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3718U - 自动摆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摆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73718U CN219173718U CN202320279767.7U CN202320279767U CN219173718U CN 219173718 U CN219173718 U CN 219173718U CN 202320279767 U CN202320279767 U CN 202320279767U CN 219173718 U CN219173718 U CN 2191737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er
- positioning
- fishing rod
- carrying
- automatic s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自动摆杆系统,包括机架、用于摆放鱼竿的移载车以及将鱼竿移放至移载车的移位摆放机构,所述移位摆放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左右两侧的X向移位装置、Y向移位装置以及随Y向移位装置上下移动的载物托条,所述X向移位装置包括X向滑轨和第一滑块,Y向移位装置包括Y向滑轨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Y向滑轨的安装立柱固定并沿X向滑轨移动,第二滑块与载物托条连接并可沿Y向滑轨上下移动,两组载物托条分别托举鱼竿的两端向位于X向滑轨之间的移载车输送鱼竿。本发明的自动摆杆系统能够将段涂后的鱼竿自动摆放至移载车上,无需涂漆操作者手工进行摆放,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增加移载车高度,提高移载车容量同时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渔具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自动摆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鱼竿尤其是台钓式鱼竿加工过程中鱼竿杆节末端需要经过多道涂漆加工(统称为段涂),如对防抱死凹槽进行涂漆、杆节结合处涂保护清漆等,每个工序涂漆后需要将鱼竿杆节摆放在移载车上送至下个工序进行涂漆或送至晾晒车间进行烘干。采用人工涂漆加工工艺时,涂漆操作者需要将鱼竿分层摆放在移载车上,摆杆效率低,且鱼竿运载车高度要方便操作者坐着将鱼竿摆放在鱼竿支架上,运载车不能太高,而限制运载车摆放鱼竿的量。晾晒过程需要时间较长,运载车的摆放鱼竿的量会影响晾晒车间使用效率。此外,机械化鱼竿段涂工艺的研发也需要提高段涂后摆杆的效率以满足工业流水线作业的需求。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自动摆杆系统,可将鱼竿自动摆放至移载车上,提高鱼竿加工的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自动摆杆系统,该系统能够将鱼竿摆放在移载车上,移载车高度不受操作者坐位高度限制,可容纳更多的鱼竿,该自动摆杆系统不仅提高摆杆的效率,而且能够节约鱼竿晾晒空间,提高车间利用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自动摆杆系统,包括机架、用于摆放鱼竿的移载车以及将鱼竿移放至移载车的移位摆放机构,所述移位摆放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左右两侧的X向移位装置、Y向移位装置以及随Y向移位装置上下移动的载物托条,所述X向移位装置包括X向滑轨和第一滑块,Y向移位装置包括Y向滑轨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Y向滑轨的安装立柱固定并沿X向滑轨移动,第二滑块与载物托条连接并可沿Y向滑轨上下移动,两组载物托条分别托举鱼竿的两端向位于X向滑轨之间的移载车输送鱼竿。
更优地,所述自动摆杆系统还包括用于暂存鱼竿的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架和位于固定支撑架上方的移载支撑架,固定支撑架两侧分别设有入料载物条A,移载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料载物条B,移载支撑架下方设有升降移载支撑架的升降气缸及前后移动移载支撑架的推进气缸。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气缸支架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经连接板A与移载支撑架连接,气缸支架经连接板B与推进气缸的缸体固定。
更优地,固定支撑架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鱼竿对齐机构,所述鱼竿对齐机构包括推动鱼竿的对齐挡板和推动对齐挡板向鱼竿移动的对齐气缸。
更优地,所述入料载物条A的前端设有导向条。
更优地, 所述自动摆杆系统还包括移载车定位机构,所述移载车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气缸和定位挡板,定位挡板与定位气缸连接,所述移载车上设置与定位挡板配合的限位机构。所述定位挡板包括连接固定部和定位部,连接固定部一侧与定位气缸连接,下端与定位滑块连接,定位滑块沿滑轨移动,定位部具有平面部和斜面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底板、限位块立板和轴承,限位块立板为L形,其下端与限位块底板固定,轴承固定在限位块立板和限位块底板之间,定位部的平面部和斜面部分别对限位块立板和轴承限位,从而对移载车进行定位。
更优地,所述移载车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后端两侧的固定立柱,两根固定立柱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导轨,第一移动立柱和第二移动立柱两端分别设有沿导轨移动的立柱滑块,第一移动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层设有向底座前端延伸的运载载物条。
更优地,载物托条、入料载物条A、入料载物条B及运载载物条上设有对鱼竿进行限位的V形限位槽。
更优地,位于同一侧的X向移位装置的X向滑轨为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X向滑轨,与上方X向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同步带连接,第一同步带驱动第一滑块沿X向滑轨移动;位于同侧的Y向移位装置的Y向滑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Y向滑轨,两个第二滑块经滑块连接板连接,滑块连接板与载物托条连接,滑块连接板与第二同步带轮连接,在第二同步带驱动下第二滑块沿Y向滑轨移动。
更优地,所述载物托条与移载调整板可调节连接,移载调整板与移载框架连接,移载框架与第二滑块连接。
更优地,所述机架上设有工作台,段涂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机架上还设有用于存放素材的料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自动摆杆系统能够将段涂后的鱼竿自动摆放至移载车上,无需涂漆操作者手工进行摆放,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增加移载车高度,便于存放提高移载车容量同时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自动摆杆系统应用示意图。
图2自动摆杆系统示意图(省略移载车)
图3移载机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移载车示意图。
图6移载车定位机构与限位机构示意图。
图7为限位机构示意图。
图8为定位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移载车,201底座,202固定立柱,203导轨,204第一移动立柱,205第二移动立柱,206立柱滑块,207运载载物条, 208把手,209限位机构,2091限位块底板,2092轴承,2093螺丝,2094限位块立板, 3移位摆放机构,301X向滑轨,302Y向滑轨,303移载框架,304移载调整板,3041连接孔,305载物托条,306第一滑块,307第二滑块,308第一同步带,309第二同步带,310滑块连接板,311第二电机,312第一主动轮,313第二主动轮,314第二从动轮,315载物托条固定板,4移载机构,401固定支撑架,402入料载物条A,403移载支撑架,404入料载物条B,405导向条,406升降气缸,407推进气缸,408气缸支架,409连接板A,410连接板B,411连接板C,412位置感应器,5鱼竿对齐机构,501对齐挡板,502对齐气缸,503对齐滑块,504对齐滑轨,6移载车定位机构, 601定位气缸,602Y型接头,603定位挡板,6031连接固定部,6032定位部,6033平面部,6034斜面部,604定位滑块,605定位滑轨,606定位支撑板,7工作台,8段涂机构,9料仓,10鱼竿,11V形限位槽。
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摆杆系统,包括机架1、用于摆放鱼竿的移载车2以及将鱼竿移放至移载车2的移位摆放机构3,所述移位摆放机构3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1左右两侧的X向移位装置、Y向移位装置以及随Y向移位装置上下移动的载物托条305,所述X向移位装置包括X向滑轨301和第一滑块306,Y向移位装置包括Y向滑轨302和第二滑块307,第一滑块306与Y向滑轨302的安装立柱固定并沿X向滑轨301移动,第二滑块307与载物托条305连接并可沿Y向滑轨302上下移动,两组载物托条305分别托举鱼竿的两端向位于X向滑轨301之间的移载车2输送鱼竿。载物托条305从鱼竿10的两端托举鱼竿10,并在X向移位装置和Y向移位装置的作用下沿X向(前后)、Y向(上下)移动,将段涂机构8段涂后的鱼竿放置在移载车2上,移载车2摆满鱼竿后运走,更换新的移载车2继续摆放鱼竿。
为了保证在鱼竿摆放过程中,运送的平稳性,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位于同一侧的X向移位装置的X向滑轨301为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X向滑轨301,与上方X向滑轨301配合的第一滑块306与第一同步带308连接,第一同步带308套设在第一主动轮312和第一从动轮上,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主动轮31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带308驱动第一滑块306沿X向滑轨301移动;位于同侧的Y向移位装置的Y向滑轨302为两个平行设置的Y向滑轨302,两个第二滑块307经滑块连接板310连接,滑块连接板310与载物托条305连接,滑块连接板310与第二同步带309轮连接,第二同步带309套设在第二主动轮313和第二从动轮314上,第二电机311驱动第一主动轮312转动,在第二同步带309驱动下第二滑块307沿Y向滑轨302移动。第一同步带308和第二同步带309工作相同,只是方向不同,图中省略或遮挡的第一电机和第一从动轮结构可参照第二电机311和第二从动轮314,仅安装位置不同。
参见图2,所述载物托条305经载物托条固定板315与移载调整板304可调节连接,移载调整板304与移载框架303连接,移载框架303与第二滑块307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移载调整板304排列多个连接孔3041,载物托条固定板315与不同的连接孔3041固定可调整载物托条305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长度鱼竿运载的需要。
为了使鱼竿摆放更为快捷、省力,自动摆杆系统还包括用于暂存鱼竿的移载机构4,参见图4,所述移载机构4包括固定支撑架401和位于固定支撑架401上方的移载支撑架403,固定支撑架401两侧分别设有入料载物条A402,移载支撑架403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料载物条B404,移载支撑架403下方设有升降移载支撑架403的升降气缸406及前后移动移载支撑架403的推进气缸407。在入料载物条A40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感应鱼竿的位置感应器412。所述升降气缸406安装在气缸支架408上,升降气缸406的活塞杆经连接板A409与移载支撑架403连接,气缸支架408经连接板B410与推进气缸407的缸体固定,而连接板C411对推进气缸407及固定支撑架401起支撑作用,连接板C411与机架1固定。推进气缸407入料载物条A402、入料载物条B404设有对鱼竿进行限位的V形限位槽11,鱼竿摆放在V形限位槽11中,所述入料载物条A402的前端设有导向条405,导向条405引导鱼竿摆放至入料载物条A402。当鱼竿摆放至入料载物条A402的第一个V形限位槽11,前端的位置感应器412感应到鱼竿到位,升降气缸406工作将移载支撑架403抬高,入料载物条B404上第一个V形限位槽11将鱼竿抬高与入料载物条B404分离,推进气缸407向前摆动推动入料载物条B404向前移动,然后升降气缸406带动移载支撑架403下降,鱼竿摆放至入料载物条A402的第二个V形限位槽11,推进气缸407带动移载支撑架403后退回位,等待输送下一根鱼竿,如此循环入料载物条A402的最后一个V形限位槽11摆放鱼竿后,后端的位置感应器412感应到鱼竿到位,入料载物条A402已摆满鱼竿,启动移位摆放机构3,载物托条305从两端托举鱼竿将鱼竿送至移载车2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支撑架401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鱼竿对齐机构5,鱼竿对齐机构5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鱼竿对齐机构5包括推动鱼竿的对齐挡板501和推动对齐挡板501向鱼竿移动的对齐气缸502。对齐挡板501下端设有对齐滑块503,在机架1上设有对齐滑轨504,对齐滑块503与对齐滑轨504配合沿对齐滑轨504移动,以确保对齐挡板50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所述移载车2包括底座201和设置在底座201后端两侧的固定立柱202,两根固定立柱202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导轨203,第一移动立柱204和第二移动立柱205两端分别设有沿导轨203移动的立柱滑块206,第一移动立柱204和第二立柱分层设有向底座201前端延伸的运载载物条207。第一移动立柱204和第二立柱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满足不同长度鱼竿摆放需要,无需针对不对长度鱼竿设计不同移载车2,使用范围广,便于节约成本。在固定立柱202上设有把手208,推送移载车2时方便抓握。
为了在摆放鱼竿过程中对移载车2进行准确定位,本实施例自动摆杆系统还包括移载车定位机构6,参见图6所述移载车定位机构6包括定位气缸601和定位挡板603,定位挡板603用Y型接头602与定位气缸601连接,在定位挡板603下方固定有定位滑块604,定位滑块604沿设置在定位支撑板606上的定位滑轨605移动,定位滑块604与定位滑轨605配合的结构对定位挡板603起限制、引导作用,保证定位挡板603移动过程不偏移。参见图8,定位挡板603包括连接固定部6031和定位部6032,连接固定部6031与定位滑块604及Y型接头602连接,而定位部6032与限位机构209配合进行定位。参见图6和图7所述移载车2上设置与定位挡板603配合的限位机构209,该限位机构209包括限位块底板2091、限位块立板2094和轴承2092,限位块底板2091固定在移载车2底座201前端,限位块立板2094为L形,其下端与限位块底板2091固定,螺丝2093穿过限位块立板2094上端、轴承2092及限位块底板2091将轴承2092固定在限位块立板2094和限位块底板2091之间,定位挡板603的定位部6032具有平面部6033和斜面部6034,平面部6033和斜面部6034分别对限位块立板2094和轴承2092限位,从而对移载车2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载物托条305、入料载物条A402、入料载物条B404及运载载物条207上设有对鱼竿进行限位的V形限位槽11,鱼竿摆放在V形限位槽11中。每个运载载物条207上V形限位槽11数量为载物托条305上V形限位槽11数量的n倍。
本实施例是以人工进行段涂为例,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7,段涂机构8安装在工作台7上,机架1上还设有用于存放素材的料仓9,如果采用自动段涂设备则省略料仓9及人工操作的段涂机构8,采用机械手将段涂后的鱼竿摆放在移载机构4,之后摆杆流程与上述相同。
本发明利用移载机构4对段涂后鱼竿进行暂存及摆放,移位摆放机构3的载物托条305每次可转移多根鱼竿,从上至下逐层依次向移载车2的运载载物条207摆放鱼竿10,其摆放效率高,采用机械摆放,移载车2可增加高度摆放容量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用于摆放鱼竿的移载车以及将鱼竿移放至移载车的移位摆放机构,所述移位摆放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左右两侧的X向移位装置、Y向移位装置以及随Y向移位装置上下移动的载物托条,所述X向移位装置包括X向滑轨和第一滑块,Y向移位装置包括Y向滑轨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Y向滑轨的安装立柱固定并沿X向滑轨移动,第二滑块与载物托条连接并可沿Y向滑轨上下移动,两组载物托条分别托举鱼竿的两端向位于X向滑轨之间的移载车输送鱼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摆杆系统还包括用于暂存鱼竿的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架和位于固定支撑架上方的移载支撑架,固定支撑架两侧分别设有入料载物条A,移载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料载物条B,移载支撑架下方设有升降移载支撑架的升降气缸及前后移动移载支撑架的推进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气缸支架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经连接板A与移载支撑架连接,气缸支架经连接板B与推进气缸的缸体固定;入料载物条A和入料载物条B上设有对鱼竿进行限位的V形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撑架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鱼竿对齐机构,所述鱼竿对齐机构包括推动鱼竿的对齐挡板和推动对齐挡板向鱼竿移动的对齐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载物条A的前端设有导向条。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摆杆系统还包括移载车定位机构,所述移载车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气缸和定位挡板,定位挡板与定位气缸连接,所述移载车上设置与定位挡板配合的限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挡板包括连接固定部和定位部,连接固定部一侧与定位气缸连接,下端与定位滑块连接,定位滑块沿滑轨移动,定位部具有平面部和斜面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底板、限位块立板和轴承,限位块立板为L形,其下端与限位块底板固定,轴承固定在限位块立板和限位块底板之间,定位部的平面部和斜面部分别对限位块立板和轴承限位,从而对移载车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车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后端两侧的固定立柱,两根固定立柱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导轨,第一移动立柱和第二移动立柱两端分别设有沿导轨移动的立柱滑块,第一移动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层设有向底座前端延伸的运载载物条;所述载物托条和运载载物条上设有对鱼竿进行限位的V形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X向移位装置的X向滑轨为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X向滑轨,与上方X向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同步带连接,第一同步带驱动第一滑块沿X向滑轨移动;位于同侧的Y向移位装置的Y向滑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Y向滑轨,两个第二滑块经滑块连接板连接,滑块连接板与载物托条连接,滑块连接板与第二同步带轮连接,在第二同步带驱动下第二滑块沿Y向滑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摆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托条与移载调整板可调节连接,移载调整板与移载框架连接,移载框架与第二滑块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79767.7U CN219173718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自动摆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79767.7U CN219173718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自动摆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73718U true CN219173718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59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79767.7U Active CN219173718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自动摆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73718U (zh) |
-
2023
- 2023-02-21 CN CN202320279767.7U patent/CN2191737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45427U (zh) | “工”型柔性夹具库 | |
CN102935471B (zh) | 带有全自动板料上料装置的精冲机 | |
CN110318088B (zh) | 直线式双侧升降自动上挂机 | |
CN216917358U (zh) | 用于倍速链流水线的顶升定位机构 | |
CN219173718U (zh) | 自动摆杆系统 | |
CN212424463U (zh) | 一种自动移载机 | |
CN213135543U (zh) | 白车身主线总拼切换系统 | |
CN210709078U (zh) | 模压瓦自动下料机 | |
CN116040353A (zh) | 自动摆杆系统 | |
CN114476479B (zh) | 一种智能料库及工作方法 | |
CN110329766B (zh) | 直线式并排双侧升降自动上挂机 | |
CN214526603U (zh) | 一种料盘上料及回收装置 | |
CN211077250U (zh) | 一种堆垛机及其动力臂机构 | |
CN210365766U (zh) | 一种升降滚筒定位输送机构 | |
CN209754334U (zh) | 一种能够实现单工位双车身焊接的焊装机构 | |
CN209834687U (zh) | 一种层装物料的上下料机构 | |
CN218753596U (zh) | 一种集装箱角柱组件上料系统 | |
CN215796553U (zh) | 一种用于关节式定子铁芯料框自动化移载定位机构 | |
CN217946757U (zh) | 一种多功能物料移栽机 | |
CN221396150U (zh) | 一种侧方轨道搬运式码垛机 | |
CN217102024U (zh) | 一种布匹缓存装置 | |
CN117226362B (zh) | 一种挂架上料装置及挂架焊接生产线 | |
CN219030964U (zh) | 一种工件搬运装置 | |
CN219155713U (zh) | 转角暂存机 | |
CN221643779U (zh) | 一种电芯搬运桁架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