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8137U -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8137U
CN219058137U CN202223391933.7U CN202223391933U CN219058137U CN 219058137 U CN219058137 U CN 219058137U CN 202223391933 U CN202223391933 U CN 202223391933U CN 219058137 U CN219058137 U CN 219058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disc
reel
double
squ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19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燕
刘威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zhiji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zhiji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zhiji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zhiji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19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8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8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8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双盘收线机技术领域,具体为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包括底板和两组转轴,所述底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侧板,每组所述转轴上均固定安装工字轮,还包括:能够与转轴断开连接的驱动组件,且侧板的两端均安装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工字轮移动的上料盘组件,且侧板的底端一侧安装上料盘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具有能够实现与转轴断开连接的作用,通过设置上料盘组件具有能够实现带动工字轮移动的作用,从而通过驱动组件和上料盘组件具有大幅度降低人工的参与率,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字轮的上下效率,并且还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Description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盘收线机技术领域,具体为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线电缆生产领域,双盘收线自动上盘下盘装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安全,上下盘装置稳定,故障率低,维修方便,提高自动化率是双盘收线装置所需要研究的方向。原双盘收线上下盘装置为通过人工手动单个上空盘,收满线后人工手动下盘,自动化程度不高。
因此,发明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其包括底板和两组转轴,所述底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侧板,每组所述转轴上均固定安装工字轮,还包括:
能够与转轴断开连接的驱动组件,且侧板的两端均安装驱动组件;
用于带动工字轮移动的上料盘组件,且侧板的底端一侧安装上料盘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U形板,一组所述侧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U形板;
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U形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传动轴,所述侧板的两端内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内壁开设有其形状为方形的通孔,且传动轴上设有角度传感器;
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的一端上,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U形板固定安装挡板;
方形槽,所述转轴的两端内壁均开设方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气缸,所述挡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一气缸;
方形杆,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固定安装方形杆,且方形杆滑动连接在通孔中,所述方形杆的一端可插在方形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料盘组件包括:
支撑板,所述侧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支撑板;
螺杆,所述螺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组支撑板之间;
滑块,所述滑块螺纹连接在螺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料盘组件还包括:
导向杆,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导向杆,且滑块的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导向杆;
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一组支撑板上,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料盘组件还包括:
第二气缸,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二气缸;
支撑块,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固定安装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形状设置为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摄像头,且摄像头位于工字轮的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
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具有能够实现与转轴断开连接的作用,通过设置上料盘组件具有能够实现带动工字轮移动的作用,从而通过驱动组件和上料盘组件具有大幅度降低人工的参与率,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字轮的上下效率,并且还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形杆和方形槽连接示意图。
图中:底板10、侧板11、工字轮20、转轴21、驱动组件30、U形板31、第一伺服电机32、传动轴33、挡板34、第一气缸35、方形杆36、方形槽37、上料盘组件40、支撑板41、螺杆42、滑块43、导向杆44、第二伺服电机45、第二气缸46、支撑块47、角度传感器50、摄像头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请参阅图1-图4,包括底板10和两组转轴21,底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侧板11,每组转轴21上均固定安装工字轮20,底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摄像头60,且摄像头60位于工字轮20的正下方,通过摄像头60具有对工字轮20的位置情况进行采集的作用,且摄像头60为角度调节的摄像头,其中,侧板11的顶部可根据需要设置排线机构,因排线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还包括:能够与转轴21断开连接的驱动组件30,且侧板11的两端均安装驱动组件30;
驱动组件30包括:U形板31、第一伺服电机32、传动轴33、挡板34、方形槽37、第一气缸35、方形杆36;
一组侧板1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U形板31,第一伺服电机32固定安装在U形板31上,侧板11的两端内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传动轴33,传动轴33的内壁开设有其形状为方形的通孔,且传动轴33上设有角度传感器50,挡板34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3的一端上,且第一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穿过U形板31固定安装挡板34,转轴21的两端内壁均开设方形槽37,挡板3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一气缸35,第一气缸35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固定安装方形杆36,且方形杆36滑动连接在通孔中,方形杆36的一端可插在方形槽37中。
还包括:用于带动工字轮20移动的上料盘组件40,且侧板11的底端一侧安装上料盘组件40;
上料盘组件40包括:支撑板41、螺杆42、滑块43、导向杆44、第二伺服电机45、第二气缸46、支撑块47;
侧板1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支撑板41,螺杆4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组支撑板41之间,滑块43螺纹连接在螺杆42上,两组支撑板41之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导向杆44,且滑块43的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导向杆44,第二伺服电机45固定安装在一组支撑板41上,且第二伺服电机45的输出轴与螺杆42固定连接,滑块43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二气缸46,第二气缸46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固定安装支撑块47,且支撑块47的形状设置为方形,其中,两组第二伺服电机45连接一组开关,以使两组第二伺服电机45进行同步且同速的运行,两组第二气缸46连接一组开关,以使两组第二气缸46进行同步且同速的运行。
工作原理:当通过角度传感器50检测到工字轮20的旋转圈数达到所设定的数值后,此时,工字轮20则会处于缠线完毕的状态,过后,则会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第二伺服电机45进行控制,以使螺杆42进行旋转,当螺杆42旋转时,则会使滑块43进行移动,直至支撑块47位于转轴21的正下方,当支撑块47位于转轴21的正下方时,则会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第二气缸46进行控制,以使第二气缸46进行上升,直至使转轴21位于支撑块47的内腔,当转轴21位于支撑块47的内腔时,则会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第一气缸35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气缸35带动方形杆36进行移动,直至方形杆36与方形槽37分离,此时,则会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上料盘组件40进行控制,以实现将工字轮20移动,以便于对工字轮20进行取下,当把缠线完毕的工字轮20取走后,再将新的工字轮20放置在支撑块47上,此时,则会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上料盘组件40进行控制,以使新的转轴21与传动轴33对齐,过后,则会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第一气缸35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气缸35带动方形杆36往方形槽37中进行移动,直至将方形杆36插在方形槽37中,此时,则会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第一伺服电机3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伺服电机32带动与传动轴33相连接的转轴21进行旋转,以使工字轮20进行绕线工作。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8)

1.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包括底板(10)和两组转轴(21),所述底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侧板(11),每组所述转轴(21)上均固定安装工字轮(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能够与转轴(21)断开连接的驱动组件(30),且侧板(11)的两端均安装驱动组件(30);
用于带动工字轮(20)移动的上料盘组件(40),且侧板(11)的底端一侧安装上料盘组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
U形板(31),一组所述侧板(1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U形板(31);
第一伺服电机(3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固定安装在U形板(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还包括:
传动轴(33),所述侧板(11)的两端内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传动轴(33),所述传动轴(33)的内壁开设有其形状为方形的通孔,且传动轴(33)上设有角度传感器(50);
挡板(34),所述挡板(34)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3)的一端上,且第一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穿过U形板(31)固定安装挡板(34);
方形槽(37),所述转轴(21)的两端内壁均开设方形槽(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还包括:
第一气缸(35),所述挡板(3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一气缸(35);
方形杆(36),所述第一气缸(35)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固定安装方形杆(36),且方形杆(36)滑动连接在通孔中,所述方形杆(36)的一端可插在方形槽(37)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盘组件(40)包括:
支撑板(41),所述侧板(1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支撑板(41);
螺杆(42),所述螺杆(4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组支撑板(41)之间;
滑块(43),所述滑块(43)螺纹连接在螺杆(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盘组件(40)还包括:
导向杆(44),两组所述支撑板(41)之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导向杆(44),且滑块(43)的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导向杆(44);
第二伺服电机(4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5)固定安装在一组支撑板(41)上,且第二伺服电机(45)的输出轴与螺杆(4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盘组件(40)还包括:
第二气缸(46),所述滑块(43)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二气缸(46);
支撑块(47),所述第二气缸(46)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固定安装支撑块(47),且支撑块(47)的形状设置为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摄像头(60),且摄像头(60)位于工字轮(20)的正下方。
CN202223391933.7U 2022-12-19 2022-12-19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Active CN219058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1933.7U CN219058137U (zh) 2022-12-19 2022-12-19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1933.7U CN219058137U (zh) 2022-12-19 2022-12-19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8137U true CN219058137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5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1933.7U Active CN219058137U (zh) 2022-12-19 2022-12-19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8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6235B (zh) 一种护套全自动双盘收排线设备
CN219058137U (zh) 双盘收线机中自动上下盘装置
CN112978493A (zh) 一种基于纺织生产用具有导向功能的纱线卷收装置
CN201253663Y (zh) 一种热水器中筒扩口机
CN209481621U (zh) 一种蜡烛芯挂蜡装置
CN208199912U (zh) 一种编织袋的自动收卷装置
CN106743997B (zh) 象鼻收线和工字轮收线一体的多功能收线机
CN111776885B (zh) 一种电缆绕线装置及方法
CN211971278U (zh) 一种成圈高度可调的摇盘头退线板装置
CN211110336U (zh) 电力电缆生产用收线装置
KR100868743B1 (ko) 신선기용 권취기의 보빈 자동교체 및 권취장치
CN210327323U (zh) 一种电机线圈绕线用自动绕线机
CN218289894U (zh) 一种无缝包芯线材料加工用放线结构
CN213950076U (zh) 一种纸杯生产用智能送纸装置
CN217498200U (zh) 一种通用刀快速定位机构
CN212955534U (zh) 一种分条整经机倒轴装置
CN220106110U (zh) 一种电力电缆笼式成缆机
CN21952584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poy纺丝卷绕用卷筒
CN211191458U (zh) 一种自动换盘收线机
CN215047239U (zh) 一种切纸机用卷筒放卷架
CN219296750U (zh) 一种食品级包装袋加工用收卷装置
CN217478744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绞磨装置
CN219791823U (zh) 一种径向胎体物料卷曲导开装置
CN220165452U (zh) 一种用于绕包机的收线装置
CN219792020U (zh) 用于不锈钢丝的连续性收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