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3763U -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3763U
CN219133763U CN202122914259.5U CN202122914259U CN219133763U CN 219133763 U CN219133763 U CN 219133763U CN 202122914259 U CN202122914259 U CN 202122914259U CN 219133763 U CN219133763 U CN 219133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yre
rail
lifting
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142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心利
曹伟
杨怀勇
李世龙
周磊明
严峰
范平清
邹方祥
何湘健
刘振华
袁文进
周文军
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Changyuan Zhizhuang Co ltd
Xinyun Em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2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Changyuan Zhizhuang Co ltd
Xinyun Em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2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Changyuan Zhizhuang Co ltd, Xinyun Em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2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Changyuan Zhizhu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142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3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3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3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涉及铁路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液压支腿、轮胎走行系统和过轨走行系统,并通过液压支腿的支撑使得牵引车在轮胎走行模式、过轨走行模式之间任意切换,使得轨道牵引车具有更好的适应有轨道行走和公路行走,在实现快速转场、提高行车效率的基础上,也对过轨走行系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背景技术
轨道牵引车是一种用于铁轨上的运输动力设备,其用于轨道运输车辆或者其他轨道运输设备的搬运牵引。国内现有履带式长钢轨牵引车和车轮式长钢轨牵引车两种机型,分别适用于有砟道床和无砟道床的轨道铺设,对于无砟道床来说,在铺设时往往需要采用车轮式长钢轨牵引车,车轮式牵引车能与地面产生足够大的摩擦,以拉动材料,但是在施工结束后,退出轨道时,车轮会对刚刚建好的道床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牵引车退出道床时容易损坏道床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包括:
车架,在车架上设置有液压支腿;
过轨走行系统,包括前轮对结构和后轮对结构,所述前轮对结构包括连杆折臂机构,所述连杆折臂机构一端设置在车架底端,另一端设置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上设置有用于与铁轨内侧面和顶面接触的第一轮对,所述连杆折臂机构调整第一轮对绕连根折臂机构与车架的连接点转动以收放第一轮对,所述后轮对结构包括转动折臂机构,所述转动折臂机构转动的设置在车架底端,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铁轨内侧面和顶面接触的第二轮对,所述转动折臂机构带动第二轮对绕转动折臂机构与车架的连接点转动以收放第二轮对;
轮胎走行系统,前轮胎走行结构和后轮胎走行结构,所述前轮胎走行结构包括轮胎升降机构和轮胎变跨机构,所述轮胎变跨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轮胎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变跨结构上以调整两个所述轮胎升降机构之间的距离,所述轮胎升降机构的活动端穿过所述轮胎变跨机构后设置有轮胎机构,所述轮胎机构包括轮胎横梁,所述轮胎横梁设置在轮胎升降机构的下方并与轮胎升降机构的活动端连接,所述轮胎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回转轴承,所述回转轴承连接于轮胎辅助件,所述轮胎辅助件上设置有第一轮胎,所述轮胎横梁上还设置有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油缸一端与所述轮胎横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胎辅助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油缸可带动轮胎辅助件相对轮胎横梁发生转动,所述后轮胎走行结构包括两个第二轮胎,两个第二轮胎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优选的,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有轨条牵引系统,所述轨条牵引系统包括角度牵引连杆机构,所述角度牵引连杆机构一端设置在车架上,另一端设置有牵引横梁,所述牵引横梁内套设有牵引伸缩梁,两个所述牵引伸缩梁分别伸出牵引横梁的两端,所述牵引横梁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内轨夹具,两个内轨夹具沿牵引横梁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两个内轨夹具之间连接有固定轨距连杆,所述牵引伸缩梁上设置有外轨夹具,两个外轨夹具之间的距离通过牵引伸缩梁调整。
优选的,所述转动折臂机构还包括转动折臂油缸,所述转动折臂油缸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折臂机构铰接,所述第一轮对为从动轮,所述第二轮对为主动轮。
优选的,所述轮胎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导柱和升降导套,所述升降导柱套设在升降导套中,所述升降导套设置在所述轮胎变跨机构上,所述升降导套、升降导柱均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升降导套与所述升降导柱可通过限位件插入所述限位孔中限制升降导套与升降导柱之间的总高度,所述升降导套的外部还设置有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一端设置在所述升降导套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升降导柱上。
优选的,所述轮胎变跨机构包括变跨导套和变跨导柱,所述变跨导柱滑动设置在所述变跨导套内,所述变跨导套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升降导套设置在所述变跨导柱上,所述轮胎机构设置在所述变跨导柱上。
优选的,所述轮胎辅助件包括圆筒件,所述圆筒件在曲面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以与所述回转轴承连接,所述圆筒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轮胎设置在所述圆筒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轮胎电机和减速器,所述轮胎电机设置在所述圆筒件内,所述轮胎电机与所述轮胎本体通过所述减速器连接并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将过轨走行系统以及轮胎走行系统两种模式组合,使得轨道牵引车具有更好的适应有轨道行走和公路行走,在实现快速转场、提高行车效率的基础上,也通过过轨走行系统减轻了对新修建道床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轮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后轮对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前轮走行结构的第一视角图;
图5是前轮走行结构的第二视角图;
图6是第一轮胎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轮胎与轮胎辅助件的连接剖视图;
图8是后轮胎走行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轨条牵引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11-液压支腿;
3-过轨走行系统、31-前轮对结构、311-连杆折臂机构、3111-第一连杆、3112-第二连杆、3113-第三连杆、3114-连杆折臂油缸、312-转向架、313-第一轮对、32-后轮对结构、321-转动折臂机构、3211-折臂加强筋、3212-折臂、3213-转动折臂油缸、322-轮对电机、323-第二轮对;
4-轮胎走行系统、41-前轮胎走行结构、411-轮胎升降机构、4111-升降导柱、4112-升降导套、4113-升降油缸、4114-轮胎横梁、412-轮胎变跨机构、4121-变跨导套、4122-变跨导柱、4123-变跨油缸、413-第一轮胎机构、4131-回转轴承、4132-轮胎辅助件、41321-圆筒件、41322-连接件、4133-第一轮胎、41331-轮胎本体、41332-轮胎电机、41333-轮胎减速器、4134-转向油缸、42-后轮胎走行结构、421-第二轮胎机构、4211-第二轮胎;
5-轨条牵引系统、51-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1-第一牵引连杆、512-第二牵引连杆、513-第三牵引连杆、514-第四牵引连杆、515-调整油缸、52-牵引横梁、53-牵引伸缩梁、54-内轨夹具、55-固定轨距连杆、56-联动拉杆、57-外轨夹具、58-横移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包括车架1、过轨走行系统3、轮胎走行系统4以及控制系统,其中过轨走行系统3、轮胎走行系统4以及控制系统均设置在车架1上,并且通过前述的三种系统可以进行切换不同的走行模式,使得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可以完成不同的操作要求,适应无砟轨道和/或有砟轨道的线路。
如图2、3,在前述提及的过轨走行系统3包括前轮对结构31和后轮对结构32,其中前轮对结构31包括连杆折臂机构311、连杆折臂机构311的一端连接设置在车架1上,另一端设置有转向架312、转向架312上设置有第一轮对313。连杆折臂机构311用于转动收起第一轮对313。连杆折臂机构311包括第一连杆3111、第二连杆3112,所述第一连杆3111和第二连杆3112的第一端间隔的铰接在车架1上,第一连杆3111的第二端铰接有第三连杆3113,第三连杆3113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112铰接,第二连杆3112的第二端铰接前述的转向架312。第一轮对313设置在转向架312上。转向架312采用两轴架构心盘承载式的结构。连杆折臂机构311还包括连杆折臂油缸3114,连杆折臂油缸3114的固定端铰接在车架1上,活动端与第一连杆3111的第二端铰接。连杆折臂油缸3114通过伸缩收起或者释放第一轮对313。
后轮对结构32包括转动折臂机构321,转动折臂机构321包括折臂3212和折臂加强筋3211,两个折臂3212间隔设置,折臂加强筋3211设置在两个折臂3212之间。两个折臂3212的第一端铰接于车架1上,第二端铰接有第二轮对323。转动折臂机构321还包括转动折臂油缸3213,转动折臂油缸3213的固定端铰接在车架1上,活动端铰接在折臂加强筋3211上。转动折臂油缸3213通过伸缩收起或者释放第二轮对323。第二轮对323由轮对电机322驱动
前述的控制系统与连杆折臂机构311、转动折臂机构321、第二轮对323信号连接。
第一轮对313和第二轮对323通过连杆折臂机构311以及转动折臂机构321可以实现升降,当第一轮对313和第二轮对323被收起后,可以依靠连杆折臂机构311和转动折臂机构321提供维持收起的作用力,也可以手动的通过花篮螺栓固定在车架1上。
如图4-8,前述的轮胎走行系统4包括前轮胎走行结构41和后轮胎走行结构42,其中前轮胎走行结构41包括轮胎升降机构411和轮胎变跨机构412,具体而言,轮胎变跨机构412设置在车架1上,轮胎升降机构411设置在轮胎变跨机构412上,轮胎变跨机构412可以调整两个轮胎升降机构411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两个设置在轮胎升降机构411中的第一轮胎4133之间的距离,实现变跨功能。
轮胎变跨机构412包括变跨导套4121,变跨导套4121设置在车架1上,变跨导套4121的长度方向与车架1的长度方向垂直。优选的,变跨导套4121优选的有方形管。在变跨导套4121中套设有变跨导柱4122,两个变跨导柱4122可以从变跨导套4121的端部伸出,前述的轮胎升降机构411设置在变跨导柱4122上。轮胎变跨机构412还包括变跨油缸4123,变跨油缸4123的固定端设置在变跨导套4121上,变跨油缸4123的活动端设置在变跨导柱4122上,变跨油缸4123拉动变跨导柱4122以调整变跨导柱4122伸出变跨导套4121端面的长度。
在两个变跨导柱4122上分别设置有轮胎升降机构411。其中,轮胎升降机构411包括升降导套4112、升降导柱4111,升降导套4112与变跨导柱4122连接,升降导柱4111设置在升降导套4112内。升降导套4112的外缘设置有升降油缸4113,升降油缸4113的固定端与升降导套4112连接,升降油缸4113的活动端与升降导柱4111连接。在升降导柱4111和升降导套4112的侧面均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与升降导套4112的轴向方向相同。升降导柱4111与升降导套4112可以通过限位件的插入限制升降导套4112与升降导柱4111的总高度。优选的限位件为销轴。
在升降导柱4111的下端设置有轮胎横梁4114,轮胎横梁4114上设置有回转轴承4131,回转轴承4131与轮胎横梁4114固定连接,在回转轴承4131上还设置有第一轮胎机构413,第一轮胎机构413包括轮胎辅助件4132,轮胎辅助件4132与回转轴承4131连接,轮胎辅助件4132包括圆筒件41321和连接件41322,其中连接件41322第一端与回转轴承4131连接,第二端与圆筒件41321连接,圆筒件41321水平设置。圆筒件41321内设置有第一轮胎4133。连接件41322上还铰接有转向油缸4134,转向油缸4134的活动端与连接件41322铰接,转动油缸的固定端设置在轮胎横梁4114上。转动油缸拉动连接件41322转动,保证第一轮胎4133可以转动。
第一轮胎4133包括轮胎本体41331、轮胎电机41332和轮胎减速器41333,其中,轮胎电机41332固定设置在圆筒件41321内,轮胎电机41332的输出端与轮胎减速器41333连接,轮胎减速器41333与轮胎本体41331连接,轮胎电机41332驱动轮胎本体41331转动。优选的,轮胎减速器41333嵌入在轮胎本体41331内。
后轮胎走行结构42包括两个第二轮胎机构421,第一轮胎机构413与第二轮胎机构421结构相同,但第二轮胎机构421不包括转向油缸4134。两个第二轮胎4211通过轮胎辅助件4132与轮胎升降机构411连接。两个第二轮胎4211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轮胎机构413之间的距离。
前述的控制系统与变跨油缸4123、升降油缸4113、轮胎电机41332信号相连。
在前述的车架1还包括液压支腿11,至少四个液压支腿11设置在车架1上,或者设置在底盘平台21上。液压支腿11的固定端采用球铰头的方式与车架1或者底盘平台21连接,方便适应不平的地面。在液压支腿11伸出时,将车架1顶起,实现不同走行模式之间的切换。
如图9,本申请还包括用以拖拽的轨条牵引系统5,轨条牵引系统5设置在车架1的尾端,包括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该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一端设置在车架1上,另一端设置有牵引横梁52。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包括第一牵引连杆511和第二牵引连杆512,第一牵引连杆511与第二牵引连杆512平行设置,其中第一牵引连杆511固定设置在车架1上,第二牵引连杆512设置在牵引横梁52上。第三牵引连杆513和第四牵引连杆5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牵引连杆511和第二牵引连杆512铰接构成形状可变的四边形。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牵引横梁52的两端。在两组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之间还设置有调整油缸515,调整油缸515的固定端设置在车架1上,活动端设置在牵引横梁52上。通过调整油缸515的伸缩可以调整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的角度。优选的,牵引横梁52为方形管。
进一步的,在牵引横梁52内套设有牵引伸缩梁53,牵引伸缩梁53分别伸出牵引横梁52的两端,在牵引横梁52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内轨夹具54,两个内轨夹具54可以相对牵引横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需要固定两个内轨夹具54时,只需在两者之间设置固定轨距连杆55即可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确定。在牵引伸缩梁53上设置有外轨夹具57,两个外轨夹具57之间的距离通过牵引伸缩梁53调整,而牵引伸缩梁53与牵引横梁52通过横移油缸58驱动。内轨夹具54与外轨夹具57之间可拆卸设置有联动拉杆56。内轨夹具54用于承轨槽处的长轨条铺设,外轨夹具57用于长钢轨的放散。当使用内轨夹具54时,断开固定轨距连杆55,利用横移油缸58驱动牵引伸缩梁53,通过联动拉杆56使得外轨夹具57与内轨夹具54成为一体,从而使内轨可以横向联动。
优选的,在牵引横梁52上还设置有若干的L型的货叉。各个货叉间隔排列。
前述的控制系统与调整油缸515信号连接。
控制系统可以采用PLC进行控制,控制系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本申请包括如下的模式切换:
1..当无砟道床施工结束时,由轮胎行走模式切换至切换至过轨行走模式;
2..准备进入无砟道床施工时,由过轨行走模式切换至轮胎行走模式。
在前述的模式下,本申请还可以利用轨条牵引系统5夹持并牵引钢轨,完成的放散流程。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1),在车架(1)上设置有液压支腿(11);
过轨走行系统(3),包括前轮对结构(31)和后轮对结构(32),所述前轮对结构(31)包括连杆折臂机构(311),所述连杆折臂机构(311)一端设置在车架(1)底端,另一端设置有转向架(312),所述转向架(312)上设置有用于与铁轨内侧面和顶面接触的第一轮对(313),所述连杆折臂机构(311)调整第一轮对(313)绕连根折臂(3212)机构与车架(1)的连接点转动以收放第一轮对(313),所述后轮对结构(32)包括转动折臂机构(321),所述转动折臂机构(321)转动的设置在车架(1)底端,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铁轨内侧面和顶面接触的第二轮对(323),所述转动折臂机构(321)带动第二轮对(323)绕转动折臂机构(321)与车架(1)的连接点转动以收放第二轮对(323);
轮胎走行系统(4),前轮胎走行结构(41)和后轮胎走行结构(42),所述前轮胎走行结构(41)包括轮胎升降机构(411)和轮胎变跨机构(412),所述轮胎变跨机构(412)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轮胎升降机构(411)设置在所述轮胎变跨机构(412)上以调整两个所述轮胎升降机构(411)之间的距离,所述轮胎升降机构(411)的活动端穿过所述轮胎变跨机构(412)后设置有轮胎机构,所述轮胎机构包括轮胎横梁(4114),所述轮胎横梁(4114)设置在轮胎升降机构(411)的下方并与轮胎升降机构(411)的活动端连接,所述轮胎横梁(41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回转轴承(4131),所述回转轴承(4131)连接于轮胎辅助件(4132),所述轮胎辅助件(4132)上设置有第一轮胎(4133),所述轮胎横梁(4114)上还设置有转向油缸(4134),所述转向油缸(4134)一端与所述轮胎横梁(411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胎辅助件(4132)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油缸(4134)可带动轮胎辅助件(4132)相对轮胎横梁(4114)发生转动,所述后轮胎走行结构(42)包括两个第二轮胎(4211),两个第二轮胎(4211)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
轨条牵引系统(5),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尾端,用以夹持并牵引钢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条牵引系统(5)包括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所述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一端设置在车架(1)上,另一端设置有牵引横梁(52),所述牵引横梁(52)内套设有牵引伸缩梁(53),两个所述牵引伸缩梁(53)分别伸出牵引横梁(52)的两端,所述牵引横梁(52)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内轨夹具(54),两个内轨夹具(54)沿牵引横梁(52)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两个内轨夹具(54)之间连接有固定轨距连杆(55),所述牵引伸缩梁(53)上设置有外轨夹具(57),两个外轨夹具(57)之间的距离通过牵引伸缩梁(53)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折臂机构(321)还包括转动折臂油缸(3213),所述转动折臂油缸(3213)一端与车架(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折臂机构(321)铰接,所述第一轮对(313)为从动轮,所述第二轮对(323)为主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升降机构(411)包括升降导柱(4111)和升降导套(4112),所述升降导柱(4111)套设在升降导套(4112)中,所述升降导套(4112)设置在所述轮胎变跨机构(412)上,所述升降导套(4112)、升降导柱(4111)均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升降导套(4112)与所述升降导柱(4111)可通过限位件插入所述限位孔中限制升降导套(4112)与升降导柱(4111)之间的总高度,所述升降导套(4112)的外部还设置有升降油缸(4113),所述升降油缸(4113)一端设置在所述升降导套(4112)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升降导柱(4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变跨机构(412)包括变跨导套(4121)和变跨导柱(4122),所述变跨导柱(4122)滑动设置在所述变跨导套(4121)内,所述变跨导套(4121)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升降导套(4112)设置在所述变跨导柱(4122)上,所述轮胎机构设置在所述变跨导柱(41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辅助件(4132)包括圆筒件(41321),所述圆筒件(41321)在曲面上设置有连接件(41322),所述连接件(41322)用以与所述回转轴承(4131)连接,所述圆筒件(41321)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轮胎(4133)设置在所述圆筒件(413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胎(4133)包括轮胎本体(41331)、轮胎电机(41332)和减速器,所述轮胎电机(41332)设置在所述圆筒件(41321)内,所述轮胎电机(41332)与所述轮胎本体(41331)通过所述减速器连接并传动。
CN202122914259.5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Active CN219133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4259.5U CN219133763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4259.5U CN219133763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3763U true CN219133763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4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14259.5U Active CN219133763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3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263628A (en) Bogie suspension for convertible railway-highway vehicle
EP0682148B1 (de) Anlage zum Transportieren von Gleisjochen
US6021719A (en) Mobile track vehicle
US4184425A (en) Self-propelled module builder
CN201400057Y (zh) 公铁两用轨道辅设牵引车
WO2006056251A9 (de) Portalkran zum transportieren von gleisjochen
US4979247A (en) Railroad track renewal train
FI74664C (fi) Foerflyttningsanordning.
CN102070097B (zh) 一种自由移动门座塔式起重机
JPS6026882B2 (ja) 路面兼軌道走行可能な軌道整正機械
WO2012006912A1 (zh) 具有自行走液压底盘的砂浆车
CN114074902B (zh) 一种轨道平移式施工升降工作台
CN112281557A (zh) 铺轨机以及轨道施工方法
DD256890A5 (de) Anlage zum aufnehmen oder verlegen, sowie transportieren von gleisjochen
CN211642352U (zh) 一种多功能液压驱动铁路专用车底盘
CN201816502U (zh) 公路防撞护栏抢修车
CN219133763U (zh)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CZ273487A3 (en) Mobile device for removing or lying, as well as transport of track panels
CN106938650A (zh) 一种可曲线收放的双向小车
CN110341802B (zh) 一种多功能液压驱动铁路专用车底盘
CN219406058U (zh) 一种履带、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CN219134343U (zh) 一种履带、轮胎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CN110862018A (zh) 一种具有轨道与道路两用行走功能的铺轨起重机
CN216272992U (zh) 一种公铁两用液压升降车
US4222332A (en) Truck mounted railroad crane main bed fr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