通道30位于容器体10外侧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液体加热装置可以不包括导流板420,此时,可以使蒸汽出口320直接位于冷凝水槽530的上方,使从蒸汽出口320流出的冷凝水可以自然下落落入冷凝水槽530。液体加热装置也可以包括导流板420,此时,导流板420的一端与蒸汽出口320的边缘连接,例如连接在蒸汽出口320远离温控器710的边缘,另一端延伸至冷凝水槽530内或延伸至冷凝水槽530的正上方。
对于蒸汽通道30的结构,进一步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蒸汽导管,蒸汽导管围成蒸汽通道30,并安装在容器体10的侧壁上。蒸汽导管的顶部延伸至容器体10的顶部,高于容器体10的上极限液位,蒸汽导管的底部贯穿发热盘120。蒸汽导管可以与容器体10和围板20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底盖50上设置有上耦合器,上耦合器与温控器710、发热件60电连接,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底座(图中未示出),容器底盖50可分离地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下耦合器,下耦合器与上耦合器耦合连接,以方便供电。
当然,液体加热装置也可以不包括底座,此时,液体加热装置为一体式结构,而非可分离的主体部分和底座。在这种情况下,供电模块整体设置在安装腔510内,而非可分离的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为电水壶、电水杯、茶壶、养生壶等等。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
容器体(10),用于盛装液体;
容器底盖(50),设置在所述容器体(10)的下方,所述容器底盖(50)与所述容器体(10)的底壁之间具有安装腔(510);
温控组件(7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510)内;
蒸汽通道(30),所述蒸汽通道(30)具有蒸汽入口(310)和蒸汽出口(320),所述蒸汽入口(310)与所述容器体(10)的顶部空间连通,所述蒸汽出口(320)与所述安装腔(510)连通;
蒸汽挡件(52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510)内,所述蒸汽挡件(520)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温控组件(70)和所述蒸汽出口(320)之间,并与所述蒸汽出口(320)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挡件(520)与所述安装腔(510)的内壁之间具有供蒸汽流经的避让口,以使所述安装腔(510)在所述蒸汽挡件(520)两侧的空间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挡件(520)设置在所述容器底盖(50)上并向上延伸,所述蒸汽挡件(520)的顶部高于所述蒸汽出口(320)的下边缘,并且所述蒸汽挡件(520)的顶部与所述安装腔(510)的顶壁之间具有供蒸汽流经的间隙(521);和/或
所述蒸汽挡件(520)宽度方向的中部对应于所述蒸汽出口(320)的位置设置,所述蒸汽挡件(5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超出所述蒸汽出口(320),并且所述蒸汽挡件(5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供蒸汽流经的缺口(52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
冷凝水槽(530),所述冷凝水槽(530)设置在所述容器底盖(50)上,并位于所述蒸汽挡件(520)靠近所述蒸汽出口(320)的一侧,所述冷凝水槽(530)用于承接从所述蒸汽出口(320)排出的冷凝水和/或承接沿所述蒸汽挡件(520)流下的冷凝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挡件(520)构造成所述冷凝水槽(530)的一侧槽侧壁,所述冷凝水槽(530)的其余槽侧壁由冷凝水挡筋(531)构造而成,所述冷凝水挡筋(531)的高度低于所述蒸汽出口(320)和所述蒸汽挡件(520)的高度;
所述容器底盖(5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口(540),至少一个所述排水口(540)位于所述冷凝水挡筋(53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
导流板(420),所述导流板(420)设置在所述蒸汽出口(320)处,所述导流板(42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凝水槽(530)内或延伸至所述冷凝水槽(530)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围板(20),所述围板(20)设置在所述容器体(10)的底部,所述围板(20)与所述容器体(10)的侧壁一体成型或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容器底盖(50)盖合在所述围板(20)的底部;
所述蒸汽通道(30)设置在所述容器体(10)的外侧,所述蒸汽出口(320)设置在所述围板(20)上并面向所述蒸汽挡件(5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手柄主体(40),所述手柄主体(40)设置在所述容器体(10)的侧壁外侧,并覆盖所述蒸汽出口(320);
所述蒸汽通道(30)包括蒸汽槽(330),所述手柄主体(40)朝向所述容器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子蒸汽槽(410),所述容器体(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子蒸汽槽(110),所述第二子蒸汽槽(110)向下延伸至所述蒸汽出口(320)处与所述蒸汽出口(320)相连通,所述第一子蒸汽槽(410)和所述第二子蒸汽槽(110)相互扣合以围成所述蒸汽槽(330),所述蒸汽槽(330)靠近所述容器底盖(50)的一端具有蒸汽槽底壁;
所述蒸汽通道(30)还包括蒸汽管(340),所述蒸汽管(340)呈倒置的L形,所述蒸汽入口(310)设置在所述容器体(10)的侧壁顶部,所述蒸汽管(340)的一端连通所述蒸汽入口(310),所述蒸汽管(34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蒸汽槽(330);
其中,所述导流板(420)与所述蒸汽槽底壁相连接,所述导流板(420)的底部或所述蒸汽槽底壁的底部设置有卡扣(430),所述卡扣(430)穿过所述蒸汽出口(320)卡设在所述蒸汽出口(320)的下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30)设置在所述容器体(10)的内侧并贯穿所述容器体(10)的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发热件(60),所述发热件(60)设置在所述容器体(10)的底部;
所述温控组件(70)包括温控器(710),所述温控器(71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510)内并与所述发热件(60)电连接,或者
所述温控组件(70)包括温控器(710)和温度传感器(720),所述温控器(71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510)内并与所述发热件(60)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720)与所述温控器(710)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720)的感温探头穿过所述容器体(10)的底壁,用于检测所述容器体(10)内液体温度。
CN202320241763.XU 2023-02-02 2023-02-02 液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219249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1763.XU CN219249838U (zh) 2023-02-02 2023-02-02 液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1763.XU CN219249838U (zh) 2023-02-02 2023-02-02 液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9838U true CN219249838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1763.XU Active CN219249838U (zh) 2023-02-02 2023-02-02 液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9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1842C (zh) 嵌入式加热烹调器
RU242273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збавления выпускаемого пара и вароч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та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104545751A (zh) 水槽式清洗机的透气、溢水保护和清洗剂添加装置
KR20190075404A (ko) 식품가공기계의 수증기 회수 처리장치
US5090476A (en) Air-water heat exchanger for a control box
CN219249838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11324326U (zh) 一种蒸汽回流盖体机构及电热饭盒及蒸煮器
CN112617581B (zh) 烹饪装置
CN214782759U (zh)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贮水盒
WO2023105301A1 (en) Liquid heating container
CN216521835U (zh) 一种防溢液电炉
CN109645913B (zh) 水槽式洗碗机的冷凝装置及溢流检测方法、水槽式洗碗机
KR200376404Y1 (ko) 전기밥솥의 증기배수구조
CN112006534A (zh) 蒸汽盒、锅盖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20453632U (zh) 蒸汽设备
JP2002294832A (ja) 衛生洗浄装置
GB2332095A (en) Electrically heated water boiling vessels
CN213248306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438999U (zh) 排气盒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699684U (zh) 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CN220494859U (zh) 空气炸锅
CN111631658B (zh) 洗碗机
CN213777933U (zh) 加湿器及空调
KR0138025Y1 (ko) 밥물넘침 방지구
CN109259689B (zh) 具有溢水通风结构的水槽式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