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6390U - 顶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顶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6390U
CN219156390U CN202223395452.3U CN202223395452U CN219156390U CN 219156390 U CN219156390 U CN 219156390U CN 202223395452 U CN202223395452 U CN 202223395452U CN 219156390 U CN219156390 U CN 219156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ing
handrail
lever
rotation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54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昌吉
程同亮
黄袁亮
石伟依
王永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Hua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Hua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Hua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Hua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54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6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6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6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顶升机械结构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升装置。包括基座;杠杆件,所述杠杆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杠杆件用于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以使所述杠杆件的第一端抬升;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杠杆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端抬升的状态下支撑所述第一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托辊更换不便的问题,提高托辊更换效率。

Description

顶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顶升机械结构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码头、钢铁厂原料场大量使用皮带运输机等设备,由于皮带机作业线长,有时可达数十公里,皮带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就是各类托辊,其作用是托起胶带并随胶带一起转动,下层胶带(回程胶带)下部平行托辊间距布置约1.5m一个,一条皮带机少则几十个,多则数百个,由于其属于易损件,出现异常时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否则可能划伤胶带,严重的造成整条胶带撕裂报废。
更换平行下托辊一般三至四个人,使用撬杠将损坏托辊撬出,然后使用一根长棍托在胶带下面,长棍两端拴上绳套,用撬杠抬起长棍使胶带上抬,腾出空间把托辊的轴头卡入到下托辊吊耳槽口内,使用撬杠、长棍托起胶带时,撬杠容易滑脱,存在人员受伤的风险。现场工人有时缺工具、图省事,钻入皮带机下面,用身体背部顶起下皮带,既不安全,也不能坚持过久,极易造成人员受伤。
另外,由于皮带机通廊部分许多的是架空建设,更换托辊需拆回旧的,运送新的,人拉肩扛非常吃力,工人劳动强度较高。在通道上人工搬运新旧托辊时效率低,托辊容易失手脱落砸伤腿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托辊更换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顶升装置,包括:
基座;
杠杆件,所述杠杆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杠杆件用于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以使所述杠杆件的第一端抬升;
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杠杆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端抬升的状态下支撑所述第一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利用支撑件设置在杠杆件的第一端并在第一端被抬升后用于支撑第一端,避免第一端下落。根据该结构,运输机皮带被第一端抬升后其下方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操作空间,便于更换托辊。相较于现有技术,皮带被更稳定地抬升,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托辊的更换效率。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间隔最远的两末端;
其中一所述末端铰接于所述杠杆件,用于相对于所述杠杆件转动;
所述支撑件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所述杠杆件的转动平面。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选取支撑件相隔最远的两末端之一铰接于第一端并用于相对于杠杆件转动,可以适用在皮带下方空间较为狭小的工作场景中,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在皮带被提升的状态下,可通过转动支撑件为皮带提供最大的支撑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结构连接于所述杠杆件,用于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杠杆件转动,还用于分离于所述支撑件以开放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杠杆件转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通过设置紧固结构从而控制支撑件相对于杠杆件转动,在实现支撑件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相互联结,便于运输转移该顶升装置。
可选地,还包括顶升板;
所述顶升板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抵接于目标结构,所述第二表面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通过与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表面可以适配更多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皮带。在第一端被抬升的过程中,可转动的顶升板可以始终与皮带保持接触。以为皮带提供更稳定的支撑,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撬杠、长棍托起胶带时,撬杠容易滑脱,导致人员受伤的风险。第一表面还可以被设置为是适应于皮带的形状以实现二者更好地抵接。
可选地,还包括顶升连接件;
所述顶升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转动;
所述顶升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并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转动;
所述顶升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所述顶升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转动平面。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利用顶升连接件连接顶升板和第一端,顶升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可相对于顶升板和第一端进行转动且转动方向垂直。根据该结构,顶升板相对于第一端可以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转动,具有更进一步的转动自由度,可以进一步地以适当角度顶升皮带。
可选地,所述顶升连接件为棱柱结构;
所述第一端设置有适配于所述顶升连接件,并供所述顶升连接件插入的孔。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其顶升连接件被设置为是棱柱结构并在第一端设置有供顶升连接件插入的孔。利用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顶升连接件相对于第一端沿棱柱周向转动以调整方向的目的,还可以方便顶升板均衡受力并以特定的角度相对于第一端固定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移动装置;
所述移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基座并用于带动所述基座移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利用连接在基座上的移动装置可以便于整体的顶升装置移动,便于转换工作场景。
可选地,所述杠杆件的中部形成有用于存放零件的容纳腔。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利用其杠杆件中部设置的容纳腔可以用于存放新旧托辊,避免了人工搬运新旧托辊时效率低,托辊容易失手脱落砸伤腿脚的问题,具有显著的安全效益。
可选地,所述杠杆件包括顶升臂;
所述顶升臂铰接于形成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以用于使所述顶升臂全部翻折到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或全部翻折到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所述第一端形成于所述顶升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利用其杠杆件中部设置的容纳腔还可以收纳顶升臂。在不使用该顶升装置时,可以将顶升臂折叠并收入到容纳腔中,有效地减少了本装置的空间占用。
可选地,所述杠杆件包括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
所述第一扶手沿第一方向延伸,用于负载外力以使所述杠杆件转动;
所述第二扶手沿第二方向延伸,并铰接于所述第一扶手,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扶手在0°~180°的范围内转动;
在所述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夹角为0°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扶手全部位于所述第一扶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之内;
在所述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夹角为180°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第一扶手在第一方向的延伸范围之外;
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利用第一扶手负载外力可使杠杆件转动,第二扶手转动连接于第一扶手以在需要时转动至和第一扶手呈180°角的位置,并作为第一扶手的延长部分,起到更加省力的技术效果。或在不使用第二扶手时,将第二扶手隐藏收纳在第一扶手的延伸范围之内,减少整体装置的空间体积占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托辊更换不便的问题,提高托辊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板和顶升连接件连接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板和顶升连接件连接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基座;200、杠杆件;201、顶升臂;202、容纳腔;203、第一扶手;204、第二扶手;211、第一端;212、加强筋板;300、支撑件;400、顶升板;401、第一表面;402、第二表面;403、耳座;500、顶升连接件;600、移动装置;601、车轮;602、活动支腿;700、下层胶带;800、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顶升装置,包括基座100、杠杆件200和支撑件300。其中基座100用作支撑结构以安装杠杆件200,同时也为杠杆件200提供支点,杠杆件200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基座100。根据该结构可以知道,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其顶升原理本质是杠杆件200转动安装于基座100并形成杠杆结构,通过使杠杆件200相对于基座100转动以使杠杆件200的第一端211抬升。将目标结构连接至杠杆件200的第一端211时,可以通过第一端211的抬升带动目标结构抬升,实现该顶升装置的顶升功能。
可以理解的,由于杠杆原理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实施例中基座100和杠杆件200的形状可以不被限定。可以选用为是常规的结构形式。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基座100上形成转动轴,杠杆件200被设置为杆状结构并且中部转动连接于该转动轴的形式进行说明,前述的杠杆件200的第一端211可以是杆状结构的杠杆件200的一个末端。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00连接于杠杆件200,更具体地,支撑件300连接于杠杆件200的第一端211并用于在第一端211被抬升的状态下支撑第一端211。以目标结构为皮带运输机的下层胶带700为例,当下层胶带700需要被抬起时,将该顶升装置设置在下层胶带700的下方并将杠杆件200的第一端211与皮带抵接。转动杠杆件200以使第一端211抬升并进一步的抬升胶带以使其远离地面,在胶带被抬升至预定位置后,支撑件300作用于第一端211并使第一端211被支撑在预定位置,可以在胶带的下方形成一个稳定的工作空间,方便工人对损坏的托辊800进行更换,相较于现有技术,大大减少了更换托辊800所需要的工人数量,并且避免了使用撬杠、长棍托起胶带时,撬杠容易滑脱,导致人员受伤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00的作用是支撑第一端211使其保持在预定的高度,因此支撑件300的形状可以不被限制。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可以用于支撑第一端211即可。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支撑件300具有间隔最远的两末端,并且其中一个末端铰接于杠杆件200,以用于相对于杠杆件200转动,支撑件300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杠杆件200的转动平面。由前述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支撑件300的形状可以不被具体地限定。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支撑件300被选用为是杆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支撑件300间隔最远的两末端为杆状结构沿某一方向延伸的两末端。根据上述结构,当支撑件300的一个末端与杠杆件200的第一端211铰接时,另一个末端可以相对于第一端211做半径最大的转动,具有灵活的使用效果。
以运输机的下层胶带700为例,一般来说,下层胶带700距离地面具有一个确定高度的空间,当胶带需要被顶升时,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的第一端211伸入该空间内,并通过转动杠杆件200的方式使胶带被抬升并使胶带下方空间的高度增加。由此可知,胶带被抬升后下方空间的高度是大于被抬升前下方空间的高度。若使用一般的支撑结构对抬升后的第一端211进行支撑,则在第一端211进入胶带被抬升前的下方空间时,与第一端211连接的支撑件300不易进入该空间,导致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的使用效果较差。而将支撑件300其中的一个末端铰接于第一端211,则可以在第一端211伸入胶带的下方空间时,将支撑件300转动到一个恰当的角度,使支撑件300在竖直方向的宽度小于被抬升前胶带下方空间的高度,则可以使第一端211和支撑件300容易进入该下方空间。在随后胶带被顶升到预定高度后,还可以继续转动支撑件300使支撑件300间隔最远的两末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端211和地面,并且两个末端之间的连线方向垂直于地面,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支撑件300的高度,实现更好的支撑效果。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对支撑件300要求的是,支撑件300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可变的高度。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300还可以被变形地设置为是具有伸缩功能的结构件,例如伸缩杆等,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相较于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采用伸缩杆的实施例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2,顶升装置优选地还设置有紧固结构。具体地,紧固结构连接于杠杆件200,用于连接于支撑件300以限制支撑件300相对于杠杆件200转动,还用于分离于支撑件300以开放支撑件300相对于杠杆件200转动。根据该结构,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紧固结构的作用是避免支撑件300相对于杠杆件200自由转动,在实现支撑件300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增加整体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结,便于运输转移该顶升装置。
可以理解的,现有技术中一些常规的紧固结构都可以应用到该支撑件300和杠杆件200之间,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紧固结构可以是在支撑件300和杠杆件200上各设置有销孔并通过销轴连接支撑件300和杠杆件200,需要支撑件300转动时,取下销轴即可实现支撑件300的转动。不需要支撑件300转动时,通过将销轴插入到两个销孔内可以很好地实现二者的固定。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紧固结构还可以是由螺栓以及设置在支撑件300和杠杆件200上的螺纹孔形成;或者是支撑件300和杠杆件200之间紧密抵接,通过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尼形成紧固结构。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紧固结构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使用紧固结构实现本实施例目的的一些常规变形结构均应被认为是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顶升装置优选的还包括顶升板400,本实施例中顶升板400的作用在于增加第一端211和目标结构的接触面积,以使顶升过程更加稳定。具体地,顶升板400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401和第二表面402,其中第一表面401用于抵接于目标结构,第二表面40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211。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401的形状可以不被限定,可以是常规的形状如圆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的形状,第一表面401还可以是曲面或其他适配于目标结构的形状。以目标结构为运输机的下层胶带700为例,一般地,胶带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为了更好地对胶带形成顶升,第一表面401可以优选地被设置为是适配于皮带宽度的矩形形状,可以将皮带在宽度方向上整体顶升,具有更好的效果。
同样地,第二表面402的形状的也可以不被限定,可以是如第一表面401的矩形形状并且与第一表面401相互背离。本实施例中第二表面402的作用在于与第一端211转动连接,该结构设置的意义在于,由于杠杆件200是通过相对于基座100转动并使第一端211抬升,因此第一端211的抬升实质是以一个弧形路线转动,作用于运输机的皮带时,不能使皮带在一个方向上平稳地上升。而通过增设顶升板400并通过第二表面402和第一端211转动连接。可以使顶升板400在顶升目标结构的过程中,自发地调整相对于第一端211的转动角度,从而使第一表面401始终贴合于目标结构,使顶升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顶升板400的上述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升板400的转动平面被设置为是平行于第一端211的转动平面。可以更好地抵消第一端211沿弧线抬升所导致的不稳定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设置的顶升板400还具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即可以适应更为复杂的顶升工况,在具有不同的顶升位置的场景中,通过灵活调整顶升板400的角度可以使该顶升装置被很好地被适用,极大地拓展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上述设置有顶升板400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6,顶升装置优选的还包括有顶升连接件500。具体地,顶升连接件50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表面402,用于相对于第二表面402转动;顶升连接件50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端211,并用于相对于第一端211转动。根据该结构可以知道,顶升连接件500的作用使顶升板400相对于第一端211具有另一个转动平面,可以更进一步地贴合于目标结构。可以理解的,顶升连接件500的具体结构可以不被限定,本实施例中以顶升连接件500为杆状结构进行说明。
更具体的,在顶升板400上具有用于连接顶升连接件500的耳座403,顶升件的通过穿过该耳座403的转轴转动连接于顶升板400,可使顶升板400和顶升连接件500以转轴为中心相对转动。当然地,顶升连接件500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与第一端211连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顶升连接件500相对于第二表面402的转动平面应该被设置为是和顶升连接件500相对于第一端211的转动平面不同,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顶升连接件500相对于第二表面402的转动平面被设置为是垂直于顶升连接件500相对于第一端211的转动平面。可以覆盖更大的转动范围,以适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至图6,一些实施例中对顶升连接件500和第一端211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做出更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地,顶升连接件500被设置为是棱柱结构,杠杆件200的第一端211被设置为具有供第一端211插入的孔,该孔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顶升连接件500插入第一端211上所开设的孔即可实现二者的连接,当需要顶升连接件500相对于第一端211转动时,可以从第一端211上设置的孔中抽出顶升连接件500,沿圆周方向转动到合适角度以后,再将顶升连接件500插入到该孔中,即可实现顶升连接件500相对于第一端211的转动。上述结构设置的意义在于,顶升连接件500不仅可以相对于第一端211沿顶升连接件500的周向转动,还可以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与第一端211之间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在顶升过程中,使顶升板400保持相对稳定。
本实施例中,棱柱结构的顶升连接件500可以是三棱柱结构、四棱柱结构以及其他多边形的棱柱结构。对应的第一端211所开设的供顶升连接件500插入的孔的横截面形状被设置为是三边形、四边形以及其他适配于顶升连接件500的多边形形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顶升连接件500被设置为六棱柱结构,在第一端211上设置的供顶升连接件500插入的孔为六边形孔。可以理解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端211上所设置的供顶升连接件500插入的孔还可以是圆孔,作为对应,顶升连接件500可以被设置为是圆柱形的结构。与本实施例中顶升连接件500被设置为是六棱柱结构的实现方式相比,顶升连接件500设置为圆柱形结构的实现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顶升连接件500和第一端211之间的相对转动,但不容易使二者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具体工况的需要灵活选用。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顶升装置被优选的设置为还包括移动装置600。具体地,移动装置600连接于基座100并用于带动基座100移动。根据上述结构可以知道,本实施例中设置移动装置600的目的在于通过移动装置600方便移动整个顶升装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移动装置600的具体结构可以不被限定,任何可以实现移动功能并带动基座100移动的结构均可以应用于该基座100。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移动装置600设置为车轮601进行说明。
具体地,移动装置600为设置在基座100两侧的车轮601,两个车轮601通过车轮轴连接,一些实施例中,该车轮轴可以作为顶升装置的基座100,杠杆件200转动连接车轮轴,在这部分的实施例中,基座100上还可以设置有活动支腿602,请参阅图5,活动支腿602设置在基座100的两侧,通过转轴、弹簧等结构与基座100连接,平时活动支腿602处于竖直状态,配合于车轮601结构使基座100处于稳定状态。在该顶升装置需要被使用或移动时,扳动活动支腿602使其回收,一方面是可以确保转动杠杆件200时有足够的转动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该顶升装置的移动。当然地,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基座100也可以单独与车轮601的车轮轴设置,在这部分的实施例中,车轮601可以设置有多个并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不再赘述。
在上述设置有移动装置600的实施例基础上,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杠杆件200的中部形成有用于存放零件的容纳腔202。由于皮带运输机通廊部分许多的是架空建设,更换托辊800需拆回旧的,运送新的,因此在杠杆件200的中部形成有用于存放托辊800的容纳腔202,可以用于存放新旧托辊800,避免了人工搬运新旧托辊800时效率低,托辊800容易失手脱落砸伤腿脚的问题。由此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02的具体形状可以不被限定,满足存放托辊800的要求即可。一般来说根据皮带机通廊走道具有一定的宽度,设计的容纳腔202宽度满足通廊走道宽度即可,可以很好地解决通廊可以使用手推车运送托辊800的问题,容纳腔202的具体形状可以是球形腔体、方形箱体结构或其他形状的腔体结构,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容纳腔202为矩形腔体结构进行说明。
更具体地,容纳腔202可以设置为缺少顶面的矩形箱体结构。使用时将新的托辊800由顶面缺口放置在容纳腔202内,通过移动装置600带动顶升装置运输至目标位置,取出新托辊800并更换下旧托辊800,旧的托辊800再放置在容纳腔202中由顶升装置运输带离,具有灵活方便地使用特点。可以理解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容纳腔202还可以形成于基座100。具有与本实施例中相同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在杠杆件200中间区域形成有容纳腔202的实施例基础上。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杠杆件200具体地包括有顶升臂201并且顶升臂201铰接于形成所述容纳腔202的侧壁,以用于使所述顶升臂201全部翻折到所述容纳腔202的内部或全部翻折到所述容纳腔202的外部。本实施例中,顶升臂201的作用在于形成用于与目标结构连接的第一端211以实现顶升功能。在顶升装置不被使用时,顶升臂201可翻折结构的实现方式可以将顶升臂201折叠并收入到容纳腔202中,有效地减少了本装置的空间占用。为了加强顶升臂201的结构强度。一些实施例中,顶升臂201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板212,可以有效地提高顶升臂201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杠杆件200具体的还包括有第一扶手203和第二扶手204。其中第一扶手203沿第一方向延伸,用于负载外力以使杠杆件200转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杠杆件200相对于基座100转动所形成的杠杆结构为一种简单的杠杆结构形式,包括动力臂和阻力臂,下压动力臂可以使阻力臂抬升,同理下压阻力臂也可以使动力臂抬升。可以理解的,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顶升臂201即相当于阻力臂,而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扶手203和第二扶手204则相当于动力臂,下压第一扶手203和第二扶手204可以使第一端211抬升,实现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所要实现的顶升功能。
一般来说,第一扶手203可以任意方向延伸,因此,第一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均可以通过对第一扶手203施加外力以使第一端211被抬升。本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第一扶手203沿着远离第一端211的方向延伸,可以有效地增加顶升装置的动力臂长度,起到省力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扶手204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地增加动力臂的长度。具体地,第二扶手204沿第二方向延伸,并铰接于所述第一扶手203,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扶手203在0°~180°的范围内转动;在第一扶手203和第二扶手204夹角为0°的状态下,第二扶手204全部位于第一扶手203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之内,在第一扶手203和第二扶手204夹角为180°的状态下,第二扶手204的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一扶手203在第一方向的延伸范围之外。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大程度地使第二扶手204起到增加动力臂长度的效果。第二方向最好是被设置为平行于第一方向。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其第二扶手204转动连接于第一扶手203,以在需要时转动至和第一扶手203呈180°角的位置,并作为第一扶手203的延长部分,起到更加省力的技术效果。或在不使用第二扶手204时,将第二扶手204隐藏收纳在第一扶手203的延伸范围之内,减少整体装置的空间体积占用。
将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结合到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得到一个具有多个特点的顶升装置,将其应用于皮带输送机以顶升下层胶带700并更换损坏托辊800的过程为:
容纳腔202内装入新托辊800→顶升装置推运至更换处→顶升臂201向前翻转,装上顶升板400→顶升装置插入胶带下方空间并靠近待更换的托辊800旁边→第二扶手204向后翻转,活动支腿602收起→下压第二扶手204和第一扶手203,胶带顶升到位→转动支撑件300以支撑胶带→拆下损坏托辊800→安装新托辊800→转动支撑件300并收起,胶带回位压住托辊800→顶升装置退出→把损坏托辊800装入容纳腔202→拖运到指定位置,完成托辊800更换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杠杆件,所述杠杆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杠杆件用于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以使所述杠杆件的第一端抬升;
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杠杆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端抬升的状态下支撑所述第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具有间隔最远的两末端;
其中一所述末端铰接于所述杠杆件,用于相对于所述杠杆件转动;
所述支撑件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所述杠杆件的转动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结构连接于所述杠杆件,用于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杠杆件转动,还用于分离于所述支撑件以开放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杠杆件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顶升板;
所述顶升板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抵接于目标结构,所述第二表面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顶升连接件;
所述顶升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转动;
所述顶升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并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转动;
所述顶升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所述顶升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转动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升连接件为棱柱结构;
所述第一端设置有适配于所述顶升连接件,并供所述顶升连接件插入的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移动装置;
所述移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基座并用于带动所述基座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杠杆件的中部形成有用于存放零件的容纳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杠杆件包括顶升臂;
所述顶升臂铰接于形成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以用于使所述顶升臂全部翻折到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或全部翻折到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所述第一端形成于所述顶升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杠杆件包括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
所述第一扶手沿第一方向延伸,用于负载外力以使所述杠杆件转动;
所述第二扶手沿第二方向延伸,并铰接于所述第一扶手,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扶手在0°~180°的范围内转动;
在所述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夹角为0°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扶手全部位于所述第一扶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之内;
在所述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夹角为180°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第一扶手在第一方向的延伸范围之外;
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CN202223395452.3U 2022-12-16 2022-12-16 顶升装置 Active CN219156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5452.3U CN219156390U (zh) 2022-12-16 2022-12-16 顶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5452.3U CN219156390U (zh) 2022-12-16 2022-12-16 顶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6390U true CN219156390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5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5452.3U Active CN219156390U (zh) 2022-12-16 2022-12-16 顶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6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9998B (zh)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物料搬运装置
CN111232542A (zh) 货物装卸用搬运装置
US11479450B2 (en) Telescoping jack for lifting large capacity trucks
CN219156390U (zh) 顶升装置
CN115571674A (zh) 一种提高卸货效率的绿色物流用物流车卸货装置
CN111099507A (zh) 一种物流管理用重物转运装置
CN110525911A (zh) 轮胎自动装车系统
CN216611401U (zh) 一种模块化自行式物料车
CN214778645U (zh) 一种重载智能装车机
CN211496115U (zh) 一种液压装车装置
CN212981824U (zh) 一种装卸货平台
CN108341373A (zh) 一种可折叠升降台
CN208700440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运输辅助装置
CN214275204U (zh) 一种便携式储能装置
CN220814803U (zh) 一种用于阶梯处的辅助操作平台
CN113404274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可折叠式升降操作台
CN210012544U (zh) 一种简易抬举装置
JPH10324425A (ja) 荷役装置及び荷役方法
CN221027413U (zh) 一种升降架
US11591193B2 (en) Telescoping jack for lifting large capacity trucks
CN204896871U (zh) 一种机场升降装卸平台承载传输机构
CN214527934U (zh) 一种滚筒堆高车
CN203638108U (zh) 传送平台传动滚轮升降装置
CN220117036U (zh) 高空作业平台的运输设备
CN219792352U (zh) 一种升降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