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3994U - 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3994U
CN219113994U CN202223496866.5U CN202223496866U CN219113994U CN 219113994 U CN219113994 U CN 219113994U CN 202223496866 U CN202223496866 U CN 202223496866U CN 219113994 U CN219113994 U CN 219113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bearing
piece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68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鹏达
刘加亮
曹飞
刘洋
赵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ster LightTech Co Ltd
Suzhou Lingyungua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ster LightTech Co Ltd
Suzhou Lingyungua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ster LightTech Co Ltd, Suzhou Lingyungua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ster Light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68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3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3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3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该承载机构包括支撑架、承载组件和夹紧组件;承载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架上,承载组件用于承载待检测件,承载组件上设置有能与待检测件的背面检测位置正对的避让孔;夹紧组件设置于承载组件上,夹紧组件用于夹紧待检测件的侧边。所述承载机构可以实现对待检测件的自动化翻面操作,配合检测机构依次对待检测件的正面和背面进行检测,自动化程度较高,检测效率较高,且能降低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会涉及到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测的情况。例如,在对手机进行组装之前,需要对手机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检测,检测对应的零部件的外观质量等,该检测通常涉及到待检测的零部件的正面和反面。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检测方式为:首先,将待检测件放置于载台上,使其正面朝上,再由摄像模组对待检测件的正面进行拍照检测;然后,操作人员手动将待检测件翻面,以使待检测件的背面朝上,再由摄像模组对待检测件的背面进行拍照检测。该检测方式导致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检测效率,且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人工成本较高。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承载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可以对待检测件进行自动翻面操作,以实现待检测件的正面和反面的检测作业,自动化程度较高,检测效率较高,且能降低人工成本。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机构,包括:
支撑架;
承载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承载待检测件,所述承载组件上设置有能与所述待检测件的背面检测位置正对的避让孔;
夹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所述待检测件的侧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承载板,其上设置有所述避让孔;
至少两个抵接块,沿所述避让孔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且所述抵接块的一端伸入所述避让孔内,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块用于承载所述待检测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夹紧组件沿所述避让孔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夹紧组件均包括:
夹紧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
夹紧块,所述夹紧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夹紧块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夹紧块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避让孔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块上设置有夹紧槽,所述夹紧槽的槽壁能与所述待检测件的外壁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组件还包括供气接头,所述供气接头包括:
第一接头,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接头的进口与外部气源相连通;
第二接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出口端,且所述第二接头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夹紧驱动件的缸体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为U形结构,所述承载组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个U形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翻转驱动组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承载组件相连接,以驱动所述承载组件翻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机构和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待检测件,所述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承载机构上的所述待检测件进行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中的一个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并能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机构,通过将承载组件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可以通过转动承载组件实现其上承载的待检测件的翻转;通过在承载组件上设置避让孔,可以使承载组件翻转后,其上承载的待检测件的背面检测位置外露,以方便检测机构的检测;通过设置夹紧组件,可以使待检测件稳定固定于承载组件上,防止在承载组件翻转时待检测件发生坠落,且夹紧组件夹紧待检测件的侧边,可以避免其遮挡待检测件的正面或者背面,影响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检测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承载机构,可以实现对待检测件的自动化翻面操作,配合检测机构依次对待检测件的正面和背面进行检测,自动化程度较高,检测效率较高,且能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承载有待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待检测件;
10-承载机构;20-旋转驱动机构;
1-支撑架;
2-承载组件;21-承载板;211-避让孔;22-抵接块;
3-夹紧组件;31-夹紧驱动件;32-夹紧块;321-夹紧槽;33-供气接头;331-第一接头;332-第二接头;
4-翻转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1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10承载有待检测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承载机构10和检测机构(图中未示出),承载机构10用于承载待检测件100,检测机构能够对承载于承载机构10上的待检测件100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待检测件100主要是指电子产品的零部件,该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对电子产品零部件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测,其中,待检测件100的待检测位置主要是指电子产品零部件的正面和背面。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为摄像模组,摄像模组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对检测机构的具体结构不作详细叙述。
进一步地,该检测设备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20,承载机构10和检测机构中的一个与旋转驱动机构20的输出端相连接,并能在旋转驱动机构20的驱动作用下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20的输出端与承载机构10相连接,以驱动承载机构10在水平面内转动,从而配合检测机构对整个待检测件100的待检测位置进行全面检测。可选地,旋转驱动机构20为DD马达,旋转精度较高,且稳定性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20的输出端还可以与检测机构相连接,以驱动检测机构在水平面内转动,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在对待检测件100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其正面和反面分别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式为:首先,将待检测件100放置于承载机构10上,使其正面朝上,再由检测机构对待检测件100的正面进行拍照检测;然后,操作人员手动将待检测件100翻面,以使待检测件100的背面朝上,再由检测机构对待检测件100的背面进行拍照检测。该检测方式导致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检测效率,且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人工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10包括支撑架1、承载组件2和夹紧组件3;承载组件2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架1上,承载组件2用于承载待检测件100,承载组件2上设置有能与待检测件100的背面检测位置正对的避让孔211;夹紧组件3设置于承载组件2上,夹紧组件3用于夹紧待检测件100的侧边。
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机构10,通过将承载组件2转动设置于支撑架1上,可以通过转动承载组件2实现其上承载的待检测件100的翻转;通过在承载组件2上设置避让孔211,可以使承载组件2翻转后,其上承载的待检测件100的背面检测位置外露,以方便检测机构的检测;通过设置夹紧组件3,可以使待检测件100稳定固定于承载组件2上,防止在承载组件2翻转时待检测件100发生坠落,且夹紧组件3夹紧待检测件100的侧边,可以避免其遮挡待检测件100的正面或者背面,影响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承载机构10还包括翻转驱动组件4,翻转驱动组件4设置于支撑架1上,翻转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与承载组件2相连接,以驱动承载组件2翻转。可选地,翻转驱动组件4为翻转驱动电机。通过设置翻转驱动组件4,可以实现承载组件2的自动化翻转,提高待检测件100的翻转效率,进而提高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
进一步地,支撑架1为U形结构,承载组件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的两个U形臂上,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支撑架1的U形槽恰好能够为承载组件2的提供足够的翻转空间。
进一步地,承载组件2包括承载板21和至少两个抵接块22,承载板21上设置有上述避让孔211;至少两个抵接块22沿避让孔21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承载板21上,且抵接块22的一端伸入避让孔211内,至少两个抵接块22用于承载待检测件100。采用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小承载组件2与待检测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待检测件100的背面的待检测位置被大面积遮挡。
在本实施例中,抵接块2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抵接块22分别位于避让孔211的四角位置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接块2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六个等,本实施例对抵接块22的数量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夹紧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夹紧组件3沿避让孔21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承载组件2上。多个夹紧组件3同时夹紧承载组件2上的待检测件100,可以进一步实现待检测件100的稳定夹持。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组件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夹紧组件3分别位于避让孔211的四角位置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紧组件3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六个或者其他数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而言,每个夹紧组件3均包括夹紧驱动件31和夹紧块32,夹紧驱动件31设置于承载组件2上;夹紧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夹紧块32相连接,以驱动夹紧块32向靠近或者远离避让孔211的方向移动。当操作人员需要在承载组件2上放置待检测件100或者将承载组件2上完成检测的待检测件100取下时,夹紧驱动件31驱动对应的夹紧块32向远离避让孔211的方向移动,以使多个夹紧块32围设形成的夹持空间增大,方便操作人员将放置或者取下待检测件100;当待检测件100被放置于承载组件2上之后,夹紧驱动件31驱动对应的夹紧块32向靠近避让孔211的方向移动,以使多个夹紧块32围设形成的夹持空间减小,从而使待检测件100稳定承载于承载组件2上。
可选地,夹紧块32上设置有夹紧槽321,夹紧槽321的槽壁能与待检测件100的外壁相贴合,可以提高夹紧块32与待检测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待检测件100在承载组件2上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驱动件31为针型气缸,体积较小,方便安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该承载机构10的重量,提高稳定性,且能使承载机构10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夹紧组件3还包括供气接头33,外部气源通过供气接头33为夹紧驱动件31供气。其中,供气接头33包括第一接头331和第二接头332,第一接头331设置于支撑架1上,第一接头331的进口与外部气源相连通,第二接头332的进口与第一接头331的出口相连通,且第二接头332转动设置于第一接头331的出口端,第二接头332的出口与对应侧的夹紧驱动件31的缸体相连通。当承载组件2翻转时,第二接头332能够随承载组件2同步旋转,而第一接头331相对支撑架1固定,以避免供气接头33与外部气源之间的连通管路随承载组件2的旋转而旋转,防止出现连通管路缠绕的情况。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夹紧组件3的数量为四个,供气接头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供气接头33分别位于支撑架1的两侧。其中,第二接头332为三通管,三通管的两个出口分别连通对应侧的两个夹紧驱动件31的缸体相连通。该设置可以减少供气接头33的数量,同时减少外部气源与第一接头331之间的连通管路的数量,增加该承载机构10的美观度,并降低加工成本。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
承载组件(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承载组件(2)用于承载待检测件(100),所述承载组件(2)上设置有能与所述待检测件(100)的背面检测位置正对的避让孔(211);
夹紧组件(3),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2)上,所述夹紧组件(3)用于夹紧所述待检测件(100)的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2)包括:
承载板(21),其上设置有所述避让孔(211);
至少两个抵接块(22),沿所述避让孔(21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1)上,且所述抵接块(22)的一端伸入所述避让孔(211)内,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块(22)用于承载所述待检测件(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夹紧组件(3)沿所述避让孔(21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紧组件(3)均包括:
夹紧驱动件(31),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2)上;
夹紧块(32),所述夹紧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所述夹紧块(32)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夹紧块(32)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避让孔(211)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32)上设置有夹紧槽(321),所述夹紧槽(321)的槽壁能与所述待检测件(100)的外壁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3)还包括供气接头(33),所述供气接头(33)包括:
第一接头(331),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第一接头(331)的进口与外部气源相连通;
第二接头(33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331)的出口端,且所述第二接头(332)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接头(331)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332)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夹紧驱动件(31)的缸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为U形结构,所述承载组件(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的两个U形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翻转驱动组件(4),所述翻转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翻转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与所述承载组件(2)相连接,以驱动所述承载组件(2)翻转。
9.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待检测件(100),所述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承载机构上的所述待检测件(100)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20),所述承载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中的一个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0)的输出端相连接,并能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0)的驱动作用下旋转。
CN202223496866.5U 2022-12-27 2022-12-27 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Active CN219113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6866.5U CN219113994U (zh) 2022-12-27 2022-12-27 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6866.5U CN219113994U (zh) 2022-12-27 2022-12-27 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3994U true CN219113994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6866.5U Active CN219113994U (zh) 2022-12-27 2022-12-27 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3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0671U (zh) 电池电芯外观检测机
CN201159639Y (zh) 一种自动测试装置
CN108593662B (zh) 电容自动检测装置
CN218255012U (zh) 视觉检测平台
CN219113994U (zh) 承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CN105466946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6519714A (zh) 一种金属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CN210166324U (zh) 2.5d玻璃外观检测机
CN220111657U (zh) 一种圆柱电芯ccd外观检测设备
CN111049702B (zh) 一种网络终端校验设备
CN114577271B (zh) 一种连接器检测设备
CN116300166A (zh) 一种用于lcd屏的多工位检测机构及检测装置
CN115718271A (zh) 一种连接器检测装置
CN115072371A (zh) 一种检测设备
CN214310194U (zh) 一种全方位检测的机械加工用工件裂痕检测装置
CN210998598U (zh) 一种用于翻转平板工件的翻转组件
CN211453376U (zh) 电路板检测夹取机构
CN215363176U (zh) 一种板材检测平台
CN112222833A (zh) 一种蠕动泵自动组装及检测用流水线
CN219512084U (zh)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CN110980296A (zh) 一种显示面板高温老化线插线站
CN219150816U (zh) 一种充电器双流道外观检测设备
CN214539210U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生产流水线
CN220137037U (zh) 电池外观检测设备
CN214350780U (zh) 一种蠕动泵自动组装及检测用流水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