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7606U -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7606U
CN219247606U CN202320664639.4U CN202320664639U CN219247606U CN 219247606 U CN219247606 U CN 219247606U CN 202320664639 U CN202320664639 U CN 202320664639U CN 219247606 U CN219247606 U CN 219247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encing
layer
air
cov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46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云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46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7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7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7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其包括马达主体和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设置在所述马达主体的侧壁外;所述消音组件包括消音前盖和消音罩,所述马达主体上设置有吸风口,所述消音前盖设置在所述马达主体靠近所述吸风口的一端,且所述消音前盖上对应所述吸风口设置有前盖开口,所述前盖开口与所述吸风口相通;所述消音罩围绕所述马达主体设置,并与所述消音前盖相连,所述消音罩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消音罩内部与所述马达主体内部共同形成有消音通道,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消音通道与所述吸风口相通。本申请具有降噪效果优异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背景技术
马达,又称电动机、电子启动器,是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启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从而带动曲轴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家用电器领域,微型马达的应用非常普便,但目前家用吸尘器、吹风机中的高转速负压马达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气流及噪音,对环境舒适度和用户体验度的影响较大。
目前马达的降噪方式主要为在马达外部包裹吸音棉,以降低噪音。然而,吸音棉的噪音降低效果有限,对较低频的噪音消除效果较差,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获得降噪效果较高的马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包括马达主体和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设置在所述马达主体的侧壁外;所述消音组件包括消音前盖和消音罩,所述马达主体上设置有吸风口,所述消音前盖设置在所述马达主体靠近所述吸风口的一端,且所述消音前盖上对应所述吸风口设置有前盖开口,所述前盖开口与所述吸风口相通;所述消音罩围绕所述马达主体设置,并与所述消音前盖相连,所述消音罩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消音罩内部与所述马达主体内部共同形成有消音通道,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消音通道与所述吸风口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音前盖和消音罩相配合使用,安装在马达主体的外部,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气流从吸风口被吸入马达主体中,通过消音通道和出风口流出,消音通道相较于马达主体的内流道,增加了气流的流道长度,有利于气流涡流在消音通道内的消散,能够有效起到降噪的作用,且出风口保持了气流的流出方向。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消音罩包括与所述马达主体相连的消音内层,与所述消音内层相连的消音中层,以及与所述消音中层相连的消音外层,所述消音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马达主体内部的第一风腔,形成于所述消音内层与所述消音中层之间的第二风腔,以及形成于所述消音外层与所述消音中层之间的第三风腔,所述第一风腔、所述第二风腔及所述第三风腔依次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吸风口相通,所述第三风腔与所述出风口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音罩的三层结构提高了消音罩的隔音效果,且进一步加长的气流的流道长度,有利于气流涡流的消散。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消音内层与所述消音中层之间连接有多个导流竖筋一,相邻的所述导流竖筋一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风腔内形成拥有第二流道;所述消音外层与消音中层之间连接有多个导流竖筋二,相邻的所述导流竖筋二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风腔内形成有第三流道,每条所述第三流道均与所述出风口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导流竖筋一和多个导流竖筋二分别将第二风腔、第三风腔分割成多个细长的流道,使气流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消散大涡流,进一步降低涡流噪音。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马达主体包括转轴,以及围绕所述转轴同轴设置的风罩、端盖和支架,所述端盖包括安装层与连接层,所述安装层与所述支架相连,并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有工作腔,所述连接层与所述消音内层相连;所述风罩设置于与所述安装层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层相连,所述吸风口设置于所述风罩上,所述第一风腔位于所述安装层与所述风罩之间以及所述安装层与所述连接层之间;所述第一风腔内设置有吸风组件;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风腔内并与所述吸风组件相连;所述消音前盖安装于所述风罩远离所述安装层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带动吸风组件转动,使第一风腔内呈负压状态,空气从吸风口处被吸入,进而通过第一风腔、第二流道、第三流道,从出风口流出。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层与所述安装层之间连接有多个导流叶片,相邻的所述导流叶片之间且位于第一风腔内形成有第一流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叶片之间形成细长的第一流道,使气流的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消散大涡流,进一步降低涡流噪音。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多个所述导流叶片倾斜设置在所述连接层与所述安装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增长气流的流道长度。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与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所述第三流道的截面积比值为:1:1.05:1.05-1:1.15:1.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从吸风口处被吸入进入第一风腔,依次通过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出风口被排出,通过限制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的截面积比值,保证了消音通道的出风顺畅,且使气流的涡流逐渐消散于消音通道内,有效降低了涡流噪音,起到优异的降噪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消音前盖与所述风罩之间,所述消音内层与所述连接层之间共同形成有散热间隙,所述风罩上设置有散热口一,所述散热间隙通过所述散热口一与所述吸风口相通;所述连接层与所述安装层之间设置有散热口二,所述散热间隙通过所述散热口二与所述工作腔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马达主体作业时,冷风气流通过散热口一、散热间隙、散热口二进入工作腔,再通过气流交换将工作腔内的热量带出,有利于对工作腔的降温,从而起到提升马达运行功率、扩大应用场景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消音前盖和消音罩相配合使用,安装在马达主体的外部,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气流从吸风口被吸入马达主体中,通过任一第一流道、任一第二流道、任一第三流道后从出风口流出,延长了气流的流道长度,有利于气流涡流在消音通道内的消散,能够有效起到降噪的作用,且出风口保持了气流的流出方向。
2.马达主体作业时,冷风气流通过散热口一、散热间隙、散热口二进入工作腔,再通过气流交换将工作腔内的热量带出,有利于对工作腔的降温,从而起到提升马达运行功率、扩大应用场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马达主体的竖直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消音组件的竖直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散热间隙的竖直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马达主体;11、转轴;12、风罩;121、吸风口;122、散热口一;13、端盖;131、安装层;132、连接层;133、导流叶片;134、散热口二;14、支架;15、后盖;16、定子;17、转子;18、吸风组件;2、消音组件;3、消音前盖;31、前盖开口;4、消音罩;41、消音内层;42、消音中层;43、消音外层;44、导流竖筋一;45、导流竖筋二;5、出风口;6、消音通道;61、第一风腔;611、第一流道;62、第二风腔;621、第二流道;63、第三风腔;631、第三流道;7、工作腔;8、散热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包括马达主体1和消音组件2,消音组件2安装于马达主体1的外侧壁上,对马达主体1起到有效的隔音、降噪作用。
参照图2,马达主体1包括转轴11,以及围绕转轴11同轴设置的风罩12、端盖13、支架14和后盖15,端盖13包括安装层131和连接层132,安装层131与支架14相连,且安装层131与支架14的侧壁内共同形成有用于安装定子16和转子17的工作腔7。连接层132设置于安装层131的外周,风罩12与连接层132相连,并设置于安装层131远离支架14的一端。风罩12与安装层131之间、连接层132与安装层131之间共同形成有第一风腔61,且风罩12上设置有与第一风腔61相连通的吸风口121。后盖15与支架14相连,并位于支架14远离安装层131的一端。
参照图2,转轴1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支架14相连,另一端转动贯穿安装层131以延伸至第一风腔61中。第一风腔61中设置有吸风组件18,吸风组件18包括定叶轮181和动叶轮182,定叶轮181固定在安装层131靠近吸风口121的侧壁上,动叶轮182设置在定叶轮靠近吸风口121的一端,并与转轴11相连。通电后,在转子17和定子16的作用下,转轴11转动,带动动叶轮182转动,使第一风腔61内形成负压,便将空气从吸风口121处吸入第一风腔61内。
参照图2,定叶轮上且位于定位轮与连接层132之间倾斜设置有多个定轮叶片1811,安装层131与连接层132之间连接有多个导流叶片133,每个导流叶片133倾斜设置,且与定轮叶片1811一一对应,相邻的定轮叶片之间,以及相邻的导流叶片133之间共同形成第一流道611。消音组件2上设置有出风口5,出风口5与任一第一流道611相通,空气从吸风口121处被吸入后,通过第一流道611进入消音组件2中,再通过出风口5被排出,消音组件2延长了气流的流道长度,有利于气流涡流在流道内的消散,且多个第一流道611使气流的流场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有利于大涡流的消散,降低涡流噪音。
参照图3,消音组件2包括消音前盖3和消音罩4,消音前盖3安装在风罩12远离动叶轮182的一端,且消音前盖3上对应吸风口121设置有前盖开口31,前盖开口31与吸风口121相通。消音罩4包括消音内层41、消音中层42和消音外层43,消音内层41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消音前盖3或连接层132相连,消音中层42与支架14相连,并与消音内层41之间形成有第二风腔62,消音外层43与消音前盖3相连,并与消音中层42之间形成有第三风腔63。第二风腔62与第一风腔61相通,第三风腔63同时与第二风腔62和出风口5相通。第一风腔61、第二风腔62和第三风腔63共同构成消音通道6。
参照图3,消音内层41与消音中层42之间均匀连接有多个导流竖筋一44,相邻的两个导流竖筋一44之间且位于第二风腔62内形成有第二流道621。消音中层42与消音外层43之间均匀连接有导流竖筋二45,相邻的导流竖筋二45之间且位于第三风腔63内形成有第三流道631。
参照图3,空气被吸入第一风腔61后,通过任一第一流道611进入第二风腔62,通过任一第二流道621进入第三风腔63,再通过任一第三流道631,从出风口5流出,延长了气流的流道长度,有利于气流涡流在出风前的消散,多个第二流道621、多个第三流道631所形成的细长流道进一步使气流的流场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消除出风气流的宽频噪声,使涡流噪音进一步降低,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
参照图3,在与转轴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上,任一第一流道611、任一第二流道621、任一第三流道631之间的截面积比值可以为1:1.05:1.05-1:1.15:1.15,在本实施例中,比值为1:1.1:1.1,有利于保证气流流动的顺畅度。
参照图4,消音前盖3与风罩12之间、消音内层41与连接层132之间共同形成有散热间隙8,风罩12上设置有与散热间隙8相通的散热口一122,且散热口一122相通;连接层132和安装层131之间设置有与散热间隙8相通的散热口二134,且散热口二134与工作腔7相通。冷空气从散热口一122处,通过散热间隙8和散热口二134进入工作腔7,通过气流交换将热量带出,对工作腔7内的定子16和转子17进行降温,有利于提升马达运行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马达降噪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消音前盖3和消音罩4安装在马达主体1外部,起到隔音作用;通电后,在定子16、转子17的作用下,转轴11转动,带动动叶轮转动,空气从吸风口121处被吸入第一风腔61,通过任一第一流道611进入第二风腔62,通过任一第二流道621进入第三风腔63,通过任一第三风腔63后,从出风口5流出,延长了气流流道,有利于气流大涡流的消散,且多个细长流道使气流流场分布更均匀,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涡流噪音;
消音前盖3与风罩12之间、消音内层41与连接层132之间共同形成有散热间隙8,冷空气从吸风口121处,通过散热口一122进入散热间隙8,再通过散热口二134进入工作腔7,再通过气流交换将热量带出,有利于对工作腔7内的定子16和转子17的降温,提升马达运行功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主体(1)和消音组件(2),所述消音组件(2)设置在所述马达主体(1)的侧壁外;所述消音组件(2)包括消音前盖(3)和消音罩(4),所述马达主体(1)上设置有吸风口(121),所述消音前盖(3)设置在所述马达主体(1)靠近所述吸风口(121)的一端,且所述消音前盖(3)上对应所述吸风口(121)设置有前盖开口(31),所述前盖开口(31)与所述吸风口(121)相通;所述消音罩(4)围绕所述马达主体(1)设置,并与所述消音前盖(3)相连,所述消音罩(4)上设置有出风口(5),所述消音罩(4)内部与所述马达主体(1)内部共同形成有消音通道(6),所述出风口(5)通过所述消音通道(6)与所述吸风口(12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罩(4)包括与所述马达主体(1)相连的消音内层(41),与所述消音内层(41)相连的消音中层(42),以及与所述消音中层(42)相连的消音外层(43),所述消音通道(6)包括设置于所述马达主体(1)内部的第一风腔(61),形成于所述消音内层(41)与所述消音中层(42)之间的第二风腔(62),以及形成于所述消音外层(43)与所述消音中层(42)之间的第三风腔(63),所述第一风腔(61)、所述第二风腔(62)及所述第三风腔(63)依次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风腔(61)与所述吸风口(121)相通,所述第三风腔(63)与所述出风口(5)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内层(41)与所述消音中层(42)之间连接有多个导流竖筋一(44),相邻的所述导流竖筋一(44)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风腔(62)内形成拥有第二流道(621);所述消音外层(43)与消音中层(42)之间连接有多个导流竖筋二(45),相邻的所述导流竖筋二(45)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风腔(63)内形成有第三流道(631),每条所述第三流道(631)均与所述出风口(5)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主体(1)包括转轴(11),以及围绕所述转轴(11)同轴设置的风罩(12)、端盖(13)和支架(14),所述端盖(13)包括安装层(131)与连接层(132),所述安装层(131)与所述支架(14)相连,并与所述支架(14)之间形成有工作腔(7),所述连接层(132)与所述消音内层(41)相连;所述风罩(12)设置于与所述安装层(131)远离所述支架(14)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层(132)相连,所述吸风口(121)设置于所述风罩(12)上,所述第一风腔(61)位于所述安装层(131)与所述风罩(12)之间以及所述安装层(131)与所述连接层(132)之间;所述第一风腔(61)内设置有吸风组件(18);所述转轴(1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4)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风腔(61)内并与所述吸风组件(18)相连;所述消音前盖(3)安装于所述风罩(12)远离所述安装层(13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132)与所述安装层(131)之间连接有多个导流叶片(133),相邻的所述导流叶片(133)之间且位于第一风腔(61)内形成有第一流道(6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叶片(133)倾斜设置在所述连接层(132)与所述安装层(1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转轴(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流道(611)的截面积、所述第二流道(621)的截面积、所述第三流道(631)的截面积比值为:1:1.05:1.05-1:1.15:1.1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降噪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前盖(3)与所述风罩(12)之间,所述消音内层(41)与所述连接层(132)之间共同形成有散热间隙(8),所述风罩(12)上设置有散热口一(122),所述散热间隙(8)通过所述散热口一(122)与所述吸风口(121)相通;所述连接层(132)与所述安装层(131)之间设置有散热口二(134),所述散热间隙(8)通过所述散热口二(134)与所述工作腔(7)相通。
CN202320664639.4U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Active CN219247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4639.4U CN219247606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4639.4U CN219247606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7606U true CN219247606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4639.4U Active CN219247606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7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1667B (zh) 一种采用迷宫分支风道实现散热降噪的柴油发电机组
GB2438039A (en) Electric blower
CN219247606U (zh) 一种新型降噪马达结构
CN215333121U (zh) 一种变频发电机组
CN216278686U (zh) 一种高速风机的降噪装置
JP3474279B2 (ja) 電動遠心送風機
CN211183621U (zh) 一种电机外壳的降噪散热结构
CN215956189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微电机
JP4568946B2 (ja) 電動送風機と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2959185U (zh) 一种风机的安装结构及其应用的吸尘器
CN212389428U (zh) 一种新型闭合式发电机组
CN114928198A (zh) 一种具有双向输出轴的电机
WO2006067736A1 (en) An electric motor
JP4140330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20185447U (zh) 一种风机的新型散热结构
JPH089594A (ja) 全閉外扇形回転電機
JP4274621B2 (ja) 回転電機用冷却装置
CN213953943U (zh) 一种具有散热设计的风机及家用电器
CN213928805U (zh) 一种低噪音轴向出风式扫地机风机
CN212959186U (zh) 一种风机的动叶轮罩体
CN116357622B (zh) 一种静音热水器风机降噪系统
CN112260485B (zh) 一种双抽交互式高功率密度电机
CN219492628U (zh) 一种干湿分离的大功率负压风机
JP2004108317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0074999U (zh) 一种泵用高效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