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6230U -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6230U
CN219236230U CN202320186592.5U CN202320186592U CN219236230U CN 219236230 U CN219236230 U CN 219236230U CN 202320186592 U CN202320186592 U CN 202320186592U CN 219236230 U CN219236230 U CN 219236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ading
tire
tyre
clamping
embry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65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忠艺
万祥
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ichao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ichao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ichao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ichao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65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6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6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6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该装置具有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该装置包括:在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之间延伸的滑轨以及滑动设置在滑轨上的底座,底座在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之间来回移动;底座上设置有下部夹持块和上部夹持块,下部夹持块和上部夹持块相向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持区域,下部夹持块和上部夹持块能朝向或远离夹持区域移动,夹持区域的一侧设置有出胎口,夹持区域远离出胎口的一侧设置有卸胎机构,卸胎机构的执行端朝向所述的出胎口、并能向夹持区域移动,将胎胚从出胎口推出。本实用新型自动实现将成型鼓上的胎胚夹住并取出,之后推入卸胎工位。

Description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法轮胎成型机在使用时,成型后的胎胚以直立状态放置在成型鼓上。成型完成后,需要将胎胚从成型鼓上取出,并投入后续的物流线中,以进行后续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卸胎的目的,现有技术中通常有以下两种做法:其一,胎胚成型后,传递环移动到胎胚的中心位置,并将胎胚夹住,然后传递环轴向向外移动到卸胎位置,传递环松开胎胚,人工将胎胚取出。其二,胎胚成型后,传递环移动到胎胚的中心位置,并将胎胚夹住,然后传递环轴向向外移动到成型鼓的端部,传递环松开胎胚,胎胚落在成型鼓的端部,人工将胎胚从成型鼓的端部取出并投入卸胎位置。
也就是说,目前没有相应的卸胎装置能将胎胚从成型鼓中直接放入卸胎位置,卸胎动作依靠人工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胎胚卸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自动实现将成型鼓上的胎胚夹住并取出,之后推入卸胎工位。
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该装置具有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该装置包括:在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之间延伸的滑轨以及滑动设置在滑轨上的底座,底座在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之间来回移动;底座上设置有下部夹持块和上部夹持块,下部夹持块和上部夹持块相向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持区域,下部夹持块和上部夹持块能朝向或远离夹持区域移动,夹持区域的一侧设置有出胎口,夹持区域远离出胎口的一侧设置有卸胎机构,卸胎机构的执行端朝向所述的出胎口、并能向夹持区域移动,将胎胚从出胎口推出。
作为优选,该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均具有朝向夹持区域移动的自由度,下部夹持块设置在第一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上,上部夹持块设置在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上。
作为优选,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具有上下方向的自由度,第一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位于底座的上方,升降台延伸到夹持区域的下方,所述的下部夹持块设置在升降台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卸胎机构设置在升降台上。
作为优选,滑轨上滑动设置有传递环,传递环与底座连接,上部夹持块设置在传递环的一侧。
作为优选,卸胎机构包括:第三驱动部件和设置在第三驱动部件的执行端上的卸胎部件,第三驱动部件的执行端朝向出胎口,并且具有直线移动的自由度。
作为优选,卸胎部件为翻转板,翻转板具有连接部,连接部转动设置,翻转板围绕连接部翻转,朝向夹持区域移动,对胎胚施力。
作为优选,翻转板远离出胎口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推板,辅助推板与翻转板之间形成夹角,并且辅助推板具有与胎胚相适应的宽度,以增大与胎胚接触时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部夹持块设置在翻转板的上端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下部夹持块和上部夹持块实现了胎胚的夹持,通过将底座滑动设置在滑轨上,实现了胎胚的轴向移动,可以在成型鼓和卸胎工位之间来回移动,通过设置卸胎机构实现了胎胚的卸胎动作,从而该装置实现了从带束鼓上自动卸胎的功能。此外,卸胎机构通过翻转板的翻转运动实现卸胎,确保胎胚能准确的被推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卸胎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卸胎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卸胎装置放大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二次法轮胎成型机(未示出)包括一段成型机和二段成型机,一段成型机具有一个横向设置的金属鼓,二段成型机具有一个横向设置的带束鼓(也称胎面鼓),带束鼓的一侧设置有与带束鼓同轴并且能沿轴向移动的传递环500。通常的,传递环500为环状部件,并且传递环500的底部滑动设置在滑轨600上,使其能沿轴线方向移动,传递环500的内部设置有能沿径向移动的若干块夹持板,并且这些夹持板呈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二次法轮胎成型机使用时,在金属鼓上依次贴合内衬层、胎体层、子口包布、胎圈等材料,这些材料复合后形成胎体组件。在带束鼓上依次贴合多个带束层和一个胎面层,这些材料复合后形成胎冠组件。传递环500将胎冠组件从带束鼓上取出,然后人工将胎体组件从金属鼓中取出并放入带束鼓,接着传递环500将胎冠组件重新移回到带束鼓上,之后带束鼓对胎体组件进行充气,胎体组件向外膨胀并最终与胎冠组件的内表面接触,此时传递环500松开胎冠组件,并且传递环500轴向向外移动离开带束鼓,胎冠组件连接在胎体组件上。最后通过滚压的方式将胎冠组件复合在胎体组件上,复合完成后即形成胎胚。
现有技术中为了将成型后的胎胚从带束鼓上取出通常有以下两种做法:
其一,胎胚成型后,胎胚留在带束鼓上,传递环500移动到胎胚的中心位置,并将胎胚夹住,然后传递环500轴向向外移动到卸胎位置,传递环500松开胎胚,人工将胎胚取出。
其二,胎胚成型后,胎胚留在带束鼓上,传递环500移动到胎胚的中心位置,并将胎胚夹住,然后传递环500轴向向外移动到带束鼓的端部,传递环500松开胎胚,胎胚落在带束鼓的端部,人工将胎胚从带束鼓的端部取出并投入卸胎位置。
上述两种做法均需要人工将胎胚放入卸胎位置,自动化程度不高,并且额外的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实现自动卸胎提高生产效率。
图1示出了卸胎装置的立体图,该装置设置在带束鼓轴向的一侧,卸胎装置100滑动设置在滑轨600上,在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之间来回移动,在一个较好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卸胎装置100固定设置在传递环500的一侧,与传递环500同步移动,这样可以使用传递环500的控制系统,控制卸胎装置100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的胎胚夹取工位是指:带束鼓上胎胚成型的位置,即成型后的胎胚所在的位置。卸胎工位是指:接收胎胚的位置。
该设备使用时,卸胎装置100移动到胎胚夹取工位,使其与带束鼓上的胎胚的中心线正对,卸胎装置100夹住胎胚的外周面,同时带束鼓松开胎胚,使得胎胚转移到卸胎装置100上。然后卸胎装置100移动到卸胎工位,将胎胚推入卸胎位置。
如图3所示,卸胎装置100包括一个滑动设置在滑轨600上的底座110,底座110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传递环500的一部分,还可以是与传递环500固定设置的连接板,在本实施例中,卸胎装置100固定连接在传递环500上,因此可以认为底座110设置在传递环500上,从图3中可以看出底座110大致呈L形。底座11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件120(图3中视角原因未示出,参见图2),第一驱动部件120的输出端具有上下方向的自由度,即第一驱动部件120的输出端能上下移动。第一驱动部件120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升降台130,第一驱动部件120驱动升降台130在底座110的上方进行升降。常见的,升降台130和底座110之间设置用于升降时导向的导向部件(例如滑块、导向杆等,具体参见图2),以保证升降的平稳和移动的准确性。升降台130的右端设置有一块用于对胎胚的底部进行夹持的下部夹持块140,下部夹持块140的上方设置有一块用于对胎胚的顶部进行夹持的上部夹持块150,上部夹持块150和下部夹持块140正对,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对胎胚进行夹持的夹持区域。上部夹持块150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部件160,第二驱动部件160的输出端具有上下方向的自由度,从而第二驱动部件160能驱动上部夹持块150上下移动。通过上部夹持块140和下部夹持块150的配合能实现胎胚的夹持,即能将胎胚从带束鼓上取出。为了将胎胚送入卸胎工位中,在下部夹持块140的左侧设置有卸胎机构170,卸胎机构170的执行端朝向夹持区域,对胎胚施加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力,将胎胚从夹持区域推出,胎胚从卸胎装置100中离开的位置称为出胎口,在本实施例中,出胎口位于卸胎装置100的右侧。
卸胎装置100使用时,底座110移动到胎胚夹取工位,使下部夹持块140和上部夹持块150分别移动到胎胚的下方和上方,然后第一驱动部件120驱动升降台130向上移动,使下部夹持板140抵接在胎胚的底部,第二驱动部件160驱动上部夹持板150向下移动,使上部夹持板150抵接在胎胚的顶部,从而将胎胚夹持在夹持区域中,之后带束鼓松开胎胚,胎胚转移到卸胎装置100中,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胎胚仍然为直立状态。底座110移动到工位这时第一驱动部件120和第二驱动部件160复位,即下部夹持板140和上部夹持板150松开胎胚,同时卸胎机构170动作,给胎胚的左侧施加垂直于胎胚轴线方向的力,将胎胚向右推动。
如图3所示,底座110包括滑动设置在滑轨600上的底板111,固定设置在底板111上并向左侧延伸的延伸板112,以及设置在延伸板112的上端面并向上方延伸的支架113(参见图2),支架113设置在夹持区域的左侧,保证夹持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对胎胚进行夹持。需要说明的是,底板111、延伸板112和支架113可以为三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两两一体成型,或三者一体成型的。
第一驱动部件120可以采用气缸,液压缸(例如油缸),以及丝杆等,在本实施例中,以气缸举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部件120呈纵向设置,第一驱动部件120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延伸板112上,第一驱动部件120的输出端(即活塞杆)朝向上方,并且与升降台130连接,从而第一部件120能带动升降台130进行升降运动。
如图3所示,升降台130呈L形,升降台包括设置在支架113外侧并呈纵向延伸的壳体131,以及与壳体131固定连接并向右侧延伸的升降板132,壳体131的内壁与支架113的外壁之间纵向滑动连接,例如通过滑块和滑轨之间的配合实现(参见图2)。此外,壳体131的上部与第一驱动部件120的输出端连接,从而在第一驱动部件120的驱动下,壳体131能沿纵向在支架113上滑动。由于升降板132与壳体131之间固定连接,因此,在壳体131运动的同时带动升降板132同步进行升降。升降板132向右延伸到夹持区域的下部,以便于下部夹持块140的安装。
下部夹持块140设置在升降板132的上端面上,并且下部夹持块140最好设置在夹持区域的正下方,即在夹持时,下部夹持块140最好抵接在胎胚的正下方,以保证胎胚的夹持效果。此外,为了提高夹持的稳定性,下部夹持块14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下部夹持槽141,夹持槽为中间下凹、两边上凸的结构,例如在图3中,下部夹持槽141为V形,使得在夹持时,下部夹持槽141能从底部托住胎胚,并给予胎胚来自径向相对两侧的水平方向的分力,确保胎胚稳定的被夹住。
与下部夹持块140对应的,上部夹持块150也最好设置在夹持区域的正上方,使得在夹持时,上部夹持块150抵接在胎胚的正上方。另外,在上部夹持块15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上部夹持槽151,上部夹持槽151的外形可以参照下部夹持槽141,在此不再赘述。
与第一驱动部件120对应的,第二驱动部件160也可以采用气缸,液压缸(例如油缸),以及丝杆等,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以气缸举例,第二驱动部件160通过转接板161固定设置在传递环500的一侧,第二驱动部件160呈纵向设置,并且输出端(即活塞杆)朝向下方,上部夹持块140的顶部连接在第二驱动部件160的输出端上。此外,为了保证上部夹持块140移动时的平稳性,转接板161上还设置有导向部件,常见的,可以采用导向杆(参见图3),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上部夹持块150的顶面上,导向杆的上端穿设在转接板161上。
如图3所示,卸胎机构170包括第三驱动部件171,和设置在第三驱动部件171执行端上的卸胎部件172,第三驱动部件171的执行端朝向出胎口设置(并不一定是正对出胎口),并且具有向夹持区域所在位置直线移动的自由度,卸胎部件172在第三驱动部件171的作用下,向夹持区域中的胎胚施加推力,从而将胎胚从夹持区域中推出。
作为举例,第三驱动部件171可以采用气缸,第三驱动部件171可以为水平设置,或者向上、向下倾斜设置。此外,第三驱动部件可以设置在壳体131上,也可以设置在升降板132上。以下分别举例说明,当第三驱动部件171水平设置时,第三驱动部件171的左端固定设置在壳体131的右侧面上,第三驱动部件171的右端从水平方向朝向夹持区域,卸胎时,第三驱动部件171从左侧驱动卸胎部件172向右移动,从而推动胎胚向右移动。当第三驱动部件171向上倾斜设置时,第三驱动部件171的左端可以设置在壳体131上,也可以设置在升降板132上,第三驱动部件171的右端倾斜的朝向夹持区域,卸胎时,第三驱动部件171驱动卸胎部件172向夹持区域移动,从而推动胎胚向右移动。类似的,可以将第三驱动部件向下倾斜的设置在壳体131上。但优选的,第三驱动部件171向上倾斜的设置在升降板132上。
卸胎部件172可以是单独设置在第三驱动部件171执行端上的一个推块,通过第三驱动部件171输出端的运动,带动推块直线移动,实现卸胎动作。但更好的可以如图3所示,卸胎部件172是一块翻转板173,通过翻转板173的翻转运动推动胎胚进行卸胎。具体的,翻转板173的右端(也称连接部)通过转动(例如轴连接)设置在升降板132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驱动部件171需要向上倾斜的设置在升降板132上。翻转板173的左侧与第三驱动部件171的输出端连接,当第三驱动部件171的输出端向右移动时,翻转板173将向右侧进行翻转运动,从而给胎胚施加向右的力,将胎胚从夹持区域中推出。
进一步,可以将上文中的下部夹持块140设置在翻转板173的上端面上,从而当翻转板173翻转时,下部夹持块140同步进行翻转,从而将胎胚推向出胎口。
此外,翻转板173的左侧还可以设置一块辅助推板174,辅助推板174倾斜的向上延伸,使得辅助推板174与翻转板173之间形成钝角,并且辅助推板174具有相当的沿着胎胚轴向长度(通常等于胎胚的轴向长度),使得辅助推板174能覆盖大部分胎胚的轴向长度,增大了翻转时与胎胚接触的面积,保证翻转的推力能准确的作用在胎胚上,避免胎胚因为受力方向的偏移。具体的,翻转板173翻转时,辅助推板174将同步进行翻转,翻转后辅助推板174将抵接在胎胚远离出胎口的那侧,从而将胎胚推入出胎口中。
卸胎装置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下部夹持块140和上部夹持块150实现了胎胚的夹持,通过将底座110滑动设置在滑轨600上,实现了胎胚的轴向移动,通过设置卸胎机构170实现了胎胚的卸胎动作,即该装置实现了从带束鼓上自动卸胎的功能。此外,卸胎机构170通过翻转板171的翻转运动实现卸胎,确保胎胚能准确的被推出。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列,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该装置包括:在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之间延伸的滑轨(600)以及滑动设置在滑轨(600)上的底座(110),底座(110)在胎胚夹取工位和卸胎工位之间来回移动;底座(110)上设置有下部夹持块(140)和上部夹持块(150),下部夹持块(140)和上部夹持块(150)相向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持区域,下部夹持块(140)和上部夹持块(150)能朝向或远离夹持区域移动,夹持区域的一侧设置有出胎口,夹持区域远离出胎口的一侧设置有卸胎机构(170),卸胎机构(170)的执行端朝向所述的出胎口、并能向夹持区域移动,将胎胚从出胎口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120)和第二驱动部件(160),第一驱动部件(120)和第二驱动部件(160)的输出端均具有朝向夹持区域移动的自由度,下部夹持块(140)设置在第一驱动部件(120)的输出端上,上部夹持块(150)设置在第二驱动部件(160)的输出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1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件(120),第一驱动部件(120)的输出端具有上下方向的自由度,第一驱动部件(120)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升降台(130),升降台(130)位于底座(110)的上方,升降台(130)延伸到夹持区域的下方,所述的下部夹持块(140)设置在升降台(1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胎机构(170)设置在升降台(1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轨(600)上滑动设置有传递环(500),传递环(500)与底座(110)连接,上部夹持块(150)设置在传递环(50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卸胎机构(170)包括:第三驱动部件(171)和设置在第三驱动部件(171)的执行端上的卸胎部件(172),第三驱动部件(171)的执行端朝向出胎口,并且具有直线移动的自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卸胎部件(172)为翻转板(173),翻转板(173)具有连接部,连接部转动设置,翻转板(173)围绕连接部翻转,朝向夹持区域移动,对胎胚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转板(173)远离出胎口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推板(174),辅助推板(174)与翻转板(173)之间形成夹角,并且辅助推板(174)具有与胎胚相适应的宽度,以增大与胎胚接触时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夹持块(140)设置在翻转板(173)的上端面上。
CN202320186592.5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Active CN219236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6592.5U CN219236230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6592.5U CN219236230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6230U true CN219236230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6592.5U Active CN219236230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6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84126B1 (en) Tire vulcanizing system
US4473427A (en) Radial tire manufacture apparatus
CN110654870B (zh) 一种瓷绝缘子泥坯脱模翻转装置
WO2014128987A1 (ja) タイヤ加硫機のアンローディング装置、及び、タイヤ加硫機
CN111531345B (zh) 一种转向架轴箱弹簧下夹板的夹固架体及其使用方法
CN219236230U (zh) 一种将胎胚从成型鼓中卸出的卸胎装置
KR101539519B1 (ko) 타이어 가황기, 및 타이어 가황 설비
JP4191316B2 (ja) タイヤ加硫設備
CN112551143A (zh) 一种轴承套圈双臂机械手自动上下料装置
KR102121376B1 (ko) 그린타이어 성형용 트랜스퍼 링의 그립퍼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8136248U (zh) 一种卫浴排水阀用全自动组装设备
JPH09225944A (ja) タイヤ加硫用ローダ
JP2703170B2 (ja) タイヤ加硫設備
CN219238449U (zh) 一种胎胚卸胎翻胎输送设备
KR100682550B1 (ko) 가류기 로더슈의 그린타이어 수평지지대
CN114714549B (zh) 一种橡胶带硫化用自动拆装带产线
JP3354752B2 (ja) タイヤ加硫金型組立体
JP4745534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CN220461955U (zh) 一种空调吸气管冲压加工模具
CN116141721A (zh) 一种轮胎成型机胎胚自动卸胎翻胎定中输送设备
JPH0131449Y2 (zh)
CN211518209U (zh) 一种实心轮胎出模装置
EP3974164B1 (en) Tire vulcanizing method
JP6912069B1 (ja) タイヤ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に使用するブラダー調整装置
CN114228109A (zh) 一种食品级pc水桶的一体成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