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0046U - 门锁 - Google Patents

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0046U
CN219220046U CN202320068160.4U CN202320068160U CN219220046U CN 219220046 U CN219220046 U CN 219220046U CN 202320068160 U CN202320068160 U CN 202320068160U CN 219220046 U CN219220046 U CN 219220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transmission
door lock
clutch
transmis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81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祺云
廖绪威
沈耀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id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id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id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id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81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0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0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0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门锁。门锁包括壳体、输出组件、传动件、及离合件。当传动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于离合件转动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分离,从而使传动件与离合件各自独立运动,进而使第二配合部与输出组件相分离,从而使离合件与输出组件各自独立运动。本申请通过设置离合件,使传动件的第一配合部、离合件的第二配合部、及输出组件相互配合,既能够通过传动件实现正常关锁,又能够在门锁被暴力开锁时,使传动件与离合件相分离,避免了门锁被暴力开启,从而减小了门锁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门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门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门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门锁。
背景技术
在门锁结构技术领域中,通常通过上提把手,以驱动连接把手的传动件转动,从而使门锁反锁。并且,通过下压把手以使传动件处于空转状态。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动件将被暴力下压转动,此时传动件将会使门锁被异常开启。因此,这样设置的门锁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降低了门锁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门锁,所述门锁包括:
壳体,具有收容空间;
输出组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用于连接锁舌与天地钩,所述输出组件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或收容于所述壳体;
传动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用于连接把手,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传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离合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离合件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连接或者相分离,所述第二配合部还能够与所述输出组件相连接或者相分离;
其中,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从而带动所述离合件转动,进而使所述第二配合部再连接所述输出组件从而带动所述输出组件运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于所述壳体;
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分离,从而使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离合件各自独立运动,进而使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输出组件相分离,从而使所述离合件与所述输出组件各自独立运动。
本申请提供了由壳体、输出组件、传动件、及离合件相互配合组成的门锁。本申请的门锁可通过直接驱动输出组件或者通过其他部件间接驱动输出组件,以控制锁舌与天地钩的运动,从而实现开关锁。
其中,传动件能够配合离合件以驱动输出组件运动实现关锁,还能够与离合件相对独立,以避免被暴力开锁。一方面,当传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通过使第一配合部连接第二配合部从而使传动件带到离合件转动,进而使第二配合部连接输出组件从而带动输出组件运动,以控制锁舌与天地钩的运动,实现关锁。另一方面,当传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分离,换言之,传动件无法带动离合件转动,进而使第二配合部与输出组件相对独立,换言之,离合件无法带动输出组件运动,无法使门锁开锁。
综上,本申请通过设置离合件,使传动件的第一配合部、离合件的第二配合部、及输出组件相互配合,既能够通过传动件实现正常关锁,又能够在门锁被暴力开锁时,使传动件与离合件相分离,避免了门锁被暴力开启,从而减小了门锁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门锁的可靠性。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设有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者设有卡块;其中,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卡块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卡槽内,并抵接所述卡槽的内侧壁,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设有避让面与所述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者设有所述卡块,所述避让面与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卡块的内侧面弯折连接;其中,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避让面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卡块的周侧,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分离,从而使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离合件各自独立运动。
其中,所述门锁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斜舌,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斜舌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从而使所述斜舌收容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配合部相连接或相分离;
其中,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至预设位置,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部,进而使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传动件、及所述第一连接件运动,以使所述锁舌、所述天地钩、及所述斜舌均收容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滑动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滑动空间内,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抵接所述滑动空间的内侧壁,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
其中,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所述滑动空间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配合部,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传动件运动。
其中,所述输出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连接或者相分离;
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输出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且用于连接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所述第二转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输出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带动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从而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或者收容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及至少部分的所述输出件均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锁舌之间,所述锁舌连接所述输出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转动件;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第一形变状态与第二形变状态,当所述锁舌凸出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形变状态,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第三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锁舌凸出于所述壳体的方向垂直或者近似垂直,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限位所述第二转动件,进而限位所述输出件、所述锁舌、及所述天地钩;
当所述锁舌收容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形变状态,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第三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锁舌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限位所述第二转动件,进而限位所述输出件、所述锁舌、及所述天地钩。
其中,所述门锁还包括限位件,所述传动件具有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能够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或相分离;
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第四配合部朝向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并抵接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限位件限位所述传动件。
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中的一者用于连接前把手,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后把手,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容置槽,部分所述第二传动件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门锁还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并抵接所述第二传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门锁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门锁的零件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把手上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门锁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传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门锁的去除部分输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传动件与图11中门锁的零件爆炸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传动件与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限位件限位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件、摩擦件、及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门锁-1、壳体-10、收容空间-10a、输出组件-11、第一转动件-111、第二转动件-112、输出件-113、第二弹性件-114、第一部分-1141、第二部分-1142、第三部分-1143、第一固定件-115、锁舌-116、传动件-12、第一配合部-121、第三配合部-122、第四配合部-123、第一传动件-124、容置槽-1241、第二传动件-125、离合件-13、第二配合部-131、驱动组件-14、电机-141、第一连接件-142、滑动空间-142a、第一子连接件-1421、第二子连接件-1422、第三子连接件-1423、第三弹性件-143、第二固定件-144、斜舌拉杆-145、第二连接件-146、第一弹性件-147、限位件-15、摩擦件-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对相关技术再次进行详细介绍。
在门锁结构技术领域中,通常通过上提把手,以驱动连接把手的传动件转动,从而使门锁反锁。并且,通过下压把手以使传动件处于空转状态。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动件将被暴力下压转动,此时传动件将会使门锁被异常开启。因此,这样设置的门锁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降低了门锁的可靠性。
例如,目前离合结构的电子锁体都是上提传动件反锁,下压传动件空转的设计,但当传动件受到外加杠杆暴力下压旋转,越过传动件转动角度限位后主锁舌和斜舌会被反向异常开启。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门锁。请一并参考图1-图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门锁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门锁的零件爆炸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把手上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门锁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传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门锁的去除部分输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门锁1,所述门锁1包括壳体10、输出组件11、传动件12、离合件13。壳体10具有收容空间10a。输出组件11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a内,且用于连接锁舌与天地钩,所述输出组件11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相对于所述壳体10滑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或收容于所述壳体10。传动件12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a内,且用于连接把手,所述传动件12具有第一配合部121,所述传动件12能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离合件13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a内,所述离合件13具有第二配合部131,所述第二配合部131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21相连接或者相分离,所述第二配合部131还能够与所述输出组件11相连接或者相分离。
其中,当所述传动件12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13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121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131从而带动所述离合件13转动,进而使所述第二配合部131再连接所述输出组件11从而带动所述输出组件11运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于所述壳体10。
当所述传动件1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13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12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从而使所述传动件12与所述离合件13各自独立运动,进而使所述第二配合部131与所述输出组件11相分离,从而使所述离合件13与所述输出组件11各自独立运动。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连接包括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转动连接包括直接转动连接与间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包括直接滑动连接与间接滑动连接。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由壳体10、输出组件11、传动件12、及离合件13相互配合组成的门锁1。本申请的门锁1可通过直接驱动输出组件11或者通过其他部件间接驱动输出组件11,以控制锁舌与天地钩的运动,从而实现开关锁。并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1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与结构的门锁1中,例如,机械锁、电子锁等。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1包括壳体10,通常用于固定、支撑或者保护其他结构部件等,甚至壳体10的设置还可以提高门锁1的外观性能。本申请对提供的壳体10的形状、材料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1还包括输出组件11,用于驱动锁舌与天地钩相对于壳体10运动,以使锁舌与天地钩凸出或收容于壳体10。可选地,输出组件11包括齿轮、滑板、皮带、拨轮等部件,本实施方式对此不进行限定。关于输出组件11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1还包括传动件12,用于连接把手。把手凸设于壳体10,把手能够带动传动件12转动。传动件12能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当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传动件12具有第一配合部121,第一配合部121用于与第二配合部131相连接或相分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相连接指的是传动件12能够带动离合件13转动,这里的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指的是传动件12与离合件13各自独立运动。
可选地,所述传动件12包括本体、及围设于所述本体外周侧的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121设于所述凸起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1还包括离合件13,用于与传动件12相连接或相分离,还用于与输出组件11相连接或相分离。离合件13具有第二配合部131,第二配合部131用于与第一配合部121相连接或相分离。并且,第二配合部131还用于与输出组件11相连接或相分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二配合部131与输出组件11相连接指的是第二配合部131能够带动输出组件11转动,这里的第二配合部131与输出组件11相分离指的是第二配合部131与输出组件11各自独立运动。
其中,传动件12能够配合离合件13以驱动输出组件11运动实现关锁,还能够与离合件13相对独立,以避免被暴力开锁。一方面,当传动件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通过使第一配合部121连接第二配合部131从而使传动件12带到离合件13转动,进而使第二配合部131连接输出组件11从而带动输出组件11运动,以控制锁舌与天地钩的运动,实现关锁。另一方面,当传动件12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换言之,传动件12无法带动离合件13转动,进而使第二配合部131与输出组件11相对独立,换言之,离合件13无法带动输出组件11运动,无法使门锁1开锁。
综上,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离合件13,使传动件12的第一配合部121、离合件13的第二配合部131、及输出组件11相互配合,既能够通过传动件12实现正常关锁,又能够在门锁1被暴力开锁时,使传动件12与离合件13相分离,换言之,无法通过传动件12强行驱动离合件13与输出组件11开锁,避免了门锁1被暴力开启,从而减小了门锁1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门锁1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2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31中的一者设有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12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31中的另一者设有卡块;其中,当所述传动件12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13转动时,所述卡块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卡槽内,并抵接所述卡槽的内侧壁,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121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131。
例如,当第一配合部121设有卡槽时,第二配合部131设有卡块。又例如,当第一配合部121设有卡块时,第二配合部131设有卡槽。当传动件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卡块的至少部分抵接卡槽的内侧壁,以使第一配合部121连接第二配合部131,使得传动件12带到离合件13转动。
可选地,当卡块位于卡槽外时,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传动件12与离合件13各自独立运动。
可选地,当卡块抵接第一配合部121的外周侧时,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传动件12与离合件13各自独立运动。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卡槽与卡块的方式,使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能够简单方便地实现相分离或相连接,提高了门锁1结构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2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31中的一者设有避让面与所述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12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31中的另一者设有所述卡块,所述避让面与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卡块的内侧面弯折连接;其中,当所述传动件1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13转动时,所述避让面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卡块的周侧,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12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从而使所述传动件12与所述离合件13各自独立运动。
例如,当第一配合部121设有避让面与卡槽时,第二配合部131设有卡块。又例如,当第一配合部121设有卡块时,第二配合部131设有避让面与卡槽。当传动件12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避让面抵接卡块的周侧,以使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传动件12与离合件13各自独立运动。可选地,避让面为斜面。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避让面,使第一配合部121的避让面与第二配合部131的周侧面相抵接,从而使卡块无法设于卡槽内,以使传动件12与离合件13各自独立运动,换言之,通过面与面的抵接,使传动件12无法带动离合件13运动。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门锁1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a内的驱动组件14,所述驱动组件14包括电机141、及与所述电机14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42,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用于连接斜舌,所述电机14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相对于所述壳体10转动,以使所述斜舌相对于所述壳体10滑动,从而使所述斜舌收容于所述壳体10。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41,电机141用于驱动其他部件运动。例如,电机141可驱动部件相对于壳体10转动,也可以驱动部件相对于壳体10滑动。需要说明的是,电机141可以直接连接第一连接件142,也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第一连接件142。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42套设于传动件12。
本实施方式通过电机141驱动第一连接件142转动,以带动斜舌相对于壳体10滑动,从而使斜舌收容于壳体10,实现开锁。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斜舌需通过电机141驱动,才能收容于壳体10实现开锁,所以在门锁1被暴力开锁时,无法通过传动件12驱动斜舌运动,进一步避免了门锁1被暴力开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门锁1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了门锁1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所述门锁1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43、第二固定件144、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的斜舌拉杆145,所述第二固定件144与所述斜舌分别设于所述斜舌拉杆145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弹性件143套设于所述斜舌拉杆145,且所述第三弹性件143的一端抵持所述斜舌,另一端抵持所述第二固定件144。
其中,当所述斜舌收容于所述壳体10时,所述第三弹性件143处于形变状态;处于形变状态的所述第三弹性件143能够使所述斜舌的部分凸出于所述壳体10。可选地,第二固定件144套设于斜舌拉杆145。
第三弹性件143抵持第二固定件144与斜舌。换言之,第三弹性件143可以抵接,也可以卡接,也可以粘接于第二固定件144与斜舌上。
本实施方式通过增设第三弹性件143与第二固定件144,能够使斜舌在反弹力的作用下凸出于壳体10,以进一步限制斜舌的运动。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三弹性件143进一步限定斜舌的运动状态,降低了斜舌随意运动导致后续判断门锁1状态错误的几率,提高了门锁1的工作稳定性。
请一并参考图11与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传动件与图11中门锁的零件爆炸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14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的第二连接件146,所述传动件12具有第三配合部122,所述电机14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所述电机141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传动件12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146与所述第三配合部122相连接或相分离;
其中,当所述电机141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12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滑动至预设位置,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件146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部122,进而使所述电机141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所述传动件12、及所述第一连接件142运动,以使所述锁舌、所述天地钩、及所述斜舌均收容于所述壳体10。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141可以直接连接第二连接件146,也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第二连接件146。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146与所述第三配合部122中的一者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146与所述第三配合部122中的另一者设有卡块;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滑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卡块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卡槽内,并抵接所述卡槽的内侧壁,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146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部122。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二连接件146与第三配合部122相连接指的是第二连接件146能够带动传动件12转动,这里的第二连接件146与第三配合部122相分离指的是第二连接件146与传动件12各自独立运动。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146,使第二连接件146能够与传动件12相连接,以带动传动件12转动,从而带动离合件13与输出组件11运动,以驱动锁舌与天地钩收容于壳体10;并且,第二连接件146还带动第一连接件142转动,以使斜舌收容于壳体10,实现开锁。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锁舌、天地钩、及斜舌均需通过电机141驱动,才能收容于壳体10实现开锁,无法通过传动件12驱动锁舌、天地钩、及斜舌收容于壳体10,进一步避免了门锁1被暴力开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门锁1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了门锁1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1与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14还包括与所述电机141连接的第一弹性件147,所述第一弹性件147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所述第一连接件142具有滑动空间142a,所述第二连接件146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滑动空间142a内,且所述第二连接件146能够抵接所述滑动空间142a的内侧壁,所述电机14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弹性件147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12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12的方向滑动;
其中,当所述电机141驱动所述第一弹性件147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12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12的方向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146抵接所述滑动空间142a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配合部122,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件146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42与所述传动件12运动。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4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子连接件1421、第二子连接件1422、及第三子连接件1423,第一子连接件1421与第三子连接件1423均凸设有滑动部,滑动部具有滑动空间142a,第二连接件146贯穿第一子连接件1421与第三子连接件1423,第二子连接件1422用于连接斜舌。第一子连接件1421、第二子连接件1422、及第三子连接件1423相互固定连接。例如,通过铆钉或者粘接等方式相互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二连接件146为滑块,锁舌滑块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滑动空间142a内。所述第三配合部122为滑槽。当滑块的至少部分设于滑槽内时,第二连接件146连接第三配合部122。
可选地,电机141具有装设部,所述第一弹性件147套设于所述装设部。所述电机14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弹性件147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传动件12的方向滑动。
所述滑动空间142a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与第二内侧壁,第一内侧壁相较于第二内侧壁远离传动件12。当第二连接件146抵接第一内侧壁时,第二连接件146与第三配合部122相分离。当电机141驱动第一弹性件147朝向靠近传动件12的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件146在滑动空间142a内滑动,以抵接第二内侧壁与第三配合部122,从而使第二连接件146带动第一连接件142与传动件12运动。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42上设置滑动空间142a,以使第二连接件146既能够与第一连接件142配合,又能与传动件12配合,从而控制锁舌、天地钩、及斜舌。
请一并参考图1-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组件11包括:第一转动件111、第二转动件112、输出件113。所述第一转动件111能够与所第二配合部131相连接或者相分离。第二转动件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111,所述第一转动件111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112转动;输出件11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112,且用于连接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所述第二转动件112能够带动所述输出件113相对于所述壳体10滑动,以带动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相对于所述壳体10滑动,从而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或者收容于所述壳体10。
可选地,第一转动件111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31相连接或者相分离,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111能够与所述离合件13相连接或者相分离。当所述凸起部抵接所述第二配合部131时,离合件13能够带动第一转动件111转动。当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时,离合件13与第一转动件111各自独立运动。
可选地,所述输出件113的一侧滑动连接一个所述天地钩,相对的另一侧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天地钩,所述锁舌装设于所述输出件113,且设于所述两个天地钩之间。其中,所述输出件113相对于所述壳体10滑动,以使所述两个天地钩与所述锁舌同步相对于所述壳体10滑动,从而使所述两个天地钩与所述锁舌同步凸出或者收容于所述壳体10。
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一转动件111能够与第二配合部131相连接或相分离,既使离合件13与第一转动件111能够各自独立运动,以避免了门锁1被暴力开启,从而减小了门锁1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门锁1的可靠性;又使离合件13能够带动第一转动件111、第二转动件112、输出件113运动,从而控制锁舌与天地钩的运动,实现开关锁。
请一并参考图13-图14,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组件11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14与第一固定件115,所述第二转动件112、及至少部分的所述输出件113均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15与所述锁舌之间,所述锁舌连接所述输出件113,所述第二弹性件114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15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12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114包括第一部分1141、第二部分1142、及第三部分1143,所述第一部分1141与所述第三部分1143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部分1141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一固定件115,所述第三部分1143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转动件112;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114具有第一形变状态与第二形变状态,当所述锁舌凸出于所述壳体10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14处于所述第一形变状态,所述第一部分1141至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第三部分1143至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锁舌凸出于所述壳体10的方向垂直或者近似垂直,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114限位所述第二转动件112,进而限位所述输出件113、所述锁舌、及所述天地钩;
当所述锁舌收容于所述壳体10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14处于所述第二形变状态,所述第一部分1141至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第三部分1143至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锁舌收容于所述壳体10的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114限位所述第二转动件112,进而限位所述输出件113、所述锁舌、及所述天地钩。
第一部分1141抵持第一固定件115。换言之,第一部分1141可以抵接,也可以卡接,也可以粘接于第一固定件115上。第三部分1143抵持第二转动件112。换言之,第三部分1143可以抵接,也可以卡接,也可以粘接于第二转动件112上。
第一固定件115固定于壳体10内,不会相对于壳体10移动。第二转动件112能够相对于壳体10转动。所以第二转动件112能够带动第二弹性件114能够相对于壳体10转动,以使第二弹性件114具有第一形变状态与第二形变状态。
当锁舌凸出于壳体10时,第二弹性件114处于第一形变状态,第一部分1141至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及第三部分1143至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均与锁舌凸出于壳体10的方向垂直或者近似垂直,换言之,第一部分1141至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与锁舌凸出于壳体10的方向的夹角范围为70°~100°。
当锁舌收容于壳体10时,第二弹性件114处于第二形变状态,第一部分1141至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及第三部分1143至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均与锁舌收容于壳体10的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言之,第一部分1141至第二部分1142的排列方向与锁舌收容于壳体10的方向的夹角范围为-20°~20°。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114,以限位第二转动件112与输出件113,从而限位锁舌与天地钩,以使锁舌与天地钩收容于壳体10,或者,锁舌与天地钩凸出于壳体10时不会由于意外被随意移动,导致门锁1被随意开锁或关锁,提高了门锁1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考图15-图16,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传动件与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限位件限位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门锁1还包括限位件15,所述传动件12具有第四配合部123,所述第四配合部123能够与所述限位件15相抵接或相分离;
当所述传动件1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13转动时,所述第四配合部123朝向靠近所述限位件15的方向移动并抵接所述限位件15,以使所述限位件15限位所述传动件12。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15与所述第四配合部123中的一者设有卡槽,所述限位件15与所述第四配合部123中的另一者设有卡块;其中,当所述传动件1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13转动时,所述卡块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卡槽内,并抵接所述卡槽的内侧壁,以使所述限位件15限位所述传动件12。
本实施方式通过增设限位件15,以限制传动件12沿第二方向的转动,可使把手处于空转状态,即,通过把手无法转动传动件12以实现开锁。这样设置能够增加暴力开锁的难度,从而减小了门锁1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门锁1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7,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件、摩擦件、及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件12包括第一传动件124与第二传动件125,所述第一传动件124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25中的一者用于连接前把手,所述第一传动件124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25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后把手,所述第一传动件124设有容置槽1241,部分所述第二传动件125设于所述容置槽1241内,所述门锁1还包括摩擦件16,所述摩擦件16设于所述容置槽1241的底壁并抵接所述第二传动件125。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传动件124与第二传动件125之间设置摩擦件16,以增加第一传动件124与第二传动件125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传动件124无法带动第二传动件125转动,从而避免了通过前把手直接带动后把手转动以实现暴力开锁,从而减小了门锁1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门锁1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把手上锁:首先将把手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传动件12沿第一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配合部121连接第二配合部131以使传动件12带到离合件13转动;转动的离合件13使第二配合部131连接输出组件11以使离合件13带到输出组件11运动,从而使锁舌与天地钩均突出于壳体10;并且,斜舌在第三弹性件143的作用下突出于壳体10,以实现上锁。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采用把手上锁后,将把手反转,换言之,使把手沿第二方向转动,当传动件12在把手的带到下转动预设角度时,第四配合部123抵接限位件15,以使限位件15限位传动件12,从而使把手处于空转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门锁1遭到暴力开锁时,传动件12被强行越过限位件15,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由于第一配合部121与第二配合部131相分离,传动件12与离合件13各自独立运动,换言之,传动件12无法带动离合件13运动,所以无法实现暴力开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包括:
壳体,具有收容空间;
输出组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用于连接锁舌与天地钩,所述输出组件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或收容于所述壳体;
传动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用于连接把手,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传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离合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离合件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连接或者相分离,所述第二配合部还能够与所述输出组件相连接或者相分离;
其中,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从而带动所述离合件转动,进而使所述第二配合部再连接所述输出组件从而带动所述输出组件运动,以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于所述壳体;
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分离,从而使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离合件各自独立运动,进而使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输出组件相分离,从而使所述离合件与所述输出组件各自独立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设有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者设有卡块;其中,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卡块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卡槽内,并抵接所述卡槽的内侧壁,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设有避让面与所述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者设有所述卡块,所述避让面与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卡块的内侧面弯折连接;其中,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避让面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卡块的周侧,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分离,从而使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离合件各自独立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斜舌,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斜舌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从而使所述斜舌收容于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配合部相连接或相分离;
其中,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至预设位置,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部,进而使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传动件、及所述第一连接件运动,以使所述锁舌、所述天地钩、及所述斜舌均收容于所述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滑动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滑动空间内,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抵接所述滑动空间的内侧壁,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
其中,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靠近所述传动件的方向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所述滑动空间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配合部,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传动件运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连接或者相分离;
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输出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且用于连接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所述第二转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输出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带动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从而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天地钩凸出或者收容于所述壳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及至少部分的所述输出件均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锁舌之间,所述锁舌连接所述输出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转动件;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第一形变状态与第二形变状态,当所述锁舌凸出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形变状态,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第三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锁舌凸出于所述壳体的方向垂直或者近似垂直,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限位所述第二转动件,进而限位所述输出件、所述锁舌、及所述天地钩;
当所述锁舌收容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形变状态,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第三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锁舌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限位所述第二转动件,进而限位所述输出件、所述锁舌、及所述天地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还包括限位件,所述传动件具有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能够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或相分离;
当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离合件转动时,所述第四配合部朝向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并抵接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限位件限位所述传动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中的一者用于连接前把手,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后把手,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容置槽,部分所述第二传动件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门锁还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并抵接所述第二传动件。
CN202320068160.4U 2023-01-10 2023-01-10 门锁 Active CN219220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8160.4U CN219220046U (zh) 2023-01-10 2023-01-10 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8160.4U CN219220046U (zh) 2023-01-10 2023-01-10 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0046U true CN219220046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9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8160.4U Active CN219220046U (zh) 2023-01-10 2023-01-10 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00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38353A1 (en) Dual lock apparatus
CN111566299B (zh) 车辆门闩锁装置
US20020089187A1 (en) Fuel door lock actuator
EP4174260A1 (en) Panel lock
CN113377166A (zh) 锁扣结构及具有该锁扣结构的伺服器机箱
CN219220046U (zh) 门锁
CN216921692U (zh) 一种锁机构
EP2565352A2 (en) Door lock drive assembly
CN111742107B (zh) 一种具备机械锁功能和电子锁功能的双重功能锁体
CN219733079U (zh) 门锁
CN219344350U (zh) 门锁
CN219711250U (zh) 门锁
CN112009600B (zh) 感应锁上锁机构
CN219138657U (zh) 低噪音锁体结构及门
CN111691749A (zh) 一种门锁通配离合装置及智能门锁
CN219158692U (zh) 电动尾门锁
CN220014825U (zh) 门锁总成、门体组件和车辆
CN115288527B (zh) 门锁
CN116065893B (zh) 一种解锁机构及智能锁
CN220014827U (zh) 门锁机构的锁定模块和门锁机构、车辆
CN219733090U (zh) 门锁
CN213742791U (zh) 锁体
CN215369183U (zh) 用于记事本的智能锁及记事本
CN220014821U (zh) 门锁总成的中控机构和门锁总成、车辆
CN220014826U (zh) 门锁机构的锁定模块和门锁机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Office Building 02, 11th Floor, Building B2, Xiandong Road, Xiandong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Kaid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9 / F, block B, Tsinghua information port, No.1, Xindong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aid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