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2289U -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2289U
CN219122289U CN202222834639.2U CN202222834639U CN219122289U CN 219122289 U CN219122289 U CN 219122289U CN 202222834639 U CN202222834639 U CN 202222834639U CN 219122289 U CN219122289 U CN 219122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lectric energy
casing
phase electric
energy 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46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惠
赵琦
刘申
易善鹤
吴押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yuan Apparatus And Inst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yuan Apparatus And Inst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yuan Apparatus And Inst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yuan Apparatus And Inst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346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2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2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2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涉及三相电能表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顶端中部与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耳;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筒体与L型杆,第一筒体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两侧,且第一筒体呈对称分布;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便捷快速的连接固定,从而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了便利,且在后期拆卸时无需借助工具进行作业,进而实现便捷拆卸的目的,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便捷快速的二次固定,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在后期拆卸时同样实现了无工具拆卸,使用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相电能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三相电能表是以检测三相交流电为主的电表,而三相交流电则是电能的输送方式之一,一般将其简称为三相电。
当前所使用三相电能表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大多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而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存在不便于快速连接固定的缺陷,且在后期拆卸时需借助工具进行作业,使用存在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螺栓固定连接方式存在不便于快速连接固定的缺陷以及在后期拆卸时需借助工具进行作业、使用存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顶端中部与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两侧均设有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机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机构;
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筒体与L型杆,第一筒体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两侧,且第一筒体呈对称分布,第一筒体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滑动板,滑动板上一体成型有推杆,且推杆滑动贯穿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上贯穿开设有通槽,且推杆滑动卡设在通槽内,且相邻滑动板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活动卡设在第一筒体的内腔中,且弹簧远离滑动板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滑动板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柱,L型杆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上,且L型杆呈对称结构,L型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槽,限位柱能够与限位板活动接触,且限位柱能够滑动插设在限位槽内,限位板远离L型杆的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斜面,且限位柱能够与第一斜面活动接触。
使用时,使用者可将零部件固定在第一壳体内并将第一壳体固定在合适位置,然后使用者可将连接线进行固定连接,随后使用者可手持第二壳体并将限位板对准对应两个限位柱之间,之后使用者可向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逐步推动第二壳体,当限位柱与第一斜面相接触时,相邻限位柱将沿着对应第一斜面做背向运动,从而能够带动相邻滑动板做背向运动,进而能够挤压对应弹簧,且当相邻限位柱与限位板的侧面相接触时间沿着其侧面滑动,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紧密贴合时,此时限位板对限位柱的限制消失,随后弹簧将通过对应滑动板带动对应限位柱复位,从而能够使限位柱插入对应限位槽内。
优选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筒体与卡杆,第二筒体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且第二筒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侧杆,侧杆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转动套接有转环,且转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扭簧,扭簧活动套设在侧杆上,且扭簧远离转环的一端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转环上一体成型有转板,且转板转动贯穿第二筒体,第二筒体上贯穿开设有穿槽,转板转动插设在穿槽内,转板远离转环的一端开设有卡槽,卡杆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上,且卡杆能够活动卡设在卡槽内,转板远离转环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且卡杆能够与第二斜面活动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便捷快速的连接固定,从而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了便利,且在后期拆卸时无需借助工具进行作业,进而实现便捷拆卸的目的;
2、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便捷快速的二次固定,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在后期拆卸时同样实现了无工具拆卸,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11、连接耳;2、第二壳体;3、第一连接机构;31、第一筒体;32、L型杆;33、滑动板;34、弹簧;35、限位柱;36、限位板;37、限位槽;38、第一斜面;39、推杆;310、通槽;4、第二连接机构;41、第二筒体;42、卡杆;43、侧杆;44、转环;45、扭簧;46、转板;47、卡槽;48、穿槽;49、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端中部与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耳11,连接耳11的设置使用为第一壳体1的固定提供了便,利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两侧均设有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机构4;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筒体31与L型杆32,所述第一筒体31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第一筒体31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筒体31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滑动板33,所述滑动板33上一体成型有推杆39,且推杆39滑动贯穿第一筒体31,所述第一筒体31上贯穿开设有通槽310,且推杆39滑动卡设在通槽310内,通过推杆39与通槽310的配合使用,为滑动板33的移动调节提供了便利,且相邻滑动板33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4,所述弹簧34活动卡设在第一筒体31的内腔中,且弹簧34远离滑动板33的一端与第一筒体31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滑动板33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柱35,所述L型杆32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且L型杆32呈对称结构,所述L型杆3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6,且限位板36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槽37,所述限位柱35能够与限位板36活动接触,且限位柱35能够滑动插设在限位槽37内,所述限位板36远离L型杆32的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斜面38,且限位柱35能够与第一斜面38活动接触,第一斜面38的设置使用为限位板36推动限位柱35移动调节提供了便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用者可将零部件固定在第一壳体1内并将第一壳体1固定在合适位置,然后使用者可将连接线进行固定连接,随后使用者可手持第二壳体2并将限位板36对准对应两个限位柱35之间,之后使用者可向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侧逐步推动第二壳体2,当限位柱35与第一斜面38相接触时,相邻限位柱35将沿着对应第一斜面38做背向运动,从而能够带动相邻滑动板33做背向运动,进而能够挤压对应弹簧34,且当相邻限位柱35与限位板36的侧面相接触时间沿着其侧面滑动,当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紧密贴合时,此时限位板36对限位柱35的限制消失,随后弹簧34将通过对应滑动板33带动对应限位柱35复位,从而能够使限位柱35插入对应限位槽37内。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包括第二筒体41与卡杆42,所述第二筒体41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且第二筒体4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侧杆43,所述侧杆43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转动套接有转环44,且转环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扭簧45,所述扭簧45活动套设在侧杆43上,且扭簧45远离转环4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转环44上一体成型有转板46,且转板46转动贯穿第二筒体41,所述第二筒体41上贯穿开设有穿槽48,所述转板46转动插设在穿槽48内,所述转板46远离转环44的一端开设有卡槽47,所述卡杆42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且卡杆42能够活动卡设在卡槽47内,所述转板46远离转环4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49,且卡杆42能够与第二斜面49活动接触,第二斜面49的设置使用为卡杆42推动转板46转动调节提供了便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卡杆42将随第二壳体2同步移动,且当卡杆42与第二斜面49相接触时将随对应第二斜面49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带动对应转板46转动,进而能够带动对应转环44转动并扭转对应扭簧45,当卡杆42与转板46的侧壁相接触将沿着其侧边滑动,且当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紧密接触时卡杆42对转板46的限制消失,此时转板46在对应扭簧45的带动下将进行反向转动,从而能够使卡杆42插入对应卡槽47内。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可将零部件固定在第一壳体1内并将第一壳体1固定在合适位置,然后使用者可将连接线进行固定连接,随后使用者可手持第二壳体2并将限位板36对准对应两个限位柱35之间,之后使用者可向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侧逐步推动第二壳体2,当限位柱35与第一斜面38相接触时,相邻限位柱35将沿着对应第一斜面38做背向运动,从而能够带动相邻滑动板33做背向运动,进而能够挤压对应弹簧34,且当相邻限位柱35与限位板36的侧面相接触时间沿着其侧面滑动,当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紧密贴合时,此时限位板36对限位柱35的限制消失,随后弹簧34将通过对应滑动板33带动对应限位柱35复位,从而能够使限位柱35插入对应限位槽37内;
在此期间,卡杆42将随第二壳体2同步移动,且当卡杆42与第二斜面49相接触时将随对应第二斜面49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带动对应转板46转动,进而能够带动对应转环44转动并扭转对应扭簧45,当卡杆42与转板46的侧壁相接触将沿着其侧边滑动,且当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紧密接触时卡杆42对转板46的限制消失,此时转板46在对应扭簧45的带动下将进行反向转动,从而能够使卡杆42插入对应卡槽47内,进而能够将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进行便捷稳定的连接固定,且在后期需要拆卸第二壳体2时仅需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反向手动作业即可,无需借助工具进行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两侧均设有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机构(4);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筒体(31)与L型杆(32),所述第一筒体(31)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第一筒体(31)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筒体(31)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滑动板(33),且相邻滑动板(33)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4),所述弹簧(34)活动卡设在第一筒体(31)的内腔中,且弹簧(34)远离滑动板(33)的一端与第一筒体(31)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滑动板(33)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柱(35),所述L型杆(32)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且L型杆(32)呈对称结构,所述L型杆(3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6),且限位板(36)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槽(37),所述限位柱(35)能够与限位板(36)活动接触,且限位柱(35)能够滑动插设在限位槽(37)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包括第二筒体(41)与卡杆(42),所述第二筒体(41)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且第二筒体(4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侧杆(43),所述侧杆(43)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转动套接有转环(44),且转环(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扭簧(45),所述扭簧(45)活动套设在侧杆(43)上,且扭簧(45)远离转环(4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转环(44)上一体成型有转板(46),且转板(46)转动贯穿第二筒体(41),所述转板(46)远离转环(44)的一端开设有卡槽(47),所述卡杆(42)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且卡杆(42)能够活动卡设在卡槽(47)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41)上贯穿开设有穿槽(48),所述转板(46)转动插设在穿槽(48)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46)远离转环(4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49),且卡杆(42)能够与第二斜面(49)活动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6)远离L型杆(32)的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斜面(38),且限位柱(35)能够与第一斜面(38)活动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33)上一体成型有推杆(39),且推杆(39)滑动贯穿第一筒体(3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31)上贯穿开设有通槽(310),且推杆(39)滑动卡设在通槽(310)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端中部与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耳(11)。
CN202222834639.2U 2022-10-26 2022-10-26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Active CN219122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4639.2U CN219122289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4639.2U CN219122289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2289U true CN219122289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1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4639.2U Active CN219122289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2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74585U (zh) 型材快接锁
CN219122289U (zh)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CN211477844U (zh) 一种拉伸角度可调的拉伸试验用夹具
CN113092837B (zh) 一种电表检测装置的电表安装座
CN211517927U (zh) 一种砌块脱模装置
CN114924104B (zh) 无感知、无损更换电度表装置
CN213933821U (zh) 环境工程水质检测用实验设备
CN113740174B (zh) 一种端塞试压工装
CN212454837U (zh) 一种多级化工离心泵
CN114122753A (zh) 一种防干扰抗拉拔力强的铜铝电缆过渡接头
CN220148972U (zh) 一种模组安装吊具
CN220880887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焊接机头
CN212565171U (zh) 一种便于调节使用的工程测量用全站仪
CN220021763U (zh) 一种防脱落电连接器
CN221100868U (zh) 一种计量箱的固定装置
CN219066912U (zh) 一种分容装置电接触头
CN209747755U (zh) 一种接地线夹操作装置
CN218697876U (zh) 夹紧工装
CN216728835U (zh) 一种新型的热连轧精轧除鳞箱内辊道装置
CN210218344U (zh) 一种水利工程快速施工装置
CN215788250U (zh) 一种机电设备加工用夹紧装置
CN219004849U (zh) 一种内花键法兰加工用电火花机的导向装置
CN215659933U (zh) 一种万向联轴器装配工装
CN108364551B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拟装置
CN219643492U (zh) 一种便于固定电缆的排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