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1574U - 变速箱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1574U
CN219041574U CN202223182015.3U CN202223182015U CN219041574U CN 219041574 U CN219041574 U CN 219041574U CN 202223182015 U CN202223182015 U CN 202223182015U CN 219041574 U CN219041574 U CN 219041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gearbox
generator
rotary transformer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20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宏刚
高晓光
苑衍灵
赵培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20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1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1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1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以及车辆。该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所述变速箱壳体包括:发电机腔,用于容纳发电机;驱动电机腔,用于容纳驱动电机;行星排腔,用于容纳行星排,并位于所述发电机腔和所述驱动电机腔之间;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发电机腔和所述行星排腔之间;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上,并位于所述驱动电机腔和所述行星排腔之间。该变速箱,通过把第一旋转变压器设置在靠近行星排腔的第一端盖上,以及将第二旋转变压器设置在靠近行星排腔的第二端盖上;能够更容易将第一旋转变压器的线束以及第二旋转变压器的线束排布在行星排腔内。

Description

变速箱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混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的变速箱壳体内,往往会依次布置发电机、行星排、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这几组结构分别位于沿轴向依次排布的不同腔室内。
由于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均需要安装测速结构,目前使用的变速箱会分别在壳体上开设两个线束通道,来实现两组测速结构与行车电脑的连接,但是由于线束通道的形状往往很复杂,导致变速箱壳体加工困难、影响生产效率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以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所述变速箱壳体包括:发电机腔,用于容纳发电机;
驱动电机腔,用于容纳驱动电机;
行星排腔,用于容纳行星排,并位于所述发电机腔和所述驱动电机腔之间;
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发电机腔和所述行星排腔之间;
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上,并位于所述驱动电机腔和所述行星排腔之间;
第一旋转变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并位于所述发电机腔内,用于监测所述发电机的转速;
第二旋转变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并位于所述驱动电机腔内,用于监测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
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第一旋转变压器的线束或所述第二旋转变压器的线束穿过。
可选的,所述行星排腔包括安装部和空腔部,所述安装部为与中心轴同轴设置的柱形空腔,并用于容纳所述行星排,所述空腔部为与所述安装部同轴设置的环形空腔,并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外侧,两个所述通孔均正对所述空腔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设有线束连接座。
可选的,所述线束连接座正对所述空腔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旋转变压器的线束和所述第二旋转变压器的线束均与所述线束连接座连接。
可选的,所述线束连接座与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连线与所述中心轴的径向重合,且所述线束连接座和两个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中心轴的同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盖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端盖上的通孔在所述中心轴的轴向上错位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旋转变压器的定子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一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安装在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第二旋转变压器的定子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或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变速箱壳体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变速箱,通过把第一旋转变压器设置在靠近行星排腔的第一端盖上,以及将第二旋转变压器设置在靠近行星排腔的第二端盖上;能够更容易将第一旋转变压器的线束以及第二旋转变压器的线束排布在行星排腔内;只需要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开设通孔,即可实现将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集中在同一空间排布的目的,无需再在变速箱壳体上开设两个线束通道,加工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变速箱壳体;11、发电机腔;12、驱动电机腔;13、行星排腔;131、安装部;132、空腔部;21、发电机;22、驱动电机;23、行星排;31、第一端盖;32、第二端盖;41、第一旋转变压器;42、第二旋转变压器;5、中心轴;6、线束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目前混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的变速箱壳体内,往往会依次布置发电机、行星排、驱动电机和变速机构,这几组结构分别位于沿轴向依次排布的不同腔室内。
由于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均需要安装测速结构,目前使用的变速箱会分别在壳体上开设两个线束通道,来实现两组测速结构与行车电脑的连接,但是由于线束通道的形状往往很复杂,导致变速箱壳体加工困难、影响生产效率等问题。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以及车辆,通过把第一旋转变压器设置在靠近行星排腔的第一端盖上,以及将第二旋转变压器设置在靠近行星排腔的第二端盖上;能够更容易将第一旋转变压器的线束以及第二旋转变压器的线束排布在行星排腔内;只需要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开设通孔,即可实现将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集中在同一空间排布的目的,无需再在变速箱壳体上开设两个线束通道,加工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1,变速箱壳体1包括:发电机腔11,用于容纳发电机21;驱动电机腔12,用于容纳驱动电机22;行星排腔13,用于容纳行星排23,并位于发电机腔11和驱动电机腔12之间;第一端盖31,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上,并位于发电机腔11和行星排腔13之间;第二端盖32,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上,并位于驱动电机腔12和行星排腔13之间;第一旋转变压器41,设置在第一端盖31上,并位于发电机腔11内,用于监测发电机21的转速;第二旋转变压器42,设置在第二端盖32上,并位于驱动电机腔12内,用于监测驱动电机22的转速;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供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线束或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线束穿过。
其中,通过把第一旋转变压器41设置在靠近行星排腔13的第一端盖31上,以及将第二旋转变压器42设置在靠近行星排腔13的第二端盖32上;能够更容易将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线束以及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线束排布在行星排腔13内;只需要在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上开设通孔,即可实现将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集中在同一空间排布的目的,无需再在变速箱壳体1上开设两个线束通道,加工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星排腔13包括安装部131和空腔部132,安装部131为与中心轴5同轴设置的柱形空腔,并用于容纳行星排23,空腔部132为与安装部131同轴设置的环形空腔,并位于安装部131的外侧,两个通孔均正对空腔部132设置,由于行星排23的径向尺寸小于发电机21和驱动电机22的径向尺寸,因此会在行星排23的外周侧形成空腔部132;通过空腔部132的设置,能够为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线束和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线束提供充分的排布空间;通过两个通孔均正对空腔部132的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安装部131的行星排23对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的影响,使线束直接从发电机腔11和驱动电机腔12穿过空腔部132,不仅能够降低线束布置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变速箱壳体1内部的空间,降低了变速箱壳体1的设计难度。
继续参照图1所示,变速箱壳体1上设有线束连接座6;应当能够理解的是,线束连接座6是用于固定第一旋转变压器41和第二旋转变压器42二者的线束端的固定结构,也是为连接行车电脑提供了一个方便连接的连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束连接座6正对空腔部132设置;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缩短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与线束连接座6的距离,同时也能更方便将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与线束连接座6进行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线束和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线束均与线束连接座6连接;也就是说,该变速箱壳体1仅需要设置一个线束连接座6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束连接座6与至少一个通孔的连线与中心轴5的径向重合,且线束连接座6和两个通孔均位于中心轴5的同一侧;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缩短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与线束连接座6的距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盖31上的通孔和第二端盖32上的通孔在中心轴5的轴向上错位设置;这样设置能够在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分别从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上穿出时,互相避让,不会影响彼此在空腔部132的穿出动作,优化了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线束的排布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定子安装在第一端盖31上,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转子安装在发电机21的输出轴上;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定子安装在第二端盖32上,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转子安装在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这样设置能够使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定子和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定子的位置更接近中心轴5,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分别为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定子和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定子提供了可靠、稳定的安装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定子和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定子也可以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上,只要能够保证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定子和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定子能够稳定、可靠的设置在变速箱壳体1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31和/或第二端盖32与变速箱壳体1一体成型;可以根据变速箱的样式以及装配方式进行调整,这样能够减少至少一个零件,同时也能增加第一端盖31和/或第二端盖32与变速箱壳体1的连接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
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变速箱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包括:
发电机腔(11),用于容纳发电机(21);
驱动电机腔(12),用于容纳驱动电机(22);
行星排腔(13),用于容纳行星排(23),并位于所述发电机腔(11)和所述驱动电机腔(12)之间;
第一端盖(31),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并位于所述发电机腔(11)和所述行星排腔(13)之间;
第二端盖(32),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并位于所述驱动电机腔(12)和所述行星排腔(13)之间;
第一旋转变压器(41),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31)上,并位于所述发电机腔(11)内,用于监测所述发电机(21)的转速;
第二旋转变压器(42),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32)上,并位于所述驱动电机腔(12)内,用于监测所述驱动电机(22)的转速;
所述第一端盖(31)和所述第二端盖(32)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线束或所述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线束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排腔(13)包括安装部(131)和空腔部(132),所述安装部(131)为与中心轴(5)同轴设置的柱形空腔,并用于容纳所述行星排(23),所述空腔部(132)为与所述安装部(131)同轴设置的环形空腔,并位于所述安装部(131)的外侧,两个所述通孔均正对所述空腔部(13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设有线束连接座(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连接座(6)正对所述空腔部(13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线束和所述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线束均与所述线束连接座(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连接座(6)与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连线与所述中心轴(5)的径向重合,且所述线束连接座(6)和两个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中心轴(5)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31)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端盖(32)上的通孔在所述中心轴(5)的轴向上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定子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31)上,所述第一旋转变压器(41)的转子安装在所述发电机(21)的输出轴上;
所述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定子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32)上,所述第二旋转变压器(42)的转子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31)和/或所述第二端盖(32)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一体成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
CN202223182015.3U 2022-11-28 2022-11-28 变速箱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041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2015.3U CN219041574U (zh) 2022-11-28 2022-11-28 变速箱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2015.3U CN219041574U (zh) 2022-11-28 2022-11-28 变速箱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1574U true CN219041574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3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2015.3U Active CN219041574U (zh) 2022-11-28 2022-11-28 变速箱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1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9433B2 (en) Electrically-powered steering device
CN100525013C (zh) 电动机模块
US11224978B2 (en) Robot
WO2021062636A1 (zh) 机器人及其集成关节
US6700244B2 (en) Three-in-one structural combination magneto motor power system
KR20120105358A (ko) 회전 커넥터
KR20110069456A (ko) 모터 일체형 감속기
CN219041574U (zh) 变速箱以及车辆
EP1419921B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KR102138850B1 (ko) 전기자동차 구동장치
CN116816877A (zh) 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及具有直齿轮差速机构的减速器
CN113726092B (zh) 驱动装置
CN109139875A (zh) 齿轮装置、减速器及执行器
CN115582856A (zh) 机器人及关节模组
CN220139318U (zh) 壳体结构、发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JP2022057439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8183174U (zh) 驱动组件和车辆
CN217307456U (zh) 离合器端出线的通轴轮毂电机
CN216200195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9760789U (zh) 一种无刷电机齿轮箱
JP2002349643A (ja) 遊星ギヤードモータ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9367388A (zh) 一种汽车执行器
CN219643735U (zh) 电驱总成
CN220653101U (zh) 一种非中空内走线的伺服电机
US20220194193A1 (en) Mo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