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4055U -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4055U
CN219184055U CN202222914971.XU CN202222914971U CN219184055U CN 219184055 U CN219184055 U CN 219184055U CN 202222914971 U CN202222914971 U CN 202222914971U CN 219184055 U CN219184055 U CN 219184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hole
fixation
fracture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49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毅
温明哲
李思嘉
白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49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4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4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4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折固定器械,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和固定带,其中骨折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带能够折返穿过固定孔;固定带进入固定孔的一面为第一孔面,固定带穿出固定孔的另一面为第二孔面,骨折固定板包括向第二孔面中心位置延伸的固定部,使第二孔面的面积小于第一孔面;固定带包括卡制部,卡制部包括凸起和多个齿牙,多个齿牙设置在凸起上,且穿出第二孔面后的某个齿牙能够卡在固定部上。该骨折固定器械固定时无需在骨组织上钻孔,避免对骨组织和骨膜造成破坏,不增加伤口创面,不破会骨膜的血运功能,有利于损坏骨骼的自我修复;并且具有固定强度高、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背景技术
人体骨骼具有一定的刚度,用于支持肢体及其载荷,还要完成各种生物功能。当骨骼遭受外力冲击时,骨骼某一区域受到的应力超过骨骼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时,紧密连接的骨组织就会发生骨折,表现为断端间的不稳定位移。日常生活中,会遇到骨折的情况,伤处产生疼痛,同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从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通常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固定板形成塑形期,这三个阶段至少都要经历3~4个月。除此之外,肿瘤、先天疾病等原因造成手足部位的畸形,也需要应用固定的方法进行修复。
利用骨折固定器械对不稳定的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是骨科治疗骨折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在这期间,植入体内的骨折固定器械在愈合过程为断骨提供了支撑力,同时使断骨部位得到牢固的固定。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骨折固定器械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1、固定带2和锁定棒3,骨折固定板1上开设有固定孔11和锁定孔12,固定带2穿设在固定孔11内形成封闭环后,可将断骨与骨折固定板1绑定在一起,锁定棒3插设在锁定孔12内时,可锁紧骨折固定板1与固定带2。为了实现良好的锁定效果,锁定棒3的直径需与锁定孔12的孔径紧密配合,在此种情况下,若锁定孔12的形状或孔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微小形变,则会导致锁定棒3无法插入锁定孔12内,或者轻易地从锁定孔12脱离,从而无法起到锁定的效果,导致该骨折固定器械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过程简易、锁定效果稳定的骨折固定器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和固定带,其中所述骨折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带能够折返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带进入所述固定孔的一面为第一孔面,所述固定带穿出所述固定孔的另一面为第二孔面,所述骨折固定板包括向所述第二孔面中心位置延伸的固定部,使所述第二孔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孔面;所述固定带包括卡制部,所述卡制部包括凸起和多个齿牙,多个所述齿牙设置在所述凸起上,且穿出所述第二孔面后的某个所述齿牙能够被所述固定部卡住。
进一步地,所述骨折固定板包括贴近骨组织的下表面和远离所述骨组织的上表面,所述下表面和上表面之间开设有所述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上表面的壁面为由所述第一孔面向所述第二孔面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下表面的壁面为由所述第一孔面向所述第二孔面倾斜的斜面或者为与所述下表面平行的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卡制部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端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弧形凸起。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齿牙由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个底部向所述凸起的顶部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的宽度由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渐缩。
进一步地,所述齿牙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齿牙面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角的角度<90°,面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角的角度≥90°。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端脱出所述固定孔的限位部,限位部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骨折固定器械固定时无需在骨组织上钻孔,避免对骨组织的破坏,同时也可以避免对骨折愈合有重要作用骨膜的破坏,手术过程中不会在骨组织表面增加伤口创面,不破会骨膜的血运功能,有利于损坏骨骼的自我修复;并且具有固定强度高、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在治疗杆状骨骼、管状骨骼(如上肢的肱骨、尺骨、挠骨、掌骨、指骨、肋骨﹑足部的跖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由于固定带通常具有一定的韧性,锁定后的骨折部位还可以进行微移动,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血运改善和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骨折固定器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固定器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固定器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固定板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固定板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侧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固定板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侧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骨折固定板 110—下表面 120—上表面
130—固定孔 131—第一孔面 132—第二孔面
133—固定部 200—固定带 211—第一端
212—第二端 220—限位部 230—卡制部
231—凸起 232—齿牙 2321—第一角
2322—第二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骨折固定器械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100和固定带200,其中所述骨折固定板100上开设有固定孔130,所述固定带200能够折返穿过所述固定孔130;所述固定带200进入所述固定孔130的一面为第一孔面131,所述固定带200穿出所述固定孔130的另一面为第二孔面132,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包括向所述第二孔面132中心位置延伸的固定部133,使所述第二孔面132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孔面131;所述固定带200包括卡制部230,所述卡制部230包括凸起231和多个齿牙232,多个所述齿牙232设置在所述凸起231上,且穿出所述第二孔面132后的某个所述齿牙232能够卡在所述固定部133上。
当固定带200围绕骨折固定板100和骨折部位一周后,再次穿过骨折固定板100的所述固定孔130时,由于所述第二孔面132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孔面131,所述卡制部230的凸起231受到所述第二孔面132的限制不能完全通过,此时,固定带200正好将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和骨折部位绑紧,同时固定带200的所述凸起231上的所述齿牙232受到所述第二孔面132处固定部133的限制,不能倒退,使得固定带200与骨折固定板100形成锁定结构,这样固定带200无需辅助件就可以将骨折固定板100牢固地捆扎在骨折部位。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包括贴近骨组织的下表面110和远离所述骨组织的上表面120。所述下表面110和上表面120之间开设有固定孔130。所述固定孔130为通孔,具体为沿着骨折固定板100的宽度方向贯穿骨折固定板100。固定孔130的数量可以仅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当固定孔130的数量有多个时,多个固定孔130沿着骨折固定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骨折固定板100的宽度、长度和厚度以及固定孔13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本申请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固定孔130具有方向性,所述固定带200进入所述固定孔130的一面为第一孔面131,所述固定带200穿出所述固定孔130的另一面为第二孔面132。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包括向所述第二孔面132中心位置延伸的固定部133,使所述第二孔面132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孔面131。
优选地,使所述第二孔面13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孔面131。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第二孔面132的高度应当大于所述固定带200的卡制部230厚度的一倍,但是小于所述固定带200的第二端212和卡制部230的厚度和;所述第一孔面131的高度应当大于等于所述固定带200的第二端212和卡制部230的厚度和。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孔面131的高度可容所述固定带200折返穿过,在固定孔130中可同时叠设两层主体带210;并且在所述第二孔面132处,部分所述齿牙232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孔面132,而另一部分所述齿牙232则不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孔面132,通过所述第二孔面132的部分所述齿牙232受到所述第二孔面132处固定部133的限制,不能倒退。
所述固定孔130的宽度与固定带200宽度相适应,并且所述固定孔130的宽度没有变化。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130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壁面为由所述第一孔面131向所述第二孔面132倾斜的斜面,即所述固定孔130为斜孔。所述固定孔130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壁面的斜度有利于固定带200的卡制部230部分通过。相应地,所述固定部133为第二孔面132上缘的楔形块。楔形块的锐角有利于紧紧卡住所述齿牙232,阻止固定带200倒退。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33为由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壁面向所述第二孔面132中心位置延伸的凸起。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部133除了设置在所述固定孔130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壁面,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固定孔130靠近下表面110的壁面,相应地,固定带200的卡制部230的位置需要设置成与所述固定部133相对。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130靠近所述下表面110的壁面为由所述第一孔面131向所述第二孔面132倾斜的斜面。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130靠近所述下表面110的壁面为与所述下表面110平行的面。
如图7~图8所示,固定带200整体呈细长条状,用于形成绑定骨组织与骨折固定板100的封闭环,包括限位部220和卡制部230。其中,所述固定带200具有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所述固定带200的宽度由所述第二端212向所述第一端211的方向渐缩,由于所述第一端211为尖头,便于穿入所述固定孔130。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没有限制所述固定带200的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的宽度,即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的宽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限位部220与所述第二端212固定连接在一起,用于防止所述固定带200的所述第二端212脱出所述固定孔130。所述限位部220的厚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21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限位部220为设置在第二端212端部的侧面的凸起,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212,使固定带200的主视图整体呈T字形带,从而可靠实现限位功能。在又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限位部220为设置在第二端212端部的背面的凸起,使固定带200侧侧视图整体呈T字形带,从而可靠实现限位功能。
以上结构都可以起到卡制的作用,防止所述固定带200的所述第二端212脱出所述固定孔130,当然所述限位部220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其它可以起到卡制的作用的结构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靠近所述第一端211处设置有所述卡制部230,所述卡制部230包括凸起231和多个齿牙232,多个所述齿牙232设置在所述凸起231上。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凸起231为弧形凸起。多个所述齿牙232优选由所述凸起231靠近所述第二端212的一个底部向所述凸起231的顶部延伸设置。所述齿牙232的棱条方向与固定带200的长度方向垂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齿牙232也可以铺满整个所述凸起231。
所述齿牙23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齿牙232朝向所述第一端211的第一角2321的角度<90°,面向所述第二端212的第二角2322的角度≥90°。
在进行绑定时,固定带200的第一端211先穿过固定孔130并按此移动方向不断穿出固定孔130,直至移动到限位部220被固定孔130卡住,固定带200不能够再相对于固定孔130按原方向移动,此时,控制固定带200绕转骨组织一周,并将固定带200的第一端211再次穿入固定孔130中(固定孔130中包括相重叠的两段固定带200),此时固定带200形成封闭环,使固定带200将骨组织与骨折固定板100绑定在一起。
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和固定带200由可吸收材料制成,避免二次手术的伤害。其中,固定带200需要有较大的拉伸强度,以确保有足够的把持力;同时具有柔韧性,固定带200能够弯曲,可在固定于固定孔130后去除多余部分。固定带200的宽度、长度和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设置,临床医生也可根据需要调节固定带200的捆扎固定强度。
该骨折固定器械固定时无需在骨组织上钻孔,避免对骨组织的破坏,同时也可以避免对骨折愈合有重要作用骨膜的破坏,不增加伤口创面,不破会骨膜的血运功能,有利于损坏骨骼的自我修复;并且具有固定强度高、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在治疗杆状骨骼、管状骨骼(如手臂骨、肋骨﹑腿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由于固定带200通常具有一定的韧性,锁定后的骨折部位还可以进行微移动,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血运改善和伤口愈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骨折固定器械,包括配合使用的骨折固定板(100)和固定带(200),其中所述骨折固定板(100)上开设有固定孔(130),所述固定带(200)能够折返穿过所述固定孔(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00)进入所述固定孔(130)的一面为第一孔面(131),所述固定带(200)穿出所述固定孔(130)的另一面为第二孔面(132),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包括向所述第二孔面(132)中心位置延伸的固定部(133),使所述第二孔面(132)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孔面(131);所述固定带(200)包括卡制部(230),所述卡制部(230)包括凸起(231)和多个齿牙(232),多个所述齿牙(232)设置在所述凸起(231)上,且穿出所述第二孔面(132)后的某个所述齿牙(232)能够被所述固定部(133)卡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折固定板(100)包括贴近骨组织的下表面(110)和远离所述骨组织的上表面(120),所述下表面(110)和上表面(120)之间开设有所述固定孔(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30)靠近所述上表面(120)的壁面为由所述第一孔面(131)向所述第二孔面(132)倾斜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30)靠近所述下表面(110)的壁面为由所述第一孔面(131)向所述第二孔面(132)倾斜的斜面或者为与所述下表面(110)平行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00)包括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所述卡制部(230)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端(211)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31)为弧形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齿牙(232)由所述凸起(231)靠近所述第二端(212)的一个底部向所述凸起(231)的顶部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00)的宽度由所述第二端(212)向所述第一端(211)的方向渐缩。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23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齿牙(232)面向所述第一端(211)的第一角(2321)的角度<90°,面向所述第二端(212)的第二角(2322)的角度≥9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折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00)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端(212)脱出所述固定孔(130)的限位部(220),限位部(220)与所述第二端(212)固定连接在一起。
CN202222914971.X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Active CN219184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4971.XU CN21918405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4971.XU CN21918405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4055U true CN219184055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6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4971.XU Active CN21918405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4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4362B2 (en) Sternum fix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20032357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polyaxial plates
US1029274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polyaxial plates
KR101327244B1 (ko) 뼈 골절 고정방법 및 고정장치
US7842037B2 (en) Flexible bone fixation device
KR101819765B1 (ko) K-와이어 압축을 포함하는 뼈 고정 시스템
CN107205739A (zh) 主动张紧骨和关节稳定装置
JP4750989B2 (ja) 固定装置及び外科用ガイドボディ
JP7078565B2 (ja) 遠位脛骨プレートシステム
US9408614B2 (en) Olecranon fracture fixation system
CN219184055U (zh)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Schlefman Akin osteotomy with horizontal interosseous wire-loop fixation
CN219207250U (zh) 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
WO2013073994A1 (ru) Фиксатор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ереломов проксимальной части плечевой кости
RU96756U1 (ru) Штифт для интрамедуллярного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большеберцовой кости
CN218979157U (zh) 一种接骨钢板
CN215821128U (zh) 一种可吸收接骨板
US10179011B2 (en) Sternal osteotomy guide and sternal fixation system
RU2225181C2 (ru) Фиксатор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шейки бедренной кости
CN210095887U (zh) 一种胸腔镜用的肋骨接骨板
CN213641141U (zh) 一种骰骨锁定板
CN218832853U (zh) 一种具有捆绑带的内固定系统
US20240173058A1 (en) Sternum fixation device and method
RU2234879C2 (ru) Фиксатор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трубчатых костей
CN113729907A (zh) 一种可吸收接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