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6034U - 烹饪器具的盖体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盖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26034U CN219126034U CN202223202697.XU CN202223202697U CN219126034U CN 219126034 U CN219126034 U CN 219126034U CN 202223202697 U CN202223202697 U CN 202223202697U CN 219126034 U CN219126034 U CN 219126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fixing ring
- sealing ring
- plate
- cov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烹饪器具的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组件,内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盖上,所述内盖组件包括上固定圈、第一密封圈、盖板和下固定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环状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裹所述盖板的边缘并被所述上固定圈和所述下固定圈夹持。解决了目前盖板工艺复杂且适配性差的问题。利用第一密封圈上插接部对盖板的周边进行包裹固定,使盖板固定在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之间,从而在盖板的周边无需再设置复杂的连接结构,进而盖板可选择的材料种类也更加丰富。在盖板厚度调整后,只需要调整密封圈上插接部的尺寸就可以适配多种不同厚度的盖板,而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尺寸可以不用调整,从而提高了内盖组件对不同厚度盖板的适配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烹饪器具的盖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为了改善烹饪后食物的口感,在其盖体内增加加热元件,从而增加对内胆中的食物进行顶部加热,让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获得更好的口感。但是目前在盖体内增加加热元件的方案中,加热元件都是固定在盖体内,不方便拆卸,这对后期维护造成很大的麻烦。
于是设计出可以拆卸的内盖组件,将加热元件固定在内盖组件中,在需要清洗时可以将内盖组件从外盖中拆出,内盖组件包括朝向内胆的盖板、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盖板固定在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之间,盖板需要在周边设置多个固定装置与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固定连接,造成盖板制造工艺复杂,并且盖板的厚度调整后需要更换新尺寸的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烹饪器具的盖体,具有结构简单的盖板,并且可以适配多种不同厚度的盖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烹饪器具的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盖上,所述内盖组件包括上固定圈、第一密封圈、盖板和下固定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环状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裹所述盖板的边缘并被所述上固定圈和所述下固定圈夹持。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盖板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包裹在所述盖板的边缘上。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上固定圈上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有从所述插接部向所述盖板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从盖板的两侧夹紧所述盖板。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第一抵接部紧贴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与所述盖板相抵。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下固定圈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上固定圈的第二卡槽,所述上固定圈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内盖组件径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槽过盈配合。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卡槽靠近所述内盖组件中心一侧的侧壁夹持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下固定圈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夹持所述下固定圈。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和转接板,所述第二密封圈装夹于所述下固定圈和所述转接板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装夹于所述转接板和所述上固定圈之间。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转接板包括上抵接部、承接部和连接在上抵接部与承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内盖组件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上抵接部装夹于所述上固定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承接部和所述上固定圈分别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下两侧夹紧所述第一密封圈。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盖体中,所述盖板为玻璃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第一密封圈包裹盖板的边缘并被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夹持,解决了目前盖板工艺复杂且适配性差的问题。利用第一密封圈上插接部对盖板的周边进行包裹固定,而且通过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夹持,使盖板固定在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之间,从而在盖板的周边无需再设置复杂的连接结构,进而盖板可选择的材料种类也更加丰富。另外,由于盖板周边被第一密封圈包裹,在盖板厚度调整后,只需要调整密封圈上插接部的尺寸就可以适配多种不同厚度的盖板,而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尺寸可以不用调整,从而提高了内盖组件对不同厚度盖板的适配性。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盖板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包裹在所述盖板的边缘上。通过开设第一卡槽,更方便的包裹盖板的边缘,并且可以无需工具操作将整个盖板的边缘都包裹。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固定圈上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有从所述插接部向所述盖板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从盖板的两侧夹紧所述盖板。通过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相互夹紧在内盖组件高度方向上对盖板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抵接部紧贴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与所述盖板相抵。有利于减少第一抵接部与盖板之间的间隙,增加第一抵接部与盖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平稳的对盖板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下固定圈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上固定圈的第二卡槽,所述上固定圈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内盖组件径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槽过盈配合。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卡槽的配合,依靠相互间的摩擦力,实现上固定圈、下固定圈和第一密封圈的连接,而无需使用卡扣等连接方式,简化了上固定圈、下固定圈和第一密封圈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卡槽靠近所述内盖组件中心一侧的侧壁夹持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对下固定圈的第二卡槽的侧壁夹持,从而增大第一密封圈与下固定圈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两者固定连接的牢固度。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下固定圈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夹持所述下固定圈。通过第二夹持部和第二卡接部从内盖组件的高度方向夹紧下固定圈,防止下固定圈和第一密封圈在高度方向上分离。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和转接板,所述第二密封圈装夹于所述下固定圈和所述转接板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装夹于所述转接板和所述上固定圈之间。另一种内盖组件结构,增加了第二密封圈方便与烹饪器具的内胆进行密封,同时增加了转接板方便对第二密封圈进行固定,将第二密封圈夹在下固定圈和转接板之间,而转接板夹在转接板和上固定圈之间,让转接板起到承接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转接板包括上抵接部、承接部和连接在上抵接部与承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内盖组件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上抵接部装夹于所述上固定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承接部和所述上固定圈分别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下两侧夹紧所述第一密封圈。具体的转接板结构,通过上抵接部压住第二密封圈,利用承接部承托第一密封圈,从而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盖板为玻璃盖板。玻璃盖板让加热元件更好的对内胆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同时还可以阻挡内胆中的食物或者其他异物接触到加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盖体中内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盖体实施例一中内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盖体实施例一中内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盖体中第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盖体实施例二中内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盖体实施例二中内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盖体中盖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盖体中盖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固定圈100、第一抵接部110、第一卡接部120;
第一密封圈200、插接部210、第一卡槽220、第二抵接部230、第二卡接部240、第一夹持部250、第二夹持部260;
盖板300、直边310;
下固定圈400、第二卡槽410;
第二密封圈500;
转接板600、上抵接部610、承接部620、连接部630。
【具体实施方式】
烹饪器具的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盖上,所述内盖组件包括上固定圈、第一密封圈、盖板和下固定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环状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裹所述盖板的边缘并被所述上固定圈和所述下固定圈夹持。采用第一密封圈包裹盖板的边缘并被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夹持,解决了目前盖板工艺复杂且适配性差的问题。利用第一密封圈上插接部对盖板的周边进行包裹固定,而且通过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夹持,使盖板固定在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之间,从而在盖板的周边无需再设置复杂的连接结构,进而盖板可选择的材料种类也更加丰富。另外,由于盖板周边被第一密封圈包裹,在盖板厚度调整后,只需要调整密封圈上插接部的尺寸就可以适配多种不同厚度的盖板,而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尺寸可以不用调整,从而提高了内盖组件对不同厚度盖板的适配性。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2所示,烹饪器具的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组件,外盖包括面盖和衬盖,面盖位于衬盖外侧,内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外盖上,内盖组件与外盖的可拆卸安装方式有多种,如卡扣式、插接式等等,本实施例中内盖组件采用卡扣式与衬盖进行安装固定,在内盖组件的一端设置卡板,对应的衬盖上设置卡槽,而在衬盖上还设有内盖卡扣,用于锁住内盖组件,从而实现内盖组件与外盖的可拆卸安装。
内盖组件包括上固定圈100、第一密封圈200、盖板300和下固定圈400,上固定圈100、第一密封圈200和下固定圈400都为圆环形,第一密封圈200采用具有弹性的密封材料制造,如橡胶或者硅胶材质,第一密封圈200包括环状的插接部210,插接部210包裹在盖板300的边缘,由于第一密封圈200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在包裹时可以产生一定弹性形变后包裹住插接部210,在利用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夹持插接部210,对插接部210施加一定压力实现对盖板300的固定,由于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是夹持插接部210,因此,盖板300的周边可以设置成平直状态,而无需在盖板300的周边再设置其他结构的连接结构,并且在盖板300厚度改变后,可以通过更改不同尺寸插接部210的第一密封圈200进行适配,而无需对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进行尺寸调整,扩大了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的适用范围,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对于内盖组件的具体组成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情况: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5所示,内盖组件包括上固定圈100、第一密封圈200、盖板300和下固定圈400,插接部210上开有朝向盖板300的第一卡槽220,第一卡槽220的形状与盖板300外周壁的形状相适配,第一卡槽220的横截面成矩形,可以减少对盖板300外周的加工,同时减少第一卡槽220与盖板300之间的间隙,增大第一密封圈200与盖板30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盖板300出现位移。并且,第一卡槽220将盖板300的边缘完整的包裹,也就是第一卡槽220也是圆环形,在被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夹紧时,可以让盖板300周圈受力均匀。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从插接部210的上下两侧夹紧插接部210,对插接部210施压,从而实现对盖板300的固定,而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以卡接方式连接进行介绍。
进一步,上固定圈100上设有第一抵接部110,第一抵接部110朝向下固定圈400方向延伸凸出,直接抵接在盖板300的顶面上。而在第一密封圈200上设有从插接部210想盖板300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230,第二抵接部230位于盖板300的下方,从而使第一抵接部110和第二抵接部230配合,进一步对盖板300进行限位。如果要调整盖板300的厚度,只需要更改不同尺寸的第二抵接部230厚度即可,而不需要调整上固定圈100的结构。第二抵接部230可以与第一卡槽220一体成型,以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的牢固度。
再进一步,第二抵接部230紧贴第一卡槽220的开口与盖板300相抵,所谓紧贴第一卡槽220的开口是指第二抵接部230是从第一卡槽220的开口位于盖板300下方的侧壁直接向盖板300的中心方向延伸,尽量增大第二抵接部230与盖板300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二抵接部230与盖板300之间的摩擦力,更好的对盖板300进行限位。
另一方面,下固定圈400设有开口朝向上固定圈100的第二卡槽410,上固定圈100设有朝向下固定圈400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接部120,第一密封圈200包括连接在插接部210上的第二卡接部240,第一卡接部120和第二卡接部240沿内盖组件径向并排排列,然后与第二卡槽410过盈配合。这也是实现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卡接的具体方式,利用第一密封圈200的弹性特性,将第一卡接部120和第二卡接部240并排设置,也就是第一卡接部120位于外圈,而第二卡接部240位于内圈,然后让第二卡接部240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后,将并排设置的第一卡接部120和第二卡接部240塞入第二卡槽410中,从而实现第一卡接部120、第二卡接部240与第二卡槽410的过盈配合,固定住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的相对位置,同时产生足够的挤压力夹持盖板300。
第一密封圈200还包括与第一夹持部250连接的第二夹持部260,第二夹持部260位于下固定圈400的下方,也就是利用第二夹持部260和第二卡接部240夹住下固定圈400,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圈200和下固定圈400之间的相互连接牢固度,而第二夹持部260和第一夹持部250之间可以绕过下固定圈400的内侧壁连接在一起。如果是基于第一密封圈200上设有第二抵接部230的方案,则第二夹持部260可以直接与第二抵接部230固定连接。
而在第二夹持部260上还可以连接密封唇,密封唇也位于下固定圈400的下方,用于与烹饪器具的内胆边缘形成密封,更好的对内胆中的食物进行烹饪。
上述方案中盖板300的材料不限,如图9、图10所示,可以为玻璃或者微晶板,也可以是网状结构或者设置其他有利于烹饪的结构。相对于以往的盖板300,本实施例中的盖板300边缘为直边310,也就是边缘可以做成平直形状,无需在盖板300上设置其他与固定圈或者密封圈卡接的部件,因此,盖板300的材料种类得以扩展,制造难度大大降低,并且盖板300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后,无需改动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的尺寸,只要相应的调整第一密封圈200的尺寸即可,增加了零件的通用性。
实施例二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白盖组件包括上固定圈100、第一密封圈200、盖板300、第二密封圈500、转接板600和下固定圈400。第一密封圈200还是包覆在盖板300的边缘并被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夹持,第一密封圈2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密封圈200只有插接部210,第二密封圈500主要与烹饪器具的内胆进行密封,而转接板600则在第一密封圈200和第二密封圈500之间起连接作用。第二密封圈500和转接板600也均为圆环形,第二密封圈500装夹于下固定圈400和转接板600之间,第一密封圈200装夹于转接板600和上固定圈100之间,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之间还是扣接连接。并且,通过调整转接板600的高度,也可以实现上固定圈100到盖板300在内盖组件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调整,从而增加设计的灵活性而无需改变除转接板600以外内盖组件中其他部件的尺寸。
具体的,转接板600包括上抵接部610、承接部620和连接在上抵接部610和承接部620之间的连接部630,连接部630沿内盖高度方向设置,上抵接部610沿内盖径向从连接部630的顶端向外延伸,下抵接部沿内盖的径向从连接的底端向内盖中心方向延伸,上固定圈100上设有沿内盖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一抵接部110,第一抵接部110抵接在第一密封圈200的插接部210的顶端,第一密封圈200的插接部210的底端则抵接在转接板600的承接部620上。另外转接板600的上抵接部610还被第二密封圈500的上部和上固定圈100夹持,第二密封圈500的上部和下固定圈400相互扣接,而第二密封圈500的下部设有密封唇。上固定圈100和下固定圈400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或者扣接方式固定,从而实现对盖板300的固定,并且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一密封圈200是夹持在上固定圈100和转接板600的承接部620之间,因此,在盖板300的边缘也可以设置成平直形状,并且在盖板300的厚度改变后,通过调整第一密封圈200上插接部210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节,可以无需改变其他部件的尺寸,保证了其他部件的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的盖板300同样可以采用玻璃盖板或者微晶板等材质制造的板状结构。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烹饪器具的盖体,包括外盖和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包括上固定圈、第一密封圈、盖板和下固定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环状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裹所述盖板的边缘并被所述上固定圈和所述下固定圈夹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盖板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包裹在所述盖板的边缘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圈上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有从所述插接部向所述盖板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从盖板的两侧夹紧所述盖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紧贴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与所述盖板相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圈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上固定圈的第二卡槽,所述上固定圈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内盖组件径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槽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卡槽靠近所述内盖组件中心一侧的侧壁夹持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下固定圈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夹持所述下固定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和转接板,所述第二密封圈装夹于所述下固定圈和所述转接板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装夹于所述转接板和所述上固定圈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包括上抵接部、承接部和连接在上抵接部与承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内盖组件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上抵接部装夹于所述上固定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承接部和所述上固定圈分别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下两侧夹紧所述第一密封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玻璃盖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2697.XU CN219126034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烹饪器具的盖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2697.XU CN219126034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烹饪器具的盖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26034U true CN219126034U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6563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02697.XU Active CN219126034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烹饪器具的盖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26034U (zh) |
-
2022
- 2022-11-29 CN CN202223202697.XU patent/CN2191260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26034U (zh) | 烹饪器具的盖体 | |
CN210568656U (zh) | 一种加热装置 | |
CN107669136B (zh) | 一种活动盖板组件、电饭煲上盖结构和电饭煲 | |
CN21266159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686887U (zh) | 一种可拆盖和烹饪器具 | |
CN220572032U (zh) | 一种烹饪锅和空气炸锅装置 | |
CN215838434U (zh) | 可拆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1795806U (zh) | 一种密封可靠的烹饪器具 | |
CN209996029U (zh) | 一种烹饪器具的显示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1985016U (zh) | 一种安装可靠的液体加热器 | |
CN220588094U (zh) | 一种厨具盖子结构 | |
CN219000067U (zh) | 可拆盖组件、盖体、烹饪器具 | |
CN211212585U (zh) | 壶盖及养生壶 | |
CN210540835U (zh) | 一种密封可靠的烹饪器具 | |
CN218683820U (zh) | 烹饪器具的盖体 | |
CN216797319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0468842U (zh) | 快装式充电器 | |
CN219940316U (zh) | 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20378870U (zh) | 密封圈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6020452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943879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596390U (zh) | 密封圈、盖组件、料理杯及料理机 | |
CN219374424U (zh) | 烹饪器具的上盖结构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0212748U (zh) | 杯盖及料理机 | |
CN210961660U (zh) | 一种食品加工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