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2875U - 一种冲击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击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2875U
CN219112875U CN202221015013.2U CN202221015013U CN219112875U CN 219112875 U CN219112875 U CN 219112875U CN 202221015013 U CN202221015013 U CN 202221015013U CN 219112875 U CN219112875 U CN 219112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piston head
impact
hammer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50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恒
曾超峰
刘志峰
刘超
吴润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riginal 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riginal 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riginal 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riginal 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50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2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2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2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冲击锤,冲击锤包括缸体、冲击杆、以及复位弹簧;缸体的顶端设有进气口,缸体的底端设有出杆口;所述冲击杆包括穿过出杆口的锤打柱和设置在锤打柱顶端的活塞头;活塞头与出杆口之间的腔体设为下腔体,出杆口与活塞头之间的腔体设为上腔体;缸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下腔体通过排气孔与外界气压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锤结构简单,巧妙地通过复位弹簧对冲击杆进行复位,简化气路设置,当冲击杆伸出敲打渣包时,下腔体中的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使下腔体能够快速泄压,防止下腔体内的气压反推活塞头而影响锤打柱下移,确保锤打柱锤击渣包的力度充足。

Description

一种冲击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击锤。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提高汽车的出产量,在汽车配件制造生产中也逐渐开始采用自动化生产模式,缸体从铸造到加工会形成生产线流转加工的方式。缸体是发动机的一部分,缸体铸造成型后会留有多个需要去除的渣包;一般通过气锤敲打渣包,去除缸体上的渣包;但是现有的气锤不仅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还有气锤内部没有设计泄压结构,导致敲击力度较小,复位困难。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敲击力度好的冲击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击锤,包括缸体、冲击杆、以及复位弹簧;所述缸体的顶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缸体的底端设有出杆口;所述冲击杆包括穿过出杆口的锤打柱和设置在锤打柱顶端的活塞头,活塞头与缸体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锤打柱的底端用于锤击渣包;所述活塞头与出杆口之间的腔体设为下腔体,所述出杆口与活塞头之间的腔体设为上腔体,所述复位弹簧套在锤打柱上并且用于推动活塞头朝进气口方向移动;所述缸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下腔体通过排气孔与外界气压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包括筒体、与筒体的顶部螺纹连接的顶盖、以及与筒体的底部螺纹连接的底壳,所述进气口开设在顶帽上,所述出杆口开设在底壳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中安装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在锤打柱上,所述锤打柱可相对导向套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头的外壁上套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中设置有用于对活塞头进行缓冲的上缓冲垫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套的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圈,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围设置有矩形弹簧,所述筒体内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矩形弹簧的一端抵压在限位台阶上,另一端抵压在下缓冲垫圈上,所述矩形弹簧能够对活塞头的下移实现缓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的外部设置有角座,所述角座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水平部设置在筒体与底壳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头的外壁上套设有上密封圈,所述底壳上设有下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位于出杆口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螺纹连接处的锁定孔,所述锁定孔中设有锁定螺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排气孔处适配安装一个消音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锤结构简单,巧妙地通过复位弹簧对冲击杆进行复位,简化气路设置,当冲击杆伸出敲打渣包时,下腔体中的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使下腔体能够快速泄压,防止下腔体内的气压反推活塞头而影响锤打柱下移,确保锤打柱锤击渣包的力度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冲击锤的立体图。
图2为冲击锤在非锤击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冲击锤在锤击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冲击锤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缸体、11-筒体、111-排气孔、12-顶盖、121-进气口、13-底壳、131-出杆口、132-锁定孔、14-限位台阶、2-冲击杆、21-锤打柱、22-活塞头、31-上腔体、32-下腔体、4-复位弹簧、5-矩形弹簧、61-导向套、62-导向环、71-上缓冲垫圈、72-下缓冲垫圈、73-上密封圈、74-下密封圈、8-角座、81-竖直部、82-水平部、83-安装孔、9-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锤,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锤,包括缸体1、冲击杆2、以及复位弹簧4;所述缸体1的顶端设有进气口121,所述缸体1的底端设有出杆口131;所述冲击杆2包括穿过出杆口131的锤打柱21和设置在锤打柱21顶端的活塞头22,活塞头22与缸体1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锤打柱21的底端用于锤击渣包;所述活塞头22与出杆口131之间的腔体设为下腔体32,所述出杆口131与活塞头22之间的腔体设为上腔体31,所述复位弹簧4套在锤打柱21上并且用于推动活塞头22朝进气口121方向移动;所述缸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111,所述下腔体32通过排气孔111与外界气压连通。
在初始状态下,如图2所示,在复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冲击杆2的活塞头22上移靠近进气口121,锤打柱21的底端伸入出杆口131且对准发动机缸体上的任一个渣包,进气口121通过气管与换向阀连接,当换向阀切换气路,对进气口121输入压缩气体时,压缩气体进入上腔体31使上腔体31膨胀扩大,压缩气体的推力远大于复位弹簧4的弹力,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头22以及锤打柱21向下快速移动,锤打柱21的底端朝渣包移动,即如图3所示,此时下腔体32内的气体受到压缩后从排气口泄压排出,锤打柱21锤击渣包,使渣包从发动机缸体上脱落。冲击锤完成锤击后,换向阀切换气路,进气口121与回气通道连通,上腔体31中的压缩空气回流至回气通道,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冲击杆2复位至初始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锤结构简单,巧妙地通过复位弹簧4对冲击杆2进行复位,简化气路设置,当冲击杆2伸出敲打渣包时,下腔体32中的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使下腔体32能够快速泄压,防止下腔体32内的气压反推活塞头22而影响锤打柱21下移,确保锤打柱21锤击渣包的力度充足。
具体的,所述缸体1包括筒体11、与筒体11的顶部螺纹连接的顶盖12、以及与筒体11的底部螺纹连接的底壳13,所述进气口121开设在顶帽上,所述出杆口131开设在底壳13上。缸体1采用分体式设置,不仅便于生产时将零部件装配到缸体1内部,还便于后期拆卸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13中安装有导向套61,所述导向套61在锤打柱21上,所述锤打柱21可相对导向套61滑动,导向套61不仅为锤打柱21提供移动导向,还减少移动摩擦力,提高锤打柱21的移动平稳性。
具体的,所述活塞头22的外壁上套设有导向环62,所述导向环62与筒体11的内壁滑动连接,进一步提高冲击杆2的移动平稳性。
优选的,所述顶盖12中设置有用于对活塞头22进行缓冲的上缓冲垫圈71,顶盖12将上缓冲垫圈71压紧固定在筒体11的顶部,当冲击杆2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上移复位时,上缓冲垫圈71吸收活塞头22的撞击力,防止活塞头22直接与顶盖12刚性碰撞。
进一步的,由于导向套61的材质偏软,并不能直接支撑复位弹簧4,所述导向套61的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圈72,所述复位弹簧4的外围设置有矩形弹簧5,所述筒体11内设有限位台阶14,所述矩形弹簧5的一端抵压在限位台阶14上,另一端抵压在下缓冲垫圈72上,所述矩形弹簧5的底部通过强大的弹力对下缓冲垫圈72进行固定,使复位弹簧4的底端可以平稳抵压在下缓冲垫圈72,复位弹簧4的顶端可以抵压在活塞头22上,另一方面矩形弹簧5的顶部能够对活塞头22的下移实现缓冲,避免活塞头22过度下移。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1的外部设置有辅助冲击锤安装的角座8,所述角座8包括竖直部81和水平部82,所述竖直部81设置有多个安装孔83,所述水平部82设置在筒体11与底壳13之间;竖直部81通过安装孔83和螺钉固定在机械手上。机械手带动冲击锤移动,使冲击锤能够灵活对发动机缸体的多处渣包进行去除。
具体的,所述活塞头22的外壁上套设有上密封圈73,提高上腔体31的气密性,防止压缩空气渗入下腔体32而影响压缩空气对活塞头22的压强,确保冲击杆2的锤击力度足够;所述底壳13上设有下密封圈74,所述下密封圈74位于出杆口131处,通过下密封圈74阻断下腔体32内的气体从出杆口131排出,确保下腔体32中的气体只从排气口111排出。
优选的,所述底壳1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螺纹连接处的锁定孔132,所述锁定孔132中设有锁定螺钉。锁定螺钉压紧在筒体11的下螺纹上,通过强大的摩擦力防止底壳13相对筒体11转动,解决底壳13在工作过程中,松动脱离与筒体11连接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设置有三个且沿筒体11的周向排布,每个所述排气孔111处适配安装一个消音器9。当压缩空气从进气口121进入上腔体31时,压缩空气驱动冲击杆2向下移动,使得上腔体31的空间快速扩大,则下腔体32空间压缩,下腔体32中的气体快速从排气口111和消音器9排出,通过设置消音器9,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排气时发出的响声,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外界的杂物通过排气口进入下腔体32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冲击杆、以及复位弹簧;所述缸体的顶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缸体的底端设有出杆口;所述冲击杆包括穿过出杆口的锤打柱和设置在锤打柱顶端的活塞头,活塞头与缸体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锤打柱的底端用于锤击渣包;所述活塞头与出杆口之间的腔体设为下腔体,所述出杆口与活塞头之间的腔体设为上腔体,所述复位弹簧套在锤打柱上并且用于推动活塞头朝进气口方向移动;所述缸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下腔体通过排气孔与外界气压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筒体、与筒体的顶部螺纹连接的顶盖、以及与筒体的底部螺纹连接的底壳,所述进气口开设在顶帽上,所述出杆口开设在底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中安装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在锤打柱上,所述锤打柱可相对导向套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的外壁上套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设置有用于对活塞头进行缓冲的上缓冲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的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圈,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围设置有矩形弹簧,所述筒体内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矩形弹簧的一端抵压在限位台阶上,另一端抵压在下缓冲垫圈上,所述矩形弹簧能够对活塞头的下移实现缓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外部设置有角座,所述角座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水平部设置在筒体与底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的外壁上套设有上密封圈,所述底壳上设有下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位于出杆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螺纹连接处的锁定孔,所述锁定孔中设有锁定螺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气孔处适配安装一个消音器。
CN202221015013.2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冲击锤 Active CN219112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5013.2U CN219112875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冲击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5013.2U CN219112875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冲击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2875U true CN219112875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5013.2U Active CN219112875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冲击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28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77312A (zh) * 2023-07-14 2023-09-01 亚核智造(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切式气动冲击钻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77312A (zh) * 2023-07-14 2023-09-01 亚核智造(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切式气动冲击钻具
CN116677312B (zh) * 2023-07-14 2024-01-30 亚核智造(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切式气动冲击钻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12875U (zh) 一种冲击锤
CN102059784B (zh) 气动滑芯套管二次顶出装置
CN205298375U (zh) 一种气弹簧阻尼减震器
CN220228008U (zh) 一种二段式角阀
CN203488475U (zh) 一种车载单作用气缸
CN210599666U (zh) 一种缓震液压油缸
CN201872310U (zh) 气动滑芯套管二次顶出装置
CN205504144U (zh) 一种角行程气缸防冲击缓冲机构
CN113323941B (zh) 油缸的缓冲装置以及油缸
CN203796663U (zh) 防落气缸
CN210615088U (zh) 一种高频除芯气锤
JPH0220337B2 (zh)
CN212429918U (zh) 板式气控阀
CN210919637U (zh) 破碎机的缓冲油缸
CN108843468B (zh) 一种提高发动机自保护能力的方法
CN202108688U (zh) 制冷压缩机用曲轴箱的排气消声室结构
CN213361292U (zh) 一种高性能的阀门用铸钢件
CN215596056U (zh) 一种缸内设置辅助供油通道的油缸
CN213206617U (zh) 一种抗压能力强的全焊接闸阀
CN220957023U (zh) 一种防裂纹阀体铸件
CN110566713A (zh) 一种排气阀驱动机构及排气阀
CN212271070U (zh) 一种液压破碎锤用缸体结构
CN209908213U (zh) 一种重型自动门气控减速系统
CN220566478U (zh) 一种氮气弹簧的压簧辅助装置
CN105485410B (zh) 一种角行程气缸防冲击缓冲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