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9810U - 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9810U
CN219189810U CN202223549336.2U CN202223549336U CN219189810U CN 219189810 U CN219189810 U CN 219189810U CN 202223549336 U CN202223549336 U CN 202223549336U CN 219189810 U CN219189810 U CN 219189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grind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frame
driv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93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弘扬
刘秀坤
李斌全
朱凯
王尧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on Technologies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Linton Technologies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on Technologies Group filed Critical Linton Technologies Group
Priority to CN2022235493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9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9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9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包括机架、第一轴和第二轴,机架内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纳腔,且第一轴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轴滑动安装于第二容纳腔,第一轴和第二轴同轴,且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能够传递转矩;其中,第一轴能够在转动驱动件的带动下运转,第二轴能够在伸缩驱动件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二轴执行伸缩动作,其有益效果是在第二轴和第一轴同步运转的同时,第二轴还可以相对于第一轴执行伸缩动作,当该主轴作为磨削加工主轴时,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对应的磨头,如精磨头和粗磨头,如此便可灵活进行粗磨工序的精磨工序的切换,切换过程可以不停机进行,如此便可以显著提高工件的打磨效率。

Description

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磨削设备作用为精加工设备中最重要环节,其加工精度、效率已成为市面上现有设备追求方向,打磨过程多包括粗加工工序和精加工工序。
在光伏行业中,对于硅棒的打磨,往往采用粗加打磨+精打磨的加工方式,直至使得硅棒的表面精度达到标准的所需值,现有的对硅棒进行粗磨和精磨的装置多为分体式设置,这就导致粗磨和精磨的装置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磨削装置结构紧凑性的提高,并且在进行粗精磨工序的切换过程中,硅棒存在加工真空期,即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硅棒并未得到加工,这就不利于硅棒加工效率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其解决了粗磨和精磨的装置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磨削装置结构紧凑性的提高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磨削加工主轴,包括机架、第一轴和第二轴,机架内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纳腔,且第一轴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轴滑动安装于第二容纳腔,第一轴和第二轴同轴,且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能够传递转矩;其中,第一轴能够在转动驱动件的带动下运转,第二轴能够在伸缩驱动件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二轴执行伸缩动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磨削加工主轴包括机架、第一轴和第二轴,机架作为第一轴的支撑基体而存在,机架可以设置为管状,机架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容纳腔内部,即第一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容纳腔内部,且为了提高第一轴的运行稳定性,轴承第一轴可采用对置式支撑形式,即第一轴通过两侧设置的两组轴承支撑在第一容纳腔内部;
由于第一轴在使用时受到轴向载荷,因此可以将轴承设置为角接触球轴承,且每组轴承中设置两个角接触球轴承。
第二轴滑动连接在第一轴内的第二容纳腔,第二轴与第一轴之间可传递转矩,即转矩可通过第一轴传递至第二轴,并且二者之间的传动比为1,在第一轴通过转动驱动件带动运行时,第二轴跟随第一轴同步运转。
同时,第二轴还可通过伸缩驱动件实现相对于第一轴的伸缩动作,如此一来,在第二轴和第一轴同步运转的同时,第二轴还可以相对于第一轴执行伸缩动作,当该主轴作为磨削加工主轴时,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对应的磨头,如精磨头和粗磨头,如此便可灵活进行粗磨工序的静磨工序的切换,切换过程可以不停机进行,如此便可以显著提高工件的打磨效率。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为相互嵌套的形式,不但有利于主轴整体结构紧凑性的提升,进而提高应用该磨削主轴的磨床的结构紧凑性,还可以确保在加工时,即使通过伸缩驱动件执行了磨头切换动作,磨头对于工件的打磨位置也不会发生大幅度改变,有利于实现工件的不间断加工,进而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具体的,该主轴所加工的工件可为硅棒,即用于实现硅棒的粗磨和静磨工作。
更具体的,转动驱动件可为电机,且电机的转子设置于第一轴,电机的定子则设置于机架,转子上集成永磁体,定子上机车线圈,线圈通电与永磁体之间产生励磁,进而实现第一轴的运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滑动导套,第二容纳腔包括安装区,滑动导套设于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且与安装区相对应;其中,滑动导套用于减小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摩擦系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滑动导套,滑动导套设置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用来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以降低第二轴在相对于第一轴滑动时的滑动阻力,进而提高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滑动时的滑动顺畅性,使第二轴在保持高圆跳动的情况下,可高速低动不平衡的运转。
具体的,滑动导套可包括环状框架,以及嵌设在框架上的滚珠,滚珠沿环状框架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滚珠的顶端与安装区侧壁相接触,同时,可设置润滑脂来降低滚珠的滚动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容纳腔还包括母连接区,母连接区与安装区相连接,第二轴上设置有子连接区,子连接区和母连接区滑动连接;其中,磨削加工主轴能够通过子连接区和母连接区的配合实现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转矩传递。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容纳腔还包括母连接区,第二轴上设置有子连接区,母连接区和子连接区相配合,进而实现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转矩传递。
具体的,母连接区可设置为花键套,子连接区可设置为花键毂,二者相互插合后可实现转矩的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设置为密闭腔室。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设置为密闭腔室,以避免灰尘,加工碎屑等进入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影响主轴的运行。
具体的,可通过端盖实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封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接触部,接触部设于第二轴的一端;伸缩驱动件能够设于机架,伸缩驱动件能够与接触部实现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的周向滑移。
在该技术方案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接触部,接触部设于第二轴的一端,即靠近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伸缩驱动件本身固定于机架,伸缩驱动件工作后,可以与接触部相互作用,进而实现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的伸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伸缩驱动件包括驱动件本体和架体,驱动件本体能够设于机架,架体与机架滑动连接,驱动件本体能够驱动架体滑移;架体包括接触块和外框架,接触块和外框架转动连接,外框架与驱动件本体驱动连接,接触部与接触块相作用;伸缩驱动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设于接触部与接触块之间,用于传递接触部接触块之间的牵引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伸缩驱动件包括驱动件本体和架体,驱动件本体用于执行伸缩动作,架体与机架滑动连接,在驱动件本体输出伸缩指令后,架体进行同步执行伸缩动作。
并且为了提高架体在机架内的滑动顺畅程度,可同样在机架与架体之间设置另外的滑动导套。
具体的,架体包括接触块和外框架,外框架与滑动导套以及驱动件本体相接触,接触块则用来与接触部相作用,实现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的伸长和缩短,接触块和外框架转动连接,并且可通过轴承建立转动连接关系,可同样采用角接触球轴承,且通过两个轴承建立外框架与接触块之间的连接。
为了保证接触块和接触部之间能够存在牵引力,还在二者之间设置了与二者均连接的连接件。
更具体的,驱动件本体可设置为气动伸缩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连接件设置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能够在接触块与接触部相靠近时被压缩。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设置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能够在接触块与接触部相靠近时被压缩,同时,并非需要将压缩弹簧压缩至极限位置时,才可以可靠的实现接触部和接触块之间的抵接,而是可将其设置为,在弹簧运行至一半左右的行程后,接触部和接触块就已经处于抵接的状态,如此便需要将弹簧设置为沉头的形式,即弹簧设置在位于接触部和/或接触块上的沉头孔内。
具体的,可将伸缩驱动件的行程设置8mm-10mm左右,进而可靠的实现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的伸出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轴内形成第三容纳腔,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介质输出组件,介质输出组件设于第三容纳腔,用于输出液态和/或气态介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介质输出组件,介质输出组件用来输出气态或者液态介质,例如,当需要执行吹气作业时,可使其输出高压气体,当需要执行冷却作业时,可使其输出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介质输出组件包括接头和介质输出管,接头能够固定安装于外框架且接头连接介质供给装置,介质输出管的输入端与接头连接,且介质输出管的输出端向第三容纳腔的一侧延伸,且保持处于第三容纳腔内部的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介质输出组件包括接头和介质输出管,介质输出管在第二轴在相对于第一轴进行伸缩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值在第三容纳腔的内部,以避免介质输出管影响到主轴加工工作的进行。
具体的,接头本身固定在外框架上,其相对于第一轴保持固定状态,介质输出管可设置为刚性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磨削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一端,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均用于执行工件打磨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磨削装置还包括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并且可将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分别设置为粗磨头和精磨头,以实现工件如硅棒的打磨工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在第二轴和第一轴同步运转的同时,第二轴还可以相对于第一轴执行伸缩动作,当该主轴作为磨削加工主轴时,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对应的磨头,如精磨头和粗磨头,如此便可灵活进行粗磨工序的精磨工序的切换,切换过程可以不停机进行,如此便可以显著提高工件的打磨效率。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轴和第二轴设置为相互嵌套的形式,不但有利于主轴整体结构紧凑性的提升,进而提高应用该磨削主轴的磨床的结构紧凑性,还可以确保在加工时,即使通过伸缩驱动件执行了磨头切换动作,磨头对于工件的打磨位置也不会发生大幅度改变,有利于实现工件的不间断加工,进而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磨削加工主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磨削加工主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磨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
A:第一容纳腔;
2:第一轴;
B:第二容纳腔;
B1:安装区;
B2:母连接区;
3:第二轴;
C:第三容纳腔;
31:子连接区;
4:转动驱动件;
5:伸缩驱动件;
51:驱动件本体;
52:架体;
521:接触块;
522:外框架;
53:连接件;
6:滑动导套;
7:接触部;
8:介质输出组件;
81:接头;
82:介质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3,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磨削加工主轴,包括机架1、第一轴2和第二轴3,机架1内形成第一容纳腔A,第一轴2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纳腔A,且第一轴2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B,第二轴3滑动安装于第二容纳腔B,第一轴2和第二轴3同轴,且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能够传递转矩;其中,第一轴2能够在转动驱动件4的带动下运转,第二轴3能够在伸缩驱动件5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二轴3执行伸缩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磨削加工主轴包括机架1、第一轴2和第二轴3,机架1作为第一轴2的支撑基体而存在,机架1可以设置为管状,机架1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A,第一轴2转动连接在第一容纳腔A内部,即第一轴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容纳腔A内部,且为了提高第一轴2的运行稳定性,轴承第一轴2可采用对置式支撑形式,即第一轴2通过两侧设置的两组轴承支撑在第一容纳腔A内部;
由于第一轴2在使用时受到轴向载荷,因此可以将轴承设置为角接触球轴承,且每组轴承中设置两个角接触球轴承。
第二轴3滑动连接在第一轴2内的第二容纳腔B,第二轴3与第一轴2之间可传递转矩,即转矩可通过第一轴2传递至第二轴3,并且二者之间的传动比为1,在第一轴2通过转动驱动件4带动运行时,第二轴3跟随第一轴2同步运转。
同时,第二轴3还可通过伸缩驱动件5实现相对于第一轴2的伸缩动作,如此一来,在第二轴3和第一轴2同步运转的同时,第二轴3还可以相对于第一轴2执行伸缩动作,当该主轴作为磨削加工主轴时,第一轴2和第二轴3连接对应的磨头,如精磨头和粗磨头,如此便可灵活进行粗磨工序的精磨工序的切换,切换过程可以不停机进行,如此便可以显著提高工件的打磨效率。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轴2和第二轴3设置为相互嵌套的形式,不但有利于主轴整体结构紧凑性的提升,进而提高应用该磨削主轴的磨床的结构紧凑性,还可以确保在加工时,即使通过伸缩驱动件5执行了磨头切换动作,磨头对于工件的打磨位置也不会发生大幅度改变,有利于实现工件的不间断加工,进而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具体的,该主轴所加工的工件可为硅棒,即用于实现硅棒的粗磨和静磨工作。
更具体的,转动驱动件4可为电机,且电机的转子设置于第一轴2,电机的定子则设置于机架1,转子上集成永磁体,定子上机车线圈,线圈通电与永磁体之间产生励磁,进而实现第一轴2的运转。
第二容纳腔B还包括母连接区B2,母连接区B2与安装区B1相连接,第二轴3上设置有子连接区31,子连接区31和母连接区B2滑动连接;其中,磨削加工主轴能够通过子连接区31和母连接区B2的配合实现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的转矩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B还包括母连接区B2,第二轴3上设置有子连接区31,母连接区B2和子连接区31相配合,进而实现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的转矩传递。
具体的,母连接区B2可设置为花键套,子连接区31可设置为花键毂,二者相互插合后可实现转矩的传递。
第一容纳腔A和第二容纳腔B均设置为密闭腔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A和第二容纳腔B均设置为密闭腔室,以避免灰尘,加工碎屑等进入到第一容纳腔A和第二容纳腔B影响主轴的运行。
具体的,可通过端盖实现第一容纳腔A和第二容纳腔B的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接触部7,接触部7设于第二轴3的一端;伸缩驱动件5能够设于机架1,伸缩驱动件5能够与接触部7实现第二轴3相对于第一轴2的周向滑移。
在本实施例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接触部7,接触部7设于第二轴3的一端,即靠近伸缩驱动件5的一端,伸缩驱动件5本身固定于机架1,伸缩驱动件5工作后,可以与接触部7相互作用,进而实现第二轴3相对于第一轴2的伸长。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件5包括驱动件本体51和架体52,驱动件本体51能够设于机架1,架体52与机架1滑动连接,驱动件本体51能够驱动架体52滑移;架体52包括接触块521和外框架522,接触块521和外框架522转动连接,外框架522与驱动件本体51驱动连接,接触部7与接触块521相作用;伸缩驱动件5还包括连接件53,连接件53设于接触部7与接触块521之间,用于传递接触部7接触块521之间的牵引力。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件5包括驱动件本体51和架体52,驱动件本体51用于执行伸缩动作,架体52与机架1滑动连接,在驱动件本体51输出伸缩指令后,架体52进行同步执行伸缩动作。
并且为了提高架体52在机架1内的滑动顺畅程度,可同样在机架1与架体52之间设置另外的滑动导套6。
具体的,架体52包括接触块521和外框架522,外框架522与滑动导套6以及驱动件本体51相接触,接触块521则用来与接触部7相作用,实现第二轴3相对于第一轴2的伸长和缩短,接触块521和外框架522转动连接,并且可通过轴承建立转动连接关系,可同样采用角接触球轴承,且通过两个轴承建立外框架522与接触块521之间的连接。
为了保证接触块521和接触部7之间能够存在牵引力,还在二者之间设置了与二者均连接的连接件53。
更具体的,驱动件本体51可设置为气动伸缩件。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3设置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能够在接触块521与接触部7相靠近时被压缩。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3设置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能够在接触块521与接触部7相靠近时被压缩,同时,并非需要将压缩弹簧压缩至极限位置时,才可以可靠的实现接触部7和接触块521之间的抵接,而是可将其设置为,在弹簧运行至一半左右的行程后,接触部7和接触块521就已经处于抵接的状态,如此便需要将弹簧设置为沉头的形式,即弹簧设置在位于接触部7和/或接触块521上的沉头孔内。
具体的,可将伸缩驱动件5的行程设置8mm-10mm左右,进而可靠的实现第二轴3相对于第一轴2的伸出动作。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除具备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外,还进一步的具备以下技术方案:
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滑动导套6,第二容纳腔B包括安装区B1,滑动导套6设于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且与安装区B1相对应;其中,滑动导套6用于减小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的摩擦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滑动导套6,滑动导套6设置在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用来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以降低第二轴3在相对于第一轴2滑动时的滑动阻力,进而提高第二轴3相对于第一轴2滑动时的滑动顺畅性,使第二轴3在保持高圆跳动的情况下,可高速低动不平衡的运转。
具体的,滑动导套6可包括环状框架,以及嵌设在框架上的滚珠,滚珠沿环状框架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滚珠的顶端与安装区B1侧壁相接触,同时,可设置润滑脂来降低滚珠的滚动阻力。
实施例3: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除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外,还进一步的具备以下技术方案:
第二轴3内形成第三容纳腔C,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介质输出组件8,介质输出组件8设于第三容纳腔C,用于输出液态和/或气态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介质输出组件8,介质输出组件8用来输出气态或者液态介质,例如,当需要执行吹气作业时,可使其输出高压气体,当需要执行冷却作业时,可使其输出冷却液。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输出组件8包括接头81和介质输出管82,接头81能够固定安装于外框架522且接头81连接介质供给装置,介质输出管82的输入端与接头81连接,且介质输出管82的输出端向第三容纳腔C的一侧延伸,且保持处于第三容纳腔C内部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输出组件8包括接头81和介质输出管82,介质输出管82在第二轴3在相对于第一轴2进行伸缩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值在第三容纳腔C的内部,以避免介质输出管82影响到主轴加工工作的进行。
具体的,接头81本身固定在外框架522上,其相对于第一轴2保持固定状态,介质输出管82可设置为刚性管。
实施例4: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磨削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轴2和第二轴3的一端,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均用于执行工件打磨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磨削装置还包括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并且可将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分别设置为粗磨头和精磨头,以实现工件如硅棒的打磨工作。
可理解为,上述实施例1-4,除存在相抵触的部分,否则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所述机架(1)内形成第一容纳腔(A);
第一轴(2),所述第一轴(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腔(A),且所述第一轴(2)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B);
第二轴(3),所述第二轴(3)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纳腔(B),所述第一轴(2)和所述第二轴(3)同轴,且所述第一轴(2)和所述第二轴(3)之间能够传递转矩;
其中,所述第一轴(2)能够在转动驱动件(4)的带动下运转,所述第二轴(3)能够在伸缩驱动件(5)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二轴(3)执行伸缩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滑动导套(6),所述第二容纳腔(B)包括安装区(B1),所述滑动导套(6)设于所述第一轴(2)和所述第二轴(3)之间,且与所述安装区(B1)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B)还包括母连接区(B2),所述母连接区(B2)与所述安装区(B1)相连接,所述第二轴(3)上设置有子连接区(31),所述子连接区(31)和所述母连接区(B2)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磨削加工主轴能够通过所述子连接区(31)和所述母连接区(B2)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轴(2)和所述第二轴(3)之间的转矩传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A)和所述第二容纳腔(B)均设置为密闭腔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接触部(7),所述接触部(7)设于所述第二轴(3)的一端;
所述伸缩驱动件(5)能够设于所述机架(1),所述伸缩驱动件(5)能够与所述接触部(7)实现所述第二轴(3)相对于所述第一轴(2)的周向滑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件(5)包括驱动件本体(51)和架体(52),所述驱动件本体(51)能够设于所述机架(1),所述架体(52)与所述机架(1)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本体(51)能够驱动所述架体(52)滑移;
所述架体(52)包括接触块(521)和外框架(522),所述接触块(521)和所述外框架(522)转动连接,所述外框架(522)与所述驱动件本体(51)驱动连接,所述接触部(7)与所述接触块(521)相作用;
所述伸缩驱动件(5)还包括连接件(53),所述连接件(53)设于所述接触部(7)与所述接触块(521)之间,用于传递所述接触部(7)所述接触块(521)之间的牵引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3)设置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能够在所述接触块(521)与所述接触部(7)相靠近时被压缩。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3)内形成第三容纳腔(C),所述磨削加工主轴还包括介质输出组件(8),所述介质输出组件(8)设于所述第三容纳腔(C),用于输出液态和/或气态介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出组件(8)包括接头(81)和介质输出管(82),所述接头(81)能够固定安装于所述外框架(522)且所述接头(81)连接介质供给装置,所述介质输出管(82)的输入端与所述接头(81)连接,所述介质输出管(82)的输出端向所述第三容纳腔(C)的一侧延伸,且保持处于第三容纳腔(C)内部的状态。
10.一种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磨削加工主轴,所述磨削装置还包括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所述第一磨头和所述第二磨头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轴(2)和所述第二轴(3)的一端,所述第一磨头和所述第二磨头均用于执行工件打磨工作。
CN202223549336.2U 2022-12-29 2022-12-29 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Active CN219189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9336.2U CN219189810U (zh) 2022-12-29 2022-12-29 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9336.2U CN219189810U (zh) 2022-12-29 2022-12-29 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9810U true CN219189810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3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9336.2U Active CN219189810U (zh) 2022-12-29 2022-12-29 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9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9877B2 (en) Device for the fine machining of optically active surfaces on, in particular, spectacle lenses
CN111037421B (zh) 一种轴承外圈打磨装置
CN101347916B (zh) 一种立式磨床用工作台结构
CN219189810U (zh) 磨削加工主轴和磨削装置
CN100431757C (zh) 电动卡盘装置
CN206539612U (zh) 轴承内圈滚子沟槽自动打磨装置
CN201907046U (zh) 高精度深孔内环槽的高速磨削加工机构
CN102310436B (zh) 高速主轴单轴木工铣床
CN2449874Y (zh) 平面磨床
CN205166562U (zh) 曲轴研磨机床
CN203282320U (zh) 内孔抛光机
CN201235486Y (zh) 立式磨床用工作台结构
CN216421091U (zh) 一种后置的尾座机床顶针结构
CN117047657B (zh) 高速旋转状态切换粗精加工的电主轴、机床及应用
CN219310966U (zh) 轴承用微型球研磨加工装置
CN220007256U (zh) 一种轴承套圈外壁毛刺清除装置
CN219403727U (zh) 一种重型曲轴抛光替代磨床的加工设备
CN213917588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石油套管加工用打磨装置
CN110315426B (zh) 杯体夹紧机构
CN219901414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轴承磨削装置
CN109249226A (zh) 一种数控铣床旋转工作台
CN215700806U (zh) 一种立式浮动旋转打磨抛光机构
CN219779924U (zh) 一种无刷电机及美甲打磨机
CN218856475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压力转子
CN219113759U (zh) 一种磨削用节能电主轴的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