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自动供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线供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线自动供盒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线又称装配线,工业上的一种生产方式,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
生产线上在生产产品时需要对物料进行输送,物料输送时需要利用盒子进行存放,在完成物料的输送后需要将空盒子拿下并挪开以放置装有物料的盒子,这一过程通常采用人工操作,对于一些较大体积的盒子,人工搬运较为费力,且搬运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生产线自动供盒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生产线自动供盒装置,包括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下料工位设有一号推杆电机和夹持机构,两个所述一号推杆电机的输出轴端设有一号输送机;
上料工位设有二号推杆电机和夹持机构,两个所述二号推杆电机的输出轴端设有二号输送机;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气缸和夹板,所述气缸带动夹板水平移动以夹持盒子;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三号输送机和四号输送机,四号输送机用于将二号输送机处的空盒子运送至三号输送机,三号输送机将空盒子输送至一号输送机。
优选的,所述三号输送机和二号输送机上均设有供四号输送机通过的缺口。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承重架,三号输送机和四号输送机设于承重架上;
其中,四号输送机和承重架之间设有带动四号输送机升降的三号推杆电机。
优选的,所述一号输送机、二号输送机以及三号输送机为滚筒输送机,所述四号输送机为链式输送机,所述四号输送机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输送带,且输送带与三号输送机和二号输送机的滚筒间次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个输送机的交叉设置,将装满物料的盒子输送至转运地点,在盒子内的物料完成转运后将空盒子移动至另一地点存放,实现全程自动化,替代了人工操作,从而减少了意外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5、一号推杆电机;6、一号输送机;7、二号推杆电机;8、二号输送机;9、夹板;10、承重架;11、三号输送机;12、四号输送机;1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生产线自动供盒装置,包括支撑架1;
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下料工位设有一号推杆电机5和夹持机构,两个所述一号推杆电机5的输出轴端设有一号输送机6;
上料工位设有二号推杆电机7和夹持机构,两个所述二号推杆电机7的输出轴端设有二号输送机8;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气缸和夹板9,所述气缸带动夹板9水平移动以夹持盒子;
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三号输送机11和四号输送机12,四号输送机12用于将二号输送机8处的空盒子运送至三号输送机11,三号输送机11将空盒子输送至一号输送机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三号输送机11和二号输送机8上均设有供四号输送机12通过的缺口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承重架10,三号输送机11和四号输送机12设于承重架10上;
其中,四号输送机12和承重架10之间设有带动四号输送机12升降的三号推杆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输送机6、二号输送机8以及三号输送机11为滚筒输送机,所述四号输送机12为链式输送机,所述四号输送机12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输送带,且输送带与三号输送机11和二号输送机8的滚筒间次布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叉车将装有物料(如面膜)的盒子放置在二号输送机8上,可将三层盒子摞在一起。三层盒子放在二号输送机8上后二号输送机8在二号推杆电机7的带动下向上抬升,使得第二层盒子移动至上料工位的夹持机构处,夹持机构的感应器感应到有盒子接近,控制器控制气缸伸长带动夹板9靠近盒子并将盒子夹紧。接着二号输送机8在二号推杆电机7的带动下带着第三层盒子下降,并将第三层的盒子输送至承重架10处,承重架10处设置有机械臂,将盒子中的面膜等物料输送至另一输送机上输送至指定位置。当盒子中的物料全部被输送走后剩下空盒子,此时四号输送机12启动,带动盒子横向移动向三号输送机11处,四号输送机12的输送方向与一号输送机6、二号输送机8以及三号输送机11的输送方向垂直。接着二号输送机8向上移动将夹持机构处的第二层盒子接住,夹持机构放开,二号输送机8向下运动使得第一层盒子移动至夹持机构处,再将盒子夹住,二号输送机8将第二层盒子移动至承重架10处,循环这一过程直至所有的盒子均被移动至承重架10处。
当空盒子被输送至三号输送机11处时三号输送机11带动盒子移向一号输送机6,在盒子移动的同时一号推杆电机5带动一号输送机6上升,使得一号输送机6的顶面与三号输送机11的顶面齐平,此时三号输送机11上的盒子能够直接落入到一号输送机6上,一号输送机6在一号推杆电机5的带动下继续上升,带动空盒子移动至下料工位的夹持机构处,在夹板9的夹持下将空盒子夹住,一号输送机6在一号推杆电机5的带动下继续回到与三号输送机11齐平的高度以接受下一个空盒子。在一号输送机6上摞了三层空盒子后利用叉车将空盒子取走。
其中,四号输送机12处的三号推杆电机能够带动四号输送机12升降,在二号输送机8输送盒子时四号输送机12位于二号输送机8下方,保证二号输送机8能够正常输送。当四号输送机12工作时三号推杆电机带动四号输送机12升起,使得四号输送机12高于二号输送机8,此时盒子通过四号输送机12被运送至三号输送机11。缺口13能够保证四号输送机12的正常升降。输送带与滚筒的间次设置避免了四号输送机12与二号输送机8以及三号输送机11之间产生碰撞的可能,避免干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