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7561U - 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7561U
CN219187561U CN202320169687.6U CN202320169687U CN219187561U CN 219187561 U CN219187561 U CN 219187561U CN 202320169687 U CN202320169687 U CN 202320169687U CN 219187561 U CN219187561 U CN 219187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ispensing
conveying
workpiec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96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96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7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7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7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该输送装置包括机架、两个传输机构及变距机构,两个传输机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两个传输机构共同支撑并传输工件,其中一个传输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变距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丝杠、螺母及导向件,丝杠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机架转动连接,螺母旋拧于丝杠上并与另一个传输机构相固定,导向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导向件穿设于另一个所传输机构并与机架相固定,第一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丝杠转动,以实现输送装置输送不同规格的工件,通用性好。该点胶设备,通过应用点胶装置及上述输送装置,能够实现对工件较好的点胶效果。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背景技术
点胶设备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壳体和触摸屏组装工序,目的是将触摸屏粘贴组装在壳体上。
为了提高点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点胶设备通常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能与上下游设备对接,以实现对接上游设备将未点胶的工件自动输送至点胶设备,或者将已点胶的工件自动输送至下游设备。
现有的点胶设备如申请号为202210228455.3的在先专利的提供的点胶设备,其包括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传输机构,两条传输机构的间距固定不变,只能输送特定尺寸的工件,导致点胶设备存在通用性差的缺点。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能够实现不同规格的工件的输送,通用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设备,该点胶设备能够实现对工件较好的点胶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
两个传输机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传输机构共同支撑并传输工件,其中一个所述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变距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丝杠、螺母及导向件,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螺母旋拧于所述丝杠上并与另一个所述传输机构相固定,所述导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向件穿设于另一个所述传输机构并与所述机架相固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丝杠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丝杠平行布置;以及
第一换向部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环状传动带及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丝杠同轴固定,所述第一环状传动带围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外周且被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共同张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输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机架枢接;
两个支撑件,间隔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两个输送轮,两个所述输送轮与所述机架枢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驱动两个所述输送轮转动;
两个环状输送带,分别围设在对应的所述支撑件及所述输送轮的外周且被所述支撑件及所述输送轮共同张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丝杠平行布置;以及
第二换向部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环状传动带及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输送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二环状传动带围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外周且被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共同张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
侧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侧顶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能驱动所述侧顶件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
识别机构,包括识别组件及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识别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识别组件相对所述传输机构的姿态可调且能识别所述工件的信息。
点胶设备,包括:
承载装置,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工件;
点胶装置,被配置为对所述工件进行点胶;
清洁装置,被配置为对所述点胶装置进行清洁;
称重装置,被配置为对所述点胶装置的出胶量进行称重;
校准装置,被配置为对所述点胶装置的位置参数进行识别;
所述点胶设备还包括上述的输送装置;以及
搬运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工件进行转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承载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承载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承载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承载机构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工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点胶装置包括:
第二驱动机构,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第三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点胶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点胶机构沿所述第三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点胶机构被配置为给所述工件点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搬运装置包括:
搬运机构,包括吸附组件、负压组件及第三驱动组件,所述负压组件与所述吸附组件相连通,所述吸附组件能吸取所述工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搬运机构沿所述第三方向往复运动;
第四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搬运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机架、两个传输机构及变距机构,两个传输机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两个传输机构共同支撑并传输工件,其中一个传输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变距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丝杠、螺母及导向件,丝杠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机架转动连接,螺母旋拧于丝杠上并与另一个传输机构相固定,导向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导向件穿设于另一个所传输机构并与机架相固定,第一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丝杠转动,以实现输送装置输送不同规格的工件,通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胶设备,通过应用上述输送装置,能够对工件实现较好的点胶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工作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设备隐去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点胶设备;200、工件;
10、承载装置;11、第一驱动机构;12、承载机构;121、支架;122、摆桥;123、第三驱动件;124、第二驱动件;
20、点胶装置;21、第二驱动机构;22、第三驱动机构;23、点胶机构;24、视觉检测机构;
30、输送装置;31、传输机构;311、第二驱动组件;3111、第二驱动电机;3112、第二换向部件;31121、第二主动轮;31122、第二环状传动带;31123、第二从动轮;312、支撑件;313、输送轮;314、连接轴;315、环状输送带;316、第一连接件;317、第二连接件;3171、条形槽;32、侧顶机构;321、第一驱动件;322、侧顶件;33、变距机构;331、第一驱动组件;3311、第一驱动电机;3312、第一换向部件;33121、第一主动轮;33122、第一环状传动带;33123、第一从动轮;332、丝杠;333、螺母;334、导向件;34、机架;35、识别机构;351、识别组件;352、安装轴;353、安装件;
40、搬运装置;41、搬运机构;411、吸附组件;412、负压组件;413、第三驱动组件;42、第四驱动机构;
50、清洁装置;
60、称重装置;
70、校准装置;71、相机;72、镜头;73、光源;
80、机箱;
90、支撑台;91、支撑台本体;92、脚轮;93、脚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工作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设备100,该点胶设备100包括承载装置10、点胶装置20、清洁装置50、称重装置60、校准装置70、输送装置30及搬运装置40。工作时,由输送装置30接驳上游设备,将未点胶的工件200传输至点胶设备100中,搬运装置40将未点胶的工件200搬运至承载装置10,承载装置10将未点胶的工件200输送到点胶装置20的下方,点胶装置20移动到校准装置70处,校准装置70对点胶装置20的位置参数进行识别校准,保证点胶装置20的位置的精度,点胶装置20移动至工件200处对工件200进行点胶,承载装置10将已点胶的工件200输送至搬运装置40,搬运装置40将已点胶的工件200搬运至输送装置30,输送装置30接驳下游设备,将已点胶的工件200由点胶设备100输送至下游设备,点胶装置20移动至清洁装置50,清洁装置50通过无尘布卷料对点胶装置20进行清洁,避免点胶装置20粘附有胶水而影响下一次点胶的质量,清洁完成后点胶装置20移动至称重装置60上方,点胶装置20喷射胶水,称重装置60上的超精密电子秤对点胶装置20的出胶量进行称重,进而检测点胶装置20的出胶量是否异常,各个装置相互配合实现点胶设备100对工件200的自动化点胶。
如图1和图2所示,点胶设备100还包括支撑台90,支撑台90包括支撑台本体91,承载装置10、点胶装置20、清洁装置50、称重装置60、校准装置70、输送装置30及搬运装置40均设置在支撑台本体91上,支撑台本体91能够对承载装置10、点胶装置20、清洁装置50、称重装置60、校准装置70、输送装置30及搬运装置40实现稳定承载的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台90还包括脚轮92,该脚轮92设置在支撑台本体91的下方,可以使工作人员用较小的力就能够推动整个点胶设备100移动,便于工作人员将点胶设备100移动到预设位置。具体地,脚轮9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脚轮92对应设置在支撑台本体91的四角,便于点胶设备100移动的同时能够保持点胶设备100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脚轮9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能够实现稳定支撑点胶设备100且便于点胶设备100移动的效果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台90还包括脚杯93,该脚杯93设置在支撑台本体91的下方,脚杯93与支撑台本体91螺纹连接,脚杯93用于将支撑台本体91支撑在地面上。脚杯93可与脚轮92配合实现支撑台90的移动与固定,当脚杯93拧出支撑台本体91时,脚轮92离开地面,脚杯93承载支撑台本体91依据自身重力固定在预设位置,通过脚杯93调整支撑台本体91的相对地面的高度,可以使点胶设备100与可调高度内的任意上下游设备进行对接,适用性好,当脚杯93拧入支撑台本体91时,脚轮92接触地面,用户可根据需要移动点胶设备100,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如图1所示,点胶设备100还包括机箱80,机箱80设置在支撑台90周侧,点胶装置20设置在机箱80内,点胶作业在机箱80内完成,机箱80的设置能够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到点胶装置20内,能够保证点胶装置20工作环境的清洁度,避免灰尘影响点胶装置20对工件200的点胶质量。
结合图3~图5对输送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图5所示,输送装置30包括机架34及两个传输机构31,两个传输机构31沿Y方向(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传输机构31设置在机架34上,两个传输机构31共同支撑并传输工件200,实现将未点胶的工件200自动输送至点胶设备100,或者将已点胶的工件200自动输送至下游设备。
如图3~图5所示,传输机构31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11、两个支撑件312、两个输送轮313及两个环状输送带315,第二驱动组件311与机架34枢接,两个支撑件312间隔设置在机架34上,两个输送轮313与机架34枢接,两个环状输送带315分别围设在对应的支撑件312及输送轮313的外周且被支撑件312及输送轮313共同张紧,第二驱动组件311能驱动两个输送轮313转动,以使两个环状输送带315转动,实现两个环状输送带315自动输送工件200的效果,提高了输送装置30的自动化程度。
如图3~图5所示,第二驱动组件311包括第二驱动电机3111及第二换向部件3112,第二驱动电机3111设置在机架34上,第二驱动电机3111的第二输出轴与丝杠332平行布置,第二换向部件3112包括第二主动轮31121、第二环状传动带31122及第二从动轮31123,第二主动轮31121与第二输出轴同轴固定,第二从动轮31123与输送轮313同轴固定,第二环状传动带31122围设在第二主动轮31121与第二从动轮31123的外周且被第二主动轮31121与第二从动轮31123共同张紧,从而实现将第二驱动电机3111设置在机架34内侧,使得第二驱动组件311布局紧凑,达到输送装置30节省空间的效果。
如图3~图5所示,传输机构31还包括连接轴314,连接轴314沿Y方向延伸并与机架34枢接,连接轴314与两个输送轮313相固定,连接轴314与第二从动轮31123相固定。工作时,第二驱动电机3111驱动第二主动轮31121转动,第二主动轮31121通过第二环状传动带31122带动第二从动轮31123转动从而使连接轴314转动,进而使两个输送轮313带动环状输送带315转动,以实现两个环状输送带315同步转动,实现两个环状输送带315同步输送工件200的效果。
现有的两个传输机构31之间的间距固定不变,只能输送特定尺寸的工件200,当生产线更换不同的工件200时,需要更换输送装置30来适应不同的工件200尺寸,导致输送装置30存在通用性差、生产效率低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图5所示,输送装置30还包括变距机构33,变距机构33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31、丝杠332、螺母333及导向件334,丝杠332沿Y方向延伸且与机架34转动连接,其中一个传输机构31设置在机架34上,螺母333旋拧于丝杠332上并与另一个传输机构31通过第一连接件316相固定,导向件334沿Y方向延伸,导向件334穿设于第一连接件316并与机架34相固定,第一驱动组件331能驱动丝杠332转动,从而实现变距机构33自动调整两个传输机构31间距的目的,进而实现两个传输机构31传输不同尺寸的工件200的效果,通用性好,同时提高了输送装置30的工作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3~图5所示,第一驱动组件33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311及第一换向部件3312,第一驱动电机3311设置在机架34上,第一驱动电机3311的第一输出轴与丝杠332平行布置,第一换向部件3312包括第一主动轮33121、第一环状传动带33122及第一从动轮33123,第一主动轮33121与第一输出轴同轴固定,第一从动轮33123与丝杠332同轴固定,第一环状传动带33122围设在第一主动轮33121与第一从动轮33123的外周且被第一主动轮33121与第一从动轮33123共同张紧。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3311带动第一主动轮33121转动,第一主动轮33121通过第一环状传动带33122带动第一从动轮33123转动,第一从动轮33123带动丝杠332转动,从而实现将第一驱动电机3311设置在机架34内侧,使得第一驱动组件331布局紧凑,进一步提高输送装置30节省空间的效果。
如图3~图5所示,输送装置30还包括侧顶机构32,侧顶机构32包括第一驱动件321及侧顶件322,第一驱动件321可以为气缸,气缸包括本体和输出端,第一驱动件321的本体设置在机架34上,侧顶件322与第一驱动件3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驱动件321能驱动侧顶件322沿Y方向往复运动,其中,如图5所示,靠近侧顶机构32的支撑件312上开设有避让槽,侧顶件322在第一驱动件321的驱动作用下,能穿过避让槽侧推环状输送带315上的工件200,以调整工件200相对支撑件312的位置,避免工件200相对支撑件312的位置偏移,进而避免影响后续的点胶工序。
如图3~图5所示,输送装置30还包括识别机构35,识别机构35包括识别组件351、安装轴352及安装件353,安装件353通过安装轴352与传输机构31连接,识别组件351设置在安装件353上,识别组件351相对传输机构31的姿态可调且能识别工件200的信息。其中,识别组件351可以为读码器,工件200上设置有二维码或者条形码,通过扫描工件200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可记录工件200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信息,便于工件200的追踪及信息采集。
如图5所示,传输机构31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17,第二连接件317设置在支撑件312上,安装轴352通过紧固件设置在第二连接件317上,当紧固件未与第二连接件317连接时,安装轴352可绕其轴线转动,以使识别组件351相对机架34转动,当紧固件与第二连接件317连接时,将安装轴352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17上,便于快速调节识别组件351相对传输机构31的角度。第二连接件317设置有条形槽3171,条形槽3171沿X方向(第二方向)延伸,从而调整第二连接件317相对支撑件312沿X方向的位置,并通过紧固件(未图示)将第二连接件317固定在支撑件312上,进而调整识别组件351相对支撑件312沿X方向的位置,从而使识别组件351根据工件200上不同位置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可以调整到合适识别位置,进而实现识别组件351能更好的识别工件200的产品信息。
结合图2和图6对搬运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6所示,搬运装置40包括搬运机构41及第四驱动机构42,搬运机构41与第四驱动机构4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驱动机构42能驱动搬运机构41沿X方向往复运动,搬运机构41包括吸附组件411、负压组件412及第三驱动组件413,负压组件412与吸附组件411相连通,负压组件412能够产生负压吸附力以使吸附组件411能吸取工件200,第三驱动组件413沿Z方向(第三方向)延伸,第三驱动组件413能驱动搬运机构41沿Z方向往复运动,以使工件200完成传输机构31与承载装置10之间的转移,提高了点胶设备100的自动化程度。其中,第三驱动组件413可以为丝杠螺母结构,第四驱动机构42可以为丝杠螺母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6所示,搬运机构41设置有两个,两个搬运机构41沿X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一个搬运机构41完成将传输机构31上未点胶的工件200搬运至承载装置10上的上料动作,另一个搬运机构41将承载装置10上已点胶的工件200搬运至传输机构31上的下料动作,其中,上料动作与下料动作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搬运装置40的工作效率。
结合图2对点胶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点胶装置20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1、第三驱动机构22及点胶机构23,第二驱动机构21设置在支撑台90上且沿X方向延伸,第三驱动机构22设置在第二驱动机构21的输出端,第二驱动机构21能驱动第三驱动机构22沿X方向往复运动,第三驱动机构22沿Z方向延伸,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垂直,点胶机构23设置在第三驱动机构22的输出端,第三驱动机构22能驱动点胶机构23沿Z方向往复运动,点胶机构23能够自动给工件200点胶,进一步提高了点胶设备100的自动化程度。其中,第二驱动机构21可以为直线电机,第三驱动机构22可以为丝杠螺母结构。
如图2所示,点胶装置20还包括视觉检测机构24,视觉检测机构24设置在第三驱动机构22的输出端,视觉检测机构24用于工件200点胶位置的识别及工件200点胶质量的自动光学检测(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AOI),提高了点胶精度,同时AOI代替人工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结合图2和图7对承载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7所示,承载装置1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1及承载机构12,第一驱动机构11沿Y方向延伸,承载机构12设置在第一驱动机构11上,第一驱动机构11能驱动承载机构12沿Y方向往复运动,承载机构12能够承载工件200,以实现第一驱动机构11带动工件200在点胶工位和搬运工位切换。其中,第一驱动机构11可以为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具有高速度和高加速度,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如图7所示,承载机构12包括支架121、摆桥122、第三驱动件123及第二驱动件124,支架121设置在第一驱动机构11的输出端,第三驱动件123与支架121枢接,摆桥122转动连接于支架121上并与第三驱动件12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驱动件123能驱动摆桥122绕Y方向转动,第二驱动件124设置在摆桥122上,工件200设置在第二驱动件124的输出端,第二驱动件124能驱动工件200绕Z方向转动,由此,实现五轴点胶,以使点胶装置20能够对曲面的工件200点胶,进一步增加了点胶设备100的适用性。其中,第三驱动件123可以为伺服电机,第二驱动件124为DD马达。
在点胶过程中,若对点胶机构23更换了点胶针头,则需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整和矫正点胶针头位置参数,以实现点胶机构23对工件200的精准点胶。工作人员通常通过肉眼观察确认点胶针头位置,此方法不仅对工作人员调试手法要求极高,且人眼捕捉存在不准确现象,无法保证点胶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和图8所示,校准装置70包括相机71、镜头72和光源73,校准装置70设置有两个,两个校准装置70相互垂直,其中一个校准装置70沿X方向排布,另一个校准装置70沿Y方向排布,使得校准装置70可以自动捕捉到点胶机构23沿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位置参数,校准装置70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位置参数生成后传输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通过计算位置参数与原点位置关系,对点胶针头的位置进行补偿,从而保证点胶位置精度,极大的提高了调试效率,减少位置参数调试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提高了点胶设备100对工件200的点胶精度。
为了方便理解,结合图1~图8对点胶设备1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1)输送装置30接驳上游设备,通过传输机构31将工件200传输至搬运装置40,搬运装置40将工件200转移至承载机构12上,完成上料动作;
2)第一驱动机构11驱动承载机构12由搬运工位转移至点胶工位,视觉检测机构24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1及第三驱动机构22来到工件200上方,对工件200进行定位并抓取工件200需要点胶的位置,完成工件200的定位动作;
3)点胶机构23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1及第三驱动机构22移动至校准装置70处,校准装置70捕捉点胶机构23的位置参数,并传输到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对点胶机构23的位置进行校准和补偿,完成点胶机构23的校准动作;
4)点胶机构23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1及第三驱动机构22移动至点胶工位对工件200进行点胶,点胶过程中,根据点胶工艺实际需要第三驱动件123及第二驱动件124驱动工件200转动,完成点胶动作;
5)视觉检测机构24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1及第三驱动机构22移动至工件200上方,检测工件200是否点胶合格,完成检测动作;
6)第一驱动机构11驱动承载机构12由点胶工位转移至搬运工位,搬运装置40将工件200由承载机构12搬运至输送装置30,输送装置30接驳下游设备,完成下料动作;
7)点胶机构23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1及第三驱动机构22移动至清洁装置50处,清洁装置50对点胶机构23进行清洁,完成清洁动作;
8)点胶机构23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1及第三驱动机构22移动至称重装置60处,点胶机构23向称重装置60喷射胶水,称重装置60检测胶水重量是否异常,如果异常则需要工作人员或者控制组件对点胶机构23的出胶量进行校准,完成称重动作;
9)重复上述过程1)~过程8),直至完成全部工件200的点胶。
注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工作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工作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34);
两个传输机构(3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传输机构(31)共同支撑并传输工件(200),其中一个所述传输机构(31)设置在所述机架(34)上;
变距机构(33),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31)、丝杠(332)、螺母(333)及导向件(334),所述丝杠(33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机架(34)转动连接,所述螺母(333)旋拧于所述丝杠(332)上并与另一个所述传输机构(31)相固定,所述导向件(334)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向件(334)穿设于另一个所述传输机构(31)并与所述机架(34)相固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31)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丝杠(33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31)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3311),设置在所述机架(34)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11)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丝杠(332)平行布置;以及
第一换向部件(3312),包括第一主动轮(33121)、第一环状传动带(33122)及第一从动轮(33123),所述第一主动轮(33121)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从动轮(33123)与所述丝杠(332)同轴固定,所述第一环状传动带(33122)围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33121)与所述第一从动轮(33123)的外周且被所述第一主动轮(33121)与所述第一从动轮(33123)共同张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31)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311),与所述机架(34)枢接;
两个支撑件(312),间隔设置在所述机架(34)上;
两个输送轮(313),两个所述输送轮(313)与所述机架(34)枢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1)能驱动两个所述输送轮(313)转动;
两个环状输送带(315),分别围设在对应的所述支撑件(312)及所述输送轮(313)的外周且被所述支撑件(312)及所述输送轮(313)共同张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1)包括:
第二驱动电机(3111),设置在所述机架(34)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11)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丝杠(332)平行布置;以及
第二换向部件(3112),包括第二主动轮(31121)、第二环状传动带(31122)及第二从动轮(31123),所述第二主动轮(31121)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从动轮(31123)与所述输送轮(313)同轴固定,所述第二环状传动带(31122)围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31121)与所述第二从动轮(31123)的外周且被所述第二主动轮(31121)与所述第二从动轮(31123)共同张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
侧顶机构(32),包括第一驱动件(321)及侧顶件(322),所述第一驱动件(321)设置在所述机架(34)上且能驱动所述侧顶件(322)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
识别机构(35),包括识别组件(351)及安装件(353),所述安装件(353)设置在所述机架(34)上,所述识别组件(351)设置在所述安装件(353)上,所述识别组件(351)相对所述传输机构(31)的姿态可调且能识别所述工件(200)的信息。
7.点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装置(10),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工件(200);
点胶装置(20),被配置为对所述工件(200)进行点胶;
清洁装置(50),被配置为对所述点胶装置(20)进行清洁;
称重装置(60),被配置为对所述点胶装置(20)的出胶量进行称重;
校准装置(70),被配置为对所述点胶装置(20)的位置参数进行识别;
所述点胶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以及
搬运装置(40),被配置为将所述工件(200)进行转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10)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1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承载机构(12),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能驱动所述承载机构(12)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承载机构(12)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工件(2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装置(20)包括:
第二驱动机构(21),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第三驱动机构(22),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1)能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22)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22)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点胶机构(23),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22)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22)能驱动所述点胶机构(23)沿所述第三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点胶机构(23)被配置为给所述工件(200)点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点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40)包括:
搬运机构(41),包括吸附组件(411)、负压组件(412)及第三驱动组件(413),所述负压组件(412)与所述吸附组件(411)相连通,所述吸附组件(411)能吸取所述工件(200),所述第三驱动组件(41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搬运机构(41)沿所述第三方向往复运动;
第四驱动机构(4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搬运机构(41)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CN202320169687.6U 2023-02-09 2023-02-09 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Active CN219187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9687.6U CN219187561U (zh) 2023-02-09 2023-02-09 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9687.6U CN219187561U (zh) 2023-02-09 2023-02-09 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7561U true CN219187561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9687.6U Active CN219187561U (zh) 2023-02-09 2023-02-09 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7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50145B (zh) 一种曲面屏幕裂纹检测设备
CN104528038A (zh) 液晶模组分类包装装置
CN113423053B (zh) 一种蓝牙耳机自动化生产组装线
CN208800408U (zh) 一种转盘式小工件检测仪
CN112362676B (zh) 一种曲面屏幕裂纹检测设备
CN211014913U (zh) 一种液晶面板检测装置
CN108688866A (zh) 全自动手机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
CN219187561U (zh) 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CN111495775A (zh) 一种光学器件高精度且具有分类机构的组装成品检测机
CN211756936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测量设备
CN112453619A (zh) 一种自动芯片激光焊接点胶设备
CN209834994U (zh) 一种摆动夹持机械手和塑胶管视觉检测装置
CN218594751U (zh) 一种可自动检测的实时打印贴标设备
CN115488013B (zh) 一种玻璃屏幕上下料涂胶设备
CN111054644A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测量设备
CN217043248U (zh) 一种应用于遮光涂布工艺上的点胶设备
CN110390274A (zh) 指纹玻璃自动贴合方法
CN208888448U (zh) 一种用于光学镜头的自动组立装置
CN210411374U (zh) 指纹玻璃自动贴合设备
CN107907699A (zh) 一种全自动瑕疵检测装置
CN114274652A (zh) 贴附装置及贴附系统
CN211587340U (zh) 一种点胶机
CN108705889B (zh) 3c屏幕加工生产线
CN220496791U (zh) 一种坐姿式点胶视觉检测一体设备
CN216154236U (zh) 一种标签检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