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7250U -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7250U
CN219207250U CN202222914955.0U CN202222914955U CN219207250U CN 219207250 U CN219207250 U CN 219207250U CN 202222914955 U CN202222914955 U CN 202222914955U CN 219207250 U CN219207250 U CN 219207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fracture
fixing
main body
fix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49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毅
李思嘉
温明哲
白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49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7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7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7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和固定带,其中骨折固定板包括贴近断骨的下表面和远离断骨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带包括能够折返穿过固定孔的主体带;在绑定状态下,相重叠的两段主体带穿设在固定孔内,固定孔包括靠近下表面的第一宽度和靠近上表面的第二宽度,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主体带的宽度小于第一宽度且大于第二宽度,使靠近上表面的部分主体带在穿设在固定孔内时发生形变。由于第二宽度较窄,主体带再次穿过固定孔时,会受到固定孔形状的约束发生形变,与固定孔的壁面产生较大摩擦阻力,最终实现锁定,这样固定带无需辅助件就可以将骨折固定板牢固地捆扎在骨折部位。

Description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骨骼具有一定的刚度,用于支持肢体及其载荷,还要完成各种生物功能。当骨骼遭受外力冲击时,骨骼某一区域受到的应力超过骨骼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紧密连接的骨组织就会发生骨折,表现为断端间的不稳定位移。日常生活中,会遇到骨折的情况,伤处产生疼痛,同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从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通常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固定板形成塑形期,这三个阶段至少都要经历3-4个月。除此之外,肿瘤、先天疾病等原因造成手足部位的畸形,也需要应用固定的方法进行修复。
利用骨折内固定装置对不稳定的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是骨科治疗骨折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在这期间,植入体内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在愈合过程为断骨提供了支撑力,同时使断骨部位得到牢固的固定。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1、固定带2和锁定棒3,骨折固定板1上开设有固定孔11和锁定孔12,固定带2穿设在固定孔11内形成封闭环后,可将断骨与骨折固定板1绑定在一起,锁定棒3插设在锁定孔12内时,可锁紧骨折固定板1与固定带2。为了实现良好的锁定效果,锁定棒3的直径需与锁定孔12的孔径紧密配合,在此种情况下,若锁定孔12的形状或孔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微小形变,则会导致锁定棒3无法插入锁定孔12内,或者轻易地从锁定孔12脱离,从而无法起到锁定的效果,导致该骨折内固定装置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过程简易、锁定效果稳定的骨折内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和固定带,其中所述骨折固定板包括贴近断骨的下表面和远离所述断骨的上表面,所述下表面和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带包括能够折返穿过所述固定孔的主体带;在绑定状态下,相重叠的两段所述主体带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包括靠近所述下表面的第一宽度和靠近所述上表面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所述主体带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宽度,使靠近所述上表面的部分所述主体带在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时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在所述骨折固定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六边形及以上多边形的一半、梯形、圆弧形、半椭圆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带的宽度由所述主体带的第一端向所述主体带的第二端的方向渐缩。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带的厚度由所述主体带的第一端向所述主体带的第二端的方向渐缩。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带的横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端脱出所述固定孔的限位部,限位部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的厚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楔形凸起,所述楔形凸起的厚度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渐缩。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梯形,所述限位部的宽度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渐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当主体带第一次穿过固定孔的时候,由于固定孔的所述第一宽度较宽,主体带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可顺利穿过固定孔;当主体带围绕骨折部位缠绕一周后再次穿过固定孔时,两段主体带相互重叠,由于第二宽度较窄,主体带再次穿过固定孔时,会受到固定孔形状的约束发生形变,与固定孔的壁面产生较大摩擦阻力,最终实现锁定,这样固定带无需辅助件就可以将骨折固定板牢固地捆扎在骨折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骨折内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固定板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固定板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骨折固定板 110—下表面 120—上表面
130—固定孔 200—固定带 210—主体带
211—第一端 212—第二端 220—限位部
1—骨折固定板 2—固定带 3—锁定棒
11—固定孔 12—锁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100和固定带200,其中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包括贴近断骨的下表面110和远离所述断骨的上表面120,所述下表面110和上表面120之间开设有固定孔130;所述固定带200包括能够折返穿过所述固定孔130的主体带210;在绑定状态下,相重叠的两段所述主体带210穿设在所述固定孔130内,所述固定孔130包括靠近所述下表面110的第一宽度和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所述主体带21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宽度,使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部分所述主体带210在穿设在所述固定孔130内时发生形变。
当主体带210第一次穿过固定孔130的时候,由于固定孔130的所述第一宽度较宽,主体带210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可顺利穿过固定孔130;当主体带210围绕骨折部位缠绕一周后再次穿过固定孔130时,两段主体带210相互重叠,由于第二宽度较窄,主体带210再次穿过固定孔130时,会受到固定孔130形状的约束发生形变,与固定孔130的壁面产生较大摩擦阻力,最终实现锁定,这样固定带200无需辅助件就可以将骨折固定板100牢固地捆扎在骨折部位。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包括贴近断骨的下表面110和远离所述断骨的上表面120。所述下表面110和上表面120之间开设有固定孔130,固定孔130沿着骨折固定板100的宽度方向贯穿骨折固定板100。固定孔130的数量可以仅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当固定孔130的数量有多个时,多个固定孔130沿着骨折固定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骨折固定板100的宽度、长度和厚度以及固定孔13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所述固定孔130包括靠近所述下表面110的第一宽度和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孔130在所述骨折固定板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圆弧形、半椭圆形、三角形或者六边形以上多边形的一半等不规则形状,这些形状的特点是下宽、上窄,即所述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所述固定孔130的高度大于所述主体带210的厚度的两倍,即所述固定孔130的高度设置为可容主体带210折返穿过,在固定孔130中可同时叠设两层主体带210。
如图5所示,固定带200整体呈细长条状,用于形成绑定断骨与骨折固定板100的封闭环,包括主体带210和限位部220。其中,所述主体带210包括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限位部220与所述第一端211固定连接在一起,用于防止所述固定带200的所述第一端211脱出所述固定孔130。
具体地,所述限位部220的厚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211。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220为楔形凸起,所述楔形凸起的厚度由所述第一端211向所述第二端212的方向渐缩。此种限位部220的设置方式中,限位部220可以起到两个作用,可以在固定带200第一次穿过固定孔130时使固定带200不被拉出,固定带200缠绕骨组织后再次穿过固定孔130并用力拉紧固定带200时,楔形凸起在挤压作用下对固定带200的位置进行锁定,以将骨折固定板100与骨组织固定绑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220为梯形,所述限位部220的宽度由所述第一端211向所述第二端212的方向渐缩。
在又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限位部220可以为设置在主体带210的第一端211端部的侧面的凸起,使固定带200整体呈T字形带,从而可靠实现限位功能。
以上结构都可以起到卡制的作用,防止所述固定带200的所述第一端211脱出所述固定孔130,当然所述限位部220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其它可以起到卡制的作用的结构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所述主体带210的宽度由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一端211向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二端212的方向渐缩。这样设置,由于主体带210的宽度有一定斜度,即第一端211宽、第二端212窄,所以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二端212很容易通过固定孔130。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没有限制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的宽度,即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的宽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是,所述主体带210的厚度有一定斜度,即第一端211厚、第二端212薄,所以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二端212很容易通过固定孔130。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没有特别限制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的宽度和厚度,但是限定了所述主体带210的横截面呈梯形,即所述主体带210的一个侧面宽度大于另一个侧面宽度。
在进行绑定时,主体带210的第二端212先穿过固定孔130并按此移动方向不断穿出固定孔130,直至移动到限位部220被固定孔130卡住,主体带210不能够再相对于固定孔130按原方向移动,此时,控制主体带210绕转断骨一周,并将主体带210的第二端212再次穿入固定孔130中(固定孔130中包括相重叠的两段主体带210),此时主体带210形成封闭环,使主体带210将断骨与骨折固定板100绑定在一起。
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和固定带200由可吸收材料制成,避免二次手术的伤害。其中,固定带200需要有较大的拉伸强度,以确保有足够的把持力;同时具有柔韧性,固定带200能够弯曲,可在固定于固定孔130后去除多余部分。固定带200的宽度、长度和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设置,临床医生也可根据需要调节固定带200的捆扎固定强度。
该骨折内固定装置固定时无需在骨组织上钻孔,避免对骨组织的破坏,同时也可以避免对骨折愈合有重要作用骨膜的破坏,不增加伤口创面,不破会骨膜的血运功能,有利于损坏骨骼的自我修复;并且具有固定强度高、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在治疗杆状骨骼、管状骨骼(如手臂骨、肋骨﹑腿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由于固定带200通常具有一定的韧性,锁定后的骨折部位还可以进行微移动,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血运改善和伤口愈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100)和固定带(200),其中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包括贴近断骨的下表面(110)和远离所述断骨的上表面(120),所述下表面(110)和上表面(120)之间开设有固定孔(130);所述固定带(200)包括能够折返穿过所述固定孔(130)的主体带(210);在绑定状态下,相重叠的两段所述主体带(210)穿设在所述固定孔(13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30)包括靠近所述下表面(110)的第一宽度和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所述主体带(21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宽度,使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部分所述主体带(210)在穿设在所述固定孔(130)内时发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30)在所述骨折固定板(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六边形及以上多边形的一半、梯形、圆弧形、半椭圆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带(210)的宽度由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一端(211)向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二端(212)的方向渐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带(210)的厚度由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一端(211)向所述主体带(210)的第二端(212)的方向渐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带(210)的横截面呈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带(210)的横截面呈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00)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端(211)脱出所述固定孔(130)的限位部(220),限位部(220)与所述第一端(211)固定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20)的厚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2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20)为楔形凸起,所述楔形凸起的厚度由所述第一端(211)向所述第二端(212)的方向渐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20)为梯形,所述限位部(220)的宽度由所述第一端(211)向所述第二端(212)的方向渐缩。
CN202222914955.0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207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4955.0U CN219207250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4955.0U CN219207250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7250U true CN219207250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6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4955.0U Active CN219207250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7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0864B2 (en) Multi-plane curved surgical fasteners for securing prosthetic devices to tissue
US6083244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ndon or ligament repair
US9011489B2 (en) Surgical composite barbed suture
KR102314250B1 (ko) 인대결합 고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728119B2 (en) Surgical staple
KR101327244B1 (ko) 뼈 골절 고정방법 및 고정장치
ES2211583T3 (es) Sistema de placa osea.
JPH021253A (ja) 重合体材料から作られた改良された外科用固定器具
AU2016214148B2 (en) Skin expansion system
US7799000B2 (en) Fixation apparatus for a medical device
US10993710B2 (en) Syndesmosis construct
US20210186580A1 (en) Knotless suture locking bone plate
US20220079627A1 (en) Knotless syndesmosis system
CN219207250U (zh)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CN219184055U (zh)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US9034012B2 (en) Lattice stitch and surgical tension limiting device
WO2022000612A1 (zh) 一种止血扣
CN212816384U (zh) 吻合钉
US10080646B2 (en) Tendon fixation device
CN212415820U (zh) 一种止血扣及一种胸骨缝合组件
CN219962957U (zh) 一种肌腱复位固定装置及肌腱复位固定系统
CN111248991A (zh) 一种捆绑带
WO2016148647A1 (en) Anchor and suture for a suture assembly
CN113712619A (zh) 皮肤减张器
AU2022266771A1 (en) Bone repair device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