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3547U - 插头 - Google Patents
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03547U CN219203547U CN202223265938.5U CN202223265938U CN219203547U CN 219203547 U CN219203547 U CN 219203547U CN 202223265938 U CN202223265938 U CN 202223265938U CN 219203547 U CN219203547 U CN 2192035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plug
- base
- insulator
- no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插头包括基座、第一电极和绝缘体,第一电极穿设于基座,绝缘体穿设于第一电极,且与第一电极抵持固定,在注塑之前,第一电极、绝缘体和基座均固定连接,这种结构可使插头在注塑过程中,插头的各组件稳固,不易导致错位,提高插头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头。
背景技术
插头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可以连通电源和电器,为电器输送电流。现有技术中,插头在注塑过程中,插头的基座和电极处于分离状态,需分别固定再进行注塑,两者易出现错位问题,造成注塑的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以解决插头组件在注塑过程中易错位的问题。
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电极,穿设于所述基座;以及
绝缘体,穿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且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持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套设部和连接于所述套设部的抵接部,所述绝缘体包括穿设部和连接于所述穿设部的抵压部,在所述基座的径向,所述抵压部抵压于所述抵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抵接部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绝缘体,所述抵压部抵压于所述抵接部的开口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开设有缺口,所述抵接部部分露出于所述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凸环和连接于凸环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开设有缺口,所述凸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缺口连通,所述抵接部穿设于所述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侧壁用于抵接所述抵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设部与所述抵压部的连接位置处设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所述抵压部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穿设部的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包括注塑体,所述注塑体覆盖所述缺口且使所述抵接部、所述抵压部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所述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包括第二电极和连接件,所述第二电极穿设于所述绝缘体,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座远离第一电极的一端且用于连接电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手持部和连接于所述手持部的抗弯曲件,所述抗弯曲件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间隔分布的沟槽,所述沟槽内设有加强筋。
上述插头,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插头包括基座、第一电极和绝缘体,第一电极穿设于基座,绝缘体穿设于第一电极,且与第一电极抵持固定,在注塑之前,第一电极、绝缘体和基座均固定连接,这种结构可使插头在注塑过程中,插头的各组件稳固,不易导致错位,提高插头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插头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插头的爆炸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插头隐藏注塑体和连接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插头沿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插头;11、基座;111、凸环;1110a、凹槽;112、连接环;1120a、缺口;12、第一电极;121、套设部;122;抵接部;123、斜面;13、绝缘体;131、穿设部;132、抵压部;14、第二电极;15、连接件;152、抗弯曲件;1520a、沟槽;1521、加强筋;16、注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插头10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可以连通电源和电器,为电器输送电流。现有技术中,插头10在注塑过程中,插头10的基座和电极处于分离状态,需分别固定再进行注塑,两者易出现错位问题,造成注塑的良品率低,因此需要一种插头10在注塑前各组件均固定连接,方可解决注塑时产生的错位问题。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头10,插头10包括基座11、第一电极12和绝缘体13,基座11可以呈中空的圆筒状,其材质可以为工程塑料或其他工程材料。第一电极12穿设于基座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2可以为零线电极,其材质可以为铜或其他可变形的导线材质。绝缘体13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其他绝缘材料,绝缘体13穿设于第一电极12,且与第一电极12抵持固定。绝缘体13穿设于第一电极12的过程中,绝缘体13与第一电极12抵持固定且驱使第一电极12产生形变从而与基座11的侧壁抵接,第一电极12与绝缘体13相互抵接产生相互作用力,第一电极12与基座11抵接产生相互作用力,三者分别产生力的作用,从而使第一电极12、绝缘体13与基座11均固定连接,以使插头10在注塑过程中,插头10的各组件稳固,不易导致错位,提高插头10的良品率。
具体地,参考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2可包括套设部121和连接于套设部121的抵接部122,套设部121和抵接部122可一体制成,套设部121可以呈中空的圆筒状,抵接部122的横截面为“U”形,抵接部122的开口方向朝向绝缘体13以使第一电极12可穿设于基座11。绝缘体13可包括穿设部131和连接于穿设部131的抵压部132,穿设部131和抵压部132可一体制成,穿设部131可以呈中空的圆筒状,抵压部132呈扁平的柱状,且抵压部132的宽度大于抵接部122的最宽处的宽度。在基座11的径向,抵压部132抵压于抵接部122且用于驱使第一电极12产生形变,从而与基座11的侧壁抵接。具体地,绝缘体13穿设于第一电极12,旋转一定的角度后,抵压部132抵压于抵接部122的开口端,抵接部122受到抵压部132的推力而产生向基座11方向的弯曲形变,从而与基座11的侧壁抵接,抵压部132、抵接部122、基座11三者受力平衡以实现绝缘体13、第一电极12和基座11的固定连接,以使插头10在注塑过程中,插头10的各组件稳固,不易导致错位,提高插头10的良品率。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设部131与抵压部132的连接位置处可设有斜面123,斜面123朝向第一电极12,抵压部132的外径不大于穿设部131的外径,这种结构有利于绝缘体13更便捷地穿设于第一电极12,且可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穿设部131产生疲劳裂纹或者断裂,有效保护了插头10的零部件,提升插头10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1包括凸环111和连接于凸环111的连接环112,凸环111的外径大于连接环112的外径,连接环112开设有缺口1120a,凸环111开设有凹槽1110a,凹槽1110a与缺口1120a连通,抵接部122穿设于凹槽1110a且部分露出于缺口1120a,凹槽1110a的侧壁用于抵接抵接部122。换言之,在组装过程中,绝缘体13穿设于第一电极12,旋转一定的角度后,绝缘体13的抵压部132抵压于第一电极12的抵接部122,抵接部122受到抵压部132的推力而产生向基座11方向的弯曲形变,从而部分穿设缺口1120a与凹槽1110a的侧壁抵接,抵压部132、抵接部122、凹槽1110a的侧壁三者受力平衡以实现绝缘体13、第一电极12和基座11的固定连接,以使插头10在注塑过程中,插头10的各组件稳固,不易导致错位,提高插头10的良品率。
插头10还可包括注塑体16,注塑体16可以呈圆台状,其直径由凸环111向连接环112的方向逐渐减小,注塑体16的材质可以为PVC塑胶或市面上其他注塑材料。注塑体16覆盖缺口1120a且使抵接部122、抵压部132和基座11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电极12、绝缘体13和基座11的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环112的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缺口1120a,这种结构有利于第一电极12不限一种方向穿设于基座11,提高组装的便捷性。
参考图1和图2,插头10还可包括第二电极14和连接件15,第二电极14可以呈圆柱状且用于连接电源以为电器输送电流,第二电极14穿设于绝缘体13,连接件15一体成型于基座11远离第一电极12的一端且用于连接电器。连接件15的材质与注塑体16相同,可以为PVC塑胶或市面上其他注塑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5可具有抗弯曲件152,抗弯曲件152大致呈圆柱形,抗弯曲件15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间隔分布的两个以上的沟槽1520a。具体地,沟槽1520a可为环形槽,抗弯曲件152开设有20个沟槽1520a,沟槽1520a内设有加强筋1521以使插头10在抗弯曲件152处的抗弯曲能力更强,进而避免电线因为弯曲而损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5还可包括手持部,抗弯曲件152连接于手持部,手持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用于被用户手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电极,穿设于所述基座;以及
绝缘体,穿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且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套设部和连接于所述套设部的抵接部,所述绝缘体包括穿设部和连接于所述穿设部的抵压部,在所述基座的径向,所述抵压部抵压于所述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抵接部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绝缘体,所述抵压部抵压于所述抵接部的开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开设有缺口,所述抵接部部分露出于所述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凸环和连接于凸环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开设有缺口,所述凸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缺口连通,所述抵接部穿设于所述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侧壁用于抵接所述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部与所述抵压部的连接位置处设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所述抵压部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穿设部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注塑体,所述注塑体覆盖所述缺口且使所述抵接部、所述抵压部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所述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第二电极和连接件,所述第二电极穿设于所述绝缘体,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座远离第一电极的一端且用于连接电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手持部和连接于所述手持部的抗弯曲件,所述抗弯曲件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间隔分布的沟槽,所述沟槽内设有加强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65938.5U CN219203547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插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65938.5U CN219203547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插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03547U true CN219203547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1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65938.5U Active CN219203547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插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03547U (zh) |
-
2022
- 2022-12-07 CN CN202223265938.5U patent/CN2192035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583798A (en) | Rota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2242625B (zh) | 连接插头及其形成方法、插入式连接器和连接插座 | |
US5305547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rrangement | |
US6336821B1 (en) | Connector for use in solar generator | |
CN109244748B (zh) | 插座和连接器 | |
CA2140059C (en) | Multi-wire locking system | |
US7108564B2 (en) | Convertible plug | |
CN219203547U (zh) | 插头 | |
JP3129332U (ja) | 組み立て式メスコネクタ内部構造体の改良構造 | |
US4163868A (en) | Wire connector | |
US2923909A (en) | modrey | |
CN104979670B (zh) | 一种柱形插套及生产方法 | |
EP3783746A1 (en) | Easily assembled connector | |
JP4014413B2 (ja) | 太陽光発電装置における電力接続用コネクタ | |
CN114976763A (zh) | 一种麻花针的快速推拉锁紧微圆形电连接器 | |
CN214673089U (zh) | 一种一体式国标插头 | |
JPH0132300Y2 (zh) | ||
CN221669128U (zh) | 水泵2p连接器延长线 | |
KR200446143Y1 (ko) | 직류전원장치용 접속잭 | |
CN214706342U (zh) | 一种澳规插头 | |
CN210272946U (zh) | 一种电源转接插头 | |
CN213278478U (zh) | 一种环形抱紧电连接器 | |
CN218731905U (zh) | 一种免模内外注塑的新型usb端口金属结构 | |
CN218275281U (zh) | 一种迷你卡侬连接器 | |
TWI852428B (zh) | 訊號接頭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