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7982U - 悬置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置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7982U
CN219197982U CN202320135599.4U CN202320135599U CN219197982U CN 219197982 U CN219197982 U CN 219197982U CN 202320135599 U CN202320135599 U CN 202320135599U CN 219197982 U CN219197982 U CN 219197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ssembly
hole
suspension
suspension structure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55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55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7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7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7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置结构及车辆,悬置结构包括悬置本体,以及固定于悬置本体上的吸振部。其中,悬置本体中设有车身连接部和动力总成连接部,吸振部设于车身连接部与动力总成连接部之间。吸振部包括与悬置本体的骨架相连的吸振主簧,以及与吸振主簧连接的质量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结构,通过设置吸振部,能够衰减动力总成的高频振动,提高悬置结构的隔振性能。另外,通过将吸振部固定在悬置本体上,可提高悬置结构的集成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吸振部与悬置本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Description

悬置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置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该悬置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混动、纯电等新能源车型占比日益提升的背景,由于三电系统的介入,高频率的激励成为各个车企提升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中,悬置作为承载动力总成的关键零件,能够隔绝大多数的动力总成低频的激励,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而常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一般包括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后悬置通常是连接动力总成与副车架,且后悬置一般采用拉杆式悬置,其主要作用是隔离动力总成低频的激励、限制动力总成扭转位移。但是,现在的悬置结构,尤其是后悬置普遍存在对高频振动衰减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悬置结构,以提高对高频振动的衰减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悬置结构,包括悬置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悬置本体上的吸振部;
所述悬置本体中设有车身连接部和动力总成连接部,所述吸振部设于所述车身连接部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部之间;
所述吸振部包括与所述悬置本体的骨架相连的吸振主簧,以及与所述吸振主簧连接的质量块。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具有依次布置的车身连接孔、中间孔和动力总成连接孔,所述车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车身连接孔中,所述吸振部设置在所述中间孔中,所述动力总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吸振主簧包括一侧与所述中间孔的部分内壁相连的主体部分,所述质量块设于所述主体部分中。
进一步的,所述吸振主簧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连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形成对所述中间孔其余部分内壁的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孔为两个,两个所述中间孔关于所述车身连接孔和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的中心连线对称设置,且各所述中间孔中均设有所述吸振部。
进一步的,所述质量块呈圆柱形,所述质量块的轴向与所述车身连接孔的轴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质量块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主体部分,且在所述质量块伸出的端部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通过车身连接主簧连接在所述车身连接孔中的第一内芯,所述第一内芯上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所述动力总成连接部包括通过动力总成连接主簧连接在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中的第二内芯,所述第二内芯上设有用于和动力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连接主簧为对称布置在所述车身连接孔和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中心连线两侧的两个,且所述第一内芯的位于所述车身连接孔和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中心连线上的两端均设有限位胶体;和/或,
所述动力总成连接主簧为环绕所述第二内芯设置的环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结构,通过设置吸振部,能够衰减动力总成的高频振动,提高悬置结构的隔振性能。另外,通过将吸振部固定在悬置本体上,可提高吸振部与悬置本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此外,通过在骨架上设置车身连接孔、中间孔和动力总成连接孔,可便于车身连接部、吸振部和动力总成连接部在骨架上的设置。吸振主簧包括形成对中间孔其余部分内壁覆盖的连接部分,可提高吸振主簧与骨架之间的连接效果,可防止吸振主簧脱落。
其次,通过设置两个中间孔,并在各中间孔中均设有吸振部,能够提高悬置结构对高频振动的衰减效果。质量块呈圆柱形,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通过在质量块伸出的端部设有安装孔,能够通过安装其余质量块,而调节吸振部的吸振频率。通过在第一内芯位于车身连接孔和动力总成连接孔的中心连线上的两端均设有限位胶体,可防止第一内芯与骨架碰撞产生异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悬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辆,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悬置结构,能够有效衰减动力总成的高频振动,防止引发整车共振。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结构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悬置本体;2、吸振部;K、中心连线;
1a、骨架;101、车身连接孔;102、中间孔;103、第一内芯;1031、第一连接孔;104、第二内芯;1041、第二连接孔;105、车身连接主簧;1061、第一限位胶体;1062、第二限位胶体;107、动力总成连接主簧;
201、吸振主簧;2011、主体部分;2012、连接部分;202、质量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汽车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汽车的上下方向也即汽车的高度方向(Z向),汽车的前后方向也即汽车的长度方向(X向),汽车的左右方向也即汽车的宽度方向(Y向)。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悬置结构,包括悬置本体1,以及固定于悬置本体1上的吸振部2。其中,悬置本体1中设有车身连接部和动力总成连接部,吸振部2设于车身连接部与动力总成连接部之间。吸振部2包括与悬置本体1的骨架1a相连的吸振主簧201,以及与吸振主簧201连接的质量块202。
本实施例的悬置结构,通过设置吸振部2,能够衰减动力总成的高频振动,提高悬置结构的隔振性能。另外,通过将吸振部2固定于悬置本体1上,可提高悬置结构的集成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吸振部2与悬置本体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基于如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悬置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中所示,其中,本实施例以后悬置为例进行说明。该悬置结构整体为对称结构,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骨架1a具有依次布置的车身连接孔101、中间孔102和动力总成连接孔。上述车身连接部设置在车身连接孔101中,吸振部2设置在中间孔102中,动力总成连接部设置在动力总成连接孔中。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吸振部2与悬置本体1一体成型。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动力总成连接孔为圆形,而车身连接孔101整体大致呈三角形,且车身连接孔101的开孔面积大于动力总成连接孔。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中间孔102为两个,两个中间孔102关于车身连接孔101和动力总成连接孔的中心连线K对称设置,且各中间孔102中均设有吸振部2。通过在各中间孔102中均设有吸振部2,能够提高悬置结构对高频振动的衰减效果。其中,本实施例的中间孔102大致呈直角梯形,当然,中间孔102的具体形状除了如图2中所示形状,也可设为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吸振主簧201包括一侧与中间孔102的部分内壁相连的主体部分2011,质量块202具体设于主体部分2011中。其中,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主体部分2011大致呈半圆形,当然,其具体形状可根据使用需求相应调整。另外,为提高使用效果,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吸振主簧201还包括与主体部分2011相连的连接部分2012,该连接部分2012形成对中间孔102其余部分内壁的覆盖。如此设置,可提高吸振主簧201与骨架1a之间的连接效果,可防止吸振主簧201脱落。
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为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质量块202优选设呈圆柱形,并且质量块202的轴向与车身连接孔101的轴向一致,以能够较好地衰减高频振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质量块202除了设成圆柱形,其具体形状可根据使用需求相应调整。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质量块202的至少一端伸出主体部分2011,且在质量块202伸出的端部设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并且,该安装孔优选设为螺纹孔。
另外,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质量块202的两端均伸出主体部分2011,并在质量块202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这样设计,可在质量块202的任意一端螺接其余质量块202,而调节吸振部2的吸振频率,能够使同一批次的悬置结构适用于不同车型,可提高悬置结构的通用性。
继续参照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连接部包括通过车身连接主簧105连接在车身连接孔101中的第一内芯103,且第一内芯103上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03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车身连接主簧105为对称布置在车身连接孔101和动力总成连接孔中心连线K两侧的两个,以提高隔振性能。其中,为防止车身连接主簧105脱落,如图1中所示,在车身连接孔101的内壁上覆盖有与车身连接主簧105一体连接的环形部分。
此外,第一内芯103的位于车身连接孔101和动力总成连接孔中心连线K上的两端均设有限位胶体。在此,为便于说明,将靠近吸振部2的限位胶体称为第一限位胶体1061,而将另一个限位胶体称为第二限位胶体1062。通过设置第一限位胶体1061和第二限位胶体1062,能够防止第一内芯103与骨架1a碰撞产生异响。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限位胶体1061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凸起,以通过该凸起碰撞骨架1a,可减小第一限位胶体1061与骨架1a的接触面积,防止出现大平面拍击异响。
另外,为提高悬置结构的隔振效果,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第二限位胶体1062沿车身连接孔101和动力总成连接孔的中心连线K延伸,且沿远离第一内芯103的方向,第二限位胶体1062的横截面逐渐减小。这样设计,可减缓第二限位胶体1062刚度的上升速度,有利于整车隔振。
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动力总成连接部包括通过动力总成连接主簧107连接在动力总成连接孔中的第二内芯104,该第二内芯104上设有用于和动力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041。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动力总成连接主簧107为环绕第二内芯104设置的环形。并且,具体实施时,优选的,在动力总成连接主簧107设置成环形的同时,将车身连接主簧105设置为两个,并在第一内芯103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限位胶体1061和第二限位胶体1062。
本实施例的悬置结构,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加工工艺简单,能够较好地衰减动力总成的高频振动,提高悬置结构的隔振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悬置结构。
本实施例的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若动力总成的激励频率与周边附件模态频率发生耦合时,会产生共振,该振动会传递到副车架,再传到车身,引起车内轰鸣。而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悬置结构,能够较好地平衡动力总成共振引发的激励力,从而可防止引发整车共振,有利于提升整车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悬置本体(1),以及固定于所述悬置本体(1)上的吸振部(2);
所述悬置本体(1)中设有车身连接部和动力总成连接部,所述吸振部(2)设于所述车身连接部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部之间;
所述吸振部(2)包括与所述悬置本体(1)的骨架(1a)相连的吸振主簧(201),以及与所述吸振主簧(201)连接的质量块(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架(1a)具有依次布置的车身连接孔(101)、中间孔(102)和动力总成连接孔,所述车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车身连接孔(101)中,所述吸振部(2)设置在所述中间孔(102)中,所述动力总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振主簧(201)包括一侧与所述中间孔(102)的部分内壁相连的主体部分(2011),所述质量块(202)设于所述主体部分(20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振主簧(201)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分(2011)相连的连接部分(2012),所述连接部分(2012)形成对所述中间孔(102)其余部分内壁的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孔(102)为两个,两个所述中间孔(102)关于所述车身连接孔(101)和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的中心连线(K)对称设置,且各所述中间孔(102)中均设有所述吸振部(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块(202)呈圆柱形,所述质量块(202)的轴向与所述车身连接孔(101)的轴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块(202)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主体部分(2011),且在所述质量块(202)伸出的端部设有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通过车身连接主簧(105)连接在所述车身连接孔(101)中的第一内芯(103),所述第一内芯(103)上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031);
所述动力总成连接部包括通过动力总成连接主簧(107)连接在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中的第二内芯(104),所述第二内芯(104)上设有用于和动力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0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连接主簧(105)为对称布置在所述车身连接孔(101)和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中心连线(K)两侧的两个,且所述第一内芯(103)的位于所述车身连接孔(101)和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孔中心连线(K)上的两端均设有限位胶体;和/或,
所述动力总成连接主簧(107)为环绕所述第二内芯(104)设置的环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
CN202320135599.4U 2023-01-13 2023-01-13 悬置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9197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5599.4U CN219197982U (zh) 2023-01-13 2023-01-13 悬置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5599.4U CN219197982U (zh) 2023-01-13 2023-01-13 悬置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7982U true CN219197982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2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5599.4U Active CN219197982U (zh) 2023-01-13 2023-01-13 悬置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7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1565B (zh) 用于驱动电机的悬置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电动车
US8998186B2 (en) Hydraulic mount for vehicle
CN110978977A (zh) 一种纯电动车的电机总成悬置结构及悬置系统
CN219197982U (zh) 悬置结构及车辆
CN214420218U (zh) 一种汽车用变速箱悬置
CN214189291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成型工装
CN213261936U (zh) 一种动力总成支架及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11168865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真空泵二级减振防振装置
CN219339123U (zh) 车辆及其叉臂安装架组件
CN215662927U (zh) 一种发动机及变速箱的悬置固定结构
CN207291647U (zh) 一种新型减振悬置
CN218929600U (zh) 一种车身后端传力结构及车辆
CN107618351A (zh) 一种新型减振悬置
CN220517974U (zh) 悬置总成及具有该悬置总成的汽车
CN220842672U (zh) 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20904680U (zh)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CN212536515U (zh) 一种汽车液压悬置的隔振结构
CN217778341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18367289U (zh) 车辆悬架的控制臂、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6580082U (zh) 连接支架、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4084419U (zh) 方向盘及汽车
CN214138209U (zh) 组合型电机悬置
CN215245138U (zh) 车身侧连接结构以及车辆
CN219257464U (zh)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6589720U (zh) 一种二级隔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