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9179U - 挂具及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挂具及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59179U CN219059179U CN202223109887.7U CN202223109887U CN219059179U CN 219059179 U CN219059179 U CN 219059179U CN 202223109887 U CN202223109887 U CN 202223109887U CN 219059179 U CN219059179 U CN 2190591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ger
- section
- target
- bending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挂具设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已知挂具无法同时兼顾稳定挂持筒状工件以及减少筒状工件内表面缺陷的技术问题,提供挂具及加工装置。其中,挂具用于挂持目标件,目标件设有孔部,孔部的开口处为目标件的端面。挂具包括刚性部和两个弹片。弹片包括连接段和抵持段,两个弹片的连接段间隔设于刚性部,抵持段沿背离刚性部的方向折弯连接于连接段,两个弹片的抵持段能够伸入孔部内,并分别与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且分别对目标件施加沿孔部的不同径向方向的弹力,以挂持目标件。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稳定挂持筒状工件,并减少其内表面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挂具及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一般固定于挂具以完成阳极氧化处理工序。筒状工件外表面的外观要求相对其内表面的外观要求更高,仅能从其内表面夹持固定,然而已知的挂具在挂持筒状工件后,或者无法稳固地固定筒状工件,或者会对筒状工件的内表面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挂具及加工装置,以解决已知挂具无法同时兼顾稳定挂持筒状工件以及减少筒状工件内表面缺陷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挂具,用于挂持目标件,所述目标件设有孔部,包括刚性部和两个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连接段和抵持段,两个所述弹片的所述连接段间隔设于所述刚性部,所述抵持段沿背离所述刚性部的方向折弯连接于所述连接段,两个所述弹片的所述抵持段能够伸入所述孔部内,并分别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且分别对所述目标件施加沿所述孔部的不同径向方向的弹力,以挂持所述目标件。
本申请的挂具,弹片的连接段与刚性部之间具有弹力,弹片在外界作用力下克服连接段与刚性部的弹力,并使抵持段伸入孔部内后撤销外界作用力,此后连接段与刚性部之间的弹力则会迫使抵持段对目标件的内表面施加弹力,两个弹片分别对目标件的内表面施加沿孔部的不同径向方向的弹力,目标件在受到沿不同径向方向的弹力作用后,即可稳固地挂持于挂具上,从而保证了挂具挂持目标件的稳定性。由于抵持段与目标件的内表面之间为线接触,在挂具挂持目标件的过程中,在抵持段伸入孔部后撤销外界作用力,抵持段在连接段与刚性部的弹力的带动下沿孔部的径向方向移动,由于其运动距离较短,使得抵持段不会与目标件的内表面产生点接触,避免了挂持过程中对目标件造成刮伤划伤等表面缺陷;同时,在挂具带动目标件移动过程中,在两个弹片的弹力作用下,目标件与挂具之间仅可能产生沿孔部的轴向方向的运动,而由于抵持段和目标件的内表面为线接触,从而也避免了点接触在目标件的内表面运动时造成的划伤缺陷。此外,由于弹片与目标件为线接触,在目标件的阳极氧化过程中,电解液能够顺利地从孔部内排出,而不会积存于弹片与目标件的内表面之间,从而可以较好地规避藏酸问题,以避免目标件出现电焦现象,进一步提高对目标件的表面质量的保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抵持段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刚性部,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刚性部,所述侧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所述抵持段伸入所述孔部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交线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抵持段呈板状,在所述抵持段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以避让所述孔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倒角的交线能够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抵持段包括本体和梯形凸台。本体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所述梯形凸台设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刚性部的表面,所述梯形凸台背离所述本体的大面与所述梯形凸台的两个斜面之间的交线能够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弹片包括折弯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抵持段通过所述折弯段折弯连接,所述折弯段用于在所述弹片挂持所述目标件时,避让所述目标件的开口端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弹片背离所述刚性部的侧面上,所述折弯段与所述抵持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用于在所述弹片挂持所述目标件时避让所述孔部的内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在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弹片上,两个所述抵持段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连接段之间的间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一个所述弹片沿背离另一个所述弹片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弹片与所述刚性部的夹角为93°至97°。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装置,用于加工前述的挂具,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冲压机构、第一折弯机构和第二折弯机构。冲压机构用于冲压原料并形成条状前体。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定位所述条状前体的中间部分,折弯所述条状前体的两端,以形成两个抵持段,并对所述抵持段与所述中间部分的连接处压合形成第二倒角,对所述抵持段的大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压合形成第一倒角,并形成挂具前体。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定位中间部分的中心处,并折弯中间部分的两端,以使所述中心处形成为刚性部,并使所述中间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加工装置还包括研磨机构,所述研磨机构用于研磨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加工所述条状前体形成的挂具前体,以去除所述挂具前体上的毛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挂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目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挂具挂持目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挂具挂持目标件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挂具挂持目标件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挂具的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挂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挂具 100
刚性部 10
弹片 20
连接段 21
抵持段 22
第一表面 221
第二表面 222
第一倒角 223
第二倒角 224
本体 225
梯形凸台 226
折弯段 23
目标件 200
孔部 201
支架 300
冲压机构 400
冲压上模 401
冲压下模 402
第一折弯机构 500
第一折弯上模 501
第一折弯下模 502
倒角机构 503
第二折弯机构 600
第二折弯上模 601
折弯部 602
第二折弯下模 603
条状前体 7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筒状工件具有较为严格的外观要求,其外表面以及开口处的端面均为一级外观面,要求不能存在刮伤、划伤等表面缺陷。且多数筒状工件的内侧及外侧均没有卡勾等结构特征以供挂靠,从而在筒状工件的阳极氧化染色阶段,已知的挂具在挂持筒状工件时,无论是从筒状工件的外表面,还是从其内表面挂持,为了保证可以稳定地固定筒状工件,均易对其外表面或端面造成刮伤和划伤等表面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件开设有孔部,即为筒状工件,目标件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或异形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目标件的横截面为圆形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目标件的横截面的变化,并不会在实质上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挂持目标件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因此,申请人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挂具及加工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挂具100,用于挂持目标件200,目标件200设有孔部201,孔部201的开口处为目标件200的端面。挂具100包括刚性部10和两个弹片20。刚性部10用于连接多个弹片20并是多个弹片20保持间隔设置,刚性部10的形状可以是片状、板状或者柱状等多种形状。本实施例的孔部201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图2所示出的目标件200的孔部201为盲孔。
弹片20包括连接段21和抵持段22,两个弹片20的连接段21间隔设于刚性部10,抵持段22沿背离刚性部10的方向折弯连接于连接段21,两个弹片20的抵持段22能够伸入孔部201内,并分别与孔部201的内表面线接触,且分别对目标件200施加沿孔部201的不同径向方向的弹力,以挂持目标件200。
参见图3至图5,弹片20的连接段21与刚性部10之间具有弹力,弹片20在外界作用力下克服连接段21与刚性部10的弹力,并使抵持段22伸入孔部201内后撤销外界作用力,此后连接段21与刚性部10之间的弹力则会迫使抵持段22对目标件200的内表面施加弹力,两个弹片20分别对目标件200的内表面施加沿孔部201的不同径向方向的弹力,目标件200在受到沿不同径向方向的弹力作用后,即可稳固地挂持于挂具100上,从而保证了挂具100挂持目标件200的稳定性。
由于抵持段22与目标件200的内表面之间为线接触,在挂具100挂持目标件200的过程中,在抵持段22伸入孔部201后撤销外界作用力,抵持段22在连接段21与刚性部10的弹力的带动下沿孔部201的径向方向移动,由于其运动距离较短,使得抵持段22不会与目标件200的内表面产生点接触,避免了挂持过程中对目标件200造成刮伤划伤等表面缺陷;同时,在挂具100带动目标件200移动过程中,在两个弹片20的弹力作用下,目标件200与挂具100之间仅可能产生沿孔部201的轴向方向的运动,而由于抵持段22和目标件200的内表面为线接触,从而也避免了点接触在目标件200的内表面运动时造成的划伤缺陷。此外,由于弹片20与目标件200为线接触,在目标件200的阳极氧化过程中,电解液能够顺利地从孔部201内排出,而不会积存于弹片20与目标件200的内表面之间,从而可以较好地规避藏酸问题,以避免目标件200出现电焦现象,进一步提高对目标件200的表面质量的保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挂具100能够稳定挂持筒状工件,并减少其内表面的缺陷。
本实施例以弹片20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描述,两个弹片2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刚性部10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弹片20数量可设为三个及以上,多个弹片20间隔设置互不干涉,并且多个弹片20的抵持段22对目标件200施加的弹力方向也互不相同,从而可以更好地挂持目标件200。
请一并参阅图1,抵持段22具有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和侧面,第一表面221靠近刚性部10,第二表面222背离刚性部10,侧面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表面221和第二表面222连接,抵持段22伸入孔部201后,侧面与第一表面221的交线与孔部201的内表面线接触。
参见图4,在弹片20伸入孔部201后,抵持段22的第一表面221和侧面分别朝向目标件200的内表面,因孔部201的截面为圆形,在侧面与第一表面221的交线与孔部201的内表面线接触后,第一表面221的其他位置及侧面的其他位置则会与目标件200的内表面之间保持间距,从而不会触碰目标件200的内表面,较好地实现了抵持段22与目标件200的内表面的线接触。在孔部20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异形时,通过调整抵持段22在孔部201的横截面上的位置,也可实现第一表面221与侧面的交线与目标件200的内表面线接触,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4,抵持段22呈板状,在抵持段22的厚度方向上,第一表面221与侧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223,以避让孔部201的内表面,第一表面221与第一倒角223的交线能够与孔部201的内表面线接触。在第一表面221与侧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倒角223后,第一表面221与倒角之间的夹角形成为钝角,而矩形横截面或倒梯形横截面的抵持段22中,第一表面221与侧面之间的夹角则为直角或锐角,在弹片20抵靠目标件200的内表面时,第一表面221与侧面之间为钝角,则抵持段22更不易划伤目标件200的内表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目标件200的内表面的保护效果。
此外,呈板状的抵持段2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即第一表面221与两个侧面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有第一倒角223,从而使一个抵持段22能够同时与目标件200的内表面的两处区域线接触,进而提高了抵持段22对目标件200的内表面施加的弹力的均衡性,并且可以加大弹片20对目标件200的总体弹力,避免目标件200从挂具100上滑落的问题,使目标件200在阳极氧化进程中均可稳定可靠地挂持于挂具100上,提高了挂具100挂持目标件200的稳定性。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抵持段22的横截面也可设为异形,也可仅与目标件200的内表面的一个区域线接触,在此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抵持段22包括本体225和梯形凸台226。本体225连接于连接段21。梯形凸台226设于本体225背离刚性部10的表面,梯形凸台226背离本体225的大面与梯形凸台226的两个斜面之间的交线能够与孔部201的内表面线接触。上述结构能够达到前述实施方式的同样作用,其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弹片20包括折弯段23,连接段21与抵持段22通过折弯段23折弯连接,折弯段23用于在挂具100挂持目标件200时,避让所述目标件200的开口端面。
在挂具100挂持目标件200的过程中,弹片20伸入孔部201后,连接段21与抵持段22之间的折弯段23对应于目标件200的开口端面,此时折弯段23可以避让目标件200的开口端面,避免位于孔部201内的弹片20与目标件200的开口端面出现触碰,进而导致刮伤划伤问题,从而较好地保护了目标件200的开口端面处的表面质量。
请参阅图5,在弹片20背离刚性部10的侧面上,折弯段23与抵持段2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224,第二倒角224用于在弹片20挂持目标件200时避让孔部201的内表面。第二倒角224可以提高折弯段23与目标件200之间的间隙大小,以避免电解液在折弯段23与目标件200之间堆积并造成目标件200的内表面产生异色缺陷。
请参阅图6,在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弹片20上,两个抵持段22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连接段21之间的间距。上述结构,使得两个弹片20的抵持段22相对于两个连接段21形成为外扩的形状,从而在挂持目标件200时能够对目标件200提供较为稳定的弹力,进而保证挂持目标件20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的其他方式中,也可使两个抵持段2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连接段21之间的间距,在此实施方式中,抵持段22对目标件200施加的弹力则来自于抵持段22与折弯段23之间的弹力,因而适用于弹力需求较小的目标件200。
请参与图6,在挂具100的自然状态下,一个弹片20沿背离另一个弹片20的方向倾斜设置,弹片20与刚性部10的夹角为93°至97°。本实施方式中的目标件200的孔部201为直孔,从而在弹片20伸入孔部201后,弹片20与刚性部10的夹角会在目标件200的限制下保持为90°,进而使得弹片20能够对目标件200施加弹力,以挂持目标件200。
本实施方式中,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挂具100,弹片20与刚性部10的夹角优选为95°,夹角小于93°则弹力不足,易出现目标件200脱落的现象,夹角大于97°则弹力过大,即使与目标件200线接触,仍然可能导致刮伤或者划伤。
请参阅图7,本实施方式中,挂具100还包括支架300,刚性部10和弹片20均设有多个,多个刚性部10阵列分布于支架300上,每个刚性部10分别设有两个弹片20。通过支架300,可以使挂具100同时挂持多个目标件200,提高阳极氧化工艺处理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装置,包括冲压机构400、第一折弯机构500和第二折弯机构600。冲压机构400用于冲压原料并形成条状前体701。第一折弯机构500用于定位条状前体701的中间部分,折弯条状前体701的两端,以形成两个抵持段22,并对抵持段22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压合形成第二倒角224,对抵持段22的大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压合形成第一倒角223,并形成挂具前体。第二折弯机构600用于定位中间部分的中心处,并折弯中间部分的两端,以使中心处形成为刚性部10,并使中间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段21。
作为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参见图8,冲压机构400包括冲压上模401和冲压下模402,冲压下模402用于承载原料,冲压上模401冲压原料并形成多个条状前体701。
参见图9,第一折弯机构500包括第一折弯上模501、第一折弯下模502和倒角机构503,第一折弯下模502用于承载条状前体701,第一折弯上模501用于压紧条状前提,使条状前体701形成有两个抵持段22。倒角机构503用于挤压抵持段22的侧面以及抵持段22的折弯处,以形成第一倒角223和第二倒角224。
参见图10,第二折弯机构600包括第二折弯上模601、折弯部602和第二折弯下模603。第二折弯下模603设有凹槽,第二折弯上模601设有折弯部602,折弯部602与凹槽对应设置,第二折弯下模603用于承载形成有抵持段22的条状前体701,即为挂具前体,并且两个抵持段22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侧,第二折弯上模601带动折弯部602朝向挂具前体运动,折弯部602抵靠于挂具100前提的部分形成为刚性部10,并使刚性部10与抵持段22之间的部分形成为连接段21,进而形成挂具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工装置还包括研磨机构,研磨机构用于研磨第一折弯机构500加工条状前体701形成的挂具前体,以去除挂具前体上的毛边。通过研磨机构可以提高挂具100的表面光滑程度,避免毛边划伤或割伤目标件200,提高挂具100挂持目标件200的品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挂具,用于挂持目标件,所述目标件设有孔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刚性部;
两个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连接段和抵持段,两个所述弹片的所述连接段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刚性部,所述抵持段沿背离所述刚性部的方向折弯连接于所述连接段,两个所述弹片的所述抵持段能够伸入所述孔部内,并分别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且分别对所述目标件施加沿所述孔部的不同径向方向的弹力,以挂持所述目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段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刚性部,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刚性部,所述侧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所述抵持段伸入所述孔部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交线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段呈板状,在所述抵持段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以避让所述孔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倒角的交线能够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段包括:
本体,连接于所述连接段;
梯形凸台,所述梯形凸台设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刚性部的表面,所述梯形凸台背离所述本体的大面与所述梯形凸台的两个斜面之间的交线能够与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线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折弯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抵持段通过所述折弯段折弯连接,所述折弯段用于在所述挂具挂持所述目标件时,避让所述目标件的开口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片背离所述刚性部的侧面上,所述折弯段与所述抵持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用于在所述弹片挂持所述目标件时避让所述孔部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具,其特征在于:在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弹片上,两个所述抵持段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具,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弹片沿背离另一个所述弹片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弹片与所述刚性部的夹角α为93°至97°。
9.一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加工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挂具,所述加工装置包括:
冲压机构,用于冲压原料并形成条状前体;
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定位所述条状前体的中间部分,折弯所述条状前体的两端,以形成两个抵持段,并对所述抵持段与所述中间部分的连接处压合形成第二倒角,对所述抵持段的大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压合形成第一倒角,并形成挂具前体;
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定位所述中间部分的中心处,并折弯所述中间部分的两端,以使所述中心处形成为刚性部,并使所述中间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研磨机构,所述研磨机构用于研磨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加工所述条状前体形成的挂具前体,以去除所述挂具前体上的毛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09887.7U CN219059179U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挂具及加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09887.7U CN219059179U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挂具及加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59179U true CN219059179U (zh) | 2023-05-23 |
Family
ID=86366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09887.7U Active CN219059179U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挂具及加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59179U (zh) |
-
2022
- 2022-11-22 CN CN202223109887.7U patent/CN2190591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00807A (zh) | 挂具结构 | |
KR20150068354A (ko) | 원통 용기의 제조 방법 | |
CN219059179U (zh) | 挂具及加工装置 | |
CN104440266A (zh) | 磁悬浮高铁导电轨专用夹具 | |
CN108942117B (zh) | 一种u型铝材l型折角加工工艺 | |
CN1911150A (zh) | 移动卡具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3596163U (zh) | 一种tft玻璃蚀刻用夹具 | |
CN212121285U (zh) | 一种缓冲式无痕折弯精密模具 | |
CN112859406B (zh) | 一种新型挂耳结构及显示背板 | |
CN209503548U (zh) | 一种不锈钢圆筒切割用支撑固定架 | |
CN210208191U (zh) | 一种薄钢板折弯定型装置 | |
CN220337208U (zh) | 一种回弹性能好的金属五金冲压件 | |
CN206438193U (zh) | 阳极挂具 | |
CN200996056Y (zh) | 电泳涂装夹具 | |
CN101240441B (zh) | 电泳涂装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2516844U (zh) | 一种自清洁辊 | |
CN214663641U (zh) | 一种折弯时避免损坏孔径的钣金件 | |
CN216297578U (zh) | 一种折弯机辅助定位装置 | |
CN214979381U (zh) |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装配的固定装置 | |
CN210477112U (zh) | 一种滤材裁切夹具 | |
CN212868114U (zh) | 一种地铁车辆用冷弯不锈钢波纹底板 | |
CN203565665U (zh) | 一种钢板折弯机下模 | |
CN215802535U (zh) | 一种uhpc板材固定挂件 | |
CN216891270U (zh) | 一种用于铝型材氧化加工的上夹装置 | |
CN219180784U (zh) | 阳极挂架异状弹性卡紧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