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8220U -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8220U
CN219228220U CN202223102232.7U CN202223102232U CN219228220U CN 219228220 U CN219228220 U CN 219228220U CN 202223102232 U CN202223102232 U CN 202223102232U CN 219228220 U CN219228220 U CN 219228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electronic component
dissipation area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022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红亮
孙中伟
沈高松
骆飞燕
何珍
聂自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022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8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8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8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该散热结构主要包括载板和散热器。其中,载板上划分有多个散热区域,且多个散热区域彼此热隔离;每一个散热区域内设置有不同耐温性能的电子元件。散热器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器均设置在载板上,且每一个散热器与每一个散热区域对应设置,散热器被配置为对散热区域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该储能电源包括壳体以及以上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设置在壳体内,且散热结构与壳体连接。该散热结构分层设置,能够提高对电子元件的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储能电源的散热效果,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储能电源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储能电源的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散热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热量及时导出,避免发生起火爆炸的危险。
储能电源内部的电路板通常设置有诸多的电子元件,例如电感、电阻、晶体管等等,以上的电子元件的耐温性能不同。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所有电子元件混合在一起,对电子元件的耐温等级不进行区分,通过外界空气的自然散热方式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然而由于以上的电子元件的耐温性能不同,这样会使得某些电子元件由于温度较高导致其电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导致储能电源的散热效率低,增加成本。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分层设置,能够提高对电子元件的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散热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载板,所述载板上划分有多个散热区域,且多个所述散热区域彼此热隔离;每一个所述散热区域内设置有不同耐温性能的电子元件;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器均设置在所述载板上,且每一个所述散热器与每一个所述散热区域对应设置,所述散热器被配置为对所述散热区域内的所述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作为一种散热结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区域包括第一散热区域和第二散热区域,沿所述载板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散热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区域的上方。
作为一种散热结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二散热区域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电子元件。
作为一种散热结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为电容和/或电感。
作为一种散热结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为晶体管。
作为一种散热结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架设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上,所述第一散热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散热;所述第二散热器架设在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上,所述第二散热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散热。
作为一种散热结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第一散热器固定连接在所述载板上,所述第二固定件将所述第二散热器固定连接在所述载板上。
作为一种散热结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区域包括第三散热区域,所述第三散热区域内设置有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电子元件和第三散热器,所述第三散热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三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作为一种散热结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电子元件为开关,所述第三散热器为扰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结构简单,能够延长储能电源的使用寿命,改善储能电源的散热效果,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壳体以及以上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主要包括载板和散热器。其中,载板上划分有多个散热区域,且多个散热区域彼此热隔离;每一个散热区域内设置有不同耐温性能的电子元件。散热器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器均设置在载板上,且每一个散热器与每一个散热区域对应设置,散热器被配置为对散热区域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在载板上分设不同的散热区域,然后在不同的散热区域内设置不同耐热温度的电子元件,进而避免不同耐热温度的电子元件之间出现互相加热、互相影响的现象,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散热效果,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包括壳体以及以上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设置在壳体内,且散热结构与壳体连接。该储能电源结构简单,能够延长储能电源的使用寿命,改善储能电源的散热效果,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结构(去除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载板;110、第一散热区域;120、第二散热区域;130、第三散热区域;
200、第一电路板;210、第一电子元件;220、第一散热器;
300、第二电路板;310、第二电子元件;320、第二散热器;
400、第三电路板;410、第三电子元件;420、第三散热器;
500、第一固定件;600、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主要包括载板100和散热器。其中,载板100上划分有多个散热区域,且多个散热区域彼此热隔离;每一个散热区域内设置有不同耐温性能(即耐热温度)的电子元件。散热器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器均设置在载板100上,且每一个散热器与每一个散热区域对应设置,散热器被配置为对散热区域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区域包括第一散热区域110、第二散热区域120和第三散热区域130。其中,沿载板100的高度方向,第一散热区域110设置于第二散热区域120的上方,即第一散热区域110与第二散热区域120进行上下分层设置,第三散热区域130设置在靠近载板100的侧边方位。第一散热区域110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200,第一电路板200上设置有第一电子元件210;第二散热区域120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300上设置有第二电子元件310。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元件210为电容和/或电感,第二电子元件310为晶体管。由于电感、电容的耐热温度通常在150℃左右,晶体管的耐热温度通常在120℃左右。且由于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会使得周围的空气密度降低,也就是说热空气通常会向上进行运动扩散,这样使得第二散热区域120内的晶体管所产生的热量会朝向第一散热区域110进行扩散,由于第一散热区域110内的第一电子元件210为电感、电容等耐温性能较高的电子元件,因此第二散热区域120所扩散的热量不会对第一散热区域110内的第一电子元件210造成影响;同时,第一电子元件210所产生的热量也不会反向加热第二电子元件310,提高散热结构使用寿命。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业人员能够增设其他电子元件,并对其耐热温度进行区分。也就是说,将耐热温度较低的电子元件设置在载板100的下方,耐热温度较高的电子元件设置在载板100的上方,进而提高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本实施例对载板100上的散热区域的数量和位置不做限定。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220、第二散热器320和第三散热器420,第一散热器220架设在第一电子元件210上,第一散热器220被配置为对第一电子元件210散热;第二散热器320架设在第二电子元件310上,第二散热器320被配置为对第二电子元件310散热。进一步地,第三散热区域130内设置有第三电路板400,第三电路板400上设置有第三电子元件410和第三散热器420,第三散热器420被配置为对第三电子元件410进行散热。第一散热器220、第二散热器320和第三散热器420的设置能够分别加速第一电子元件210、第二电子元件310以及第三电子元件410的散热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地,第一散热器220和第二散热器320可以选取设置为翅片式散热器或风道式散热器。第三电子元件410为开关和其内部的电感元件,其发热量较小,因此第三散热器420设置为扰流风机,减少成本,减轻散热结构的重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500和第二固定件600,第一固定件500将第一散热器220固定连接在载板100上,第二固定件600将第二散热器320固定连接在载板100上。可选地,第一固定件500和第二固定件600设置为螺栓,螺栓能够将第一散热器220和第二散热器320连接在载板100上,提高散热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然,作业人员也可以采用螺栓将扰流风机安装在第三电路板400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在载板100上分设不同的散热区域,然后在不同的散热区域内设置不同耐热温度的电子元件,进而避免不同耐热温度的电子元件之间出现互相加热、互相影响的现象,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散热效果,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包括壳体以及以上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设置在壳体内,且散热结构与壳体连接。该储能电源结构简单,能够延长储能电源的使用寿命,改善储能电源的散热效果,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显然,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注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载板(100),所述载板(100)上划分有多个散热区域,且多个所述散热区域彼此热隔离;每一个所述散热区域内设置有不同耐温性能的电子元件;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器均设置在所述载板(100)上,且每一个所述散热器与每一个所述散热区域对应设置,所述散热器被配置为对所述散热区域内的所述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域包括第一散热区域(110)和第二散热区域(120),沿所述载板(1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散热区域(110)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区域(120)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110)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200),所述第一电路板(200)上设置有第一电子元件(210);所述第二散热区域(120)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300),所述第二电路板(300)上设置有第二电子元件(3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10)为电容和/或电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10)为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220)和第二散热器(320),所述第一散热器(220)架设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10)上,所述第一散热器(220)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10)散热;所述第二散热器(320)架设在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10)上,所述第二散热器(320)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10)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500)和第二固定件(600),所述第一固定件(500)将所述第一散热器(220)固定连接在所述载板(100)上,所述第二固定件(600)将所述第二散热器(320)固定连接在所述载板(1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域包括第三散热区域(130),所述第三散热区域(130)内设置有第三电路板(400),所述第三电路板(400)上设置有第三电子元件(410)和第三散热器(420),所述第三散热器(420)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三电子元件(410)进行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子元件(410)为开关,所述第三散热器(420)为扰流风机。
10.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包括壳体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
CN202223102232.7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Active CN219228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2232.7U CN21922822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2232.7U CN21922822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8220U true CN219228220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9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02232.7U Active CN21922822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8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509507A (ja) キャパシタ冷却を備えたパワ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インバータ
CN201690342U (zh) 逆变器风冷散热系统结构
US20210153394A1 (en)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converter with a cooling arrangement, and aircraft having a converter
CN108807313B (zh) 一种微电子器件散热装置
CN207674759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装置
CN21922822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CN210014475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8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3322882U (zh) 一种主动散热型大功率led路灯
CN211605142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强化装置
CN211152537U (zh) 服务器散热器
CN209729889U (zh) 防尘散热模组
CN210351952U (zh) 一种组合式电力调整器
CN218851207U (zh) 散热电路板
CN111442419A (zh) 一种电器盒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218770826U (zh) 一种电源设备内环温的降温系统
CN219123990U (zh) 一种工业开关电源模块用散热结构
CN218483141U (zh)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及储能电源
CN21989373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元器件悬垂式布局的便携式箱体
CN220249926U (zh) 一种多重散热的led灯模组
CN219628226U (zh) 一种提升散热效率的电源逆变器
CN219066813U (zh) 电机控制器
CN220627002U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书籍查询装置
CN220629857U (zh) 逆变器和储能电源
CN220874954U (zh) 一种变频器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