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6833U -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6833U
CN219096833U CN202320014799.4U CN202320014799U CN219096833U CN 219096833 U CN219096833 U CN 219096833U CN 202320014799 U CN202320014799 U CN 202320014799U CN 219096833 U CN219096833 U CN 219096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ection
reinforcing
trunk floor
vehicl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47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飞
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47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6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6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6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包括后备箱地板、支撑架结构,支撑架结构设置在后备箱地板上,支撑架结构沿车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支撑架结构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车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支撑架结构具有加强凸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后备箱存在安装强度低导致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车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生活和工作中。后备箱地板是车辆放置物品位置,其地板位置由于钣金面比较大,结构较弱,当有激励传递至该位置时易引起振动及辐射噪声。传统车辆车内噪声激励源主要来自发动机和路面,对于混动汽车,路面激励成了最大来源,路面对轮胎激励力通过悬架传递至后备箱地板,地板共振产生路噪问题,从而向车内辐射噪声,严重影响顾客体验,同时降低车辆品质。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后备箱的存在安装强度低导致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的后备箱的存在安装强度低导致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包括后备箱地板、支撑架结构,支撑架结构设置在后备箱地板上,支撑架结构沿车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支撑架结构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车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支撑架结构具有加强凸起。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沿车体的前后方向,支撑架结构的中部朝向背离后备箱地板的方向拱起设置,以形成加强凸起。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沿车体的左右方向,支撑架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臂段、第二臂段和第三臂段,第一臂段与左纵梁连接,第三臂段与右纵梁连接,第一臂段、第二臂段和第三臂段成U型结构设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臂段设置在后备箱地板的底部,第二臂段上具有成型在加强凸起侧面的拱形凸起段;和/或沿车体的左右方向,第二臂段上的加强凸起形成加强通道,加强通道的两端为渐缩结构,以在第二臂段的两个端面处形成第一缩口结构,第二臂段通过第一缩口结构与第一臂段和第三臂段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臂段和第三臂段对称设置在第二臂段的两端;和/或第一臂段和第三臂段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一缩口结构对应设置的第二缩口结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臂段和第三臂段上的加强凸起沿远离第二臂段的方向开口形成逐渐扩张的加强通道,以使加强通道成三角形结构设置;和/或第一臂段和第三臂段均包括折弯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臂段连接,第二部分背离第二臂段的一端翻折设置以形成安装面,第一臂段和第三臂段通过安装面与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沿车体的前后方向,第二部分的两个侧面为三角形结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后备箱地板为槽结构,支撑架结构设置在槽结构的外壁面上,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还包括加强支架,加强支架设置在槽结构的内壁面上。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支架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第一加强件的长度和宽度小于第二加强件的长度和宽度,沿车体的左右方向,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间隔设置;和/或槽结构的顶面上设置有顶部加强筋;和/或槽结构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凹凸设置的加强结构;和/或槽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底面加强筋。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槽结构的底面的两个角部处,第二加强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槽结构的底面的另两个角部处;和/或第一加强件为L形结构;和/或第二加强件为L形结构;和/或第二加强件为拱形结构。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中,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包括后备箱地板和支撑架结构,支撑架结构设置在后备箱地板上,支撑架结构沿车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支撑架结构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车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支撑架结构具有加强凸起。
由上可知,本申请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采用在后备箱地板上设置支撑架结构,不仅能实现加强后备箱地板本身的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后备箱地板与车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的连接强度,进而实现降低振动响应,避免其共振产生路噪的问题,提高车体品质,增加用户体验感。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的槽内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的另一个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后备箱地板;20、支撑架结构;210、第一臂段;220、第二臂段;230、第三臂段;231、第一部分;232、第二部分;30、加强凸起;310、拱形凸起段;320、第二加强凸起结构;330、第一缩口结构;340、第二缩口结构;40、减重孔;50、加强支架;510、第一加强件;520、第二加强件;60、顶部加强筋;70、底面加强筋;80、加强凸起筋;90、加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公开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公开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后备箱存在安装强度低导致产生噪音的问题。
如图1至图6所示,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包括后备箱地板10和支撑架结构20,支撑架结构20设置在后备箱地板10上,支撑架结构20沿车体的左右方向S1延伸,支撑架结构20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车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支撑架结构20具有加强凸起30。
具体地,本申请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采用在后备箱地板10上设置支撑架结构20,不仅能实现加强后备箱地板10本身的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后备箱地板10与车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的连接强度,进而实现降低振动响应,避免其共振产生路噪的问题,提高车体品质,增加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支撑架结构20上设置有加强凸起30,以通过形成凸起结构实现加强支撑架结构20的整体强度,进而实现加强后备箱地板10的强度。
进一步地,支撑架结构20与后备箱地板10的外壁面贴合并固定连接,其中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紧固件可以是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沿车体的前后方向S2,支撑架结构20的中部朝向背离后备箱地板10的方向拱起设置,以形成加强凸起30。即支撑架结构20具有与后备箱地板10连接的连接部分和加强凸起30部分。其中加强凸起30为矩形结构凸起。
进一步地,加强凸起30的拱起高度为8-12mm,具体可以是8mm、9mm、10mm、11mm、12mm。加强凸起30的拱起高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加强效果减弱。
进一步地,车体的前后方向为支撑架结构20的宽度方向,支撑架结构20的宽度为1.4-1.8mm,具体可以是1.4mm、1.5mm、1.6mm、1.7mm、1.8mm。
进一步地,支撑架结构20的厚度为145-150mm。支撑架结构20的厚度为支撑架结构20的壁厚。
如图1至图6所示,沿车体的左右方向,支撑架结构2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臂段210、第二臂段220和第三臂段230,第一臂段210与左纵梁连接,第三臂段230与右纵梁连接,第一臂段210、第二臂段220和第三臂段230成U型结构设置。
具体地,U型结构的第一臂段210、第二臂段220和第三臂段230贴合并固定在后备箱地板10的外壁面上,以实现支撑固定后备箱地板10。其中U型结构的具体形状与后备箱地板10的形状相适应。
其中,后备箱地板10为槽结构,第一臂段210、第二臂段220和第三臂段230设置在槽结构的外壁面上,以形成U型结构。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设置在槽结构的外侧面上,第二臂段220设置在槽结构的外底面上。
进一步地,第二臂段220设置在后备箱地板10的底部,第二臂段220上具有成型在加强凸起30侧面的拱形凸起段310。
通过设置有拱形的凸起段,以实现在增加支撑架结构20与后备箱地板10的接触面积,同时也通过设置拱形凸起段310增加支撑架结构20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拱形凸起段310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当拱形凸起段310设置有多个时,多个拱形凸起段310沿车体的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拱形凸起段310可以是设置在加强凸起30的一侧也可以是设置在加强凸起30的两侧,单侧的拱形凸起段310可以是设置一个也可以是设置多个。
如图1至图6所示,沿车体的左右方向,第二臂段220上的加强凸起30形成加强通道,加强通道的两端为渐缩结构,以在第二臂段220的两个端面处均形成第一缩口结构330,第二臂段220通过第一缩口结构330与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连接。
具体地,第二臂段220的两个端面处均形成第一缩口结构330,采用第一缩口结构330有利于加强第二臂段220与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变形的风险,进而保障了第一臂段210、第二臂段220和第三臂段230之间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地加强第一臂段210、第二臂段220和第三臂段230之间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一缩口结构330对应设置的第二缩口结构340。第一缩口结构330和第二缩口结构340对位配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对称设置在第二臂段220的两端,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结构相同以方便进行制作,降低工艺成本,同时也保障了受力的均匀性。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二臂段220上的加强凸起30为第一加强凸起结构,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上的加强凸起30为第二加强凸起结构320,第二加强凸起结构320沿远离第二臂段22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逐渐扩张的加强通道,以使加强通道成三角形结构设置。
具体地,加强通道的一端为第二缩口结构340,另一端逐渐扩张,以使第一臂段210上的加强凸起30整体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加强第一臂段210的强度。同理,第三臂段230上的加强凸起30也是三角形结构,以加强第三臂段230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对称设置,因此两者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臂段210为例,第一臂段210包括折弯设置的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第一部分231与第二臂段220连接,第二部分232背离第二臂段220的一端翻折设置以形成安装面。通过安装面与左纵梁连接,以通过面面连接的方式加强连接的稳定性。面面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紧固件连接,例如螺栓。
进一步地,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通过安装面与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沿车体的前后方向,第二部分232的两个侧面为三角形结构。两个侧面成三角形结构有利于加强第二部分232的强度。进而加强第一臂段210和第三臂段230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降低后备箱地板10总成的重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后备箱地板10和支撑结构上均设置有减重孔40,减重孔40可以是椭圆形、矩形、多边形、角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
如图1至图6所示,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还包括加强支架50,加强支架50设置在槽结构的内壁面上。
其中,加强支架50包括第一加强件510和第二加强件520,第一加强件510的长度和宽度小于第二加强件520的长度和宽度,沿车体的左右方向,第一加强件510和第二加强件520间隔设置。
具体地,通过在槽结构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一加强件510和第二加强件520不仅能实现增加后备箱地板10的强度,同时采用了不同结构的第一加强件510和第二加强件520达到局部避频设计,降低振动响应灵敏度。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件51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槽结构的底面的两个角部处,第二加强件52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槽结构的底面的另两个角部处。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件510为L形结构,L形结构长度为75mm,宽度为40mm,其中两个L形结构的第一加强件510结构相同但不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件520可以是L形结构,L形结构的长度为173mm,宽度为81mm。也可以是拱形结构,拱形结构的长度为198mm。当然,第二加强件520可以是一个为L形一个为拱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后备箱地板10的强度以降低振动现象,槽结构的后备箱地板10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和加强结构90。其中,槽结构的顶面上设置有顶部加强筋60,槽结构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凹凸设置的加强结构90,槽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底面加强筋70。
进一步地,顶部加强筋60具有三角形加强筋和矩形加强筋,三角形加强筋设置在顶部的四角处,矩形加强筋设置两个三角形加强筋之间。
进一步地,为增加侧面板件强度,降低振动响应灵敏度;为在增加强度的同时实现两侧面强度差异,降低局部共振风险,凹凸设置的加强结构90包括在一侧设计拱形凹坑的加强结构90、另一侧设置的拱形凸起加强结构90,增加凹凸设置的加强结构90使该侧与另外一侧强度差异设计,降低振动响应灵敏度。
进一步地,在槽结构的内壁底面上设置底面加强筋70以加强槽结构的强度,其中,底面加强筋70设置有多个,多个加强筋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T字形、矩形、拱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槽结构的底面的强度,在槽结构的内底面的中间区域设置有两个宽度为35mm,长度为228,凸起高度为10mm的加强凸起筋80。
实施例2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实施例1中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
具体地,通过采用实施例1中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有效地减小了车辆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并不对车辆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车辆可以是轿车、商务车,也可以是客车、卡车,这都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自行设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使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采用在后备箱地板10上设置支撑架结构20,不仅能实现加强后备箱地板10本身的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后备箱地板10与车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的连接强度,进而实现降低振动响应,避免其共振产生路噪的问题,提高车体品质,增加用户体验感。
上述本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备箱地板(10);
支撑架结构(20),所述支撑架结构(20)设置在所述后备箱地板(10)上,所述支撑架结构(20)沿车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架结构(20)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车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所述支撑架结构(20)具有加强凸起(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所述支撑架结构(20)的中部朝向背离所述后备箱地板(10)的方向拱起设置,以形成所述加强凸起(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体的左右方向,所述支撑架结构(2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臂段(210)、第二臂段(220)和第三臂段(230),所述第一臂段(210)与所述左纵梁连接,所述第三臂段(230)与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第一臂段(210)、所述第二臂段(220)和所述第三臂段(230)成U型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臂段(220)设置在所述后备箱地板(10)的底部,所述第二臂段(220)上具有成型在所述加强凸起(30)侧面的拱形凸起段(310);和/或
沿所述车体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二臂段(220)上的加强凸起(30)形成加强通道,所述加强通道的两端为渐缩结构,以在所述第二臂段(220)的两个端面处均形成第一缩口结构(330),所述第二臂段(220)通过所述第一缩口结构(330)与所述第一臂段(210)和所述第三臂段(23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臂段(210)和所述第三臂段(230)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臂段(220)的两端;和/或
所述第一臂段(210)和所述第三臂段(230)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缩口结构(330)对应设置的第二缩口结构(3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臂段(210)和所述第三臂段(230)上的加强凸起(30)沿远离所述第二臂段(22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逐渐扩张的加强通道,以使所述第一臂段(210)和所述第三臂段(230)上的加强通道成三角形结构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臂段(210)和所述第三臂段(230)均包括折弯设置的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所述第一部分(231)与所述第二臂段(220)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32)背离所述第二臂段(220)的一端翻折设置以形成安装面,所述第一臂段(210)和所述第三臂段(230)通过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二部分(232)的两个侧面为三角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地板(10)为槽结构,所述支撑架结构(20)设置在所述槽结构的外壁面上,所述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还包括加强支架(50),所述加强支架(50)设置在所述槽结构的内壁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支架(50)包括第一加强件(510)和第二加强件(520),所述第一加强件(510)的长度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加强件(520)的长度和宽度,沿所述车体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一加强件(510)和所述第二加强件(520)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槽结构的顶面上设置有顶部加强筋(60);和/或
所述槽结构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凹凸设置的加强结构(90);和/或
所述槽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底面加强筋(7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件(51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槽结构的底面的两个角部处,所述第二加强件(52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槽结构的底面的另两个角部处;和/或
所述第一加强件(510)为L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件(520)为L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件(520)为拱形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
CN202320014799.4U 2023-01-04 2023-01-04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9096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4799.4U CN219096833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4799.4U CN219096833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6833U true CN219096833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3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4799.4U Active CN219096833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6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53807B2 (ja) 自動車用サイドシル補強構造
CN219096833U (zh)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US11780391B2 (en) Under-protector fasten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US6979053B2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front end module carrier
CN210706834U (zh) 一种汽车天窗安装支架
JP4297530B2 (ja)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CN113998008B (zh) 一种车辆的轮罩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8662080U (zh) 翼子板支架组件及车辆
KR102206726B1 (ko) 버스 프레임 장치
JPH0433165Y2 (zh)
JP2602390Y2 (ja) 車両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部構造
CN220535780U (zh) 一种车身后部的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6508154U (zh) 一种弹性体复合挡泥板
CN218661730U (zh) 安全带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18229146U (zh) 一种d柱加强板结构及车辆
CN218703523U (zh) 翼子板支架组件及车辆
KR20210037044A (ko) 버스 프레임 모듈
CN219096811U (zh) 一种后副车架、后悬架总成及车辆
CN218536860U (zh) 车身纵梁及车辆
CN111942477B (zh) 汽车的发动机罩支承构造
CN219601403U (zh) 车辆后围结构和车辆
CN218228719U (zh) 车辆座椅安装总成和车辆
KR100579954B1 (ko) 차량의 리어 범퍼 연결 구조
CN221138306U (zh) 一种侧围门环总成、侧围外板及汽车
CN221023876U (zh) 车辆前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