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0185U -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 Google Patents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0185U
CN219100185U CN202223478915.2U CN202223478915U CN219100185U CN 219100185 U CN219100185 U CN 219100185U CN 202223478915 U CN202223478915 U CN 202223478915U CN 219100185 U CN219100185 U CN 219100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s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loader
re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89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上瑜
黄胤真
黄泽盼
陆其东
黄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89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0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0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0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矮型装载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包括上铰接板、下铰接板、两个腹板以及两组支撑座。上铰接板和下铰接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腹板之间,上铰接板低于腹板的顶端面设置,以使上铰接板的高度降低;两组支撑座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腹板,支撑座的一部分伸入两个腹板之间的空间内,并与腹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该井下装载机后车架上铰接板高度降低至两个腹板之间的内部空间内,使得支撑座的安装高度得到有效降低,驾驶室安装于支撑座上时,驾驶室的底部可下沉至两个腹板之间的内部空间内,整机高度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矮型装载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大部分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设计与常规机型相同。如图1所示,现有的井下装载机的后车架包括上铰接板200、下铰接板300以及两个腹板100,两个腹板100间隔设置,上铰接板200和下铰接板30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腹板100之间,上铰接板200位于两个腹板100的顶端,四个支撑座400中两个设置于上铰接板200上,两个设置于腹板100上,驾驶室安装于四个支撑座400上。该井下装载机在井下巷道内工作时,由于矿石密度较大,在使用同样的斗容的属具时,井下装载机的实际载重较大,因此,后车架的中梁架受的实际载荷也会大于设计载荷,导致腹板100开裂、中梁架变形等故障;且现有的井下装载机的后车架也会导致整机高度较高,使得井下装载机在井下巷道内工作时,通过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装载机整机高度降低,适合井下巷道内工作,通过性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包括:
两个腹板;
上铰接板和下铰接板,所述上铰接板和所述下铰接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腹板之间,所述上铰接板的两端以及所述下铰接板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相向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上铰接板低于所述腹板的顶端面设置;
两组支撑座,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腹板上,所述支撑座的一部分伸入两个所述腹板之间的空间内,并与所述腹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两个所述腹板之间还设置有中梁架,所述中梁架用于连接后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中梁架包括主连接梁、两个边梁以及两个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的内侧面,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的内侧面,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连接梁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边梁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的内侧面,所述边梁连接于所述主连接梁和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主连接梁的底端设置有两个下安装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下安装板,四个所述下安装板与所述后桥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上铰接板和所述中梁架之间设置有两个上连接梁,两个所述上连接梁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上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铰接板和所述中梁架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每组所述支撑座中包含的所述支撑座的个数为两个,每组中一个所述支撑座支撑于所述上铰接板,另一个所述支撑座支撑于所述上连接梁。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座包括上横板和两个竖支撑板,所述上横板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竖支撑板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铰接板上方的两个所述竖支撑板的底端与所述上铰接板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连接梁上方的两个所述竖支撑板的底端与所述上连接梁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竖支撑板同时与所述腹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座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两个所述竖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板和所述腹板的顶端面。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下铰接板和所述中梁架之间设置有两个下连接梁,两个所述下连接梁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铰接板和所述中梁架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腹板的底端面位于所述下铰接板和所述中梁架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下倒角。
装载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包括上铰接板、下铰接板、两个腹板以及两组支撑座。其中,上铰接板和下铰接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腹板之间,且上铰接板的两端以及下铰接板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腹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上铰接板低于腹板的顶端面设置,即上铰接板的上端面低于腹板的顶端面,以使上铰接板的高度降低;两组支撑座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腹板,支撑座的一部分伸入两个腹板之间的空间内,并与腹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该井下装载机后车架上铰接板高度降低至两个腹板之间的内部空间内,使得支撑座的安装高度得到有效降低,驾驶室安装于支撑座上时,驾驶室的底部可下沉至两个腹板之间的内部空间内,整机高度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且驾驶室安装高度降低,整机重心更贴近牵引力方向,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受力更加均匀,受力形式良好,腹板无需采取其他补强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井下装载机的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腹板;200、上铰接板;300、下铰接板;400、支撑座;
1、腹板;11、下倒角;12、上倒角;13、大圆弧角;2、上铰接板;3、下铰接板;4、支撑座;41、上横板;42、竖支撑板;43、加强板;5、中梁架;51、主连接梁;52、边梁;53、连接板;54、下安装板;6、上连接梁;7、下连接梁;8、尾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包括上铰接板2、下铰接板3、两个腹板1以及两组支撑座4。其中,两个腹板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上铰接板2和下铰接板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腹板1之间的前端,两个腹板1的后端通过尾板8固定连接,上铰接板2的两端以及下铰接板3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腹板1相向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且上铰接板2低于腹板1的顶端面设置,以使上铰接板2的高度降低;两组支撑座4分别焊接于两个腹板1上,支撑座4的一部分伸入两个腹板1之间的空间内,并与腹板1的内侧面焊接固定,在保证支撑座4连接强度的情况下能够伸入两个腹板1之间的内部空间内,以使支撑座4的高度降低。
该井下装载机后车架上铰接板2高度降低至两个腹板1之间的内部空间内,使得支撑座4的安装高度得到有效降低,驾驶室安装于支撑座4上时,驾驶室的底部可下沉至两个腹板1之间的内部空间内,整机高度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且驾驶室安装高度降低,整机重心更贴近牵引力方向,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受力更加均匀,受力形式良好,腹板1无需采取其他补强措施。
两个腹板1之间还设置有中梁架5,中梁架5用于连接后桥,后桥通过中梁架5将力矩传递至腹板1上,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中梁架5包括主连接梁51、两个边梁52以及两个连接板53,主连接梁5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腹板1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两个连接板53分别与两个腹板1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且连接板53与主连接梁51间隔设置,两个边梁52分别固定焊接于两个腹板1的内侧面,且边梁52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主连接梁51和连接板53之间,主连接梁5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下安装板54,该下安装板54同时与主连接梁51和腹板1焊接固定,两个连接板53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下安装板54,该下安装板54同时与连接板53和腹板1焊接固定,四个下安装板54与后桥固定连接,该中梁架5结构设计合理,受力形式良好。
上铰接板2和主连接梁51之间设置有两个上连接梁6,两个上连接梁6分别与两个腹板1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且上连接梁6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上铰接板2和主连接梁51。该上连接梁6能够将后桥传递给主连接梁51的力矩传递至上铰接板2,以使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继续参照图2,上连接梁6的一端与上铰接板2焊接固定,另一端支撑于主连接梁51并与主连接梁51焊接固定,每组支撑座4中包含的支撑座4的个数为两个,每组中一个支撑座4支撑于上铰接板2,另一个支撑座4支撑于上连接梁6。该结构使得支撑座4的承载能力更强,连接更加牢固。
支撑座4包括上横板41和两个竖支撑板42,上横板41固定焊接于两个竖支撑板42的上端,两个竖支撑板42焊接于腹板1的内侧面,且位于上铰接板2上方的支撑座4的两个竖支撑板42的底端与上铰接板2焊接固定,位于上连接梁6上方的支撑座4的两个竖支撑板42的底端与上连接梁6焊接固定,上横板41与驾驶室固定连接。该支撑座4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承载能力强。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横板41的承载能力,支撑座4还包括加强板43,加强板43焊接于两个竖支撑板42,且加强板43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上横板41和腹板1的顶端面之间。该结构中上横板41将驾驶室的重力通过加强板43传递至腹板1上,以提高上横板41的支撑能力。
下铰接板3和主连接梁51之间设置有两个下连接梁7,两个下连接梁7分别与两个腹板1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下连接梁7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下铰接板3和下安装板54之间。该结构中下连接梁7能够将后桥传递至下安装板54的力矩传递至下铰接板3,以使受力更加合理。
继续参照图2,腹板1位于下铰接板3和主连接梁51之间的底端面部分设置有下倒角11,通过将腹板1设置较大的下倒角11,以使腹板1在该位置处无较大的截面突变,无需设置其他补强措施,即可保证腹板1的强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腹板1在该位置处需要设置补强板来保证腹板1的强度。
进一步地,腹板1的顶端面靠近尾板8位置处设置有上倒角12,腹板1的底端面靠近尾板8位置处设置有大圆弧角13,通过在腹板1的外轮廓过渡设置较大的上倒角12以及大圆弧角13,以使腹板1无较大的截面突变,腹板1刚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内部结构紧凑,应力分布均匀,刚性好,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用料更少;且整机低矮,适用于井下巷道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载机,应用上述井下装载机后车架,整机高度得到有效控制,且井下装载机后车架整体长度降低,转向更加灵活,在井下巷道内通过性更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腹板(1);
上铰接板(2)和下铰接板(3),所述上铰接板(2)和所述下铰接板(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腹板(1)之间,所述上铰接板(2)的两端以及所述下铰接板(3)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1)相向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上铰接板(2)低于所述腹板(1)的顶端面设置;
两组支撑座(4),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腹板(1)上,所述支撑座(4)的一部分伸入两个所述腹板(1)之间的空间内,并与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腹板(1)之间还设置有中梁架(5),所述中梁架(5)用于连接后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架(5)包括主连接梁(51)、两个边梁(52)以及两个连接板(53),所述主连接梁(5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两个所述连接板(5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所述连接板(53)与所述主连接梁(51)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边梁(5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所述边梁(52)连接于所述主连接梁(51)和所述连接板(53)之间,所述主连接梁(5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下安装板(54),两个所述连接板(53)的底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下安装板(54),四个所述下安装板(54)与所述后桥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接板(2)和所述中梁架(5)之间设置有两个上连接梁(6),两个所述上连接梁(6)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上连接梁(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铰接板(2)和所述中梁架(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座(4)中包含的所述支撑座(4)的个数为两个,每组中一个所述支撑座(4)支撑于所述上铰接板(2),另一个所述支撑座(4)支撑于所述上连接梁(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包括上横板(41)和两个竖支撑板(42),所述上横板(41)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竖支撑板(42)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铰接板(2)上方的两个所述竖支撑板(42)的底端与所述上铰接板(2)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连接梁(6)上方的两个所述竖支撑板(42)的底端与所述上连接梁(6)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竖支撑板(42)同时与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还包括加强板(43),所述加强板(43)与两个所述竖支撑板(42)固定连接,且所述加强板(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板(41)和所述腹板(1)的顶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接板(3)和所述中梁架(5)之间设置有两个下连接梁(7),两个所述下连接梁(7)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梁(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铰接板(3)和所述中梁架(5)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的底端面位于所述下铰接板(3)和所述中梁架(5)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下倒角(11)。
10.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
CN202223478915.2U 2022-12-26 2022-12-26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Active CN219100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8915.2U CN219100185U (zh) 2022-12-26 2022-12-26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8915.2U CN219100185U (zh) 2022-12-26 2022-12-26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0185U true CN21910018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0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8915.2U Active CN219100185U (zh) 2022-12-26 2022-12-26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0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0598A (zh) 一种三主桁双层钢桁拱桥钢梁的纵向限位与顶推装置
CN112575696A (zh) 一种应用于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加固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10733523A (zh)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浮车端梁及下部铰接安装座结构
CN219100185U (zh)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CN109131581B (zh) 一种半挂车大梁及具有该半挂车大梁的车底架
CN209891055U (zh) 暗锚悬臂梁式梳齿型桥梁伸缩装置
CN207227945U (zh) 具有承压连接的模数式伸缩装置以及桥梁
CN201258459Y (zh) 一种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
CN214695220U (zh) 一种应用于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加固结构
CN201525412U (zh) 工程机械驱动桥支承架
CN216945776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主机底座的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
CN207193748U (zh) 双铰体系桥梁伸缩装置
CN217053567U (zh) 一种装载机后车架
CN220031684U (zh) 商用车侧置式动力电池框架
CN218813123U (zh) 一种桥梁组件和桥梁
CN218466310U (zh) 一种桥梁
CN216833795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梁墩辅助运输装置
CN213619339U (zh) 一种大容量油箱柔性安装结构
CN219690336U (zh) 一种桥梁加固结构及桥梁
CN212473647U (zh) 一种后车架加强结构及后车架与装载机
CN216190265U (zh) 一种小角度斜轮对重架
CN218373050U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
CN213624985U (zh) 一种套轨铁路用轨枕
CN217024935U (zh) 高载重安全防爆电梯轿架结构
CN217598683U (zh) 一种变宽度车辆车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